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農業怎麼樣
❶ 新加坡是不是發達國家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 經濟: 新加坡的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政府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多樣化經濟。八十年代初開始,加速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90年代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興建「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服務業為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包括零售與批發貿易、飯店旅遊、交通與電訊、金融服務、商業服務等。旅遊業是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之一,主要景點有聖淘沙島、植物園、夜間動物園等。貨幣名稱:新加坡元(簡稱新元)
❷ 新加坡的問題
1\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東口,為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加坡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和海上航運,把新加坡港建成世界著名的大貿易港。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進口原料,發揮本國的技術優勢迅速發展了煉油、造船、電子、紡織、食品等工業。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新興工業國。
2、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全稱新加坡共和國,位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的南端。北有長堤和馬來西亞西部的柔佛州相連,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廖內群島相望,西南臨馬六甲海峽,扼東西水道要沖,凡從歐洲、西亞、地中海、南亞到遠東的航船,都要從這里經過。所以,盡管新加坡幅員窄小,境內東西最寬67公里,南北最長135公里,總面積641平方公里,是國際海運交通中心之一,素有"遠東十字路口"之稱。
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為東南亞的中央部位,是太平洋、印度洋以及亞、歐、非、澳四大洲海、空航線交匯的地方,因此,這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新加坡島又擁有天然良港,水深6—20米,可以停泊任何類型的大海輪。
新加坡所在東南亞地區具有世界上最復雜的海陸交錯形勢,東南亞一共有2萬多個島嶼,島嶼圍繞著十幾個海域,海上交通是東南亞地區同世界各地聯系的重要手段。新加坡在亞洲大陸的最南端,扼守南海、爪哇海和馬六甲海峽之間的交通咽喉。東邊經南海和太平洋相連,西邊經馬六甲海峽可以通往印度洋,因此,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3、地形地貌:
新加坡全境由新加坡島與附近50多個小島嶼組成。新加坡島成菱形,為新加坡領土最主要部分,佔全國總面積的91%。新加坡島是馬來半島的延續,島上地勢起伏不大,除了西北地勢較高外,其餘呈平坦的小丘陵,有些地方為沼澤地帶,平均海拔17米。島的中部有一些小山峰,其中最高的武吉和馬山僅海拔170米,島上有格蘭芝、袷廊、寬籠岡、漳宜、榜鵝、新加坡河、加冷等河流。但最長的也不過6公里多。
新加坡島分市區和郊區兩部分。市區在該島的中南部靠新加坡海峽一側,包括花柏山東半島、新加坡河、梧糟河等。郊區分為個8部分,即:三巴旺、實里打、樟宜、蓄水池與自然保護區、林厝港、杜亞斯、花柏山、裕廊工業區。
新加坡島以外的50多個小島,按地理位置大體可分為北部島嶼和南部島嶼。北部的10多個小島,散布在柔佛海峽的東段,新加坡的北方,其中較大的有大德先、小德先、烏敏和吉膽王島。南部的約有40幾個小島,散布在新加坡海峽的西部,新加坡島的西南方。其中有布拉尼島、樟棋山、聖陶沙島、毛廣島等。如今的聖陶沙島和龜嶼已建成旅遊勝地。
4、氣候:
新加坡地外赤道附近,離赤道僅136.8公里。由於它置身於海洋中,受海洋的調節,所以氣候並不十分炎熱,年平均氣溫為24—27℃,屬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在夏季,上午10時到下午3時比較悶熱,氣溫在35℃左右。但由於四面臨海,清晨和晚間海風習習,涼爽宜人,氣溫降為20℃上下。
新加坡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為2400毫米,經常下暴雨。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3月多雨,4—9月雨量較小。雖說雨量豐富,島上有3個蓄水池,但蓄水量不大,仍需要用水管從馬來西亞的柔佛州引水供居民飲用。
由於新加坡的氣候溫暖濕潤,適宜各種植物繁殖和生長,因此,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的植物達2000外種,其中橡膠、椰子都是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著名的熱帶觀賞花卉胡姬花(蘭花)種植很普遍,品種也很多,四季盛開。新加坡國花卓綿萬代蘭便是蘭花的一種,花瓣呈淺紫紅色,中間部分為深紫色的斑點,花朵芬芳艷麗,花挺拔秀美。此花盛開時,嬌艷欲滴,清新淡雅。由於良好的氣候,使蘭花成為新加坡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大量銷售於美國、日本、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三、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
1、發展轉口貿易和航運業
2、發展工業和技術服務業
3、投資和金融中心
4、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
四、新加坡與海南的地理位置相對比
五、東方蜆殼石油公司在新加坡最大規模的單一投資。
[研究總結]通過這次的課題研究。我們學會了許多。首先我們加深了對新加坡的了解。新加坡利用本國特殊的地理條件,揚長避短,引進和運用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生產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一成功道路不僅為類似新加坡這樣的島國提供了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當然,由於新加坡在許多方面對外國依賴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我們要利用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優勢,發展經濟,我們應學習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有利方面並且尋找出不足的方面,從而推動各個地方的發展。所以,這是一次極其有意義的活動,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
❸ 新加坡的主要產業部門有哪些
一、新加坡的電子產業
新加坡電子產業以32%的比重遙遙領先於化工、交通、生物醫葯等其他產業。尤其是全球電子行業排名前50的著名企業都將研發中心或亞太總部遷移至新加坡。
二、新加坡的精密工程產業
新加坡的精密工程行業發展始於上世紀70年代,現如今,精密工程業行業已發展成為擁有大約2700家精密工程公司,其中有中小型企業(SME),也有大型跨國公司(MNC),因此,新加坡也成為了很多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及重要的研發中心。
精密製造工程是製造業的十分重要的支柱,特別是精密工程業成為航空航天、石油與天然氣、醫療設備和電子產品等很多產業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新加坡的醫療服務業
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前發布「世界健康報告」《World Health Report》,並對各國的醫療體系進行了比較,對預期壽命進行了排名。排名考量主要有:醫療水平、接受醫療服務的難度、醫葯費負擔公平性等方面、經過了綜合對比,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列第三。
四、新加坡的化工產業
新加坡裕廊島工業區是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和荷蘭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新加坡還是世界石油貿易樞紐和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鑽井平台製造國,獨佔全世界70%市場份額。
(3)新加坡工農業怎麼樣擴展閱讀
1961年,新加坡政府為加快工業化過程、促進經濟發展,創建了裕廊工業區。該區的面積為70平方公里,包含了來自各地的跨國公司和本地的高技術製造業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將新加坡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污染工業區;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島和毛廣島等劃為港口和重工業區。
中部地區為輕工業和一般工業區。新加坡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2012年產值為1085.5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1%。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化學與化工、生物醫葯、精密機械、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產品。迄今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以及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農業園區位於林厝港以及雙溪登加,擁有可耕地面積六百多公頃,產值占國民經濟不到0.1%。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蘭花、熱帶觀賞魚批發養殖、雞蛋奶牛生產、蔬菜種植,還有養魚場。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有50個蔬菜農場、三個雞蛋農場,以及126個陸地及沿海養魚場。蔬菜產量大約占總消耗的12%,雞蛋和魚類產量,各占本地消耗的26%和8%。
❹ 新加坡發展垂直農場的優點
垂直農場採用無土溶液栽培方式,可以將污水轉化成電力,大大降低能源成本,同時能夠提供更多的食物。垂直農場還可以將傳統的農場解放出來,用來種植更多樹木,從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緩全球變暖過程。而且,垂直農場本身就在都市,可以直接運往有需要的地方,從而節約運輸成本,並減少運輸帶來的污染。綜合起來有以下優點:
1、佔用地表面積少;垂直農場內部結構
2、便於管理;
3、病蟲害易於防治;
4、單位地表產能更高;
5、可以24小時不間斷生產;
6、農業生產的工業化和自動化控制;
7、農作物的改良和優選,使農作物向高產、小型化方向發展,以適應高樓的建築構造(承受力)和生長環境;
8、凈化城市大氣的作用;
9、節約大量耕地面積,以種植高大的樹木,而高大的樹木也沒必要種植在垂直農場里
❺ 新加坡有農業嗎
【新加坡的都市農業】
新加坡由於土地少的特點,發展的是獨具特色的都市農業。
在種植結構上,大力發展果樹/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在產業類型上,以高產值出口型農業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等為主;在糧食結構上,主要限於魚類/蔬菜和蛋類的生產,蔬菜僅有5%自產,其餘依靠進口。
新的都市農業主要是現代集約的農業科技園區,其發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產值為目標;在現代化集約的農業科技園的基礎上,新加坡大力興建科學技術公園,發展科技農業,在公園內興建大型集約農場,採用最新的技術,已取得比常規農業更高的產量和收益。
【參考資料】:
新加坡都市農業的發展經驗與啟示
http://wenku..com/link?url=bXMTN-zIyyBRbvxbmJS7cOn4u_V-Mdv6fhAxC
❻ 新加坡這樣的國家憑什麼富裕
1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還是比較好的,他們主要是靠轉口貿易服務發家的,南海那裡船運發達,而設施最好的中轉,休息,補給的地點就是新加坡,所以那裡現在很繁榮,但是以後就不一定了,中國在那裡有3個在建大型港口,馬來西亞一個,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都有,走那條道的船有80%都是中國的,所以這些港口建好後,他們是否還能如此發達,就要看他們的政府如何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了。
2新加坡獨立後,政府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多樣化經濟。八十年代初開始,加速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90年代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興建「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服務業為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包括零售與批發貿易、飯店旅遊、交通與電訊、金融服務、商業服務等。旅遊業是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之一,主要景點有聖淘沙島、植物園、夜間動物園等。所以你看,其實還是他們政府做了不少事發展當地的。雖然其實最大的收入還是自由港的服務業。
❼ 新加坡的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那麼好
新加坡以及亞洲四小龍的發展都是特定時期造成的,有一定的歷史偶然性 如果一定要說他有什麼優勢的話 那就是交通
對於新加坡這種國家 工業發展前途是很有限的 能源資源越來越值錢 對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 經濟學上一般認為 這種國家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 應該主要發展服務貿易等其他產業 也不是工業
這也是創造利益空間的唯一辦法
新加坡這國家也挺可憐的 連淡水都要進口 哪天要是和馬來弄別扭了 馬來給她斷水了 可憐的新加坡人就只能用飛機去長江拉水去了
❽ 介紹新加坡第三產業特點及原因
新加坡的經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1、從增長速度看,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已進入成熟成長階段。 回顧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歷史大致可以看出,1965-1986 年,新加坡經濟處於 「自然成長期」,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其中 1960-1984 年間的 GDP 年均增速 為 9%,成為亞洲經濟的"四小龍"之一;1987-1997 年,新加坡經濟進入「穩定成 長期」;受亞洲金融風波的影響,新加坡經濟自 1997 年開始轉入「成長波動 期」,GDP 的增速或高或低,1997 年為 8.5%、1998 年為-0.1%、1999 年為 6.9%、 2000 年為 10.3%、2001 年為-2%、2002 年為 2.2%、2003 年為 1.1%、2004 年為 5.2%、2005 年為 6.4%,經濟總體上處於緩慢增長。 2、從國民經濟的三次產業看,新加坡的經濟結構是三次產業極不平衡。 新加坡受自然稟賦的限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三農」(農業、農村、 農民)問題;為彌補先天不足,通過設立開發區,吸引外國投資者,大規模地推 進工業化運動;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發展第三產業。據測算,在 2005 年的新加 坡經濟總量中,第一產業占 0.1%,第二產業占 32%,第三產業占 67.9%。 3、從經濟成分看,新加坡的經濟主要由政府企業和跨國公司「兩條腿」支 撐。 新加坡雖然在建國之初就開始實行市場經濟,但是,其政府基於自然壟斷、 市場失靈、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升級、國家宏觀調控、社會穩定和國民收入分配 等方面的考慮,採取全額投資、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和直接經營、派政府官員管 理等形式, 積極建立和大力發展政府企業。
❾ 新加坡,日本,印度尼西亞,伊朗,阿薩克斯坦的地形氣候河流資源人口工業農業經濟
新加坡ke..com/view/3593.htm
小日本ke..com/view/1554.htm
印度尼西亞ke..com/view/2680.htm
伊朗ke..com/view/4286.htm
哈薩克ke..com/view/95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