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碼頭遷移到哪裡
㈠ 新加坡港的發展策略
新加坡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要集合政府職能部門、航運公司、物流企業、金融和法律服務機構等一起高效運作,實現前面所述諸多復雜的功能。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的完成主要得益於高科技的應用。構築新加坡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平台的主要是TRADENET和PORTNET兩個電子信息系統。早在1990年,新加坡就投資建立了全國EDI貿易服務網-TRADENET。該網路通過橫向聯合,把新加坡所有國際貿易主管機構連接到一個整體系統網路中,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
通過垂直聯合,已與5000多家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聯網,確保信息流的暢通。PORTNET系統是一個國家范圍內的電子商務系統,該系統連接整個航運界,包括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代理、海關、港務集網、港口用戶等,並逐步向世界其他港口延伸。PORTNET系統有7 000多家用戶,平均每年處理超過7 000萬宗交易。可以說,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全社會共享的電子信息平台,才使得新加坡的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得以有效發揮。 新加坡充分發揮港口的綜合區位優勢, 利用海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交通體系和寬闊的土地資源的優勢, 同時利用其作為物資集散中心各項生產要素非常集中的優越條件發展臨港工業。新加坡港已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 該港不僅是世界上電腦磁碟和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地, 而且煉油業也很發達, 是僅次於休斯敦、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為滿足第三代物流發展和顧客的需要,新加坡港已在裕廊碼頭建立了物流中心, 培育港口物流鏈, 港口與加工業聯合發展。港口園區建設與吸引外資相結合, 將一些臨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給跨國公司作為專用中轉基地使用, 鼓勵大跨國企業在港區建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這樣, 港口物流為臨港工業提供專業、高效的物流服務, 提升加工工業水平,進而又促進港口經營效益的提高。 新加坡雖是彈丸小國,港口實力卻不容小視。新加坡港是世界第二大貨運港,集裝箱年吞吐量超過1700萬標准箱。新加坡港務集團稱新港吞吐量創下17個月來新高,營業額增加11.7%。然而就在當天晚上卻傳出消息,全球第二大海運公司———台灣長榮集團已經同馬來西亞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長榮將從2008年第三季度起將其貨物中轉碼頭由新加坡轉到馬來西亞柔佛州的丹絨港。
位於馬來西亞南部的丹絨港建於1999年,與新加坡港的距離只有40分鍾車程。與新加坡港相比,丹絨港不過是個無名小卒,不論硬體還是軟體都與新加坡港相去甚遠。年初就傳出丹絨港要與新加坡港爭奪長榮集團的消息,新加坡港務集團為挽留這個大客戶,提出了很多優惠條件。長榮集團老闆張榮發公開聲明,如果在收費上有所調整,他仍然願意留在新加坡,畢竟長榮集團在新加坡已經20年了。新加坡在這場爭奪戰中已是勝券在握。而長榮卻突然改換門庭,與丹絨港簽署合作協議。
原來在這次新馬港口之爭的最後階段,馬來西亞拿出一份讓長榮無法回絕的厚禮。首先,馬方同意給予長榮最優惠的服務價格,收費還不到新加坡港務集團的一半,僅此一項長榮每年可節省成本600多萬美元。另外,馬來西亞還轉讓給長榮10%至20%的碼頭股份,並給予長榮集團下屬的航空公司和酒店在馬來西亞的種種優惠。正是這些超出海港業務以外的優惠條件,促使張榮發最終決定舍棄新加坡。 長榮的撤出已經是新加坡港務集團損失的第二個大客戶了。2001年,全球最大的海運公司———丹麥馬士基海事公司在結束了與新加坡港務集團的合約後,將東南亞的轉運中心轉移至丹絨港,馬士基每年180萬個標准集裝箱的貨物改由丹絨港轉運,新加坡港驟然失去11%的貨運量。
世界航運市場不景氣,船務公司靠的是薄利多銷,不得不拚命削減成本。而新加坡港雖然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管理最好的碼頭,服務收費卻居高不下。在經濟不好的年頭,這對船務公司來說可是一筆沉重負擔。而丹絨港恰恰是在價格上做文章,為挖走馬士基,丹絨港提出的碼頭收費只有新加坡港的一半,另外還將丹絨港30%股份轉讓給馬士基,允許其參與碼頭的經營管理,這對馬士基來說正中下懷。馬士基海事公司本身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港口管理公司,該公司一直要求新加坡港務集團批准它在新加坡經營其自身的終站碼頭以節省費用,但屢屢遭拒。遷至丹絨港後,馬士基既是最大的客戶,又是股東,在貨物中轉方面擁有很大自主權。因此,馬士基的30多條航線決定全部停靠丹絨港。
長榮又步其後塵,新加坡港兩年間失掉了兩個最大的客戶,損失了約1/6的集裝箱貨運量,這將嚴重威脅到新加坡港作為該地區內首要中轉碼頭的地位。而且由於新馬兩地差價太大,其他船運公司紛紛向新加坡港務集團提出降低收費的要求,極有可能導致骨牌效應發生。
㈡ 新加坡華人的歷史遷移
「石叻」
十九世紀開始,由於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人民飽受戰爭、飢荒與貧窮之苦,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部分中國人不得不離開家鄉,只好決定飄洋過海到「石叻」(新加坡)來尋找新生機。當新加坡港口全面開放後,大批的中國貿易商船如約而至。許多生活在中國的人民也紛紛來到新加坡,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到了1821年前後,新加坡的華人已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1200人。各地的商船為新加坡貿易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他們將中國的絲綢、錦緞和茶葉運到新加坡,銷售給歐洲的私營商人,然後將來自印度的商品帶回中國。新加坡河上的駁船碼頭和中國城(牛車水)已成為東南亞商船貿易活動的中心及全世界的貿易集散地。
南來新加坡的中國人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因為他們在這里的親戚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更多的人手;另一類則是身無分文,想要到外頭闖一闖,希望能因此而闖出一個春天。早期移居新加坡的華人,普遍都是出於謀生的目的而自發依靠宗鄉關系的互相牽引,到達新加坡以後,往往聚集在一起,在當地求取生存和發展。故此,他們孤家寡人在人生地不熟的「番邊」生活,大多數都抱著一種暫時「流寓」的心態,希望能在「番邊」苦幹一段時期後,或能衣錦還鄉,與家人團聚,或能落葉歸根,安享晚年。在新加坡的華人中,福建人一直是佔多數,大約是40%,潮州人排第二,但到了1901年,廣府人取代了潮州人的地位。要一直到50年代,潮州人才重新成為新加坡第二大的方言社群。
新加坡開埠後不久,華人先輩便在俗稱「山仔頂」(朱烈街)、吻基(駁船碼頭)或稱「十八溪墘」、「十八間後」(沙球撈路)、「豬仔場」(克拉碼頭)、「水仙門」(諧街)、「皇家山腳」(里峇峇利路)、「大老爺宮頭」(指位於菲立街的粵海清廟),以及大坡二馬路的「新巴剎」(馬真街)等地開設胡椒、甘蜜等土產店,這些地區既成為商業活動中心,也成了昔日華人聚居的地方。
19世紀初、中期,華人在當地成為經濟開發的奠基者和先鋒力量,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同時社會地位和影響日益提高,有些華人還受到殖民當局和當地蘇丹、天猛公的倚重,於後涉足於政壇,成為華人社會合法的領導人。
19世紀60年代開始,還有更多華籍成功人士躋身於領導層,並獲殖民地政府的垂青,先後成為政壇的重要人物。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的50多年中,還有佘連城、陳永錫、劉長意、蔡子庸、廖正興、陳振賢、王邦傑、林樹森、李偉南、楊纘文、連瀛洲等相繼出任華人參事局參事。林義順、佘柏城、王邦傑、林錦成、劉登鼎、佘應忠、葉平玉等為太平局紳。這些職銜雖然是由殖民地政府所委任,但都增強、擴大了這些華裔移民在華人社會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同時由於各自精明干練,富有公共服務精神,而在熱心華僑事務、倡辦華人教育和女子學校、推行社會公益等方面,分別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紀念當時艱辛創業而後發跡的先驅的功勞,新加坡有一批以華人名字命名的街道和地區,如有進街、成寶路、金炎路、阿佛路、炳源街、振興街、林大頭路、余東璇街、義順路等等。
㈢ 新加坡去Batam島的碼頭在哪裡
新加坡去Batam島的碼頭在tanah merah碼頭,靠近tanah merah地鐵站。 訂票網站www.brf.com.sg
㈣ 新加坡河的碼頭
萊佛士登陸地地點
在亞洲文明博物館旁邊,新加坡河畔的小廣場上,肅立著一座通體潔白的雕像。一位年輕英俊的紳士昂首挺立,雙臂插在胸前,凝望遠方。這就是傳奇人物萊佛士的雕像。這個姿勢已經成了他的標准站姿,無數的旅遊紀念品都是他的翻版。
這尊塑像除了紀念萊佛士本人,還有一層特別的含義。塑像基座的銅牌上銘刻著這樣一段話(英文翻譯):在這一歷史性地點,托馬斯.斯坦福.萊佛士爵士於1819年1月28日首次登陸新加坡,由此將一個小漁村的命運改寫為一個偉大港口和現代化大都會。簡單地說,套用李光耀評價孫中山的話就是「萊佛士,一個改變了新加坡命運的人」。這里就是萊佛士首次到訪新加坡的登陸地點,新加坡河邊又一個可圈可點和謀殺相機內存的地方。身為偉大的歷史人物,萊佛士在河畔眾多高樓大廈的背景下顯得孤單、落寞而憂郁。歷史的河水向前,再向前,匯入海洋,無可逆轉。風雲人物,英雄俊傑,雖然一朝風流,終究化為河邊的靜默雕塑。
河畔繁華的街區
駁船碼頭對岸,原是英國殖民地政府的辦公地區,當前還保留下來的代表性建築物有舊國會大廈(更早時期的法院大廈)、皇後坊和新加坡維多利亞紀念堂(1905年為市議廳)。其中,皇後坊和舊國會大廈之間沿岸地帶豎有萊佛士爵士的白色雕像,一般相信他應該是從這里上岸的。 然後,駁船會通過加文納橋和安德遜橋。安德遜橋旁便能看到新加坡旅遊業最為人熟悉的標志——魚尾獅公園和它背後的浮爾頓大酒店,浮爾頓大酒店的前身是1924年建成的郵政總局,後來它成為新加坡郵政總局和其他政府部門的辦事處。離浮爾頓大酒店不遠就是俗稱「紅燈碼頭」的克利福碼頭。駁船來到碼頭外的濱海灣後,調頭可開到克拉碼頭去,這里是欣賞新加坡金融區景色的理想角度。
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碼頭,1860至1870年代曾是造船和修船的中心。碼頭東面有福康寧山,相傳這里曾是蘇丹的王宮所在,萊佛士登陸後,他的官邸曾經設在這里。當駁船往南面朝河口行駛時,遊客可以在東面看到即將作為新聞藝術部的禧街大廈。這座建於1934年的大廈,原為警察局。接著,駁船會通過哥里門橋和靄仁橋,來到南岸的駁船碼頭,在1983年遷離新加坡河之前,這里每天上演著起貨卸貨的忙碌情景。如今,這里的數十座貨倉和辦公室已改為多元特色的餐館和酒吧,翻新後的店屋同背後的現代化摩天大樓形成鮮明的對比,並成為附近金融區職員和外國旅客夜晚最愛光顧的消閑去處。
㈤ 新加坡碼頭航線
坐快艇 去巴丹 屬於印尼 我上次去過 還能去民丹島(Bintan 印尼)你去買船票的時候 他們會和你說的 不會做錯的。如果是遊船的話一般都是去馬來西亞西海岸的蘭卡威或者泰國普吉島
㈥ 新加坡萊佛碼頭在哪裡
新加坡萊佛碼頭 在新加坡那裡
㈦ 新加坡克拉碼頭的詳細地址在哪
克拉碼頭是新加坡的景點之一,此景點的詳細地址是3 River Valley Rd, Singapore 179024,
曾經是一個卸貨的小碼頭,現今非昔比,已經改造成新加坡一個新的美食娛樂聚集地。
以廣場為中心分成A-E五個區域,有餐廳、購物城、娛樂設施,還能坐船游覽,以及摩天輪可以選擇。
白天店鋪開門的很少,要想充分享受,還是傍晚以後最佳,吃喝玩樂買、盡情享受新加坡最嗨的夜生活。
周日碼頭便成為跳蚤市場,有超過70個攤位在這里販賣古董和藝術品,仔細淘就能買到心儀的東西。
其他信息
參考遊玩時間:1-3小時。
開放時間:全天tips:具體店鋪的營業時間以實際為准。
㈧ 冒險島新加坡的駁船碼頭城在哪裡呀
你好,以新加坡為起點的話你一直向右走就到了,希望能採納,謝謝。
㈨ 新加坡主要的港口有哪些
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位於新加坡是亞太地區第二大的港口,世界沿海港口行業比較知名 ,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該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紀開始便是國際貿易港口,已發展成為國際著名的轉口港。
新加坡港也是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的中心。主要工業以電子電器,煉油及船舶修造為三大支柱部門。該港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電腦磁碟和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國,還有煉油業,它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
新加坡港的重要地位
新加坡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有全球最大的集裝箱中轉碼頭。由小型貨輪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運來的商品,在新加坡港口被重新包裝組合後,再由大型集裝箱貨輪運往中東和歐洲各地。
同樣,從非洲、中東等地運來的貨物也在這里打包,然後分銷到亞洲各地。在全球物流中,新加坡港口無疑扮演了一個重要樞紐的角色。
雖然新加坡港作為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口的地位在2010年被上海港取代,但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作為全球物流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從上海港發往歐洲以及東南亞各地的主要集裝箱仍然會到新加坡港口進行處理。因此,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對於新加坡港口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帶動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探訪新加坡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加坡港
㈩ 冒險島新加坡的駁船碼頭城在哪裡呀
你好!
以新家坡為起點~~右走進主要通道1~~主要通道2~~主要通道3~~郊區1~~進右上角入口~~到達目的地碼頭城
mxd.766.com(冒險資料站)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mxd.766.com/dt/xjp.html這是新家坡地圖。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