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國防動員多少人

新加坡國防動員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3-02-06 07:58:33

❶ 新加坡的國防力量主要靠什麼

新加坡的國防力量主要靠新加坡武裝部隊。

新加坡武裝部隊有三個組成部分: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總兵力為5.55萬,後備役部隊為17萬人。另有準軍事部隊4萬人。年軍費約43.8億美元。
陸軍
目前陸軍兵力有4.5萬人,陸軍編制為5個師,每個師包括有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後勤等兵種。裝備有350輛坦克,各種火炮150門,裝甲運兵車1000輛,反坦克武器90件。陸軍編成如下5個師司令部,2個聯合兵種師,轄有:1個機械化步兵旅和2個步兵旅,外加一個戰斗工兵營、一個通信營、1個裝甲偵察營、一個防空炮兵營和一個炮兵營;一個空運機動旅;一個炮兵旅;2個突擊旅;6個工兵營;3個通信營。陸軍的裝備如下:300多輛AMX-13輕型坦克;22輛AMX-10PAC90火力支援車、24輛步兵戰車、22輛輪式裝甲偵察車;2000輛V-200突擊隊員輪式裝甲車,250輛輪式裝甲車;720輛輛火力支援車、約有15至20門M-71155毫米炮,50門FH-88 155毫米炮,36門LG-1 105毫米炮;60毫米、81毫米、120毫米和160毫米迫擊炮;數量不詳;30部「米蘭-2」反坦克導彈發射車;裝有GIRAFFE雷達的20毫米、35毫米、40毫米L70防空火炮,其數量不詳;300枚RBS-70近程防空導彈,36枚裝在M-113車輛底盤上的MISTRAL/SANTAL地對空導彈;其他若干種反坦克武器數量不詳。此外,新加坡計劃再購置AMX-10P步兵戰車若干輛。目前,有175輛火力支援車正在改裝成裝有25毫米火炮炮塔的機械化步兵戰車。將有175輛M-113火力支援車經改裝裝上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FH-88 155mm牽引式火炮在繼續生產,以便最終完全取代M-71炮。有300輛BV-206履帶式車輛正在交付使用之中。
海軍
海軍部隊由海上艦隊、海岸部隊、海軍後勤部隊組成,海軍人數為4500人。新加坡海軍共有各型艦艇40餘艘。海軍兵員有0.45萬人,還有於預備兵員0.45萬人。海軍艦隊轄有第一、第三支隊,負責攻擊艦和支援艦的部署。海岸司令部負責新加坡海峽的平時值勤業務。海軍後勤司令部負責支援海軍的作戰。海軍艦隊裝備如下:小型護衛艦3艘,掃雷艇2艘,6艘導彈護衛艦,6艘導彈攻擊快艇,6艘快速攻擊炮艇,5艘坦克登陸艦,3艘登陸艇和其它若干艦艇。海岸司令部的裝備如下:8艘巡邏艇,12艘海岸巡邏艇。海軍陸戰隊擁有35艘小型海岸巡邏艇和汽艇,外加攻擊艇約450艘。海軍航空兵購置4架用運輸、搜索和救援的Fokker50飛機。這4架飛機屬海軍所有,但由空軍來飛行和維修。據報道,海軍計劃用6艘大型巡邏快艇來取代那6艘快速攻擊炮艇。
空軍
空軍是新加坡三軍中實力最強、裝備最現代化的,新加坡空軍人數約為6000人,由戰斗機中隊、直升機中隊、運輸機中隊、防空中隊等組成。新加坡現有樟宜空軍基地、巴耶利巴空軍基地、三巴旺空軍基地、丁加空軍基地等4個空軍基地。空軍的編成和裝備如下:2個戰斗機中隊,裝備有32架F-5E戰斗機和5架F-5F戰斗機;4個戰斗機地面攻擊中隊,裝備有40架A-4S/A-4SU戰斗機和6架TA-4S戰斗機,以及6架F-16A/B戰斗機、1個戰斗機偵察中隊,裝備有6架RF-5E偵查戰斗機、2個運輸機中隊,裝備有4架Fokker50飛機,1架KC-130加油運輸機和5架C-130H運輸機;1支聯絡部隊,裝備有12架飛機;1支空中預警部隊,裝備有4架E-2C預警飛機;三個直升機中隊,裝備有各種類型的直升機102架、2個教練機中隊,裝備有教練機59架。此外,新加坡空軍還裝備有為數眾多的地對空導彈部隊和雙35毫米高射炮。據報道,新加坡空軍訂購18架F-16C/D戰斗機,從1998年起開使交貨。空軍訂購6架CH-47D飛機,擬於1997年交貨,其中3架擬用於搜索和救援任務,另外3架擬用於實施重型裝備運輸任務。此外,還擬購置約30架先進的教練機和6架裝有導彈的巡邏機。新加坡還引進了美製「小牛」式電視導向空對地導彈系統,並改裝了A-4S天膺機,增強了電子戰能力。新加坡空軍還擁有4架KC-135A空中加油機,它是亞太地區空中加油能力最強的國家。

❷ 世界上有哪些軍事強國

美國
這都不用想了
主戰坦克:M-1Al和M-lA2等型,共約7900輛。

步兵戰車M-2和M-3型,共6710輛。

裝甲輸送車:M-113A2、A3型15200輛。

裝甲偵察車:TPZ-1型110輛。

各類火炮:6074門,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1075門,自行火炮2512門,牽引式火炮1591門。

反坦克導彈:29000餘部,其中「陶」式8686具、「龍」式20000具。

防空導彈:「復仇者」式884部,「愛國者」式485部,FIM-92A「毒刺」導彈若干。

兩棲艦船:51艘。

各種用途飛機:249架

直升機:約5039架,其中武裝直升機1502架。無人駕駛飛機「獵人」式7架。

海軍

37.07萬人。編有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和大西洋艦隊司令部;5個作戰艦隊,即第2艦隊(大西洋)、第3艦隊(太平洋)、第5艦隊(印度洋、波斯灣、紅海)、第6艦隊(地中海)、第7艦隊(西太平洋)。還設海軍運輸司令部和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潛艇:74艘。其中戰略潛艇18艘,戰術潛艇55艘(核動力導彈攻擊潛艇33艘、核動力攻擊潛艇22艘),其它用途1艘。

航空母艦:12艘,包括8艘「尼米茲」級和1艘「企業」級核動力航母,2艘「小鷹」級和1艘「肯尼迪」級常規動力航母。11個航母艦載機聯隊,每個聯隊一般配備3個F/A-18型戰斗攻擊機中隊、1個F-14中隊、1個S-3B型和EP-3型反潛戰斗機中隊、1個SH-60型反潛直升機中隊、1個EA-6B型電子戰飛機中隊、1個E-2C型空中預警機中隊和1個C-2型支援飛機中隊。

導彈巡洋艦:27艘(均為「提康德羅加」級)。

導彈驅逐艦:52艘(「阿利·伯克」級29艘,「斯普魯恩思」級24艘)

導彈護衛艦:35艘(均為「佩里」級)

掃雷艦:27艘

兩棲艦:41艘。

軍事運輸司令部轄船隻約110艘,可調用商船327艘。

海軍(含陸戰隊)共裝備作戰飛機1456架,武裝直升機543架。

海軍陸戰隊

16.98萬人。編有3個陸戰隊師、3個勤務支援大隊、1個安全保密營、1個安全警衛營。

主戰坦克:M-1A1型403輛

輕裝甲車:734輛

兩棲裝甲車:1321輛。

牽引火炮:927門

反坦克導彈:2300部

反坦克火箭筒:1300具

無座力炮:1650門

迫擊炮:586門

航空兵

3.64萬人。編3個現役飛行聯隊,每一聯隊裝備固定翼機130架,直升機167架。

空軍

35.36萬人。編有空中作戰司令部和空中機動司令部兩大司令部。空中作戰司令部轄4個航空隊、23個飛行聯隊;空中機動司令部轄2個航空隊,13個飛行聯隊。美空軍1999年10月開始進行體制改革,將其現役、後備役和國民警衛隊部隊統一編組成10支「空天遠征隊」,每支約編1~1.5萬人,15個月中有3個月處於戒備狀態,任何時候至少有兩支處於戒備狀態。

遠程轟炸機:208架,其中B-52H型94架、B-2A型21架、B-1B型93架。

偵察機:83架,其中U-2R/S型32架、SR-71型16架(封存),RC-135型21架,E-8C「聯合星」8架。指揮所機:40架,其中E-3B/C型33架、EC-135型3架,E-4B型4架。

戰術飛機:2529架,其中F-15型717架、F-16型1420架、F-22A型6架、F-117型52架、A-10A型225架、OA-10A型109架、EC-18BD型先進測距飛機3架、AC-1301VU型飛機21架、特種作戰飛機EC-130刀型31架、MC-130EHP型66架、氣象偵察機11架。

運輸機:約1100架,其中C-5式126架、C-17A型59架、C-14lB型125架、C-130式521架。

加油機:605架。

教練機:1200餘架。

直升機約220架。

戰略力量

由美國戰略司令部管轄,實力計在海、空軍內。主要裝備有432枚潛射彈道導彈,配置於18艘戰略導彈核潛艇中(「俄亥俄」級的6N-734型核潛艇10艘,每艘攜24枚「三叉戟」型D-5導彈;SSBN-726型核潛艇8艘,每艘攜24枚「三叉戟」型C-4導彈)。洲際彈道導彈,共550枚,其中「民兵」型500枚,「和平衛士」50枚;戰略轟炸機208架,其中B-1B型93架(只執行常規作戰任務)、B-52H型94架、B-2A型21架。

海岸警衛隊

3.62萬人。其中文職人員6000人。根據法律,是武裝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平時由運輸部維持和使用,兵力不計人三軍後備役部隊內。預算授權2000財年41億美元,2001財年申請45億美元。主要武器裝備:各類艦船174艘,其中近海巡邏艦41艘(大部分可攜直升機),近岸巡邏艇85艘,內河管理船37艘,破冰船24艘),飛機53架,直升機80架。

特種作戰部隊

2.85萬人(實力計在各軍種)。

陸軍特種作戰部隊1.53萬人,編5個特種作戰大隊(每個含3個營)。1個別動隊步兵團(含3個營),1個特種作戰航空團,1個心理戰大隊(含5個營),1個民事營(含5個連),1個通信營和1個支援營。

海軍特種作戰部隊4000人,編有1個指揮部,1個作戰中心,3個大隊,6支部隊,6個「海豹隊」,2支「海豹」輸送車隊,2個特種舟艇中隊。

空軍特種作戰部隊9300人,編有1個司令部、1個飛行聯隊、14個飛行中隊。

文職人員

70.02萬人。

按僱傭部門計算,陸軍僱傭21.99萬人,海軍(含陸戰隊)僱傭19.95萬人,空軍僱傭16.26萬人,國防部僱傭11.84萬人。

後備役人員

約90萬人,其中精選後備役人員86.52萬人,待編後備役人員約3萬人。精選後備役人員中,陸軍後備隊20.5萬人,海軍後備隊9.03萬人,陸戰隊後備隊3.96萬人,空軍後備隊7.37萬人;陸軍國民警衛隊35萬人,空軍國民警衛隊10.66萬人。

部署

2000財年,美軍駐美國大陸93.08萬人。駐歐洲約11.8萬人,其中駐德國5.75萬人、義大利1.05萬人、英國1.25萬人,西班牙2130人、土耳其2040人,另在地中海部署1.4萬人;太平洋總部約26.5萬人,其中駐阿拉斯加1.61萬人、夏威夷3.45萬人、日本3.98萬人、韓國3.66萬人。關島3700萬人、迪戈加西亞670人、新加坡150人、泰國120人、太平洋艦隊13.23萬人;中央總部駐中東地區約1。5萬人,其中駐科威特6000人、沙烏地阿拉伯5700人、巴林900人、安曼690人;南方總部駐宏都拉斯410人;聯合部隊司令部駐百慕大800人、古巴1100人、海地230人、冰島2000人、英國1200人;在世界各地參與維和等行動1.2萬人。

軍事基地

截至1998年2月,美軍在國內擁有軍事設施969個,其中陸軍184個,海軍164個,海軍陸戰隊27個,空軍96個,其餘為國防部及後備役部隊的設施。海外軍事設施203個,遍布世界32個國家或地區,其中陸軍102個,海軍32個,海軍陸戰隊9個,空軍50個,其餘為國防部和聯合勤務設施。

❸ 新加坡現在有多少兵力

新加坡武裝部隊組建於1965年,建軍節為7月1日。總統為三軍統帥。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2-3年。新加坡武裝部隊有三個組成部分,分為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正規軍人指的是職業軍人,現役軍人指的是16歲到20餘歲不等之服役兩年強制軍役的軍人,戰備軍人指的是從現役中役滿退伍,進入十年回營訓練周期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動員的的後備軍人。2013年國防預算達123.4億新元。新加坡的現役部隊總兵力為7.16萬,其中陸軍5萬人,編為3個混合師(各轄2個步兵旅、1個機械化旅、1個偵查營、1個炮兵營、1個高炮營、1個工程兵營)、1個快速反應師(轄3個步兵旅)、1個機械化旅。海軍9000人、空軍1.35萬人。另有可用人數129萬和預備役35萬人。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因此必須能夠「御敵於國門之外」。為此,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蝦」理論,即新加坡應成為「能產生劇毒的小蝦」,既能與「魚群」共存,又不會被「大魚」吞掉。這實際上是強調新加坡武裝力量要保持有效的威懾能力,使大國不敢對新加坡輕舉妄動。這是新加坡「全面防禦」國防政策的重要支柱。

❹ 兩次世界大戰時間地域參戰國家數捲入戰爭人口數動員的總兵力數傷亡總人數

第一次世界大戰
(First World War) 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為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畫界、爭奪勢力范圍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被塞爾維亞族青年用手槍打死。7月28日,奧匈帝國以此事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決定乘機吞並塞爾維亞。隨後許多國家也相繼捲入戰爭。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主要參戰國
協約國:塞爾維亞王國、俄羅斯帝國、法國、比利時、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日本、黑山、義大利王國
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
交戰雙方總的經濟軍事力量對比,協約國占優勢。1914年,僅英、法、俄三國(含殖民地)總人口即達7.045億,動員陸軍兵力達977.7萬人;德奧兩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只有1.3億,動員陸軍兵力634萬人。但德國軍事工業發達,戰爭准備比較充分,戰爭前期掌握戰略主動權。
各主要交戰國的戰略方針都是根據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點是:片面強調戰略進攻,輕視防禦;企圖依靠一兩次總決戰決定勝負;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打短期戰爭。德國為避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計劃(或稱施利芬-小毛奇計劃),准備在6~8周內首先征服法國,爾後揮師東進,幾個月內打敗俄國,結束戰爭。鑒於法國亟欲奪回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對法作戰的設想是:以部署在德法邊境的次要兵力鉗制和吸引法軍主力,同時以強大的主攻集團突然通過中立國比利時,向法國腹地實施深遠迂迴,從背後打擊法軍主力。在東歐戰場,則以少量兵力鉗制俄軍。在海上,集中艦隊主力對付英國海軍,同時鉗制俄國海軍於波羅的海。奧匈的計劃受制於德國,准備以主力進攻俄國,同時對塞爾維亞作戰。法國的計劃是以主力集結於法國東北地區,視情況打進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或反擊德軍入侵。俄國的計劃受制於法國,准備對德國的東普魯士和奧匈的加利西亞同時發動攻勢。英國把陸上作戰的重擔推給法俄,只派出為數不多的遠征軍配合法軍行動,主要發揮自己的海軍優勢同德國作戰。
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是主戰場。海上以北海為主戰場。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 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大戰使各國人民 遭受空前災難 ,交戰 雙方動員兵力共7340 余萬人 ,直接參戰部隊 2900 多萬人 ,死於戰場的約1000多萬人 ,受傷的約2000 萬人 ,受戰禍波及的人口在13億以上,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75%,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7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
起因:
歐洲戰區:波蘭戰役、
亞洲戰區:盧溝橋事變、
非洲戰區:衣索比亞抗義戰爭

參戰方
同盟國: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法國、以及其他
軸心國:德國、日本、義大利、以及其他

指揮官: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蔣中正、戴高樂、希特勒、東條英機、墨索里尼

傷亡
同盟國
士兵死亡:14,000,000
平民死亡:36,000,000
合計死亡:50,000,000

軸心國
士兵死亡:8,000,000
平民死亡:4,000,000
合計死亡:12,000,000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戰爭的根源並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原有的矛盾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加深了它們的矛盾,並且出現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戰勝國之間因分贓不均引起的矛盾等新的矛盾。當這些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恢復之後,他們之間的斗爭便尖銳起來,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逐漸發展到軍事斗爭上。
其中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崛起,成為發動侵略擴張戰爭的策源地。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的經濟危機,德、意、日統治集團企圖用戰爭擺脫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先後在世界各地挑起局部的侵略戰爭,並最終發動世界大戰。
1931年,日本對中國不宣而戰,侵佔中國東北;1935年,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1936年,德、意對西班牙進行武裝干涉;1937年7 月,日本製造盧溝橋事件,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和1939年,德國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937年11月,德、意、日互相勾結,形成"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之後,又締結了三國同盟條約,結成軍事同盟。從此,德、意、日加快了在全球發動更大規模戰爭的步伐。面對法西斯瘋狂的侵略擴張,英、法採取了姑息縱容的" 綏靖政策" ,美國則採取了" 坐山觀虎鬥" 的政策,企圖把德、意、日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這就大大助長了法西斯勢力擴大侵略戰爭的氣焰。
1939年9 月1 日,德國進攻波蘭,同年9 月3 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0年四五月間,德國侵佔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進而攻入法國本土,迫使法國投降。1941年3 月,德軍進駐保加利亞;4月佔領南斯拉夫和希臘。義大利乘機奪取英、法在地中海和北非的殖民地。1941年6 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進攻蘇聯,義大利、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也同時對蘇開戰。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日軍迅速佔領了菲律賓、泰國、馬來亞、新加坡、緬甸、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這樣,戰爭進一步擴大。
1941年10月,蘇、美、英三國舉行莫斯科會議,確立了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合作關系。1942年1 月,中、美、英、加、加、澳、印等26國代表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開始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從1941年冬開始,蘇德戰場出現轉機,蘇聯軍民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擊敗德軍。1942年11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反攻,全殲被圍德軍,扭轉了戰局。英、美軍隊在北非登陸,將德、意軍隊逐出北非,並在西西里島登陸。1943年9 月3 日,義大利投降。1944年6 月,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蘇軍在把德軍逐出國境後,配合東歐各國的解放戰爭,許多國家先後得到解放。1945年初,蘇軍和英、美軍隊分路攻入德國本土。5 月2 日,蘇軍攻克柏林,8 日,德國無條件投降。隨後,美、英軍隊集中力量在太平洋向日軍發動全面進攻。8 月8 日,蘇聯對日宣戰。中國人民對日展開總反攻。8 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 月2 日簽署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期:1937年7月7日或1939年9月1日 - 1945年9月2日
地點:歐洲、亞洲太平洋、北非、東南亞、中東、地中海
結果:同盟國勝利。美國與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出現,造成了冷戰。

❺ 新加坡軍事實力如何

在如今的各國較量之間,最容易拿來比較的就是綜合國力,除此以外就是軍事實力。一個國家如果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那麼他就會隨時被其他的國家殲滅,或者面臨被別人蹂躪的地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各個國家開啟了自己軍事上的最大投入,努力的提升軍事實力。

通過新加坡的軍事力量配比和他們的軍事能力展現,我們能夠感受到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想要讓自己的國家更加安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的去發展自己國家的軍事,使得自己在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新加坡雖然國家面積小,但是他們的自我防備意識十分強大,所以使得新加坡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軍事也成為了能夠與經濟比肩的一個長處和優點。

❻ 新加坡有軍隊嗎

新加坡自1965年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之後,新加坡共和國的締造者、第一任總理李光耀就立即向以色列發出了請求,要求以方幫助建立新加坡的軍隊。 新加坡軍隊1新加坡獨立後,英軍突然決定從新加坡撤出駐扎的所有部隊。新加坡高層認為自己一直處於周邊伊斯蘭國家的包圍中,再加上和馬來西亞扯不清的糾葛、國家的安全形勢並不是太好,新加波和馬來西亞及印尼曾一度處於戰爭邊緣。因此以李光耀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人非常注重發展國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在周邊馬來西亞、印尼的虎視眈眈下,在國防上的投入是相當巨大的。新加坡國防預算過去若干年來一直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6%,占政府年度預算的34%左右。 新加坡三軍總人數只有7.25萬人,卻可以迅速動員戰備軍人30萬。其中陸軍5萬,已經實現全面機械化、高度機動性,擁有M1坦克、BIONIX陸戰車,是亞洲最有條件落實「決戰境外」的軍種;海軍9千人,自製世界一流堅韌級登陸艦、購入拉法耶艦與潛艇,實力傲視東南亞;空軍1.35萬人,擁有F-16C/D、空中加油機和E-2C鷹眼預警機。這樣的軍隊規模對一個400萬人口的城市國家來說是相當龐大的。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因此必須能夠「御敵於國門之外」。為此,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蝦」理論,即新加坡應成為「能產生劇毒的小蝦」,既能與「魚群」共存,又不會被「大魚」吞掉。這實際上是強調新加坡武裝力量要保持有效的威懾能力,使大國不敢對新加坡輕舉妄動。這是新加坡「全面防禦」國防政策的重要支柱。新加坡軍隊2具體來講,新加坡軍事安全戰略有三項原則:一是「毒蝦」原則。新加坡軍事安全戰略講究威懾,一是讓對手懾於其軍隊的戰鬥力,二是讓對手懾於其全民的抵抗力。新加坡有一支在東南亞地區現代化水平最高、有較強的空中打擊能力和地面突擊能力的精銳部隊;除正規軍外,新加坡還有25萬預備役部隊,只要6個小時就能基本完成動員。與此同時,新加坡的經濟、社會、民事、心理等諸多方面的應變能力也非常強。二是「魚群」原則。新加坡國小人少,軍隊沒有實戰經驗,單靠自身力量難以確保國家安全。所以,新加坡十分注重聯防自保,尋求集體安全,靠集體的力量遏制潛在的敵人。總理吳作棟把新加坡比作一條小魚,小魚要活著就要和其他魚在一起,置身於魚群之中,靠結群來自保。新加坡的安全體系有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維持和加強與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5國聯防。第二個層次是推動東盟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合作,並創造條件把東盟合作的領域擴大到地區安全方面。第三個層次是支持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安全方面充分發揮作用。新加坡軍隊3三是「大魚」原則。新加坡講遏制,靠的是雙管齊下,既要加入「魚群」,又要拉住大魚。這條大魚,就是美國。 新加坡認為,「美國是一條友善的大魚,能阻止其他大魚到本地區鬧事」。所以,新加坡一向支持美國在本地區保持軍事存在,並把美國的軍事力量引入新加坡。如果有人想吃掉新加坡這條小魚,除了要考慮五國聯防和東盟這兩個魚群外,還要特別考慮一下美國這條大魚答不答應。如此,新加坡就能藉助其他國家的力量達到保衛自身安全的目的。

❼ 新加坡軍事實力解析 新加坡大約有多少現役軍隊

新加坡軍隊是新加坡1956年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之後,李光耀向以色列發出請求,要求以色列幫忙建立的,因為以色列和新加坡擁有相同的特點,新加坡武裝力量由三個組成部分分別是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正規軍人是職業軍人,常年在軍隊的,現役軍人是指十六歲到二十多歲不等的,只服兩年役的,贊美軍隊是指從縣一中退伍的,每隔一段時間回軍營進行一定周期的訓練,且能在短時間內動員後備軍,他們的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是新加坡總統,新加坡軍隊分為海陸空三軍。
其總兵力7萬1600多人,大概構成是由,陸軍5萬,編為三個混編師,每個師下轄兩個步兵旅,一個機械化旅,一個偵察營,一個炮兵營,一個高炮營,一個工程兵營,此外還有一個快速反應師,下轄三個步兵旅,一個機械化旅,他們的海軍有九千人,空軍大約1.3萬人,可以使用的人口有129萬其中包括預備役35萬人,這其中有25萬人的預備役部隊可以在六個小時內基本完成動員,
與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不能大量軍隊都駐扎在海外的基地,且基本都是租借別人的基地,他們的戰略,防禦有三層,第一層次是維持加強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五國聯防,要從推動東盟國家經濟合作,第三層支持聯合國國際安全,如大國進入東南亞地區,比如美國,他認為,盡管美國很強大,但是亞洲對於他來說太遠了,它可以有效地節制其他大國,但卻可以維護地區,這就是著名的魚群策略,此外,他們還有新加坡武裝部隊軍事訓練學院,初級院校和三所中級院校以及一所高級院校。

❽ 軍事問題

主要是整個北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還有基於地區利害的如沙特,喬治亞等。所有盟國中,英法(法曾推出北約)實力最強。
截止到2007年底,北約共有26個成員國。他們是:比利時、冰島、丹麥、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盧森堡、美國、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臘、義大利、英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
日本地處北太平洋西岸,不屬於北約憲章規定的成員范圍。
以下是轉的,可參照

第1名—美國
美軍現役總兵力約143.9萬人。其中戰略核力量:實力計在海、空軍內。美國陸軍兵力49萬人。編有3個集團軍司令部、4個軍部、10個作戰師、5個航空旅、3個裝甲騎兵團、6個炮兵旅、9個「愛國者」和2個「復仇者」防空導彈營、3個獨立步兵/空降兵營。海軍是美國第一大軍種,共57萬人(包括海軍陸戰隊17萬人)。編有5個艦隊。還設有海軍運輸司令部。 美國空軍現役兵力38.26萬人。編有空中作戰司令部和空中機動司令部。
第2名—俄羅斯
俄羅斯陸軍曾是歷史上最為強大的陸軍,現在縮減了很多。坦克從高峰時的5萬余輛,減至目前的1萬輛左右,但都是T-72以上級別的型號。空軍:總共戰機約達5,200架,第一線戰機約2,900架,包括500架米格-23、110架米格-25、450架米格-29、150架蘇-27和若干架蘇-30戰機均屬空優戰機,對地攻擊機有600架米格-27、480架蘇-24、340架蘇-25。海軍:以巡洋艦為主、輔以大型航空母艦的水面作戰部隊,核潛艇數量多,稱為全球挑戰海軍。
第3名—中國
中國陸軍在坦克/火炮/裝甲車輛/槍支/各種偵察儀器等已進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但普及率不到一半,其高科技裝備佔全軍的比重少於歐美國家,但綜合戰力並不遜色。海軍:現役兵力共23.62萬人,占解放軍總人數的10%。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擁有64艘水面主力軍艦,55艘攻擊潛艇,40多艘中型/重型兩棲登陸艇、50艘導彈巡邏艇。中國空軍現役兵力為47萬人,包括戰略部隊和22萬防空兵。
第4名—德國
德國陸軍擁有23.9萬人,分6個聯合軍區指揮部及其部隊,1個獨立軍區指揮部,1個獨立師指揮部,1個專門的師指揮部,21個戰斗旅,1個航空機械化旅,27個專區防務指揮部以及4個戰時加強旅。空軍:擁有7.69萬人,部署10個作戰飛機聯隊、6個地對空導彈連、3個運輸機聯隊、2個雷達控制部隊以及2個信號團。海軍:擁有2.77萬人包括15艘護衛艦、15艘反潛快艇、6艘潛艇、20艘掃雷艦、10架海上巡邏飛機、一個海上戰斗轟炸機聯隊。
第5名—英國
英國陸軍:數量為40個營,人員總數仍保持在11.7萬。空軍:英國以龍卷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海軍: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
並列第5名—法國
法國陸軍:約17萬人,而機動作戰兵力則9.3萬人。包括裝甲坦克兵、機械化新型兵團。空軍:第一線戰機有650架,其中幻影戰機約有500架,其餘以F1居多,對地攻擊任務為150架美州虎對地攻擊機。法國海軍尚有12架美製A-7攻擊機及38架超級軍旗式艦載機,合計總術800餘架。海軍:海軍的「力量投送」部隊由一個航母戰斗大隊和一支核攻擊潛艇部隊組成。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
第6名—日本
日本陸上自衛隊,約14.8萬人,編為5個方面隊,轄13個師和2個混成旅、1個空降旅,裝備坦克約1050輛,裝甲車約680輛,各種火炮約6080門。海上自衛隊約4.4萬人,由擔負機動作戰的聯合艦隊和負責近海警備的5個地方隊組成,裝備各型艦艇142艘,37萬余噸,飛機207架; 航空自衛隊約有4.5萬人,主要作戰部隊為航空總隊,轄3個航空方面隊和1個航空混成團,裝備各型飛機468餘架,其中作戰飛機366架。此外還擁有各式導彈30種。
第7名—印度
印度陸軍: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5個獨立旅、1個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陸軍航空兵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編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第一線戰機有650架以上,不過老舊米格-21多達300架。海軍:兵力為5.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有東、西、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
第8名—朝鮮
朝鮮陸軍:約95萬人。編有20個軍、27個機械化步兵師、15個裝甲旅、14個機械化步兵旅、21個炮兵旅、9個火箭發射旅;1個特種作戰軍,10個狙擊旅、12個步兵旅、17個偵察團、1個炮兵空降營、8個特種任務營、6個直屬炮兵旅、2個地對地導彈旅、14個特種炮彈火箭炮旅。空軍8.6萬人。編為6個航空師,作戰飛機621架。都是第二代老舊戰機。近期和俄羅斯合作組裝米格-29約120架左右,但對戰力的提升有限。海軍:4.6萬人。編有2個艦隊司令部。
第9名—以色列
以色列陸軍:13萬人(動員後可達53萬人)。編有3個地區司令部,1個後方司令部,3個軍司令部,3個裝甲師、2個師部,3個地區師部、4個機械化步兵旅(包括1個傘兵訓練旅),3個火箭炮營。海軍:約6500人(動員後可達1.15萬人),包括陸戰隊300人。空軍:一線戰機至少有600架,包括110架F-4、200架F-16、60架F-15和150架自製的幼獅式戰機及120架美製A-4天鷹式攻擊機。
第10名—韓國
韓國武裝兵力現役部隊68.3萬人。其中陸軍:56萬人。編有3個集團軍、11個軍、50個師、21個旅。空軍:6.3萬人。編有飛行團10個、戰術飛行團1個、防空管制團1個、偵察飛行團1個、訓練飛行團1個、防空司令部1個、作戰飛機555架。海軍:6萬人(含陸戰隊2.5萬人,雇傭兵1.9萬人)。編有3個艦隊司令部。

❾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國,如果開戰,大家覺得哪個國家軍事實力強大

從兩國空軍來看,馬來西亞擁有近40架3代機,其中18架蘇30MKM,14架米格29N,8架F/A-18D;新加坡擁有90架左右的3代機,其中60多架F-16C/D,24架F-15SG(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此外還擁有4架預警機。從裝備對比看,新加坡空軍可謂數量龐大、性能先進,而且體系齊全。

海軍一向是比較「燒錢」的軍種,但是,大馬在這方面卻不吝嗇,直接從法國購買了6艘最新的「追風」級隱身護衛艦,滿排3000的噸位、中型防空導彈、艦載直升機都有了,然而可惜的是,目前還不能用——首艘明年才能服役;剩下的就是一堆沒多少看頭的輕型巡邏艦/艇了。唯一亮點就是大馬還有兩艘從法國購買的「魷魚」級潛艇,可能會頗具威懾;不過,看大馬空軍那戰備程度,這2艘潛艇的狀態可能不會太好。相對來說,新加坡擁有6艘法國技術的「可畏」級隱身護衛艦(性能大概參考我國054A),還有4艘購買自瑞典的潛艇(挑戰者級、射手級),而且是現役,可謂實力不俗。在海軍方面,至少目前大馬是比較吃虧的。

從三軍實力對比來看,馬來西亞的差距都不小。大馬唯一的優勢,也是新加坡的一個關鍵性的弱點就是,新加坡面積太小,只有714平方公里。

❿ 當今世界軍事力量各國排名

第一名 美國
作為唯一超級大國 作為世界超級警察的美國 實在無話可說
優勢:1,超強的經濟實力 2;世界第一的武備 3;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4;人口
劣勢:1;軍力分散 2;世界警察不得民心 3;樹敵太多 潛在敵人更多 4;民眾戰爭承受力弱

第二名 俄羅斯
這個昔日的超級大國繼承了蘇聯70%的軍力,重工業基礎雄厚,軍事科技發達 雖然解體軍事實力下降但俗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戰爭機器(造船廠 飛機廠)並沒有因為解體而受到致命沖擊 飛機和軍艦的性能仍居世界前列其具有毀滅性的核打擊力量 仍讓世界所有國家包括美國感到恐懼!~它的軍隊有著無上的光輝歷史榮譽 其軍隊的危機都是暫時的 其潛力不可預測個人感覺軍事實力會隨著俄羅斯的經濟復甦而復甦所以俄羅斯不懼怕打大戰反而大的戰爭可能會讓其軍力迅速復甦(戰爭狀態時戰爭機器是要全部充公的)相對現在的俄羅斯更害怕的是拼消耗的局部戰爭和看不見影子的反恐戰爭
優勢:1;龐大的戰爭機器是其軍事潛力的基礎 2;廣大的國土和豐富的戰略資源
劣勢:1;其糟糕的經濟讓人絕望 2;國內人心不穩 社會動盪 3;惡劣的周邊環境 分裂勢力猖獗 4;解體的俄羅斯仍然無法擺脫歐洲和美國的戒心

第三名歐盟
把戰爭潛力低下的歐洲任何一國單拿出來排 都是非常可笑的 其國土面積的狹小和人口的數量 根本無法適應現代戰爭的高破壞力和大殺傷力戰爭一打起來 如果造船廠 軍工廠遭到毀滅性打擊 其戰斗持續力從何而來???所以 排第三的應該是 整個歐盟因為現在的法國德國等歐盟中任何一國糟到侵略 而其他國家袖手旁觀的情況根本不會出現了 所以以後對敵不會是單個的法國或德國單獨對敵必定是聯合軍隊或是相互協調的軍隊共同對敵
優勢:1;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其軍力的保障 2;歐盟國家的先進軍事技術
劣勢:1;多國軍事合作的程度有限 戰時可能會形成各打各的狀態 2;歐盟能否成為一個堅強的實體 要受到其經濟一體化的程度的制約 3;歷的史陰影 使得絕大多數國家的民眾「厭戰」其民眾的戰爭承受力值得懷疑

第四名 無論從軍事實力還是戰爭潛力 中國都是當之無愧
中國擁有完善的軍事工業體系,軍事科技在跟蹤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並且有很多創新,擁有較強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和武器整和仿製吸收能力。空間技術和導彈技術領先歐洲。軍隊再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正邁向外層空間
中國是世界少有的幾個能夠單獨設計製造飛機和坦克的國家 單憑這一點中國的戰爭潛力就是無窮的因為戰爭打起來如果你的武器飛機都是從外國進口的而本國不能獨立製造 那樣的情況將是很悲慘的。。。。二戰中為什麼蘇聯的坦克越打越多美國的航母越打越多 其超強的戰爭潛力根本不是德國和日本所能比擬的

優勢:幅員遼闊的國土 讓我們有能力和有信心不懼怕任何國家的任何打擊
「有限的核力量」 能夠有效喝阻「核訛詐」
5000年的文化底蘊 使我們再與外敵抗爭中 有更加深厚的底氣
超強的戰爭承受力 無與倫比 (為祖國統一為人民犧牲 為打敗侵略者犧牲 舉國認同)
「人民解放軍」是老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針」
而我們更加不能忽略的是 現在的政府不是媚外割地的「滿清政府」 不是親美賣國的「國民政府」 是一個說話算數 威嚴的有影響力的大國政府!~一個敢於為了國家統一不怕任何犧牲的政府
劣勢:海軍 空軍的劣勢再短期內無法徹底改變
軍隊長期沒有現代化作戰的經驗 能否打贏一場高科技戰爭有待實戰檢驗

這是「大國軍力排名」也就是第一檔的排名
其他的雖然名次排第5第6但絕對不是一個檔次的

第5名 印度
印度地大人口多 可其戰爭潛力 卻很差 沒有自己成熟的軍工系統 多數都依賴進口~打一個克什米爾戰爭竟然要從外國緊急進口炮彈!~~其軍工產業可見一般 但畢竟印度戰略縱深大 任何一個大國想一下子吃掉印度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其短期的軍力在南亞地區仍可稱雄
並且再對陣小國上絕對不處下風 但要對陣「大國」實力稍遜
但其政府對軍事的熱衷和投資是一些國家所無法比的
優勢:1;政府的大力支持 2;地大物博 人口眾多 3;印度民眾的戰爭承受力強(可能與其宗教有關)4;優越的地理位置--很爽!~~
劣勢:1,武器多為進口 沒有自己成熟的軍工業 2;其獨特「民主體制」對於一些決策性的東西總是猶豫不決

第6名 日本
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其軍事實力的基礎和保證 並且再常規力量的建設上其投入和高科技都是讓人羨慕的有規劃的軍隊建設和有步驟的武器引進使其戰力超強 但其狹窄的戰略縱深 對於現代戰爭來說是其致命的弱點 其高科技和現代化即是優勢也是劣勢就如美麗的花瓶 根本承受不起一次象美軍空襲巴格達那樣烈度的打擊 國內的資源貧乏對於消耗戰來說更是天大的災難所以現在的日本根本沒有能力來單條任何一個大國 相對於中國日本更懼怕現代戰爭!~~ 但其對陣「小國」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但如果與其勢力相當的法德對抗 其差不多是平手

第7名 以色列
這是一支世界上少有的有著豐富現代作戰經驗的國家 其強大的經濟財富和高科技是其軍隊的強力保障 有著完善的軍工體系 和全民一心的作戰精神 這也是為什麼國小人少 仍能在阿拉伯世界的包圍中生存下來的原因!~
但其沒有戰略縱深 所以根本沒有與「大國」對抗的可能 「國小人少」的客觀事實照日本比更是不及 所以其也只能排在日本之後但再對抗阿拉伯國家的表現上看 其優秀的軍事才華 和 適合本國國情的戰略戰術上比一般的國家有很大的優勢 並且其戰爭動員和情報網也是海灣和許多國家所無法比的 排名第7當之無愧
(國家雖然只有幾百萬人 但其戰爭動員是世界第一 可以再短時間內可組織10幾萬的預備軍開赴前線)

其他的國家我真的找不出誰還能排得上 有人把加拿大 澳大利亞等國家拿出來排 我覺得有些可笑因為這2個國家的軍隊再歷史上從來沒單獨作戰過 都是配合別國作戰 從現在的形勢來看這2個國家繼續獨立作戰可能還是微乎其微

澳大利亞 總兵力不到6萬人 海軍空軍都不到2萬人 由於其周邊國家太弱所以顯現澳大利亞很強 但放眼到世界其軍事實力是排不上的
加拿大與澳大利亞非常相似 總兵力也是6萬左右 但其海軍連1萬人都不到 由於與美國是天然的盟友 所有加拿大軍隊總是跟隨美國軍隊作戰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