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家庭如何做飯
❶ 在新加坡做飯是用電燒合算呢,還是用煤氣燒合算
用電嘛,容易自動化,省時間。 用煤氣嘛,味道好。 答:電不清楚,因為都是房東包完了的。煤氣我有用過,那種液化氣。差不多應該是26多新一桶。當然要交押金的。押金50左右。個人感覺光算做飯的話氣稍微貴一點點,不過2個都差不多。 我現在也用氣,不過不是液化氣那種罐子,我不清楚價格因為房東給我包完了。 其實我想告訴你,在新加坡你租房子的話,水電都是可以包了的。一個人50新左右1個月,水電網全包。也就是說,你做飯用的氣或者是電都是包了的。 關於組屋的問題,你必須要自己去看才知道有沒有抽油煙機,不過大部分都是有的。很少沒有。至於好不好用, 如果有抽油煙機話,應該都還是湊合能用的。 然後關於留學生自己開伙的,說實話,真的是比較春坦少,大滑陪多去PLAZA 吃或者信森蠢那種小的店吃。 還有個,自己開伙的話確實比在外面吃便宜一點。前提是你經常做飯。我有專門算過,不過便宜不了多少,1個月天天做飯最多便宜100多200新幣。不過,自己做肯定味道比外面好。只是需要你堅持。很多人懶,就不願意做飯。其實自己做除了累 其他都好。
❷ 為什麼新加坡不提倡在家做飯
我贊成在全國普及社區食堂,中國人非渣隱常講究飲食文化,喜歡自己在家做飯,這樣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社會發展不利,對經濟流通不利。
新加坡這個國家,就提倡在外面吃飯,很多的家庭的廚房都是放置的洗衣機、乾衣機、冰箱和一些儲物櫃,甚至連抽油煙機都不安裝。有一些新加坡的建築,甚至沒有煙道。
新加坡人吃飯去小販中心,花樣非常多,由於政府政策的傾斜,小販中心的飯菜價格也很低廉,只需要花費人民幣十元以內就可以飽飽的吃一頓。
新加坡人認為,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做飯上是一種浪費生命的行為,他們襲宏更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掙錢。
現在的中國,有一些地區也開辦了社區食堂,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專門為老人開辦的社區食堂也會越來越多。
在上海和蘇州都出現了社區食堂,有些社區食堂規定70歲以上才可以在社區食堂用餐。
現在中國很多的企業工廠,都開辦了內如禪廳部食堂,員工使用飯卡在內部食堂吃飯,這種趨勢會愈演愈烈。
我們國家的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的員工們,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內部食堂吃飯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人都會利用自己的時間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為自己掙更多的錢,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買菜做飯上面的人會越來越少。
這是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是必然的,是阻擋不了的。
❸ 新加坡人家裡基本沒有廚具,為什麼都不喜歡下廚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一頓不吃餓得慌」。對於我們來說,最幸福的時候就是吃到一桌子熱氣騰騰的飯菜,因此在中國的大部分家庭,基本都是在家自己做飯,雖然早餐為了節省更多的時間,大家可能簡單的買一些早點來吃,但是午餐和晚餐,都會做一桌子豐盛的飯菜來款待自己。不知道小夥伴平常喜歡下廚嗎?
第三,新加坡的生活節奏很快,很多上班族一周七天,有六天都是花在工作上,而且經常碰到加班的情況,所以很多公司也會統一給加班的員工訂餐,這樣就節省了開支和時間。第四,和新加坡的天氣有關,新加坡一年四季都是比較炎熱的,所以新加坡人更愛吃一些冷凍食品,這樣也就解決了一餐。另外,在新加坡,有很多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巴剎,解決一餐只要五塊錢,所以很多人都願意到巴剎吃飯。對此,不知道小夥伴怎麼看呢?
❹ 為何新加坡人寧願排隊吃「路邊攤」,也不在家做飯
有句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在我們生活中,吃飯這件事情肯定比不可少,雖然不能保證全球的人都能吃到飯,但是慢慢發展下來,吃飯首先吃飽,最終吃到「精緻」「安全」。
按照這樣的線路來看,我國基本上早已步入了全國人吃飽的狀態之下,但是對於安全和精緻還有一些差距,當然了這些年相關部門都在不斷努力,地溝油等東西已經很少見了。
可是在新加坡這個國家,當地人卻與我們有些不同,他們十分喜歡出去吃「路邊攤」,反觀不會在家裡吃飯。
另外新加坡有90%以上的食品都是從國外進口,一般情況下,進口的東西較貴,可實際上,新加坡也對食品採取了一定的限制,當食物放在顧客的餐桌上,也不會貴到人們吃不起飯。
也就是說新加坡的美食不僅安全還挺便宜,至少算是均價,另外大多數的新加坡人也會為了節約時間,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才會在外面吃,就像是上班族點外賣一樣。
綜上三個因素所述,新加坡人即使家裡有著十分完善的做飯設備,也「懶得」自己煮飯,畢竟菜品安全、便宜還能省時間!
❺ 新加坡有哪些必須一試的當地美食
我們主要給大家說說新加坡的傳統美食吧!
1.辣椒螃蟹
辣椒螃蟹是一位叫做徐炎珍的新加坡華人發明的,最初是想煮給挑嘴、愛吃的老公和孩子吃。所以創新的加入小朋友愛吃的茄汁,在美食家老公的建議下,再加少許辣椒,提升味道的層次。
她的餐廳是叫東皇大酒樓,這里的辣椒蟹味道甜中帶辣,和上雞蛋的辣椒醬汁除了是下飯良品,也可以要幾只炸饅頭來對付之。用上的蟹質量也佳,肉質鮮甜之餘,豐美的蟹羔跟辣椒醬汁同吃就更滋味。在這里吃蟹有「大」或「小」之分,人少來的話來一隻小的也能吃得滿足。
其它正宗道地的辣椒螃蟹,選擇還真不少,單是東海岸公園海灘的東海岸海鮮中心,就集中了三家老字型大小海鮮餐館,包括無招牌海鮮餐館
(No Signboard Seafood Restaurant) 、珍寶海鮮樓 (Jumbo Seafood) 和長堤海鮮樓 (Long Beach
Seafood)。
同時,黑胡椒螃蟹也是新加坡當地非常出名的,非常值得一試!
2.肉骨茶
肉骨茶 –
「肉骨」如其名,是以帶肉的骨配合中葯煲成的湯。而「茶」字則是源自其中葯成分(華人多稱含葯材成分的飲料為「茶」,例如涼茶),故後來被稱為「肉骨茶」。小吃本身並不含茶葉。
肉骨茶是潮州人帶去的美食,當時下南洋的這群人工作都非常辛苦,潮州人習慣在工作後,來一碗肉骨茶,其他地方的華人覺得潮州人工作精神特別好,懷疑他們是喝了肉骨茶的原因,而且當時排骨非常廉價,所以肉骨茶開始變得非常風靡。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不是特別鍾愛肉骨茶,因為白鬍椒味道太重,不過喝完全是覺得血液流通,非常暢快。特別是在新加坡這種熱帶國家,能讓你吃的滿身汗直流!可以想像為什麽能讓辛苦勞作的工人們精神大振了!
亞華肉骨茶
這是兩姐妹開了50多年的一家店,亞華也就是她姐姐的名字,因為總是被老客人叫做「阿華!阿華!」
亞華的肉骨茶是正宗潮式肉骨茶,湯底以蒜頭粒、胡椒及醬油等配料,把大骨頭和龍骨一起熬煮湯底足四五小時,再用高湯來烹煮排骨和肉骨,骨頭的鮮甜都釋放到湯里。至於肉骨和排骨,它們散發濃郁肉香,略肥帶筋的肉。歐南園亞華肉骨茶也是潮州派茶湯顏色較淺,胡椒沒黃亞細加的那麼多,雖然還是蠻嗆的,但至少比較能接受一點,而且排骨的肉也比黃亞細的軟嫩一點。
黃亞細肉骨茶
他們家的招牌肉骨茶是招牌混合肉骨湯,里頭有肋排骨肉、排骨,另外在點一份油條加著吃。一端上來就能聞到濃濃的胡椒味,口感上中葯味與胡椒味都重,不過中葯味並不苦,倒是入喉後有點酸的感覺。
松發肉骨茶
坐落於新加坡克拉碼頭(Clark Quay) New Bridge
Road的松發肉骨茶是家開了40多年的老店,一說這個名號,已成很多新加坡人的集體回憶。這家的肉骨茶走潮州風格,沒有葯材味道,而是胡椒調味的清湯肉骨茶,湯汁醇香鮮美,令人回味。
我更喜歡吃的是他們家的鹵味:鹵雞腳、豬腳,油豆腐皮,粉腸等等
發起人肉骨茶
發起人肉骨茶的胡椒味道也是超級濃郁,雖然湯頭看起來有油滋滋一點,但喝起來卻不會感覺太油。排骨上的肉也不會太老太柴。作為潮州派的肉骨茶,發起人的茶湯顏色較淺,不過它的胡椒味比起黃亞細和歐南園亞華來說還還是相對要淡一些,而且有比較濃厚的蒜味,排骨肉也比較軟嫩,口感很不錯。
3.新加坡國民早餐—— KAYA
咖椰麵包,半熟蛋,咖啡
首推亞坤,雖然是家連鎖店,但是我在馬來和新加坡吃過的不少店家中,絕對質量上乘。
這家60多年的老店也不簡單,老闆亞坤十來歲就從海南鄉下走到頭,坐船去南洋打工,從來沒接觸過咖啡的他特別辛勤的學習製作,當時下南洋的這些人都吃盡各種苦頭,亞坤每天晚上就在鋪頭的桌面上睡覺,為了能早點開張營業。老婆就在家熬
KAYA ,那時候都是用煤炭爐子,因為 KAYA
醬雖然不難做,但是十分費工,一份要熬近2小時,因此亞坤的老婆染上肺病,因肺炎去世。現在亞坤由第二代和第三代共同經營。
他們家的麵包還是用古法——炭火烤制,使麵包帶有非常誘人的炭火香。
4.咖喱魚頭
咖喱魚頭在新加坡有好幾種流派:有當地華人口味,還有印度口味。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這家南印度口味的Muthu』s
Curry
那南印度口味跟當地華人的咖喱魚頭的口味有什麽不一樣呢?
華人做的咖喱魚頭,味道比較淡,湯汁比較稀,酸味較重。老闆 Muthu
11歲就從印度來新加坡打工,他將南印度做法 Chettinad 融合到這道菜中,做出來的咖喱魚頭湯汁濃稠,酸辣鮮香。
6. 叻沙
Laksa
結霜橋叻沙
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家依然堅持用炭火煮,因為炭火的火力比較溫和。而且價格不變,小碗2新幣,大碗3新幣。Laksa
的辣椒醬和燙頭都非常難熬~
7.炒粿條
炒粿條是傳統的潮汕地區的家常美食,來到南洋後,發生了很多變化,新加坡人習慣將粿條和油麵一起炒,粿條也有黑、白之分。黑色的是加入了當地的甜醬油,使得炒出來的粿條帶有稍許甜味。他們還會放蚶進去炒。
歐南園炒粿條面
店主有逾三十年的炒粿條經驗,此店也曾於2011年在新加坡舉行的Hawker Street Food Master比賽贏得冠軍
禧街炒粿條
禧街的炒粿條比較原汁原味,做飯傳統但又不失創意。面條是用豬油炒的但又不是太油膩,甜醬油味道濃郁但又不會太甜。這家的炒粿條在食材本身的味道和調料的味道之間做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該店已有超過40年的歷史,曾在新加坡一個小販中心食物評選中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8.炒蝦面
9.林志源肉脯
吃過很多香港也好、澳門也好、新加坡也好、馬來也好,他們家肉脯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沒有之一。
他們家堅持只使用後腿肉,一斤足600克。
10.海南雞飯
這是一道海南人祭祖的食品。米飯經常會搓成大圓粒,方便人攜帶。
海南雞飯起源自海南「文昌雞」的說法,已是不爭事實,問題是當地人並沒這個稱謂,所以很多人在早期到海南尋根時找不到「海南雞飯」,就以為那是一道海南人在海外南洋的飲食再創。
文昌雞是海南島上極負盛名的傳統菜式,列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無論筵席、酬神或過年過節的喜慶場合都派上用場。傳統吃法,就是以全雞燙熟白斬為主,配上雞油及雞湯所烹煮成的「雞飯」,再佐以沾醬,與新馬海南雞飯的做法相去不遠。
不過當然,海南雞飯來到南洋,因為水土的不同,一定有它的改變和發展,比如,海南的雞肉相比東亞的雞肉要緊實,南亞的雞肉比較爽滑和松軟;米飯部份,南洋基本都是用香米比較多,將新米和舊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煮制;辣椒醬也是經過了很多店家的改良。
天天海南雞飯
這家店一定要趁早去,到黃昏基本都賣光
津津餐室
11.鹵面
這是一道福建人帶到新馬地區的食品,但也是傳到當地後,面目全非。
新加坡的福建鹵面的料非常非常多~
有炸魚、炸魚餅、炸肉丸、鹵肉、五香等等
源春馳名鹵面
他們家在2014年拿到新加坡最佳小食鋪第一名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IzMTg3MA==&mid=203256427&idx=2&sn=
❻ 新加坡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一般都是從小學起的,那麼你們知道新加坡的餐桌禮儀是怎樣的嗎?下面是為大家准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在新加坡,餐桌教育是育兒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相比於中國人把喂飽孩子放在首位,他們更重視「吃飽」以外的其他事情,比如:孩子能主動吃飯並享受吃飯的過程,能遵守就餐過程中的禮儀,學會在餐前餐後布置與收拾餐桌並學會接待客人等等。
新加坡孩子從會拿勺子起就開始自己吃飯,盡管他們會弄得滿身、滿地都是飯粒,但是通過幾個月的訓練,他們的手腦達到平衡,可以穩當地把勺子放入嘴中。孩子自己決定吃多少,因為吃飯時自己的事情,只有主動去吃飯,才會真正享受吃飯的樂趣。而且到點吃飯,逾時不候,如果孩子當時因為玩耍而不肯吃飯,那是真的要餓肚子的。
這一點對於中國父母來說會覺得不可思議:怎麼能讓孩子餓著?看見孩子餓得直哭,父母肯定會很心疼,馬上給孩子做飯去。但是也因如此,幾乎每個中國孩子都明白,我現在不吃也不要緊,反正家裡的廚房24小時為我開著,我餓了自然會有人給我東西吃。他們沒有主動進食的概念,也不會遵守嚴格的用餐時間,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
大多數新加坡孩子從兩歲器開始學慣用餐禮儀,吃飯細嚼慢咽,不能發出聲音,勺子和叉子不能敲盤子,就算是不小心發出聲響,也必須跟在座的所有人說「對不起」。在餐桌上照顧別人的感受,是新加坡孩子很重要的一課,除了不影響到他人就餐,還要考慮到他人感受,以內喜歡某道菜而放肆吃,是不被允許的。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幫助父母做一些餐前准備,餐後收拾,減輕父母負擔的同時讓孩子有一種家庭參與感,學到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禮儀。
對於新加坡人來說,餐桌不僅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更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最溫馨的場所。新加坡父母非常重視與孩子的就餐時光,無論平常百姓還是國家,都會把和家人的團聚看成是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的事情。下班回家後,每個人都急匆匆地往家趕,為的就是一家人能早日圍坐在餐桌旁享受一頓愉快晚餐。
可能我們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一家人一起准備,一起享用,一起交談,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我們很少把要和家人吃飯當成拒絕應酬的原因,相反,應酬是不回家吃放最理所當然的理由。
我們常說,教育孩子是最考驗耐心的一件事。但是,新加坡人會告訴你,耐心,不是等待時間,而是等待的狀態。他們很小就讓孩子自己吃飯,面對滿桌滿地滿身的狼藉,他們能心平氣和。他們讓違反規矩的孩子餓著肚子,面對孩子的哀求,他們不懂聲色,他們將工作瑣事擱置,期待與享受每一個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這是一種怎樣的淡定與平和。當我們為了工作匆忙奔走,對於孩子的教育無所適從,急於求成,我們是否可以嘗試,先陪著孩子一起在餐桌旁坐下來呢?
招待應酬
招待的方式通常是請吃晚飯或午餐。當地人一般不會邀請初次見面的客人吃飯,然而主人對來訪者有所了解後,便可舉行正式宴會,並在席間洽談業務。同樣,來訪者也不應急於請客,經常不斷的會見將使雙方更為接近,到那時互相宴請也為時不晚。只要不是公事宴會,客人可揩同妻子出席。宴請新加坡客戶,須注意他們的口味。新加坡人喜歡清淡,愛微甜味道,主食以米飯為主,欣賞熘魚片、炸板蝦、香酥雞、番茄白菜卷、雞絲豌豆、手抓羊肉等風味菜餚。他們愛喝啤酒、東北葡萄酒等飲料,對中國粵菜也十分喜歡。與印度人或馬來人吃飯時,注意不要用左手。朋友和同事之間經常不事先約定就互相走訪,但是如果你和主人家不太熟悉,應先打電話。無論如何,不要在進餐時間之前拜訪,這樣會使別人感到他們不得不請你留下來吃飯。如果你去別人家吃晚飯,飯後要幫著做清潔工作,盡管主人通常不要你幫忙。
饋贈送禮
無論去什麼地方,沒有必要攜帶禮物,在新加坡商人之間沒有贈送禮物的習慣,但人們很珍惜公司的紀念品。有時新加坡主人會邀請外國人到自己家裡吃飯,客人如能帶一份禮物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鮮花,女主人將會很欣賞。新加坡人認為當著送禮人的面開啟禮品的做法是不禮貌的,因此,當你告辭時見到禮物仍原封不動地擱在一邊,千萬別見怪。
❼ 為什麼新加坡人都不下廚,那他們都去哪裡吃飯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世界觀中,每家每戶在平時大多都是自己做飯吃的吧,很少有一些家庭是頓頓都去下館子的,其實我認為自己在家做飯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節約一些錢,而且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樂趣,然而有一個國家的人們平時都不在家裡面做飯,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了,他們平時不在家裡做飯,那麼他們是怎麼解決自己的用餐問題的呢?接下來就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吧。
其次,在新加坡的生活節奏是比較快的,在新加坡工作的人們大多都是6天上班,一天休息,所以說在新加坡很多的人們都沒有時間去自己做飯,而且很多新加坡的公司也會統一的給員工們定工作餐,這也給新加坡的工作人員們節省了很多時間和麻煩。
❽ 新加坡人的習慣
新加坡人習慣一天洗2個澡,早晨醒來先洗頭洗澡,晚上睡覺前洗澡,經常早晨上班公交上看見很多人頭發剛洗過。。。新加坡人不喜歡自己在家做飯,都出去吃,所以很多人家裡不裝抽油煙機。。。說話的時候中英文夾雜。。http://mepzx.com/zd/ym
❾ 新加坡有什麼美食推薦呢
海南雞飯
別看冠著「海南」的名頭,又是一道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套餐,可它卻被新加坡人奉為自己的國菜。「海南雞飯」確是來自海南,在幾十年前隨著當時的移民來到新加坡,一直風靡到現在。香嫩多汁的雞肉配上芳香撲鼻的雞油飯,別忘了挑選最合你口味的醬料,雖說通常只有辣椒醬、生薑汁和黑醬油三種選擇,但每家雞飯店的醬料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哪家的醬料最帶勁,哪家的雞肉最嫩滑,哪家的米飯最爽口,新加坡的老饕們個個如數家珍。
推薦里峇峇利路(River Valley Road)的文東記(Boon Tong Kee);普威斯街(Purvis Street)的Yet Con;克羅士街上段(Upper Cross Street)芳林大廈熟食中心(Hong Lim Market& Food Centre)的龍記雞飯(Long Kee Chicken Rice)。
田雞粥
所謂「田雞粥」,並不是將田雞和米粥熬在一起,而是將兩樣分開做、一起吃。田雞有兩種口味,「姜蔥炒」和「宮保」。我更偏愛「宮保」口味的,因為有些辣,而且更加入味。
推薦芽籠(Geylang)9巷新來來鴻運美食中心(New Lai Lai Hong Yun Food Centre)的獅城田雞粥。
Laksa叻沙
都說北方人吃不慣香甜的椰漿味,而我卻深深地愛上了以椰漿為主要調料,配上粗米粉、香料、鮮蝦、生脆的鮮毛蚶和魚餅、魚肉碎等的濃香四溢、辛辣甜爽的土生華人小吃——「叻沙」。聽說這也是新加坡人的最愛,旅居海外的新加坡人總是把「叻沙」排在思鄉菜單中的首位呢!一定要去「結霜橋」的那家,主人是一對老兄弟,都已經有七十多歲高齡了,還堅持每天出攤親自烹制美味「叻沙」,不容易呀!
推薦美芝路(Beach Road)的Tong Jimian;惹蘭白錫(Jalan Berseh)的結霜橋叻沙(Sungei Road Laksa);東海岸路(East Coast Road)的328加東叻沙(328 Katong Laksa)。
Satay沙爹
吃過新加坡的「沙爹」之後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沙爹」!這是馬來人的傳統美食,那秀氣的一串串用竹簽串起來的烤串簡單地分為雞肉、牛肉和羊肉三種,最重要是那一碗香濃的花生醬,裡面配了香茅、南姜、蒜頭、辣椒干、蝦膏等一同熬制,精彩的味道保准令你陶醉不已!
推薦文達街(Boon Tat Street)的老巴剎沙爹攤(Lau Pa Sat Satay Stalls);史密斯街(Smith Street)或牛車水大廈(Chinatown Complex)的Shi Xiang沙爹;海格路熟食中心(Haig Road Food Centre)的Warong Sudi Mampir。
Rojak啰惹
新加坡的「啰惹」分為印度式和新加坡當地兩種不同風味。印度式「啰惹」主要以蔬菜、魚餅、魚圓、椰子糕、雞蛋糕等為主料,然後蘸上熱騰騰的香甜微辣的花生番薯醬食用。新加坡「啰惹」 則完全不同,主要由各色新鮮水果和蔬菜組成,此外還有炸豆乾、油條,偶爾也會加上小塊的墨魚,拌上特製的甜辣醬汁,再撒上一層烤花生碎,甜、辣、咸、香脆、多汁,口感復雜,相當開胃!
推薦黃埔通道臨時小販及熟食中心(Whampoa Drive Temporary Hawker Centre)的豪華啰惹(Hoover Rojak);金文泰大道(Clementi Avenue)的兄弟啰惹(Brothers Rojak);麥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的Rojak Popiah Cockles。
炒粿條
與名字一樣,「炒粿條」是一道極其平常的小吃,但也是最難做好的小吃之一。最好的「炒粿條」帶有些微海鮮和臘腸的甜味,少許醬油的芬芳,還有一點點炒鍋上熱氣騰騰的煙霧。當小販炒粿條的時候,仔細觀察一下,如果他聚精會神,每次只炒一點,那麼就不要在乎等候的隊伍有多長,因為你一定碰到了一個炒粿條的真正高手!
推薦聯邦大道熟食中心(Commonwealth Avenue Coo ked Food Centre)的Hai Kee Teochew Char Kway Teow;克羅士街上段(Upper Cross Street)芳林大廈熟食中心(Hong Lim Market& Food Centre)的歐南園炒粿條(Outram Park);錫安路熟食中心(Zion Road Food Centre)的17號檔炒粿條。
肉骨茶
與「海南雞飯」一樣,「肉骨茶」也是來自中國、卻在新加坡發揚光大的。「肉骨茶」是由豬排骨和肉塊,配以大蒜和調味料用慢火燉制而成的,吃之前煮些青菜在裡面,然後配著米飯或油條,加上拌有黑醬油的紅辣椒絲一同食用。新加坡風味的「肉骨茶」通常是不含中葯味的,湯也較清。
推薦馬里士他路(Balestier Road)的發起人肉骨茶(Founder Rou Gu Cha)或333肉骨茶(333 Bak Kut Teh);仰光路(Rangoon Road)的黃亞細肉骨茶餐室(Ng Ah Sio Pork Ribs Eating House)。
Goreng Pisang油炸香蕉
「油炸香蕉」是馬來人喜愛的小吃。怕油膩的人看著它會覺得毫無食慾,其實吃起來並沒有那麼可怕。因為新加坡人本身是很不喜歡油膩食物的,所以這「油炸香蕉」並沒有很重的油在裡面。我吃到的是一種名叫「Pisang Raja」的黃瓤香蕉,原本不太愛吃炸物的我,看到那黃燦燦的肉肉裹在金黃色的外殼下面,卻頓時食慾大振。這道小吃香酥可口,甜甜糯糯的,棒極了!同樣用這種做法還可以炸地瓜片、豆糕、菠蘿蜜等,這幾種里我更喜歡果肉多汁的菠蘿蜜,加上它特殊的香氣,令人難忘。
推薦麥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的Lim Kee(Orchard) Banana Fritters。
炒蘿卜糕
在新加坡又被稱為「菜頭粿」。「蘿卜糕」就是用米粉和白蘿卜碾成碎末製成的清蒸糕點,在南方很常見。「 炒蘿卜糕」就是將其切成小丁,再用大蒜、雞蛋、魚露等炒制,別瞧它看上去爛爛糊糊的一大堆,其實是非常好吃的美味!我最喜歡用黑醬油炒的那種,吃上去外脆內軟、香滑不油膩,拌點兒特製的辣椒醬就更過癮了,一口一口停不住嘴。
推薦海格路(Haig Road)的順利店(Soon Lee);史密斯街(Smith Street)或牛車水大廈(ChinatownComplex)的幸福熟食中心;巴弗羅路(Buffalo Road)或笛卡巴剎(Tekka Market)的Yan Seng熟食中心。
美珍香肉乾
凡是到新加坡旅遊的人,回家時的行李里總會塞上幾包「美珍香」的肉乾,或留給自己慢慢享用,或分送親朋好友。沒錯,「美珍香」的魅力就是這么大!在新加坡的市區里,你總能看到它的招牌,還有那紅紅的、層層高堆的肉乾,當然,更少不了排隊購買的人群。
推薦烏節路(Orchard Road)土生坊(Peranakan Place)的美珍香。
Or Luak蚝煎
「蚝煎」是源自潮州的美食,就是用雞蛋、番薯粉漿煎炒,再添上肥美多汁的鮮蚝,香噴噴,入口酥軟嫩滑,生蚝新鮮,入口絕無沙感,令人垂涎三尺。
推薦黃埔通道臨時小販及熟食中心(Whampoa Drive Temporary Hawker Centre)的亞福蚝煎(Ah Hock Fried Oyster);大巴窯(Toa Payoh)7巷的Ah Chuan Oyster Omelette。
非嘗不可的炒螃蟹
「辣椒炒螃蟹」和「胡椒炒螃蟹」是新加坡著名的大菜,去過的人不嘗嘗這個是萬分遺憾的。
在20世紀50年代期間,名廚徐炎珍女士與其先生林春義在海邊開了家海鮮攤檔。徐女士的獨創秘方之一就是用火辣辣的湯汁烹調新鮮的活捉海蟹,他們頂著煤油燈,從每天一早營業到深夜。這就是「辣椒螃蟹」的由來。發展至今,這道菜已經有了很多種做法。有些佐以新鮮香料,如良姜、生薑和黃姜;有些拌以番茄,顏色是誘人的玫瑰紅,而味道依然酸甜可口;有些用打散的雞蛋盤成絲帶狀;還有一些則澆有火辣辣的辣椒油。你可以用小鉗子夾碎螃蟹的硬殼,取出鮮嫩的蟹肉;也可以用幾片法式麵包片或中式小饅頭蘸滿美味可口的醬汁,送入口中,然後再呼呼地大口哈著辣氣。
「胡椒炒螃蟹」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受到青睞的。如今在大多數的酒樓和小吃攤上都能找到。其做法很簡單,只是在鮮活的螃蟹上撒上香味撲鼻的黑胡椒或白鬍椒翻炒而成。黑胡椒略帶苦味,白鬍椒則清甜可口,選擇哪種全憑你的口味喜好。
雖然那家海鮮攤早已不復存在,可如今的「東海岸海鮮中心」就在其原址附近,而且要品嘗風味獨特的各式炒螃蟹,去那裡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這里有十幾家規模很大的海鮮餐館,夜夜為客人們烹制數量驚人的「辣椒炒螃蟹」和「胡椒炒螃蟹」。坐在夜晚的海邊,吹著清涼的海風,品嘗著誘人的炒螃蟹,還有比這更享受的嗎?
★東海岸海鮮中心
地址:東海岸公園路(East Coast Parkway)
直到我來到新加坡的土生華人區,我才了解到「娘惹」一詞的真正含義。之前我還以為「娘惹」就是馬來西亞菜的一種呢。土生華人中的男子被稱為「巴巴」(Babas),女子則被稱為「娘惹」(Nonyas)。舊時的土生華人族群中的女人們必須精通珠綉和燒菜兩種技藝,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成年後嫁得出去。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土生華人的娘惹們個個燒菜一流,她們做的菜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稱為「娘惹」了。
我找到的這家娘惹菜館位於土生華人街區的店屋中。「店屋」是新加坡當地受到政府保護的特色建築物。顧名思義,店+屋,樓下為店,樓上為屋。拉開那扇做工精細的大門拾階而上,就到了這間以土生華人文化為主題的娘惹餐廳True Blue了。
娘惹菜的最大特點是將香料磨成粉或醬與食物一同烹煮,風味獨特。開胃小菜是香脆可口的「炸蝦餅」。緊接著是Bakwan Kepiting——娘惹菜里最著名的丸子湯,口味清淡,丸子的口感相當細膩。然後是Ngoh Hiang,中文叫「五香」。原諒我忘記了薄薄的豆皮下包裹的是什麼餡料,好像是混合了土豆泥的魚肉,只記得微微的香辣,好吃極了!Chap Chye(炒雜菜)很像我們的燴菜,除了香菇、圓白菜、粉絲等,還放了我最喜愛的黃花;Beef Rendang(辣牛肉),就著米飯吃可過癮了!Ayam Buah Keluak也是「娘惹」中的一道名菜,中文名叫「酸辣雞」。菜裡面有兩塊黑乎乎的東西,名叫Keluak,如果不是經過特殊處理的話,這東西是有毒的。店員說每天老闆都會親自試一試,保證當天的Keluak都是無毒無害、可以食用的。我嘗了一下,硬硬的外殼下面是口感面面的東西,有很重的中葯味,這道菜中的雞肉就是吸收了這種味道,酸辣味反倒不是那麼明顯了。Udang Besar Goreng Assam是一道脆嫩可口的「娘惹大蝦」,配菜的蘭花是有機的,可以直接拿來食用,口感類似新鮮百合。最後的一道小甜品Onde Onde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用手捏起沾滿椰絲的小球球,放入口中輕輕一咬,一股甜甜的棕櫚糖漿意想不到地流將出來,黏黏的,甜甜的,柔柔的,感覺好甜蜜!
★True Blue Cuisine
地址:東海岸路117號(East Coast Road)周一及公共假日不營業
Makansutra老饕灣
這個人稱「老饕灣」的地方叫Makansutra,是新加坡唯一的一處露天美食中心,坐擁美麗的濱海灣。Makansutra從晚上開始營業至凌晨,經營包括「辣椒炒螃蟹」、「胡椒炒螃蟹」、「啰惹」、「沙爹」、「炒粿條」、「咖椰烤麵包」、「蚝煎」在內的各式新加坡最經典的特色小吃,簡直可以用一網打盡來形容。品嘗各色小吃的同時,別忘了欣賞濱海灣的美麗夜景,遠眺對岸夜色中噴吐水柱的魚尾獅,近品一大桌豐盛的特色小吃宴,喝著清熱敗火的甘蔗檸檬水,沒有酒也醉了!
★Makansutra Gluttons Bay
地址:萊佛士道(Raffles Avenue)
一定要用手吃的咖喱魚頭
出發去小印度區吃「咖喱魚頭」之前,當地朋友告訴我,第一口一定要先吃那魚眼睛呀!當時的我還有些不明就裡,魚眼睛有什麼好吃的呀?
一進「阿波羅香蕉葉餐廳」的大門,我便一下子被那轟轟烈烈的大餐場面所感染了。喧鬧的餐廳里座無虛席,每個客人的面前都擺著一張裁成方形的厚實的香蕉葉,這就是吃飯用的盤子了。剛一落座,我也馬上得到了一張香蕉葉,這時我才得知,「咖喱魚頭」的正宗吃法是要用手的,而且只能用右手。盡管除了印度人,周圍的大多數人都在用叉子和勺子吃,可我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親自下手,據說這樣吃著才最香呢!
剛點完菜,一個個皮膚黝黑或手拿鍋盆或提著小鐵桶的印度人便輪番展開攻勢了——白花花的香米飯、爛糊糊的各色葷素咖喱,一個勁兒地往香蕉葉上招呼,好不熱鬧!還沒等我回過神來,「咖喱魚頭」已經上桌了。朋友迅速地用手摳下了那有如乒乓球大小的魚眼睛遞給了我,我也沒敢怠慢,立馬放入口中大嚼起來。哇!真是不賴!這魚眼睛可以用「焦香脆爽」四個字來形容,而且越嚼越香,可惜呀,一個魚頭只有兩隻眼睛。
吃罷魚眼,再用手抓上一塊魚頭上的嫩肉,用辛辣深紅的湯汁配上蓬鬆的香米飯送入口中。那一晚,因為用了手,我吃的比平時多了一倍!
★The Banana Leaf Apolo(阿波羅香蕉葉餐廳)
地址:跑馬埔路54/58號(Race Course Road)
吹個球球做個餅
Komala』s Restaurant是一間印度風味的素食快餐廳,同樣位於小印度區。這里以各式各樣的印度餅著稱,一定要嘗試那個造型誇張的Bhattura,當點餐台的服務員把餐盤端給你的時候定會嚇你一跳!這個名叫 Bhattura的餅好似一個足有足球大小的大氣球,圓鼓鼓、熱騰騰。從中間撕開一看,那餅皮好薄,很有韌性,口感好似我們的炸油餅,略微有點甜味,火候掌握得很好,筋道十足,光是白嘴吃就已經很香了,再蘸上與之搭配的雞豆咖喱,聽著耳邊悠揚的印度歌曲,別提多過癮了!
★Komala』s Restaurant
地址:狄生路上段3-9號(Upper Dickson Road)
❿ 為什麼新加坡的廚房普遍較小,不愛做飯有什麼原因
對於新加坡,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超好,而且還是幸福指數極高國家,令人嚮往。
琳琅滿目的美食實在令人羨慕,如果有了完善的外賣系統就完美的。
關注“小金裝新家”,每天分享有趣好玩的裝修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