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是怎麼建設新加坡的
『壹』 李光耀是怎麼樣把新加坡打造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一加強法律體系的建設。二提高國民積極性,養老金改公積金,這個也有弊端。三發展港口,搶佔了上海在國際海洋運輸的地位,成為亞洲第一港口,新加坡有六個港口,這與大陸架結構有關。四大力發展金融業,全國上百家銀行。五其他國家對新加坡的扶持。
『貳』 李光耀上任後做了哪些事情使新加坡經濟這么快變強(請列舉其政策或措施)
1954年10月,李光耀與一些從英國回來的華人、當地受華文教育的左派學生和工會領袖成立人民行動黨,參加次年舉行的首次選舉。這次選舉中李光耀本人順利當選立法議院議員,開始與新加坡的共產黨合作爭取獨立。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在自治政府的首次選舉中人民行動黨成為立法議院第一大黨,李光耀出任總理,此後李光耀一直希望能夠與馬來亞合並成立「大馬來西亞」,以取得正式的獨立,同時也可以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最後還可以鏟除在當地日漸得勢的共產黨活動。
1961年李光耀為首的反共份子與黨內的親共份子決裂,李光耀堅持新加坡應與馬來亞合並。1963年7月,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政府達成協議,雙方正式合並。合並後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李光耀主導的新加坡政府採取行,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共產黨高層。但是合並後很快聯邦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就在經濟等多項政策上發生嚴重分歧,李光耀作為新加坡州長,在馬來西亞國會倡導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引起首相東姑的不滿。
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政府指責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試圖推行「種族沙文主」,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待遇,並煽動新加坡的馬來人反對當地華人政府,這最終導致了新加坡在1965年8月退出馬來西亞聯邦。
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其任內推 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今天的新加坡的政府以高效、廉潔而聞名,人民生活水平較其他亞洲國家為高。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但是留任內閣資政至今。此外,根據2003年首次披露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董事會,李光耀其實卸任總理後就一直擔任著該公司的董事長職務。該公司負責管理新加坡的政府外匯儲備,卻一直是該國最神秘的公司。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的批評不加理會,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
2011年5月14日,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和國務資政吳作棟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從內閣退休。兩人在聲明裡說:「我們研究新的政治局勢並考慮這一局勢對今後的影響……是時候讓年青一代推動新加坡在更加困難和復雜的情況下向前。」
『叄』 李光耀對新加坡的貢獻是什麼
李光耀為新加坡的國家獨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具體如下:
1.爭取新加坡的國家獨立。
1954年10月,李光耀成立人民行動黨,次年李光耀當選立法議院議員,開始與新加坡的共產黨合作爭取獨立。1961年李光耀為首的反共份子與黨內的親共份子決裂。1963年7月,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政府達成協議,雙方正式合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獨立。
2.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
獨立後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內政,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40年之內經濟平均增長了7%。在其任內,李光耀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3.擁護人才強國。
李光耀主張高薪養廉,以此來吸引社會人才並預防腐敗。在新加坡,如其它犯罪一樣,腐敗一方面由嚴厲的懲罰來預防,從鞭刑到死刑。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在新加坡你甚至都看不到警察,這意味著極大的成功。
4.推動新加坡與中國建交。
李光耀在70年代末開始與中國大陸交往,雙方都放棄了60年代時敵對的政策,1990年10月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推動中新關系友好發展。
5.推動新加坡社會文明建設。
李光耀發起反對隨地吐痰、嚼口香糖、喂養鴿子的運動,還禁止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和說粗話臟話,並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以及罰款標准。
(3)李光耀是怎麼建設新加坡的擴展閱讀
李光耀的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李光耀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擔任新加坡總理的數十年間,他排擠政敵,對西方的批評置之不理,牢牢掌握政權,領導新加坡實現了政治獨立和經濟繁榮,把一個缺乏生機的城市國家變成了一個全球貿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已經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富國。
2000年12月7日,香港中文大學為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頒發了榮譽博士學位,稱其是近百年內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並形容他「以廉反貪」、「以法去亂」、「注重和平而避免沖突」、「協調種族而拘除仇視」、「帶領新加坡走向富強之路」等。
2005年5月17日,復旦大學授予82歲的李光耀名譽博士的學位,感謝他他對促進中新兩國關系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由於李光耀祖輩均為客家人,故其本人亦被視作為客家族裔的傑出代表之一,被特別聘請為新加坡最大的客屬團體(組織)——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的永遠榮譽主席一職。
負面評價
李光耀在執政初期推行雙語教學,著重於死記硬背,是錯誤的方法,導致幾代人對華文失去興趣,斷送了華文教育在新加坡的發展。1980年,基於「英語至上」和「政治利益」,李光耀政府將大中華地區以外唯一的中文大學南洋大學關閉,華文教育的生存從此斷送。
『肆』 新加坡這個華人為主的國家,當初到底是怎麼成立的呢
新加坡,可以算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東南亞我國了,她是世界除中國外唯一一個以中國人為主的我國,也是我們能想到的除歐美國家外為數不多資本主義國家之一。而這個總面積都還沒香港大一點的東南亞弱國,之所以能在短短30年的時間里一躍成為世界領先的產業化和現代化國家,國父李光耀自始至終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角色。
客觀的說,新加坡會有李光耀這樣一個國父,是幸運的,同時又是不幸運。並沒有李光耀就沒有新加坡現今光彩照人,可也正因為李光耀,新加坡變成「李家坡」。可是卻2020年新加坡總統大選的情況來看,人民行動黨的優點在變弱,畢竟在21新世紀,並沒有人會容許一個家族操縱一個國家的狀況長時間存在。
『伍』 曾經僅僅只是一名小律師的李光耀,他究竟是如何成為新加坡總統的
李光耀是法律專業畢業,他一生都法律有著解不開的緣分,在他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之下當上了新加坡的總統。李光耀看到只有登上政治上的巔峰才能拯救整個國家,於是他決定放棄法律,投身於政治界。沒有太多的經驗的李光耀,憑借著自己多年的努力, 最後當上了新加坡的總統,李光耀被尊為新加坡的“國父”, 其強有力的領導和政治才能廣受尊敬 ,也是新加坡崛起的重要人物,使新加坡轉型為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李光耀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力。在他逝世的時候,很多的國家也都進行了慰問,潘基文說李光耀是亞洲的一個傳奇人物,為新加坡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隨著新加坡的崛起以及新的經濟形勢的變化, 新加坡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和李光耀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陸』 李光耀是怎樣把新加坡打造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實用主義(Pragmatic)的執政方針。李光耀執政最大的特點,就是徹底的實用主義;
2. 富有遠見的政策。對於李光耀和人民行動黨,也許最讓人佩服的一點是他們所採取的一系列高明的、極有遠見的政策。這其中不乏有實用主義指導思想的作用,但更多的是領導人個人的遠見和洞察力。
3. 穩定的政治環境。穩定的政治環境也吸引了更多的外資——他們喜歡和可預測的、守規則的政府打交道。僅從經濟的角度上來說,新加坡的「威權統治」是它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4. 善於學習其他國家成功的經驗。新加坡的成功沒有先例可循,但李光耀卻善於從其他國家吸取成功的經驗並迅速地應用到國內。
也許因為新加坡太小,反而方便了管理,從外國吸取的經驗往往能夠迅速地貫徹實施。這也是新加坡為數不多的天然優勢之一。
『柒』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逆襲史和神預言
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8分鍾
文/晏凌羊
01
李光耀管的地盤——新加坡——面積真的好小、人口也好少。
我們去新加坡 旅遊 的時候,感覺這個國家還沒有廣州一個市大,想想都覺得「很好管理」。
在中國的話,李光耀就是一個市委書記,但因為新加坡是獨立國家,所以,李光耀成為了新加坡的「國父」。
李光耀的逆襲史,讀來挺傳奇的。他祖籍廣東梅州,早些時候曾祖父下南洋,定居在了新加坡。
李光耀的爺爺李雲龍,在新加坡奮力打拚,經營船務公司、做橡膠生意,成為當地一個大家族。
李光耀的爹李進坤是家族裡的大兒子,卻也是個紈絝子弟,沾染賭博等惡習。
李光耀從小崇拜爺爺、鄙視老爹,好在他媽比較強韌,爺爺也比較給力,所以,哪怕家道中落,他也接受了很好的西式教育,16歲就考上了劍橋大學。
李光耀是第四代移民,家裡人講的是英語和馬來語,不會說漢語。當時新加坡還是殖民地,所以,他還曾經因為自己不會說話語而在當地華人圈受過歧視。
二戰爆發,李光耀學業中斷,只能回家。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大舉入侵東南亞,也佔領了新加坡,李光耀作為抗日積極分子也被追蹤。但他很聰明,借這機會精進日語,並憑借著流利的日語和英語,成了一家報社的日文翻譯員,既能養家糊口,又能了解世界局勢。
日本宣布投降後,李光耀為了再考劍橋大學回到學校讀書,並在這里認識了妻子柯玉芝。
兩人雙雙考上劍橋,並於1947年在英國登記結婚。
李光耀在劍橋學的是法律,學成回國以後就在新加坡開了律所。當時,新加坡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援用的是英國的法律,他也通過幫人打官司聲名鵲起,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聲望。
1954年,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動黨,並任秘書長。次年,他參加立法議會選舉,卻因為他不會讀寫中文,被認為他沒資格代表華人選民。
李光耀氣得要死,制定了瘋狂的學中文計劃,把中文學得賊溜,後來還是當上了立法議員。
當時,英國殖民統治已經衰弱,新加坡抓住機會於1959年宣布獨立,年僅35歲的李光耀當選成了新加坡第一屆自治政府的內閣總理。
獨立之初的新加坡,哪方面都不行,他一直希望能與馬來亞合並成立「馬來西亞」。
經過多方努力,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亞合並成為馬來西亞聯邦。但合並後,因為馬來西亞的種族沙文主義導致新加坡人廣受排擠,所以,1965年新加坡脫離聯邦,宣告獨立。
新加坡當時能獨立,完全是由於馬來西亞當局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和中國干涉別國內政的憂慮,而強行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的。
當年的李光耀和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為了留在馬來西亞曾經多次請願,新加坡真的獨立以後,李光耀曾嚎啕大哭。
獨立的時候新加坡就是個彈丸之地,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工業,傳統的港口貿易日趨式微,內部有民族沖突和暴亂的威脅,而旁邊還有隨時可以切斷新加坡供水的馬來西亞和虎視眈眈的印尼。
這么小的地盤,想要成為獨立國家,在強國如林的地球上怎麼博生存嘛。窮則思變,李光耀開始想辦法,發誓要把新加坡建設好。
新加坡太小,如果再發生戰爭,幾分鍾就被打下來,所以,李光耀先是尋求國際 社會 的承認,加入聯合國——這樣,別的國家若是皮癢了來打你,就是侵略,道義上就站不住。
緊接著,他抱上英國大腿,成為英聯邦成員國。雖然英聯邦是個鬆散的組織,但哪個國家想要打新加坡,也得給老英國幾分面子吧?
他還向侵略過這塊土地的日本學習管理。
新加坡雖然也被日本侵略過,但他們對日本的感情和我們中國人不一樣,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移民,那裡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地盤,而且日本侵略時間不長、烈度較小,所以,他們比較容易原諒日本
與此同時,李光耀向以色列學習全民兵役,組建了武裝部隊。
在外交方面,他向瑞士學習,在外交上搞中立,在國際 社會 上不惹事、不樹敵,一門心思發展經濟。
幾套組合拳打下來,李光耀覺得被大國侵略的可能性變小,於是,他著手發展經濟。
那時候,中國忙著搞十年浩劫呢,李光耀覺得向西方學習和靠攏才是新加坡實現逆襲的路徑,於是,他強令學校進行英語教育,取消傳統華語教學,開始發展輕工業、外貿、金融、港口經濟。
在執政中,他注重打擊腐敗,賞罰嚴明,新加坡一時政治很清明,像違法之後「下不為例」的這種事情絕不可能在新加坡發生,因為犯法的人一被抓到就要罰,罰到你怕。
到底是小國,人口又少,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新加坡慢慢變得繁榮了起來。當然了,亞洲四小龍之所以能迅速繁榮強大起來,主要還是因為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契機,而且當時的中國還沒有搞改開。
中國一搞改開,李光耀又敏銳地察覺到東方大國即將崛起,馬上在全國推行講華語運動。
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里,新加坡不僅解決了一系列內憂外患,在經濟上完成了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轉變,更是獲得了極大的國際地位(新加坡人民去全球170多個國家免簽)。
新加坡的法制健全程度、 社會 能見度和公平度、城市宜居度、民眾的富庶程度也令人嘆服,至少我個人還是蠻喜歡這個國家的。
李光耀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很牛逼的創業者,只不過,別人把一個企業搞起來了,而他搞的是一個國家。
新加坡之所以能創造這些了不起的奇跡,當然不能只歸功於李光耀一個人。
一個彈丸之地能創造這么了不起的奇跡,當然得靠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的成全。
天時的話,戰後五十年本就是各個國家飛速發展的五十年。
地利方面,新加坡擁有兩項別的國家不具備的優越條件,想不富裕都難。
一個是馬六甲海峽每年的海峽通過費用以及港口貿易,給新加坡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還有一個原因是新加坡周圍都是穆斯林國家,在伊斯蘭教義裡面,存款借款收取利息都是不允許的,因此,這些國家的資金,總要找一個能給年利息的來往又方便的安全度高的地方,恰巧新加坡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人和方面,李光耀的政治思維非常西方化,他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加之新加坡華人佔多數,這些華人本就素質相對比較高又很團結勤奮,決策者和民眾一起努力建設這個人口比不多的國家,發展起來非常容易。
02
2005年,李光耀讓自己的兒子李顯龍成為了新任總理 (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實際上是聽李光耀話的,只是一個中間的權力過渡人) 。
這個兒子,相比老爹,政治格局就比較一般般。
本來,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在國際關繫上不站隊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結果呢,在中國南海和TPP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美日搞出來圍剿中國的,後來特朗普把它廢了) 問題上,他公開選擇與美日站隊,跟中國關系不大好。
2013年,李光耀出版了著作《李光耀觀天下》。在書中,他預言了幾點:
第一、未來歐元區將解體;
第二、美國不再強大;
第三、日本會慢慢走向平庸,
第四、印度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第五、中國強大才是常態;
第六、不確定新加坡是否還會存在。
現在我們感覺他的預言好像慢慢成為現實——新加坡也許還會存在,但不一定會以「李家的新加坡」的形式存在。
2015年,李光耀去世,享年91歲。
2016年,中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正式開航,後來又與馬來西亞在馬六甲共建港口,新加坡以前依託馬六甲的港口優勢「涼涼」了一大半。
而且,風水輪流轉,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勢頭出現頹勢,而中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崛起。
2017年,李顯龍也跟自己的弟弟、妹妹鬧起了遺產糾紛,李家在新加坡的政治聲譽進一步下降。至於這場內斗能否將李家的政途掐斷,咱們未來再看。
反正,在我看來,每一個某家王朝,都是一個家族公司。
有個強有力的大人物制訂好規矩且大家都願意遵守,家族公司就興旺發達。若不是,就很容易翻車。
家族公司也好,非家族企業也罷,世界是屬於「聰明人」的,而不是「集體中的人」。
話說李光耀在新加坡被稱為國父,但馬來西亞華人是非常反感李光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馬來人心理不平衡。
馬來西亞上一輩華人認為,李光耀拋棄了吉隆坡、檳城等地的華人自己搞了獨立,而且後來讓新加坡華人過得那麼好,而馬來西亞華人雖然有錢但不得不跟馬來人、印度人生活在稍差一點的馬來西亞國。
馬來西亞、印尼的傳統華人,大多以自己的中國文化自豪感,對在傳統文化上已經很蒼白的新加坡人,也是持鄙視態度的。
當然了,新加坡人輕視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傳統華人們,主要是因為他們過得不如他們好。
新加坡人對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的態度也很矛盾,一方面奇怪中國人怎麼變有錢了,一方面又不大看得起中國人。其實,往上數三代,新加坡人也只是「洗腳上田」的傳統華人而已。
事實上,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也有所忌憚,因為自己本國土地太少,糧食果蔬甚至水源都需要馬來西亞供給。
也許也是因為這種危機感,讓新加坡自己開始建壩攔截新加坡河的河水,以便將來用作飲用水源。
為了遏制新加坡港口貿易,中國和馬來西亞達成協議在馬六甲海峽聯合建港口,新加坡對此比較反感,而馬來西亞人則感到歡喜鼓舞。
馬來華人希望中國能越來越強大,自己的國家也越來越強大,好讓新加坡人別再那麼拽。
以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END--
PS:圖片全部來源網路。
『捌』 被稱為是新加坡「國父」 的李光耀,他在位期間到底有哪些重大政績
李光耀能被稱謂新加坡的“國父”肯定是有原因的,從大體來看其最為主要的政績是他在位不足40年的時間里,成功將新加坡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彈丸之地(前身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發展到如今的發達國家,並且帶領新加坡成功躍升成為“亞洲四小龍”(這里的四小龍主要有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和新加坡)。李光耀的重大政績往細里說也是很具有傳奇色彩的,接下來我會分三個方面談談李光耀的重大政績。
第三點,從國內政策上來講,李光耀外交策略上以和平為主,不會激進,這位新加坡在國際贏得好評,在國內的社會治理上,李光耀宣揚文明清廉,重視人才,甚至建立了廉政公署等一些機構,這都為新加坡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綜上而言,李光耀被稱作新加坡國父的確是當之無愧的,他為新加坡帶來了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以及社會的穩定和諧。
『玖』 李光耀是怎麼樣把新加坡打造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貢獻很大 1/首先是經濟上的成就,使新加坡繁榮了50年 並且還將繼續繁榮下去,改善了人民生活 2/創立了多民族和諧共生的國家,以及穩定的政局。新的社會環境要遠勝於其他東南亞國家。 3/建立了高效率的社會制度 這是國家繁榮的根本。
『拾』 李光耀如何塑造新加坡的文化
李光耀政府採取寬容、和諧、多元的民族政策,不搞華人至上。他提倡保留各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提倡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期產生一種新的文化——新加坡文化。
李光耀每次講話,總是先用英、華、馬宋三種語言分別致詞,然後才用通用的英語演講。他每時每刻都在塑造新加坡人的形象。現在。新加坡的各個民族的移民們。已經開始習慣於把自己看做新加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