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公怎麼稱呼
Ⅰ 請問各個地方都是怎麼稱呼外婆的
正式的文字表述為外祖母,而北方一般是稱呼為姥姥,比如東北,西北,京津、河北,河南,山西,甘肅,山東等地,南方人稱呼為外婆,比如江浙一帶,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北方的回族也有的地區稱呼姥姥為老娘。
粵語區,主要是廣州、港澳、新加坡等地稱外祖父母為公公、婆婆,閩南語不論是祖父母還是外祖父母都稱阿公、阿嬤(也可較專一地稱外公、外嬤)。
(1)新加坡外公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由於生兒育女,代代相傳,家庭人口在增加,兒女分家另住,原來的一家變幾家。如此不斷變化,形成了家庭親屬關系。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族之內都是本姓本家,互相之間排列輩分,按輩分稱呼。
輩分的排列常常體現在人名中,使用輩分用字不僅便於在同族中排行輩,認輩分,也便於修宗譜。一般而言,以字定輩分者,都將這些輩分字置於姓之後,如張學良、張學思、張學銘。
輩分,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下來就被確定了,自己別無選擇。同宗族之間的輩分是嚴格遵守的,比如說稱呼必須准確,日常生活中要向長輩請安、敬煙、讓座、讓路,坐次上也十分講究,不能亂了禮法。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甚至命運都會受到宗族禮法的影響和傳統道德的束縛。
Ⅱ 外公外婆有哪幾種稱呼說法
1、外祖父、外祖母。
2、北方稱為姥爺、姥姥。
3、粵語稱為公公、婆婆。
4、閩南語稱為阿公、阿嬤(也可較專一地稱外公、外嬤)。
5、吳語上海話稱為爹爹、唔奶。
6、陝西渭南地區稱為外爺、外婆。
相關親屬
姥姥的阿爺:姥爺(媽媽的爸爸)。對稱:孫女/孫男。
姥姥的女兒:母親/媽媽。對稱:女親(息女)/男親(息男)。
姥姥的兒婿:父親/爸爸。對稱:女親(息女)/男親(息男)。
姥姥的女兒:姨母/茙母/姨媽。對稱:甥女/甥男。
姥姥的兒婿:姨父/茙父/姨爸。對稱:姨女/姨男。(大姨子/小茙子之子)
姥姥的男兒:舅父/舅爸。對稱:甥女/甥男。
姥姥的兒婦:舅母/舅媽。對稱:姑女/姑男。(大姑子/小姑子之子)
姥姥的女兒:(母親的同母姊妹)同母姨母。對稱:同母甥女/同母甥男。
姥姥的男兒:(母親的同母兄弟)同母舅父。對稱:同母甥女/同母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