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菜系怎麼做
⑴ 新加坡的主食都有什麼。。
新加坡小吃——主食類 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也叫白切雞飯或簡單的叫作雞飯。雞肉是海南文昌雞的做法,但飯卻與雞脂肪一起煮,所以特別香滑,這也是海南雞飯和在海南島吃的雞飯不同之處。全雞以水煮至嫩熟,雞湯可留下熬粥。煮熟的雞切塊,排列於飯上,再灑上些許芝麻油和醬油,通常佐以一碟醬油、紅辣椒和一碗雞湯。魚丸粿條、魚丸面魚丸和湯面為典型的潮州菜,湯面中有時加入豆芽當佐料。
炒粿條
粿條也就是河粉,炒粿條的主要成份有河粉和面(混在一起炒),配料有廣東臘腸、蛋、蚌等,加入黑甜醬一起炒,因此味道有點甜。寬扁的粿條加以豐富的配料如蝦、香腸、魚片、蛋、蚌類和佐料,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嗜辣的客人可要求加入辣椒醬拌炒。菜頭粿(蘿卜糕)將處理過的白蘿卜以豬油煎炸,配以魚醬、蛋醬,即是美味可口的蘿卜糕。
福建炒麵
福建炒麵也叫炒蝦面或炒蘇東面,蘇東是魷魚的馬來名,所以你應該猜到配料是蝦和魷魚,主食是面(還加粗米粉)。福建炒麵和在福建廈門一帶大排檔炒麵有點相似,味道可能有一點不同。麥制的面條加各式配料,如蒜、蝦、豬肉、魷魚絲、豆芽菜、蛋和韭菜,可說是新加坡人的最愛。若拌上味汁鮮濃的豬肉汁、辣椒醬,並灑上一小滴檸檬汁,更加可口。
印度炒麵
印度炒麵、米粉、河粉、飯可能只有在東南亞才能找到,它們是印度人到東南亞後發明的。基本上,特點是以茄醬為主調味料。
GadoGado(加多加多)
一道印尼馬來式蔬菜沙拉,拌入豆乾、煮蛋、花生椰奶醬與少許炸熟的蝦末,清爽可口。
叉燒飯
蒸熟的米飯上加上廣東式叉燒肉,或是鴨、雞、豬肚和排骨等廣東式燒烤。
牛肉粿條
寬扁的米制粿條加上嫩牛肉絲、牛肚、牛肝,湯、炒兩宜。
Lontong
咬勁十足的米餅(粿)加以蔬菜、煮蛋和豆乾,澆上椰奶燒煮的肉汁,即成此道頗受歡迎的馬來菜,米餅上可再灑些辣椒醬和椰子粉,增添風味。
MeeGoreng
印度式炒麵,以麥制面條、熟馬鈴薯、炸豆乾、豆芽菜、蕃茄、豌豆和蛋同炒而成的精緻小吃。
MeeSiam
馬來式米粉,分為馬來式口味、娘惹口味和印度口味。主要是以米粉加入以香料烹煮的蛋、豆乾和蝦而成。
MeeRebus(馬來撈面)
顏色深黃的面條加上肉汁調制而成的一道馬來美食。
NasiMelayu(馬來飯)
意即馬來飯,類似自助餐形式,有各式不同菜色搭配,可以選擇合菜方式或只單點自己喜愛的菜。現成菜色包括有Rendang(辣椰子牛肉)、AyamGoreng(炸雞)、IkanBilis(酥炸的小鯷魚)、炸魚和IkanMasakPedas(辣味海鮮咖哩)等。
NasiBiryani(印度飯)
米飯配以牛肉或雞肉咖哩,佐以咖哩汁和一碟蕃茄醬與黃瓜。
NasiPadang(那西帕丹)
(馬來式自助餐)馬來飯加以辣味和香料的蘇門答臘式的各式小菜。
⑵ 娘惹菜是什麼意思啊
娘惹菜就是一種特色菜系,包含有很多菜的種類。
娘惹菜系是中國和馬來的菜系合並成的,它是新加坡的一道特色美食菜系。融合了中式和馬來的烹飪方法。
這種菜時常和各種醬料相結合,口味比較重,風味很多,種類很多。娘惹菜系在不同的地方,口感品味也是不一樣的,有甜的,辣的,鹹的。但大多數都是集中在新加坡。
娘惹菜系使用了很多南陽的香料,看起來和印度的菜長相相似,但它們的味道其實有很大的差距的,例如咖喱魚頭這道菜味道偏酸,而且沒有加入椰汁,我們可以品嘗到魚肉的鮮美。這種菜就很符合中國人的口味。
娘惹菜的由來
娘惹菜的由來其實是明朝的時候,鄭和下西洋將中國的人帶了一部分去新加坡,這個時候兩種文化相融合就形成了一種新菜系,就是娘惹菜系。
這道菜其實寓意著兩種文化的融合,中國人和新加坡的人通婚。他們的孩子女孩兒就是娘惹。兩種文化中的菜式結合創造出的涼熱菜味道香濃,有酸的,辣的甜的,或者是刺激性味道的也是有的,大多數都充滿了南方口味。
⑶ 新加坡菜的菜系
粵菜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中國菜,以清淡及推陳出新聞名,從簡單的叉燒面到精心製作的上湯魚翅或脆皮乳豬,都令人食慾大增。新加坡的許多餐館在午餐時推出粵式點心,以蒸或炸的點心為特色,彼受歡迎。
除了粵菜,其他有名的中國菜還有北京的填鴨、上海的鱔魚、潮洲鹵鴨、海南雞飯、客家釀豆腐與辛辣的四川菜等,但這部分菜式多半都是隨著大陸留學和交流增多而新近引進的。 Chilli Crab & Black Pepper Crab
新加坡地處熱帶,據說當地人為了排暑去毒,所吃的各種料理口味自然就偏重麻辣口味。喜歡海鮮
與辛辣口味的饕客,肯定不會錯過新加坡最著名的辣椒螃蟹和黑胡椒螃蟹。 辣椒蟹就是將整個的大螃蟹切開,連肉帶殼加上茄汁、辣椒一起拌炒。辛紅濃稠的蕃茄辣椒汁淋在新鮮螃蟹上,光看就覺得可口,讓人忍不住馬上持鰲大嚼。辛甜醬汁和蟹的多汁鮮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嚐,馬上領會了在味蕾間停留不去的鮮甜辣勁!一般也配以傳統麵包或中式煎饅頭,沾著醬汁食用,不僅吃巧,還能吃飽。
黑胡椒蟹集中式的醬油、印度的黑胡椒、馬來的小辣椒與西式的
牛油於一體,才造就出了這另類「沖鼻」的獨特味道來。黑胡椒香料滲入肉里,不僅蟹肉寶納濃純甘甜的醬汁,連殼外也熏染上一股微焦辛嗆的黑胡椒香味。吃黑胡椒螃蟹,不但能飽嚐肥腴多汁的蟹肉,也會被黑胡椒的辛辣刺得呼呼直喘,感官享受是絕對立體的。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海蟹個頭特別大,一個蟹腳就有兩根手指般粗,蟹殼厚而脆,用蟹鉗一夾,發出清脆的碎裂聲,只見紅汁從嫩白的蟹肉中濺出,引得你開懷大吃。這里的海蟹肉質非常細膩,鮮美無比。 Hainanese Chicken Rice
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一道准「國菜」。雞肉鮮美嫩滑、米飯芳香撲鼻、配以雞湯、切片的黃瓜和辣椒
醬一起食用,妙不可言。極其簡單,卻美味無比,堪稱一絕。海南雞飯的製作方法特別講究,將全雞用水煮至嫩熟,切塊,裝盤,灑上芝麻油與醬油;飯也是用雞湯和雞油一起蒸煮的,所以特別香滑可口;再蘸點黑醬油、蒜末或一種特製的酸辣辣椒醬吃,口感棒極。海南雞飯的雞肉絕對不能全熟。要骨頭周圍的肉略微桃色,雞的骨髓還是帶著血的,才算合格。 海南雞飯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海南移民帶到新加坡的,卻意外地大受當地人歡迎。最初的海南雞飯就是白飯配上雞肉和姜茸,後經過不斷演化,現在還有粵式雞飯和馬來雞飯等口味。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女兒還特地搭飛機去新加坡品嘗,所以別小看這一小碗米飯,它可有「總統雞飯」之稱呢!更難怪會有那麼多的華人明星對它情有獨鍾,據說劉德華還經常專程去新加坡,到文華酒店去吃海南雞飯。 Bak Kut Teh
這道美食用葯材、大蒜和香料,加上豬肉骨烹煮而成,食用時配以米飯和辣椒黑醬油。它是大眾的早餐
和夜宵。去新加坡,要想吃到原汁原味的肉骨茶,應該去唐人街牛車水的大排擋。茶客入座,店主便端上熱氣騰騰的大碗鮮湯,碗中有五六塊排骨,加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還有一盤切成寸把長的油條,茶客根據各自口味,可加入胡椒粉、醋、鹽等調味品。吃完一大碗肉骨,接著是一小盅潮州的功夫茶,茶杯極小,泡的是很濃微帶苦味的普洱茶,而喝起來卻是滋味濃醇,馨香入肺。 肉骨茶對新加坡的飲食文化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間接影響到新加坡其它招牌美食的烹凋。在新加坡吃完「海南雞飯」、「潮州粥」、「咖哩魚頭」、「沙爹」後,總會上一盅熱乎乎的潮州茶。甚至,在上菜前喝茶也成了必不可少程序。 Laksa
娘惹飲食文化繼承了中國菜的傳統,又具有馬來風味,賣相和味道奇佳。叻沙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娘
惹美食,也是到新加坡必嚐的小吃之一。 正宗的娘惹叻沙講究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製辣椒油的辛辣味。湯頭是以咖哩湯汁混合椰漿,口味甜、咸、辣兼而有之,是最大特色;材料則有新鮮的蛤、油炸豆腐、魚餅、蝦子、豆芽菜等,再加上細白的粗米粉,就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叻沙了。
濃辣的口味極具挑戰性。淺嚐一口,似乎耳朵里都噴出火來,味蕾完全被濃郁糾結的鮮味、辣味、咖哩味所侵佔;吃第二口,味道又好像跟先前的略為不同,好像變得更好吃了!再吃第三口……第四口……彷佛有一種魔力,讓人顧不得辛辣,只想唏哩呼嚕地把整碗叻沙一口氣吃完。 Fish Head Curry
咖哩魚頭是最具新加坡風味的美食代表之一,是另一道本土自創的佳餚。先由本地的印度人開創,煮
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餚,並自創不同的式樣,咖哩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 咖喱是地道的印度特色,而魚頭又為華人最愛,二者能走到一起,的確可算是一道新加坡自創的印度佳餚。這道菜最早由新加坡的印度人開創,原本只是做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餚,並經過多年的改良,咖喱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
這道印度風味洋溢的佳餚,通常以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鯛魚頭為主料,先用姜蔥和蒜頭爆香,再用濃稠的咖喱醬汁燜煮魚頭。鮮嫩的魚頭加上香辣的咖喱湯,辣中帶甜、香味濃郁、辛辣夠勁。然而,辣雖辣,卻異常順口,其中還跳躍著赤道陽光般亮晃晃的多重香料滋味。用香酥的烤餅滿沾著湯汁送入口中,只覺口感飽滿,令你五臟六腑彷彿跟著味蕾一起震懾醒覺過來,真是既刺激又滿足! Nasi Padang 的菜餚均採用印尼獨特的乾熱烹飪方法,從而富於菜餚四溢香氣。然而,新加坡本地的 Nasi Padang 獨樹一幟,減少了菜餚中食鹽的用量,增加更多蔬菜種類,從而更利於健康。
Nasi Padang 通常的食用方式有點類似於家人朋友相聚時的迷你自助餐。每個人挑選自己喜愛的美食,放到自己盛有米飯的盤中。新加坡最受歡迎的 Nasi Padang 餐廳當屬位於甘榜格南(Kampong Glam)地區的Hajjah Maimunah Nasi Padang,這里溫馨的用餐氣氛尤其適合菜餚選擇范圍更廣的多人團體。
不過,要嘗試這一馬來印尼式美味,不一定非得去甘榜格南或芽籠 (Geylang) 地區。新加坡城內各處,即便是中央商務區這樣的地方都有 Nasi Padang 的身影。在午餐時間這些地方顧客盈門,他們只為享用這一著名的美食而來。
⑷ 咖喱做菜怎麼做菜好吃
主菜:雞半隻(剁成塊)
土豆(中等大小4個切成滾刀塊 土豆和雞的比例5:5 或者6:4)
燈籠椒(1~2個切成塊 紅綠皆可)
香料:上品咖喱粉(三湯匙左右)
上品椰子粉 或者椰漿一小杯(椰子粉要自己沖調 一些大型超市或者港貨 店會有用來做菜的利樂包裝的濃縮椰子汁)
南姜(4小塊)
蒜 (4瓣)
紅蔥頭(8瓣 曬乾的一把那種 咖喱這道料理 紅蔥頭是必不可少的)
小辣椒(4~10根 喜歡辣的可以放多點 不喜歡可不放)
工序:
1、將咖喱粉2~3湯匙倒入生雞肉中腌.可以放點剁碎的蒜和紅蔥頭一起腌更香!加半小勺鹽(腌半小時~一小時 不腌的話沒那麼入味) 註:咖喱粉加入之後拌勻之後 肉上色就可以了 請不要因為咖喱粉很香就加過量了 過量的話 味道會有點苦.
2、將切成滾刀塊的土豆放入油鍋炸.加土豆的咖喱雞 土豆必須炸過.不炸也可以 但是味道差得多!炸至7~8成熟 感覺外表已經比較幹了 就可以起鍋待用.
3、洗干凈鍋 下倆湯匙油.燒熱(如果是新鮮的雞肉 可以把雞油多的皮先放下去炸油 這樣也很香) 將准備好的剁蒜 剁紅蔥頭 剁小辣椒一起下油鍋爆香. (真的很香 O(∩_∩)O)香味大量溢出後 趁熱把腌著咖喱粉的雞肉和南姜一起倒入鍋內爆炒.少量鹽 雞精 和一湯匙白糖(糖一定要放!甚至口味偏甜的朋友 可以適量多一點糖) 炒至5~6成熟.
4、完美融合的時刻到了.. 把之前炸好的土豆和准備好的燈籠椒倒入鍋內和雞翻炒均勻. 不要炒太久 以免鍋鏟弄爛土豆. 可以再加點鹽 因為土豆不少 味道淡了不好吃.
5、加入清水深至差不多淹沒鍋內的菜的7成(水還是適量少點 最少是用熱開水 這樣沸騰快 菜會更香) 蓋上鍋蓋開始燜10~15分鍾 收一收汁水 燜至感覺汁比較弄的時候就可以了 記得用試試味道 不夠咸加鹽 味道只有鹹的話適當加一點白糖.
6、這時候汁還是比較稀的. 肯定達不到澆在飯上那種美味的感覺!關鍵時刻到啦
倒入准備好的一小杯濃椰汁!可以使汁變稠 而且非常香 炒勻 起鍋!!! 濃香四溢啊 注意 椰漿一定要起鍋前下. 太早下會被煮成油 (椰漿一般買那種罐頭的 很濃稠的比較好 或者是椰子醬即溶粉 專門用來做菜的)
咖喱飯製作方法
原料:肉末、米飯
配料:素火腿丁、紅蘿卜丁、馬鈴薯丁、白花菜
調料:咖哩粉2匙半、油適量、 高湯2碗半、醬油1匙 、鹽1/2匙
做法:
1. 將咖哩粉以乾鍋小火慢慢炒香,盛起備用。
2. 鍋內倒油,放入肉末及素火腿炒香後,加入醬油拌炒。
3. 加入蔬菜如紅蘿卜、馬鈴薯、白花菜等炒炒,再倒入咖哩粉拌炒均勻後, 倒入准備好的高湯慢燉,
將所有材料煮軟,水剩1杯半左右。
4. 加鹽,起鍋前以麵粉勾芡。
5.與蒸好的米飯拌勻即可。
美味咖喱雞肉飯→製作方法↓
主料:
雞胸肉、土豆、洋蔥、胡蘿卜
調料:
鹽、醬油、雞精、咖喱塊
製法:
1.把雞胸肉切丁,土豆和胡蘿卜滾刀切塊(不要切的太大,適中為好,因為大塊不好熟),洋蔥也切塊,適中即可!
2.水燒開將雞丁放入焯一下撈出控干備用。
3.炒鍋上火放上適量油,等油八成熱時放入咖喱塊炒幾下,放入洋蔥繼續翻炒,放入土豆和胡蘿卜.最後放入雞丁,加適量水,炒至土豆胡蘿卜已經完全熟透為止,這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點鹽或雞精,但不要太咸。
4.做完後蓋上鍋蓋悶3—5分鍾後味道更佳。
5.米飯蒸熟盛到盤中,澆上咖喱雞即成。
咖喱飯的做法
材料:
肉:牛肉、豬肉、雞肉均可,切成小塊
菜:土豆——切塊(小一些),胡蘿卜——切丁,洋蔥——切成小塊
料:食用油,鹽,咖喱粉
步驟:
1、鍋里放油,炒肉
2、放菜到鍋里跟肉一起炒,注意要多放點油,還要放適量的鹽(也可先不放,等調入咖喱後若鹽味不足再加鹽)
3、菜有些熟了,加水漫過菜,小火煮
4、菜都熟透了,小火,將咖喱粉用少量冷水拌勻(咖喱粉的用量可根據自己的口味),然後倒入鍋中攪勻。可一邊嘗味道,一邊加入咖喱。
5、繼續煮上5分鍾。
6、米飯另做,澆上菜和湯
步驟如下:
1)把緊好的牛肉切2cm見方的塊,也可以去超市買切好的,有點肥的或帶筋的更好。(註:咖喱飯里放什麼肉完全憑個人愛好,也可以放小排、放雞翅,有骨頭的才好呢)(同時悶一鍋大米飯)
2)同時土豆切方塊兒(塊兒一定不要太大)、胡蘿卜切圓塊兒(打皮,塊大點兒),元蔥多量切粗絲。
3)在鍋里放適量的油,用中火把牛肉放進去炒一下(要空干水,不然嘣的好厲害!),看到邊兒發焦的時候取出。
4)用剩下的油把胡蘿卜、元蔥也炒一下,放入牛肉,加入水,水大概與菜平高。
5)用大火把盛有牛肉、元蔥、胡蘿卜的湯煮至沸騰。閉火,靜置15分鍾。
6)然後放入咖喱塊,等它完全溶解後(大約10分鍾),放入土豆,(適量加入一些椰漿會更加香濃)。
7)小火煮(大約15分鍾),一邊煮一邊攪拌,口中不停的說:不要糊不要糊…不然會糊的:)
8)等到土豆熟了就可以吃了,注意:土豆一定要熟,另外一般來說不需要放任何調料了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咖喱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兒的調料,胃不太好的同學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另外米飯水不要少,不要硬。
2)如果是兩個人吃的話,可考慮以下的配量:牛肉一斤(超市一盒裝)、中土豆一個、大胡蘿卜一個、洋蔥半個、咖喱快兒半盒,米飯就看兩口子的飯量了 :)
3)一頓吃不了可先存放冰箱,第二頓更好吃!不過第二頓熱的時候要注意,凝固的咖喱汁要慢慢的化開,不停的攪拌,口中念念有辭……
正宗日式咖喱雞飯
材料:雞胸肉,土豆,胡蘿卜,洋蔥,蘋果,西紅柿,咖喱(最好是深色塊狀的,淺色粉末的味道有點淡),鹽
做法:1。雞胸肉切塊,在湯鍋里放少量油,炒至8分熟。
2。土豆,胡蘿卜,洋蔥切塊。在湯鍋里直接加水,把土豆,洋蔥和胡蘿卜塊放進去煮。煮開以後放咖喱粉,先不要放鹽,免得一會兒咸。
3。蘋果和西紅柿也要切塊,看開鍋了放進去。
4。因為土豆澱粉含量高,不需要單獨勾芡。等到比較黏稠的時候放鹽調味,攪拌均勻。看看土豆煮得比較爛,熄火,出鍋,澆在飯上吃。
胡蘿卜,洋蔥和土豆搭配,顏色很棒,營養一等,味道甜絲絲的。蘋果和西紅柿帶來豐富的維生素,味道一點點酸,和剛才的甜味在一起,兩種都不很明顯,但是卻稍稍中和了咖喱辛辣的味道,口感很爽。關鍵是營養很均衡!
⑸ 娘惹菜怎麼做
「娘惹菜」是新加坡的地道美食。
娘惹菜中國人與馬來人通婚的後代,男的稱為「簔簔」(巴音),女的稱為「娘惹」。簔簔人、娘惹人的飲食結合了兩種族人的文化背景和習慣,他們平常吃的菜便叫「娘惹菜」。
「娘惹菜」是令人交口稱贊的南洋菜式之一,自成一派。
娘惹美食融合了馬來菜與中國餐的烹調美味。叻沙(LAKSA)是娘惹美食中最具盛名的一種,中國素材的內斂遇上馬來料理的奔放,調和出人間稀有的愛戀熱情。
娘惹菜系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並而成的馬六甲菜餚。「娘惹菜」味道偏濃,以甜酸、微辣為主,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的香料調配而成。除了馬六甲地區,娘惹菜還流傳到了檳榔嶼、新加坡以及印尼和泰國。
許多馬來西亞原駐民認為:「娘惹」美食見證了馬來人與華人的聯姻喜慶,代表了浪漫豐富的娘惹美食特色。
●肉丸材料:
豬肉500克(須帶點脂肪,洗凈,濾干水分約一小時,剁碎),魚肉碎200克,螃蟹兩只(蒸熟後,取其肉),竹筍100克(剁碎),玉蜀黍粉兩湯匙,雞蛋一個,鹽少許,蒜頭10瓣(搗碎),油1杯。
●肉丸做法:
一、熱鍋熱一杯油,把蒜頭爆炒至金黃色,把蒜頭撈起來,留油於鍋中。
二、把豬肉碎、魚肉碎、蟹肉、竹筍碎、鹽、雞蛋和玉蜀黍粉揉捏均勻,加入兩三湯匙蒜蓉油,繼續揉捏,再加點油使肉團變得更滑。
三、把整個肉團拋甩在碗里至肉團呈膠粘狀態。
四、把油放在手掌上,把肉團搓成一個個橢圓形丸子備用。
●蝦湯料:
蝦殼與蝦頭400克,油4湯匙,清水兩公升。
●蝦湯煮法:
一、熱鑊熱油,加入蝦殼與蝦頭和稻碎的蒜頭,炒至蝦殼轉紅油溢出為止。
二、把蝦殼與蝦頭搗碎,加入清水,煮20分鍾,備用。
●湯料:
竹筍300克(切絲),蒜蓉兩湯匙,油5湯匙,蝦湯10杯,鹽適量,醬油兩湯匙或隨意。
●湯煮法:
一、熱油,加入竹筍絲,翻炒5分鍾,加入蝦湯和鹽,煮滾。
二、加入蟹肉丸,以中火煮至肉丸浮面即可。
●裝飾:
把蟹肉丸湯盛於碗中,撒上芫荽和爆香的蔥頭。
娘惹糕
椰漿 1罐(400㏄)
細砂糖 300公克
樹薯粉 400公克
玉米粉 10公克
巴蘭葉汁 3滴
水 1000㏄
份量:制果正方形烤模 1盤
製作:
(1)將除了巴蘭葉汁以外的所有材料全部混合拌勻。
(2)將作法(1)分成2份,一半保留原色,另一半則加入巴蘭葉汁,成為綠色粉漿。
(3)將白色與綠色粉漿交叉分次倒入烤盤,每次倒入1碗份量,約0.4公分厚,每倒一次粉漿便要入蒸徽艏s3分鍾左右。
(4)最後一次粉漿倒入後,蒸約5分鍾,之後移出冷卻後入冰箱冷藏,冰涼後即可切塊食用,沾椰子粉食用風味更佳。
先前倒入的粉漿必須完全蒸熟才能再繼續倒入,蒸出來的娘惹糕才會層次分明。
⑹ 請問新加坡人的飲食習慣
跟廣東人的飲食習慣最接近
不過新加坡年輕人比較喜歡西餐,中老年喜歡中餐
口味比較清淡
除了華人還有印度馬來人,也有自己的菜系
⑺ 融合了土生華人和馬來特色,成為新加坡最特別,最精緻的菜系叫什麼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有,你說的菜系指的應該是娘惹菜吧
不過不是土生華人和馬來特色的融合,是明朝鄭和下西洋後其隨從與當地土著結合的後裔所衍生出來的菜系。
味香濃郁,色彩鮮艷,做法繁雜,費時費力但很好吃的菜 :D
⑻ 東南亞菜系的特點
東南亞菜系的特點東南亞菜包括東南亞以及南亞部分國家如泰國、越南、印度等的特色菜。典型名菜有美味蛋包飯、咖喱紅薯小雞塊、辣味金槍魚、泰式菠蘿飯、印度咖喱海鮮焗飯等東南亞菜包括東南亞以及南亞部分如泰國、越南、印度等的特色菜。典型名菜有美味蛋包飯、咖喱紅薯小雞塊、辣味金槍魚、泰式菠蘿飯、印度咖喱海鮮焗飯等。 東南亞地區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和南緯10°之間,屬熱帶氣候。飲食習慣也受氣候的影響。因為熱、濕的氣候。造成了他們喜歡口味重的食物,用這樣的口感來激發食慾。酸、辣是東南亞料理的主要特色,無論是菜餚或是湯品,大都是酸、辣口感,直接刺激味蕾,讓人胃口大開,想要拒絕都很難。 東南亞菜餚的酸,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所用的調料。地處亞熱帶的東南亞地區,奇花異草繁多,青檸檬、檸檬葉就是常見的酸味調料。東南亞特有的檸檬因其酸澀,很少被作為直接食用的水果,而是用來做檸檬汁飲品、啤酒香劑,但是最主要的用處還是用來做菜餚的。
東南亞有名的小吃有 馬來西亞肉骨茶是一種盛行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的美食,是以肉與骨配合中葯煲成的湯,並沒有茶葉或茶的成份,但是由於食用時多會泡茶解湯肉的肥膩,所以一般都習稱肉骨茶肉骨茶雖名為茶,但實為混合中葯、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香、白鬍椒、丁香、大蒜)及肉排熬制多個小時的濃湯。肉骨茶通常伴白飯或以油條蘸湯來吃。在馬來西亞,肉骨茶是一道經典的早點菜式。
越南:米紙卷越南米紙卷是一道最適合夏天食用的冷盤,口感非常的清新,我第一品嘗的時候就被驚艷到了,它可當作點心,也可當作主食,透明的米皮下能看見裡面新鮮食材的漂亮顏色,只要買一袋米皮,這道美食在家就可以輕松製作,可以卷素菜、水果、葷菜、海鮮等…能吃的基本都能卷進去,再配上一碟魚露汁,那味道簡直不要太美妙!
泰國:冬陰功海鮮湯冬陰功之所以能稱為世界三大名湯之一,絕非浪得虛名!這道湯的名字中,「冬陰」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翻譯過來其實就是酸辣蝦湯。冬陰功海鮮湯味道極其鮮辣,刺激你的味蕾,讓人酣暢淋漓,喝過之後不少人都會貪戀上它!
印度尼西亞:印尼風情烤肉串喜歡擼串的吃貨們快看過來啦!在印尼最出名的就是沙爹烤肉串,沙嗲串是一種流行於東南亞一帶的美食,其中又以印度尼西亞的最為正宗。沙嗲是起源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幾乎在印尼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沙嗲,它已成為印尼的國菜。沙嗲在許多其他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泰國,和菲律賓南部,甚至以前殖民印尼的荷蘭都頗受歡迎的!沙嗲的食材可以是切片或切塊的雞肉、羊肉、牛肉、豬肉、海鮮等等肉類!大塊的鮮肉先用秘制的醬汁腌制過再烤,食用之前還可以再加上各種辛辣的沙嗲醬調味,那味道簡直不要太好吃,一串接著一串根本停不下來!
新加坡:辣椒炒蟹辣椒螃蟹是由辣椒、螃蟹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是新加坡最著名的菜,這道菜可以稱得上是新加坡的國菜了。辣椒螃蟹其實並不是很辣,味道甜中帶辣,螃蟹更是保留了原本鮮嫩的特點。新加坡辣椒螃蟹跟國內的香辣蟹比起來,沒有香辣蟹的鮮香麻辣,但是卻因為保留了螃蟹的原汁原味而略勝一籌!菲律賓:碳烤海鮮喜歡吃海鮮的朋友不要錯過!特別是碳烤大頭蝦,絕了,蝦有半隻手掌那麼大,大蝦肥美又新鮮,咬下去都是滿滿的肉啊,還有它的汁兒,讓人有一種控制不住想吃的沖動,不加任何醬料就只用鹽在炭火上烤,聞一聞鮮蝦的香氣,吃出最原始的味道,除了大頭蝦,還有烤魷魚、青口、生蚝、扇貝、蜆等海鮮都應有盡有,簡直就是一場海鮮盛宴
⑼ 東南亞有哪些特色美食
泰國香茅芝麻麵包蝦、印度風味漢堡扒、越南牛肉炒粉,馬來西亞咖喱蟹、西域古法烤羊腿,桑巴醬炒米粉等東南亞風情熱菜激發味蕾的極致誘惑;三文魚周打湯,印尼牛尾湯,海鮮冬陰功湯,奶油甘筍湯等西域特色湯品美味之餘養顏又養身;挪威鮮三文魚、北極蝦、三點花蟹、蜘蛛蟹、阿拉斯加雪蟹、紐西蘭青口貝、琵琶蝦等
1.越式香茅牛肉檬粉
香茅因其會散發檸檬的香氣,又稱為檸檬草,屬於天然的芳香類調料,是東南亞菜中常用的一種香料。此粉混有香茅特有的香氣、檸檬的清香酸甜,牛肉爽口而不膩。此外,廚師一改越南傳統用的寬粉選用細米粉,能使調料的香味最大限度的融入到細米粉中。
2.柚子鮮蝦沙律
此道菜融入了蝦的鮮、柚子的香、檸檬的酸,格外的開胃。柚子清香、酸甜、涼潤,營養豐富,葯用價值很高,有止咳平喘、清熱化痰、健脾消食的作用。
3.香蘭葉炸雞
香蘭葉是東南亞常用的香料之一,能讓食物更具清新、香甜,此道泰式美食,先用魚露、蒜、蔥、姜、等調料腌制雞肉,而後用香蘭葉包住雞肉成三角形下油鍋炸,香蘭葉的香經油炸後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被包裹的雞肉被香氣縈繞著,打開香蘭葉後,香氣撲鼻,雞肉香嫩可口。
美味甜點
南瓜毛士
將小南瓜內部掏空做瓮,內放芝士,蒸熟後的南瓜肉質糯軟潤滑、清香可口、甜而不膩,芝士奶香濃郁、口感醇厚細膩,兩者一起入口,味道絕妙。此外,此道甜點外觀猶如一彎明月,甚是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