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資源有哪些
『壹』 新加坡淡水資源匱乏與國土面積小有什麼關系
新加坡國土面積小,都用來發展城市,而且又是海島國家,沒有天然湖泊,沒有河流,自然沒有大陸國家有淡水優勢。
新加坡目前的淡水資源,按照新加坡人的說法,有四大「水喉」,就是四個水管子,
一是從馬來西亞運輸過來,這個是最主要來源,記得新加坡人說能佔到六七成。但是新馬關系時好時壞,新加坡人一直擔心馬來西亞那邊掐管子。此外,當初兩國商定價格是1927年水價,而且協議一簽就是上百年,馬來西亞對這個價格越來越感到不滿。
二是自己建水庫,收集雨水,這個受到國土面積限制,也不可能做大。
三是新生水。說白了就是污水處理回收,原理和家裡的RO膜凈水機差不多。由於是工業生產,而且是技術活,所以問題就是產量不大。
四是海水淡化。在新加坡西邊的大士那邊好像有個廠子,個人認為象徵意義更多一些吧。
『貳』 關於新加坡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claloore)
首都:新加坡
面積:699.4平方千米
人口:448萬(2006年)
民族:有28個民族,馬來人是本土人。現在以華人(佔76.9%)、馬來人(佔14%)、印度人(佔7.7%)、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為主,還有為數不多的阿拉伯人、蘇格蘭人、荷蘭人、阿富汗人、菲律賓人、緬甸人以及歐亞混血種人。
語言:馬來語為國語,行政機關用英語。官方語言有: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和英語4種。
貨幣:新加坡元理
國家地理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素有遠東十字路口之稱,是國際海運交通中心之一。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0個小島組成。新加坡島呈菱形。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1.6%。島上地勢較平坦,武吉知馬山海拔177米。為新加坡的最高點。島上有格蘭芝、裕廊等一些小河流,但最長也不過6000多米。新加坡植物資源豐富。已發現的多達2000多種,其中橡膠、椰子是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著名的胡姬花(蘭花)種植很普遍。新加坡屬典型熱帶雨林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平均年降水量2400毫米。
新加坡國名的由來
「新加」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坡」是「城」,即為「獅子城」的意思。新加坡的最南端是原馬來柔佛國的一部分,其島嶼的形狀也很像獅子。
獅城:新加坡城
新加坡城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稱獅城、星州、星島。新加坡是世界聞名的花園城市,市政建設規劃周密、布局合理。新加坡城中央區沿著海灣的中間地帶辦公街的兩旁,聳立著具有英國風格的建築物。合洛路和梧槽路一帶基本上是新建的居民區,而烏節路一帶則是商店、酒樓和購物中心。市內高樓林立,大廈比比皆是。最高的72層大廈,目前是東南亞最高的建築物之一。新加坡城街道整齊,綠樹成蔭,鮮花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十分優美。全市就猶如一座瑰麗無比的大花園。新加坡工廠林立,企業頗多。新加坡城同時也是新加坡的商業、金融業中心。2004年,新加坡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貨運量超過荷蘭的鹿特丹。
聖淘沙島
聖淘沙島是亞洲大陸最南端的小島,以一條跨海大橋把它與新加坡本島相連。已建成為赤道上的一個充滿無窮魅力和浪漫情調的世界性的公園。這里有聳立於島嶼最高處的魚尾獅塔,高37米,上半部為巨大兇猛的獅頭,下半部為魚身、魚尾,而魚尾又浸入一灣碧水之中。在魚尾獅塔前面是一條長達300米、卧於清水池中的人造巨龍。聖淘沙公園共有20多個迷人的景點,這里的海底世界是亞洲最早建立、東南亞最大的一個海洋水族館,到這里,令你彷彿置身於熱帶的海底世界。聖淘沙島四周有長達32千米的潔白沙灘,也是遊憩的好去處。
『叄』 新加坡的自然資源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因為新加坡種族多、語言雜,四大族群中,沒有一種語言有近半數的他族人懂得,選擇任何一族語言做為主要語言,均會引起他族的不滿。英語雖本為殖民地的語言,但有過半數的各族人懂得,較易為各族人所接受。
新加坡華裔的籍貫相當繁雜也趨於多樣化,華人民間也通行各種漢語方言,基本上40歲以上的新加坡華人都通曉幾種方言,包括閩南語(福建話)、潮州話、廣府話、客家語、福州話、莆田話和海南話等。為了扭轉不同籍貫的華人使用方言的習慣,政府在1979年推廣「講華語運動」,這個運動推行了30多年,當前很多的華人能說普通話。 雖然新加坡多年來努力不懈地推展講華語運動,但政府仍保留方言新聞這一塊,聽眾至今仍可在早上三個時段從958城市頻道收聽到6種方言新聞播報,讓聽不懂普通話的年長者,能掌握國家大事或時事新聞,不至於脫節。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底蘊,勤奮實乾的創業精神。他們與各族和平相處,積極融入、反饋於當地社會。中華文化精髓也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的生活型態。如歡欣多彩的農歷新年,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和傳統祭祖普渡的中元節。當然風行於華人文化的風水之說,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項建築設計裡面。
新傳媒拍攝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新加坡電視劇,注重介紹新加坡華人先輩如何飄洋過海來到南洋,以及一群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比如《霧鎖南洋》《和平的代價》《出路》,還有以各個籍貫的華人的劇情片《客家之歌》《潮州家族》和《瓊園咖啡香》等。透過本地的戲劇,新加坡的年輕人看見了祖先離鄉背井,不屈不撓地掙扎求存的最真實面貌。 概況
新加坡提倡宗教與族群之間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實行宗教自由政策,確認新加坡為多宗教國。根據2010年的人口調查,當中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佔了人口的83%。新加坡確實稱得上多宗教融匯的大熔爐,這里有著各式各樣的宗教建築,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已被列為國家古跡,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的慶祝活動。
佛教與道教
新加坡佛教是全國第一大宗教,約占人口的33%。新加坡境內寺廟林立,屬於北傳佛教的寺院超過一百五十所,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約有二十餘所,當中新加坡雙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叢林之一。新加坡道教佔了人口的11%,境內合共有大小廟宇300餘間。早年南來謀生的華人移民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潮僑和閩幫所創建的粵海清廟和天福宮還有收藏光緒帝御賜的墨寶,他們也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存獎狀。 此外四馬路觀音堂也是新加坡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廟堂內幾乎每天都有人潮。
基督教
新加坡基督教徒(新教和天主教)占總人口的18%,在新加坡草創初期,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和西方商人對兩個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新加坡天主教教會也先後開辦學校、醫院、公益組織等來照顧弱勢族群的利益。兩個教會最早修建的教堂是亞美尼亞教堂和聖安德烈教堂。
伊斯蘭教
新加坡伊斯蘭教教徒占總人口的15%,教徒約有65萬人。馬來人或巴基斯坦血統的信徒基本上屬於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另外也有少部分的印度人和華人信奉回教。新加坡建有回教堂共80座,當中較為著名的有哈賈法蒂瑪回教堂和蘇丹回教堂。
印度教
新加坡印度教的信徒約10萬人,占總人口的5%。有大約30座印度寺廟,大部分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其中馬里安曼興都廟和尼瓦沙柏魯馬興都廟,都屬於新加坡的國家保護文物。
錫克教與其他
新加坡錫克教教徒合計只有2萬餘人。錫克教在新加坡有7間錫克廟,比如:中央錫克廟,是一萬五千名錫克教徒的主要聖地。猶太教在新加坡則設有兩個會堂,其中馬海阿貝猶太廟建於1878年,是東南亞最古老的猶太會堂。
『肆』 新加坡旅遊誰能介紹一下
新加坡旅遊熱帶雨林等自然資源,加上政府有系統的綠化政策下,新加坡不僅擁有現代大樓林立的景緻,綠意盎然更是充滿整個都會。85萬多株花草樹木遍布全島以及多達4,868公頃的公園地,為新加坡人提供了絕佳的生活休閑享受。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46平方公里,卻擁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一座可供69多家國際航空客機起落的國際機場,每年出入人次超越2500萬人次。新加坡不僅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提煉中心,同時也是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主要交易產品有錫、橡膠、椰子、石油、米、木材、黃麻、香料和咖啡。新加坡也是世界各大銀行聚集的金融中心,包括美國銀行、荷蘭銀行、德意志銀行、東京銀行等,皆以先進的通訊設備,連絡新加坡和全球各地的商品、股票及外匯交易中心。此外,每日平均12000名的觀光客,也使新加坡成為國際主要的旅遊勝地之一。http://mepzx.com/zd/xx
『伍』 新加坡有鋰礦資源嗎
沒有。新加坡是屬於亞洲的一個國家,但是新加坡屬於境外,亞洲鋰資源基本都分布於我國境內,類型豐富但稟賦相對澳洲和非洲較差。
『陸』 新加坡有什麼礦產資源是不是什麼都沒有
曾經新加坡發現過錫礦和鐵礦,不過幾十年前就枯竭了
『柒』 新加坡的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詳細。(高中)
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它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它位於赤道以北136.8公里,東經 103°38至東經104°6,北緯1°09至1°29。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達1056米的長堤通馬來西亞的新山,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口。
面積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鑒2002),其中很多地區都是填海產生,1950年到現在大約有20%的國土面積由填海產生。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陶沙島(3.5平方公里)。新加坡島面積約585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91.6%,是新加坡領土構成的主要部分。島上地勢比較平坦,武吉智馬山是新加坡的最高點,海拔僅177米。實里達河是全島最長的河流,長14公里。
人口 新加坡人口為331.91萬,其中華人佔76.7%;馬來人佔13.9%;印度人佔7.9%,其他種族1.5%。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語言 英語、華語、馬來語、印度淡米爾語是四大官方語言。英語是新加坡主要的官方語言,普遍通用,不過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國歌也是用馬來語唱的。
氣候 新加坡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相對濕度大,年平均氣溫24~27℃。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左右,是世界上年降雨量在1805毫米以上的城市之一。 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
自然資源 新加坡面積狹小,資源匱乏。除在本島有些花崗岩外,至今尚未發現有其他礦藏。雖然環海,但漁業資源並不豐足,年產僅1萬余噸。然而植物資源比較豐富,經濟作物有橡膠、椰子、油棕。還種植有著名的熱帶觀賞花卉胡姬花(蘭花),品種近千種,四季常開。胡姬花每年大量銷往歐、美、日、澳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是新加坡重要的出口創匯商品之一。新加坡早期的移民多聚集在中南部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帶,其他地區則大多是熱帶雨林或農業用地,但是今天基本上都已城市化,除了少數的自然保護區。新加坡綠地面積非常大,除了美化城市外還有降暑的功用。由於沒有淡水河,新加坡的主要水源就是降雨,因此修建了多個蓄水池。但盡管降雨量大,這些雨水還是無法滿足新加坡的用水需要,目前50%的水源依靠進口,大部分的水是從馬來西亞進口。新加坡也積極開發其他水源,包括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
交通 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是進出東南亞的門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加坡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同時也是國際金融和國際航空中心。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
[鐵路]:以地鐵為主,設有49個站,全長91公里。1999年11月建成輕軌鐵路,與地鐵相連。
[公路]:總長約31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1.6公里。截至2001年底,車輛總數70.84萬輛,其中客運40.76萬輛,貨運13.72萬輛。
[水運]: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有300多條航線連接世界740個港口。共有商船總數3353艘,總噸位2316.73萬噸,在世界大商船隊中排名第7位。到港船舶噸位9.6億噸,總吞吐量1690萬箱。
[空運]: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勝安航空公司,經營91架飛機。各國的60家航空公司每周提供超過3258班次的定期飛行服務,航線聯繫世界50個國家的139個城市。2001年客運量2810萬人次,空運貨物150萬公噸。樟宜機場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
行政區劃分新加坡五個社區發展理事會的名稱是:中區、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 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它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它位於赤道以北136.8公里,東經 103°38至東經104°6,北緯1°09至1°29。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達1056米的長堤通馬來西亞的新山,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口。
面積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鑒2002),其中很多地區都是填海產生,1950年到現在大約有20%的國土面積由填海產生。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陶沙島(3.5平方公里)。新加坡島面積約585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91.6%,是新加坡領土構成的主要部分。島上地勢比較平坦,武吉智馬山是新加坡的最高點,海拔僅177米。實里達河是全島最長的河流,長14公里。
人口 新加坡人口為331.91萬,其中華人佔76.7%;馬來人佔13.9%;印度人佔7.9%,其他種族1.5%。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語言 英語、華語、馬來語、印度淡米爾語是四大官方語言。英語是新加坡主要的官方語言,普遍通用,不過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國歌也是用馬來語唱的。
氣候 新加坡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相對濕度大,年平均氣溫24~27℃。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左右,是世界上年降雨量在1805毫米以上的城市之一。 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
自然資源 新加坡面積狹小,資源匱乏。除在本島有些花崗岩外,至今尚未發現有其他礦藏。雖然環海,但漁業資源並不豐足,年產僅1萬余噸。然而植物資源比較豐富,經濟作物有橡膠、椰子、油棕。還種植有著名的熱帶觀賞花卉胡姬花(蘭花),品種近千種,四季常開。胡姬花每年大量銷往歐、美、日、澳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是新加坡重要的出口創匯商品之一。新加坡早期的移民多聚集在中南部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帶,其他地區則大多是熱帶雨林或農業用地,但是今天基本上都已城市化,除了少數的自然保護區。新加坡綠地面積非常大,除了美化城市外還有降暑的功用。由於沒有淡水河,新加坡的主要水源就是降雨,因此修建了多個蓄水池。但盡管降雨量大,這些雨水還是無法滿足新加坡的用水需要,目前50%的水源依靠進口,大部分的水是從馬來西亞進口。新加坡也積極開發其他水源,包括海水淡化以及再生水。
交通 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是進出東南亞的門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加坡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同時也是國際金融和國際航空中心。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
[鐵路]:以地鐵為主,設有49個站,全長91公里。1999年11月建成輕軌鐵路,與地鐵相連。
[公路]:總長約31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1.6公里。截至2001年底,車輛總數70.84萬輛,其中客運40.76萬輛,貨運13.72萬輛。
[水運]: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有300多條航線連接世界740個港口。共有商船總數3353艘,總噸位2316.73萬噸,在世界大商船隊中排名第7位。到港船舶噸位9.6億噸,總吞吐量1690萬箱。
[空運]: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勝安航空公司,經營91架飛機。各國的60家航空公司每周提供超過3258班次的定期飛行服務,航線聯繫世界50個國家的139個城市。2001年客運量2810萬人次,空運貨物150萬公噸。樟宜機場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
行政區劃分新加坡五個社區發展理事會的名稱是:中區、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
『捌』 新加坡的地理環境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南端,隔寬約1400米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面積約618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島面積538.1平方公里,其他是幾十個小島。新加坡的資源十分貧乏,連淡水都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但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控制著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沖。新加坡港是一個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它是著名的國際大洋航線的樞紐,這不僅是東南亞的航運中心,還連接著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孔道。新加坡獨立以後,經濟面臨著嚴重困難,廣大新加坡人民在政府的領導下,奮發圖強,經過10多年的努力,實現了新加坡的經濟起飛。新加坡政府根據獨立後的新加坡國情,針對當時的國際經濟形勢,制定了經濟發展的正確戰略。
『玖』 新加坡旅遊資源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新加坡文化是一種高度融合了其他國家文化的精髓,兼收並蓄並在此基礎上有很好發展的一種文化形態。
『拾』 新加坡的自然條件
新加坡的自然條件如下: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島東西約50公里,南北約26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峰163.63米,海岸線長200餘公里。
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陸地面積581.5平方公里,經過多年填海造地,目前已增加24%,政府計劃到2030年再填海造地100平方公里。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年平均溫度在23-35℃之間。1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及低壓帶的南移,平均氣溫在攝氏23-24℃左右。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
新加坡降雨充足,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雨季,受較潮濕的季風影響,雨水較多,每天平均相對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
自然資源:
新加坡資源比較匱乏,主要工業原料、生活必需品需進口。島上保留有部分原生植物群。新加坡建有17個蓄水池為市民儲存淡水。
其中,中央集水區自然保護區位於新加坡的地理中心,佔地約3000公頃。新加坡約有23%的國土屬於森林或自然保護區,而都市化縮小了雨林面積,森林主要分布於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以及3個保護區,西部地段和離岸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