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日元是新加坡多少錢
㈠ 新加坡用什麼幣種
新加坡用新加坡元。
拓展資料
新加坡元是新加坡的法定貨幣,以S$標記。新加坡元可分為紙幣和硬幣,截止2019年在新加坡流通的鈔票有:10000元、1000元、100元、50元、10元、5元、2元面額的鈔票,另硬幣則有1元,50分(5角)、20分(2角)、10分(1角)、5分與1分硬幣。
1分硬幣雖然還能使用,不過新加坡政府已經停止了發行1分硬幣。政府對停止發行的理由是市場已經有足夠的硬幣可以使用。
新加坡元貨幣上的圖案是新加坡首任總統——尤索夫,他1959年和1965年首次擔任Yang di-Pertuan Negara(楊堤-佩爾圖安,馬來語,國家元首),在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後,他擔任共和國總統直到他於1970年逝世。
1970年11月23日上午7時30分,因心臟病瘁發,在中央醫院病逝,享壽61歲,留下遺孀和一子三女。其靈柩隔天停放總統府,供政府官員和各國外交使節瞻仰,並在中午移到政府大廈,讓人民瞻仰。
當天傍晚由炮架車運載,安葬於克蘭芝陣亡戰士國家陵墓,新加坡炮兵隊當時鳴21響禮炮向他行最高敬禮。他的頭像現在被印在新加坡元的正面,以示紀念。
全世界有150多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大約有30種貨幣屬於交易活躍的貨幣。在這30種貨幣中,每一種貨幣對其它貨幣一共有29種匯率,就有435種不同匯率。世界外匯市場上重要外匯之間的基本格局是:大多數貨幣之間的基本定價關系仍以美元為主,美元的國際地位是與美國強大的發展實力和國際匯率制度形成與發展的歷史相聯系的。
日本經濟的飛躍和相當實力使日元地位得以穩固和擴張。歐元是一個新生兒,歐洲區統一政策的強大後勁及其內在經濟實力決定了歐元必將成為21世紀與美元、日元統領外匯市場風騷的重要貨幣。
為了防範外匯風險,亞洲各國中央銀行已經控制了世界外匯儲備的一半。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已有3.82萬億美元,日本、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緊隨其後。亞洲各國的增長趨勢正在使國際貨幣體系的權力平衡格局向著有利於亞洲的方向發展。
㈡ 150歐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
時間:2012-06-22 07:25:15 ,100歐元兌換人民幣數
貨幣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現匯賣出價 現鈔賣出價中間價 中行折算價 時間
歐元 795.89 771.32 802.29 802.29 798.65 798.65 2012-06-22 07:25:15
如果是現鈔,用現鈔買入價,150歐元可兌換150*771.32/100=1156.98元人民幣
如果是現匯(匯票等),用現匯買入價,150歐元可兌換150*795.87/100=1193.81元人民幣
匯率經常在變,可參考http://www.boc.cn/sourcedb/whpj/
㈢ 二戰後日本支付了多少戰爭賠款
根據統計,二戰後日本共支付了共計22.3億美元的戰爭賠款。
根據國際法,當時,中國、美國、英國、蘇聯、荷蘭、澳大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這13個國家,作為戰勝國有資格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但是,中國、美國、英國、蘇聯、荷蘭、澳大利亞、印度這7個國家,因為各種原因,主動放棄了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剩餘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這6個國家,成功獲取了來自日本的戰爭賠款。
印度尼西亞:2.23億美元
菲律賓:5.5億美元
緬甸:1.4億美元
越南:3900萬美元(越南獲得了兩次戰爭賠款。戰後獲得3900萬美元,統一後又要了85億日元。)
寮國:10億日元
柬埔寨:15億日元
實際上,還有一些雖然按照國際法沒有資格獲得戰爭賠款,但最終仍然向日本爭取到了戰爭賠款。
比如,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這4個國家,在「二戰」前屬於殖民地,在法律上沒有資格獲得戰爭賠款,可也成功拿到了戰爭賠款。
韓國:3億美元
新加坡:2500萬新加坡元
馬來西亞:2500萬馬來西亞元
泰國:150億日元
按照國際法,中立國是沒有索取戰爭賠款的資格,「二戰」時期,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麥這4個國家屬於中立國。可是,他們也向日本提出戰爭賠款,以賠償戰爭毀壞的他們在中國和東南亞的財產。
瑞士: 11億日元
西班牙: 20億日元
瑞典: 5億日元
丹麥: 7億日元
「二戰」前,外蒙古尚未獨立,還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日本以此為由,認為中國放棄賠款就等於外蒙古也放棄了賠款。外蒙古獨立後,堅持不懈地向日本索要戰爭賠款。最後,日本向蒙古提供50億日元的無償經濟援助,作為變相的賠償。
蒙古:50億日元
所以,總共有15個國家,向日本索取了共計22.3億美元的戰爭賠款。
㈣ SKII的眼霜和神仙水在東京、香港、紐約、新加坡哪裡最便宜東京大概多少錢人民幣
日本樂天購物上SKII很多都在7折左右,如果有朋友在日本,可以拜託他們上樂天買。
眼霜價格三越百貨等專櫃價格:10500円。神仙水的價格分別是75ml:8400円、150ml:15225円、250ml:21000円、215ml:18900円。現在匯率高,換算成人民幣可以用日元*0.08。
另外如果想買高端眼霜,強烈推薦KOSE旗下最高端品牌COSME DECORTE的眼霜,專櫃價格7000円,我現在正在用,效果超一流呀~~~
㈤ 請各位幫助下,THANKS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編輯本段]類型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次貸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編輯本段]特徵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在對待這次震撼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問題上,朱鎔基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態度堅定地表示,「人民幣堅決不貶值,不增加亞洲其他國家、地區的危機和困難。」「我們是亞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濟,決不乘人之危。」朱鎔基所代表的中國政府的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贊許。海內外媒體都普遍認為朱鎔基是帶領中國人民在經濟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選。(以上內容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8年第10期《談朱鎔基講話的語言特色》)
[編輯本段]美國金融危機演共經歷三個階段
從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華爾街風暴,現在已經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個過程發展之快,數量之大,影響之巨,可以說是人們始料不及的。大體上說,可以劃成三個階段:一是債務危機,借了住房貸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引起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流動性的危機。這些金融機構由於債務危機導致的一些有關金融機構不能夠及時有一個足夠的流動性對付債權人變現的要求。第三個階段,信用危機。就是說,人們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金融活動產生懷疑,造成這樣的危機。
[編輯本段]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新特點: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國際傳染並非近年方才出現的現象。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1890年,倫敦巴林兄弟投資銀行對阿根廷債權發生支付危機,加之當年10 月紐約發生金融危機,倫敦一系列企業倒閉,巴林銀行幾乎於當年11月份倒閉,只是在英格蘭銀行行長威廉·利德代爾牽頭組織的銀團擔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倖免,但英國對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貸款因此事而銳減,致使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893年;1928年春,紐約股市開始繁榮,汲幹了本可投向德國、拉丁美洲的信貸源泉,導致上述國家和地區陷入經濟蕭條。中止發放海外信貸很可能加速海外經濟衰退,後者又會反過來對導致這一切的國家發生影響。20世紀 90年代,伴隨著國際游資的膨脹,國際貨幣、金融危機頻繁爆發,根據巴里·艾森格林和邁克爾·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項研究,現在隨機挑出的一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國際貨幣、金融危機的傳染性也大大增強,往往爆發不久就如同傳染病一樣迅速從最早爆發危機的國家或地區蔓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輿論界留下了許多描繪這一現象的詞彙:1994年墨西哥危機的「龍舌蘭酒效應」、「亞洲流感」、 「俄羅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對貨幣、金融危機傳染機制的研究也迅速興起。由於多種危機傳染機制需要在資本項目和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才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我國依靠資本項目的適度管制和金融服務市場低開放度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倖免於難,但時至今日,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盡管我國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危機傳染的風險已經大大上升,震撼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表明國際金融危機傳染機制出現了新特點。
廣義的貨幣、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渠道可以劃分為非偶發性傳染渠道、偶發性傳染渠道兩大類,前者指在危機爆發前的穩定期和危機期都同樣存在的傳染渠道;後者指僅出現於危機爆發後的傳染渠道。由於第一類傳染渠道源於國家或地區間實際的經濟金融聯系,危機的傳染來自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變動,因此又稱為「真實聯系渠道」,或「基於基本面的傳染」,主要包括貿易聯系與競爭性貶值、政策調整、隨機總需求流動性沖擊等途徑。偶發性傳染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僅僅是投資者或金融市場其他參與者行為(特別是非理性行為)的結果,因而又有「真正的傳染」、「純粹的傳染」之稱,主要包括內生流動性沖擊、多重均衡和喚醒效應、政治影響傳染等途徑。但這些傳染機制往往是建立在貿易聯系和「中心」國家對「邊緣」 國家投資的基礎之上,是因為來自發達國家的機構投資者紛紛棄新興市場資產而追逐母國優質資產所致。而就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而言,貿易聯系與外國對華投資機制的作用可能並不十分關鍵,反而是中國對外投資和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可能成為最主要的危機傳染途徑,而且這樣的危機傳染途徑的重要性還會日趨提升。
[編輯本段]為何出現金融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產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7%。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
[編輯本段]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概況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金融危機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 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 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發生在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本書試圖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解脫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以後在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制和企業之間在新形勢下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帶來的幾個世紀性的經濟難題
㈥ 人民幣各國匯率換算表
人民幣匯率各國一覽表 - :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1年6月2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744元,1歐元對人民幣7.7234元,100日元對人民幣5.8381元,1港元對人民幣0.83411元,1英鎊對人民幣9.0113元,1澳大利...
各國貨幣和人民幣的匯率轉換資料?: 1歐元=9.80元人民幣1英鎊=13.74元人民幣1瑞士法郎=6.36元人民幣1日元=0.07元人民幣1港元=1.06元人民幣1澳元=5.52元人民幣1加拿大元=6.16元人民幣1新加坡元=4.82元人民幣只知道這些了
各國錢幣與人民幣的兌換: 外匯(英鎊最值錢,其次是歐元、美元、日元、韓元)——1人民幣等於多少英鎊? 0.071 英鎊1人民幣等於多少歐元? 0.095 歐元1人民幣等於多少美元? 0.14 美元1日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0.06656 元人民幣1韓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0.007407 元人民幣
各國的錢兌換人民幣?比如1美元=?人民幣: 貨幣名稱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英鎊 1358.27 1329.63 1369.18 港幣 87.33 86.63 87.66 美元 681.33 675.87 684.07 瑞士法郎 670.18 656.05 675.57 新加坡元 503.89 493.26 507.93 瑞典克朗 114.04 111.64 114.96 丹麥克朗 145.19 142....
各國錢幣與人民幣的匯率: 韓元轉人民幣: 7.0韓元兌換1人民幣 100韓元兌換7.40人民幣港幣轉人民幣:0.94港幣兌換1人民幣 100港幣兌換106.08人民幣台幣轉人民幣:4.40台幣兌換1人民幣 100台幣兌換22.73人民幣美元轉人民幣:0.12美元兌換1人民幣 100美元兌...
人民幣與世界各國的匯率:2009.09.19匯率1USD=6.827RMB1EUR=9.9457RMB1GBP=11.3846RMB1AUD=5.92106RMB1CAD=6.38754RMB1JPY=0.0748RMB1SGD=4.826441RMB1KRW=0.005659RMB1THB=0.202762RMB1TWD=0.21071RMB1HKD=0.880881RMB
1RMB換各國的錢各是多少啊,越詳細越好. - : 收盤價 美 金 台 幣 日 圓 港 幣 人民幣 英 磅 歐 元 加 幣 美 金 1 32.8500 117.240 7.77940 7.97610 0.53000 0.78380 1.10860 台 幣 0.03044 1 3.56895 0.23682 0.24280 0.01613 0.02386 0.03375 日 圓 0.00853 0.28019 1 0.06635 0.06803 0.00452...
各國和中國之間兌換貨幣比率?: 1美元=6.6467人民幣 1 歐元 = 9.81490737 人民幣1 新加坡元 = 4.96154652 人民幣1 印度盧比 = 0.182675782 人民幣1 泰國銖 = 0.206713638 人民幣1 馬來西亞林吉特 = 2.14939619 人民幣1 印尼盧比 = 0.000860624285 人民幣1 韓元 = 0....
世界各國的貨幣換成人民幣多少?(例如:美元(美國)=人民幣?) - : 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根據全世界國家來計算,嚴格意義上的貨幣種類估計在150-250左右.所以只舉幾種:(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是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5-11-16 19:16)1美元=6.3700人民幣元1英鎊=9.6805人民幣元1澳元=4.5284人民幣元1日元=0.0518人民幣元1歐元=6.8337人民幣元1韓元=0.0054人民幣元1加元=4.7848人民幣元1瑞士法郎=6.3314人民幣元
各國貨幣與人民幣兌換比例是多少 - : 1美元=6.3948人民幣元1歐元=8.7337人民幣元1英鎊=10.0626人民幣元 這個十幾個主要貨幣的匯率,9月14號的.
㈦ 全世界貨幣有哪些,世界貨幣中用的最多的是哪幾種
世界上有多少種貨幣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動態的問題,一直在變化,根據全世界國家來計算,嚴格意義上的貨幣種類估計在150-250左右
最多的有人民幣、美圓,英鎊、歐元、日圓、法郎,俄羅斯盧布、德國馬克等等
現在中國有人民幣,港幣,澳幣,台幣
下面的那個頁面里有很多的貨幣的樣子,可以去看一下
祝朋友們好運!
㈧ 二戰日本戰敗後,到底賠了多少錢
根據統計,戰後日本共支付了共計22.3億美元的戰爭賠款。這筆戰爭賠款,相當於清政府1901年庚子賠款的12.6倍(庚子賠款為4.5億兩白銀。)
根據國際法,當時,中、美、英、蘇聯、荷蘭、澳大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這13個國家,作為戰勝國有資格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
7國放棄賠款,6國主張賠款。中、美、英、蘇、荷、澳、印7國都放棄了。剩餘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這6個國家,成功獲取了來自日本的戰爭賠款。其中印度尼西亞:2.23億美元;菲律賓:5.5億美元;緬甸:1.4億美元;越南:3900萬美元(後來又要了85億日元);寮國:10億日元;柬埔寨:15億日元。
4個無資格國家趁機索賠。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這四個在法律上本來沒有資格獲得戰爭賠款的國家,通過對日爭取也得到了賠款。具體數額是:韓國:3億美元,新加坡: 2500萬新加坡元馬來西亞:2500萬馬來西亞元;泰國:150億日元。
4個中立國趁機索賠。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麥這四個二次大戰時的「中立國」,也向日本提出賠償戰爭時所毀壞的他們在中國和東南亞的財產,日本的具體數額是:瑞士11億日元;西班牙20億日元;瑞典5億日元;丹麥7億日元。
1個非獨立國索賠。蒙古,戰前日本不承認蒙古是獨立國家,所以日本認為中方放棄賠款就等於蒙古也放棄了賠款。但後來日本同意向蒙古提供50億日元的無償經濟援助,作為變相的賠償。
中方雖然放棄了戰爭賠款,但是從從1947年4月開始,盟軍陸續從日本拆撤出40000餘台機器,有54%分給了我們。蘇聯則自行將「滿洲」的一些機器設備拆運回蘇聯。至此,沒有自然資源、糧食不能自給、國庫虧空、欠債巨大的日本成為了世界上窮的國家。為了支持民眾生存,美國作為佔領國不得不向日本支付了幾十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㈨ 二戰的戰敗國日本:一共賠償了多少錢呢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各個國家根據國際法開始向日本尋求戰爭的賠償,其中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國家有資格向日本尋求戰爭賠款,不過其中一部分國家放棄了戰爭賠款,而除了上述13個國家以外,還有其他國家通過一些方式獲得了日本的戰爭賠款。
外蒙古獨立
解放戰爭前
其實中國一開始是沒有放棄賠款的,二戰結束後,日本開始戰爭賠償,但因為很多接受賠款的國家,比如菲律賓、越南等國家都是英美法的屬國,自然獲得優先以及話語權,所以在戰爭賠款的分配的份額問題上,中國一直在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