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怎麼不說中文
① 為什麼 新加坡的華人都不說話語
樓主的問題不正確,只能說你碰到的新加坡華人少說華語。我是新加坡華人,我周圍的華人都說華語的。
② 新加坡為什麼實行英語而不是漢語(華語)
先說身為東南亞國家的新加坡共和國,為什麼是用英語來做官方第一語言的。
新加坡原屬馬來半島的柔佛王國,原住民主要還是馬來人。1819年,也就是有著「印度女王」之稱的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當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雇員托馬斯·斯坦福·萊佛士爵士(英屬牙買加人)代表帝國登陸新加坡,開啟了英治時期。1824年,柔佛王國正式簽署條約將新加坡割讓,於是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那個時代,日不落的世紀,身為英國的殖民地,不給你強制普及英語,你自己平日里也得經常用到吧。
直到1942年,日本人又從英國人手中搶走了新加坡的控制權,開啟了短暫的日治時期。而在1945年,也就是日本在佔領新加坡全境的3年後,就宣布戰敗,全員退出了。我們從韓劇和台劇中能感受到,台灣人和韓國人口語中時常引用日語。可新加坡不一樣,畢竟日本人控制的時間非常短,所以對英語的地位根本造成不了什麼影響。
要知道此前123年,英語一直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此期間,不僅是新加坡內外的馬來人,還有南方清人、印度人、泰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等外國人,若要長期生活在新加坡,當然得把英語給學會了。此後,也是一樣。
再來說漢語。可在此之前,我想還是得先明確問題中的關鍵詞——漢語。首先,漢語可以是一個大概念,它包括了所有漢人的母語,卻時常會被用來特指普通話。
眾所周知,在560多萬的新加坡人口中,華人佔了75%左右,其次是13%的馬來族和9%的印度裔,最後才是極少數的歐亞混血與其他種族。
新加坡華人中,祖籍為福建的就佔了四成,而祖籍為廣東、海南、浙江的也接近四成,另外兩成大多也是來自我國南方各省份。這些華人大多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經移民過去了,華人又是出了名的習慣抱團取暖,身在外地的同鄉們會有組織性地生活在一個圈子裡,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不就是這么來的嘛。
這也就意味著,華人帶去了自己的母語投入日常的使用,也就是各種類型的閩語、粵語、瓊語、南部吳語,甚至還存在更多種類的南方方言,並且他們對後來以北京官話為基準而推出的普通話並沒多少感情。也就是說,大多新加坡華人第一母語也不是普通話,甚至不會說那也是正常。
更多知識點請查看原文鏈接:
新加坡官方第一語言為什麼不是漢語?
③ 新加坡人為什麼不會說漢語
因為李光耀不許新加坡人說漢語,只准說英語。
④ 新加坡這么多華人為什麼不說華語要說馬來語
網友對我國和我國鄰國的華族社會不很了解,只有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華族,都會以馬來語(國語)溝通交談。
馬來西亞是以馬來語為國語,是官方唯一用語,各組群是以馬來語(國語)交談溝通;
印尼則因同化關系,早期禁止華文學習,只有印尼語教導,作為少數族群的華族,只能接受印尼文教育,印尼年輕華族青年都不會華語;
在我國則因英語為主要的通行語言,且是我國社會各族群的中立語言,所以我國各族群年輕人都是以英語溝通交談,很少運用馬來語(我國國語)。
⑤ 新加坡人也講中文嗎
因為比較上年紀的新加坡人都是會說漢語的,因為是華人後裔。
但是因為新加坡的政府和學校並不關注母語的鞏固和發展,再加上國際金融形式的需要,在新加坡境內使用英語的人越來越多,因為英語是國際化的語言,全球使用最為普遍,在國際性的商務會議還有各種活動當中,英文使用最為普及,為了適應發展形勢,新加坡使用英語的人越來越多。
新加坡華人基本源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其中四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客家人、海南人、莆田人、上海人等等。
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印度教。「Singaporean」 是指新加坡人,新加坡的,新加坡人的加點新加坡口音就是Singa'porean(重音坐在後面嗷)。
(5)新加坡人怎麼不說中文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華人佔新加坡人口的74.1%,分成近10個不同的籍貫。他們大多數的祖先來自中國南方,主要是海南、福建和廣東省。新加坡的福建、潮州和海南籍貫總共佔新加坡華人的四分之三。其餘四分之一主要是廣東、客家籍貫以及其他籍貫。
中國南部福建省方言族群是最早移民新加坡的華人族群。現在的福建籍貫的新加坡華人佔了總數的41%。潮州籍貫佔了約21%。而廣東籍貫的則佔新加坡華人總數的15%。客家籍貫佔11.4%,其餘主要是海南籍貫。
中華文化最能表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這種觀念在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中繼續保存。家祖宗舍的創立,可以維持鄉黨友愛的互助精神。
華人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時髦的華裔新娘在婚禮中端出一隻小小的瓷製茶杯給新郎的父母,當公婆從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時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納到這個家庭。
峇峇娘惹(或稱海峽華人/僑生)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和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淡馬錫(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移民後裔。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數在唐宋時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沒有來源證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明朝移民後裔。
⑥ 新加坡會說中文嗎
問題一:新加坡人也講中文嗎? 眾所周知,新加坡有77%的人口是華人,也就意味著漢語應該是新加坡的第一大語言,雖然漢語和英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一攻被列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事實上,在新加坡以漢語為母語的家庭越來越少,有一次,新加坡某商團來中國訪問,看到的都是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的中國人,甚至名字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名字,但張嘴都是流利的英語,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校不重視母語教育。 *** 和各大企業都以使用英語為主。人們為了謀出路,當然重英語,輕母語了。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新加坡的國歌只有一個版本,那就是「國語」――馬來語版本。
馬來語,英語,華語(漢語普通話)和泰米爾語被一同列為官方語言。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國家對「國語」和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國民的母語漢語都不重視,而採取種種手段和措施實行英語教育,使英語一家獨大。
在新加坡,只懂漢語的人只能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流,無法進入上層社會,而只會「國語」馬來語的人則連在這個以馬來語為國語的國家中連日常生活交流恐怕都會很成問題了(因為戰新加坡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新加坡華人基本不懂新加坡的「國語」馬來語)。
問題二:新加坡為什麼說漢語 華族新加坡人的母語是華文,我們通稱為華語,不稱為漢語。我國社會各民族深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早期英殖民 *** 的政策制度沿襲傳統,英語已是我國的主要官方與商業用語,也是我國各族的社會溝通語言。
因教育與環境,我國社會各民族都能通曉多種語言,一般為英語和母駭(馬來語-也是國語,華語,淡米爾語),老一輩華族多會講方言(福建,廣東,潮州,海南,客家等)。
問題三: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 可以說,但不是每個新加坡人都懂中文,尤其是非華人面孔的基本不會中文。
此外,新加坡外來人口占總人口的四成,所以跟這些非新加坡人(主要是來自東南亞、南亞、北亞)講中文肯定也不行。
所以大概一半的人還是懂簡單的中文。
問題四:新加坡人日常是講中文還是英文 來到新加坡,才發現華語沒有想像中的強大。所到之處的信息指示都是英語,措手不及的我在問路、咨詢上都遇到不少麻煩。華語和英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一同被列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而新加坡的國歌只有一個版本,那就是「國語」――馬來語版本。現在新加坡,以漢語為母語的家庭越來越少,學校也不重視母語教育。 *** 和各大企業都以使用英語為主,人們為了謀出路,自然重英語,輕母語,使英語一家獨大。
在新加坡,只懂漢語的人只能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流,無法進入上層社會,而只會「國語」馬來語的人則連在這個以馬來語為國語的國家中連日常生活交流恐怕都會很成問題了。
新加坡的語言政策可以分為英國殖民時期的「獨尊英語、放開其他」、獨立前後的「獨尊英語、多語並重」和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多語並存、英語獨尊」三個發展階段。目前其語言政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尊重國內各種族語言文化之閫的差異.以多語政策來謀求文化傳承、民族和諧與政治穩定;以英語的通用來掌握學習西方先進科技的利器,推動經濟繁榮和國際溝通,冀求建立對國家的忠心和認同。
在這樣的語言政策的制約和影響下,英語是實際上的國語.是社會的頂層語言,也是各種族之間的通用語言。
而在我看來,除了全球化下的英語普及,導致華語不強的更重要原因是新加坡華人主要來自福建廣東,語言以閩南語系、廣東話和客家話為主,國語本來就缺乏群眾基礎。由於 *** 只鼓勵講標准華語(類似中國的普通話),方言基本上只有在上了年紀的人和商販等中使用,已慢慢流失,這就使得華語毫無影響力。
問題五:新加坡怎麼有這么多人說中文? 新加坡華人的華語情結
這是新加坡嗎?
腳下的這塊土地風貌迷人,色彩斑斕,各種文化水 *** 融。但是,記者見得最多的還是黃皮膚黑眼睛的華人及無處不在的華文,就連那些建築也像我們國內沿海城市。走到這里的濱海灣畔,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她酷似中國上海外灘。如果不是看見那座口中噴著弧形水柱的魚尾獅,記者真的以為是在上海。一句話:到新加坡不像出國。
新加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國,人口僅300多萬,其中76%為華人。如此多華人生活在這里,難怪這里的環境與中國相似。當然也有不同之處。在新加坡的日子裡,記者接觸到的華人中有一部分看不懂華文,一些人特別是年輕人講不了華語,與中國來的同胞交流相當困難。去年,記者參加中國-東盟國際汽車拉力賽活動兩次到新加坡,發現這里華人的漢語水平與年齡成正比,年齡越大的漢語水平越高。奇也怪也!記者請教了當地的一位權威人士。他說,造成如此事實的原因有多種,最主要的是國策。生活在新加坡的種族人群中除了華人外,還有印度人和馬來人。作為一個國家,它必須善待所有民族。新加坡雖是一個小國,但和諧更加顯得重要,民族問題的任何偏頗都可能導致滅頂之災。正是考慮到這種因素,華人占據上層社會的新加坡並沒有放棄一些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痕跡,例如,新加坡華人雖多但國語卻是馬來語。而華語在教育中所佔的分量相對減少,年青一代華人華語水平下降自然也就不是什麼怪事了。
在新加坡最通用的語言是英語。由於英語強勢地位的影響,再加上一些人為了功利而放棄華語,因此華語大有被英語取代的趨勢。據新加坡 *** 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1980年,在家中使用英語的華族小學生的比率是9.3%,近年卻上升到42.4%。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用不了多長時間,新加坡華人的母語將變成英語,而華語反而變成外語。
這種現象引起了 *** 及眾多有識之士的擔心。一旦「脫華入英」成為事實,新加坡東西交融雙語優勢的獨特人文性就會喪失,新加坡就難以如現在這樣在東西方國家中「左右逢源」了。據報道,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曾表示,如果新加坡華人失去講華語的環境,今後要再造同樣的環境將極為困難。友人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新加坡都在開展講華語運動。 *** 鼓勵華人特別是年青一代提升自己中華語文與文學的水平,以確保新加坡華文發展。
對於開展華語運動,絕大部分新加坡華人是舉雙手贊成的,因為華語畢竟是世代相傳的語言。許多老人始終認為他們來新加坡不過是為了謀生或從商,最終要落葉歸根,回到中國故土。他們會按時匯款給故鄉親人,並期待衣錦還鄉之日。去年10月,當我們中國-東盟國際汽車拉力賽車隊抵達新加坡時,新加坡的兩輛越野車及6名車手加入到車隊的行列。他們要隨車隊途經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到中國南寧。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幾名車手中竟有兩名是高齡者:81歲的陳鑒輝和77歲的張益強。兩位老伯的年齡按我們國內的有關條例是不適宜駕車了,特別是這種長途的跨國遠征。可是兩位老伯態度誠懇地表示:到中國去,回到老祖宗生活過的地方看看是他們最大的夙願。車輛由兒子駕駛,但老人說如果中國交通規則允許還想親自駕車在中國的大地上走幾圈。
大凡到新加坡的國人,總會被當地華人熱情地引領到一個叫「牛車水」的地方,我等也不例外。記者從地名上無法領會「牛車水」的真實意義,只有到了那裡才恍然大悟。它是華人當年生活的一個縮影:「牛車水」是闖南洋華人的聚居點。這里的生活條件相當差,沒有水沒有井,要用牛車把水運到家裡去。這就是「牛車水」地名的來源。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來到這里,就在這個炎熱而又陌生的地方,開始他們的拓荒新生活。這些移......>>
問題六:新加坡人都會說中文? 不是都會。很大一部分人會。新加坡人中,說
中國語的49.9琺,英語的 32.3%,馬來語12.2%,當地土語 3.3%。
問題七:新加坡人是都說中文的嗎 不是都會。很大一部分人會。新加坡人中,說
中國語的49.9%,英語的 32.3%,馬來語12.2%,當地土語 3.3%。
問題八:新加坡會說漢語,為什麼就不屬於中國 新加坡為多元社會,非屬單一族群,以網友邏輯,引申詢問,中國境內朝鮮族,傣族,蒙古族所居住自治區是不是也應該歸屬韓國,泰國,蒙古。
問題九:新加坡那裡說什麼語言啊 說漢語的人多嗎 我去年6月底去的 本來也以為官方語言是英語 結果去了才發現 有的人 你和人家說英語 他完全聽不懂 說華語就沒問題 所以這個問題 真到了那 就先用英語說一遍 再用華語說一遍 但是要趕上一個說馬來語的 我就沒招了
問題十:為什麼新加坡人會說中文 華族新加坡人的母語是華文,我們通稱為華語,不稱為漢語。我國社會各民族深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早期英殖民 *** 的政策制度沿襲傳統,英語已是我國的主要官方與商業用語,也是我國各族的社會溝通語言。
因教育與環境,我國社會各民族都能通曉多種語言,一般為英語和母語(馬來語-也是國語,華語,淡米爾語),老一輩華族多會講方言(福建,廣東,潮州,海南,客家等)。
⑦ 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
可以
新加坡官方語言為英語、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且大力推行雙語教學政策,其中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說英語和華文,就中英雙語的融合度而言,新加坡當之無愧地成為最容易融入的亞洲國家之一。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
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
(7)新加坡人怎麼不說中文擴展閱讀: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53.5萬,其中337.5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2.7萬個「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有約163萬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
其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目前總人口561萬(2017年6月),公民和永久居民396萬。
⑧ {求講解}為什麼新加坡華人幾乎沒有會說中文的了,都是一口馬來話或是英文,新加坡不是華人主導的國家嗎
基於政治考慮,用英文是向西方國家靠攏,用馬來文,是要討好馬來西亞。本來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地就是馬來西亞聯邦的。表面上重視馬來文,其實都是做做樣子,畢竟是水電用馬來西亞的,自己地方又小,資源基本上很依賴大馬提供。政治上不能得罪馬來西亞這種思想也影響到了國民生活。但說到底,李光耀的思想是去中化(早期華人多,華文是相當於官方語言),否則新加坡不能更好的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可。於是逐漸華文不學了,只注重英文和數學。新加坡容許美國駐軍,自己購買的戰機因為本國小,也擺放在美國。畢竟多種族在一個社會,互相影響是正常的。總之就是對中國很防備,上層的思想也是影響到國民。所以新加坡人會有點歧視中國大陸的華人。看過報道說:外來的華人地位基本上是,一等華人是香港華人(主因是西方自由社會教育+有錢)(據說沒什麼學歷的香港人都很容許拿到居留權),其次台灣,馬來西亞華人。而大陸引進的人,主要是高學歷(尤其本地人不喜歡的理科畢業的),再者就是非常有錢的,否則沒那麼容易拿到居留權。不是一個國家的,別問太多為什麼了。即使國內的一個省排外,你都無法解釋為什麼。
⑨ 新加坡的國語為什麼不是中文
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官方語言包括英語,華語,馬來語與淡米爾語。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移民國家,有4大種族 - 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歐亞裔。
新加坡剛獨立時,因為周圍國家的政治因素,就把馬來語定為國語。
順便糾正網友的錯誤言論 :「去的人講的都是粵語」 -
來新加坡的中國人,包含了中國南方沿海一帶的省份,如福建,廣東,海南。而且新加坡人是以福建人的後裔會比較多。
在此與asteven_sg 做一個小討論。
獨立國 - 才有國歌,國旗,國徽,國花,國語
自治邦 - 只能稱為 邦歌,邦旗,邦徽,邦花,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