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鄙視鏈如何劃分新加坡
⑴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新加坡、日本...哪個國家留學性價比高
其實留學哪個國家性價比高,還得看你是如何看待“性價比”這個詞。
也就是說,性價比有很多意思,如花銷低、國內企業認可度高以及“留”下來難度大不大……
你的選擇,或者說你留學的目的,才是真正決定了在哪個國家留學“性價比高”。
1,國內認可度方面
如果題主的選擇,是打算在該國家留學後,回國內發展的。
那麼決定題主留學國家性價比的,應該就是國內企業認可度的方面了。
也就是說,你的學校在國內的知名度高不高,企業愛不愛招該國家/學校的畢業生等等,這些都是有打算回國發展的留學生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題主想要“留”下來的,謹慎選擇上述三個國家。
真要堅持的話,題主最好去查閱一下該國的移民相關文件,看自己是否符合要求。
還有就是英國的移民難度向來不小,基本上就沒放開過……
剩下的新加坡和日本對於留學生的移民政策目前還算友好,但需要考慮的是未來是否會有變動。
所以如果題主的目標是留下來,還是要謹慎選擇留學國才是。
⑵ 初中畢業去新加坡留學會選擇新加坡的高中階段,初中畢業去新加坡留學好嗎
初中畢業去新加坡留學會選擇新加坡的高中階段,初中畢業去新加坡留學好嗎?
初中畢業去新加坡留學一般都是會選擇新加坡的高中階段,初中畢業去新加坡留學好嗎?這個是非常好的,新加坡的高中階段是一個學制為兩年,含金量很高的一個階段,申請需要參加新加坡o水準考試,考試成績需要英文達C6以下、總分達15分以下,學生在參加考試之前一般都是需要進行一段時間預科課程的學習的。
新加坡博偉教育學院O水準預科班
新加坡博偉教育學院劍橋GCE「O」水準預科證書由新加坡博偉國際學院頒發,課程學制為12個月,開課時間為每年1月,3月,4月,5月(具體時間歡迎咨詢環外留學顧問老師),報名費535新幣,學費總計10800新幣。新加坡劍橋GCE「O」水準教育證收考試成績,為英聯邦各個國家所承認和接受,O水準五個科止的課程內容和結構根據新加坡考試與評鑒局(SEAB)的教學大綱制定。英文、高等數學、華文(自修)、物理、數學、會計或化學。
⑶ 1900多萬元引進23名菲律賓博士引發熱議!我國讀博鄙視鏈是怎樣的
我國某所高校花費大量資金來引進多名菲律賓博士的做法在網路上持續保持了多日高熱度,許多網友對這所高校的做法發表了評論,認為這所高校的做法實在欠妥,同時表示這樣的做法也普遍存在在其他的高校中。而這所高校之所以會選擇引進國外學校所畢業的博士而不是國內高校所畢業的博士,主要是因為我國的讀博鄙視鏈是在英美等發達國家所就讀的博士其學歷含金量大於在東南亞國家所就讀博士的含金量,而中國本土所培養的博士則位於這個鄙視鏈的最底端。
在我國之所以會存在著讀博鄙視鏈,是因為大部分的企業或者單位在招聘時會將學歷作為篩選的第一道標准。人們的教育經歷確實能夠反映一個人的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個人能力的全部,人們也不必將留學經歷看得過於高大上,中國本土對於博士的培養也處於一個越來越重視的態度,人們應當改變對讀博鄙視鏈的看法。
⑷ 出國留學哪個國家最安全在那個國家中國人不會被敵視
個人覺得新加坡是不錯的。
首先新加坡的留學費用低, 是歐美國家的三分之一。 國際水準的教育,文憑含金量高。留學環境安全,自然和人文環境優越,適合居住。移民國家,可獲綠卡並擔保父母定居, 而且移民政策相對而言寬松。
新加坡是轉讀歐美國家的跳板,許多中國的留學生選擇以新加坡為跳板,然後轉到歐美國家繼續深造,這樣既節約離我留學成本, 又體驗了兩國的風情。
新加坡的公立大學入學門檻高, 需要很好的高考成績和雅思成績。 或者通過考試進。
新加坡政府吸引和歡迎海外人才留在新加坡,所以新加坡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麼私立大學的入學門檻相對會比較低,一般高中在讀的學生都可以申請的到。
從各國分析來看,素以留學的「黃金跳板」著稱的新加坡是中國學生最為合適的留學跳板國,因為新加坡留學有以下諸多優勢:
1、語言環境
新加坡屬於中英雙語國家,實行全英文教學,既教授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教授西方的文化。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學生既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語,又可以逐步使用英語,是一個很好的過渡;中國學生在新加坡可以享受到留學歐美、日、韓無法比擬的語言優勢。
2、雙聯課程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沿襲英國,政府院校的文憑受國際認可。其政府資助院校與國外大學聯合辦學,學生獲取國外大學文憑,受到國際認可。不少高等院校設置雙聯課程或學分轉移制課程,學士學位制為三年,學費較歐美等院校低。在新加坡完成一年至兩年的學業後轉去英、美、澳等國繼續深造,更為容易,也更容易進名校。例如,選擇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畢業後可以拿到英國、澳洲、美國的大學的證書。這樣的話,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約了金錢。是有意留學英、美、加、澳、新等國的學生「跳板留學」途徑。
3、培養學生獨立意識
新加坡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國度,且絕大部分屬於華人,離中國非常近,對於那些獨立意識比較薄弱,父母比較擔心孩子安全的學生而言,先期選擇新加坡留學,待獨立意識和心智成熟之後,再留學歐美國家,是比較理想的選擇。此外,留學新加坡,也可以選擇母子陪讀項目;
4、新加坡留學費用比較便宜
相對於去美國、英國、澳洲等國家讀本科,一年的費用在60-100萬不等,而在新加坡留學,每年人民幣10萬元左右的留學費用,相對便宜。在新加坡讀本科後,在去其他國家讀碩士等,能夠節省一定的留學費用。
5、人才缺口大就業機會多
金融海嘯對新加坡影響不大,國內經濟非常穩定,特別對技術類人才需求很大。新加坡的學校非常注重課程設計與市場需求掛鉤。當地的大、專院校在專業設計上非常靈活,不斷推陳出新,確保大學教育能很好地與市場的人才需求介面,新加坡的就業率相當高,特別是酒店、管理、會計、旅遊、設計和藝術類畢業生,特別受歡迎。
據了解,眾多跨國公司的亞洲總部就設的新加坡,目前該國出現了人口老齡化問題,導致了當地很多行業人才缺口大。此外,新加坡正朝知識型經濟轉型,成長中產業或新興產業漸向高產值和高科技發展而帶來很多就業機會。比如2009年兩座亞洲最大的綜合度假城落成後,預計每年會新增3萬—4萬個就業機會。新加坡是世界第二大港口,其發達的物流業對人才需求量居高不下。
新加坡對中國學生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在這個國家中,華人佔75%。大家耳熟能詳的當紅歌手孫燕姿、阿杜都來自新加坡。新加坡還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國家,文明程度很高,其政府被譽為「全世界最廉潔、最高效的政府」。心理、地理上的接近及良好的國家形象使新加坡成為中國學生海外求學的又一目的地。
===================================================
眾所周知,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是熱門的留學目的國,這幾個國家都具有優秀的教育資源同時又各有特色,因此學生在選擇目的國的時候會比較迷茫,那麼這幾個國家在費用、學制、獎學金申請、畢業後工作簽證的獲取等方面有哪些異同?就此,筆者采訪了上海外國語大學留學中心啟德留學的孟軍老師、楷博教育等機構的相關專家。
學制:英國最短
英國的研究生教育通常只有一年,是這四個國家中學制最短的。當然,美國的部分專業學制也只有一年,但目前來看,更多的專業還是以兩年為主。澳大利亞的研究生學制通常是一年半,但是有移民打算的學生為了日後的移民往往會選擇學制兩年的研究生課程。而加拿大的研究生課程通常為兩年。
學費:加拿大最便宜
受匯率的影響,出國留學比原來變得更為實惠。但是在費用方面,各國依然有較大差異。在這四個國家中,加拿大最為實惠,一年的總費用(含學費和生活費)在13萬人民幣左右,其次為英國,一年的整體費用在15萬人民幣左右,再次為澳大利亞,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通常在12-15萬人民幣。美國的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學費差異較大,私立高校的學費往往較高,一年的學費在20萬到30萬人民幣甚至更高。
獎學金:美國機會較多
美國研究生研究的最大特點是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資助(商學院除外)。就讀工程、生化和計算機類碩士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很多研究資助。國外學生獲得的研究生獎學金主要分為三類:Fellowship(優異學生獎學金),research assistant研究助理,teaching assistant。通常,獲得Fellowship的難度非常高,錄取比例很低,只有那些最優秀的本科學生才有可能獲得。絕大多數中國研究生獲得的資助都是RA 或 TA。而其他三個國家雖然政府和學校都會提供獎學金,但往往名額有限,競爭較為激烈。
學習類型:英、澳有授課式和研究式兩種
據了解,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生分為兩種:授課式研究生和研究式研究生。而美國和加拿大沒有這種分別。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僅僅是採用授課的教學方式,而後者則要求攻讀者完成一定程度的專業研究。兩種課程的設置及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以澳大利亞為例。在澳大利亞的教育體系中,研究式課程是一個教育和職業的分水嶺。真正適合且樂於做研究的人,就此向上,攻讀博士,開始自己光輝的學術生涯;而不適合或志不在此的學生,權衡利弊後在這個層次上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開始另一種人生。
研究式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是通過一年半的專業領域研究,達到熟練掌握學術課題的研究方法的目的,包括學術論文發表和畢業論文答辯等,要求極其嚴格,而且對攻讀者的學術英語的要求也很高。
同時,研究式課程設置可以用來鑒定學生是否適合繼續深造並成功生存。據了解,去這兩個國家留學的學生多選擇授課式。
轉換專業:加拿大不容易申請
不少的中國大學生可能並不滿意目前所學的專業和課程,但在現行的中國大學體制下,要想在本科求學階段換專業是很難的。而對於有留學意向的學生來說,通過赴國外就讀碩士學位,可以重新學習另外一個專業,這樣也給了自己一個培養興趣,改變人生職業規劃的機會。
據了解,美國的商科接受任何專業的學生,商科看重的往往不是專業背景而是工作背景,申請這類學科最好有幾年相關的工作經驗。同時,其他學科如人力、傳媒、金融等也願意接受其他專業的學生,只要學生能夠提供他具備這方面的學術能力。通常來說,理工科的學生比文科學生在轉換專業方面更具有一些優勢,可選的范圍更廣。
而加拿大的高校大多不贊成學生轉換專業,很多專業要求有相關的學術背景。
從專業劃分來看,英國和美國不盡相同,美國比較粗,英國較為細致。例如,英國的商科授課型碩士可以分為國際商務、供應鏈管理、會展管理等多個碩士點。
美國大學的大部分商學院都只開設兩年制的MBA。學生在第一年學習同樣的必修課程,在第二年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國際商務方向、供應鏈方向、會展管理方向等等。工程專業也同樣如此。相對而言,美國碩士點比較單一,而英國的碩士點則非常豐富。
工作簽證:加拿大最長
據了解,目前這四個國家學生畢業後都可以獲得延長簽證。在澳大利亞,留學生就讀兩年或以上的課程畢業後可以獲得18個月的臨時居住簽證。在英國,從今年起,外國留學生畢業後在英國的停留期延長至2年。
美國留學生畢業之後,一般都有1年實習期。在這一年中,可以找工作,可以在美國合法居留。而美國國土安全局在2008年4月4日接著又頒布新規定,該規定延長了理工科學生畢業後的實習期,從原來的12個月延長至29個月(近2年半的時間),為在美國留學的學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目前該規定僅限於自然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類的學科,不包括社會科學、商學等學科。
相比之下,加拿大的工作簽證期限最長,加拿大聯邦政府移民部從去年開始,放寬國際留學生在加國工作簽證期限,由原來的一至兩年,延長為三年,申請時無須提供僱主聘請證明,無須從事與所學相關的工作。
⑸ 為什麼有人更願意去歐美留學
權貴榜祥眾人學,
跟著權貴留美國。
有的兒女讀耶魯,
有的兒女讀哈佛。
用人看法、制度,以及鍍金。攀比雲游西方崇洋媚外的 社會 風氣,造成的。於敏就沒出國留洋,中國大學畢業的頂級類的科學家。西方的教育有先進方面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是無止境的。事物就是不斷發展的。相信我國的教育事業會走岀一條中國路。一味崇拜西方,看輕中國,是偏見。要改變這一現象,必須從用人制度上著手。不一定留洋者都是優者。應提高國內大學學生的就業率。只要能很好就業,絕大多數人不一定非去歐美轉一圈。不想在中國生活的,擋也擋不住,愛去哪就去吧,他們有錢,不在國內亂折騰,還清閑。
願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成為世界一流。
願意去歐美留學是因為歐美在教育方面有優勢,而且可以通過留學拿到綠卡甚至移民。
可能是文化的差異,歐美在教育方面的確有國內比不了的優勢,不管是學習氛圍,還是學術水平,還是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歐美都要優於國內。
就像俞敏洪前幾天也在說為什麼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因為能夠接觸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能夠跟世界融合,是未來的一個必然趨勢。
我們不崇洋媚外,但是也要看到別的國家的長處,不可否認,歐美很多國家在人文、技術、 歷史 、製造業、法治等諸多方面有著更深的積累。
所以,上個世紀初眾多的中國革命黨人出國尋找救國之路,接受先進的思想,再回到祖國報效祖國。
當今又進入一個世界大同的階段,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未來必經之路,所以有條件選擇出去留學是很好的選擇,而選擇歐美也是值得接受的。
中國的水土食物污染了,而且得不到徹底治理。也沒人重視,無奈。。。。。
歐美是現代大學的發祥地,百年大學 歷史 的學校多,文化底蘊深厚,科研水平高,設備一流,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頂尖的科學研究者,師資力量雄厚,有比較前沿的科學研究項目, 科技 制度完善,重視人才培養,論資排輩現象少,經濟條件也普遍較好,獎勵措施多,產學研一體經驗也比較豐富,學校國際化程度高,不排斥外來文化,頂尖學校諾獎獲得者一堆。總之,雖然國內學校近些年進步很大,但同歐美國家學校總體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需要奮起直追。
作為一個上海這邊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我發現這邊的孩子,特別是初中就想著出去的,據大多數都是沒辦法。國內的高中考不上,或者是只能上最差的那種,然後出國留學,美其名曰為了更好的教育,給孩子更開放的思想。
這些孩子大多英語還可以,數學非常差,很多孩子自己想讀國際學校的原因最主要就是,那裡的數學簡單的一塌糊塗。他們可以逃避數學的摧殘。這些精英家庭怎麼會不懂孩子基礎教育就是得吃苦,這些父母本身也是這樣過來的,只是孩子不努力,沒辦法。
去海外名校讀博讀研的那才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習機會環境,更方便接觸前沿 科技 ,因為這方面,人家做的確實好。
上海中考總分630
留學圈有一個鄙視鏈依次是:
美國藤校,美國排名前50,英國,加拿大,歐大利亞,紐西蘭,其他歐洲,亞洲國家(新加坡)
去外國留學,首先是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積累很多的人生經驗。留學生活會極大地開闊你的視野、真實體驗多元文化、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坦然面對勝利和失敗的心態,並且有助於你以更全面的眼光理解人性和 社會 ,還會讓你更加關心和熱愛我們的祖國。不管是從哪方面,都會帶給我們我們從未有過的經歷。這種有語言環境的地方可以快速提高語言水平,有的孩子可能在國內英語成績不錯,但是學了多少年,卻發現口語根本不達標,不敢開口說話,也聽不明白外國人的話。而在國外待過的人,不管你是從國外回來,文化成績不達標,但是英語卻是無可忽視的得到超高水準的提高。純語言環境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的母語就有環境的道理一樣。這也是很多人學英語中難以得到的純英文環境,當你想要提高的英語水平,最重要的也就是給自己找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我有能力送孩子出去留學,在孩子學好外語的基礎上,要把中國的文化帶到外國去,讓更多的外國人喜歡中國的文化,出去推廣漢語,早晚有一天漢語也會成為世界語言。
歐洲有更好的教育體系和理念思維,所以歐洲教育還是大家更加認可,含金量也比較好,而且歐洲大部分國家除了英國花銷都不高,正常還是可以考慮性價比高一些的,我覺得對於咱們正常來說還是比較合適。
有錢任性沒關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沒錢也任性,砸鍋賣鐵也要去留學的那就過分了。
⑹ 藝術留學屆的鄙視鏈,到底在鄙視什麼
眾所周知,萬物皆有鄙視鏈,前有國內高校鄙視鏈,後有國外高校鄙視鏈,再後來竟然有了國內國外高校鄙視鏈pk,怎麼了,我們藝術生是不配擁有屬於自己的鄙視鏈嗎?
從國家來說,美國< >英國(互相鄙視)>瑞士>義大利=德國>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泰國。英美兩國藝術生是一直互相鄙視的。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奇怪的鄙視鏈?01英美兩國學校眾多,所以出好學校的概率就大。北京上海那麼多所985和211高校,浙江卻就一所浙大,數量上是不是被吊打?但浙大的教學質量會因為只有這一所985/211而被拉垮嗎?不會啊。02學費貴啊!英美兩國動輒三四十萬的學費,讓人望而生怯。但學費貴,學校一定好?學校好,就一定適合自己,一定學得好?見仁見智哦。03刻板印象。說起義大利的藝術,那大家都會想到文藝復興,都是些古典藝術,那難道我去義大利讀書都是畫油畫做雕塑嗎?或許,你聽說過米蘭理工嗎?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的扛把子學校,了解一下?一聽說去日本留學的直接聯想到是不是去學動漫,hello?建築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歷任獲獎者有7位日本建築大師,你知道嗎?說到去澳洲留學就會覺得只有不學無術的人才去澳洲鍍金,請問你知道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嗎?美國的本科學制是4年(建築5年),研究生2年;英國的本科學制是3年,研究生1年。國家的政策決定了學科制度,能因為在英國讀3年就被美國讀4年的鄙視嗎?那反過來說,在英國讀3年學的東西和在美國讀4年學的一樣多,那是不是表示英國的藝術生學制緊張,壓力更大?多讀一年沒什麼好拽的哦。
再說排名。QS排名和USNews排名都可以作為你選校時的參考,但不是排名越靠前就越是適合自己。「QS世界大學排名將學術聲譽、僱主聲譽、師生比例、研究引用率、國際化作為評分標准,因其問卷調查形式的公開透明而獲評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學排行榜之一,但也因具有過多主觀指標和商業化指標而受到批評;很多高校的分項數據缺失,總分出現大幅偏差。」再看USNews的評分權重比:
決定一所學校排名的因素有眾多,學術聲譽只佔了一小部分。綜上所述,不要因為排名去斷定一所學校的好壞,每所學校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如果還在因為一個人的學校排名去定義這個人,那你怕是:
有的人會選擇去專業很好但是綜合排名一般的學校,有的人會選擇綜合排名很高但是專業排名一般的學校,別管哪個國家,學什麼專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相對鄙視鏈,仰視鏈也是有的。以美國為例的仰視鏈頂端學校,你以為是羅德島嗎?NO!還有一所大神學校Cooper Union,翻譯成庫伯聯盟學院(也是康熙來了中曲家瑞老師畢業的學校哦)。在2014年還是2015年之前,被Cooper Union錄取的學生都是免學費的(現在也只要不到2萬美金),3.5%的錄取率低到與哈佛大學媲美。但這所學校只設有純藝術和建築設計兩種藝術類專業,其餘的都是工程類學科。學校坐落於紐約繁華的east village東村(全紐約我最喜歡的地方),這里的地理位置好到什麼程度呢?步行三五分鍾就能直達4家奶茶店,旁邊就是日本街,走15分鍾就能到soho和韓國城。就相當於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三里屯,想吃什麼吃什麼,想買什麼買什麼!
(圖源google,街對面就是紐約一風堂!)Cooper Union的錄取實在太難,我身邊也只有一個認識的人在裡面讀書。曾經大半夜的我想偷偷溜進教學樓里一探究竟,可惜學校警衛嚴格的要命,沒有學生證不讓進,只好作罷。就算已經工作多年,Cooper Union依舊是我心中的神校。聽到別人是羅德島畢業的,我會覺得:woc牛逼!而如果你是Cooper畢業的,一定會覺得,你不是人,你是大神。那為什麼這所學校不被人熟知呢?因為它的學院性質,不參與排名。你看,你能說因為它學費不貴,不在排名里,沒什麼太大名氣就否定它的地位嗎?再說一所芬蘭的學校,阿爾託大學藝術設計與建築學院(Aalto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s, Design and Architecture),成立於1871年,前身是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是北歐五國最大的藝術設計類大學,QS最新排名第七,也是非常非常難申請的學校。
學校以以一位校友命名:阿爾瓦·阿爾托,芬蘭著名的建築師,現代建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設計涉及范圍很廣,小到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大到建築設計城市規劃。所以在3D類學科的同學眼裡,阿爾托也是一所神校的存在。難道就因為它在芬蘭,就只能處在所謂的鄙視鏈的下半游嗎?
學校之間本無鄙視鏈,全靠你我網路一線牽。每個人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努力,努力學習和生活的人憑什麼被看不起?最後送上嬛嬛的一句話:
⑺ 新加坡o水準報名條件是什麼呢新加坡o水準成績劃分是什麼
新加坡o水準報名條件是什麼呢?新加坡o水準成績劃分是什麼?
新加坡的O-level考試是相當於新加坡國內中考的考試。如何去新加坡參加O-level考試?這個學生需要年齡在15-25歲之間,然後在網上提交報名信息。在此,建議大家咨詢留學專業的顧問老師,獲取相關信息。新加坡O-level考試是學生申請新加坡大專和理工的重要途徑,考試難度相對較高。
o新加坡水平考試錄取標准
新加坡O-level考試成績申請大專。需要英語在新加坡O-level考試成績C6以下,總分15分以下的學生,將有機會被新加坡大專錄取。申請理工需要新加坡的O-level考試成績。新加坡O-level考試英語成績在D7以下,總分在18以下的學生將有機會被新加坡理工大學錄取。
⑻ 為什麼現在會存在985>美國>英國>其它的留學的鄙視鏈,真的是這樣嗎
我覺得出現這種,鄙視鏈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
第三就是相較其他國家來說,美國和英國是比較發達的國家,在這些國家留學的含金量相比,其他國家來說是比較高的,所以在這些國家留學的人,又會有些瞧不起,在日本或者是在韓國留學的人。
⑼ 初中畢業留學哪個國家費用低
1、 新加坡
學費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的初中和高中沒有區別,新加坡的中學一般都是四年制(有的是五年制),所以一所完整的高中的學費應該按照4-5年來計算。以下是新加坡按中學類型劃分的學費明細:
1.公辦學校學費:一般130新加坡元/月(約670元/月)。
2.大專學費:一般1000新元/月(約5200元/月)。
3.高等學校學費:一般為1000新元/月(約5200元/月)。
生活費
1.住宿:新加坡學校的學生宿舍類型很多,一般為公寓式。以下是按類型劃分的住宿詳情:
(1) 國際標准學生公寓:2-3人/間,住宿費約500新元/月(約2600元/月)。
(2) 豪華西式學生公寓:2-3間/間,一套公寓只能容納10-20人(一般包括伙食和學術監督),費用約為900新加坡元/月(約4700人民幣/月)。
(3) 學生公寓:有單人房、兩房一廳、五房三廳等,一般800-1200新元/間/月(約4100-6200元/間/月)。
2.餐飲費用:一般400新加坡元/月(約2100元人民幣/月)。
3.交通費:一般100新加坡元/月(約520元/月)。這是指每天上下學時乘坐地鐵的情況。一些不需要乘坐交通工具的學生可以節省這部分費用。
4.零花錢:300新加坡元/月(約1600元人民幣/月)。包括招待費、通訊費等零星費用。
2、 泰國
學費
泰國高中學費佔全部費用的55%,也就是說,如果一年10萬元,學費就有5.5萬元,佔全部費用的一半以上。在泰國,一般來說,有三種類型的中學:優惠中學、連鎖中學和貴族中學,學費在3萬到18萬元人民幣之間,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選擇就讀什麼樣的中學。
酒店費用
泰國大多數中學沒有宿舍。即使他們有宿舍,也很少,而且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他們不得不租房子。一般來說,租金從800元到3000元不等。住房成本主要根據學校的面積、面積和住房條件而有所不同。
生活費
交通費
運輸是成本中最小的部分。如果租房離學校近,這部分費用基本可以省下來。出行一般是坐地鐵出行,是3-8元,中學生辦月卡還有優惠哦。
一般來說,泰國高中一年的學費在10-15萬元左右,但在泰國讀高中還是很劃算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問問那些去泰國留學的高中生。這里還有一個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去泰國讀高中,去面試英語國際學校。
3、 韓國
學費
選擇韓國留學,公立高中每學期學費約為13000-16000元,私立高中每學期學費約為18000-32000元。不同地區的高中學費是不同的。
生活費
韓國的生活水平和中國的消費水平相差不大,
(1) 住宿方面,住宿費用一般為每月1500-2000元;
(2) 飲食方面,在學校食堂,平均每頓飯15-25元。如果在校外吃飯,平均一頓飯要30-50元左右。如果偶爾和朋友出去吃頓大餐,好吃的可能要60-90元,但韓國的水果會比中國的貴;
(3) 在服裝方面,韓國時裝設計一直引領亞洲潮流,風格多樣,但價格對中國來說並不高;
(4) 在交通方面,韓國交通工具發達。日常交通工具主要是地鐵、公交車和計程車,成本與中國沒有什麼不同。
⑽ 讀博鄙視鏈!去東南亞的就是「水博」嗎為什麼
這跟東南亞地區的高校的辦學能力有關,很多人本身也看不上這些東南亞地區的學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雖然我們不應該有所謂的讀博鄙視鏈,但因為每所學校本身的辦事能力各不相同,有些院校確實沒有相應的學術研究能力。對那些有選擇的人來說,有人會優先選擇到歐洲地區的高校留學,有些人會選擇在國內讀博。如果一個人選擇在東南亞地區讀博的話,有的人甚至會把這種博士生的學歷稱之為“水博”,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最後,我認為每個行業都會存在相應的鄙視鏈,這個鄙視鏈也是很多人產生所謂的優越感的必要前提。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我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的高校就可以了,即便一個人選擇在東南亞地區讀博,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獲得這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