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還不封城
『壹』 現在疫情為什麼不封城
只要國外有就防不住的,封閉管理也不是長久之計,影響太大。不封控,會造成更大的混亂。說實話,兩難。如果解決,一是靠研製新的疫苗出來,二是靠人類對病毒的適應性和抵抗力,最後當流感處理。沒完沒了的疫情,讓人情以何堪?
『貳』 2022年中國能開放邊境城市嗎
題主你好,我是一名滯留國內的土澳大三學生。我不是中介,我只是一個被土澳折磨了一年半接近抑鬱的「留學生」。作為一個「當事人」,我覺得我有資格說兩句。留學生返澳的呼聲最早我記得是從20年5月開始的。那時候澳洲方才封國2個月。今天我21年5月24日。這么和你說吧, 一年多了,澳洲反反復復的計劃,各種「承諾」,「或」,「也許」。最終的結果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北領地70人順利返澳。70多人中,也不是僅僅只有中國留學生。光這件事,澳洲政府的信用就可見一斑。我記得有這么幾次留學生返澳計劃當時是鬧得沸沸揚揚。20年7月留學生3步走返澳,20年11月南澳計劃試點返澳,21年1月新州計劃每周1000留學生返澳,21年3月新加坡第三國返澳,21年5月新州維州南澳昆州試點計劃......可是,結果又是怎樣呢?20年7月維州大爆發,封城讓返澳計劃泡湯。20年11月,就在南澳返澳計劃實施的前幾天,南澳爆發疫情,隨後封城,返澳計劃不了了之。21年伊始,新州爆發聚集性感染,當時日新州達到30例,返澳計劃擱置。21年3月的新加坡第三國返澳計劃,搞得和真的似的,讓我差點就去辦新加坡簽證了。結果受印度疫情影響,新加坡現在日增20+,自己都封國了。和HK的泡泡這種板上釘釘的事情都擱置了,更別提和Au的了。到今天,維州再次出現4例病例,按照這個套路,過幾天維州封城,返澳計劃估計又涼了。我真的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怎的,只要有返澳計劃,必然伴隨一波疫情。我看到有很多中介和自媒體前一陣子在說澳洲預算案「21年下半年,留學生小規模返澳。22年上半年graally increase」。說實話,憑經驗,只要遇到「下半年」,「年中」,「稍晚的時間」這樣的字眼,基本就不用看了,都是些八字沒一撇的東西。兄弟,我真不知該說些什麼,在我印象里,去年11月,就有個什麼預算案。當時那個達頓(就那個光頭),當時還是內政部長吧,說的就是,「很抱歉,留學生可能還要等一年」。現在看看,難道今年11月,我就能回去嗎?痴人說夢罷了。不要再相信了!不要再指望返澳了!尤其是像我這樣還有一兩年畢業的人,早點做做規劃吧!都說茉莉森是PUA,但我感覺PUA都是言輕了,Liar可能更適合吧。我總是看到有些公眾號啊,中介啊,一直都在推送什麼返澳有望啊,返澳「或」無望啊。其實只是一些捕風捉影的消息罷了。可能只是摘自某個澳媒或者某個專家的一句話,然後自己添油加醋地自己分析一波,就變成「有望」、「遙遙無期」了。他們說的話值幾個錢?能撼動茉莉僧嗎?能撼動國會嗎?真的,中介們,無論你們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這樣下去只會讓留學生更加焦慮,最終走向抑鬱,這不會給你們帶來收益!可能有人覺得我在潑涼水了,但我還是得說,這就是事實。現在的茉莉僧把寶全都壓在疫苗身上了。可是疫苗就一定管用嗎?再看看澳洲的接種率,到現在才接種350萬劑。(還不是350萬人。3個月了,打了中國半天的接種量...)打了疫苗就一定會開放嗎?還有疫苗護照,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你覺得這個東西會真的存在嗎?就算國門開放了,現在5萬一張的機票,你真的下得去手嗎?連最有可能的新加坡都涼涼了,現在還有什麼可以期待的呢?難道指望一周100個名額(相比於10多萬的滯留留學生)的返澳試點計劃?就這樣一個試點計劃都實現不了,真的別抱希望了,不如一走了之吧!人還有幾個青春啊?總看到有的人網課覺得舒服,網課好,不愁吃穿還省錢。但當你寫簡歷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參加過校內社團,沒有參加過社會活動,甚至連一份像樣的實習經歷都拿不出手。那個時候,你還會覺得網課值得嗎?現實真的很殘酷,有些有經驗的HR一眼就能看得出來,你是不是在家裡讀了幾年zoom大學。那個時候,你去找誰申訴?找學校?找茉莉僧?其實早就想寫這些了,念我是一個電氣工程學子一直沒時間。今天看了新聞,維州新增4例,再也忍不住了。在這里,我作為一個當事人,真的真的真的勸那些還沒有來澳洲的留學生,別來澳洲!有可能你的4年,就是在家裡度過的。而那些應為已經大二大三,不得不硬著頭皮往下讀的同學,我和你們一樣,很苦惱,很絕望,無論是學業上還是異地戀的感情上,都很痛苦,現在甚至有些輕度抑鬱症。趁現在,趕緊對未來做一下規劃,考考語言,多刷刷GPA,在國內利用好資源,多實習實習。然後畢業立即走人,世界很大,值得你去看看!這篇文章可能又要傷害某些無良媒體了,這里僅僅表達的是我個人的觀點。願同學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叄』 「不想獨立,是被迫獨立的國家」,新加坡為何被這樣說
因為新加坡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獨立的,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後,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很多的國家脫離了原來的統治,開始追尋新的自由,成立了新的政權。但是新加坡作為一個很小的國家,他並不想自己獨立成為一個國家,害怕自己實力弱小,別其他的國家欺負,於是向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但是馬來西亞聯邦也有自己的考慮,出於自身的政治利益,強行把新加坡踢出了聯邦, 新加坡沒有轉圜的餘地,只能獨立為一個國家。
新加坡現在的經濟發展要比馬來西亞好的多,不知道現在馬來西亞有沒有後悔當初做的決定。新加坡已經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 ,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新加坡的旅遊業發展得很快。
『肆』 新加坡為何不回歸中國
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於1965年正式獨立。是亞洲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人口560多萬,當然並不全是華人,其中華人佔75%,馬來人佔13%,印度人佔10%。
關於新加坡華人的歷史最早得追溯到中國的宋朝時期,由於宋朝工商業萌芽的興起,宋人開始有大量商船去南洋做生意,於是印尼群島開始有華人定居。宋末由於蒙古鐵騎南侵,使得大量漢人往南洋遷徙,躲避戰亂,求得生存。這一次遷徙導致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區開始有大量華人的身影。
元朝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漢人低等,南人最低等。所以許多人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被迫流亡。
明朝朱元璋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建立屬於漢人的王朝,可惜朱元璋實行封閉鎖國的政策,內修長城,對外禁海。朱元璋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太孫朱允炆,然而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不服,於是起兵造反,攻陷南京奪取了帝位,這就是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攻陷南京後,朱允炆卻莫名的失蹤了。國內找不到朱允炆,於是朱棣派身邊的太監鄭和下西洋去尋找,由此開啟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輝煌歷程。
鄭和下西洋內在目的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單純為這一個目的興師動眾率兩萬大軍去尋找,文武百官肯定會反對。因此有了一個掩人耳目的目的,建立朝貢制度。明朝在朱元璋三十年的管理下,國力漸漸強盛起來。朝貢制度也是歷來強大王朝的證明,比如唐朝就是萬國來朝。
可惜朝貢制度是一種虛榮的面子制度,朝貢制度是指周邊的國家遠處的國家,你只要承認我天朝是萬國之國,遵我天朝為宗主,就和你建立一種朝貢制度,你每年得向我進貢,但是你進貢我一分我的回饋十分,以此經濟援助小國才稱為朝貢制度。朝貢制度對小國的好處是直接經濟幫助,對宗主國的好處是帶來通商貿易的繁榮,並最終受益。可惜明朝對外禁海,嚴禁各種通商貿易,這就使得朝貢制度入不敷出,沒多久這種制度就不散而終!
鄭和七下西洋到馬來西亞地區時,為了和當地人建立朝貢制度,他不僅不幫助當地華人,而且還應當地人要求,把華人領袖陳祖義活捉並帶回國斬殺。
沒多久後荷蘭殖民者達到這里後,當地華人一方面由於失去庇佑,不得不依附荷蘭殖民者以求得生存;另一方也是由於華人的聰明,勤奮,有能力管理大農場,能為荷蘭人帶來財富而受善待。荷蘭人在當地建立了一個社會等級制度,歐洲人位於社會的最高等級、華人和阿拉伯裔是第二等級,土著是社會第三等級。這使得當地土著對華人是有仇視的心理,並為以後反華埋下了禍根。
由於明朝的禁海,使得許多的遠洋貿易和漁民失去飯碗,於是大批人建立自己的軍隊,企圖突破明朝海防。比如汪直、徐海等人,都是當時的明朝人被迫做了海盜,帶領日寇沖犯海防。而一些商販為了尋找商機,開啟了大批移民南洋的熱潮。華人移民潮也就發生在荷蘭殖民的早中期。
後來英國殖民者也來爭奪這塊土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地區被英國殖民者佔領。二戰時期日本迅速打敗歐洲殖民者,從而佔領了東印度群島。二戰後日本宣布投降,新加坡地區再次淪為英國殖民地。此後經過數年奮斗,新加坡取得較大的自治權,1959年新加坡進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後來馬來亞首相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並於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然而合並後的馬來西亞在政治上兩地發生重大沖突。
馬來西亞首相叫東姑,他很害怕李光耀的華人政黨取代馬來人政黨,成為了馬來西亞的執政黨,這對馬來人非常不利。馬來人當然清楚華人的厲害,團結、勤勞、聰明、能幹,當時馬來西亞的大商人大部分都是新加坡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的經濟實際上很大一部分是由華人掌控,不僅僅是新加坡的華人,也包括馬來西亞本國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的厲害是很清楚的。所以在1965年,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宣布,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就這樣被迫獨立了。
獨立後的新加坡為何沒有選擇回歸祖國呢?
其一,早在荷蘭殖民時期,1740年的時候,華人人口佔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地區一半。華人人數日益增長,經濟力量日益強大,成為了荷蘭人的對手,最後導致了華人大屠殺事件。大量的華人慘遭殺害,於是一些華人選擇回到祖國,然而當時的清朝卻並不承認這些華人是中國人,在外受迫害,回國又無望。使得大量的華人逃往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地區,所以新加坡地區所聚集的華人是遠多於其他族人的。
其二,當時的新加坡當時連飲用水都需要馬來西亞供應,它哪裡有條件獨立呢?然而新加坡在19世紀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貿易增長了八倍。一戰結束後,英國也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早在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隨著蒸汽船的發展也因此不斷學習到先進的知識,並作為歐亞船隻重要的停泊港口依靠稅收提升著本國的經濟實力。
也就是說,西方的先進工業實力更是新加坡嚮往。而當時的中國是處於社會主義時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對新加坡並沒有太大幫助。而且西方的經濟、政治、科教、文化已經對新加坡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回歸祖國走向社會主義幾乎不可能。
其三,新加坡宜居繁榮的社會環境。由於新加坡自身環境較好,而且這里的治安秩序也非常完善,所以新加坡也是一個承擔著全世界很多人希望的理想居所。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
新加坡不僅適合宜居,而且法律完善,治安穩定,對外貿易友好。因此能吸引大量的商業人士前往這里大顯身手。如果新加坡回歸祖國,那麼他們將作為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面臨著重新調整已成型的法律秩序的壓力。
在這種種條件的因素下,新加坡獨立後,並未選擇回歸祖國。而且獨立後的新加坡,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但是新加坡仍然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
雖然新加坡並未回歸祖國懷抱,但是其中國人特有勤奮、團結等基因卻從未有過斷離。或許我們無法再做家人,但卻能成為攜手並進的兄弟。
『伍』 世界上抗疫最成功的國家排名
中國。
世界10大抗疫國家排名如下:1中國、2俄羅斯、3德國、4法國、5巴基斯理、6伊朗、7土耳其、8巴西、9印度、10美國。
這10大抗疫國家,均受到新冠病毒的大規模進攻,有的損失最輕,有的損失最重。筆者把損失最輕的國家往前排名,而把損失最重的國家往後排名。排名越向前,就表明它的抗疫能力越強,這造成的損失最小;排名越向後,就表明它的抗疫能力越弱,由此造成的損失最大。
這10個抗疫大國,盡管它們各自製定的抗疫策略所實施的抗疫快速化、機動化、網路化、封鎖化、時間化、統一化、調控化以及命令化等不相同,但它們擁有的資源、人力、醫療技術等在第一時間里基本控制疫情並逐漸消滅新冠病毒的做法是幾乎相同的。
只要它們制定出高效的抗疫策略並及時地到達國家的深層結構中給予實施,就可使疫情損失最小。但有些國家的最高層,對國家與人民完全不負責任,不是積極制定出高效的抗疫策略並及時地送到自己國家的深層結構中給予實施。
而是使用政治去干擾而制定出低效的抗疫策略,這使人民不懂科學地打著「還我自由」的旗號進行遊行示威,也不懂科學地不戴口罩。
『陸』 為什麼新加坡可以開演唱會不怕疫情嗎
新加坡可以開演唱會不怕疫情。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新加坡新冠肺炎疫情控制良好,本土新增確診病例長期維持在個位數,疫苗注射等防疫手段也將逐漸到位。新加坡按計劃邁入解封第三階段,全面恢復社會生產生活。
『柒』 全球各個國家對新冠肺炎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從2020年初至今,新冠疫情在全球已經持續了近9個月的時間,截止到8月26日8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累計超2381萬例,累計死亡逾81.7萬例。全球各個國家為應對新冠肺炎都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下面我們看看各國為應對疫情都做了什麼措施。
疫情初期,歐美國家一開始麻痹大意,普遍反應滯後,防疫措施也面臨社會文化及體制方面的限制。但是面對越來越高的死亡病例等嚴重影響,歐美各國緊急做出反應,美國緊急發放150萬個檢測盒至各地,承諾醫療保險將包括病毒檢測;義大利封鎖北部倫巴第大區及另外14個省,取消封鎖區內一切公眾活動,關閉全國所有學校;法國禁止1000人以上聚集的活動,部分地區如科西嘉島禁止50人以上的聚會,關閉疫區瓦茲省和上萊茵省的中小學及幼兒園,徵收全國口罩;德國,禁止口罩等醫療防疫用品出口;瑞士,禁止1000人以上聚集的活動。目前歐美國家的防疫措施已接近最高級別,防疫形勢有望逐步好轉 。
『捌』 義大利多地實施最高級別封城措施,為什麼外國封城措施久不見效
新冠疫情是需要全民配合的,一場全民抗戰,需要人民去配合政府所下發的各種條令,只有這樣新冠疫情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並能夠盡快的結束,義大利多地實施最高級別封城措施,為什麼外國封城措施久不見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很慶幸我們生長在一個充滿愛的國度,成長在一個全民配合共同應對一切危難的國家,國家政府能夠積極有效地落實各項措施,讓我們的生活重歸於平靜,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有希望。
『玖』 國外為什麼不敢封城簡單概括
原因很簡單,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外國,沒有統領全國一盤棋的人力,從達官貴人到普通百姓都是只掃門前雪。打著人權自由的晃子不管不問,以民主自由為借口推卸責任。美國釆取不管主要是不想把錢用在民眾頭上。尤其今年,特朗普要保總統寶座,就必須把錢用在競選上。再者,不同制度在對待當前疫情的態度也顯然不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中國,舉全國之力,開展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為了人民的健康工廠可以停工,商店關門,多行業停業。但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做不到,也沒有這個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