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販子怎麼樣
1. 新加坡「小販中心」,是怎麼成為一「景」的
對很多人來說,出國旅遊,大抵有兩個心願:一是能嘗到當地獨具特色的美食,二是花費能夠盡可能做到物有所值。新加坡的「小販中心」,不但讓這兩個願望盡數實現,其中透露出來的城市管理經驗也可供我們參考。
如今的小販中心已成為新加坡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景」,體現著一種城市的秩序,甚至被列為「每一個人有生之年必須到訪的一千個地方之一」。
也曾有隨意擺攤之擾
早在建國初期,新加坡也面對著小商小販隨意擺攤所帶來的困擾。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數以千計的人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售賣食物,完全不理會交通、衛生和其他問題。結果是街道垃圾成堆,造成堵塞,腐爛的食物散發出惡臭異味,四處凌亂污穢不堪,市區的許多角落都變成了貧民窟。」
這其實是殖民地時期,因殖民當局對街頭小販長期採取「雙不政策」,即不合法、不取締,而造成的後果。這種近乎於放任自流的政策,也給新加坡帶來另一個頭痛的問題,就是私會黨強收保護費。
他們通常劃定地盤,強迫小販繳納保護費,否則就鬧事、砸攤位,讓你做不成生意。久而久之,這就成了黑社會團體的重要收入,也成為各幫派時常火拚、搶地盤的一個重要誘因。
可是剛剛獨立的新加坡政府,並不認為上述問題可以單靠強化執法來根除。李光耀坦率表示,「(這要等到)我們能夠提供許多工作機會時,法律才得以執行,街道才得以整頓」。
對街頭小販進行登記
1968年,新加坡政府開始行動——對街頭小販進行登記。為了讓小販「固定」下來,政府也開展小販遷徙計劃。通過建屋局和市區重建局等機構建設水電設施完善、通風又衛生的小販中心,並以非常優惠的價錢分租攤位給街頭小販,吸引他們入駐。
政府提供的相關優惠配套一直持續到1990年。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我們發出熟食小販執照,把小販從人行道和馬路上移到附近嚴格建造,備有輸水管、陰溝和垃圾處置系統的熟食中心。到上世紀80年代,所有小販都獲得安排。他們當中有好些廚藝一流,遊客聞風而至,幾個還成了百萬富翁,開賓士轎車,僱傭侍應生。」
在所有小販得到安置後,新加坡又開始實施攤位頂讓制,允許那些第一代以政府津貼方式獲得攤位的小販轉讓承租權,新接手的承租者須以市場價付租金給政府。這樣使小販對自己的攤位有了更大的自主權,甚至能夠在退出經營時獲得一筆收入。而政府也會定期把空置的攤位開放給公眾投標。對經營小販生意有興趣的國民,可以用市場價獲得小販中心的攤位。
不過,整齊劃一的集中式管理,後來也導致一些傳統街市的冷落。例如,曾被譽為新加坡唐人街的牛車水一帶,在新加坡人眼裡就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甚至讓一兩代國民感嘆集體記憶與傳統的消失。為此,新加坡政府後來採取應對措施,在牛車水等地設置有固定街頭攤位的美食街,並允許基層組織和工商聯合會等主辦夜市或年貨市場,設法讓一些商販在有序的管理下重返街頭。
保證小販持牌設攤
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所有的街頭攤販都必須持牌設攤的國家,除了對經營食品類的小販集中引入小販中心經營外,還頒發流動小販牌照,分為工匠、報紙、冰凍甜點、流動車以及其他類別共五種。新加坡政府對流動攤販實行有序、有限制的開放政策,限制流動攤販在一定的時間和地點經營,並且要符合一定的衛生健康標准。把市區劃分為「絕對禁止區域」、「相對禁止區域」和「疏導區域」幾類,分別採取嚴管、控制和規范等管理策略,根據路段管理標准來控制流動攤販。
新加坡有較完善的法規體系,僅城市管理方面的立法達400多種,使每項工作都有法可依。其中針對小販中心監管的法律就有環境水源部制定的《公共環境衛生(食品衛生)條例》,由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負責執行,並且制定了《公共衛生條例》,創新了「犯規記分制」管理辦法,為每個商販都發放了《食品衛生手冊》。
在接受管理、享有權利與義務的同時,很多流動商販也很注重維護自我權益。
新加坡的小商販通常都加入了相應的協會,受到行業協會保護。經營熟食店的張穎英就加入了市小食品銷售者行業協會,每周向協會繳納10新幣(約為人民幣46元)的會費,她認為這樣做非常有必要。她說:「錢交得不多,而且心裡很踏實,如果遇到什麼麻煩,行會就會出面交涉,比她自己解決簡單得多。」
在新加坡,工會和行會的勢力很大,是保護勞動者的重要力量。通常,工會成員向工會或行業協會反映問題,這兩個組織再將問題反映給政府部門。這樣就形成了民間和官方之間暢通的交流方式。張穎英說,小販中心已經成為了新加坡文化的一部分,每個小販中心都有各類商販的頭兒,他們對同行業商販進行管理,解決臨時出現的問題或矛盾。他們將市場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向行會反映,並能得到解決和幫助。
小販中心進入城市規劃
小販中心在城市中的選址也很有講究,一般建於組屋(公營房屋)或交通交匯處附近,隨著社區商業模式的發展,為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務的社區商業中心「鄰里中心」逐漸興起,政府也將小販中心作為新鎮鄰里中心的組成部分,在市區則以中期用途或地塊再開發設計要求之一的形式存在。就這樣,小販中心和鄰里商業步行街、社區小廣場一起構成了重要的社交空間。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經驗歷來被世界各國稱道,其城市的概念性發展規劃為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導,也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新加坡的商業網點發展規劃共分5級,除中央商務區外,根據與市中心的距離分別規劃了區域中心、小型中心、邊緣中心,及分布在各住宅區內的鄰里中心。各級商業中心都有明確的功能定位,對網點的選址、布局規模具體到賣何類商品,均有細致規定。
新加坡將小販中心作為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還像醫院、學校等一樣納入政府的規劃,統一布局與選址,平均5.6平方公里就會設置一個小販中心,服務半徑在1.3公里左右。
新加坡推行的新模式鄰里中心與組屋的比例、內部的必備功能、商店組合、商品檔次都有周密規劃。目前,基本上是為1000—1200套住戶配套建設鄰區商店,為6000—8000套住戶配套建設一個鄰里中心。其主要商店組合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診療所、餐館和小販中心。典型的鄰里中心包含:35家商店,2家飯店,1個超級市場,1個菜市場,1-2台自動提款機。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認為:「每個不同的城市應該有不同的特色,尊重不同城市身份的規劃才是合理的規劃。」新加坡也堅持做到了這點,始終立足國情,「以建設花園城市」為理念,著力打造「卓越的居住、工作與休閑城市」。
正如李光耀所描述的,小販中心慢慢發展成為新加坡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新加坡旅遊局和電視等媒體把小販中心推介給全世界,後來得到各地不少旅遊作家的推崇。多次社會調查顯示,經濟實惠而又有多元多樣選擇的小販食品,已形成了新加坡人獨有的「出外用餐」文化。
千萬不要認為小販中心只是平民百姓吃飯的地方。在新加坡,上到國家總理、政要富豪,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可能是小販中心的常客。如今,小販中心已成為新加坡人尋常的生活方式,讓很多人的一日三餐不再依賴家裡的廚房,做飯差不多也成了純粹的居家生活樂趣。人們在小販中心吃飯、喝茶、看報、閑聊,有的人就是叫杯咖啡,吹著風,看人來人往,看小鳥啄食;或是約上一兩個朋友,叫杯咖啡,消磨午後時光。
2. 新加坡有沒有人販子
當然有!!!\r\n不知你看過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中國記者(我忘記叫什麼名了),去美國調查。結果在路上被人搶劫,因為這是中國人,那些歹徒就沒有把中國記者殺死,但威脅中國記者:\\「這件事你不能說出去,否則你就完了!」但這個記者告訴了警方,最後這個記者就被賣到其他地方,生死未卜。中美兩國仍在調查,但現在,並沒有中國記者的下落。\r\n另外,外國的人販子很殘忍!!就
3. 如今科技那麼發達,為什麼還抓不到人販子梅姨
前天(16號)聽報道「梅姨"己經落網,相信很多人看到這一消息都會很欣慰,對「梅姨""干刀萬剮不解恨"的人也不在少數,但願全 社會 共同積極的行動起來,徹底根除「梅姨"這塊毒瘤,不能讓一個"梅姨"倒下去,千萬個「梅姨"站起來,還 社會 一片朗晴、干凈的藍天。
今天的朋友圈,被這個所謂的「梅姨」給刷屏了,雖然之後警方出來辟謠,並沒有公布「梅姨」的真實照片。但從大家刷朋友圈的行為可以看出,對於人販子的痛惡,已經到了人人喊打,人人痛斥的地步。
對於人販子,我一直認為,她們的行為比殺人犯更可惡,因為她們把孩子偷掉的同時,也偷掉了孩子家人的心,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更多的人,很多丟掉孩子的家庭,隨著孩子的丟掉整個都坍塌了,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從此掉入冰窟一樣萬劫不復的深淵,快樂和歡聚從此消失,陪伴的是無盡的眼淚和揪心,是數夜無眠的煎熬和望眼欲穿的期待。比拿掉一個人的生命更可恨的是,偷走一個人的心,因為這份痛苦會伴隨一生。
人販子綁架孩子還能有什麼心態?她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圖財,為了錢喪失了天良,為了錢干著天底下最缺德的事情,她們已經沒了正常人的良心和心態,在她們眼中只剩下了錢,錢,錢,她們已經枉為人類。
另外,我堅決支持對人販子處以極刑,對她們的判罰決不能手軟,不管她們最終造成多麼大的傷害,我認為極刑都是她們最好的歸宿。
大實話:這兩者之間是沒有什麼必然關系的,抓不到很正常。
估計會有這種想法的人大多都是電影看多了,感覺警察抓捕罪犯就是分分鍾的事情,亦或者是把電視上的一些宣傳片當成了是一種普遍現象,但是,現實情況下這就是捉迷藏,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首先,就現在的網路通訊系統本身來說,確實現在的刑偵力量要比以前強很多,不單單有全國范圍內的聯網系統,並且街道上的監控攝像頭也能夠對抓捕罪犯起到非常有效的輔助作用,但是,這要建立在兩個基礎條件之下:
1、犯罪分子有清晰的身份
2、犯罪分子出沒的地方要有這些高 科技 設備
然後,我們再看梅姨這事,「梅姨」一個雖然被大家傳得很火,但是,你應該也注意到了,這個「梅姨」的稱呼就是個簡稱,也就是說目前我們連這個人真實的名字叫什麼還都不知道,那就更不用說對這個人其他信息的了解了。說不好聽的,現在這個人在公共認知裡面其實就是個「黑戶」,根本就不在 科技 搜捕的范圍內。
而就網上的畫像來說,這真的對抓捕罪犯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因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彩色的畫像,其實就是某營銷號所二次加工的虛假照片,警方公布的照片是沒有顏色的黑白照,說不好聽的,這種就是虛假信息,非但不利於抓捕犯罪分子,反而還有可能引起誤導作用,甚至打草驚蛇。要知道,這個「梅姨」其實已經是65歲的高齡了,但是,你看著被修過的這個彩色照片,像是一個65歲的老人嗎?並且,警方公布的畫像也是根據其同居者的描述作畫,而不是梅姨的真實照片。
另外,我們也要考慮到一點,那就是發生人口販賣的地方,一般也都是網路甚至是交通都不發達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像網路系統可能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這也給梅姨的抓捕起到了阻礙作用。
所以,總的來說,我們還是要清楚地認識到一點,這件事目前來說抓捕工作還是挺難的,希望大家耐心等待警方調查結果,切莫傳謠,另外就是如果有可疑信息,那麼也要及時向警方提供線索。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註: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挖地三尺,也要找到這個罪魁禍首,畢竟只有她知道那些被拐賣孩子的下落,她身上可是背著多少家庭的希望,當然,像這種人一旦找到,就應該判處死刑,絕不能有任何姑息,她可坑苦了多少家庭。
這個綽號叫做「梅姨」的老妖婆可是心如蛇蠍,榜上有名很多年了,這么多年全國就在追捕,可是至今一無所獲,雖然說各地都曝光了這個女人落網的消息,可是結果還是令人失望,警方都一一辟謠,排除了所謂報道被抓之人並非這個梅姨。
所有的人對恨之入骨,一輩子都不想見到她,可是又迫切的想找到她,因為只有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去向,據說這個所謂的梅姨是這個女人的綽號,具體姓名尚未可知,警察也是根據線索對她進行了一個畫像。
也就是說她的信息少之又少,如同一隻狡猾的狐狸,只知道她綽號梅姨,現65歲左右,身高1.5米,將粵語,會說客家話,這就是關於她的一些信息。
所以說抓獲她的難度可想而知,不過筆者覺得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她遲早都會被找到,希望大家看到關於她的畫像,能早日發動全國人民的力量,將她找出來,意味著那些孩子的下落也就找到,同樣,她也能得到應得的法律審判!
今天,所有朋友圈被一個叫「梅姨」的人刷屏了,我朋友圈也有很多人在朋友圈轉發,大概意思是,這個叫做「梅姨」的女人,拐賣很多兒童,這是她的彩色畫像,希望大家轉發,能夠起到蝴蝶效應,可以早日抓到人販子,裡面有二維碼,掃碼進去,則是一個公眾號,不得不說,這個公眾號再一次利用了人們「蝴蝶效應」,痛恨人販子的心理進行廣泛傳播,達到了了其關注的效果。
緊接著,公安部刑偵局官方微博號澄清,這個「梅姨」畫像不是來自官方信息,甚至說,梅姨是否存在,長相如何,暫時沒有其他證據印證,有點意思,感覺老百姓朋友圈的這個「梅姨」,就是假的不成?人假的,頭像也是假的?
公安部門至今沒有公布這個梅姨的具體案情,但後面也透露,確實有7個下落不明的孩子,公安部門至今還在尋找。裡面還提到,這個微信公眾號ccser不是公安機關官方的權威平台,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這下,感覺就定性了ccser公眾尋人微信公眾號為傳播謠言了,大家也傳謠造謠了……
好吧,事情大概情況就是這樣,有點意思的是,本人在回答這個提問的時候,又專門點這個今天刷爆朋友圈的照片二維碼,進入的時候,直接失敗了,意味著,這個「造謠」公眾微信號「cvser」平台因為這個事情,已經被查封了,好吧,是好事還是壞事?利用老百姓關注的特點事情進行營銷,把自己搞死死了。
不過,雖然目前不知道梅姨是否存在,但問度娘,梅姨介紹如下: 「梅姨」,真實姓名不詳,曾用名潘冬梅,平時以紅娘為生,暗地裡還倒賣孩子。現約65歲,身高1.5米,講粵語,會客家話,曾長期在增城、韶關新豐等地區活動,涉嫌多起拐賣案件。警方在發布的徵集線索公告中,還貼出了一張「梅姨」的模擬畫像 。
犯罪事實 :2016年3月,人販子張維平落網。據他交代,他通過一個叫「梅姨」的女人銷贓,拐賣來的孩子,由「梅姨」負責聯系買家,然後抽成。[3] 2017年6月,警方的審訊獲得突破,一名叫「梅姨」的女子浮出水面。「梅姨」即張維平向其轉賣小孩申聰的下一手買家[2] 。 「梅姨」平時以做紅娘為生,暗地裡還倒賣孩子,講粵語,會客家話曾稱自己名叫潘冬梅。
警方通緝 :2017年6月,增城警方發布一則公告,對一名綽號叫「梅姨」的女子徵集線索[4] 。但是至今,「梅姨」仍舊未能被找到。申聰的下落也依舊不明[4] 。 9月底至今,拐賣兒童案嫌疑人「梅姨」的新畫像在網路廣泛傳播,不少地方傳出疑似「梅姨」現身。近期,廣東佛山和清遠、浙江金華蘭溪等地警方均對外辟謠稱,暫未發現「梅姨」。
好了,整個事情來龍去脈,大家想必已經非常清楚了,是真是假,一目瞭然,這個今天刷爆朋友圈的事情,包括「ccser」利用網路進行公眾號營銷,最終自己弄死了,事件帶來幾點思考:
1、網路的畫像究竟從哪兒來?我個人覺得,來自於公安部門的最初畫像,只是,公眾號加以進一步細化,畫像更加的生動,直觀,再加上簡單文字,真正的刺激了網民,點燃了大家對人販的痛恨,廣泛傳播。
2、公眾號要不要干這種事情?我個人覺得,可以,但是,你是純凈的,而不是帶有營銷的,你配上二維,如此利用網民的情緒,廣泛傳播,其結果雖然有大量人關注你的公眾號,但太熱,就把自己作死了。
3、幹了不該乾的活,不死才怪,至於具體原因,大家都懂得。
4、梅姨確實存在,只是,她真實的畫像和究竟叫啥名字,不得而知,公眾號就提前透露了這些信息,似乎有點不妥當。
5、案件究竟咋回事,這些孩子,究竟是不是梅姨拐騙的?為何兩年了,沒有把人抓住,甚至連畫像都有,也廣泛徵集 社會 線索,卻沒有結果?這個也值得深思,盡快破案,把人抓住,不要再讓她危害他人,挽救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才是正道。
6、大家在轉發一些信息的時候,需要擦亮眼睛,不要人雲亦雲,看那個附帶的公眾號,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又是一個公眾號的營銷策略,只是,抓住人們的心理弱點,才點爆網路而已。
7、這個事情最終說明,人們對人販子的極度痛恨,也說明,拐賣兒童婦女罪大惡極,需要加大處理和打擊力度,讓他們有知道法律的厲害,對於此類人,我個人建議,必須死刑,抓住沒啥含糊的,直接槍斃,何況,還是7個孩子呢?7個家庭破裂啊,所以,希望早點把人抓住,早點解救這些孩子,讓他們回歸家庭,同時,對於那些明知道孩子是拐賣來的,還要買的家庭,也一律重判,至少10年以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需要從源頭上治理。
此惡婦如果還在人間躲藏,那麼被抓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梅姨」已沒矣,那就詛咒她在十八層地獄受審,比如下油鍋、反復火烤、千刀萬剮之類(對了,這個是她應該在人間受的刑)……
人販子的罪是決不能饒恕的!他、她們是毫無人性的畜牲!如果用極刑作為對這些畜牲的懲治手段,那麼全天下的人都會拍手稱快!
現在是全網在通緝「梅姨」。
「梅姨」是什麼人?
其實「梅姨」只是一個綽號,真實姓名不詳,現約65歲,身高1.5米,講粵語,會客家話,公安機關也是根據線索而畫出「梅姨」的畫像。
從公安機關通報的情況來看,「梅姨」涉及9起拐賣兒童案。
綁架拐賣兒童,本質上肯定還是為了獲得金錢目的。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所以很多人也在推動拐賣兒童與收買兒童應當同罪同罰。從目前的立法規定來看,收買被拐賣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處罰。從可以免除處罰到從輕處罰,這個也算是群眾的推動成果之一。
拐賣兒童是極其惡劣, 社會 危害性極大的犯罪。目前「梅姨」涉及9起拐賣兒童案中已經找回2名被拐兒童,其餘被拐的7名孩子 將繼續查找。也希望公安機關能夠早日盡快偵破此案,抓獲「梅姨」,依法對「梅姨」進行定罪處罰。
我覺得這不能用心態兩個字來形容了,一個綁架別人孩子的人,靠販賣兒童發財致富,這樣的人已經不是一個人了,更不是一個女人,何談心態?
這幾天,這個梅姨的畫像刷屏了,然而梅姨是誰?她真名是什麼?就連與她接觸到的人販子也不知道,她是一個中間人,平時以作紅娘為生,我們來借用一下官方對她的了解。
2017年6月,廣州增城公安發布通報,稱綽號「梅姨」的女子涉及多起拐賣案件,真實姓名不詳,現年約65歲左右,身高1.5米,講粵語,會講客家話,曾長期在增城、韶關新豐地區活動。時至今日,這段文字依然是關於「梅姨」其人最豐富的信息。
這是2017年的信息,現在馬上就2020年了,這個梅姨馬上就68歲了,想必在這個時候變化也很大,比如頭發已經花白,或者因為疾病身材已經嚴重變形,但是我們仍然不知道她長的是什麼樣子,只有一個官方的自畫像,還是過去的,現在出現了新的畫像,但卻是非官方宣布的,也就是說是真是假我們無從知曉。
我們只能了解到一個身高,只有一米五,年齡近70的老女人是一個惡魔,然而現在她是否已經收手?她現在是什麼樣子?相信所有的人都希望趕快抓住她,她所造的罪孽太深重了。
對於那些曾經與梅姨接觸到的人販子,本來罪該萬死,但卻有人不希望他們死,因為他們死了,梅姨的線索就斷了,而梅姨是能找到那些孩子的最重要的線索。
梅姨就是一個魔鬼的存在,她破壞了很多的家庭,有人因為找不到孩子而自殺,一個完整的家被毀了,還有與這個家有關系的親戚,爺爺,奶奶。有的孩子即使找回來了,最後還是回到了養家,因為生他的這個家庭早已經不成樣子了,孩子已經很難再回去了。
對於梅姨,希望她再也不要去殘害別人的家庭了,趕快站出來自首,協助警方找到她所販賣的孩子,她所犯的過錯不可饒恕,接受心靈的審判吧!
「梅姨」,約65歲,身高1.5米,講粵語,會客家話,曾經自稱潘冬梅。
至少涉及7起人口拐賣兒童案。
曾無數次幻想她被抓,新加坡最高鞭刑都不足以平民憤。
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個孩子牽連著一家人的幸福。「梅姨」已經逍遙法外整整15年,卻依然只能依靠模擬畫像來通輯尋找……
網傳畫像,網傳被抓,沒有官方出來的消息,網友們都應做到,不信謠!不傳謠!
只希望能早日抓獲惡人! 不讓更多的家庭受到危害!
只要這個人還活在世上,就不可能抓不到,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而已。尤其此人還是一個拐賣兒童的人販子,必須將其繩之以法。
根據相關人士的介紹,這個年齡六十多歲外號的「梅姨」的老婦已經有多年的拐賣兒童的經歷。經她手被誘拐並賣掉的孩子有多少,暫無具體數據,但她這樣的人給不少家庭造成了傷害,屬於罪大惡極之人。
此前,曾有報道稱這個人販子梅姨在湖南落網,但湖南警方辟謠稱,確實發現了一個疑似梅姨的女子在街頭給小孩子發糖吃,經核查此人並非梅姨。
按理說,一個普通的老婦,抓捕她應該並不難。但從對該案件的調查了解來看,這個叫「梅姨」的女人警惕性確實比較高,也比較狡猾。
在對梅姨的調查尋訪中,對這個女人比較了解的人,可能是與她有過一段時間男女朋友關系的張強(化名)。據張強介紹,梅姨隔三差五會來自己家裡住幾天,然後又會以「做生意」為理由離開。而她所說的做生意,其實就是拐賣兒童。據張強講,梅姨曾說過自己叫番冬梅,經警方核查,並沒有符合條件的番冬梅。可見,這個梅姨給自己的男朋友提供的名字都可能是假的,而且,張強說梅姨從來不讓別人看自己的身份證,所以,也不知道她到底叫什麼名字。
可見,這個女人知道自己做的是壞事,所以做賊的心虛,不敢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信息,也並不相信任何人。所以,想知道她的名字並沒那麼容易,也就暫時難以獲取到她的家庭住址和信息。
在一切的暫無獲知的情況下,就只有通過她的長相來尋找。而對於她的肖像,2017年增城警方第一次公布了梅姨的一張素描像,經男朋友張強辨認,並不太像。
直至今年3月才又有了她的第二幅畫像,再次讓張強辨認,這次張強和她女兒都說很像。於是,又有精通電腦畫像的熱心網友對這幅素描像進行了上色,使得這幅畫像更加形象具體,目的是為了更便於尋找到這個叫「梅姨」的人販子。
截止11月13日,廣東增城警方發布通告:廣東被拐的9名兒童,已有兩名被找到救回,並與家人相認。對於這個梅姨,仍然在調查尋找中。另外,參與與梅姨共同拐賣兒童犯罪的兩人被判死刑、兩人被判無期徒刑,還有一人被判有期徒刑10年。
正如我開頭所說的,只要這個人還在,就不發愁找到她。如今 科技 發達,網友的力量也不容小覷,只要大家都行動起來,必定能將這個人販子揪出來,讓她接受法律的嚴懲。對於人販子,我們絕對零容忍!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4. 如果對人販子使用新加坡鞭刑你贊成嗎
就算贊成也難以實施因為我國目前貌似沒有設立鞭刑
其實不管使用鞭刑還是其他刑
只要能對人販子起到打擊震懾效果
從而使人販子行業滅絕的
我想大眾都會贊成
5. 新加坡對人販子怎麼判刑
一般情況下,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
出現法定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拐賣婦女、兒童集團的首要分子;拐賣婦女、兒童三人以上的;姦淫被拐賣的婦女的;誘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