新加坡財閥有多少
『壹』 三星財閥養活多少人
42萬。三星財閥是指三星集團。如今的三星集團,已經在金融、化工、手機零部件、保險、酒店、紡織等領域全面布局,毫無疑問,韓國最大「財閥」就是三星。截止到2022年10月份,該公司現有員工約有42萬人,也就是三星財閥所養活的人數。三星集團SamsungGroup,創立於1938年3月1日,總部設於首爾特別市的瑞草區。
『貳』 新加坡為什麼沒財閥
新加坡有財閥。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財閥主要就是由家族企業發展起來的、由家族控制的壟斷資本集團。韓國財閥掌控著韓國的政治經濟資源,幾乎涵蓋了韓國所有的產業和領域。
『叄』 日本 中國 韓國 新加坡 分別有那幾大財閥呢或者大的家族
現在已經不叫財閥了,而是被稱為以銀行為中心的企業集團化,這是一種橫向型集團制。
日本6大企業集團:
1.三井集團(月曜會)、2.三菱集團(金曜會)、3.住友集團(白水會)、4.芙蓉集團(芙蓉會)、5三和集團(三水會)、6.第一勸銀集團(三金會)。
韓國4大企業集團:
1.大宇集團、2.現代集團、3.SK集團、4.三星集團。
新加坡和中國。。。。。這個貌似沒有出現過,即使有些企業集團的雛形但也沒有上述企業集團的龐大,並且大都採用的是縱向型集團制,而非日韓兩國採用的橫向型集團制。具體這些企業集團有多麼龐大,你可以自己去查找,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肆』 不是說日本財閥很有錢嗎為什麼亞洲100大富豪沒有日本人
財團不是商人,它是一個社會組織,資本主義社會需要財團和財閥來為國家機器輸送動力,社會的就業,醫療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影響著市場的穩定保持社會的秩序,甚至政壇的變化也與財閥有著密切的關聯。財閥是資本主義的產物。日本的財閥就相當於我國的國有巨頭壟斷企業,財閥旗下的企業是日本社會就業和經濟的保障。財閥屬於一個財團,而國有壟斷企業屬於國家,中石油中石化有錢嗎?中國鋼聯有錢嗎,是一樣的道理!日本不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有企業沒有向我們這樣的多,但是國家可以支持企業鼓勵企業,支持財團,財團參政,參加議會,就像我國國務院里有國家各個部門的各種領導!其實國家機器就是這樣組成的,只是構造不一樣而已!我們走的是一條從沒有人走過的道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所以在我們的概念里很難理解財閥對國家的影響,因為我們沒有做過資本主義路線!
『伍』 首爾和新加坡,哪個要強一些
個人覺得都是當年很棒的發達國家,還是都不錯的,但是我個人覺得新加坡更好些,這個主要是環境和國民素顏上更好一些
『陸』 日本、韓國和美國有哪些著名財閥集團
二戰前最大財閥,"讓一切充滿活力"使多家企業振興,東芝成日本五強之一,推動日本經濟騰飛
三井集團是日本的四大壟斷財閥之一,是由三井家庭統治的財閥而發展起來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和戰爭期間,該財閥一直居日本四大財閥之首,是日本經濟工業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戰期間,三井財閥的核心--三井銀行,兼並了日本第一銀行更名為"帝國銀行",其經營實力超過了安田銀行而居財閥銀行首位,使得三井壟斷財閥的直屬企業和旁系企業得到有力的資金支持,因而得到更快發展。
三井集團的東京芝浦和石川島播磨兩大支柱企業,二戰後一度均奄奄一息、瀕臨倒閉。經土光敏夫的"讓一切充滿活力"的整頓治理,均重獲新生,東芝成為日本工業5強、石川島成為日本工業50強之一,稱雄於國際市場。
三井財閥的創始人三井高俊是日本三重縣的伊勢松阪人。17世紀中葉,三井高俊在家鄉開辦當鋪和釀酒業。1673年,他到江戶(今東京)開辦和服經銷店,1683年又兼營錢庄。三井錢庄逐步擴大,18世紀20年代又發展為以經辦銀行匯兌業務為主的三井兌換店,並資助封建諸侯,代征貢米,受地方封建政權的支持和保護,作為特權商人而快速致富。
明治維新時,在日本明治新政權與德川幕府的爭斗中,三井家族曾資助新的天皇制政府,並為軍隊支付過軍餉。明治政權獲勝後,作為報答便讓三井銀行掌管政府資金--官銀出納和匯兌,並獲得發行"三井票"的貨幣發行壟斷特權,大獲其利。
1876年,三井家族以掌握官銀為基礎開辦起私營銀行--三井銀行。三井銀行是日本的第一家私人銀行。接著,三井又開辦起三井物產公司,並從政府手中廉價購得一批工礦企業。這些工礦企業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擴軍備戰和戰爭中的軍事供應大顯身手,企業本身實力也得到急劇擴張。
1910年,在發展軍需品大發橫財的基礎上,三井成立了名為"三井合名公司"的持股公司。通過該公司,三井向幾乎所有的經濟領域投資,控制了一大批中小企業,終於發展成為最大的壟斷資本集團--三井集團,其中僅三井物產的營業額40年代前期便達到30億日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三井財閥的規模是三菱財閥的1.5倍、住友財閥的2倍、安田財閥的3倍左右;三井財團所屬直系、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達270餘家,包括東芝浦電氣、石川島播磨重工、三井造船、昭和飛機、豐田汽車、日本精工等。在二戰後解散財閥中,三井集團實繳資本近日本全國公司實繳資本總額的10%,可見該集團十分龐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工具",三井財閥和其他財閥一樣,經過了"解散"和"復活"的過程。但是,三井財閥由於同政府關系長期較為密切,因而在"解散"中理所當然地受到了更大的打擊,在後來的復活中也受到某種制約而沒有其他幾家財閥那樣快地恢復和擴張,因而由二戰前的"第一財閥"落到了三菱、富士、住友的後面。
一直到50年代後期,三井財閥的核心企業才走上正軌:三井銀行、三井信託銀行、大正海上火災保險、三井人壽保險等4家金融機構,恢復了經營活力,為集團的重新集結和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撐;三井物產公司在三菱商事公司恢復的5年之後--1959年完成了恢復工作,為集團的重新集結和發展提供了營銷紐帶;三井礦山已風光不再,但其直系企業東京芝浦電氣、石川島播磨重工這兩家瀕臨倒閉公司經土敏夫治理後活力大增,為集團的重新集結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工業支撐,土光敏夫也因此而享譽世界工商業界。
1939年,由東京芝浦製作所和東京電氣股份公司合並,成立東京芝浦電氣公司。東芝製作所引進美國通用電氣的技術,使得競爭實力迅速增強。60年代前期該公司拚命擴大規模:1961年,合並了石川島芝浦汽輪機公司;1962年,用70億日元建成了濱川崎切割機製造廠;1963年,建成了專門生產渦輪機的渦輪機西廠。由於盲目地過度投資,東芝出現了利潤大幅度下降的嚴峻局面。為了避免倒閉,該公司力邀土光敏夫出任總經理。
土光敏夫,1896年出生於日本岡山縣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畢業於東京高等工業學校機械繫,後來留學瑞士。畢業後,到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造船廠當機械工程師,後出任總經理。他使石川島公司起死回生,並進而發展成名列日本工業企業50強之一的超級企業;1965年,他又出任赤字累累的東芝公司的總經理,幾年之後又使該公司躋身於世界50家最大的企業之中、10大電器企業之列。一連使兩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振興、騰飛、土光靠的是他那著名的經營公式:
讓一切都充滿活力!
活力=智力×(毅力+體力+速力)
其一,土光敏夫重視開發全體員工的智力。他在管理中全力推行兩條重要路線,其一是推行"重擔主義"和"適才適所"的用人路線,使員工的智能有施展的舞台。土光闡述說:對部屬的最大尊重,乃在於發現和發揮他們的智慧,委以重任。他提出,誰拿得起一百斤就交給誰一百二十斤的擔子,以此激發人的智能的充分釋放。"據我得經驗,出人才的部門,常常是工作多而人手少地方。這樣,由於每個人的工作負荷加大了、不得不幹出超過自己能力的工作,於是就形成一種必須自己去克服困難、經受磨練的環境。正是這種環境,真正能夠造就人才。"
其二,土光敏夫強調領導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進取精神。辦企業就得講效率,首先是管理者要講效率,這是領導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的體現。會議不應用來作冗長的報告,報告材料會前分發就行了;會議則是進行討論的地方。為了使會議開得簡短而有實效,他提出了著名的土光"會議律"--五提倡:提倡爭議,提倡各抒己見,提倡全體發言,提倡不超過一小時,提倡站著開會。公司內,每星期一次的社務會議准時八點半舉行。
其三,土光敏夫重視並善於捕捉市場機會。主持石川島造船公司時,土光認為隨著二站後各國(特別是日本)經濟的復甦、發展,對石油的依賴必然越來越大,這就需要建立海上輸油線。於是,石川島公司源源不斷地造出了世界上從未見過的20萬~30萬噸級乃至更大的巨型油輪。巨型油輪對路適銷,訂貨單像雪片似的飛到土光手中。僅僅10年工夫,日本造船業就在土光(還有三菱)的帶到下,稱雄於世界--當時世界上每10艘巨輪,便有6~7艘為日本所造。
前述使"東芝"發展電器產品,經過10餘年的苦心經營,終於使其成為世界電器十巨頭和日本電器"三霸主"之一,從巨型電子計算機、集成家用電器,其總產量占日本的20%。
其四,土光敏夫認為個人發展的關鍵是要發揮人的活力,這也是管理成功的關鍵所在。後來擔任日本"材界總理"--經團連會長的土光,在"國際企業管理年會"上大聲疾呼:"指揮大企業的是人,要發揮人的活力。要求企業蒸蒸日上,發展人的活力是唯一的辦法。"
為了充分發揮人的活力土光敏夫推行"合理化運行"來開發員工的智力。他給提合理化建議的人以榮譽和獎勵,並建立直接向總經理提建議的制度。他大力加強職工培訓,通過提高職工的文化素質,來推行合理化運動的深入開展。
除了開發智力之外,土光敏夫還注意開發員工的毅力、體力和企業經營的速力。他認為,毅力是指員工對企業經營目標表現出的極大興趣、忍耐和進取精神,並由此而產生的高度責任感。體力則是經營者對員工健康、福利的關心所帶來的充沛精力,進而導致工作的高效率。而速力則反映這樣一種經營理念:重視市場經營訊速振興。僅僅過7年多時間,在1972年度,冬芝公司的銷售額高達29.2億美元,躍升世界最大工業公司的第56位,日本的第6位;利潤額0.573億美元,徹底擺脫了虧損局面;資產額45億美元。土光敏夫還為東芝公司在海外建立了龐大的經營基地,為其進一步佔領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這一些海外子公司分布於美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伊朗、泰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
由於經營東芝公司有方,土光敏夫榮膺最出色的"日本經營者"稱號,被世人視為日本經濟成就的象徵。由於他在日本企業界的崇高威望,70年代末他被推選為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此時他已是80高齡。
東芝公司進入家電市場較晚,為追趕市場潮流,他們便急劇加大投資。家電市場需求的持續"高溫",東芝迅速發展。接著他們又全方位大肆投資,結果產品大量積壓。後來由於土光敏夫的整治,才是以死回生、重振雄風。
東芝公司是日本防衛廳的主要供貨商之一,1979年度軍需訂貨為181億日元,在防衛廳訂貨合同中居第五位;1981年度上升到322億日元;1983年度又上升到492億日元。在日本政府的宇宙發展計劃中,東芝公司承攬到衛星發送的"肥缺"。然而,在後來的兩次衛星發送中,都出現了一定的故障。於是,1985年10月,日本宇宙開發事業集團宣布:取消交由東芝公司承包開發的第二期《衛星發送合同》。
畢竟東芝公司是一家擁有雄厚技術實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再加於政府的密切關系,他們再政府部門的訂貨方面又迅速趕了上來,估計1991年度高達3000億日元。是年,該公司的銷售額高達414.71億美元,居世界最大工業公司的第23位,日本的第7位,是日本經濟稱雄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此一家企業,可知三井集團對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柒』 在如今的柬埔寨10大財團中,到底誰的實力更強
我覺得李永發集團能更強一些。
中國人在房地產行業投入了大量資金,許多房地產掠奪者大多是中國人,尤其是潮汕地區的後裔。在1960年代,有90%的人從事商業活動。後來,在1957年,柬埔寨政府頒布了一項法令,限制對外國人的佔領。許多中國人加入柬埔寨國籍是為了生存。柬埔寨的過去也有比較,特別是與紅色高棉時期比較,也有橫向比較,即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印度尼西亞比較。柬埔寨華僑目前的政治地位是最好的。辛比克黨內閣的一半是中國血統成員。洪森首相的妻子也是華裔。在1980年代後期,柬埔寨華僑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地位越來越好。過去20年來,柬埔寨的經濟猛增。中國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自然,他們牢牢控制了柬埔寨經濟的命脈。
『捌』 新加坡著名的財團有哪些
淡馬錫控股,相當有錢,政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