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什麼時間開工
1. 南寧通往新加坡高鐵什麼時候通車
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南寧通往新加坡高鐵2022年11月通車。根據2022年南寧市高鐵站官網顯示的車次信息可知,南寧通往新加坡高鐵已於2018年正式開工,將於2022年11月通車。
2. 新加坡有哪些傳統節日
新加坡有11公共假日,基督教的,聖誕和復活節,華人過年初一初二,這里初三就開工,這里華人也有慶祝端午節,清明,農歷七月也叫鬼節也叫中元節,中秋這沒公共假期。佛教有衛塞節公共假日,馬來人節日兩個開齋節和哈之節還有印度人的屠妖節這都是公共假日,但印度人的大寶森節就不是假日了。其他就是勞動節,國慶節,兒童節,青年節,父親節和母親節
3. 天津新加坡生態園什麼時候開工
應該快了
4. 新加坡交通概況
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聯系歐洲、美洲、大洋洲的航空中心,航線通達54個國家(地區)、127個城市。從中國的北京、廣州、廈門、深圳等城市都可直航新加坡。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的機場之一。
新加坡交通發達,設施先進,有火車及巴士來往馬來西亞、泰國各主要城市。長途巴士總站設在新橋路,每天有數班車通往馬來西亞的吉隆坡、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關丹、馬六甲等。
市內交通情況: 巴士--新加坡市內巴土網線非常密集,幾乎各旅遊點都有數班巴士可抵達。巴士可分為:
1. 車費制巴士 不論路途遠近,收費統一,車費註明在路線牌號旁,乘客上車投幣,不找零錢,不給車票。
2. 售票制巴士 按里程計費,乘客把車費投入錢箱後,司機通過發票機發出車票給乘客。
3. 巴士通票(巴士證) 可在指定日期內隨便搭乘公共巴士。
4. 地鐵與巴士通票 可在地鐵和售票制巴士(裝有自動檢票機)上使用。
地鐵(MRT)--地鐵是新加坡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地鐵全長67公里,設有42站,分為兩線:即從海濱灣通往義順為南北線,從巴西立通到文禮為東西線。在每個地鐵車站里都有標示非常清楚的路線圖及使用說明,搭乘地鐵前最好先確定車費及地點。南北線以"N"表示,黃色表示北行線,紅色表示南行線;東西線以"W"表示,綠色表示東行線,藍色表示西行線;市中心區以"C"表示。要查看站名只要記住顏色及號碼即可。
地鐵車站的運作完全自動化,由電腦控制自動售票機、乘客出入閘口等。到自動售票機前投入硬幣,同時按下應付車費的按鈕,如有餘額,機器會自動找錢,並付給車票。地鐵車票有時間限制,扣掉搭地鐵所需時間外,若在閘門內逗留超過半小時,車票便自動作廢,乘客無法再通過電腦閘門,若想出來,須另外補票。地鐵運行時間是早6點至晚12點。
的士--的士是新加坡市區的主要交通工具,共有5家出租汽車公司,約1萬輛的士營業. .
新加坡樟宜機場位於新加坡東部的樟宜區,距離市中心20公里,佔地面積1300公頃,1975年開工建設,1981年投入使用,經過二期工程等多次建設,目前樟宜機場擁有3條跑道、68個停機坪,現已開通了飛往80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線。
從樟宜機場到市中心可乘坐機場大巴、地鐵等,機場大巴運營時間:06:00-12:00,每15分到30分發車一輛(時間視繁忙情況而定)。從樟宜機場地鐵站到政府地鐵站只需27分鍾,票價:1.40新加坡元,運營時間:05:31-11:18,星期日:05:59-11:18,每12分發車一班。
鐵路
新加坡火車站現已開通了開往吉隆坡、柔佛州新山市等馬來西亞主要城市的線路,到吉隆坡的票價從19新元到68新元之間不等,除了普通列車,新加坡火車站還開通了一班豪華旅行列車 -- 亞洲東方快車,根據路途、車廂等級等區別,票價從1370新元到6340新元不等。 火車站問訊電話:65 62225165。
內部交通
巴士及公交車
新加坡的公路交通發達,公交車巴士網路遍布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到新加坡旅遊乘坐巴士是一種又經濟又方便的旅行方式。新加坡的市內交通工具主要有公交車、新航觀光巴士、新捷運市內巴士三種,公交車的運營時間為早上6點到凌晨12點,票價從0.7新元到1.4新元不等,空調車為0.8新元到1.7新元不等。新航觀光巴士主要途徑一些新加坡具有代表性的景點、街道等,票價:成人6新元,兒童4新元,若持有當天的機票,一律3新元,而如果是旅遊中停新加坡的遊客(SSH)可以不付車費,只需出示相關證件即可。運營時間:早上9點到下午6點,每30分一趟。新捷運市區巴士主要有3條環形線路,是雙層巴士,可到達一些著名的街道、景點,票價為1新元,運營時間:早晨10點到晚上10點,發車間隔10分到15分。
地鐵
新加坡的地鐵更類似於有軌列車,並非全在地下行駛,由地上行駛部分和地下行駛部分組成,復向雙線,現已開通了三條線路,為南北線(濱海灣到裕廊東)、東西線(樟宜機場/巴西立到文禮)、東北線(港灣到榜鵝),分別N 、W、E表示三條線路,又以紅、黃、綠、藍來標示地鐵線路的方向。 運營時間:5:3-12:30,發車時間在2分半到8分之間,票價在0.8新元到1.7新元之間不等。
計程車
新加坡計程車共有15000輛,分為康福德士、城市德士、地鐵局計程車三種。康福德士和城市德士的起步價為2.4新元,超過1公里,每225米租價0.1新元,超過10公里之後,每200米租價0.1新元,康福德士每等候30秒,收取0.1元等候費,城市德士每等候25秒,收取0.1元等候費,晚上12:00到次日早上6:00為夜行時間,加收50%的附加費。
鐵路局計程車起步價為2.1新元,超過1公里,每220米租價0.1新元,每等候25秒收取0.1新元等候費,在上午7:30至9:30、下午5:00至晚間10:00,起步價為3.1新元,1公里後每200米租價0.1新元,夜行時間為晚上00:00-次日早上06:00,起步價為3.2新元,每300米0.2新元,每等候40秒需0.2新元等候費。 不管是哪一類型的計程車,乘客只要從樟宜機場、實里機場和新加坡博覽中間上車,要交納3新元或2新元的附加費,新加坡的計程車還提供計程車司機導游業務。
自駕車
新加坡區別於國內,是左行線,車輛靠左行駛,新加坡市內限速50公里/小時,快速公路限速70-90公里/小時,在新加坡可以租車自駕旅遊,但是需要出示國內駕照或是國際駕照,很多租車公司都可辦理租車業務,樟宜機場也提供租車業務,可在租車預訂台(位於1通道和2通道的到達大廳)辦理,需出示護照和國際駕照。此外,新加坡使用的是電子收費系統,每日早晨07:30-晚上19:00行車進入新加坡中央商業區是需要交費的,當你通過這些道路時,會自動從卡(需要提前繳費)內扣除相應金額,如果是私車,在新加坡行駛時還要租用並安裝臨時車內閱卡器。
5. 泛亞鐵路(東南亞段)
2022-05-19
本文包括:
1、泛亞鐵路(東南亞段) 背景簡介 。
2、泛亞鐵路(東南亞段) 線路規劃 。
3、泛亞鐵路(東南亞段) 目前各國進展 。
4、泛亞鐵路(東南亞段) 實施難點 。
5、針對泛亞鐵路(東南亞段) 如何規劃自己的出國移居生活 。
一、泛亞鐵路(東南亞段)背景簡介。
泛亞鐵路(東南亞段),又稱之為昆—新線(昆明-新加坡)。
是涉及中國、越南、寮國、泰國、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這8國的鐵路網。
路線分布圖大致如下:
(這個圖是我自己做的,可能城市位置標的不是很准,但大方向差不多就行)
說到泛亞鐵路東南亞段,那麼就得先回溯下啥是"泛亞鐵路"?
泛亞鐵路Trans-Asian Railway是連接整個亞歐大陸的鐵路網,巨大工程,涉及國家和地區看下圖。
泛亞鐵路構想,始於1960年,當時幾個亞洲國家對修建從新加坡到土耳其的貫通鐵路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從新加坡經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到達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最後延伸至歐洲及非洲。
後全球經歷越戰、地區沖突、冷戰等影響,這個構想就擱置了。
20世界80-90年帶,亞洲各國局勢穩定下來,泛亞鐵路再次被提上日程。
1995年,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在東盟首腦會議上提議修建中國昆明經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到新加坡的國際鐵路。
(就是今天我們討論的泛亞鐵路東南亞段的路線)
2006年,在印尼舉行的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第62屆大會上,《泛亞鐵路政府間協定》獲得通過。
半年後的11月10日,泛亞鐵路涉及的28個國家中的18國在協定上正式簽字,使之具備了法律效力。
至此,泛亞鐵路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18個簽字國分別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中國、印度尼西亞、伊朗、哈薩克、寮國、蒙古、尼泊爾、韓國、俄羅斯、斯里蘭卡、塔吉克、泰國、土耳其、烏茲別克和越南。)
泛亞鐵路有北部、南部、南北部和東南亞(東盟)4條路線。
今天主要說泛亞鐵路東南亞段,也就是所謂的昆-新鐵路。
涉及中國、越南、寮國、泰國、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這8個國家。
(就是下面 藍色 圈出來位置)
二、線路規劃。
泛亞鐵路東南亞段分東、中、西三條線路。
東線( 藍色 ),即 中越 鐵路,從中國昆明,途經越南河內,柬埔寨金邊,到泰國曼谷,南下連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中線( 紅色 ),即 中老 鐵路,從中國昆明出發,途經寮國萬象,泰國曼谷,最後也是可連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西線( 紫色 ),即 中緬 鐵路,從中國昆明,途經緬甸仰光,泰國曼谷,最後也是可連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這個鐵路網,2006年確定,計劃在30年內完成,即計劃在2036年完成。
截止到目前,完成通車的是中老線,在2021年12月中國昆明到寮國萬象段開通,是由中國援建的。
其他路段目前沒有太大的進展。
三、目前各國進展。
1、中老線(中線)
中老線2016年開工,2021年12月已經完工通車。
北起中老邊境磨丁到越南萬象,全長414公里,客運時速160公里/時,貨運時速120公里/時,基本是准高鐵的時速了(高鐵時速200公里),從中國到寮國做火車3小時就到寮國首都萬象了。
2、中泰線
中泰鐵路是泰國第一條標准軌高速鐵路,目前泰國國內的鐵路均為米軌,運營最高速度為50公里每小時。中泰鐵路將使用中國技術建造,一期工程連接曼谷到泰國東北部的呵叻府,二期工程則將延伸至與寮國首都萬象一河之隔的廊開府,與中老鐵路網路連接直達中國雲南昆明。
中泰鐵路將繼續延伸已經開工建設的中老鐵路,全長約845公里,從寮國萬象經泰國東北地區至首都曼谷。鐵路第一期為曼谷-呵叻,長約253公里,第二期為呵叻-廊開(Nong Khai),長約346公里;第三期為耿奎-羅勇府(Rayong)瑪塔卜,長約246公里。
此外,中泰鐵路將加速雲南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的樞紐中心,令雲南這個內陸省份變成連通南亞東南亞的無水內陸港,由鐵路運輸的末端變成真正的鐵路樞紐中心。
中泰鐵路讓貿易成本大幅下降
除了讓國人到東南亞旅遊和從事商貿活動更加便捷,中泰鐵路項目還將大大節約兩國物流貨運的成本。目前,中國與泰國的運輸線路主要以海運和陸運為主,花費時間較長,運輸成本較大。中泰鐵路建成後,泰國境內沿線火車時速將大大提升,在節約時間的同時,運輸成本也降低12%左右。
中國的利得在哪裡?
中泰鐵路不僅對泰國的國內交通具有重大意義,也能極大方便整個東南亞地區的交通,使泰國成為東盟的交通樞紐,中泰鐵路合作將給泰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實惠。由於中泰兩國之間運輸成本下降,這條鐵路將為泰國每年增加200萬中國遊客,同時也為泰國農產品出口進一步提供便利。
泰國將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海上運輸的連接點,中國的出口商品和物流可以連接整個東盟,並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有效運輸。
你們看地圖,泰國和中國是不直接接壤的,所以說"中泰鐵路"並不準確。
但是在這個泛亞鐵路網中,泰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因為最終這個鐵路線是要到馬來西亞、新加坡,連接馬六甲海峽。
如果我們要想陸路到達馬六甲,必須經過泰國;
而且東、中、西三條線路,最後的交匯都是在泰國曼谷。
總之要想貫穿昆-新線,泰國繞不過去,具有重要的樞紐地位。
現在中老已經通了,寮國和泰國接壤,只要泰國境內鐵路修好,昆-新線就成功了一大半。
中國接著寮國,寮國接著泰國,這么看"中泰鐵路"這個說法到也沒毛病。
還是看地圖哈:
中泰鐵路,從泰國邊境的廊開,途經孔敬,呵叻到曼谷,全長867公里。
這條鐵路分兩期工程:
1期曼谷到呵叻;
2期呵叻到廊開。
(說到這插一句,我以前特不理解,孔敬那麼個小城市,也沒啥中國人在那,咋個專門還有個中國領事館,我這幾天准備這篇文章時get了,孔敬是中泰鐵路重要的樞紐城市,需要有個領事館。)
中泰鐵路前期經過了很多波折,最終在2017年中泰兩國簽定協議共同開發,先開發1期曼谷到呵叻段,使用中國高鐵技術,預計2026年通車。
2期呵叻到廊開段,我目前沒有查到明確的啥時候開工的信息,網上查到的最新相關信息是:
隨著中老鐵路開通,中泰線路將加快推進,目前正在加緊設計中,預計2022年提審內閣審議,預計在2027年通車。
泰國境內的鐵路線因為各種原因,頻繁拖延工期,進度很慢,但隨著2021年12月中老鐵路的通車,局面可能會有一點改善,速度應該能加快點。
截止目前查到的資料,如果今年2022年泰國內閣一切提審通過,最快是在2027年中泰鐵路通車。
下圖是泰國境內火車線路圖:
作為泛亞鐵路的一個支線,曼谷到清邁的高鐵,大概率是日本和泰國合作開發,使用日本新干線技術。
網上查到的資料是預計2032年通車,但目前來看,還沒有啥實質的進展。
看到這,喜歡清邁的朋友可能要郁悶了,難道從中國走"陸路"到清邁的機會沒有了~
有的,方式有兩個:
1、中泰鐵路通了後,從雲南昆明坐火車經過寮國萬象,到泰國曼谷。
然後坐飛機來清邁,曼谷到清邁飛機一個多小時,票價一百多塊錢,方便省事。
2、昆曼公路。(中、老、泰)
從昆明出發,磨憨口岸入境寮國,然後到泰國的清萊、帕堯、清邁、曼谷。
昆曼公路,最終也可以南下到達馬來西亞、新加坡。
(這條昆曼公路和泛亞鐵路算是互為補充,最終的終點都是要到達馬來西亞、新加坡)
昆曼公路是中國第一條國際高速公路,20小時可以穿越中老泰三國。
By the way ,以後有機會,大家可以開車自駕游昆曼公路,具體手續大家可以在網上查下。
這個手續的邏輯應該是:
人需要辦簽證,涉及老、泰兩國簽證,那就去寮國駐昆明領館、泰國駐昆明領館。
車需要辦通行證,那可以到中老邊境口岸辦理。
我也沒有自駕過這條路,不太清楚,你們自己網上查下。
通常一個國家交通最佳狀態就是海陸空三線都暢通,目前泰國境內交通,我個人覺得最方便的是飛機,因為國家小,去哪都一兩個小時,機票一兩百塊錢,所以"空"方面泰國沒問題。
"路"方面的公路,泰國各城市之間還是可以的,雖比不上中國的高速公路,但算個"國道"級別沒有問題。
但"路"方面的鐵路,泰國就比較差了,沒有高鐵,火車很慢,目測身邊大家出門不是開車就是坐飛機,沒幾個做火車的。
所以,近幾十年,隨著中泰高鐵的開通,泰國鐵路尤其是高鐵方面應該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或者說整個東南亞的高鐵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畢竟東南亞除了新開的中老線,其他國家都還沒有高鐵。
3、中緬線(西線)
這條鐵路線,受各方阻擾比較多,你們看地圖,從緬甸的皎漂港出去就是孟加拉灣了,再出去就是印度洋了,有了這個線,就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
根據中緬兩國在2011年簽訂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將斥資20億美元興建一條長1215公里,橫跨緬甸皎漂港至中國昆明市的鐵路,但後面因為種種因素導致計劃擱置。
之後一直兩國之間有溝通,但我查資料近期沒看到什麼實際性的進展。
現在中老鐵路通了,給鄰國打了個樣,不知道會不會推進中緬鐵路的建設。
4、中越線(東線)
越南的境內的高速鐵路,是由日本援建的,預計2045年全面開通。
四、實施的難點。
1、技術難點
泛亞鐵路這個鐵路網不是說完全新建鐵路線,因為各國基本都已經有鐵路線了,主要是把不同的線路串起來,形成鐵路網,如果有缺少的段路再新建鐵路線。
但串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各國鐵路的軌距不同,需要統一軌距。
軌距不同,火車跑的速度就不同,中國的軌距是1453毫米,適用於高鐵,時速可以達250公里。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軌距是1000,時速最高60公里。
軌距不同,連接起來就有困難。
2、政治因素
這個鐵路線能連起來,肯定是對各國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但各國利益不同,想串起來很難。
例如:東南亞的高速鐵路項目工程,中國和日本是經常碰到的競爭對手。
泰國境內高鐵項目,一部分是中泰合作,一部分是日泰合作。
像寮國的鐵路由中國援建,但越南的鐵路由日本援建。
還比如,緬甸境內的線路,一直受到各方限制,無法有實質性進展。
3、資金因素
修鐵路需要大量的資金,錢誰出,誰管理,收益如何,都是各國會考慮的因素。
例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線路,原本兩國政府決定建一條高鐵線,但最後馬來西亞政府以資金投入過大為由,終止這條線路。
讓泛亞鐵路稱為一條"斷尾"之路。
但好在泰國曼谷到馬來西亞、新加坡之間是本來就有鐵路的,不過是1000毫米窄軌線,查了相關資料,應該是保持普速,暫時不會對這條線路改成高鐵。
五、這些線路對移居的思考。
1、泛亞鐵路(東南亞段)這條線路串起來將會連接8個國家,涉及人口約17億的大綜合體。
(中國14億,越南9700萬,泰國7000萬,緬甸5400萬,馬來西亞3200萬,柬埔寨1600萬,寮國720萬,新加坡560萬。)
另外,對比和中國比鄰的區域,北蒙古俄羅斯、西邊"各種斯坦",民風都比較彪悍,自然環境也比較差。
唯有東南亞除了經濟落後點,其他沒有大毛病。
但經濟落後,不就是各位大佬高緯打低維的好地方嗎。
有人口、環境還行、經濟相對落後,我覺得這是個好地方~
所以,大家不要嫌棄東南亞,也許還真可能是你事業第二春的機會。
在泰國境內,曼谷毫無疑問又是中心的中心,未來曼谷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所以,你們如果是想移居泰國,以找工作、做生意為主要目的,肯定優選曼谷。
曼谷是泰國的首都,各種教育、醫療、商業資源是最多的,未來發展也最廣闊。
3、作為我來講,我雖然知道曼谷的繁榮,會更有利於我的事業,但我會依然選擇在清邁生活。
我選擇清邁原因如下:
(1)任何事情都有雙刃劍,繁榮的背後就是環境污染、吵雜、堵車這些大城市的通病,我經歷過,不喜歡,所以不會選擇。
(2)清邁雖然比不上曼谷繁榮,但作為泰北經濟中心,泰國第二大城市,必備的醫療、教育資源還是很豐富的。
(3)清邁民風淳樸、山多樹多、鄉村氛圍、小清新的咖啡店多,是我喜歡的城市感覺。
(4)泰國這個國家不大,去哪做飛機都是一兩個小時,機票一兩百塊錢,很方便。
6. 新加坡的習俗有那些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別為:華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馬來人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蘭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歡烏龜。嚴禁放煙花鞭炮。
新加坡的華人見面多行傳統禮——相互作揖;馬來人見面多行雙手握手禮,印度人見面時常行合十禮。
新加坡華人過春節送紅包禮。親友之間互贈紅包聯絡感情,有些企業家在職工初回上班時要分發「開工紅包」給職工,以示開門吉利。
新加坡人尊重長輩,舉世聞名。他們的敬老准則是:對父母和其他長輩,要用親切的稱呼;當父母或其他長輩講話時,不要插嘴;父母或其他長輩呼喚時,要隨叫隨到。
新加人鄰里之間,日常交往,大多數人自覺遵守《鄰里禮貌守則》。見到鄰居要互相問候;逢年過節要請鄰居來訪,幫助鄰居照管屋子;使用公共電話或公用場所,要時時多方為別人著想。
新加坡人重視「禮貌之道重於行」的准則。禮貌口號是:真誠微笑。人們處事待物,總是伴以真誠的微笑,打擾別人要微笑著說聲「對不起,打擾您了「。排隊打電話,打電話者會微笑著對等候者說聲:「對不起,讓您久等」。連交警對違章者罰款時也笑容可掬。
新加坡重視禮貌教育。街頭張貼講禮貌的宣傳品,「處事待人,講究禮貌」,「真誠微笑,處世之道」,等口號隨處可見。新加坡的店員嚴格遵循禮貌待客守則:顧客臨門,笑臉相迎,顧客購物,別等他開口;顧客選物,耐心介紹,顧客提問,細心聆聽,認真解答。
新加坡國土面積682.7平方千米,華人佔76.8%,馬來人佔13.9%,印度人佔7.7%首都是新加坡,貨幣為「新加坡元」官方語言有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國花為蘭花。
7. 新加坡史丹福瑞士酒店動工日期
新加坡史丹福瑞士酒店動工日期2018年5月。根據查詢相關信息,新加坡史丹福瑞士酒店動工日期為2018年5月,應於2020年6月前完成酒店的全部工程建設任務,以期2020年12月對外開放。
8. 一道成為歐美民眾熱議的新加坡為
這是「獅城」新加坡的地標式雕塑一頭噴水的魚尾獅。新加坡國土面積約為710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500萬。
英國一家調研機構與德國一家跨國公司日前公布了一份聯合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得益於其環保實踐和成果,當選「亞洲最綠色城市」。
在被評比的22個亞洲城市中,新加坡在各項排名中表現均「遠高於平均水平」
中國香港、日本大阪、韓國首爾、中國台北、日本東京和橫濱分別緊隨其後,處於「高於平均水平」。
處於「平均水平」的依次為泰國曼谷、中國北京、印度德里、中國廣州、印尼雅加達、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南京、中國上海、中國武漢。
「低於平均水平」城市依次包括印度班加羅爾、越南河內、印度加爾各答、菲律賓馬尼拉和印度孟買;而排名末尾的城市巴基斯坦卡拉奇「遠低於平均水平」。
「亞洲綠色城市指數」為該系列調查第三期,先前兩期調查分別針對歐洲和拉美城市。
「那時種下一棵綠色的小樹苗,現在有上百萬人乘涼。」新加坡人傑西卡·陳得知該國當選「亞洲最綠色城市」後如此感慨。
2月中旬,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信息部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推出「亞洲綠色城市指數」的排行榜。在亞洲主要的22個城市中,新加坡為「王」,堪稱「亞洲最綠色城市」。
該指數認為:「新加坡的各項綠色指標在亞洲各大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這與其數十年來致力於綠色發展和宜居城市建設密不可分。」
環保評獎離不開新加坡
新加坡綠色經濟組織成員、《海峽時報》環保記者傑西卡·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新加坡的環保成績有目共睹,任何環保類評獎都不會落下它。
當「亞洲綠色城市指數」出爐時,傑西卡正好奪得「東盟記者綠色報道獎」。
在其看來,新加坡從立國之初就將綠化作為國家發展的重點,即使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全球工業化、環保發展水平處於低端化之時,新加坡領導人就已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2月中旬,傑西卡采訪了新加坡幾個社區,發現其中不少的政府地塊均在安裝LED節能燈。
經了解,這是聯合國和新加坡政府聯合發起的節能計劃,也是新加坡首個公共部門的碳排放信用項目。
被囊括進節能計劃的政府地塊約有2000個,由此,公共資金每年有望節省500萬美元。
居住在新加坡法嘉道社區的48歲女士卡倫·安說,她期待社區變得更美觀,更環保。
李光耀推行「綠色儲蓄」
領導人遠見卓識,政府推動,是新加坡走向綠色環保城市的「核心技術」。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開始為國民進行「綠色儲蓄」。
在其回憶錄中,李光耀寫道:「為了實現第三世界地區的第一世界標准,我們要將新加坡轉變成一個花園城市。」
他盼望的場景是島上處處是花園,滿眼皆綠色。「既可以愉悅我們的心,也會提升我們的競爭優勢。」
為了更好建設新加坡,李光耀曾經特地安排了一次環球之旅,前往世界各國學習發展經驗。之後,他總結出一個經驗:那些建築破爛、不懂節約、綠化率差的國家,政府工作人員普遍士氣低落。
1976年,新加坡成立了專門的公共綠化部門,後來更名為國家公園局。它是指導新加坡實施綠化的機構。
樹木速成遍布全國
國家公園局的網站顯示,該局鼓勵在全國種植易移植成熟的「速成樹木」。
大街小巷,停車場,過街天橋等,「無一漏網」,均要栽上爬山虎之類的攀援植物。
在國家公園局的管理下,新加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該國是世界上僅有的保留有大片原始熱帶雨林的兩個城市之一。
新加坡人笑言,現在的新加坡被兩個叢林包圍著,一個是鋼筋水泥的叢林,另外一個則是自然的樹木叢林。
「亞洲綠色城市指數」的公開資料顯示,新加坡人均綠地面積高於亞洲城市的平均水平。
新加坡化身試驗場
新加坡在1965年建國時就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政策。
2008年,新加坡成立了城市宜居研發中心,鼓勵民眾使用綠色技術,過上綠色生活。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環境與清潔能源署署長吳自強表示:「我們相信亞洲是綠色能源的巨大市場,而新加坡就是這一市場的樞紐。」
新加坡政府已計劃將該國變成新技術的試驗場,吳自強就是這一用語的「創始人」。
據其介紹,政府已發展了電動車計劃,推廣智能和微型電網方案,並在組屋和停車場、加油站安裝太陽能電池板。
去年,挪威再生能源公司在新加坡投資設廠,總投資額超過18億美元。該廠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面板的生產基地。這被認為是新加坡致力於打造全球綠色技術之都的一個縮影。
目前,新加坡綠色技術產業雇員超過1萬人,其中挪威再生能源公司的新加坡廠雇員就超過1200人。
該公司副總裁約翰·安德森認為:「在新加坡,投資環境良好,監管透明,政府對綠色技術是真正的渴求。」
不僅是挪威再生能源公司,包括世界頂級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丹麥維斯塔斯也在新加坡落戶設廠。維斯塔斯在今後10年,將花費5億美元,在新加坡成立研發中心。
著名的瑞典清潔能源開發公司特里克羅納已在新加坡建立了全球行政中心;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將亞洲低碳項目基地建在新加坡。
海水淡化成本太高
此外,「亞洲綠色城市指數」指出,新加坡有別於其他亞洲城市的環保優勢在於該國的新生水的開發和利用。
新生水,又被理解為「水的新生」。它是經各種復雜工藝,由污水轉化之後變成無毒、無害的新生水,可供工業使用,甚至供民眾飲用。
新加坡是小島國,四面環海,缺少淡水水源。一段時間,新加坡的淡水水源主要有兩個,一是收集雨水,一是進口淡水。
為了收集雨水,新加坡在全國廣泛建造蓄水池。這被視作新加坡的一項戰略性措施。目前,該國建有17個蓄水池,一半以上的土地被辟為集水區。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簽署過進口飲用水協議。不過,由於在水價等問題上存在分歧,所以新加坡政府一直對進口淡水的渠道並不放心。
收集雨水,無疑是「看天吃飯」,不確定性增加;進口淡水難免受制於人,並非長久之計。
於是,上世紀70年代,李光耀等新加坡領導人考慮充分開發水循環,以便能夠為新加坡民眾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
當時考慮的淡水資源發展方向是海水淡化和開發新生水。
時至今日,兩個方向的結果卻大不相同:
海水淡化成本太高,似乎已越來越少被提及;而開發新生水,則經過30多年後,技術日益完善。目前,它已成為新加坡工商業和民眾生活的重要依託。
新生水展示國家形象
「亞洲綠色城市指數」的公開資料稱,「小小」新加坡從2003年開始大力推廣新生水,目前已有5座新生水廠。如今,新生水已能保證新加坡人30%的用水。
2010年5月,新加坡勝科新生水廠開工,每天處理大約22萬立方米新生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廢水循環再利用工廠。
2010年,上海世博會新加坡館特意將水資源利用當作新加坡的重要成就加以展示。
當時前往上海出席新加坡館日的該國國家發展部長馬寶山將新生水開發稱作一種「精神」。他說,希望用這種精神來研發新的技術,打造一個更加綠色和宜居的新加坡。
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新加坡旅遊局工作人員寧雪揚介紹,到新加坡旅遊必看景點就有新生水展覽中心。
展覽中心內還打包出售新生水,它已成為代表新加坡技術和形象的一種商品。
寧雪揚說:「在新加坡的其他地區,新生水並不對外公開銷售。只是在展覽中心,作為紀念品,讓遊客體驗新加坡的綠色經濟。」
9. 南寧至新加坡的高鐵什麼時候動工
南寧至新加坡的項目稱作泛亞高鐵;共分為五段,第一段是中國境內段,叫玉磨鐵路,第二段在寮國境內,第三段在泰國境內,第四段就是最新的泰馬高鐵,第五段則是新馬高鐵。
玉磨鐵路2016年4月19日開工,設計時速160公里,屬於准高速鐵路,主要是因為地形復雜、山脈眾多,每公里投資達1個億。
寮國境內的第二段也已動工,5個標段全被中國企業拿下,使用中國標准、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便於對接,設計時速也是160公里。
中泰鐵路設計時速180公里,預留250公里,已經達高鐵標准,但波折最多,日本新干線也一度插手,泰國方面想法也很多,直到最近才落實方案,而且要分多段建設,進展很慢。
泰國至馬來西亞高鐵又稱隆曼高鐵,連接泰國首都曼谷至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全長約1500公里,目前尚沒有直達列車。一旦建好,就能將整個東南亞半島連接起來。
新馬高鐵又稱隆新高鐵,連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與新加坡,設計時速達350公里,是整個泛亞高鐵中最快的。這段仍處於前期研究階段,預計會採用標准軌而不是殖民時期留下的窄軌,從而更方便和中國互通。
10. 新加坡禮儀
簡介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0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運輸、通訊、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136.8公里,東經103°36´至東經104°25´,北緯1°09´至1°29´之間。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7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貨幣:貨幣為新加坡元(S$),1元等於100分。紙幣面值有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硬幣有1分、5分、10分、20分、50分、100分。
交通: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聯系歐洲、美洲、大洋洲的航空中心,航線通達54個國家(地區)、127個城市。從中國的北京、廣州、廈門、深圳等城市都可直航新加坡。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的機場之一。 新加坡交通發達,設施先進,有火車及巴士來往馬來西亞、泰國各主要城市。長途巴士總站設在新橋路,每天有數班車通往馬來西亞的吉隆坡、關丹、馬六甲等。
地鐵:地鐵是新加坡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地鐵全長67公里,設有42站,分為兩線:即從海濱灣通往義順為南北線,從巴西立通到文禮為東西線。在每個地鐵車站里都有標示非常清楚的路線圖及使用說明,搭乘地鐵前最好先確定車費及地點。南北線以「N」表示,黃色表示北行線,紅色表示南行線;東西線以「W」表示,綠色表示東行線,藍色表示西行線;市中心區以「C」表示。要查看站名只要記住顏色及號碼即可。
地鐵車站的運作完全自動化,由電腦控制自動售票機、乘客出入閘口等。到自動售票機前投入硬幣,同時按下應付車費的按鈕,如有餘額,機器會自動找錢,並付給車票。地鐵車票有時間限制,扣掉搭地鐵所需時間外,若在閘門內逗留超過半小時,車票便自動作廢,乘客無法再通過電腦閘門,若想出來,須另外補票。地鐵運行時間是早6點至晚12點。
風土人情
節慶活動:新加坡日歷上印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4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許多節日。在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人們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習俗演變。
主要節慶有新年、印度族豐收節、新加坡河木筏大賽、印度族大寶森節、伊斯蘭教齋月及開齋節、耶穌受難日、哈芝節、衛塞節、端午節、新加坡美食節、國慶節、中秋節、齊天大聖誕辰、中秋賞燈會、印度族屠妖節、印度族九宵節、九皇爺慶典、印度族盜火節、印度族萬燈節、聖誕節等。
重要節日:華人新年:同中國春節。開齋節:伊斯蘭教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泰米爾新年:4、5月間。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國慶節:8月9日。聖誕節:12月25日。
新加坡法定公共節日共計11天。除上述外,還有元旦、復活節、哈芝節、勞動節等。
飲食:新加坡餐飲匯集了當地的風味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佳餚,有中國菜、馬來菜、泰國菜、印尼菜、印度菜、西餐、快餐等。由於歷史的原因,新加坡在飲食方式和習慣方面融合了馬來族和華人的烹調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娘惹是指過去居住在新加坡、馬六甲及檳榔嶼一帶的華人女性。就口味而言,娘惹食品是最特別,最精緻的傳統佳餚之一。
旅遊者在餐廳、酒店消費,須付10%的服務費與7%的政府稅及1%的觀光稅,郊區餐廳或小吃店不收服務費和小費,集市小吃攤也不須另付小費。為了大眾健康,所有有空調的餐廳一律禁止吸煙。
購物:新加坡商品豐富,來自世界各地的貨品琳琅滿目,從古典精緻的東方手工藝品、款式新穎的歐洲高檔時裝和皮革製品到先進的高新技術電子器材等無所不有。新加坡市場上有特色的商品主要有馬來蠟染花布、珠寶、古玩、陶瓷器、玉器、字畫等。新加坡的物價水平較高。
新加坡的旅遊勝地
1.聖淘沙
位於新加坡本島南部,離市中心半公里。這個田園式的度假島嶼,其馬來文名字是和平與寧靜的意思。它由一個漁村變為英國的軍事基地,後來又於1972年變成一個度假島嶼。
島上青蔥翠綠,有引人入勝的探險樂園、天然幽徑、博物館和歷史遺跡等等,讓人遠離城市城囂。愛海的人,可以沿著沙灘享受輕松的水上活動。而熱愛自然的人,聖淘沙也有天然人行道——龍道、海底世界、胡姬花園、蝴蝶園、世界昆蟲博物館。在歷史景點方面,則有西樂索炮台、海事博物館和新加坡萬象館。
在主題公園方面,計有夢幻島、火焰山和高爾夫樂園。而高37公尺的魚尾獅塔,可讓遊人從聖淘沙遠眺市區的高樓大廈及環繞四周小島的景色。入夜後的音樂噴泉,隨著交響樂的節奏而翩翩起舞。
聖淘沙是由聖淘沙發展機構負責管理和發展,它也管理10個較小的島嶼,包括龜嶼、聖約翰島、姐妹到及鬼島。這些島嶼是熱愛游泳、潛水和釣魚人士的樂園。
島上也有自設的交通設備。遊客可以免費乘搭單軌列車、巴士、沙灘小火車前往不同目的地。此外,島上也有腳踏車出租店。
2.新加坡動物園
於1973年開幕,園內以開放概念為設計,利用熱帶森林與湖泊為屏障,使遊客可以不受鐵籠和鐵柱的遮欄而看得一清二楚。動物園佔地28公頃,收羅了250種哺乳動物類、鳥類和爬蟲類動物,總數接近3000隻。所展示的許多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中,包括科摩多龍、睡熊、金絲猴,以及世界最大的群居人猿。
遊客可以在動物園內一嘗和人猿共用早餐的難忘經驗,或者觀賞每天四場精彩的動物表演。參與表演得動物有靈長類、爬蟲、大象和海獅等。人們可以觀看矮小河馬在水底潛游,以及加勒比海海牛悠遊自在的游姿。在兒童天地里,孩子們可以從「動物之友表演」中獲得無比的快樂,參與演出的動物有德國牧羊犬、大牧羊犬、麝貓、鸚鵡,以及一群綿羊。
除此之外,園內也設有游園列車,帶您暢游動物園。
3.福康寧山
俗稱「皇家山」或「升旗山」。這個佔地19公頃,高約50公尺的山丘曾是當年萊佛士的住所。1819年,萊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陸後,便看上這座俯視新加坡河口的小山,並在山頂建總督府。1823年,他也選擇在此處興建住家。
其實,福康寧山的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據歷史記載,這里是14世紀島國蘇丹皇室的所在地。新加坡最後一位蘇丹依斯干達沙便安葬在靠近山頂的地方。
目前,山上還殘留著許多文物,並且不時有新發現。山上的福康寧文化中心便展示了被挖掘的14世紀至19世紀文物。
在英國殖民地時代的1859至1861年期間,山上也建有一座堡壘。1867年,堡壘上還設印度和歐洲兵士的營房,醫院和彈葯庫,是19世紀防禦新加坡的主要炮兵連。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因為局勢太平,這里的軍械就不派上用場了。
英軍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這里建造佔地1306.10平方公尺,深約9公尺的地下指揮室。現在的文化中心後面便是隧道入口處。它是英國在馬來亞駐軍的指揮總部,英軍投降後,成為日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少將的指揮總部。
目前,這個指揮室已辟為展覽館。館內的許多物件,如無線電話、桌椅、電燈等都是原有的歷史遺物。展覽館共有22個房間,包括通訊室、兵士休息室、密碼室、統帥指揮室等。展覽館有意重造56年前的歷史,讓遊人有如身歷其境的感覺。
在山上的一處也辟有香料園,是當年19公頃植物園的縮影,種植著丁香、肉桂等香料。此外,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墓園,也完好的保留在山的東側。
4.花柏山
位於新加坡南部,總面積達56.46公頃。山上的花柏山公園建於60年代,並在1994年開始重新整修。整修後的花柏山增設了更多的基礎設施,對周圍的園景也重新設計一番。
花柏山公園有以下主要景點:
花柏頂:高達105公尺的花柏頂是公園內最高之處,站在花柏頂將能夠鳥瞰新加坡南部全景。這里有一棵雨樹,於1971年11月7日的首屆植樹日種下,沿著這棵樹是一個花木圍繞的多層平台,平台地面上特別設計朝向不同方向的箭頭,以告訴遊客所指的地方與名勝地點。而在瞭望台樓下的16幅壁畫也讓遊客了解新加坡的歷史和發展概況。
海事村:海事村主要的特色是以一艘傳統帆船為藍本。這艘大船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餐廳、兒童游樂場及訊號台,周圍環境充滿熱帶花園特色的景緻。「帆船」上共有三個寬敞的「甲板」,適合人們聚會、設宴。此外,這里也是觀賞新加坡海港的最佳地點。
花叢走道:從花柏頂延伸到海事村設有花叢走道。行人可在特別設計的亭子內享受鳥語花香,同時,在花叢走道上辟有一個「棕櫚園林」,供遊人休息聊天。
望東亭:位於花柏山東部的低窪處。遊人可以在此觀賞新加坡東部美景。花園設有健身區、寬廣草場、野餐區以及可供遊人鳥瞰市區景物的亭子。
纜車亭:在纜車亭旁建設兩個觀賞美景的平台,遊人可以在此通過望遠鏡觀賞新加坡南部風景。
5.肯特崗公園
佔地47公頃,舊稱鴉片山,是新加坡自然保護區之一。它是一座次森林山丘,也是候鳥的集居地。園內有一條長達800公尺的山徑,是遊人探索自然生態的好地方。 此外,山丘的後側也有兩個一大一小的池塘。前面部分最高處設有瞭望台,可以眺望新加坡西海岸景色。左邊可看到煉油廠林立的島嶼,右邊又可看到箱運碼頭。
根據國家公園局的資料,肯特崗公園是擁有最多健身設施的國家公園,共有20種不同的健身站供使用者選擇。此外,它的不平地勢也常吸引了許多遠足及大自然愛好者前來考察,或舉辦「尋寶」游戲。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曾經是馬來軍團和日軍抗戰的地點之一。1942年2月13日,日軍第18師攻打防守這座小山的第一馬來軍團、英國第二效忠軍團和第44印度旅,這場長達48小時的搏鬥有不少日軍與馬來軍人戰死。新加坡陸軍最近「認養」了肯特崗公園,成為「陸軍公園」(Army Green Park),園內永久擺放了兩架M114型榴彈炮和一架AMX-13輕型坦克,突顯公園的歷史和軍事意義。
6.魚尾獅公園( MERLION )
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像就坐落於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該塑像高 8 米,重 40 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於 1972 年共同雕塑的。
獅頭魚身坐立在水波上的魚尾獅,其設計概念是將事實和傳說合二為一: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新加坡。魚尾象徵古城「淡馬錫」,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
據古書記載,古時新加坡叫做淡馬錫,在爪哇語中為海城之意。公園 14 世紀時,傳說有一個古印尼的王子發現了這座小島,他在這里看見一頭神奇的野獸,後來得知是頭獅子。就此,王子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 Singapura 」--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獅子 (Singa) 城 (pura) 。
如今,每年有一百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專程造訪魚尾獅公園,與世界著名的魚尾獅拍照留念。
公園周圍地帶,聚集了新加坡著名的地標性建築:濱海藝術中心、政府大廈、高等法院、維多利亞劇院、萊佛士銅像等等,為遊客必到之處。
新加坡民俗禮儀
服飾禮儀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著上有自己的特點。馬來人男子頭戴一頂叫"宋谷"的無邊帽,上身穿一種無領,袖子寬大的衣服,下身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華人婦女多愛穿旗袍。政府部門對其職員的穿著要求較嚴格,在工作時間不準穿奇裝異服。
儀態禮儀
新加坡人舉止文明,處處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坐著時,端正規矩,不將雙腳分開,如果交叉雙腳,只是把一隻腿的膝蓋直接疊在另一隻腿的膝蓋上。他們站立時,體態端正,而不把雙手放在臀部,因為那是發怒的表現。
相見禮儀
在社交場合,新加坡人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施握手禮。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但對男子來說,比較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再行握手。馬來人則是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餐飲禮儀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飯,有時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饅頭。 馬來人用餐一般用手抓取食物,他們在用餐前有洗手的習慣,進餐時必須使用右手。飲茶是當地人的普遍愛好,客人來時,他們常以茶水招待,華人喜歡飲元寶茶,意為財運亨通。
喜喪禮儀
在新加坡人眼中,男婚女嫁是件大事,不論華人還是馬來人都很重視。馬來人的婚事要經過求親,送訂婚禮物,訂立婚約等程序。新加坡的華人講求孝道,如有老人行將去世,其子孫必須回家中守在床前。喪禮一般都很隆重。
旅遊禮儀
新加坡公共交通事業較為發達,在旅遊期間坐公車十分方便,每個車站都標有明顯記號。新加坡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商店的分布也有民族特點。如東部地區有個"馬來市場",主要出售馬來服裝食品。 新加坡政府極力阻止付小費,即便是對服務員的額外服務付小費,對方也有可能拒收。
商務禮儀
到新加坡從事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月到10月,以避開聖誕節及華人的新年。當地工商界人士多講英語,見面時要交換名片,名片可以用英文印刷。在會談中盡可能不要吸煙。 新加坡人不喜歡揮霍浪費,宴請對方不要過於講排場,尤其是在商務活動中,答謝宴會不宜超過主人宴請的水平,以免對方產生其它想法。
主要禁忌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別為:華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馬來人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蘭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歡烏龜。嚴禁放煙花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