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魚生有什麼好處
1. 新加坡人在過年時必須吃一道稱為「魚生」的菜,請問吃法是:
哈哈,笑死我了,你們都不懂,魚生是由好吃的各種蜜淺、油炸的小食品,什麼都能放,最後淋上蜂蜜拌勻就能吃了,每人拿一雙長筷子圍著桌子撈,這叫撈魚生,邊撈邊說,希望撈出一個好年頭。
2. 新加坡魚生怎麼做
魚
在華人的世界裡,流行著每年的新年裡都要吃魚的傳統,意思是「年年有餘(魚)」,這個習俗不但滿足了人們的「口福」,還讓大家都討個吉利,皆大歡喜,不亦樂乎!
魚生
魚生亦叫「撈魚生」」也有稱之為「撈生」,「魚生」基本上由「魚」和「菜蔬」組成,將「魚」和「菜蔬」分別盛在圓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調味品,用筷子攪拌各種配料,做著向上攪調的姿勢。據說,此舉象徵著在未來的事業中發財和幸運。 。
新加坡魚生
「撈魚生」在南洋的新加坡華人世界裡非常受歡迎,算是新加坡華人獨特的慶祝新年的方式。實際上,「撈魚生」是一道帶有吉祥意味,祈求來年有好運,發大財的菜式。以往。華人都是在大年初七這一天,舉家進行「撈魚生」儀式。如今,即便在年前,各市場就已經推出各式的「撈魚生」了,而且,「撈魚生」的儀式大可持續到大年十五的元宵節了(附圖)
在新加坡,一份上等材料製成的魚生,其售價可達上千新加坡元。
撈魚生的習俗
當圍在圓桌的家人(或朋友、同事等人)准備好,要舉筷子進行「撈生」時,再淋上特製的醬汁(通常含有麥芽糖及酸柑汁等等)。然後一個人發號施令,大家就開始以筷子將大圓盤中的各式材料高高的夾起,一邊夾高還要一邊以廣東話說:「撈起!撈起!(撈喜)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把魚生盤中的材料夾得愈高,聽說來年就會賺得越多,在新的一年中更容易實現心願。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會說各式各樣的賀年詞句,如萬事如意、一帆風順等等。而且,也不一定都是說廣東話。還有還有,除了大人喜歡撈生,小孩子也喜歡撈生的熱鬧氣氛啊。所以呢,小孩子啊,就可以站在椅子上,一樣和大人一起進行撈生了。
撈魚生的食材
「撈魚生」是以生魚條(或者使用三文魚等等可以生吃的魚肉條)為主食材,搭配腌姜絲及各種有顏色的蔬菜絲及水果絲,如青紅椒、西芹、紅白蘿卜絲及柚子肉等。「一堆堆」蔬菜絲,以達到七彩繽紛、色澤誘人為目的,預先排列在一個大圓盤上,然後灑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等。
撈魚生的做法
關於「撈魚生」的來源,其實說法不一。「撈魚生」在新加坡是被歸類為廣東菜,但是,過年時廣東人好像是不吃魚生的。其中一個比較可以相信的說法是:「在人日當天,古人以七種菜為羹,作為七日的象徵。七彩羹源自六朝時代,也是今天七彩魚生的出處。吃了由七種蔬菜煮成的食物之後,就意味著春節告一段落,從年初八開始,每個人得腳踏實地過日子。」而這其中七種菜,其實就是包含了各種好意頭的蔬菜。這七樣菜各有兆頭,取的是其諧音。芹菜是「勤」,吃了蒜,就會「算」,芫菜要取的便是「緣」,吃魚,年年有「餘」等,這道菜起了祈福則喜作用。
3. 【年味大作戰!】魚生撈起星洲年
離除夕夜尚有幾日,在新加坡的各個餐廳已經能聽到這樣的「口號」聲:「發啊!發啊!恭喜發財!」「撈起!撈起!年年有魚!」原本是非常安靜優雅的就餐環境,因為這些口號變得有些嘈雜,然而一向以愛complain著稱的新加坡人,卻驚人地保持著一致的沉默。沒有在喊「口號」的食客們,在人聲中欣然就餐,愉快交談,臉上沒有一絲不耐,反增幾分喜色。當我第一次露出驚訝神色的時候,旁邊的安娣告訴我說:他們是在撈魚生啦!
原來新加坡人年夜飯桌上有一道必備的前菜 —— 撈魚生。 「撈」就是粵語中「拌」的意思,「撈起,撈起」實際是要大家把七彩繽紛的菜絲果絲和配料,與生魚片拌在一起。「撈」得越高,夾得越高,就預示著步步高升,又有「風生水起」,越來越旺的美好寓意。 每逢過農歷新年的時候,合家歡聚一堂,大人們中意撈魚生的吉祥寓意,小孩子則喜愛全家撈魚生的熱鬧氛圍。因此在新加坡,撈魚生可是年夜飯里不可或缺的重頭戲。
據傳撈魚生這道菜,最早的起源是在中國南方,那裡河網密布,溝渠縱橫,自古就是魚米之鄉。也許是第一個生吃新鮮魚肉的人,發現了魚生的美味,這種吃法逐漸推廣並延續下來,當地人佐以蔥姜,酸蕎頭、芫荽等菜料,加少許醬料和魚生一起吃下,就成了一道頗具地方特色的美味。顯然,最初的撈魚生,幾乎不需要烹飪技巧,方便易學,美味實惠。 因此這道美食的做法,就跟隨著南洋華人的祖先們,一路漂洋過海,背井離鄉,來到了現在的新馬地區。
撈魚生的核心材料,自然是生魚片。最初所使用的魚類,是淡水魚的鯇魚,或者貴一些的西刀魚。這道菜一度在中國的廣東、香港都十分的流行。但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變遷,香港和廣東過年時已經不再有撈魚生的傳統。這道菜卻意外地在新馬地區紅紅火火地發展起來,端上了每一個華人家庭的年夜飯餐桌。
按照新加坡的說法,現在出現在年夜飯桌上的撈魚生,已經是在1960年代經過4位新加坡名廚改良、研發出來的賀年食品。這4位名廚在當時新加坡的廚師界稱為「四大天王」,是廚藝最高水平的代表。改良後的魚生多用海魚如三文魚作主料;盤底鋪設紅白蘿卜絲,西芹絲,生菜絲及各色果絲,再灑上花生碎、乾果、脆片、酸甜醬等,五彩斑斕,秀色可餐,令人不禁食指大動。等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地「撈」好了魚生,夾一片入口, 魚片的鮮,乾果的脆,菜絲的回甘,果絲的清甜,再加上秘制醬料的酸爽,好一盤色味俱佳的珍饈美味!
更重要的是,撈魚生講究食材新鮮,不能過度烹飪,低油鹽,低脂肪以及低卡路里的理念,正好順應了當今健康飲食,健康過年的趨勢。在讓人「每逢佳節胖三斤」的年菜大系裡,撈魚生簡直就是一股令人耳目一新,口齒皆爽的清流。
除夕夜在飯店吃撈魚生,服務員在上菜時,往往會當場將配料撒好,並放置生魚片,每撒一樣,就會喊出一句討喜的吉祥話來:年年有「魚」,大吉大利,遍地黃金,甜甜蜜蜜,鴻運當頭……客人們隨後把撒好配料的生魚片共同「撈」起,邊撈邊喊著"撈啊!huat ah(發啊)!"即使是華文水平已經退步的年輕人和小孩子,也都跟著家人一起「huat ah!huat ah!」這樣熱鬧的場景,歡快的氛圍,比中國的年夜飯也不遑多讓。
我們很難想像一群金發碧眼的西洋人會圍著幾塊魚片或者一盆沙拉,嘴裡齊呼「Fortune!Fortune!」 可是在華人的世界裡,不分地域,無論國籍,在新年裡都一改平時的中庸含蓄,將心中的祝福與希望說出來!撈起來!
新加坡面積只有719平方公里,僅相當於上海的十分之一。這里沒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春運;也沒有全球覆蓋最廣的電視節目——春晚;這里甚至基本沒有南北的分野和四季的差別。最早下南洋的行商與勞工,來到與故國遠隔重洋的山陬海澨之地,竟將中國的年味與菜餚一代代地保留下來,傳承下去。 當年在珠江江畔捕魚吃肉的垂髫小兒,現在或許已在星洲繁衍出四五代人的大家族。而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新加坡華人,由父輩在除夕夜晚執著自己的手撈魚生的記憶,又將成為生命中不段重溫的幸福畫面,代代延續。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當年餐桌上奢侈的西刀魚,現在早已升級為三文魚,還有更高級的北崎貝、波士頓龍蝦和斯里蘭卡螃蟹……斗轉星移,世殊事異,連撈魚生也在變,但華人的文化底色和情感記憶卻將永存。
入口星洲餚,鉤沉上百年。華人存四海,萬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