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拳手怎麼打
『壹』 如果與拳手比賽應該怎麼打
如果我遇到反架對手一般會採取以下戰術
(1)卡對方前腳,就是繞著他的前腳走,轉圈,轉到他的外側打,千萬不要被轉到他的懷里,就被動了,容易出對方的後直拳。
(2)壓制對方前手,把他的前手架起來,因為反架運動員前手直拳離你的臉特別近。
(3)打左撇子,後直拳前擺拳或前擺拳後直拳,這是最常用的一個套路。
(4)盯著他的後手,他一出後手就抓
(5)打的時候把前手放臉上,就出一個後手,尤其是和他抱在一起,當裁判說break的時候,立刻搶後手,然後就是各種躲,或貼靠。(這里的『搶』是指擊打速度、時機)
(6)打反架就是前擺後直,後直前擺,就看誰的前手擺拳,後手直拳打得好,搶的好。
什麼是拳擊反架?
拳擊運動的准備姿勢分為正架(又稱右架)與反架(又稱左架)。正架以左手為前手拳,右手為後手重拳,反架則相反,右手為前手拳,左手為後手重拳。作為左撇子,在搏鬥中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知己知彼:為什麼左撇子難打最簡單的原因,因為大多數慣用右手的人,很少有與左撇子打拳的經歷,左撇子在其他運動中也有同樣的優勢,比如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
反架運動員與正架運動員的在比賽中,由於雙方姿勢相反,雙方前手拳距離較近,後手拳都遠離對方,因此前手出拳數量要遠高於後手。通過前手直拳、刺拳組合進攻可以控制與對手的距離,破壞對方防禦體系,擾亂對方戰術思想,迫使或引誘對手在防守中露出破綻,為後手重創造條件。前手直拳主要結合腳下側滑步、環繞步等右側移動步法,攻擊對手的左側,使對方防守左側時中間露出空擋,為其它拳進攻做准備。
『貳』 散打怎麼對付泰拳
中國散打VS泰拳
號稱500年東方不敗的泰拳在歷史上曾經多次與中國功夫進行交流、對抗並勝多負少。
1921年8月,拳擊總監拍耶難鐵盛獲中華總商會首腦仝寅協助,策劃中泰高手比武。 8月6日聞名大江南北之鷹爪名師陳子正(在上海執教於精武體育總會)(此陳子正有誤,非一人。請國人別妄自菲薄)出戰柯叻府拳師"高原虎"乃央。三招即被乃央踢中下巴昏倒。同場瓊籍武士伍大乾兩局內被乃魯腿膝打倒。 8月7日東北高手乃塌,不到一局以凌厲腿法踢傷瓊籍武士韓洪敦眼角,獲勝。南部高手乃庄將瓊籍武士符興蓬擊倒後,失腿中之,發生爭議。其後中國武術家如方鎮邦、林家連,無不遭擊敗。
1922年,泰華僑請福建拳師賴鐵虎,壯碩,精通硬功,能徒手碎石。5月13日出戰乃央,結果僅能支持兩局,渾身受傷,自得敗陣,並住院治療數月。後有瓊籍武士李德,流亡泰國,本有武功,拜華裔泰拳宗師金成為師,學成挑戰"高原虎"乃央,人皆以為李必死,豈料惡斗三局,以拳力迫對方9次傾跌,後雖打和,其武勇令華僑感動不已。
1924年春,泰南董里府春節盛會,安排泰拳師乃桐與中國福建鶴拳高手擂台比武。 福建拳師為當地腳夫,華人希望其獲勝爭光。雙方激戰至二局時,中國拳師被腿踢中頸部,奮然抱敵腿前撲。 乃桐危急間,騰身膝肘並用,雙方齊齊倒地。 鶴拳高手天靈中肘昏厥,後竟身亡。此事轟動泰南,以後多年,中泰沒有進行比賽。
1958年,香港兩名太極拳師胡勝、張耀強,受泰國僑團邀請,征泰。二人為當時香港一流高手。其中胡勝曾參加港、台、澳三角擂台大賽重量級,四戰全勝,因手指受傷退出決賽獲季軍。 10月17日曼谷叻喃隆拳場,觀眾達萬人,華僑對太極拳師寄予厚望,翼勇挫泰拳,為中國武術界一逞雄風。首戰張耀強一輪快攻,以太極手法扭倒泰將沙原塞,旋即被一肘擊中胸部,倒地不起。繼而練太極15年胡勝出場40秒,被泰將巴越一記右肘擊中太陽,頓仆地昏倒。
1961年5月8日,香港體壇名流韋基舜發動組團南下柬埔寨金邊,再戰泰拳。柬方 5勝1和。蔡李佛的楊康被蘇沙利一腳踢昏,時僅45秒。 港、台、澳三角擂台大賽丙組冠軍北少林名將黎雄,被炳良打的血流披面,自動棄戰。蔡李佛李洪與柬埔寨三界冠軍森沙勒苦戰三局,平手。
1973年12月21日,香港拳手翟光、鄺漢傑在侖披尼出戰泰拳。翟光大耍銀幕身手(受李小龍功夫片影響),龍騰虎躍,博得滿場喝彩,一經交手不及分余鍾,被瑪納勒飛腿踢中太陽穴,倒地不起。鄺漢傑不堪一擊,半局內,被碰詩里踢倒,不省人事。 此次擂台,惹得國術界滿城風雨,香港主辦人衛全再度組隊征泰。拳手有衛全及梁輝門人,及香港中國國術總會會員李洪(1961苦戰三局平手)三徒弟,但出發前遭國術總會壓力,遂放棄(國術總會已知必敗)。後另一國總會員,台灣介紹杯拳賽出色表現區輝,領徒加入。賽前,泰國陸軍署拳場展開盛大宣傳,大賽命名"功夫拳復仇",雙方達成協議,功夫拳手可赤手空拳打鬥,自由發揮絕招(有的話)。出陣泰拳師雖為二流,但五場比賽,中國功夫全部擊倒,一觸即潰,最長2分20秒,最短20秒。一萬五千觀眾大感失望,受到華僑痛斥,指為"豆腐拳師" 。3月28日,風波未息,一支強勁星洲國術冠軍隊,以"山東拳"名義,挑戰泰拳。來頭最大"黑煞金剛"陳德泉,廣東客籍人,山東泰山派,東南亞中量級冠軍,28場未負,並有失手打死對手記錄。第二局1分20秒被泰拳師"左拳虎"盛塞左腿踢中下巴,舉掌示降。 "煞神星"呂馬克,廣東潮洲人,中量級高手,東南亞各國武術大賽丙級亞軍。首局40秒被巴派左拳擊中敗北。 "大聖俠"呂協利,廣東客籍人,輕量高手,18戰全勝,時任新加坡陸軍拳擊教練,被星洲國術總會挑選,瀝年派往美國參加空手道大賽。首局1 分30秒被乃匿左拳擊倒,不支敗北。 同年10月7日,叻喃隆拳場主辦"五國群雄大會戰":美、日、泰、港、台。香港大壓劈卦門蒲志堅對泰將馮哈蓮,第二局開始,港方喪失鬥志拒絕出場。香港馮新華第二局被日人川崎擊倒。香港余新光對台灣林海威,第二局港方棄戰。 10日後,叻喃隆拳場特為泰王籌備"永恆燃油基金"舉辦慈善義賽,美國華僑功夫冠軍與日本空手道拳師阿部比賽,首局2分30秒日本拳師勝,功夫冠軍被踢倒2次,失去牙齒4顆,日本武士額破血流。
1985年4月港泰聯隊到上海訪問,首場上海體育館,港泰拳師自行對打表演。次晚香港陳志達與上海全國散打冠軍陳明輝三回合友誼賽,以散打規則:禁高腿、肘膝,頭部只可用拳輕擊。(技術壁壘)結果武警陳明輝避重就輕,以抱摔取得主動,獲得勝利。4月5日,改閘北體育場舉行,泰"黑猿"盛叻對42歲上海武術高手徐小龍作交流賽,徐67kg,泰57kg,徐為著名氣功大師,精通綿掌與鐵掌,日前在會場常表演氣功及徒手斷石。兩局比武,徐屢進無功,頻受泰將腿踢、膝撞,漸氣力不支,二回合時,泰將以膝猛攻,徐胸部中膝跪倒,既聞鍾響,比賽結束,賽會本著"友誼第一"宗旨,裁定平手,歷史一戰,遂告和氣收場。
1988年國家散打隊在北京和香港泰拳手,以散打規則(88年規則),8戰全勝。在香港以泰拳規則,5負2勝1和,負的比賽輸的很慘。
2001年9月8日,北京體育館,前衛體協散打選手 VS 世界泰拳理事會泰拳手,此為雙方第一次正式較量,在折中的規則下,前衛體協以4:3的微弱優勢獲勝。 其後,廣州,武協散打選手 VS 泰國泰拳理事會泰拳手,這是中泰第一次正式較量,在相對較開放的規則下,中方5:2獲勝,其中柳海龍將泰方選手兩次扔出拳台。該年底上面兩次比賽移師泰國舉行,前衛體協以2:6負於泰方,武協以1:4負於泰方(中方派出了格日樂圖和苑玉寶兩位剛獲得散打世界冠軍的選手出賽均告負,其中苑玉寶第二局被對方膝法KO,而後不久苑獲得該年度國內的散打王)
2002年在澳門舉行了一場商業性的中泰比賽,中方幾乎大獲全勝,中方決定苑玉寶在隊友已全部獲勝,自己被對手犯規劃破面部的情況下放棄最後一場比賽。
2002年,廣州,第三界 武協 VS 泰拳 比賽,中方以6:1獲勝 2002年,另一場在澳門舉行的商業比賽中,格日樂圖和王三偵分別戰勝了泰拳手。前衛體協的高玉嶺在泰拳世界盃業余組的比賽中獲得金牌。同年在北京舉行的世界警察搏擊大賽中,一名泰國女拳手獲得該級別的冠軍,而其餘級別冠軍均為前衛體協奪得。
2003年8月8日,"第四屆中國功夫VS泰國職業泰拳爭霸賽"在泰國曼谷舉行,中國散打隊員寶力高成為歷史上KO泰拳的第一人,中國國家隊並以3:2在客場戰勝泰國泰拳隊凱旋而歸,開創了中國功夫對抗泰拳的新紀元。
『叄』 如何成為一個業余拳手 要具備什麼條件
堅持不懈,無論對職業或業余拳手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拳術的目的並不限於強身健體,使氣力充沛,還要追求實戰中的效能,與人比武不致輕易被對手制服。 武道是一個不斷求知的過程。拳手們開始習藝,首先要有自知然後才能求知,在確立了堅定不移的目標和端正長期不輟持之以恆的心態之後,方可認真練習。強健的體魄是做為一個拳手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拳手真正的開端應為身體鍛煉,從預備功夫下手。以下是本人結合自身實踐經驗揉合各先進搏擊術的合理訓練方法來進行剖析。練法:跑步:首先須履行的程序是清早跑步,以增強耐力,使腿部肌肉豐盈,對拳手在擂台上進攻退守,均極有好處。拳手能否在敵不斷壓迫下屹立不倒,腰馬的硬朗占極為重要地位。武術界公認跑步為練習拳藝的基礎,須嚴格遵行。跑步之後,需要有充分的時間休息,然後才是相關的技能練習。從故老相傳的經驗和現代生物學的角度講,一天中的子、午、卯、酉為最佳練功時段。 練習程序,教授武術的館校多如牛毛,練習程序各有差異,但目標大致相同。如泰拳一些拳館命拳以跳繩開始,還有些則先行擊影,就是中國散打俗話說的「打空擊」,泰語曰「打風」,而後打沙包,續而進行對打。泰拳最常見的是以擊影開始,散打大多是以活動人體各部位關節為准備活動,而我則是以跳繩為熱身運動。 跳繩:跳繩其實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可不是象大姑娘跳繩那波濤洶涌辮子飛舞般的跳,是指那種有針對性的快速跳法,起碼一分鍾兩百多下。跳繩對於泰拳練習者來說是再普通不過了,可是在國內各武館里卻鮮有見之,除非現在各大體院或專業練習拳擊的選手或可有者。其益處是可強化腿部機能,使拳手移動敏捷,體重下降,耐力增強。初學者,每日下午練習前必跳繩三數回合做熱身運動。3分鍾的跳繩頂15分鍾的跑步。因體重問題而須減重的拳手,可每日進行30~60分鍾的跳繩,練時加穿厚衣,催助身體內水分揮發,效果尤佳。在訓練前訓練後都可運用此法。 擊影:擊影練習對於練拳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可謂拳手練習的熱身運動,能催醒身體四肢肌肉神經,待適應劇烈訓練,拳手藉以練習身手的協調配合、進退平衡以及出招擊空時收勢回防的重要慣性,是「意」的訓練。譬如練拳,不論你刺拳、直拳、勾拳、掛拳、崩拳,則須注重雙拳動作的連貫,運足和發勁正確,並且應多用各種步法,如躍進、急退圍繞而進,拳法與步法的配合,攻守兼備運用自如。如肘法練習,平肘、砸肘、挑肘、盤肘等等,心目中需假設敵人存在,觀其動態,運足相應,適時揮肘出擊,招數可長可短,或忽然改變攻擊角度,又可借勢於護膝抵敵,自由發揮。練膝法也是一樣,如動馬沖膝,須膝步一致,膝招才能流暢活潑。練內圍纏戰的膝招,則須雙臂如同抱敵,下拽迎合膝招上沖之勢。還有肘膝的密切配合。腿法的空擊練習,無論是側踢(也叫側踹)、掃踢(或叫掃腿、邊腿、鞭腿)、旋踢、弾踢,要點不在於猛,而在於把持身體的平衡,使腿招收發靈活、防守嚴密而堅固,不致輕易受敵暗算。這個暗算除了對方防守反擊外,主要還是指對手的接腿摔,尤其是你的對手是一個精於中國散打的摔法高手的話,一旦出腿被逮住,隨之而來的就是抱腿別、十字別、抱腿壓、抱腿涮、抱腿掃、抹脖摔等等,還有比較可怕的過橋摔(俗話叫倒口袋)直接從頭頂撂過去,在擂台上或許還不覺得咋地,要在到處都是的水泥地上,後果如何自己想去。遇到了這樣的人你只能象彪哥遇到大忽悠那樣嘆道:哎呀,防不勝防啊!這種情況就如同毫無鋒芒的格雷西柔術為何能夠讓一個瞬間可致人死命的搏擊高手俯首貼耳如出一轍,你是刀我就是水,讓你如墜網中沒有著力的點,束手束腳毫無用武之地,郁悶死你。中國武諺就有雲:起腳半邊空。所以腿法的練習須著重,運用須慎重。 擊影練習里又有蹲身擊影一法,這主要見於泰拳訓練里。練時身體下踞,雙足則先後溜動,與跳繩相仿,依循1-2-3規律,雙拳以相同的節奏打出。常練此法,可增強下盤耐力。 打沙包:打沙包是所有搏擊術的基本練習方法之一,可加強拳頭威力和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力。練沙包的要點是不可蠻干,應環繞沙包做有規律的移動,一面磨煉步法,一面選擇不同位置、角度、距離,發動攻擊。拳招須有目標和組織,如左先右手,再接以左拳,依著1-2-3節奏;發右拳亦然,須以靈活准確為旨,拳招熟練之後勁力自見增強。練肘招宜先用前臂打擊,配合上步時間,距離須適當接近,始見功效。膝擊練習亦然,接近沙包,兩手緊執上部,發力拉拽,彎身擰腰,提膝全力撞擊。熟練之後可左右騰躍,同時兩膝連環沖撞沙包,以密度高、力度猛為目標,練此法兼可增強體力。有些不得法者,不把沙包當人看,一味的死打。終究成不了高手。 踢沙包須注意接觸位置正確,揮腿時間錯誤,可導致足踝受傷,須用脛骨踢擊。因以腳尖蹴人,不但威力不足尤其容易受傷。發腿時重心足踮立,使全身力量集於踢腿之上,招勢自然有勁。腿招收發前後,須保持戒備姿勢並且堅固不失,以防對手反擊。綜合練習沙包要點有四:著位正確、切力集中、貫徹性和呼吸適調。至於用脛骨而非腳步為著力點這是泰拳的絕密。國人武者都是以腳背或腳腕部為著力點,殊不知,腳腕失之柔軟,不足以傷人。腳背失之脆弱,因為它全是由很小的碎骨組成的,是人體骨骼最多的地方,再練至多光腳踢碎酒瓶之類的東西,而脛骨則完全是條整根的大骨,經常的擊打會改變骨骼的構造,網狀纖維會變粗變厚甚至鋼化,是以經過長期高強度的錘煉,赤腿踢斷一根棒球棍是不在話下的。 打靶:打靶,泰拳里叫「引靶」,是種先進的訓練法。由教練或師兄弟佩持長尺余的長方形皮靶,其形狀如枕,作活動目標,帶引訓練者攻打。教練可任意引導拳拳手向各部位進攻,並不斷報以干擾、回擊,使後者同時練習防衛。練靶特殊功效在於能使拳手的膝、腿各種招數靈活准確,加上教練的催促、壓逼,其攻擊組織和密度相應提高,較之獨自擊打沙包,得益自然有天壤之別。 角力:角力練習,又稱摟抱,散打一般叫防摔練習,是憑長時間的抱纏、鎖拿、扭摔,使腰馬堅穩、膝招靈活,對於磨煉耐性最具效果。其法為選擇體型相返對手,互扣扼勁脖,輪流用力拉拽、壓下或推放迎合膝招撞擊,被動一方則竭力抗拒,發勁將對方揮開或向側投擲,令之失勢。在兩力相抵之下,雙方常成緊貼、繞轉形勢,須不斷移動或運動消解對方牽引抱摔和膝攻。還可幫助拳手在內圍爭持時發揮膝技,占據優勢,在應付敵人膝攻時,則擅於防守及反擊。試招:所謂試招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打反應,即拳手體型相近對手相戰。但不如真實搏鬥般兇狠,否則造成意外,未及登台已受創傷,適得其反。試招之法雙方各出招數對戰,但不用勁,互相拆解、回擊、運用戰術,藉以培養反射神經、靈敏性的實戰技巧。拳手可隨意選擇各種招數演練,例如練腿踢招法,甲方踢,乙方擋格後回以後踢,使甲方招架,互相輪流練習。又如一方用低踢或肘,或練內圍膝撞,對方則集中護衛。破解前者用膝之勢,須用退擊戰術者可專練退戰方式,如此類推。此種演習,可改善拳手打鬥時的姿態與風范,使養成攻防技擊的節奏和韻律感。如果練習中一方有相當的拳技和經驗,則練者獲益更大。對打:南方武術界叫「講手」,北方武術界叫「抻手」,現代散打里叫「打實戰」,但又不盡相同,因為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擂台對壘,也不是大有你死我活的那種架勢的真正對手,也是一種訓練,是參賽或者生活中自衛防身須掌握的實戰技能所必不可少的項目。每周的對打不下三次,通常是隔日練習,周日休息。練對打可增強拳手的耐性、速度和鬥志,缺乏對打練習的拳手,在角斗時試圖輕取敵人,多感力不從心。對練時,一般只運用穿戴拳套的拳頭全力搏擊,腿膝招數危險性高,因此不適宜在對打時施用。體操:最後的練習項目是體操,在練習前或後均須進行。能強化軀體各部筋肌功能,伸展全身靈活性。練習後的體操動作宜放緩,使身體神經松馳,體內各部機能平靜,回返原狀。體操方式與一般柔軟體操並無大差異,有蹲跳、開胯、溜腿、搖頸、掌上壓等各種運動,其中以腹肌運動最受注重,因與拳手的耐打能力有密切關系。每日須練習腹肌運動100~200次,以增強腹部抗力。結語:武道的最終意義在於求知,在於不斷的超越自我,不光在技能和體魄上,更強調個人的修為。能否成為生活中和命運中真正的強者,關鍵還是在於自己。有很多武學方面的諺語,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練武,不怕苦。」「不會打人學打人,學會打人不打人」「癟谷昂頭實谷低」等等。其實都是很有哲理性的,不光教會你如何強大起來,還教會你如何去做人。
『肆』 拳擊運動員的實戰能力怎麼樣,打得過街頭混混嗎
首先得明確一點,街頭格鬥是沒有規則的,在同等弱點下,無論是拳王,還是普通人,都是一樣的脆弱。
一個職業擂台拳擊手,在絕對力量和其拳的爆發力,要遠遠大於常人,在徒手的情況下,力量會更大,而且其速度要快於普通人,其反應能力也強於普通人。
一個街頭經驗豐富的混混,他可能沒有長期的體能訓練,但是在長期的實戰情況下,他比職業拳擊手要更多變一些。
職業拳擊手和街頭經驗豐富的混混打鬥誰會贏呢?
同等人數下,一對一打,拳擊手會盡量保持在一定時間內,解決對手,這樣既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節省體力。
對於混混來說,他是沒有規則可言的,他可能看勢頭不利,順手用棍棒等也可能直接拿刀,要知道一個經驗豐富的混混,會迅速解決戰斗,因為這樣可以避免自身的傷害,經驗告訴他:如果這場爭斗不可避免,你一定要先動手!
徒手格鬥,一個職業拳擊手,會看準時機,用靈活的步伐,迅速接近對方,以雷霆之勢擊打對手頭部,而混混打鬥雖然毫無規矩,但是要徒手擊打一個職業拳擊手,無疑說夢。
如果這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混混,他完全可以在徒手格鬥自保下來。
多對一格鬥,職業拳擊手可能沒有這樣訓練過,但是其靈活的步伐,完全可以可以避開包圍狀態,實現真實格鬥中各個擊破,也就是拉開距離狀態,避免不利。(前提沒有武器,經驗不夠)總而言之,一個職業拳擊手完全可以在徒手格鬥中,完勝街頭經驗豐富的混混,一個經驗豐富的混混完全可以在搏鬥中自保下來(如果混混不和你打)。
有武器的情況下,這種局面下,對於職業拳擊手是不利的,因為至少拳擊手用刀和普通人毫無區別(技術層次,力量不提),而一個經驗豐富的混混,他的經驗告訴他你會出刀的的位置,就像是一個職業拳擊手面對一個普通人一樣,他可以輕而易舉的截下你的拳頭,並實施反擊,這對於長期街頭打鬥的混混來說,是絕對有利的,因為混混有時候就是看不見明天的太陽的人,他是不怕死的,比起搏鬥,這一點才是混混的厲害的。
『伍』 泰拳比賽判定規則
泰拳比賽判定規則詳解
-什麼技術得分?
所有有效的泰拳技術,包括拳肘膝腿。但是這個需要解釋一下。技術必須要是標准泰拳而不是其他武術的擊打技術。技術必須要明顯地對對方有效才能得分。一般來說如果打擊到對方的手臂或者小腿骨是沒有分的,但是有例外。比如說猛力踢擊的時候對方用手臂格擋住,但是整個身體都被移動了,或者踢得對方失去平衡,這是有分的。但是這還是沒有同樣的踢擊對方的有效得分部位得分高。
最重要或者說最得分的技術是那些在對手身上影響明顯的技術。無論是業余還是職業比賽,
裁判看的最重的不是出招的次數多少,也不是招數的變化,而是招數的有效性。所以說,就算一個拳手全場只用一種技術,如果他可以比對手擊中的有效攻擊次數多,也是可以贏得比賽的。比如說一個拳手全局只用膝法也可以獲勝。(但是當雙方有效攻擊次數對等的情況下,攻擊次數更多,招數變化更多的選手將獲得勝利。)
如果一個拳手能幹凈利落的用腿或者膝擊中對方的頭部或者頸部,無論效果,都會得分,但是拳,肘、,低掃這樣的攻擊必須要能明顯影響對手或者傷害對手才能得分。
明顯影響對手並不意味著一定對對手有明顯傷害,當然不過造成了明顯傷害,得分將會更高。
-最得分的技術
泰拳裡面有幾樣技術是被認為最得分的。這些技術是贏得比賽的關鍵:* 強力一擊使對手倒地。如果對手被讀秒,將被扣兩分。如果對手在該回合占優而且很快站起,可能扣一分。
*使用腿法或者摔法使對手失去平衡並立即強力追擊
*猛力一擊使對手腳離地
*使用一個允許的摔法將對手摔倒在擂台上
*一擊或者一個組合使對手為了躲避而背部轉向你
雖說裁判看的是整體的攻擊有效性和全場壓制,如果一個拳手能成功使出以上技術而對手沒有能用相同有效的技術反擊,這個拳手將會獲得該回合勝利。維持身體和精神的鎮定是一個拳手獲得比賽勝利的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泰國拳手會將拳架,步法和平衡作為訓練的重點。
裁判將會把比賽的勝利給與實力強於對方的拳手。他們看的是技術的有效性,精神的強度,身體的強壯與耐力和擊打技術能力。如果一個拳手被對手打壓得顯出弱勢,或者有任何不想繼續打的表現,裁判將會把勝利給與他的對手。
-一個拳手如果有以下表現將會輸掉本回合:
* 強力一擊使對手倒地。如果對手被讀秒,將被扣兩分。如果對手在該回合占優而且很快站起,可能扣一分。
*使用腿法或者摔法使對手失去平衡並立即強力追擊
*猛力一擊使對手腳離地
*使用一個允許的摔法將對手摔倒在擂台上
*一擊或者一個組合使對手為了躲避而背部轉向你雖說裁判看的'是整體的攻擊有效性和全場壓制,如果一個拳手能成功使出以上技術而對手沒有能用相同有效的技術反擊,這個拳手將會獲得該回合勝利。維持身體和精神的鎮定是一個拳手獲得比賽勝利的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泰國拳手會將拳架,步法和平衡作為訓練的重點。
裁判將會把比賽的勝利給與實力強於對方的拳手。他們看的是技術的有效性,精神的強度,身體的強壯與耐力和擊打技術能力。如果一個拳手被對手打壓得顯出弱勢,或者有任何不想繼續打的表現,裁判將會把勝利給與他的對手。
-一個拳手如果有以下表現將會輸掉本回合:
背對對手。在泰國如果背對對手將會被判輸掉整場比賽而不止是本局。
一直逃跑而不是堅守並反擊
不斷使用犯規動作
使用耍小聰明的戰略或者逃避作戰,這些包括當腿被對方抓住時主動倒地以避免被對方反擊或者抓住圍繩以達到場裁中斷內圍分開兩人的目的
在內圍中無法阻止對手將自己的頭部下壓
就算集中有效部位也不代表著一定會得分
-不會對比分造成差別的技術:
力量太弱以至於不造成對手的傷害或失去平衡被對方以同樣有效的技術迅速反擊
能被對手以很小代價承受的攻擊。比如說一個拳手以一系列組合拳佯攻,以達到最後用強力踢擊擊打對手的目的,那麼他之前的組合拳將不會給分。
會造成比分差距的技術包括:
阻止了對方進攻步伐而且對方沒有立即反擊的技術
能使對方防守並不嘗試反擊的技術。比如說一個拳手雙臂交叉擋在身前以抵擋對方膝擊然後被對方強力膝擊在手臂上,又或者說全身防禦而不反擊。
-雖說規則建議所有技術都應該有同樣的得分機會,有些技術是裁判更願意看到的:
使對手失去平衡的對身體的強力踢擊和精確的前蹬比低掃更有效,除非低掃能把對手掃飛或者導致明顯的傷害。
強力的膝擊比拳擊更有效,除非拳擊使對手踉蹌或倒地
正膝比拍膝更有效
肘擊不是特別有效,除非能有割傷對手,使對手踉蹌或倒地
所以說有些技術比其他技術更容易從裁判那裡拿分,最得分的技術裡面列舉的技術尤其重要。就算一個拳手在一回合里暫時落後,如果他們能打出最得分的技術的某一個,都會毫無疑問的贏得這一回合。比如說,一個拳手前四回合和對手擊鼓相當,第五回合落後,但是成功的使用摔法使對手失去平衡並立即使用強力膝擊追擊,這個選手將會贏得這個回合和這場比賽(除非對手在這回合內用同樣有效的技術成功反擊)
比賽是10分制,5回合。除非某一方用出明顯得分技術或者擊倒對手,第一回合往往都是10平,不過裁判會記下誰在第一回合更顯出優勢。如果第一回合稍顯劣勢的一方第二局稍顯優勢,第二回合也可以判平。第三四五回合是最關鍵的,裁判會記下比賽細節並作出明顯的優劣判斷。最後得分最多的選手將會獲得勝利。往往差距明顯的比賽比分將是49:47,而勢均力敵的比賽往往是49:48
『陸』 怎樣成為職業拳擊手
首先要成為職業拳手要找到一個專門的武術散打館,並且找到職業教練。職業拳手與業余選手最大的區別在於,職業拳手是以拳擊散打為職業,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專門練習散打拳擊,異常辛苦,平時專門訓練,到比賽時打比賽,從而獲得比賽獎金(成為冠軍),輸了什麼都沒有。業余拳手是指不以拳擊為職業的人。職業拳手和業余拳手不一樣,職業拳手訓練的東西要比業余拳手要多得多,而且職業選手的訓練為魔鬼式訓練,如果你想成為職業選手,那你要做好心理准備
『柒』 為什麼拳擊手比賽的時候要帶手套那軟軟的打得不就沒效果了
拳擊發展了這么多年,戴拳套是這么多年伴隨著拳擊比賽一直以來保留的,是對拳手與對方選手的雙方保護!如果不戴拳套在巨大的力量下,選手們的皮膚很快會被打的皮開肉綻,鮮血直流,會影響到正常比賽的進行,而且在重量級別的比賽過程很可能會發生拳手被打死的事情。拳擊手套在對不同級別的選手有不同的厚度,職業拳擊根據選手體重一般分為三種6oz、8oz、10oz,而業余拳擊一般從6oz到14oz的拳套不等,都是根據選手體重不同而選擇不同的oz的手套,就算這樣也還是不能避免選手被打死的狀況發生!最近就有兩起職業拳擊手比賽被KO後死亡的案例發生!拳擊運動這么多年來都是本著盡量減少運動員們的死亡,但是畢竟是競技運動傷亡是難免的。
但是如果不戴拳擊手套的情況下死傷人數會大幅度上升,致傷致殘的情況會頻繁發生,本身拳擊運動作為競技運動,傷病較高,如果失去手套的保護,選手在受傷後都會出現失血過多的情況,這就使得不管輸贏都會在短時間內無法進行比賽,這樣就影響到比賽的正常進行了!
搏擊格鬥想要精彩,就要保證拳手的安全,因為動不動拳手就在比賽中受傷,因此造成比賽中斷不能繼續是很令人掃興的。拳套也是為了保護雙方不受傷害使比賽能夠延續。
人的手由薄薄的皮包著骨頭,在擊打過程中很容易使手受傷(你裸拳打沙袋試試就知道了),另一方面裸拳打人的面部很容易令人破相,打傷人的麵皮,造成流血而使比賽不能繼續(即使帶上拳套,人的眼角也都非常易破)。在比賽過程中由於這種不必要的原因受傷是很令人掃興的,因此而被終止比賽的拳手也會非常不甘心,因為這種傷是皮外傷,選手本身並未失去戰鬥力,但又因為失血而不能繼續。
不過拳套有自己的規格,要知道職業拳手的拳套是很薄的,不像業余拳手的拳套那樣後,因此傷害會更大。尤其重量級,像克里奇科,托尼,圖啊,瓦盧耶夫這樣的拳手帶拳套打擊效果就跟沒帶似的。
你若懂得一些力學原理就會明白,帶上拳套,打擊力自然是變小了,因為拳手出拳的沖量一定,轉化為動量就一定,而拳頭得動量等於打擊力乘以作用時間。由於帶了拳套,打擊倒身上的作用時間延長,於是力量自然會變小。我上高中時類物理題很常見。
至於帶拳套打人重還是不帶打人重,當然是不帶拳套打人重,wwqdtc這位朋友說在 體育 院校的 教科書中有明確地指出帶拳套打人重,那自能說不是你記錯了就是編教科書的人錯了。
(我在醫科大學學的是法醫學,傷殘鑒定是我本職,這個問題我更有發言權。)
總之帶拳套是為了保護拳手安全(不受皮外傷),同時拳套使拳手打擊力度變小了。
要是不帶手套,那是會死人的啊。。哪怕帶手套,拳擊運動員經常被打的頭破血流,牙齒被打掉,鼻樑被打歪,眼鏡被打破的都不計其數,空手,相當於用骨頭錘臉,鐵人也扛不住啊
帶手套不光是為了保護對手 同時也是保護自己手骨的一種方式,其實很多拳手比賽下來手骨也是血淋淋的,競技比賽雖然死傷很常見,但是這是運動並不是謀殺 盡量在比賽中能更好的保護雙方運動員。另外帶了拳擊手套也很難避免有受傷的風險
相信有很多男性朋友很愛看拳擊比賽。男性都喜歡這種暴力的運動,相比其他運動在比分的刺激,拳擊每一拳都實在的打在人身體上,暴力的更直接,更容易讓人腎上腺沸騰。所以有些人就不知道拳擊手在拳擊比賽的時候為什麼要帶手套進行比賽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拳擊手套到底起到什麼作用。拳擊手套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自己的,然後也是在保護對手的,因為拳擊運動員在揮拳出力的時候,力量是非常大的。在打到對手的身上的時候,特別是有骨頭的地方,很容易兩敗俱傷。所以需要帶上拳擊手套,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參加比賽的時候,拳擊運動員使用的拳擊手套在比賽之前是要交給裁判組進行檢查核准後才可以用於比賽。比賽的時候兩方的拳擊運動員的手套都必須是同一個品牌的同一個型號。在拳擊運動員上場之後,比賽正式開始之前,運動員可以相互檢查對方的拳套,確認無誤後就正式開始比賽了。
也許會有人說,因為帶了手套,降低了傷害,比賽的精彩大大的降低了。然而事實是因為有了拳套後,拳擊的精彩程度才提高的。真正的拳擊比賽不是電視上看的那樣一招一式你來我往幾百招,都打出一身的血了還能站起來繼續。以前的拳擊比賽在沒有使用手套的時候,往往比賽一開始,人就被打趴下了,再也站不起來了。比賽一瞬間結束,精彩那麼一秒。或者因為害怕受傷,雙方試探的來回太多了,因為老想著一招擊斃,所以基本沒有什麼很大幅度的動作,那還有什麼還看的呢。在加上因為拳擊運動員為了贏得比賽,都會拼勁全力,所以比賽的時候常常會有運動員受傷,更有甚者直接斃命。於是在1747年,英國一位叫約翰·布勞頓的拳擊愛好者就發明了拳擊手套。這一發明,大大的提高了拳擊的觀賞度和精彩程度,也救了很多拳擊職業者的命!
『捌』 冒險島拳手練級路線
1~10級:狂刷紅蝸牛,因為我們拳手加力量,所以普通攻擊高
10~20:這個階段做月妙很快,可是人很少,所以不建議,可以去打豬,飄飄豬升到13左右,再去刷綠蘑菇,刷到20就OK
20~30:先打刺蘑菇到21,21以後就去做廢都組隊,那個任務很好,經驗多,又給好東西,就一直做到30
30~50:刷嘉年華暴快
50~70:做嘉年華2吧,也比較快
70~85:去刷氧氣怪到75,再刷哈悶到85,也可以做馬佳提亞組隊任務
85~105;去刷綠船吧,耍到90在去刷紅船,刷到105
105~110:這個階段比較難練,去刷紫章魚吧,加油!
110~120:去刷黑飛龍
120~140:打蛋蛋或者骨龍
140~150;去單挑鬧鍾或者8手,打和尚也行
150~180:去刷神殿里最厲害的怪,(不是BOSS)就是141級的怪,樓主別聽一樓瞎說,150去打黑龍?笑話!雖然能打,但是很吃力,一天耗幾億葯錢!
180~200:這下可以去刷黑龍啦!
祝樓主早日到達200級!
回答完畢,望採納
下面的別抄我的!
『玖』 拳擊比賽的規則是怎樣的,打到哪裡才算得分
比賽回合制
1.比賽通常有4回合制、8回合制、12回合制等。最高級別的職業拳擊賽通常是12回合制
2.每個回合3分鍾
3.每個回合間休息1分鍾
得分與勝負
用拳峰部位以足夠力量擊中對方頭部或身體的正面或側面,得1分(小分)
一個回合中,得小分較多的一方在該回合獲勝,該回合積分為10:9(大分)
一回合中出現擊倒,則被擊倒的一方扣1分(大分),通常該回合比賽得分為10:8(大分)
12個回合後,得分(大分)多的一方獲勝。如果雙方的大分一樣,則根據小分的得分多少來判定勝負。
比賽中一方如果被擊倒,裁判會進行10秒的倒數。如果10秒內不能起立並恢復實戰姿勢,則判定KO,比賽結束。
比賽中,如果出現一方受傷,則裁判可以強制終止比賽,判定優勢方勝利。
如果出現雙方同時被擊倒的情況,則以雙方的得分來判定勝負。
拓展資料:
1.拳擊(英文:boxing;pugilism,法文:Boxe)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有業余的(也稱奧運拳擊),也有職業性質的比賽。比賽的目標是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記載。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到第三屆在聖路易斯舉行的現代夏季奧運會,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
2.最早的拳擊規則是1729至1750年稱霸英國拳壇的傑克·布榮頓於一七四三年制定的。在這個規則中明確規定了參加拳擊比賽的人必須戴拳擊手套;比賽的每個回合打滿三分鍾,回合之間休息一分鍾;比賽中禁止發生摟抱和摔跤現象,否則被判為犯規;一方被打倒後開始數秒,如果十秒鍾被打倒的人不能站起來,就判定對方勝利等內容。並強調拳擊中的戰術和技巧;這個規則基本上形成了後來拳擊比賽的競賽框架,為促進拳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昆士伯利規則形成之後,大約經過二十年的反復實踐和運用,才逐漸被人們肯定。上述規則的不斷修訂和完善,特別是昆士伯規則的最終確定為促進現代拳擊比賽奠定了基礎。
在世界拳擊運動中屬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美國、古巴、英國和俄羅斯。拳擊運動要求拳手或運動員具有力量、耐力、速度、靈活、兇猛、協調、果斷。
『拾』 冒險島大巨變拳手升級
可以去打卡車,我也是拳手35打了刷了2天升到65了,卡車在海外旅遊(新加坡),最近拳手很少了,所以希望你可以玩下去(*^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