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人們平時怎麼樣用餐
A. 為什麼新加坡人都不下廚,那他們都去哪裡吃飯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世界觀中,每家每戶在平時大多都是自己做飯吃的吧,很少有一些家庭是頓頓都去下館子的,其實我認為自己在家做飯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節約一些錢,而且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樂趣,然而有一個國家的人們平時都不在家裡面做飯,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了,他們平時不在家裡做飯,那麼他們是怎麼解決自己的用餐問題的呢?接下來就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吧。
其次,在新加坡的生活節奏是比較快的,在新加坡工作的人們大多都是6天上班,一天休息,所以說在新加坡很多的人們都沒有時間去自己做飯,而且很多新加坡的公司也會統一的給員工們定工作餐,這也給新加坡的工作人員們節省了很多時間和麻煩。
B. 新加坡人喜歡吃什麼
新加坡的酒樓、餐廳及美食中心遍布全島,無論是當地美食或世界各地佳餚,都令人大快朵頤,名副其實是吃的天堂。新加坡不但美食佳餚多彩多姿,就連吃的地方也各有特色。
這里有小販擺攤賣食的美食中心、格調高雅的五星餐廳、美國速食店、日本料理店、中國餐廳以及鬧哄哄的露天小吃。
其中,美食中心(HawkerCentre)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這兒的商店大多是早期沿街叫賣的攤販,供應便宜美味的道地風味小吃,而整潔的環境讓食客享受美食,也兼顧衛生。
各類美食
中式美食
粵菜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中國菜,以清淡及推陳出新聞名,從簡單的叉燒面到精心製作的上湯魚翅或脆皮乳豬,都令人食慾大增。新加坡的許多餐館在午餐時推出粵式點心,以蒸或炸的點心為特色,頗受歡迎。除了粵菜,其他有名的中國菜還有北京填鴨、上海鱔魚、潮洲鹵鴨、海南雞飯、客家釀豆腐與辛辣的四川菜。
印度美食
新加坡的印度人大多來自印度南部,但是新加坡的印度食物卻包羅了印度各地的風味,例如咖哩魚頭、喀什米爾腌味、旁遮普佳餚及印度式回教美食。值得一試的是新加坡的印度廚師融合中國菜與馬來菜所創制的rojak(涼拌菜)與meegoreng(炒麵)。
馬來/印尼美食
涼拌菜如rojak、gadogado都是受歡迎的美食,satay(沙爹)烤肉串則是最受當地人喜愛的食物,一串串腌好的牛肉、羊肉或雞肉在火炭上烤熟後,再沾上花生及椰漿調制而成的沙爹醬,非常美味。雖然馬來西亞和印尼是傳統香料的盛產地,但是並非每道菜都是辛辣的,還是有許多清爽的選擇。
娘惹美食
娘惹指的是過去居住在新加坡、麻六甲及檳榔嶼的土生華人女性,由於土生華人是早期馬來人與華人通婚的後代,因此娘惹食物融合了馬來族與華族的烹調特色,從口味方面來說,娘惹是最特別、最精緻的傳統佳餚之一。一些娘惹麵食,例如湯汁混合椰漿的laksa(拉沙),以及攙以酸辣湯汁的meesiam(馬來炒米粉),都是一般美食中心常見的小吃。
海鮮
新加坡附近熱帶水域的海產豐富,品質鮮美,龍蝦、螃蟹、蝦、貽貝、蚝、墨魚及各種海產都是上桌的好菜,海鮮的受到歡迎也使一些餐廳只專賣各種海鮮。一般而言,東海岸一帶的海鮮餐廳收費較市區的許多餐館便宜。菜色中最受歡迎的可說是辣椒蟹,這是將肥美的螃蟹連肉帶殼加上茄汁及辣椒一起拌炒,口味令人回味無窮。
中式素食
中國人很少是絕對的素食主義者,(除非他們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但絕大多數人相信偶爾吃吃素食有益健康。傳統上,評監素食廚師手藝的好壞在於他做出來的菜色與真實的各色肉類,如雞、鴨、魚、肉等的相似程度,具創意的新加坡廚師甚至可以用麵筋做成酸醋咖哩魚。由於中國人不喜吃生菜沙拉,多數中國素食餐館均以各種淡煮蔬菜、鹵菜和各色豆類菜餚來吸引客人。近來,廚師不再以肉類替代品式的菜色來滿足客人,而紛紛研究各種不同烹調方式,改以蔬菜之天然風味和營養保存來取勝。
印度式素食
無疑地,印度式素食為世上變化最繁多也最受肯定的美食之一。由於印度人大多數均為素食者,所以在菜色研究上也最花心思,麵包、米食、豆類、湯、混合蔬菜、沙拉、點心和甜食,無不匠心獨具,風味奇佳。大多數新加坡的素食館中均以鐵制餐具盛食,有些則以新鮮的香蕉葉代替,如您不習慣用手抓食(用右手只是種風俗),使用叉子湯匙也絕無問題。用餐搭配的飲料有Rasam(據信可幫助消化),啦西(Lassi,以水稀釋過的冰優酪乳,飲時可加入少許鹽或糖)。而酥脆的帕帕丹(Pappadams)是以扁豆製成的薄餅,為主要的副食。吃膩了米飯,風味特殊的都賽(Dosai),一種如紙般薄,以米和扁豆做成的餅是不錯的嘗試。
其他亞洲美食
新加坡共有30多家日本料理,讓顧客在富有日本情調的氣氛中享用日本傳統美食;以香辣為特色的泰國美食也日漸受歡迎,許多餐館都設有泰國餐。其他受歡迎的亞洲佳餚尚有越南、台灣及韓國傳統美食。
西式美食
新加坡是個國際大都會,西式美食自不可少,無論是快餐店、普通小吃店或是氣派豪華的巴黎餐廳,所供應的食物都令人大呼過癮。此外,在新加坡也可以嘗到墨西哥、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奧地利、中東、蘇聯及美國等國家的佳餚。
水果
街上的水果攤、小吃攤、市場和商店擺滿各式各樣水果,色彩鮮麗引人垂涎。果汁也是個很好的選擇,大多數小吃中心均供應新鮮果汁,如單純的蘋果汁、柳橙或胡蘿卜,不妨也試試鳳梨汁加楊桃、或什錦水果汁等創新口味。以下即介紹一些新加坡的特產水果。
Chiku
一種如奇異果大小的棕色水果,剝開薄薄的皮後,果肉甜而軟,散發一股梨似的清香。
榴連
廣受注目的水果,果皮堅硬、多剌呈綠色,外形有如足球般,味道極為特殊剌鼻。果肉柔軟而核大,味似帶著洋蔥味的蛋塔,多數亞洲人視其為水果之王,如於榴連盛產季,各處的水果攤和小吃中心皆可見其芳蹤。如您也想一試,最好請店家為您選擇已成熟者,以刀剖開後,細細品嘗其獨特之風味。
Duku
如高爾夫球般大小的季節性水果,淡褐色的果皮、白色果肉,甜中帶有如葡萄柚般的酸苦,只要用手輕壓頂端,皮即剝開可食。
Jackfruit
一種大型水果,有時可達25公斤重,如細剌般的果皮呈黃綠色,果肉有多個果室,果肉為金黃色,有細且長的果核。市面上也有商店只賣現成的果肉部分,果肉甜,而稍帶黏性,有股淡淡的芳香氣味。
玫 瑰 蘋 果
如梨般的小型水果,果皮有時呈粉紅或淡綠色,果肉如海綿般,多汁而無味,是故新加坡人喜愛沾以醬油或辣椒而食,口味獨特。
Langsat
為季節性水果,體積比Duku稍大,顏色和口味大同小異,Langsat果肉較為多汁而果皮稍帶黏性。
荔 技
原產於中國,現則由泰國進口,在暗紅棕色外皮內包里如珍珠般的白色果肉,甜而多汁使其頗受歡迎,為時令水果。
山 竹
為時令水果,果皮呈棕紫色,為多果室水果,果肉呈白色,果核稍具苦味。果肉多汁而極為甜美,果皮的汁若染上衣服,顏色不易褪去,食用時要小心。
紅 毛 丹
馬來語中意指「多毛」的水果,長毛艷紅的果皮包裹圓潤欲滴的白色果肉,果核呈棕色。多汁而甜,是極受歡迎的水果,盛產於六月和十二月。
Salak
一種印尼進口的奇特水果,棕色的果皮呈蛇皮般,果肉堅實呈乳白色,雖不常見,頗值得一嘗。
C. 新加坡人最不喜歡在家做飯,租房子也規定不能做飯,他們究竟是去哪裡吃飯
新加坡人最不喜歡在家做飯,而且租房子也規定不能夠做飯,他們其實去了一些露天的餐館裡面填飽肚子就相當於食堂一樣,只要花幾塊錢就能夠解決一頓飯。之所以新加坡的人不喜歡在家做飯或者租房子,規定不能做飯,就是由於這個國家是非常愛干凈的,我們在地上都很難發現一塊口香糖,而且如果你要去租房子的話,有規定說哪些房子可以做飯,哪些房子不可以做飯,因為他們害怕將租房的地方給弄臟了。新加坡人不愛在家做飯的原因還有很多,接下來就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
就是由於新加坡的人不喜歡在家做飯,所以當地的一些餐飲行業特別的發達,大街小巷都是餐廳的存在,而且各種各樣的口味遍地都是。
D. 新加坡移民須知的當地飲食習慣,新加坡美食有哪些
海南雞飯。雞肉鮮美嫩滑、米飯芳香撲鼻、配以雞湯、切片的黃瓜和辣椒醬一起食用,美味無比。叻沙是一道娘惹獨創佳餚,正宗的娘惹叻沙講究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製辣椒油的辛辣味,而主食部分也一定要用粗米粉。
E. 新加坡的華人的飲食文化特點是什麼
「華裔之國」——新加坡,其華人主要來自廣東、福建、上海和海南等地。華人從事的職業無所不包,但一般都繼承了祖先的傳統,經營飲食業、釀酒業的多是廣東籍華人,從事貿易業的多為福建籍華人,而廣東潮州集團和海南省籍華人,則以從事工廠勞務或廚師等職業的居多。新加坡人在社交場合與他人所行的見面禮節多為握手禮。由於文化多元化,新加坡的禮儀與習俗也呈現多樣化:華人習慣於拱手作揖或鞠躬;而馬來人採用「摸手禮」。新加坡人特別強調笑臉迎客,彬彬有禮。新加坡政府強調「不學禮,無以立」,而且專門編定了《禮貌手冊》。新加坡飲食習慣往往受廣東、福建、海南和上海影響。口味喜清淡,偏甜;而馬來人忌食豬肉、狗肉、自死之物和動物的血,不吃貝殼類動物,不飲酒;印度人則絕對不吃牛肉。在用餐時,不論馬來人還是印度人都不用刀叉、筷子,而慣於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忌用左手取食。 在高層建築物之間,都留有較大的空地布置綠化,設有花架、花壇,並廣植花草。因此,市區地面除了柏油馬路和鋪磚的便道以外,均以花草樹木覆蓋,可以說做到了「黃土不見天」。新加坡除了園林綠化舉世矚目外,城市環境衛生也很出色,空氣清新宜人。市內街道非常清潔,馬路上根本看不到垃圾,就連建築物上也極干凈,確是一塵不染。街頭嚴禁亂扔煙頭及雜物,亂扔紙屑、煙頭罰500新加坡元。隨地吐痰的現象根本沒有。新加坡政府規定,市民中凡是種花較好的,可以享受減免房租的優待。因此,新加坡人人愛花,家家養花,不但地上種花,連屋頂也栽花,真是一片花的海洋。所以,新加坡還有「花園之國」、「花園之都」、「公園國家」的美譽。由於新加坡居民中華僑多,人們對色彩想像力很強,一般對紅、綠、藍色很受歡迎,視紫色、黑色為不吉利,黑、白、黃為禁忌色。在標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詞句和象徵性標志。喜歡紅雙喜、大象、蝙蝠圖案。數字禁忌4、7、8、13、37和69。商業上反對使用如來佛的形態和側面像。
F. 新加坡也是喝熱水、吃中餐、講華語的國家嗎
新加坡人講中文。因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就包括中文,除了中文之外,新加坡的另一個官方語言就是英語,所以在新加坡遊玩的時候,當地的人一般講的不是中文就是英語。新加坡是個發達國家,雖然比較小,但是新加坡整體的文明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新加坡遊玩。
新加坡簡介
新加坡全稱是新加坡共和國,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新加坡的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新加坡歷史文化
1965年新加坡才正式獨立, 由於之前被其他國家侵略和佔領,導致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的飲食習慣是每天用餐超過三次。早餐通常在裝有吊扇的老殖民地店屋享用黃油麵包和kaya—濃椰子乳蛋糕果醬,或者在牛車水的老茶館享用廣東點心。
午餐, 您可以在炫耀的義大利餐館享用可口面團膳食, 在舒適的墨西哥餐廳享用潮濕嫩辣醬玉米餅餡或在一些日本外賣店享用壽司。下午,在摩天大樓餐館享用亞洲下午茶自助餐同時觀賞整體的城市風貌。
晚餐, 可以是任何一個雄偉法國餐館,也可以是露天食物中心的海鮮烤肉或者是充滿浪漫氣氛的戀愛旅館的新亞洲烹調。
體驗一個完美的夜晚, 地中海咖啡和比利時巧克力是好公司和閃耀的交談的美妙補充。無論什麼樣的組合,您都可以使您在新加坡每一天的飲食成為難忘的。
G. 新加坡人吃牛羊肉嗎
當然吃啊~!
新加坡由於多是華人,故飲食習慣與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的人差不多,尤其愛吃海味品。不信佛教的人一般都愛吃咖喱牛肉。 新加坡人的飲食嗜好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吉利用餐,注重菜品的營養成分。 ②口味 一般口味喜清淡,愛微甜味道。 ③主食 以米飯為主,也愛吃銀絲卷、花捲、包子、黃糕等食品。 ④副食 愛吃牛、羊肉、雞、魚、蝦等;喜歡菜花、豌豆、西紅柿、白菜、青菜等各種新鮮蔬菜;調料喜用香菜、胡椒、咖喱等。 ⑤製法 前煎、炒、烹、炸、熘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粵菜。 ⑦菜譜 很欣賞熘魚片、鍋 豆腐、拌肚絲、炸雞珍、炸板蝦、香酥雞、番茄白菜卷、雞絲豌豆、手抓羊內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愛喝鹿茸酒、人參酒、東北葡萄酒、啤酒、汽水、桔子水,以及茶和咖啡等飲料。 ⑨果品 特別喜歡吃水果中的桃、荔枝、香蕉、洋桃、菠蘿、梨等;乾果喜食核桃仁、松子、榛子、栗子、杏仁等。
牛車水美食街:位於史密斯街(Smith Street)的牛車水美食街,除了有18個街邊攤販,還有12家餐館。很多地道的南洋風味小吃都能在美食街品嘗到,如沙爹、豬腸粉、魚圓面、羊肉湯、薄餅、五香、海鮮燒烤和蝦面等。尤其是當地享譽數十年的老字型大小,其招牌菜更是讓遊客大快朵頤。每當黃昏,美食街的攤販就開熱鬧起來,遊客和本地食客逐漸增多。到了傍晚時分,已經是人頭攢動,香氣四溢。
海鮮中心:位於東海岸公園的"海鮮中心",集中了東海岸沿岸各地的7家海鮮餐館。無論哪家店中都有巨大的水槽,水槽中龍蝦、蟹以及各種魚類緩緩游動,顯示出海物的新鮮。
正因為同一類的店集中在一起,所以競爭十分激烈。每家店都力求做出更便宜、更美味的菜餚來。因此,對食客來說,無論在哪一家吃什麼菜都很不錯。每到周末,如果不事先預約的話,可能就沒有多餘的位子。至於味道,以新加坡的標准來講,這里"保證美味"。
河畔:這里的風景如詩如畫,所以餐館眾多也就不足為奇了。駁船碼頭(Boat Quay)和克拉碼頭(Clarke Quay)是最為重要的兩個區域。在這里,您會感受到節日的喜慶氣氛,並發現這里也是一個美食天堂。餐館通常在午間開始營業。去這些餐館就餐,您可隨意著裝。您可乘地鐵到萊佛士坊(Raffles Place ),然後步行兩分鍾即可到駁船碼頭(Boat Quay),乘船五分鍾則可到克拉碼頭(Clarke Quay)。 游可以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其菜式不但有三大民族的中式、馬來式、印度式菜餚,還有法國、義大利、英國等歐洲菜,可說是美食者的樂園。
【人 文】
新加坡是個很小的國家,人口為401萬,其中20%(約81萬)為外國人,主要是女傭及40萬左右的外國在新技術工人、專家及大學生。面積已達600平方公里(其中約100平方公里為多次填海所得)。 新加坡的公民中,華人約佔76%,外來人約13%,印度人佔5%,其它為歐、亞混血人種。華人中,75%為福建人血統。故新加坡的生活習慣基本上同廈門等地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官方四種語言有:華(漢)、英、馬來亞(泰米爾)。外資或大部分較正規的公司交流皆為英語。書面語則全部為英語。在菜市場、普通商店、飲食場所一般以漢語交流。可以這樣講:英語如國內正規場合的普通話,漢語則是市井小民所講的地方話。英語不好的華人,在這不會有太大的麻煩。
【工作環境】
新加坡是個移民國家,民眾對外國人已習以為常,不存在小視任一外來者的現象(個別場合、人士還有可能如此)。因此,中國工人,尤其是大學生,不用擔心在此沒有地位等問題。 大部分的外國公司較講究,故上班時要講英語(這部分大約是:底薪為2,000新幣以上,44小時/周)。而普通的當地企業,老闆本身所受的教育可能亦有限,或原來本身也是受華文教育,上班可能更傾向於用華(漢)語。這部分企業待遇會較差(1,500-2,000新幣,50-66小時/周)。因此,英語不好,而有文憑、技術者,在新加坡仍有不小的生存空間。另外,新加坡的所得稅是世界上最低的。
【待 遇】
新加坡本地的工人,文化水準低者,收入亦十分低。目前,仍有5%的民眾,家庭收入在500新幣以下(人均不足150新幣)。普通清潔工人,月收入只有300新幣左右。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第一年月薪約在1,800-2,100新幣,工人(技術工人)月薪約為:600-1,000新幣(可能在40歲左右)。年老者,薪水遞減。所以,大部分來新的中國工人的底薪為:450-600新幣,大學生底薪為:2,000新幣,已算是公民的待遇。其餘輪班津貼、保險等,均同公民。但大學生通常無輪班津貼(不在生產線)。 中國人士來新,非因低價勞工,而因勞力緊缺所致。
【基本消費】
新加坡人一般在外吃飯,每餐約2.3-3.5新幣,一天伙食費約6-8新幣(普通飲食中心)。而住房,只能住於居民房中。通常,4人一間,則每人約150新幣/月;3人一間,約170新幣/月;2人一間,約200/月。通常不能自己煮飯。電話打中國(IP):$0.4/分;巴士、的士略比中國高,但比香港便宜得多。
【保 險】
員工抵新,僱主都投集體保險。賠償額最高約數萬新幣。有的公司,還額外投人身險等。員工也可自己再投保。僱主必須為雇員提供如醫葯福利、年假、病假和加班津貼等福利。一般公司也提供額外的員工福利,如婚假、托兒服務、貸款和補助金等。
【匯 率】
匯率:100新加坡元 兌換 453.934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