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口音和台灣話有什麼區別
1. 新加坡的中文和我們講的中文有哪些區別
無論怎樣,既然來到這個國家,我們就得入鄉隨俗。不是說要放棄我們的母語,但是一些當地的特色語言、用詞,我們還是要懂,這對於我們日常的生活也是有幫助的。接下來我整理出一些詞,大家經常會碰到的,小夥伴不妨收藏著,說不定能用上喔!
1. 不懂=不知道,不曉得這是第一個讓人產生誤會的詞。
例如:「你要參加比賽嗎?」 – 回答:不懂也~
「我不懂什麼時候才可以去」
「我不懂他要不要來」
2. 青色 = 綠色
新加坡人管綠色叫青色,如果你給新加坡人說「綠色」,有些新加坡人會反問你綠色是什麼顏色。
例如過馬路的時候,紅燈轉綠燈了,他們會說:「OK,青色了,LET』S GO~」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到新加坡,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綠色是什麼顏色了。
3. 講 = 說
這個理解上不會有問題,不過新加坡人很少用「說」
例如:「我跟你講哦」
「我上次跟他講」
「他沒有跟我講過」
4. 做工 = 上班(放工=下班)
這個也是讓人先有點不適應的,因為一般會把「做工」理解成干苦力活之類的,但他們就是把go working統一理解成「做工」。如果你對一個新加坡人講「你明天要上班嗎?」, 他會一臉茫然地把你看著…
5. 課室 = 教室
這個理解也不會有問題,習慣就好了,新加坡人也猜得出「教室」的意思。
6. 玩臭 = 狡猾,奸詐
「哇,你玩臭啊」
新加坡人明白狡猾的意思,不過他們更愛說玩臭,反倒是很多國人不懂玩臭的意思。
7. 沒有劃 = 不劃算(吃虧)
「買那個沒有劃的」=「買那個不劃算的」
8.「臭雞蛋」=「我靠」
口頭禪,也可以簡說為「雞蛋啊」
9. 時間詞的先後
「不用等他了,我們吃先」=「不用等他了,我們先吃」
另外新加坡人不愛說「……之前」,而是「before……」
比如「before我來的時候,他都吃完了」=「我來之前,他都吃完了」
10. 切 = 比
新加坡青少年常用,「他同我切籃球」=「他跟我比賽籃球」
11. 有料 = 有能力
「你想做這個工的話,自己必須要有料」=「你想干這行的話,自己必須有那個能力。」
12. 青菜 = 隨便
出自福建話,福建話的「青菜」就是」隨便」,由於大部分的新加坡華人都是福建後裔,自然就很多說「青菜」的了
例如:「沒關系拉,我都是很青菜的」
13. 德士 = 的士(計程車)
不要跟新加坡人說「打的/打車」,他們聽不懂的,就說「坐德士」
14. 羅厘 = 大貨車
源自英語lorry, 「我搬家叫了一輛羅厘來」=「我搬家叫了一輛大貨車來」
15. 游干泳 = 搓麻將
哈哈哈, 新加坡人也管麻將叫麻將,不過他們的比喻更為形象,洗牌的時候兩手在牌中間搓的動作,還真的像在游干泳
16. 花紅 = 獎金
「我年底要拿花紅哦」=「我年底要拿獎金哦」
17. 還錢 = 付錢
新加坡人喜歡用「還錢」來概括所有支付MONEY的過程;比如台灣人說的「明天我去學校交學費」,新加坡人會說「我明天去學校還錢」; 又比如台灣人說「他沒給錢就跑了」,新加坡人說「他沒還錢就跑了」 …總之, 台灣人會用「交,繳,付,給,還」+「錢」等說法,而新加坡人只是簡單的一個「還」+「錢」了事
18. 好料 = 好東西
好料一般用作好東西的意思
例如:哇,什麼好料? 」=「哇,什麼好東西?」
「你吃了什麼好料,長這么大支」=「你吃了什麼好吃的,長這么胖」
19. 燒 = 燙
新加坡人不說「燙」,而是說「燒」,比如你跟新加坡人吃火鍋,你剛要吃才從鍋里夾起的食物時,他會善意的說「小心哦,很燒的」 ~
20. 樂齡人士 = 老年人
新加坡MRT(地鐵)里經常可以看到和聽到的詞,形容的也比較形象,人老了嘛,是該安享晚年(樂齡)了
21.懶惰、骯臟=懶、臟
當別人說的時候,大家不要誤會,情感色彩並沒有那麼重。一般在中國,骯臟大致是指精神等比較嚴重的語言色彩,而這邊只是單純的說東西臟而已。
其實不僅是華語,像英語(Singalish)以及馬來語等,在新加坡都有自己的獨特「坡」味。也許這也是一種文化吧,畢竟新加坡是個多種族的國家,存在即合理。
2. 新加坡人聽得懂台語嗎
新加坡應該是聽不懂台語的,台語是我國閩南方言。
新加坡推行的是中國官話,即普通話。
而新加坡共和國憲法 規定:
第二十八條第二款
一人應具有當選為議員的資格,如果——
(5)他會說(有足夠熟練程度的說話能力)、會讀(除非由於失明或其他身體原因而喪失能力)、會寫至少下列語言之一英語、馬來語、中國官話和泰米爾語;而且
第三十七條
除立法機關另有規定外,議會中的一切辯論和討論均得以馬來語、英語、中國官話或泰米爾語等語言進行之。
3. 作者:202.105.168.* 台灣叫國語,大陸叫普通話,新加坡叫華語,這三者是一回事。這點常識都不懂。
國語,是指本國語言,對中國來講就是滿大人(MANDARIN),對日本來講就是標准日本語.普通話是大陸對國語的稱呼,因為很多音節改過了.拼音符號也變過了.但在台灣仍然使用1928年的國語標准.華語.就是外國人對中文的稱呼.三者大體相同,但是一些地方會有區別,比如垃圾這個詞,國語發音為LE SE ,普通話發音為LAJI.再如曝光,國語為PU GUANG, 普通話為BAO GUANG.
正式漢語是國語為標准.
4. 為什麼新加坡的華語大概有兩種口音 一種比較像台灣人講國語的口音 一種比較像大陸那邊的口音
我國(新加坡)的華語是否帶有任何口音,並不是所謂來自中國或台灣兩地,重點本地的華語口語已趨向於本土化,參雜當地多元環境背景,與中國或台灣有異,正如中國的華語口音何嘗不是南腔北調。
5. 新加坡本地也說漢語,他們的漢語和我們的有什麼差異
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里居住的有漢族、馬來族、印度裔等。從讀中學開始,他們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其主要目的是保證各民族的統一,矛盾是每個人都要學習自己的民族母語作為第二語言,以保證各民族的民族性。新加坡主要是廣東、福建的後裔,很多老一輩人都不會說英語和普通話,只有粵語和福建方言。當新加坡的父親李光耀(Lee Kuan-yew)上台時,他離開了粵語和福建方言。並跟隨大陸選擇標准普通話。
新加坡華語主要是以北京官話作為基準,但由於受地方歷史、文化和社會的影響,與普通話還是有明顯的差異。基於1979年講華語運動之後,新加坡華語才在新加坡華人圈中廣泛的使用開來。一般而言,新加坡華語是繼英語之後在新加坡又一個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於2000年,有百分之82的新加坡華人能夠講華語.由於華語在新加坡使用的非常廣泛,所以新加坡華語目前已是新加坡華人之間的共同語。總體來說,新加坡人華語的發音是很標準的,雖然地方音有點重,但只要是中國漢族人,就沒有聽不懂的.剛來新加坡的中國人同他們交流,會遇到個別詞理解不同的問題,歸納如下: =號左邊為新加坡華語,右邊為中國普通話。
6. 新加坡普通話和台灣的普通話有什麼不同
沒什麼不同~~~
新加坡普通話有新加坡的音
台灣的就有台灣腔~~
新加坡人講話習慣在句子後面加
啦,勒,咯,咩各種感嘆字- -...
還喜歡參雜一些英文,或方言什麼的~~~
聽久了就會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