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天氣以什麼為主
Ⅰ 新加坡一年四季氣候怎樣
熱帶海洋氣候,四季如夏,平均溫度在20-30度。不過如果主要時間在公共室內空間的話,你會很冷,我們北方人都受不了,平均溫度在20度以下。
Ⅱ 新加坡氣候類型和氣候特點是什麼
新加坡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常年高溫多雨。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新加坡是一個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借著地理優勢,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
氣候特徵: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Ⅲ 新加坡的氣候類型
新加坡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
新加坡全年濕熱,一年四季氣溫無明顯變化,每年平均溫度在23至35度之間,降雨充足,也常有雷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為熱帶雨林氣候。
Ⅳ 新加坡的氣候類型是什麼
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氣流上升,加之海洋廣闊,水汽豐富,形成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
新加坡的降水類型屬於對流雨。雖然新加坡年降水量豐富,但是因為土地面積小,人口稠密,人均水資源很少,水資源短缺。
Ⅳ 新加坡什麼氣候類型
新加坡位於赤道地附近,它的氣候的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
Ⅵ 新加坡氣候類型和氣候特點是什麼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6)新加坡天氣以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位置境域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
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民丹島和巴淡島都有輪渡聯系。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
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
Ⅶ 新加坡氣溫一年四季
Ⅷ 新加坡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 地中海氣候
很多人都認為地中海氣候是舒適的好氣候,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個人也投地中海一票,但要注意地中海氣候大體上分涼夏型和暖夏型,前者一般需要在南北緯大陸西岸30度上下找,後者反而是絕大部分真·地中海城市的氣候。涼夏型典型的有卡薩布蘭卡、里斯本、波爾圖、開普敦、灣區以及蔚藍海岸那一串;暖夏型則如巴倫西亞、羅馬、希臘、君士坦丁堡(精羅高呼^^) 等等,這些暖夏型地中海氣候往往夏天也又熱又曬,再加上容易受到撒哈拉地區熱帶氣團的影響,夏天有時已經不比我們華北優越多少了。洛杉磯講道理應該是涼夏,但因為大陸性比較強,東邊不遠就是美國熱極-死亡谷,所以夏天也比較熱,也能歸類到暖夏裡面去。總體來說地中海氣候,尤其是涼夏型,溫度適中、濕度適中、陽光充足、紫外線不算強(基本不超10,有的如蔚藍海岸那塊都不超8),也沒什麼大的自然災害,可以說是比較完美了,當然也有不足,對一些喜歡植被的同學來說可能不是很滿意,因為雨熱不同期的緣故,地中海氣候往往植被是比較少的,顯得有點荒(但我是蠻喜歡這種裸露海岸風的)
3.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往往就出現在地中海氣候緯度再高一點的地方,如英法之於西葡、溫哥華西雅圖之於加州,還有像南半球的奧克蘭、墨爾本等。同樣受洋流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全年溫差比較小,降水量均勻適宜,紫外線也不強,普遍以8甚至7為極限,這些地方也基本沒有什麼自然災害,看起來一切都很完美。但天下是沒有完美的氣候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倒就倒在了日照時長上。高緯度和海洋性強共同造成的一個結果就是,在本來日出時間就短的情況下,還偏偏喜歡連綿陰雨,對於這一點,最具代表性的倫敦和西雅圖都表示我心好累。不同於季風氣候的雨熱同期,全年平均的降水意味著溫帶海洋氣候在冬天也經常下雨,冬天、晝短、陰雨,抑鬱三連走一波。不過因為南半球南極寒流比較強,同時大陸性更弱的特點,奧克蘭和墨爾本這兩大溫帶海洋性城市所處緯度是比北半球同僚們低不少的,因此日照情況也能相對好一些。(代價就是臭氧層空洞帶來的紫外線指數升高)
4. 大陸性不顯著的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大陸
除了以上海島、熱帶高原、地中海和溫帶海洋等容易貢獻優良氣候的大區域,還有一些在不太被認為是好氣候的地方出現的相對好氣候,原因基本都是因為海洋性相對較強。一個是東歐巴爾干北部從布達佩斯到索菲亞到布加勒斯特那一片以及黑海沿岸一些城市,這些城市整體上雖然處於大陸,但因為距離地中海、黑海、以及北邊的北冰洋水系都不算太遠,因此大陸性不顯著,尤其是夏季,你們可以查一下,基本沒有平均高溫上30的,相比之下受副高控制的大陸東側就難受多了。這些地方冬季比地中海是冷了不少,但也就和我們長三角一個水平,然而濕度比長三角低(長三角的魔法攻擊不是蓋的),甚至黑海那一圈還是弱地中海氣候加亞熱帶季風氣候,為蘇聯人民療養做出了卓越貢獻;再有就是南美拉普拉塔河入海口那一片,包括布宜諾斯艾利斯、蒙得維的亞等,和我國長三角一樣都是亞熱帶季風,但因為海洋性強,副高相對弱,夏天均高溫也在30以下,同時冬天最低均溫遠在0之上。(眼看著那麼好一片平原就這么白瞎地養那麼點人,作為種田民族後代的我心好痛啊!)
以上基本就是所有容易出氣候舒適城市的地區了,其它零星的一般都是有很大部分自身小氣候的原因,成因太復雜,不具有普遍性,比如東亞這片氣候困難模式地區我個人最喜歡青島、京都的氣候,但東亞整體還是在氣候舒適性上差一些了。
最後總結一下,喜歡戶外運動、陽光沙灘型的,推薦涼夏型地中海卡薩布蘭卡、拉巴特、波爾圖、里斯本、巴塞羅那、戛納、尼斯、灣區、洛杉磯、聖迭戈等
喜歡世外桃源、無敵海景的,推薦馬德拉島、加那利群島(三毛和荷西流浪過的地方)
不喜歡以上兩種容易曬黑地方的妹子,推薦畢爾巴鄂、聖塞巴斯蒂安、墨爾本、悉尼(不是溫海,但很像)等緯度較低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城市(想更美白一些,可以考慮倫敦、巴黎、西雅圖等溫海)
最後對想要和家鄉一樣四季分明但希望氣溫和緩一些別那麼變態的人,推薦巴爾干半島北部、黑海沿岸和拉普拉塔入海口地區如布達佩斯、布加勒斯特、敖德薩、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