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宏船法師是哪裡人
⑴ 開正法師的師傅是誰
住持開正法師,五十餘歲,廣東省中山市人,一九八三年出家,開正法師師傅宏船法師,兼任福建省廈門市佛教協會.
⑵ 宏船法師的經歷
十五歲時,聞泉州承天寺住持會泉法師,在寺中講經,乃詣承天寺,依會泉法師剃度出家,法名宏船。翌年,赴莆田廣化寺,依本如老和尚受具足戒。
一九二四年,廈門南普陀寺住持轉逢和尚,將子孫廟的南普陀寺改為選賢制的十方叢林,選會泉法師為首任住持。宏船法師也隨著會公到了南普陀寺,在會公身邊為侍者。晨夕親炙,會公亦為之口傳心授,受益良多。
一九二七年,會公任滿告退,太虛大師繼任住持,宏船因之亦有親近太虛大師的機會。
一九三二年,會泉法師常住廈門虎溪岩,改虎溪岩為凈土道場,翌年,就萬石蓮寺開設佛學研究社,宏船法師升任監院,綱維寺務,使會公得以專心講學。太虛大師到萬石蓮寺訪會公,曾書一聯贈宏船法師雲:「海上有山森萬石,人間度世仗宏船。」由此可見大師對宏船法師的器重。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開始,南普陀寺受戰爭影響,殿堂被毀,僧眾四散。宏船法師隨著會公長老,南渡星洲。先後游化仰光、印尼、檳城各地。一九四〇年,隨會公回到新加坡,駐錫普陀寺,與創建光明山普覺寺的轉道和尚,在普覺寺共建大悲法會,祈禱世界和平。轉道和尚以普覺寺傳繼人的問題和會公商議,欲傳法於宏船法師。宏船法師念恩師會公嗣法於南安楊梅山雪峰寺喜宗上人,是佛化老人的法孫,而轉道和尚亦受學於佛化老人,彼此淵源甚深,故受轉公和尚記別,嗣法於轉公和尚。
繼之,宏船法師隨會公到檳榔嶼,初住李氏書室,會公曾於廣福宮講經。一九四二年,檳城林炳照、炳坤兄弟,發心為會公建妙香林寺。寺甫落成而會公示寂,宏船法師繼任妙香林寺住持,並由新加坡請得廣余法師出任監院,二人合力於妙香林寺的增建工程。為感念會公法乳之恩,特建會公老和尚紀念塔,供養會公舍利。 一九四六年,新加坡普濟寺住持轉岸老和尚,以光明山普覺寺信託人的身分,聘請宏船法師出任普覺寺住持。普覺寺是轉道老和尚所創建,一九四三年,轉道老和尚於日軍佔領新加坡期間示寂,二次大戰後光復,轉岸老和尚也由避難的峇淡島回到新加坡,考慮到宏船法師是轉老的法嗣,自然由他出任普覺寺住持為宜。同時新加坡的居士林,中華佛教會等團體也聯名力請,宏船法師乃由檳城抵達新加坡出主普覺寺。
宏船法師初到普覺寺時,光明山面積有三十英畝,十分廣闊,唯地點偏僻,十分荒涼,僅有一座大殿,及前庭一處僧寮。周圍則是蔓草叢生,墳冢壘壘,行人罕至。寺前原有一處放生池,但已頹廢。宏船法師晉山,初則農禪並重,種植花生、蕃薯以自給,繼而與轉岸老和尚共議,開發建設光明山,先後擴建寺宇,興建大悲殿、鍾鼓樓、甘露戒堂、藏經樓、方丈禪樓、客座禪樓等。在建設期間,宏船法師廣宣法化,普結善緣,發起大悲法會,為民祈福。同時每年在普陀寺、居士林等處,開壇講經,先後講《金剛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阿彌陀經》、《心經》、《地藏經》、《大乘起信論》等。並在信眾間組織誦經會,以培育教化。
繼而進一步美化光明山,將寺前空曠之地闢建為放生園,成立「建園委員會」,推請長於建築設計的轉岸老和尚為主任委員,將原有的放生池鑿為巨池,以為魚鰲之屬的放生之所,園內配置亭囿台榭及禽畜棲止的柵舍,並廣植花木,使光明山風景改觀,有如公園。以此建設,將一處荒涼僻地,發展成為星洲最大的名勝巨剎。以後多年,每年二月十九日舉行大悲法會,光明山車水馬龍,里里外外擠滿人潮,一日間要開兩三千桌素齋,可見法緣之盛。 一九四九年,新加坡佛教大護法李俊承居士,發起組織「新加坡佛教總會」,一九五〇年注冊成立,選舉執監委員,自委員中選出正副主席及常務委員。選舉結果,李俊承居士當選為主席,宏船法師當選副主席,常務委員有廣洽、達明二師,及張淑源、畢俊輝、陳光別、庄丕唐諸居士。佛總委員及主席每兩年改選一次,以後多屆之主席副主席,均由李俊承與宏船法師連任。一九六四年,李俊承居士以年事已高,堅辭主席,不再連任,宏船法師在眾望所歸的情形下,為眾公推繼任主席。
依照佛總新會章,主席每年改選一次,宏船法師有生之年,均連選連任。宏船法師接任後,推動會務,不遺餘力,如改建由佛總所辦的菩提學校為五層大樓,為佛總購置位於巴登律的新會所,每年衛塞節時,聯絡新加坡各民族的佛教徒,共同聯合擴大慶祝。同時於每年衛塞節時,籌募慈善基金,分發給各慈善團體。一九六九年,在常凱法師的建議下,成立「佛教施診所」,以後施診所發展為五處,受惠貧民不計其數。
在那幾年內,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訪問團、菲律賓佛教訪問團,以及台灣的續明、道安、印海、真華、常覺、聖印等諸團體法師到新加坡訪問,宏船法師領導佛總同仁歡迎接待,並安排到各寺院社團訪問,及參觀風景名勝,妥盡地主之誼。特別是一九六九年三月,禮請台灣的印順導師到新加坡弘法,假維多利亞劇院公開講演,聽眾千餘人,極一時之盛。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國家。即使是同為佛教,也有南傳與北傳之分,同為僧侶,有中國籍、錫蘭籍、越南籍、泰國籍、柬埔寨籍。以語言不同,習俗各異,彼此聯絡之際,不免有所困難。以此,宏船法師乃與法樂法師,邀請各民族諸山長老舉行座談,籌備成立「僧伽聯合會」,即席推舉籌備委員,負責草擬章程,向政府申請注冊等手續。一九六六年,僧伽會假光明山普覺寺召開成立大會,宏船法師當選為僧伽會主席,阿葛漢瑪法師及本道法師當選副主席,理事由不同國籍的僧侶擔任。 此際宏船法師年逾六旬,僧臘近五十年,在新加坡聲望日隆,眾尊之為長老。他除了擔任佛教總會、僧伽聯合會兩會主席外,還兼任新加坡佛教施診所主席、濟世之家主席、文殊中學董事長、菩提學校董事長、彌陀學校創辦人,以及其他許多佛教中的榮譽職。佛教中諸團體每有困難,宏船法師從不袖手,出面號召為之解決。一九八〇年,中國大陸開放,宏船法師屢應中國佛協之邀請,率領弟子赴大陸朝禮四大名山,及名剎勝地。並回到家鄉泉州參禮祖庭,捐款重修了泉州承天寺,廈門萬石岩、虎溪岩、以及開元寺、雪峰寺、及漳州南山寺等處。以上這些地方,都是早年會泉大師弘化之地,在「十年動亂」中受到破壞,寥落已久,而宏船法師一一予以修復,可謂光前裕後,法門增光。
一九八五年,宏船法師計畫在光明山興建萬佛塔,泰國副僧王率團蒞臨,主持奠基大典,隨後即動工興建。一九八六年,宏船法師八十誕辰,四眾弟子為他祝壽,門下廣凈、廣純、法徒印實、廣余等,並於農歷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在泉州開元寺舉行三天誦經法會為老人壽。一九八七年,泰國國王蒲美蓬,御賜宏船法師「華僧大尊長」的尊號,並授予爵扇,這是泰王授予外國高僧最高的稱號。
宏船法師八十歲以後,逐步辭去許多兼職,在普覺寺靜修。他在新加坡積財巨萬,但全拿來修建梵宇,舉辦社會救濟事業。他自己簡居斗室,自奉儉朴。一九九〇年世緣告盡,於十二月二十五日(歲次庚午年十一月初九),舍報西歸,世壽八十四歲,僧臘六十九夏,戒臘六十八夏。
⑶ 什麼叫舍利子(舍利子究竟是什麼玩意)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你不知道的靈異事件第34講)
一個死刑犯被處決,火化時竟然燒出舍利子。佛教的舍利子究竟是什麼玩意?有人說是欺騙;有人說是聖物;有人說根本沒有什麼神奇的。到底怎麼回事。聽薩沙說一說吧。
先說一個故事。
因涉及宗教,我們就不說真名了。
新加坡建築商人林尤某,1985年4月26日,在樟宜機場被捕。
林尤某是新加坡本地人,出生於1個佛教家庭。
眾所周知,東南亞的佛教氛圍很濃烈,很多國家的男人一生中必須出家為僧。
在這樣的家庭中,林尤某從小禮佛,是個小信徒。
成年以後,林尤某就把這一切丟在腦後。他結交了一群損友,開始放盪的生活。
這種生活是需要錢的。
林尤某自己是個小建築商,生意的收入也就能糊口而已。
沒有錢又要花錢,他自然而然的考慮去犯罪。
在新加坡,一種犯罪是暴利的,就是販毒。
幾年前,林尤某開始和幾個馬來西亞人合作,開始偷偷販毒。
在東南亞,毒品這種東西並不稀奇。
八十年代,緬甸泰國寮國交界處有著名的金三角,大量海洛因從這里流出。
美國人這么說:整個東南亞到處都是毒品和癮君子。
然而新加坡卻是東南亞的樂土,這里沒有毒品。
為什麼呢?
很簡單,除了嚴厲掃毒以外,新加坡還對販毒者處於最可怕的懲罰,就是:絞刑。
在新加坡,販毒就是死刑。
犯罪風險大,利潤自然就高。通過海洛因賺了不少錢,林尤某維持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上得山多終遇虎。
85年4月25日,林尤某栽了。
通過新加坡樟宜機場時,林尤某和2名同夥,被追蹤他很久的警方逮捕。
從這3個人的身上,警方順利搜出高達3公斤的海洛因。
平均每人1公斤,肯定是上絞架了。
被捕之時,林尤某萬念俱灰,一度試圖自殺。
在宗教人士的規勸下,林尤某又想起了少年時期的信仰,開始佛教的修行。
外國的死刑,是不會很快執行的。
林尤某在85年被捕,被新加坡高院判處死刑時,已經是88年7月29日。
而預計執行死刑的時間,則是92年,前後長達7年時間。
在這7年內,林尤某一心禮佛,懺悔之前的罪惡,竟然也頗有心得。
很多人認為,林尤某已經快要修成正果。
92年4月3日清晨,政府突然通知林尤某今天會執行死刑(怕提前通知,死刑犯會受不了壓力自殺或者暴動)。
聽到宣告以後,林尤某表情很平靜。
而他的2個同夥,1人立即大哭大鬧,1人則虛脫過去。
清晨6點執行絞刑的時候,林尤某是自己安靜走上絞架的,他說「自己的罪業要自己承擔」。
而另外2個同夥,1個人已經無法走路,屎尿齊流,是被拖上去的。
另外1個人則拚命掙扎,亂踢亂打,最終只得給他注射了大量鎮靜劑。
隨後,3人都被絞死。
以上說了這么多,似乎沒什麼特殊,不過是罪犯惡貫滿盈而已。
神奇的事情在後面。
新加坡領土面積狹小,除了穆斯林以外其他死者一律火葬。
林尤某等3人被處決以後,送入火葬場火化。
讓火葬場極為驚訝的是,林尤某被火化後出現了異常情況。
他的骨灰呈白、粉紅等純色,還發現了二十多顆舍利子,及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的舍利花。
另外2個同夥的骨灰,則沒有什麼異常。
對於林尤某的舍利子,新加坡的佛教機構很驚訝。
他們認為,林尤某在最後7年進行佛法修行,應該是領悟到真諦,修行有了正果,才會有舍利子。
自然,林尤某的事件並不是偶然的。
在他被處決前2年,也曾經出過類似的事情。
1990年12月,新加坡華人高僧宏船法師圓寂。
火化後,人們在他的骨灰中撿到480顆彩色的、類似水晶體的硬物,有些還閃爍著鑽石般的光亮。
一般認為,這也是舍利子。
那麼,問題來了,舍利子是什麼?
佛教觀點認為,舍利子是佛教的修行者的成果之一。
通過修行,一些信徒可以達到超過輪回的正果,舍利子就是產物之一。
釋迦牟尼佛圓寂後,信徒們在他的骨灰中發現了許許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舍利子。
目前,科學對於舍利子有什麼解釋?
大體有3種。
第一,素食後遺症。
一些人認為,僧侶幾十年素食,導致體內攝入了大量纖維素和礦物質。
這會形成大量的磷酸鹽、碳酸鹽等,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於體內而形成。
火化以後,這些結晶體就可能成為舍利子。
這個說法表面上很有道理,也很容易被拆穿。
這個世界上,素食者不計其數。
以13億人口的印度為例,完全素食的就有百分之二十。
這么多人
火化後,從沒發現過什麼舍利子。
第二,結石。
一些人認為,舍利子是結石,比如膽結石、腎結石和膀胱結石等等。
其中一些結石和骨骼的無機成分類似,可能火化後會形成結晶物。
佛教僧人素食的習慣,也容易產生結石。
舍利子,可能就是結石的火燒後產物。
誠然,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但也站不住腳的。
舍利子有時多有時少,比如釋迦摩尼就有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
而人體內結石數量肯定是很少的,無論怎麼燒也不可能燒出很多的東西。
況且,有了結石後,人體往往會伴隨著劇烈疼痛。
僧人是肉體人身,不可能常年強忍疼痛不去治療。
更關鍵的是,老人中患有結石病的不再少數,他們火化並沒有發現過舍利子。
第三,隨身物品
還有些人,直接認為舍利子都是假的。
所謂的舍利子,只是弟子、親友在火化時丟進火堆的隨身物品,尤其是一些天然或者人工的寶石。
在火化爐的高溫條件下,這些二氧化硅會被溶解,並與人體骨骼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類似於骨瓷、琉璃、陶瓷之類的物品。
所謂的舍利子,不過是這些寶石高溫後的產物。
至於舍利子是什麼樣,要看投入什麼種類寶石: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像鑽石一樣光彩照人。
這個結論似乎最有道理。
一些高僧火化時,確實會帶著一些隨身的寶石。
只是,就上面那個故事就可以戳破這個說法。
死刑犯林尤某的火化,不會有人投入什麼寶石什麼,完全只是一身囚衣而已。
他卻燒出了舍利子。
總之,直到今天沒有人能夠斷言舍利子是什麼。
或許,這並不是什麼秘密。
到了我們靈魂離開肉體的一瞬間,也許我們就明白什麼是舍利子了。
⑷ 宏船法師的簡介
釋宏船,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出生於福建省晉江縣霞福村,為家中獨子。幼讀私塾,十歲喪母,深感孤苦。十三歲因觀看目蓮救母傀儡劇,深受感動,遂有出家的念頭。
⑸ 姓「福」村的幸福事NO.16丨泉州晉江霞福村:蘊藏著濃濃的僑味人情味
【開欄語】
世遺泉州的“福”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泉州帶“福”的地方多達600多個,這些“福地”遍布全市。每個“福”地都是“福”文化的一抹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泉州人的血液中流動著愛拼敢贏的基因,帶著“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的信念,他們用雙手奮斗出幸福生活。
當姓“福”村遇上幸福事,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泉州市 委網信辦和聯合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姓“福”村的幸福事》,為你講述“福”地的故事。
9月20日訊(記者 陳玉玲 洪方博濤文/圖/視頻)毗鄰泉州刺桐大橋的晉江池店霞福村,一條鳳池路穿其而過。古時,霞福與溪頭、溜石合三為一,通稱“溜江”,後改稱溜濱、溜石,直到1961年才從溜石村拆出。
回溯歷史,霞福村的發展過程中帶著“愛拼敢贏”的色彩,“下南洋”闖盪的人不在少數。雖背井離鄉,一封封寫著“泉州南門外”的僑批隔山跨海,將這頭與那頭的親人緊密聯系起來。多年來,這些海外華僑心系桑梓、反哺家鄉,出資為家鄉蓋樓、修路、建學校、搭戲台……傳續鄉情,而更多的霞福村民則生活於斯、拼搏於斯,也努力著讓家鄉變得更好。
這個村莊,既蘊藏著濃濃的“僑味”,也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
夜幕下的霞福村
特色僑建洋樓延續記憶與鄉愁
歷史在霞福村留下了“蹤跡”,記錄了村裡的那些人那些事。
在霞福古寺內,有一座宏船和尚紀念堂,紀念的是新加坡光明山普覺禪寺的住持宏船法師,其還歷任東南亞佛教會主席、世界僧伽會副會長等職。1907年,宏船法師出生在霞福村,自幼受佛教熏染,於承天寺禮會泉法師披剃,並追隨遠赴南洋弘法。1983年,他回到中國訪問時,曾募資重興承天寺,對泉州開元寺、花橋慈濟宮、晉江慶蓮寺、南安雪峰寺、寧波天童寺、廈門南普陀寺、萬石岩、虎溪岩寺、漳州南山寺等的建設也十分關注,為其捐助巨資。為緬懷宏船法師,新加坡華僑朱金卜家族獨資建設了這座紀念堂。
宏船和尚紀念堂
歷經數十年風雨,霞福村裡仍保留著不少僑建洋樓。村民們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東區的兩棟番仔樓。兩棟樓皆由華僑建造,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因為沒有取名,大家用樓層數“二樓”“三樓”來稱呼它們。
保留相對較好的“三樓”,佔地700多平方米,已有50多年歷史,共有26間房,一層12間、二層8間、三層6間。透過圍牆的鐵門往裡看,“三樓”的院子里種滿綠植,整理得很乾凈。推開一樓木門,屋內又是另一番景象,里頭保留著“眠床”、梳妝台、桌椅等年代物件,彩畫圖、石雕、磚畫、拼磚等嵌在樓房的各個角落。
中西合璧的洋樓
據悉,“三樓”是菲律賓華僑朱氏兩兄弟在1965年建造的。當時,兩兄弟從菲律賓寄回了圖紙和錢建樓。為了讓親堂們能多一份營收,朱氏兩兄弟還提出,除建築公司提供的設計師和技術外,所有的“小工”都必須用本村的村民。村裡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曾在這當“小工”領“工分”。
“朱氏兄弟的後人,如今都在菲律賓、中國香港等地。”霞福村黨支部書記朱章願說,為防止房屋長期無人居住自然損壞,村裡協調了相關人員前來打理,為海外的僑親們延續記憶與鄉愁。
眷戀家鄉人情味 “老北漂”回村養老
今年72歲的朱奕該是霞福村的原住民,家裡有6個兄弟姐妹。因為識字又喜歡文學, 朱奕該年輕時經常幫村民們寫信寄到南洋。每每在紙上寫下“泉州南門外”的字樣,他的心裡都滿是感慨。
“在海外的僑親沒有忘本,非常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發展。”朱奕該說,從懂事至今,他目睹了村裡的變化。霞福村在晉江是比較早能自己發電的村莊,有了電,村民們也很快買了電視機。原本坑坑窪窪的泥巴村道變成石板路、水泥路……路好走了,環境也變好了,這些都得益於海外華僑、企業、村民們的幫助。
改革開放的東風掀起了創業熱潮。朱奕該也萌生了出去闖盪的念頭,他把目的地選在北京。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朱奕該頻繁往來北京與泉州,在北京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他最懷念的還是霞福村。
“小時候家裡種了很多地瓜,有的同學家庭比較困難,我帶他來家裡,在書包里裝滿地瓜讓他帶回去。”朱奕該回憶道,霞福村的人淳樸、真摯,誰請他吃了幾分錢的冰棒、吃了一角五分錢的面湯,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帶著這份眷戀,他最終回到了霞福村。朱奕該的三個子女中,女兒也嫁在霞福村,兩個兒子沒有分家,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四代同堂、生活美滿。
“霞福村是我的家鄉,都說親不親故鄉人,我喜歡在這里,很有人情味。”朱奕該說。
五星級敬老院 提供晚年安居之所
在霞福村,老年人口的比例大約佔了4成。2012年,村兩委牽頭醞釀建一座敬老院。籌建委員會幾經奔走,爭取到了各級政府、海外華僑、鄉賢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在2014年動工建設。歷時3年,敬老院於2017年12月建成投用,取名為“霞福村幸福院”。
據介紹,幸福院總投資1300多萬元,共12層,其中6至8層為老人宿舍,宿舍內配備有床、衣櫃、電視、獨立衛生間、熱水器等。幸福院內還配有圖書室、閱覽室、電腦室、健身房、醫療室、餐廳、老人大學、老人活動中心。投用後,幸福院的功能也日漸完善,不僅增設了葯房、門診,還邀請醫生坐診,面向社會開放,給更多人提供便利。
幸福院董事長朱金塔介紹情況
敬老院內的多功能活動廳
作為晉江池店鎮首個敬老院,幸福院的成立惠及了霞福、溜石、溪頭等周邊村近6000名老年人,還被福建省民政廳評為“五星級養老服務設施”。
幸福院董事長朱金塔說,院里目前有近30個老人,平均年齡92歲左右,最高齡的一位是107歲。院內設施齊全、團隊專業,入住的老人中還有一些是從香港、澳門和菲律賓回來的。平日里,一些社會團體和公益組織,也不定時到幸福院開展慰問活動。
“我們也在不斷提升幸福院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朱金塔透露,接下來將依託幸福院的優勢,成立日間照料中心,讓需要外出工作的家人、子女沒有後顧之憂,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移風易俗入民心 打造文明新風村
整齊潔凈的村道、獨具特色的洋樓建築、琳琅滿目的文化牆……近年來,霞福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移風易俗等舉措,讓文明之風吹進街頭巷尾,村風民風持續得到改善,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日漸豐富。
下午時分,居民們在散步休閑
村道干凈整潔
霞福村的屏幕上有一串滾動的名單,上面記錄著村民簡辦婚喪喜事並將錢捐給霞福村慈善基金會的“善舉”。簡辦16歲生日、結婚、滿月……村民們捐資的金額從2000元到30000元不等,換另一種方式守護著霞福村。
夜幕下的霞福村,門口就是鳳池路
移風易俗倡議
朱章願
朱章願表示,霞福村有原住民1200人,常住人口12000人左右。早前,在閩南地區,很多村莊有婚喪喜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陋習,這讓一些家庭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2015年前,由村兩委牽頭,霞福村先行先試,向村民們發出了“婚喪喜事簡辦的倡議”,希望村民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孩滿月、周歲、十六歲等一律不分發風俗物品。
這一倡議,得到了村民們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婚喪嫁娶不用大操大辦,省錢省心,有熱心的村民把錢捐給霞福村慈善基金會,幫助村裡開展更多公益活動。一個帶一個,一戶傳一戶,全村的氛圍越來越好了。”朱章願說。
⑹ 宏船法師圓寂後,人們得到多少顆「舍利子」
1990年12月。新加坡華人高僧宏船法師圓寂,火化後,人們在他的骨灰中撿到480顆彩色的、類似水晶體的硬物,有些還閃爍著鑽石般的光亮。
⑺ 朱氏輩份是怎麼排的啊
朱姓郡望
沛郡、河南郡、鳳陽郡、丹陽郡、太康郡、錢塘郡 吳郡、
朱姓以「沛國」為其堂號,也有以「鳳陽」「紫陽」為堂號的。「沛國」堂號已存在2000多年,「紫陽」堂號已存在800多年,「鳳陽」堂號已存在600多年,「鳳陽」及「紫陽」堂號均出自「沛國」堂號。
朱氏中江蘇的這一支朱姓,則為中國南方朱氏家族的主要來源。朱氏大舉南遷是在「永嘉之亂」前後。
「朱倪同宗」的淵源:周武王時,封顓瑣的後代於邾。戰國時,邾國國君邾武公封其次子公子肥於郳(今山東滕縣),稱為郳國。郳國被楚國滅後,公子肥後代以國名郳為姓、稱郳氏。後為避仇,去「邑」旁,稱「兒」氏,最後加上「人」旁,成「倪」姓。由此可見,朱、倪兩姓先祖皆為顓瑣帝,所以稱「朱倪同宗」。另古北魏時,有一支鮮卑族原姓氏為「賀倪」,後此姓改為「倪」姓,清代滿族中也有倪姓,當代,回、苗、白、傣、蒙、土家、仡佬、哈尼等族中均有倪姓者。
朱姓向海外遷衍的歷史:朱氏向海外遷衍的第一次高潮是明末清初。時作為國姓的朱氏族人受到迫害,紛紛遷居海外,至今海外朱姓已逾百萬人。世界上15個國家或地區均有朱姓族人,美國30多個州都有朱姓,南北朝鮮約有朱姓20萬人,而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朱姓總數達數十萬人。
朱姓與台灣:朱姓是歷史上大陸通台灣的先行者。早在公元607年,羽騎尉朱寬奉隋煬帝之命赴台灣考察,這是見於文獻最早記載的大陸官員入台。朱姓大量遷台是在明末。明滅亡前夕,以寧靖王朱術桂為首的大批朱氏皇族隨鄭成功父子入台定居。嘉慶12年(1907),泉州朱姓族人入台,初居基隆。現台灣朱姓約有12萬人,分布台北、高雄、新竹等地。
晉江朱姓人口約有1?郾6萬人,主要分布於:(一)池店鎮的溜石、霞福、溪頭、茂厝等村,人口有6000人左右。出生於霞福村的宏船大法師,原為世界佛教協會副會長,新加坡普覺寺住持。宏船法師俗名朱成基。(二)內坑鎮後山村有朱姓2000多人。(三)陳埭鎮岸兜及高坑二村也有朱姓居民。(四)安海鎮赤店村後山自然村、仁壽村、後橋自然村為朱姓聚居地。革命烈士朱仁壽出生於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上嶺,後橋兩自然村合並取名「仁壽村」以資紀念。(五)磁灶鎮的嶺畔村也有部分朱姓民居。
池店鎮朱氏輩份:聯步趨朝端簪纓奕世新祖宗傳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