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什麼以牛肉命名菜
❶ 新加坡特色菜有哪些
新加坡美食:去新加坡旅遊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嘗到世界各地的佳餚。種類不僅有新加坡三大民族的中式、馬來式、印度式菜餚,而且還有法國、義大利、英國等歐洲菜。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The Blue Ginger Restaurant),它是最特別、最精緻的傳統佳餚之一。若想嘗試馬來菜、印度菜,可以到豪華而又別致的Alkcaff Mansion,或者家庭氣氛濃郁的馬來餐廳,以魚頭咖哩著稱的Muthu』s Curry Restaurant以及小印度跑馬路上隨處可見的咖哩店。特色菜 雞肉沙爹 香味四溢的雞肉沙爹是新加坡著名的馬來美食,一隻只雞肉串經火炭一番燒烤後,再配上飯團、切片鮮黃瓜和洋蔥,就是一道可口美味的馬來小吃。沾上精心調制的黃梨花生醬,稱得上絕頂美味,是本地人和遊客的最愛美食之一。 咖哩魚頭 咖哩魚頭是最具新加坡風味的美食代表之一,這道香辣的印度佳餚以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鯛魚頭為主,盛在一大碗熱騰騰的咖哩湯中上桌,湯味辛辣香濃,魚頭鮮嫩美味。 叻沙 叻沙為典型的娘惹或土生華人菜餚。湯料以椰漿、香料和辣椒為主,香濃辛辣,配以粗米粉,再加上蝦蛤,是新加坡的特色美食之一。 米果汁 汽鍋 汽鍋是一種新加坡式火鍋。在盛魚湯的鍋里,放入魚貝類、蔬菜和肉,蘸醬油調料食用。是一道十分有名的新加坡菜
❷ 新加坡有什麼特產
新加坡特產----美珍香肉乾
玫瑰蘋果是一種像梨一樣的小型水果,果皮有時呈粉紅或淡綠色,果肉如海綿般多汁而無味。因而新加坡人喜愛蘸著醬油或辣椒吃,這樣一來,口味非常獨特。
❸ 新加坡有什麼美食推薦呢
海南雞飯
別看冠著「海南」的名頭,又是一道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套餐,可它卻被新加坡人奉為自己的國菜。「海南雞飯」確是來自海南,在幾十年前隨著當時的移民來到新加坡,一直風靡到現在。香嫩多汁的雞肉配上芳香撲鼻的雞油飯,別忘了挑選最合你口味的醬料,雖說通常只有辣椒醬、生薑汁和黑醬油三種選擇,但每家雞飯店的醬料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哪家的醬料最帶勁,哪家的雞肉最嫩滑,哪家的米飯最爽口,新加坡的老饕們個個如數家珍。
推薦里峇峇利路(River Valley Road)的文東記(Boon Tong Kee);普威斯街(Purvis Street)的Yet Con;克羅士街上段(Upper Cross Street)芳林大廈熟食中心(Hong Lim Market& Food Centre)的龍記雞飯(Long Kee Chicken Rice)。
田雞粥
所謂「田雞粥」,並不是將田雞和米粥熬在一起,而是將兩樣分開做、一起吃。田雞有兩種口味,「姜蔥炒」和「宮保」。我更偏愛「宮保」口味的,因為有些辣,而且更加入味。
推薦芽籠(Geylang)9巷新來來鴻運美食中心(New Lai Lai Hong Yun Food Centre)的獅城田雞粥。
Laksa叻沙
都說北方人吃不慣香甜的椰漿味,而我卻深深地愛上了以椰漿為主要調料,配上粗米粉、香料、鮮蝦、生脆的鮮毛蚶和魚餅、魚肉碎等的濃香四溢、辛辣甜爽的土生華人小吃——「叻沙」。聽說這也是新加坡人的最愛,旅居海外的新加坡人總是把「叻沙」排在思鄉菜單中的首位呢!一定要去「結霜橋」的那家,主人是一對老兄弟,都已經有七十多歲高齡了,還堅持每天出攤親自烹制美味「叻沙」,不容易呀!
推薦美芝路(Beach Road)的Tong Jimian;惹蘭白錫(Jalan Berseh)的結霜橋叻沙(Sungei Road Laksa);東海岸路(East Coast Road)的328加東叻沙(328 Katong Laksa)。
Satay沙爹
吃過新加坡的「沙爹」之後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沙爹」!這是馬來人的傳統美食,那秀氣的一串串用竹簽串起來的烤串簡單地分為雞肉、牛肉和羊肉三種,最重要是那一碗香濃的花生醬,裡面配了香茅、南姜、蒜頭、辣椒干、蝦膏等一同熬制,精彩的味道保准令你陶醉不已!
推薦文達街(Boon Tat Street)的老巴剎沙爹攤(Lau Pa Sat Satay Stalls);史密斯街(Smith Street)或牛車水大廈(Chinatown Complex)的Shi Xiang沙爹;海格路熟食中心(Haig Road Food Centre)的Warong Sudi Mampir。
Rojak啰惹
新加坡的「啰惹」分為印度式和新加坡當地兩種不同風味。印度式「啰惹」主要以蔬菜、魚餅、魚圓、椰子糕、雞蛋糕等為主料,然後蘸上熱騰騰的香甜微辣的花生番薯醬食用。新加坡「啰惹」 則完全不同,主要由各色新鮮水果和蔬菜組成,此外還有炸豆乾、油條,偶爾也會加上小塊的墨魚,拌上特製的甜辣醬汁,再撒上一層烤花生碎,甜、辣、咸、香脆、多汁,口感復雜,相當開胃!
推薦黃埔通道臨時小販及熟食中心(Whampoa Drive Temporary Hawker Centre)的豪華啰惹(Hoover Rojak);金文泰大道(Clementi Avenue)的兄弟啰惹(Brothers Rojak);麥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的Rojak Popiah Cockles。
炒粿條
與名字一樣,「炒粿條」是一道極其平常的小吃,但也是最難做好的小吃之一。最好的「炒粿條」帶有些微海鮮和臘腸的甜味,少許醬油的芬芳,還有一點點炒鍋上熱氣騰騰的煙霧。當小販炒粿條的時候,仔細觀察一下,如果他聚精會神,每次只炒一點,那麼就不要在乎等候的隊伍有多長,因為你一定碰到了一個炒粿條的真正高手!
推薦聯邦大道熟食中心(Commonwealth Avenue Coo ked Food Centre)的Hai Kee Teochew Char Kway Teow;克羅士街上段(Upper Cross Street)芳林大廈熟食中心(Hong Lim Market& Food Centre)的歐南園炒粿條(Outram Park);錫安路熟食中心(Zion Road Food Centre)的17號檔炒粿條。
肉骨茶
與「海南雞飯」一樣,「肉骨茶」也是來自中國、卻在新加坡發揚光大的。「肉骨茶」是由豬排骨和肉塊,配以大蒜和調味料用慢火燉制而成的,吃之前煮些青菜在裡面,然後配著米飯或油條,加上拌有黑醬油的紅辣椒絲一同食用。新加坡風味的「肉骨茶」通常是不含中葯味的,湯也較清。
推薦馬里士他路(Balestier Road)的發起人肉骨茶(Founder Rou Gu Cha)或333肉骨茶(333 Bak Kut Teh);仰光路(Rangoon Road)的黃亞細肉骨茶餐室(Ng Ah Sio Pork Ribs Eating House)。
Goreng Pisang油炸香蕉
「油炸香蕉」是馬來人喜愛的小吃。怕油膩的人看著它會覺得毫無食慾,其實吃起來並沒有那麼可怕。因為新加坡人本身是很不喜歡油膩食物的,所以這「油炸香蕉」並沒有很重的油在裡面。我吃到的是一種名叫「Pisang Raja」的黃瓤香蕉,原本不太愛吃炸物的我,看到那黃燦燦的肉肉裹在金黃色的外殼下面,卻頓時食慾大振。這道小吃香酥可口,甜甜糯糯的,棒極了!同樣用這種做法還可以炸地瓜片、豆糕、菠蘿蜜等,這幾種里我更喜歡果肉多汁的菠蘿蜜,加上它特殊的香氣,令人難忘。
推薦麥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的Lim Kee(Orchard) Banana Fritters。
炒蘿卜糕
在新加坡又被稱為「菜頭粿」。「蘿卜糕」就是用米粉和白蘿卜碾成碎末製成的清蒸糕點,在南方很常見。「 炒蘿卜糕」就是將其切成小丁,再用大蒜、雞蛋、魚露等炒制,別瞧它看上去爛爛糊糊的一大堆,其實是非常好吃的美味!我最喜歡用黑醬油炒的那種,吃上去外脆內軟、香滑不油膩,拌點兒特製的辣椒醬就更過癮了,一口一口停不住嘴。
推薦海格路(Haig Road)的順利店(Soon Lee);史密斯街(Smith Street)或牛車水大廈(ChinatownComplex)的幸福熟食中心;巴弗羅路(Buffalo Road)或笛卡巴剎(Tekka Market)的Yan Seng熟食中心。
美珍香肉乾
凡是到新加坡旅遊的人,回家時的行李里總會塞上幾包「美珍香」的肉乾,或留給自己慢慢享用,或分送親朋好友。沒錯,「美珍香」的魅力就是這么大!在新加坡的市區里,你總能看到它的招牌,還有那紅紅的、層層高堆的肉乾,當然,更少不了排隊購買的人群。
推薦烏節路(Orchard Road)土生坊(Peranakan Place)的美珍香。
Or Luak蚝煎
「蚝煎」是源自潮州的美食,就是用雞蛋、番薯粉漿煎炒,再添上肥美多汁的鮮蚝,香噴噴,入口酥軟嫩滑,生蚝新鮮,入口絕無沙感,令人垂涎三尺。
推薦黃埔通道臨時小販及熟食中心(Whampoa Drive Temporary Hawker Centre)的亞福蚝煎(Ah Hock Fried Oyster);大巴窯(Toa Payoh)7巷的Ah Chuan Oyster Omelette。
非嘗不可的炒螃蟹
「辣椒炒螃蟹」和「胡椒炒螃蟹」是新加坡著名的大菜,去過的人不嘗嘗這個是萬分遺憾的。
在20世紀50年代期間,名廚徐炎珍女士與其先生林春義在海邊開了家海鮮攤檔。徐女士的獨創秘方之一就是用火辣辣的湯汁烹調新鮮的活捉海蟹,他們頂著煤油燈,從每天一早營業到深夜。這就是「辣椒螃蟹」的由來。發展至今,這道菜已經有了很多種做法。有些佐以新鮮香料,如良姜、生薑和黃姜;有些拌以番茄,顏色是誘人的玫瑰紅,而味道依然酸甜可口;有些用打散的雞蛋盤成絲帶狀;還有一些則澆有火辣辣的辣椒油。你可以用小鉗子夾碎螃蟹的硬殼,取出鮮嫩的蟹肉;也可以用幾片法式麵包片或中式小饅頭蘸滿美味可口的醬汁,送入口中,然後再呼呼地大口哈著辣氣。
「胡椒炒螃蟹」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受到青睞的。如今在大多數的酒樓和小吃攤上都能找到。其做法很簡單,只是在鮮活的螃蟹上撒上香味撲鼻的黑胡椒或白鬍椒翻炒而成。黑胡椒略帶苦味,白鬍椒則清甜可口,選擇哪種全憑你的口味喜好。
雖然那家海鮮攤早已不復存在,可如今的「東海岸海鮮中心」就在其原址附近,而且要品嘗風味獨特的各式炒螃蟹,去那裡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這里有十幾家規模很大的海鮮餐館,夜夜為客人們烹制數量驚人的「辣椒炒螃蟹」和「胡椒炒螃蟹」。坐在夜晚的海邊,吹著清涼的海風,品嘗著誘人的炒螃蟹,還有比這更享受的嗎?
★東海岸海鮮中心
地址:東海岸公園路(East Coast Parkway)
直到我來到新加坡的土生華人區,我才了解到「娘惹」一詞的真正含義。之前我還以為「娘惹」就是馬來西亞菜的一種呢。土生華人中的男子被稱為「巴巴」(Babas),女子則被稱為「娘惹」(Nonyas)。舊時的土生華人族群中的女人們必須精通珠綉和燒菜兩種技藝,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成年後嫁得出去。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土生華人的娘惹們個個燒菜一流,她們做的菜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稱為「娘惹」了。
我找到的這家娘惹菜館位於土生華人街區的店屋中。「店屋」是新加坡當地受到政府保護的特色建築物。顧名思義,店+屋,樓下為店,樓上為屋。拉開那扇做工精細的大門拾階而上,就到了這間以土生華人文化為主題的娘惹餐廳True Blue了。
娘惹菜的最大特點是將香料磨成粉或醬與食物一同烹煮,風味獨特。開胃小菜是香脆可口的「炸蝦餅」。緊接著是Bakwan Kepiting——娘惹菜里最著名的丸子湯,口味清淡,丸子的口感相當細膩。然後是Ngoh Hiang,中文叫「五香」。原諒我忘記了薄薄的豆皮下包裹的是什麼餡料,好像是混合了土豆泥的魚肉,只記得微微的香辣,好吃極了!Chap Chye(炒雜菜)很像我們的燴菜,除了香菇、圓白菜、粉絲等,還放了我最喜愛的黃花;Beef Rendang(辣牛肉),就著米飯吃可過癮了!Ayam Buah Keluak也是「娘惹」中的一道名菜,中文名叫「酸辣雞」。菜裡面有兩塊黑乎乎的東西,名叫Keluak,如果不是經過特殊處理的話,這東西是有毒的。店員說每天老闆都會親自試一試,保證當天的Keluak都是無毒無害、可以食用的。我嘗了一下,硬硬的外殼下面是口感面面的東西,有很重的中葯味,這道菜中的雞肉就是吸收了這種味道,酸辣味反倒不是那麼明顯了。Udang Besar Goreng Assam是一道脆嫩可口的「娘惹大蝦」,配菜的蘭花是有機的,可以直接拿來食用,口感類似新鮮百合。最後的一道小甜品Onde Onde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用手捏起沾滿椰絲的小球球,放入口中輕輕一咬,一股甜甜的棕櫚糖漿意想不到地流將出來,黏黏的,甜甜的,柔柔的,感覺好甜蜜!
★True Blue Cuisine
地址:東海岸路117號(East Coast Road)周一及公共假日不營業
Makansutra老饕灣
這個人稱「老饕灣」的地方叫Makansutra,是新加坡唯一的一處露天美食中心,坐擁美麗的濱海灣。Makansutra從晚上開始營業至凌晨,經營包括「辣椒炒螃蟹」、「胡椒炒螃蟹」、「啰惹」、「沙爹」、「炒粿條」、「咖椰烤麵包」、「蚝煎」在內的各式新加坡最經典的特色小吃,簡直可以用一網打盡來形容。品嘗各色小吃的同時,別忘了欣賞濱海灣的美麗夜景,遠眺對岸夜色中噴吐水柱的魚尾獅,近品一大桌豐盛的特色小吃宴,喝著清熱敗火的甘蔗檸檬水,沒有酒也醉了!
★Makansutra Gluttons Bay
地址:萊佛士道(Raffles Avenue)
一定要用手吃的咖喱魚頭
出發去小印度區吃「咖喱魚頭」之前,當地朋友告訴我,第一口一定要先吃那魚眼睛呀!當時的我還有些不明就裡,魚眼睛有什麼好吃的呀?
一進「阿波羅香蕉葉餐廳」的大門,我便一下子被那轟轟烈烈的大餐場面所感染了。喧鬧的餐廳里座無虛席,每個客人的面前都擺著一張裁成方形的厚實的香蕉葉,這就是吃飯用的盤子了。剛一落座,我也馬上得到了一張香蕉葉,這時我才得知,「咖喱魚頭」的正宗吃法是要用手的,而且只能用右手。盡管除了印度人,周圍的大多數人都在用叉子和勺子吃,可我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親自下手,據說這樣吃著才最香呢!
剛點完菜,一個個皮膚黝黑或手拿鍋盆或提著小鐵桶的印度人便輪番展開攻勢了——白花花的香米飯、爛糊糊的各色葷素咖喱,一個勁兒地往香蕉葉上招呼,好不熱鬧!還沒等我回過神來,「咖喱魚頭」已經上桌了。朋友迅速地用手摳下了那有如乒乓球大小的魚眼睛遞給了我,我也沒敢怠慢,立馬放入口中大嚼起來。哇!真是不賴!這魚眼睛可以用「焦香脆爽」四個字來形容,而且越嚼越香,可惜呀,一個魚頭只有兩隻眼睛。
吃罷魚眼,再用手抓上一塊魚頭上的嫩肉,用辛辣深紅的湯汁配上蓬鬆的香米飯送入口中。那一晚,因為用了手,我吃的比平時多了一倍!
★The Banana Leaf Apolo(阿波羅香蕉葉餐廳)
地址:跑馬埔路54/58號(Race Course Road)
吹個球球做個餅
Komala』s Restaurant是一間印度風味的素食快餐廳,同樣位於小印度區。這里以各式各樣的印度餅著稱,一定要嘗試那個造型誇張的Bhattura,當點餐台的服務員把餐盤端給你的時候定會嚇你一跳!這個名叫 Bhattura的餅好似一個足有足球大小的大氣球,圓鼓鼓、熱騰騰。從中間撕開一看,那餅皮好薄,很有韌性,口感好似我們的炸油餅,略微有點甜味,火候掌握得很好,筋道十足,光是白嘴吃就已經很香了,再蘸上與之搭配的雞豆咖喱,聽著耳邊悠揚的印度歌曲,別提多過癮了!
★Komala』s Restaurant
地址:狄生路上段3-9號(Upper Dickson Road)
❹ 想去新加坡,那裡的美食有什麼啊
1 辣椒/黑胡椒蟹 Chilli Crab & Black Pepper Crab
新加坡地處熱帶,據說當地人為了排暑去毒,所吃的各種料理口味自然就偏重麻辣口味。而在各種新加坡傳統麻辣口味的料理中,又以辣椒螃蟹和黑胡椒螃蟹最為出名。
辣椒蟹就是將整個的大螃蟹切開,連肉帶殼加上茄汁、辣椒一起拌炒。吃起來,蟹肉的鮮嫩伴著茄汁的甜和辣椒的沖,非常過癮,堪稱絕配。黑胡椒蟹集中式的醬油、印度的黑胡椒、馬來的小辣椒與西式的牛油於一體,才造就出了這另類「沖鼻」的獨特味道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海蟹個頭特別大,一個蟹腳就有兩根手指般粗,蟹殼厚而脆,用蟹鉗一夾,發出清脆的碎裂聲,只見紅汁從嫩白的蟹肉中濺出,引得你開懷大吃。這里的海蟹肉質非常細膩,鮮美無比。
2 海南雞飯 Hainanese Chicken Rice
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一道准「國菜」。雞肉鮮美嫩滑、米飯芳香撲鼻、配以雞湯、切片的黃瓜和辣椒醬一起食用,妙不可言。極其簡單,卻美味無比,堪稱一絕。海南雞飯的製作方法特別講究,將全雞用水煮至嫩熟,切塊,裝盤,灑上芝麻油與醬油;飯也是用雞湯和雞油一起蒸煮的,所以特別香滑可口;再蘸點黑醬油、蒜末或一種特製的酸辣辣椒醬吃,口感棒極。海南雞飯的雞肉絕對不能全熟。要骨頭周圍的肉略微桃色,雞的骨髓還是帶著血的,才算合格。
海南雞飯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海南移民帶到新加坡的,卻意外地大受當地人歡迎。最初的海南雞飯就是白飯配上雞肉和姜茸,後經過不斷演化,現在還有粵式雞飯和馬來雞飯等口味。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女兒還特地搭飛機去新加坡品嘗,所以別小看這一小碗米飯,它可有「總統雞飯」之稱呢!更難怪會有那幺多的華人明星對它情有獨鍾,據說劉德華還經常專程去新加坡,到文華酒店去吃海南雞飯。
3 肉骨茶 Bak Kut Teh
這道美食用葯材、大蒜和香料,加上豬肉骨烹煮而成,食用時配以米飯和辣椒黑醬油。它是大眾的早餐和夜宵。去新加坡,要想吃到原汁原味的肉骨茶,應該去唐人街牛車水的大排擋。茶客入座,店主便端上熱氣騰騰的大碗鮮湯,碗中有五六塊排骨,加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還有一盤切成寸把長的油條,茶客根據各自口味,可加入胡椒粉、醋、鹽等調味品。吃完一大碗肉骨,接著是一小盅潮州的功夫茶,茶杯極小,泡的是很濃微帶苦味的普洱茶,而喝起來卻是滋味濃醇,馨香入肺。
肉骨茶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由一廣州男子將這一秘方交給南來新加坡的好友,經時間演變,變成今天的肉骨茶。另外一種說法是由本地福建人創制的。當年華人勞工,非常喜歡這種實惠的美食,據說經常食用,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肉骨茶對新加坡的飲食文化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間接影響到新加坡其它招牌美食的烹凋。在新加坡吃完「海南雞飯」、「潮州粥」、「咖哩魚頭」、「沙爹」後,總會上一盅熱乎乎的潮州茶。甚至,在上菜前喝茶也成了必不可少程序。
4 沙爹 Satay
近年來,到新加坡領略東南亞「沙爹文化」,正逐漸成為各地美食族們追求的新時尚。沙爹就是指傳統的馬來串燒羊肉、牛肉和雞肉,容納了東南亞許多國家美食的精華。
事先腌好的牛肉、羊肉、雞肉串要用木炭燒烤,並要控制好火候。別看它模樣和中國的烤肉串差不多,味道卻大不相同。其中的秘訣就在當地特有的沙爹醬上。東南亞的沙爹醬是由花生醬、椰醬、幼蝦等多種來自異國他鄉的香料調制而成,香醇無比,入口時濃濃的南洋風,令你眷戀不已。在享用一串串沙爹的同時,別忘再來點椰葉或班蘭葉包裹的傳統馬來米飯、小黃瓜及洋蔥等,入口的沙爹才會更加味道分明。
說到沙爹這個名字的由來同樣非常有趣,當時由遠方來的早期福建移民,看到馬來人在燒烤肉串,由於語言不通,後來看到肉串上有三塊肉,就以「三塊」 (福建話念「 Sar Tae」)命名,久而久之就被人們稱為沙爹了。也有一種說法是,沙爹源自中東的烤肉串(Kebab),並由早期來新加坡經商的阿拉伯商人帶來的。
5 飛餅 Roti Prata
印度飛餅也叫印度拋餅,是眾多新加坡人早餐與夜宵的最愛。飛餅的一大獨特之處就在於它獨一無二的製作工藝。廚師就像是變戲法一樣,他們用嫻熟的手法把准備好的面捏搓成一個富有彈性的小面團,然後有節律地進行旋轉式拋擲,就能變幻成一張薄薄的圓餅,放入小平鍋中略微加熱,小平鍋的旁邊是一個簡易的小爐子,沒有了鍋子的屏障,淡藍色的火焰在空氣中愉快地舞蹈。當小平鍋中的餅有點膨脹起來的時候,廚師小心地用手把它拎起來,迅速的扔到個爐子上去,餅被火這么一烤,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懸在了藍色的火焰之上,很快地,廚師就把它取出來放在盤中,不到三分鍾的時間一張新鮮出爐的飛餅就飛到了食客的面前。色澤金黃、略帶焦香的印度飛餅吹彈即破,飽滿得如同六月里桃子,輕輕一戳,一股熱氣奔涌而出。外層金黃酥脆,內層柔軟白嫩,嚼在嘴裡,妙不可言。印度飛餅可加蛋或不加蛋,可根據各自喜好選擇不同的咖喱或白糖蘸著吃。有些人乾脆用抓著吃,確實是一種吮指美味。
如今的飛餅也有不少創新吃飯,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口味,讓廚師在餅上撒上沙丁魚、番茄、甚至奶油甚至冰激凌等。吃飛餅的時候如果再配上香濃的印度拉茶,那更是錦上添花。
6 叻沙 Laksa
據說娘惹美食見證了馬來人與華人的聯姻喜慶。中國素材的內斂遇上馬來料理的奔放,調和出人間稀有的愛戀熱情。早期馬來人與華人通婚的後代,男性稱為巴巴(Baba),女性稱為娘惹(Nonya)。娘惹美食自然也就融合了馬來菜與中國餐的烹調美味。娘惹美食中最具代表的叻沙體現了浪漫豐富的娘惹美食特色。
正宗的娘惹叻沙講究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製辣椒油的辛辣味,而它裡面的主食也是一定要用粗米粉。淺嘗一口,濃濃的香味和辣椒味的霸道如洪水般侵佔你舌蕾的觸覺,咽入喉中好像還可以聽到它發出「滋滋」的聲響;精神為之一振,萎靡的胃口頓時興奮起來,已吸飽叻沙湯香味的米粉和佐料,誘惑著你趕快把它吃完。當下也顧不得燙,唏哩呼嚕把它吃得一干二凈。這時再來上一壺工夫茶,真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滿足感。
在新加坡,推薦你一定要嘗嘗有逾50年經營歷史的正宗加東叻沙。據說加東叻沙現在所採用的辣椒油仍是由其創始人當年親手炮製的呢。
7 咖喱魚頭 Fish Head Curry
咖喱是地道的印度特色,而魚頭又為華人最愛,二者能走到一起,的確可算是一道新加坡自創的印度佳餚。這道菜最早由新加坡的印度人開創,原本只是做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餚,並經過多年的改良,咖喱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
這道印度風味洋溢的佳餚,通常以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鯛魚頭為主料,先用姜蔥和蒜頭爆香,再用濃稠的咖喱醬汁燜煮魚頭。鮮嫩的魚頭加上香辣的咖喱湯,辣中帶甜、香味濃郁、辛辣夠勁。然而,辣雖辣,卻異常順口,其中還跳躍著赤道陽光般亮晃晃的多重香料滋味。用香酥的烤餅滿沾著湯汁送入口中,只覺口感飽滿,令你五臟六腑彷彿跟著味蕾一起震懾醒覺過來,真是既刺激又滿足!
8 炒粿條 Char Kway Teow
說到新加坡的小吃,許多人馬上會聯想到「炒粿條」。炒粿條原為潮州傳統小吃,今天已成為新加坡美食的代表之一。潮州人對於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為「粿」。新加坡的炒粿條是用黑甜醬油、豆芽、魚餅、雞蛋、蛤肉以及中式臘腸一起炒的寬扁粿條。
沙茶炒粿條則是在配料上再加沙茶醬。聽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然。炒粿條的時候,分秒都必須掌握得當,火候尤其得掌握好,才能炒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嗜辣者可要求加入辣椒醬拌炒,甜咸之中帶一點辣味,讓人過癮。
9 菜頭粿 Fried Carrot Cake
菜頭粿,俗稱蘿卜糕,「菜頭」其實就是蘿卜的俗名。菜頭粿原來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一種年糕。最早是將蘿卜去皮刨絲,再加入臘腸粒、蝦米粒、香菇粒、芹菜粒等配料蒸制而成,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而現在我們吃到的新加坡菜頭粿早已經過了融合改良,是由白蘿卜加以蒜和蛋醬,以適中的火候煎炒至金黃色,即是美味可口的炒蘿卜糕。新加坡的菜頭粿更分為黑白兩種,兩者各具風味。所謂「黑菜頭粿」即是加了黑甜醬翻炒,咸中帶甜,入口即化;若要品嘗原味,那就選擇「白菜頭粿」吧,外脆內軟,香味撲鼻,同樣會讓你喜歡。
10 羅惹 Rojak
「羅惹」是馬來文,有「大雜燴」的意思,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餐前開胃菜和配菜,也是一道健康的營養小吃。羅惹的用料包括各種新鮮水果和蔬菜,如鳳梨、黃瓜、甜蘿卜、豆芽、青蘋果、生芒果等。切成細塊的材料,連同油炸豆腐乾、油條和蝦片等一同放進碗里,再加上特製的蝦膏醬、新鮮辣椒、檸檬汁和烤花生碎末一起攪拌均勻,便是一道清涼爽口的特色沙拉了。
這道菜雖然看起來普通,不過口感非常不錯,這也形成了新加坡菜的一道亮麗風景。羅惹口味酸甜,醬料與新鮮蔬果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色澤黑黝黝的蝦膏醬盡管其貌不揚,卻味道鮮美,讓人無法抗拒。
都是新加坡的特色
❺ 到新加坡,有哪些不能錯過的美食
新加坡旅遊景點介紹之美食,新加坡是一個美食天堂。多元的文化和豐富的歷史使新加坡擁有了足以驕傲的美食。辣椒蟹新加坡地處熱帶,據說當地人為了排暑去毒,所吃的各種料理口味自然就偏重麻辣口味。而在各種新加坡傳統麻辣口味的料理中,又以辣椒螃蟹最為出名。辣椒蟹就是將整個的大螃蟹切開,連肉帶殼加上茄汁、辣椒一起拌炒。吃起來,蟹肉的鮮嫩伴著茄汁的甜和辣椒的沖,非常過癮,堪稱絕配。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一道准「國菜」。雞肉鮮美嫩滑、米飯芳香撲鼻、配以雞湯、切片的黃瓜和辣椒醬一起食用,妙不可言。海南雞飯的雞肉絕對不能全熟。要骨頭周圍的肉略微桃色,雞的骨髓還是帶著血的,才算合格。肉骨茶熱氣騰騰的大碗鮮湯,碗中有五六塊排骨,加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還有一盤切成寸把長的油條,茶客根據各自口味,可加入胡椒粉、醋、鹽等調味品。吃完一大碗肉骨,接著是一小盅潮州的功夫茶,茶杯極小,泡的是很濃微帶苦味的普洱茶,而喝起來卻是滋味濃醇,馨香入肺。炒粿條炒粿條是將扁平的米粉(類似義大利面)與生抽及老抽、馬來煎(belachan)、羅望子汁、豆芽、韭菜、臘腸以及鳥蛤一起翻炒而成。在原來的製法中,米粉是以豬油進行炒制,因此獨具一種鮮香的美味。炒粿條的樣子不起眼,但是讓很多人沉迷於它。椰漿飯(nasi lemak)椰漿飯雖然是一道傳統的馬來經典菜餚,但這不妨礙它成為新加坡華人和印度民眾最喜愛的早餐選擇。用椰漿烹煮米飯,再用一點香蘭葉略微調味,為米飯賦予撲鼻的清香。沙爹(Satay)沙爹(烤雞肉牛肉豬肉或羊肉串),是新加坡有名的美食。炭火烤制的肉串,配上洋蔥,黃瓜和甜絲絲的醬料,吃著到很新鮮。我們平常習慣了吃咸辣布滿孜然肉串,可以嘗試一下這種甜絲絲的肉串。娘惹菜是新加坡的地道美食。中國人與馬來人通婚的後代,男的稱為「蓑蓑」(巴音),女的稱為「娘惹」。蓑蓑人、娘惹人的飲食融合了馬來菜與中國餐的烹調美味,他們平常吃的菜便叫「娘惹菜」。
❻ 新加坡美食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以及西歐人等,因此在新加坡旅行,最大的樂趣就是能遍嘗各國風味。新加坡作為美食者的樂園,名不虛傳。在此可以品嘗世界上的各種美味佳餚。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印尼等亞洲各國的名菜都匯集於此;久而久之,就發展成了一種獨特的亞洲美食代表。
當然,新加坡也有它純粹土生土長的菜,這就是由長住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僑,融合中國菜與馬來菜所發展出來的家常菜,主要是中國菜與東南亞菜式風味的混合體,也稱為娘惹(Nyonya)。現在,娘惹更是成為了一種代表新加坡的飲食文化,因此在馬來西亞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比如由香蕉葉、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
菜系
娘惹美食
娘惹指的是過去居住在新加坡、馬六甲及檳榔嶼的土生華人女性,由於土生華人是早期馬來人與華人通婚的後代,因此娘惹食物融合了馬來族與華族的烹調特色,從口味方面來說,娘惹食物是最特別,最精緻的傳統佳餚之一,一些娘惹麵食,例如湯汁混合椰漿的 laksa (拉沙),以及攙以酸辣湯汁的 mee siam (馬來炒米粉),都是一般美食中心常見的小吃。
馬來/印度美食
拌冷盤如 rojak、gado gado 都是受歡迎的美食,satay (沙爹)烤肉串則是最受當地人及西方遊客喜愛的食物,一串串腌好的牛肉、羊肉或雞肉在火炭上烤熟後,再沾上花生及椰漿調治而成的沙爹醬,非常美味。雖然馬來西亞和印尼是傳統香料的盛產地,但是並非每道菜都是辛辣的,還有許多清爽的選擇。
中式美食
粵菜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中國菜,以清淡及推陳出新聞名,從簡單的叉燒面到精心製作的上湯魚翅或脆皮乳豬,都令人食慾大增。新加坡的許多餐館在午餐時推出粵式點心,以蒸或炸的點心為特色,彼受歡迎。
除了粵菜,其他有名的中國菜還有北京的填鴨、上海的鱔魚、潮洲鹵鴨、海南雞飯、客家釀豆腐與辛辣的四川菜等,但這部分菜式多半都是隨著大陸留學和交流增多而新近引進的。
西式美食
新加坡是個國際大都會,西式美食自不可少,無論是快餐店、普通小吃或是氣派豪華的巴黎餐廳,所供應的食物都令人大呼過癮。此外,在新加坡也可以嘗到墨西哥、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奧地利、中東、俄羅斯及美國等國家的佳餚。
推薦菜式
辣椒/黑胡椒蟹
新加坡地處熱帶,據說當地人為了排暑去毒,所吃的各種料理口味自然就偏重麻辣口味。喜歡海鮮與辛辣口味的饕客,肯定不會錯過新加坡最著名的辣椒螃蟹和黑胡椒螃蟹。 辣椒蟹就是將整個的大螃蟹切開,連肉帶殼加上茄汁、辣椒一起拌炒。辛紅濃稠的蕃茄辣椒汁淋在新鮮螃蟹上,光看就覺得可口,讓人忍不住馬上持鰲大嚼。辛甜醬汁和蟹的多汁鮮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嚐,馬上領會了在味蕾間停留不去的鮮甜辣勁!一般也配以傳統麵包或中式煎饅頭,沾著醬汁食用,不僅吃巧,還能吃飽。
黑胡椒蟹集中式的醬油、印度的黑胡椒、馬來的小辣椒與西式的牛油於一體,才造就出了這另類「沖鼻」的獨特味道來。黑胡椒香料滲人肉里,不僅蟹肉寶納濃純甘甜的醬汁,連殼外也熏染上一股微焦辛嗆的黑胡椒香味。吃黑胡椒螃蟹,不但能飽嚐肥腴多汁的蟹肉,也會被黑胡椒的辛辣刺得呼呼直喘,感官享受是絕對立體的。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海蟹個頭特別大,一個蟹腳就有兩根手指般粗,蟹殼厚而脆,用蟹鉗一夾,發出清脆的碎裂聲,只見紅汁從嫩白的蟹肉中濺出,引得你開懷大吃。這里的海蟹肉質非常細膩,鮮美無比。
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一道准「國菜」。雞肉鮮美嫩滑、米飯芳香撲鼻、配以雞湯、切片的黃瓜和辣椒醬一起食用,妙不可言。極其簡單,卻美味無比,堪稱一絕。海南雞飯的製作方法特別講究,將全雞用水煮至嫩熟,切塊,裝盤,灑上芝麻油與醬油;飯也是用雞湯和雞油一起蒸煮的,所以特別香滑可口;再蘸點黑醬油、蒜末或一種特製的酸辣辣椒醬吃,口感棒極。海南雞飯的雞肉絕對不能全熟。要骨頭周圍的肉略微桃色,雞的骨髓還是帶著血的,才算合格。 海南雞飯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海南移民帶到新加坡的,卻意外地大受當地人歡迎。最初的海南雞飯就是白飯配上雞肉和姜茸,後經過不斷演化,現在還有粵式雞飯和馬來雞飯等口味。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女兒還特地搭飛機去新加坡品嘗,所以別小看這一小碗米飯,它可有「總統雞飯」之稱呢!更難怪會有那麼多的華人明星對它情有獨鍾,據說劉德華還經常專程去新加坡,到文華酒店去吃海南雞飯。
肉骨茶
這道美食用葯材、大蒜和香料,加上豬肉骨烹煮而成,食用時配以米飯和辣椒黑醬油。它是大眾的早餐和夜宵。去新加坡,要想吃到原汁原味的肉骨茶,應該去唐人街牛車水的大排擋。茶客入座,店主便端上熱氣騰騰的大碗鮮湯,碗中有五六塊排骨,加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還有一盤切成寸把長的油條,茶客根據各自口味,可加入胡椒粉、醋、鹽等調味品。吃完一大碗肉骨,接著是一小盅潮州的功夫茶,茶杯極小,泡的是很濃微帶苦味的普洱茶,而喝起來卻是滋味濃醇,馨香入肺。 肉骨茶對新加坡的飲食文化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間接影響到新加坡其它招牌美食的烹凋。在新加坡吃完「海南雞飯」、「潮州粥」、「咖哩魚頭」、「沙爹」後,總會上一盅熱乎乎的潮州茶。甚至,在上菜前喝茶也成了必不可少程序。
叻沙
娘惹飲食文化繼承了中國菜的傳統,又具有馬來風味,賣相和味道奇佳。叻沙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娘惹美食,也是到新加坡必嚐的小吃之一。 正宗的娘惹叻沙講究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製辣椒油的辛辣味。湯頭是以咖哩湯汁混合椰漿,口味甜、咸、辣兼而有之,是最大特色;材料則有新鮮的蛤、油炸豆腐、魚餅、蝦子、豆芽菜等,再加上細白的粗米粉,就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叻沙了。
濃辣的口味極具挑戰性。淺嚐一口,似乎耳朵里都噴出火來,味蕾完全被濃郁糾結的鮮味、辣味、咖哩味所侵佔;吃第二口,味道又好像跟先前的略為不同,好像變得更好吃了!再吃第三口……第四口……彷佛有一種魔力,讓人顧不得辛辣,只想唏哩呼嚕地把整碗叻沙一口氣吃完。
咖喱魚頭
咖哩魚頭是最具新加坡風味的美食代表之一,是另一道本土自創的佳餚。先由本地的印度人開創,煮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餚,並自創不同的式樣,咖哩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 咖喱是地道的印度特色,而魚頭又為華人最愛,二者能走到一起,的確可算是一道新加坡自創的印度佳餚。這道菜最早由新加坡的印度人開創,原本只是做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餚,並經過多年的改良,咖喱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
這道印度風味洋溢的佳餚,通常以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鯛魚頭為主料,先用姜蔥和蒜頭爆香,再用濃稠的咖喱醬汁燜煮魚頭。鮮嫩的魚頭加上香辣的咖喱湯,辣中帶甜、香味濃郁、辛辣夠勁。然而,辣雖辣,卻異常順口,其中還跳躍著赤道陽光般亮晃晃的多重香料滋味。用香酥的烤餅滿沾著湯汁送入口中,只覺口感飽滿,令你五臟六腑彷彿跟著味蕾一起震懾醒覺過來,真是既刺激又滿足!
❼ 新加坡有哪些美食
加坡肉骨茶,是當地華人最具特色的早餐:白飯配新上肉骨茶、各式鹵菜(動物內臟)及青菜,菜色充滿香料及中葯葯材的風味,再砌上一壺茶,便是周日早上的早午餐,還可順便連系親朋好友的感情呢。類似的肉骨茶餐廳到處都有,牛車水區內更為普遍。
新加坡美食一覽表
【主食類】
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也叫白切雞飯或簡單的叫作雞飯。雞肉是海南文昌雞的做法,但飯卻與雞脂肪一起煮,所以特別香滑,這也是海南雞飯和在海南島吃的雞飯不同之處。
炒棵條
棵條也就是河粉,炒棵條的主要成份有河粉和面(混在一起炒),配料有廣東臘腸、蛋、蚌等,加入黑甜醬一起炒,因此味道有點甜。
炒福建面
炒福建面也叫炒蝦面或炒蘇東面,蘇東是魷魚的馬來名,所以你應該猜到配料是蝦和魷魚,主食是面(還加粗米粉)。炒福建面和在福建廈門一帶大排檔炒麵有點相似,味道可能有一點不同 。
印度炒麵
印度炒麵、米粉、河粉、飯可能只有在東南亞才能找到,它們是印度人到東南亞後發明的。基本上,特點是以茄醬主調味料。
【副食類】
沙爹
馬來族的串燒羊肉、牛肉和雞肉,是東南亞小販吃品的極品。 沙爹要沾沙爹醬一起吃。在中國所謂的沙爹味式沙爹醬就源自馬來的沙爹醬,吃過馬來族沙爹 和沙爹醬的人都會覺得中國的沙爹味遠遠比不上馬來沙爹,不信就到新加坡試試。在新加坡,沙爹小販不多,每個晚上,沙爹小販會在老巴剎側擺檔,是吃沙爹的好地方。沙爹是小販食品中最貴的一種。
海鮮燒烤
鮮燒烤用的特製辣椒醬,用香椒葉包起來烤,其中以魚燒烤最受歡迎。
印度羅渣
羅渣,馬來語是大混合,和英語的沙拉一樣,印度羅渣的材料很多,隨你選,多是麵粉製品沾特製甜醬吃。
華人羅渣
華人羅渣主要材料有油條、沙葛片、青瓜片、菠蘿片、豆芽、花生碎、魚露醬、黑甜醬,象沙拉一樣,混呀混呀混。
五香
五香是傳統福建廈門一帶的小吃,在新加坡五香檔賣的不只是五香,還有腸、魚餅、蝦餅,各式各樣類似的五香魚餅的小吃讓你選擇。
【湯】
印度羊肉湯
在上海你也許吃過咖哩牛肉湯面,味道有點像新加坡的印度羊肉湯,很可能上海咖哩牛肉湯面是從印度羊肉湯取得配方。印度羊肉湯的咖哩香料比上海咖哩牛肉麵更濃 。
中國葯材羊肉湯
不是這么容易找到中國葯材羊肉湯的小販,但中國葯材羊肉湯是一些新加坡人喜歡的湯食,一碗湯一碗飯,這樣就是一餐。
肉骨湯
新加坡肉骨茶不是茶而是湯,主要材料是肉骨,主要香料是五香,一般新加坡人的吃法是一碗湯一碗飯當一餐。
【甜品】
摩摩嚓嚓
摩摩嚓嚓也是東南亞三大小販甜品之一,有熱冷兩種吃法,用椰漿水煮芋頭和番薯塊,由於椰漿含膽固醇,摩摩嚓嚓也沒有了,小一輩的新加坡人還不知它是三大小販甜品之一。
文頭雪
文頭雪是一塊大果凍蓋一層削冰,另有一粒酸柑,酸柑是綠色的象小桔子一樣水果,比乒乓球還小,好像是橙縮小幾倍。味道有點像檸檬。總的感覺,文頭雪帶檸檬味。新變種文頭雪有雜果文頭雪,顧名思義是加了不同樣的水果塊。
紅豆冰
紅豆冰是東南亞獨有的三大小販甜品之一,是小販甜品之王。其實就是加糖漿的削冰,配料有紅豆和果冰,堆成一座削冰山。
Chendol
Chendol也是用椰漿水和赤糖焦做成的甜品,Chendol是甜品名也是其中一種配料名,Chendol就像綠色條形粉類品。現已被健康食品的潮流淘汰。Chendol也曾是三大小販甜品之一。
❽ 新加坡有哪兒些美食
【主食類】
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也叫白切雞飯或簡單的叫作雞飯。雞肉是海南文昌雞的做法,但飯卻與雞脂肪一起煮,所以特別香滑,
這也是海南雞飯和在海南島吃的雞飯不同之處。
炒棵條
棵條也就是河粉,炒棵條的主要成份有河粉和面(混在一起炒),配料有廣東臘腸、蛋、蚌等,加入黑甜醬一起炒
,因此味道有點甜。
炒福建面
炒福建面也叫炒蝦面或炒蘇東面,蘇東是魷魚的馬來名,所以你應該猜到配料是蝦和魷魚,主食是面(還加粗米粉
)。炒福建面和在福建廈門一帶大排檔炒麵有點相似,味道可能有一點不同。
印度炒麵
印度炒麵、米粉、河粉、飯可能只有在東南亞才能找到,它們是印度人到東南亞後發明的。基本上,特點是以茄
醬主調味料。
【副食類】
沙爹
馬來族的串燒羊肉、牛肉和雞肉,是東南亞小販吃品的極品。 沙爹要沾沙爹醬一起吃。在中國所謂的沙爹味式沙
爹醬就源自馬來的沙爹醬,吃過馬來族沙爹 和沙爹醬的人都會覺得中國的沙爹味遠遠比不上馬來沙爹,不信就到
新加坡試試。在新加坡,沙爹小販不多,每個晚上,沙爹小販會在老巴剎側擺檔,是吃沙爹的好地方。沙爹是小
販食品中最貴的一種。
海鮮燒烤
鮮燒烤用的特製辣椒醬,用香椒葉包起來烤,其中以魚燒烤最受歡迎。
印度羅渣
羅渣,馬來語是大混合,和英語的沙拉一樣,印度羅渣的材料很多,隨你選,多是麵粉製品沾特製甜醬吃。
華人羅渣
華人羅渣主要材料有油條、沙葛片、青瓜片、菠蘿片、豆芽、花生碎、魚露醬、黑甜醬,象沙拉一樣,混呀混呀
混。
五香
五香是傳統福建廈門一帶的小吃,在新加坡五香檔賣的不只是五香,還有腸、魚餅、蝦餅,各式各樣類似的五香
魚餅的小吃讓你選擇。
【湯】
印度羊肉湯
在上海你也許吃過咖哩牛肉湯面,味道有點像新加坡的印度羊肉湯,很可能上海咖哩牛肉湯面是從印度羊肉湯取
得配方。印度羊肉湯的咖哩香料比上海咖哩牛肉麵更濃 。
中國葯材羊肉湯
不是這么容易找到中國葯材羊肉湯的小販,但中國葯材羊肉湯是一些新加坡人喜歡的湯食,一碗湯一碗飯,這樣
就是一餐。
肉骨湯
新加坡肉骨茶不是茶而是湯,主要材料是肉骨,主要香料是五香,一般新加坡人的吃法是一碗湯一碗飯當一餐。
【甜品】
摩摩嚓嚓
摩摩嚓嚓也是東南亞三大小販甜品之一,有熱冷兩種吃法,用椰漿水煮芋頭和番薯塊,由於椰漿含膽固醇,摩摩
嚓嚓也沒有了,小一輩的新加坡人還不知它是三大小販甜品之一。
文頭雪
文頭雪是一塊大果凍蓋一層削冰,另有一粒酸柑,酸柑是綠色的象小桔子一樣水果,比乒乓球還小,好像是橙縮
小幾倍。味道有點像檸檬。總的感覺,文頭雪帶檸檬味。新變種文頭雪有雜果文頭雪,顧名思義是加了不同樣的
水果塊。
紅豆冰
紅豆冰是東南亞獨有的三大小販甜品之一,是小販甜品之王。其實就是加糖漿的削冰,配料有紅豆和果冰,堆成
一座削冰山。
Chendol
Chendol也是用椰漿水和赤糖焦做成的甜品,Chendol是甜品名也是其中一種配料名,Chendol就像綠色條形粉類品
。現已被健康食品的潮流淘汰。Chendol也曾是三大小販甜品之一。
❾ 新加坡有那些名小吃
海南雞飯
黑胡椒螃蟹
奶油螃蟹
咖喱雞
印度甩餅
大部分都是周邊國家的特色,去新加坡基本上可以吃到世界上各地的小吃。
❿ 新加坡有什麼特產有什麼出名的東西
1.香水
是送人悅己的最佳禮品,尤其是那些限量版的香氛,除極具收藏價值外,美侖美奐的瓶子本身也讓人愛難釋手。(Dior me not 全球限量發行香水、Burberry - Brit 香水)
2. 手錶
漂亮的品牌腕錶,是愛侶們傳達真愛的最佳選擇,因為相愛的分分秒秒你都希望和他(她)相守。(Burberry 情侶對表、TAG 男裝運動表)
3.飾品
飾品往往傳達出時尚女性對細節和品位的把握,與眾不同的審美也許就在那個靚麗的點綴中。(BVLGARI - 三色指環、Swarovski 奧地利水晶項鏈及耳環)
4.手袋
手袋除了與服裝鞋子搭配的功能外,更與心情密切相關!女人們的心思太難猜,就像她們每天都要換來換去的包包!(Hunting World - Swing Sac 女式手袋)
5.酒品
細致無瑕的高貴品質酒品,既是拜訪親友的送禮佳品,更是名酒愛好者不可或缺的珍貴典藏。(中華XO特級干邑(由上海煙草集團授權世界馳名的CAMUS酒庄在法國原裝生產,DFS全球獨家發售)
6.新加坡特產
各種魚尾獅飾品、蘭花裝飾、錫制精品、追風葯油都是深受外籍客人喜歡的新加坡特產。
7.香煙
在新加坡買煙比在香港買還合算,這里的硬盒中華非常便宜,且還能買到國內沒有的黑色包裝紅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