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是如何快速發展的

新加坡是如何快速發展的

發布時間: 2023-01-18 05:28:44

『壹』 新加坡經濟發展較快的原因

這個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來分析
首先,政治上新加坡屬於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講究民主自由,政治環境比較寬松,這對於商人有較好的發展;
其次,經濟上,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新加坡就已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實力是不容忽視的;
之後,文化上,新加坡中西結合,既有東方中華5000年的熏陶,又有西方歐美文化的影響,使新加坡在文化上呈現多樣化,對於商人的創新開拓有一定的幫助;
最後,地理位置上,新加坡得天獨厚,臨近馬六甲海峽,扼住了亞洲海上生命線,單單港口收入每年就達上億新幣。
所以一個國家的發展並不是只有一個原因,應該多角度多方面分析。

『貳』 新加坡是如何崛起的

新加坡崛起的原因:馬六甲海峽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中最核心的地帶、發展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技術密集型工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旅遊業等。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新加坡為了求存求活,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並在加冷、大巴窯等地建立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

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

雖然新加坡的國內政治上的自由空間逐漸被壓制,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此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叄』 建國只有50多年的新加坡,是如何迅速成為發達國家的

新加坡臨近馬來西亞,那時馬來西亞屬於發展中國家,兩國關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新加坡才會成為發達國家。

『肆』 新加坡的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那麼好

新加坡以及亞洲四小龍的發展都是特定時期造成的,有一定的歷史偶然性 如果一定要說他有什麼優勢的話 那就是交通
對於新加坡這種國家 工業發展前途是很有限的 能源資源越來越值錢 對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 經濟學上一般認為 這種國家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 應該主要發展服務貿易等其他產業 也不是工業
這也是創造利益空間的唯一辦法

新加坡這國家也挺可憐的 連淡水都要進口 哪天要是和馬來弄別扭了 馬來給她斷水了 可憐的新加坡人就只能用飛機去長江拉水去了

『伍』 亞洲小國新加坡怎麼發展起來的

1965年新加坡的獨立新加坡不大,國土面積僅618平方公里,人口卻有217萬(1992年數據)。既無礦山又無農田;幾條小河最長的也不過15公里,而且無魚可捕,利用價值極小;飲水要靠馬來西亞提供。所以,當新加坡在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時,許多政治家和經濟學家都預言,沒有資源、沒有市場的新加坡將很難生存下去。然而,擔任總理的李光耀卻不氣餒。一上台便和他的同僚們分析新加坡的地理環境和當時的世界形勢。他們在仔細地研究了瑞士和以色列這兩個在人口和面積上與新加坡相似的小國經驗後,得出的結論卻相當樂觀:新加坡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又是天然的良港,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完全可以實現繁榮和強大。

當然,李光耀政府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加坡工業落後,僅限於對轉口產品的初級加工工業和為港口服務的機械、車船修理等小型工業,經過二次大戰日本侵略者的破壞,整個新加坡滿目瘡痍。

新加坡面臨幾乎沒有工業又缺乏發展條件而且人口密度高的困境,新成立的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解決就業問題。只有解決了就業,人民的收入才有保障,人民的生計才有著落;只有解決了人民生計,社會才能得以穩定,經濟發展才有保證。而要求得經濟的長足發展,則必須改變殖民的、畸形的經濟結構。由單一型經濟發展成多元化經濟結構。在這種認識下,李光耀政府推行以迅速實行工業化為主要內容,以多元化經濟為目標的經濟發展戰略。

1959~1967年為第一階段,經濟處於恢復階段。新加坡政府以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進口替代」工業為重點,以此來改變單純依賴於轉口貿易的畸形經濟結構,發展多元化的國民經濟,並藉以解決就業問題。

1968~1979年為第二階段,經濟處於擴張階段。新加坡由「進口替代」轉向發展出口工業化時期,也是新加坡經濟的起飛時期。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迫使新加坡政府在經濟發展戰略方向上作出新的選擇,實行「出口導向」方針,即利用外部經濟力量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以此帶動外貿、交通、通訊、金融等行業,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到1979年,李光耀執政已是第20個年頭。在工業化迅速發展的推動下,新加坡的國民經濟結構起了根本性變化。新加坡城市也從一個落後的殖民地都市變成了一個人均國民收入達8291新元,僅次於日本的聞名遐邇的新興工業國家。

1979~1986年是第三階段,經濟處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時期。7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處於滯脹狀態,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也競相走上工業化道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原有優勢逐漸喪失。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下,如果繼續以大量勞動密集型工業存在下去,勢必處於不利地位。審時度勢,新加坡必須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1979年7月,新加坡政府提出了為期10年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鼓勵發展技術集約型工業,採用先進技術以提高工業企業的技術層次,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對此,李光耀充滿信心,他認定:「新加坡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一定會成功。」

1980年是新加坡經濟發展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05億美元,人均收入達4600美元,這時新加坡經濟已被世界確認為戰後亞洲經濟奇跡之一。1981年,新加坡政府根據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十年經濟發展計劃」,新加坡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雖然有石油危機的沖擊,新加坡經濟仍取得一定的進展。並且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出現經濟衰退時,新加坡的發展是首屈一指的。

從1959年李光耀執政到1992年退出政界的幾十年中,新加坡的經濟取得了迅速發展與令人矚目的成績,它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959年的19.68億新元增長到1992年的644.2億新元,增長了32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59年的404.5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14714美元,增加了35倍。以建立多元化經濟結構為中心的經濟戰略得到了較好的實現:從一個以轉口貿易為基礎的、殖民地的、畸形的經濟結構轉變成了一個以製造工業為中心,商業貿易、交通運輸、金融、旅遊與國際服務業全面發展的多元化經濟結構;製造工業內部結構也從一個以初級產品初步加工與為港口海事服務的造船修船、機械工業為主的結構轉變為一個以電子電氣工業、煉油工業、工業用化學材料工業為中心的門類比較齊全、生產技術比較先進的製造工業體系;貿易結構從以轉口貿易為主轉變成為以出口本國工業產品為主;在原有的轉口貿易與自由港的基礎上,目前新加坡已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航運等國際服務中心。縱觀幾十年經濟的發展,新加坡成功地由「蝦」變成了「龍」。

「如果諾貝爾獎設最佳國家領導人獎的話,李光耀一定是得主,而且可能不只得獎一次。」這是香港《亞洲周刊》羅伯特?烏德盧在1984年11月對李光耀的贊語。

『陸』 新加坡如何實現經濟高速發展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馬六甲海峽東口,赤道以北137公里,面積682.7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島和60餘個小島組成,總人口401.7萬,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萬,華族人口約佔77%。新加坡屬熱帶雨林氣候,常年炎熱,沒有台風、地震等自然災害,是一個難得的天然良港。
作為一個城市島國,新加坡沒有腹地和缺乏自然資源。1965年獨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臨一連串的內憂外患。對此,新加坡政府審時度勢,採取了走「工業化道路」的正確經濟發展路線。其經濟發展經歷了由獨立初期時的勞動密集型工業,逐步過渡到具有高附加價值的資本、技術密集型工業和高科技產業,進而發展到目前的信息產業等知識密集型經濟。從20世紀70年代,新加坡開始逐步擺脫了僅僅依靠轉口貿易維持生計的局面,國家日益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在1965年後的37年間(截止到2000年),新加坡經濟平均增長8%以上。2002年人均GDP為37401新元(約合20887美元)。如今,新加坡已發展成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運輸中心和國際貿易中轉站,世界電子產品重要製造中心和第三大煉油中心。
在面對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特別是遭遇今年全球經濟普遍衰退的情況下,新加坡為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提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思路,歸納起來,可稱三大戰略,既「高科技戰略」、「中國戰略」和「擴大腹地戰略」。

『柒』 新加坡這個什麼都沒有的小島為什麼發展這么快

主要是因為這里原本是英國人的殖民地,而且剛好在馬六甲海峽這個海上絲綢之路的必要環節的咽喉重地上,因此擁有巨大優勢,根本不是什麼別的地方能比的,幾乎可以說是蘇伊士運河開通前的南非了。但這並不是重點。主要還是因為新加坡的政府比較聰明,他們較早地進行了全民英語普及以及口語考試,並且與英國的教育系統接軌,這使得他們的人才可以得到中國同等水平人才十倍以上的機遇。還有,他們極為重視移民——只要夠有才就直接讓你在他們那裡工作生活甚至當他們的公民。(這點是它的命脈所在,如果沒有了高端人才的移民,那麼他就基本完了。)不僅如此,還有一個相當耐人尋味的地方:新加坡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主的亞洲國家與西方國家的關系甚至超過了日.本與美.國的關系。這使得他首先處於了不敗之地——只要世界警察不為難他,還有誰那麼有空去動它?而且他們的一個極其強大的特質讓很多國家都望塵莫及,那就是對世界局勢的拿捏極准——在建立之初便與美.國交好(他們的空軍基本上都是在美的協助下購買來的,還有超過七成的飛行員,海員在美受訓,並且他們的飛機,軍艦都有相當一部分停在美的基地里....)而在中.國改革開放之時,它又很聰明的與中國保持了良好的關系——這兩個也許還不能說明問題,但是,他在經濟危機開始時便不斷強調對華文的重視,並且一再要求各學校對雙語人才進行重點培養——這預知能力也太可怕了吧....看來他們政府實在是把華人明哲保身與和氣生財的道理學的很透.......最最要注意的一點——這地方小,經濟規劃相當容易推行,而且政府基本是一黨壟斷的——在野黨發揮不了太大作用——因此,便向中一般政治決策極為果決,不會發生像美那樣的虎頭蛇尾,更不至於把政壇搞的和台一樣烏煙瘴氣、無法令人信任,因此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出乎意料的小。同時還是因為地頭小,所以管理和控制起來極其容易——遠不像俄、中幅員遼闊,無法盡善盡美的利用每一分條件。當然啦....還有一點是因為這地方風水好,人家貨輪啥的都要在這里停下休整,這錢賺的不是一般的多啊....其實有一個原因常被人忽視....這地方的支柱經濟之一是旅遊啊.....這只要不是傻了都是只能越賺越多啊....要是想到啥別的咱會再補充....要是有其他方面不明白或者質疑咱觀點的咱也極其歡迎——咱又不是啥子"磚家".....

『捌』 新加坡經濟發展較快的原因是什麼

新加坡經濟發展較快的主要原因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新加坡 \x0d\x0a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梵文意為獅子城,又因國土小如星斗,故稱星洲、星島。新加坡國土總面積618平方千米,人口約有270萬,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這4369人。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1965年獨立後,立足本國實際,因地制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究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發揮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個有利因素,成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 \x0d\x0a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x0d\x0a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領土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在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同印度尼西亞相望,海峽長105千米,寬1.7千米,扼守著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航行要道。 \x0d\x0a二、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 \x0d\x0a新加坡地狹人稠,資源貧乏,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x0d\x0a1、國際航運、航空和貿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億噸以上,居世界前列,國際航空客運周轉量僅次於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為基礎,從鄰國大量進口各類初級產品,匯總、分級、包裝後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轉口貿易和航運業為主體的獨特經濟類型。 \x0d\x0a2、工業和技術服務中心 新加坡四面環海,以煉油和造船為核心的工業部門具有世界意義。全國建有五大煉油廠,年加工能力達4290萬噸,成品油出口額僅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造船業為傳統的優勢部門,不僅能修造繁多的各項船舶,還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鑽井平台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工業以製造業為中心轉向技木密集型部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電視傳真設備、按鈕式電話、光纖光纜、電腦化列車控制系統等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近年來,發展重點又轉向新科技園地的建設上,大力培養科技人才,發展尖端技術,以適應改革工業結構的需求。 \x0d\x0a3、投資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訊,政局的穩定,國民素質較高等特點,使外國資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經濟的騰飛。同時,各國銀行雲集新加坡,銀行總數僅次於倫敦、紐約和香港,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x0d\x0a4、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 就自然和歷史文化條件而言,新加坡並不具備發展旅遊業的突出優勢,但利用其適中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美化城市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簡化出入境手續,開展各種旅遊「外交」活功,從而吸引大量外國遊客旅遊及大批國際會議在新加坡召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新加坡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x0d\x0a總之,新加坡利用本國特殊的地理條件,揚長避短,引進和運用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生產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一成功道路不僅為類似新加坡這樣的島國提供了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當然,由於新加坡在許多方面對外國依賴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

『玖』 你認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快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新加坡發展較快的主要原因是立足本國實際,因地制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拾』 新加坡的經濟為什麼會得到迅猛發展

新加坡大力推行人才政策,全力建設基礎設施和教育系統,以優厚的條件吸引全世界的人才。除此之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多數進出亞洲的貨輪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並在新加坡港進行補給,而新加坡政府則從中獲取巨額的稅收。當然,新加坡的高速發展也與其政權高壓、經濟自由的政策有關,政府在其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並引導當地經濟向一個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