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居民樓為什麼要掛彩燈

新加坡居民樓為什麼要掛彩燈

發布時間: 2023-03-18 11:27:00

Ⅰ 中秋習俗知多少

中秋節的一些習俗。

祭月

祭月又叫拜月,這是中秋節最古老的習俗之一。古代人缺乏科學知識,對於大自然的神奇現象更是無比崇拜。為了表達對月亮的崇宴滲歲拜之情,他們就對月亮跪地叩拜。到了西周,隨著禮樂制度的形成,規范的祭月禮儀也相繼建立。人們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放置高台香案,香案上擺放各種有寓意的水果、農作物作為祭品。如今在湖北咸安大屋雷還保留著中秋拜月的習俗,整個祭祀活動有四個程序:請神、祭神、娛神和送神,每年吸引很多遊客前去觀看。

賞月

八月十五賞月這一項民俗活動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它是在祭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起初,祭月只有貴族階級才能參加,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到了唐宋時期,中秋祭月這一項活動才慢慢向民間靠攏,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參與到中秋的慶祝活動中,中秋也從嚴肅的祭月變成歡快輕松的節日,賞月就是在這時流行起來。

吃月餅

月餅是家家戶戶過中秋節必備的糕點,人們早已約定俗成的認為,只有吃了圓圓的月餅才叫過中秋節。至於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也是有各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月餅是祭月時的一種貢品,圓圓的月餅象徵著團圓,因此也就成為中秋節的一種禮品。第二種說的是朱元璋帶領農晌睜民反抗元朝的殘暴統治,他將起義的機密放進一個小圓餅內,這個小圓餅裡麵包裹著各種餡料,以防敵人發現。最後在農歷八月十五這天,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取得了勝利,為了紀念這一天,就有八月十五吃月餅這一習俗。

掛彩燈

自從喊拍人類發現火可以驅走野獸和黑暗時,智慧的古代人民就賦予火特殊的意義。特別是遇到各種祭祀和節日時,家家戶戶都會在大門兩旁高高掛起彩燈,彩燈越大燃的越旺,就預示這戶人家人畜興旺。中秋作為一種大型民俗慶祝活動,在那時不叫掛彩燈,叫「樹中秋」。

走月亮

這是江浙一帶的中秋習俗,「走月亮」其實是從舊俗「照月得子」演變過來的。古時候,人們講究多子多孫,所以結過婚的女子都希望為夫家多生孩子。她們認為月亮是永恆的,所以在八月十五日那天,她們會坐在院子里,讓月光照耀在自己身上,以此希望能盡早得子。解放之後,人們打破了這種封建迷信的想法,女性的自我意識也開始覺醒,婦女們將「照月得子」變成現在的「走月亮」,在這天她們會穿上漂亮的衣服,約上幾個好友一起外出遊玩......

中秋「照月得子」其實就是一種祈子的習俗,只是每個地方不同,祈子的活動也就不同。比如湘潭的游「寶塔」,湘西的「偷月亮菜」,安徽的舞「草龍」等等,這些習俗都具有祈子的意義。

玩兔兒爺

說起中秋節玩兔兒爺這一習俗,可能只有少數老一輩的人知道。兔兒爺其實就是一種泥塑製品,工藝師傅將泥捏成各種造型的兔子,經過高溫燒烤而成的工藝品。這些兔兒爺有的氣宇軒昂,有的威風凜凜,有的乖巧可愛......造型別致,惹人喜歡。至於為什麼在中秋節有玩兔兒爺這個習俗,也有一個故事。傳說,有一年北京城內發生了瘟疫,死了好多人。善良的嫦娥在天上看到民間百姓的疾苦,於是就派自己的玉兔下凡為人類醫治瘟疫。為了感謝玉兔,於是人們將玉兔的形象捏製成泥塑,以紀念玉兔為他們做出的貢獻。

燒塔

江西吉安、廣東潮汕等地一直以來就有中秋燒塔的習俗。在下午,一般他們會讓小孩出去撿各種樹枝、木塊等,然後將這些物品堆成寶塔的樣子。寶塔的形狀有圓形、方形、多角形等,這些造型都是有著美好的寓意。寶塔一節一節寓意著節節高升,燒寶塔燃起的火也預示著紅紅火火。

Ⅱ 獅城——新加坡的資料

新加坡於1990年全面開放

地理: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東經 103° 38′至東經 104°6′,北緯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

人口:新加坡有400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里。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民族: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宗教: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譽稱:獅城、購物天堂、花園城市

Ⅲ 掛彩燈是什麼意思 我們班男生說的,要往邪惡的方面去想!

打架臉上見紅了

Ⅳ 新加坡熱帶聖誕是怎麼渡過的,有沒有什麼歷史淵源

新加坡由於是一個移民國家,全國天主教和基督教佔新加坡人口的18%,所以在這里聖誕節就像是一個不分國家和種族的慶祝新年和聖誕的狂歡節,而且每年12月25日聖誕節是新加坡的法定節假日,全國放假一天慶祝聖誕節。雖然法定假日只有一天,但是新加坡的聖誕節活動會持續很久,一般從11月中旬開始到次年月初才結束,期間會舉辦很多活動,但比較有典型意義的就是烏節路上的亮燈儀式,在這一天延綿烏節路兩邊的燈飾會被點亮,也標志著新加坡聖誕慶祝活動正式開始,烏節路上張燈結綵,就連路燈也會用可愛的聖誕燈飾裝飾起來,而且街上隨處可見精彩的街頭表演,去年的亮燈儀式在ION Orchard舉行,許多人都跑到ION門口巨大的聖誕樹里許願,在這棵聖誕樹里掛著兩個鈴,人們可以搖鈴許願,很有意思,也很有節日氣氛。人們在節日里也會一起吃飯慶祝,互送禮物,這時候ION Orchard就是一個好的選擇,在這里不僅有各種品牌的服飾和飾品,在聖誕節期間都會有打折活動,還有許多有意思的玩具店和美食,聖誕節可以在這里為家人選購禮品,或者和朋友在這里享受美食,有的戀人會選擇這里由著名澳大利亞廚師Luke Mangan開辦的Saltgrill&Sky bar來度過一個浪漫的聖誕節~新加坡還有很多其他的聖誕活動,比如聖淘沙島上舉辦的亞洲最大的沙灘派對Zouk Out,大家可以穿著小短裙度過一個熱帶聖誕~

Ⅳ 清明節掃墓為什麼掛燈籠由來!

據說,清明節與春秋時的介子推相關。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敗搏羨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來源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察拍,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紀念方式
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
掃墓是清明節最早的一種習俗,銀逗這種習俗延續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後供上食品鮮花等。

由於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里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節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裡拜祭祖先。

在清明節這一天,可到先人墳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廟的靈位前靜默鞠躬。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斗歷史。

Ⅵ 為什麼要放蓮花燈急!*-*

中元節(俗稱鬼節)
舊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地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員解厄水官洞陰大地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陪猜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佛教徒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台經,供著一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
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長達一個月。
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佛教強調孝道;道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來源
佛教徒慶祝中元節的儀式稱為「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目蓮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根據《大藏經》的記載,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四娘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指示,於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
道教徒相信,從農歷七月初一起,陰間打開鬼門,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間來接受奉祭。人間為了免受鬼神的干擾傷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拆宴渡」,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以安撫那些無主孤魂。
慶祝方式
道教與佛教信徒慶祝中元節的意義雖不相同,但在新加坡慶祝儀式大同小異,祭拜時以食物作祭品,焚燒金銀紙等等。因此,每逢中元節,在路旁和組屋樓下,到處可看到善男信女焚燒金銀紙,建屋發展局還特地為此設置金銀紙焚燒爐,為居民提供便利。
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慶祝方式是鄰里之間組織大規模的中元會,中元會每年選出一位爐主,主持中元會事務,以及向會員收月捐等。中元節一到,這些月捐便用來購買祭品。拜祭完畢後,所有祭品均分給會員,每人一份。
中元節的宴會熱鬧精采,宴會上投標「福物」,把慶祝氣氛推上高潮,投標所得,用來補貼第二年購買祭旅亂銀品的費用。當晚也選出新的爐主。
中元節雖然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由於節日本身勸人盡孝,對非信徒來說,也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把這個節日當作是追念祖先及已故親友的節日。
我們希望,新加坡人在祭祀祖先鬼神之餘,也應該多關心和多幫助那些孤苦老人、貧困的人及其他不幸者。

中元節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佛教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系,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歷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有感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匯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
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
盡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清代詩人龐塏的《長安雜興效竹枝體》一詩形象描繪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的情景。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可見活著的正人君子們,對著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中元節
俗稱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合家再團坐,共進節日晚餐。斷黑之後,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陰曹地府」。過去,民間在七月初七就要通過一定儀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為止。現在,逐漸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
中元節,定於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為民俗節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為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為上元賜福,地官為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這是中元節成為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蘭盆節。「盂蘭盆」乃梵語音譯,原義是解倒懸,傳說佛的徒弟目健連,苦於其母生前作惡,被罰下地獄深處,無由解脫,去問佛有什麽解救法門,佛告訴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國是七月十五)齋僧,可救鬼魂脫離地獄之苦。依佛教儀軌,四月中開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間不準外出,七月十五日結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來接受信眾布施,所以有此一說。中國佛教徒為之造出《盂蘭盆經》宣揚其事,後來形成設斛食祭鬼的習俗。這樣一來,中元節的特點,是道佛兩教之義相融,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靈、設食祭鬼的活動,在民間成為最大的「鬼節」。
中元的民俗活動,圍繞著祭祖、祭野鬼,有城隍出巡祭厲(橫死鬼魂),道觀和佛寺舉辦普度法會,超度亡靈,民間則多上新墳。隨著華人來到東南亞等地區,也將中元節的風俗帶到那些地方。馬來西亞檳城的中元活動具有很廣的群眾基礎,遠近聞名。劉仲宇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習俗,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門前或街道巷口焚燒紙錢。舊社會在這天,城內有人把城隍廟寢宮的木架城隍爺抬到暑三日,這叫「城隍出行」。人們在行宮過廟會,搭台呂戲。當時行宮設在現東:角,地名叫賀家園子。

中元節
七月歌台
在華人民間的傳統習俗里,中元節是個重大的祭祀祖先,普度眾生的日子,家家戶戶必大事慶祝一番。
每逢農歷七月,我國的華族必定會隆重舉行「慶贊中元」,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區或是組屋區,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采、設壇、酬神。寺廟也分別建醮,街頭巷尾上演地方戲曲或歌台助興,呈現一幅熱鬧非凡的景象。
中元節的「普度」儀式,因組織形式上的差異,可分為幾類,如街普(也稱弘普)、市普、廟普(或稱公普)等等。所謂街普,指的是以街坊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場為主的普度;廟普就是廟宇所主持的普度。
慶祝中元十分普遍
在本地,街普多以一座組屋,或街道為中元節普度單位;市普以巴剎、小販中心、購物中心、商店為主體;至於廟宇,不庸致疑。
在我國是普遍流行,除此之外,本地的工廠和工業大廈,一般都有普度組織。
近年來,由於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慶祝中元也十分普遍,排場也十分講究,一些民間組織或公司的中元會也紛紛成立,從這種趨勢來看,這個華人傳統習俗,在本地是一年盛似一年。
在新加坡,一般的市普、街普都會拜祭大燭大香,一排一排的排開去,有的高十幾二十英尺,很是壯觀。
在祭棚內,還請糊紙店糊一尊身長丈六,或丈二的普度公,青臉獠牙,異常怕人,放在布棚里供奉,面前燒三條大香,兩條大燭,祭禮的方式或葷或素,愈多愈妙,有燒豬、雞、鴨、白米包、水果、罐頭、糖、油、鹽、素食品等家禽肉食類,干糧雜果、素食齋品等,全都奉上,而且都插上三角的五色旗和香,色彩繽紛一片。
至於廟普又有的不同,廟普內設有祭壇,中央掛著「盂蘭盆會」或「三宮大帝」的大鏡子一面,至於神桌上,則置有三個斗燈、神像、香爐。斗燈內盛有白米、古銅鏡、古劍、小秤、剪刀、尺、涼傘及點燃的煤油燈,古人相信這樣可避邪。
祭壇前的長桌上,則供奉牲醴,及用麵粉為材料,捏造成飛禽走獸、魚蟹水族類及其他供應品,極盡豐盛之能事。
投標福物花樣繁多
除了祭品外,這些地方性組織的普度會上,還少不了福物,福物有的是中元會組織的會員及熱心人士的捐贈,花樣繁多,有神像、俗稱「烏金」的火炭、米桶、撲滿元寶、大彩票、發糕、酒、電器用具、兒童玩具,應有盡有。
拜祭過後,免不了的便是進行精採的投標福物了,這也是本地中元普度的特色之一。
投標時多由爐主出馬,聲似洪鍾地把出標人的價錢喊出,總聽見宴席間,這里、那裡、一時高喊出價標福物的聲音,比起彼落,好不熱鬧,而出價者也十分闊氣,因為一般人相信,「標」一件東西可帶來一些財氣,所以大家十分慷慨開價,尤其是商界人士。
通常中元會的負責委員,都會把這筆開標的可觀款項,拿來充為慈善基金,或會員的福利基金,同時,也可為下一年的中元會活動,做好准備金,如請歌台或地方戲曲助興。

中 元 節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佛教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系,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歷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有感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匯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
盡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清代詩人龐塏的《長安雜興效竹枝體》一詩形象描繪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的情景。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可見活著的正人君子們,對著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中 元 節
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為圖吉利,今天山西人民特別是晉北人民又把它改稱為麵塑節。文化內涵,非常豐富。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我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與道教相抗衡,佛教確定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盆節。佛教提倡慈悲為善。古印度雨季的三個月里,佛教儀規禁止僧尼外出,說是外出容易傷害草木蟲蟻,要求僧尼在寺內坐禪修學,接受供養。這段時期稱為安居期。佛教傳到我國以後,根據我國的季節變化,規定安居期為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後來又依據經書產生了「目犍連救母」的佛教傳說故事。大意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目犍連,看到死去的母親在地獄里受苦受罪,慘不忍睹。使盡一切辦法相救,均告失敗,只好求助於佛祖。釋迦牟尼解釋說,其母生前罪業頗大,非一人之力可救,告訴目犍連要在七月十五日,僧眾安居終了之日,備好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藉助眾僧之力,才可使其母親解脫苦難。目犍連遵囑照辦,果然湊效。這種佛教活動,被稱為盂蘭盆會。盂蘭是古印度梵語的音譯,意為倒懸,形容亡人之苦。盆是漢語,指盛放供品的器皿。盂蘭盆即指這樣的佛教活動,可以解脫先亡人的倒懸之苦。
我國佛教藉助儒家傳統的「孝親」禮俗,將七月十五日演化成了宏揚佛法的「孝親節」。不僅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可,也受到了官方民間的普遍歡迎,因而對七月十五日的民俗活動影響也最大。
五台山佛教界,在七月十五日要照例舉辦盂蘭盆會,念經超度亡靈。周圍一些信教群眾要到寺廟擺供、響炮、祈禱,為祖宗贖罪,祝亡人解脫。
在民間,家家要上墳祭奠祖宗。
晉南地區習慣用紙做燈,焚燒於墳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祭奠祖宗的食品喜用包子。如果先人亡故滿三年者,兒女們要在這一天脫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稱換孝。
晉北地區上墳祭奠祖宗,喜用饃饃,麵粉製作,圓形,中間點一個紅點。擺完供,燒完紙,回家時要從地里挽幾棵穀子和麻,用綠色紙條纏繞,立置窗前,供奉面人一尊。節後移置房頂,根朝里,谷穗露在外面,稱為揀麻谷。民間流行的說法是保佑五穀豐登。然而供奉面人的儀規,分析起來,似乎是早期人殉習俗的遺跡。
七月十五日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數放河燈了。民家習慣用木板加五色紙,做成各色彩燈,中點蠟燭。有的人家還要在燈上寫明亡人的名諱。商行等單位,則習慣做一隻五彩水底紙船,稱為大法船。傳說可將一切亡靈,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禪杖,象徵目犍連。也有的做成觀世音菩薩。入夜,將紙船與紙燈置放河中,讓其順水漂流。人們依據燈的漂浮狀況,來判斷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燈在水中打旋,被認為讓鬼魂拖住了。如果燈在水中沉沒,被認為亡魂得到拯救,已經轉生投胎了。如果燈漂得很遠或靠岸,被認為亡魂已經到達彼岸世界,位列天國仙班了。總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願。
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日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台前廣場,競觀河燈。各色彩燈順水漂移,小孩子緊盯著自家的燈能漂多遠。老太婆嘴裡念念叨叨,不斷祈禱。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
七月十五日,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七月十五日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包括出嫁的女兒及女婿、外孫,另過的兒子及媳婦、孫子等等),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現在已經不那麼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後,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為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麵塑蒸熟以後,再經過五色著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為絕佳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麵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目了。

中元節與酒

農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我國古代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道教出現以後,所祀奉之神有天官、地官、水官、並將「三元」與「三官」相配,說上元天官生日為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為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為十月十五日。所以道都七月十五日要設壇醮祭。道教和佛教,在這天的活動,都是具體的規定和做法。民間的祭奠,則相對較自由,供品唯恐不夠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由是形成了民間的節日。北齊的時《顏氏家訓》,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宋時的《東京夢華錄》、《夢梁錄》,清時的《帝京歲時紀勝》等等書籍中都提到了中元節、盂蘭盆節。有的書中說,中元節前幾天,市面上就有賣冥器的,賣時鮮瓜果的,賣油餅餡餅乳餅豐糕的,色彩斑斕,叫賣聲不絕於耳。還有在水面上放燈的習俗,意為招水中孤鬼來享祭。兒童們玩著紙扎的荷花燈,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絡繹不絕,較之清明節尤勝。

中元節
我是知道有中元節的,在文學作品中看過,以為那是流行於黃河流域的民俗,別的地方或許也有這種習俗,但想來總不如黃河流經的地方來得地道。在我的感覺中那天的夜晚總應是霧蒙蒙的,在朦朧中各家的祭祖飯在燭光和香火的映照下顯得十分誘人,在迷霧中孩子們的河燈在沉沒之前也消失了,駛向天國。成人們在干什麽作品中多沒有提,我想他們多半是在為祖先和孩子們扎河燈然後為他們做飯,這是一種圓融的場面,鬼節應該是個快樂的節日。
真正了解到中元節習俗是到新加坡以後的事,當然我所了解的不過是新加坡的中元節,一個與河燈毫無關系的中元節。
元節在新加坡的俗稱叫鬼節,規范來說中元節應該是陰歷的七月十五,因為陰歷七月十五是歲時節令的中元,所以這一天的節日叫中元節。因佛教的盂蘭盆會也是在陰歷七月十五舉行,一些地方又把這一天叫「盂蘭盆節」。佛家對七月十五非常重視,在那一天要舉行很多活動,"放燈照冥」就是起中的一個小儀式,這一儀式傳到民間變成神秘而浪漫的放河燈。放河燈的目的盡管眾說紛紜,但總是與鬼魂有些聯系,如肖紅在「乎蘭河傳」一文里提到的』七月十五是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脫著一盞河燈,就得脫生』
同佛家的』放燈照冥『被百姓根據自己純朴的願望吸收改良為民間的放河燈一樣,中元節跨越了冥界與國界,來到新加坡,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新加坡的中元節你找不到河燈的影子,慶贊中元的時間也從陰歷七月十五一天擴大為陰歷七月的一整月。這一個月人們盡量不動土,不置業,也盡量不出遊,這一個月的飛機票也是全年低的,一些不信邪的人就利用這個機會出國遊玩。當然信邪的人還是佔大多數,新加坡的陰歷七月正是酷暑季節,但不管天氣多熱,泳池裡的人總是稀稀落落的,人們在這一個月里會加多一兩件金飾來避邪,他們也會注意說話,盡量避免說出不吉利的字眼來。小孩子尤其慘,據說小孩子的眼睛特別靈,可以看到些不該看到的東西,為了不讓小孩受到驚嚇,很多父母在七點一過就把小孩關在家裡。
新加坡人相信陰歷七月一日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在以後的一個月里鬼魂可以自由出入陰陽兩界,在這一天後半晌兒的時候,信的人家會在自家門前的草地上插兩根蠟燭,在蠟燭的旁邊再插上三七二十一根香,把事先准備好的陰幣,佛咒、糖茶之類的供化放在蠟燭的前面,然後點燭焚香拜三拜,祭拜完畢就拿了陰幣,佛咒到焚燒桶去燒。這焚燒桶就是汽油桶把頂蓋去掉,再在側面打幾個洞做成的,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鮮玩藝兒。焚燒桶的出現是因為政府認為向以前那樣在自家插的蠟燭前直接燒紙太影響衛生又很難清理,於是每年一到七月政府就會在組屋前擺放些焚燒桶供人們燒紙用。一些人不能認同自家燒的紙同別人家的混在一塊兒的觀念,他們只好到雜貨店買專為自家用的小化紙桶。更多的人好象突然間受不了燒紙的煙熏火燎,特別是初一,十五,二十九這三天,空氣中彌漫的是燒紙的味道,天空中飄揚著的是燒紙的灰燼。很多人為此向政府投訴,政府只好勸請大家少燒點,說是叫禮輕情意重。有一家公司抓住這個商機,研究出新型焚燒桶讓大家試用,據說反應良好,或許明年我們就會用上價值一千五百新幣的新型焚燒桶了,聽說新產品是箱形,所以應該叫焚燒箱才對。
各家各戶慶中元的時候,一些華人公司也會集體慶贊中元。公司慶中元的排場要比小家小戶來得大,貢品很多,有整袋整袋的大米,各式各樣的罐頭,餅乾和水果,講究點的還要畫龍點睛地來只金豬。這些貢品都擺在一個木製的檯子上,檯子前立著幾根碗口粗細與人齊高的蠟燭與香。讓員工們感到興奮的是,老闆點燭焚香除了要鬼兄弟們保佑生意興隆外還要向他們求四個吉數來買彩票。這四個數是全公司共享的,買的時候也有學問,最常見的是順買,到買和通吃,據說中的機會很大,或許鬼兄弟真的有些靈通吧。

Ⅶ 放花燈是什麼節日

放花燈一般是什麼節日 是七巧節,有的地方會放花燈. 在古代女孩只有著天能出來玩.放花燈就是許心願

七月放蓮花燈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俗稱鬼節)
舊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碧段早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地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員解厄水官洞陰大地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長達一個月。
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佛教強調孝道;道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佛教徒慶祝中元節的儀式稱為「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目蓮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根據《大藏經》的記載,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四娘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蓮的孝心悔雀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指示,於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
道教徒相信,從農歷七月初一起,陰間打開鬼門,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間來接受奉祭。人間為了免受鬼神的干擾傷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以安撫那些無主孤魂。
慶祝方式
道教與佛教信徒慶祝中元節的意義雖不相同,但在新加坡慶祝儀式大同小異,祭拜時以食物作祭品,焚燒金銀紙等等。因此,每逢中元節,在路旁和組屋樓下,到處可看到善男信女焚燒金銀紙,建屋發展局還特地為此設置金銀紙焚燒爐,為居民提供便利。
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慶祝方式是鄰里之間組織大規模的中元會,中元會每年選出一位爐主,主持中元會事務,以及向會員收月捐等。中元節一到, 這些月捐便用來購買祭品。拜祭完畢後,所有祭品均分給會員,每人一份。
中元節的宴會熱鬧精采,宴會上投標「福物」,把慶祝氣氛推上 *** ,投標所得,用來補貼第二年購買祭品的費用。當晚也選出新的爐主。
中元節雖然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由於節日本身勸人盡孝,對非信徒來說,也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把這個節日當作是追念祖先及已故親友的節日。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佛教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系,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歷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有感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

花燈什麼節的? 潮州花燈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大瑰寶。它是一門綜合藝術。潮州歌冊《百屏燈》反映的大多是戲曲曲目中經典的場景。人物造型、臉譜、服裝、道具好多均來自於戲劇原型。屏燈的景、人物的服飾等又與雕塑、繪畫密切相關。比較高檔的人物服飾還會用到潮綉、金銀綉品。屏燈、掛燈的整體協調的美感又與色彩、美學淵源甚深。同時,綜合滲透了解剖學、透視學理。
潮州花燈起源的確切年代已無法查考,但其產生和發展與迷信活動、祭祀活動息息相關,卻是可以肯定的。古人因對大自然的不理解,對自然現象的畏懼使人們產生了圖騰崇拜,相信靈魂的永在,為慰死者之靈魂,於是,「紙船明燭照天燒」。為使死者在冥路上有個伴兒,為使祖先們在陰間生活幸福,扎制童男童女,衣服袍帽,飾物用品,供他們「使用」。為使「雷公燃鋒」、「雷姆」息怒,「河伯、溪神」開心,先是祭活人,後來用扎制的童男童女代替。為慶祝風調雨順,豐收喜慶,人們紮上高大雄偉的「安濟聖王」等神像,掛上宮燈花籃,頂禮膜拜,感謝神恩,祈求平安。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民國時期,仍很盛行,目前,我國少數地區包括港澳台地區仍有這種扎制迷信用品祭拜先人的習慣。
花燈在發展過程中,分為二支,一支專走迷信用品的制扎,其藝術價值受到限制,但商業價值卻是顯而易見的。另一支追求的是藝術價值,這一支的起源不遲於明朝,據說唐朝已有觀燈,鬧元宵的活動,但現在可考的,也就只有明嘉靖刻本《荔鏡記》,可以證明其潮州花燈的存在了。其中「睇燈」一折就說「三街六巷好燈棚」,可見其時,潮州花燈已很盛行且已有了一定的藝術造詣。清嘉慶《澄海縣城志》引舊志雲:「十一日夜起,各神廟街張燈、仕女游、放花爆、打鞦韆,歌聲達旦。」又說:「今俗無夜,各祠廟張燈結綵,鬮為鰲凶,人物台榭如繪……競賽花燈。」最負盛名的當推潮州。清初潮州青龍廟興起之後,每年游安濟聖王一連三夜,花燈鼓樂,滿城如醉。每次在第二個晚上,齊集北門箭道評比,年復一年,精益求精,使潮州花燈聞名海內外。除大型游花燈盛會外,家家都掛喜燈。自十三日起,到宗祠神廟去掛燈籠,十五日將燈提回掛於家門,稱為 「興燈」。(《潮網》之「潮汕民俗」)可見,從「明」到「清」,歷經幾百年,潮州花燈都很盛行。其藝術表現形式也日漸多樣化。

端午節有放花燈的習俗嗎 放花燈應該是元宵節,元宵節又叫花燈節

放蓮花燈的節日是什麼? 元宵節

舞龍,鬧花燈,放鞭炮是什麼節日 舞龍,鬧花燈,放鞭炮這是元宵節的標志。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舞龍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 *** ,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什麼節日放蓮花燈 中元節(俗稱鬼節)

舊歷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期間,佛教徒舉行慶祝儀式,即「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而民間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弗等活動。荷燈、蓮花燈便作為供燈的重要道具而出現,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燈代表智慧,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

舞龍鬧花燈放鞭炮是什麼節日 舞龍鬧花燈放鞭炮是元宵節。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歷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花燈節是什麼習俗? 以前的元宵節!古代未出嫁女子只能在這幾天才能出門去賞花燈!

鬧花燈是什麼節日。 正月十五元宵節

Ⅷ 新加坡唐人街售賣新年節日禮品,當地有什麼好物是值得購買的

新加坡唐人街值得購買的新年節日禮品有:春聯、窗花、燈籠、牛年的娃娃、中國結等。當地所賣的新年物品和我們中國一樣。

春節快要來臨了,在新加坡唐人街非常的熱鬧,到處呈現著喜氣洋洋的氣氛,整條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到處都是春聯,窗花,燈籠,還有牛年的娃娃,還有和春節有關的相關物品掛件。在很多店鋪門口,我們還可以看到掛了一個牌子,請保持一米的距離。

一、春聯

春聯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個物品。自己的每一年都和媽媽一起去自辦年貨,然後挑一副合心意的春聯。到了除夕的早上,媽媽忙著在廚房煮東西,我和爸爸就會把舊的春聯給撕掉,然後貼上新的春聯。而且我們那裡有一個規定,春聯一定要在除夕的那天上午貼,不能夠拖到下午。每當春聯貼上去之後,就可以看到家家戶戶都非常的紅紅火火,非常的喜慶,很有過年的氣氛。除了貼對聯還會剪窗花,現在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直接購買充話費用了解,記得小的時候我們自己剪窗花,拿剪刀還不是很利索,記得窗花不是那麼的好看,不過自己還是非常興奮,把自己剪得窗花貼在自己的房間,非常的有成就感。

離春節越來越近,年味也越來越濃,現在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紅色的燈籠,還有中國結。過年除舊迎新,拜神祭祖,祈求來年是個豐收年。 過年是大家團圓的日子,人們最期盼的就是過年。經常聽老一輩的人對外出的年輕人說,不管在外面混的怎麼樣,過年一定要回來。

Ⅸ 新加坡過春節嗎

新加坡人也過春節
新加坡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一年中各種民族節日很多。重要的有華人的春節、西方的聖誕節、馬來人的開齋節、印度人的大寶森節、新加坡國慶節。新加坡華人占總人口的75%以上,所以中華傳統的春節是最隆重、最具影響力的節日。
春節是地地道道的中華傳統的體現;春節的熱烈和喜慶的氣氛,比起中國大陸和台港地區毫不遜色,甚至更覺隆重。之所以如此,一是由於新加坡華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摯愛,二是彰顯多元文化的特色和亮點,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前去觀光度假和購物。

每逢春節,新加坡華人家家戶戶寫春聯、貼福字,屋裡屋外紅紅火火;買年貨、做年菜、除夕吃團圓飯喜氣洋洋;民間也興拜年、祝福、送紅包和壓歲錢,圖個吉利。

南洋華人還用獨特的方式來歡慶華人年,那就是一家人歡聚一堂「撈魚生」。「撈魚生」是一種菜式,以生魚條為主食,加以有色蔬菜和水果絲、白芝麻、花生碎,調和五香粉、胡椒粉、醬汁等,裝成一個大盤。「撈魚生」儀式開始時,便由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把大盤中的菜物高高撈起,並齊聲高喊:「撈起,撈起(撈喜),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 。「撈魚生」帶有吉祥的意味,祈求來年好運,能發大財。一份考究的魚生,價值新幣千元以上。品嘗過這種既當菜又當飯的魚生,確有其特色,但並無當地人那份興致和著迷。

春節的市場上張燈結綵,人山人海,一派繁忙景象。特別是牛車水(唐人街)更是大量出售華人風味食品,中國民族服飾和林林總總的吉祥物。那裡鑼鼓喧天,舞龍隊、舞獅隊盡情表演。一年中唯有春節這一天,這里可以燃放煙花爆竹,節日的氣氛非常濃郁。

「春到河畔迎新年」 是每年春節活動的重頭戲,舉行的地點是濱海灣。在那裡春節期間有各種文藝演出,有各式雜貨市場,有中華各地特色小吃,還有迎新燈展,並在新加坡河兩岸燃放大型煙花。春節還展出手工扎制的巨龍形彩燈,四川成都的燈彩,廣西民俗文化表演,還有LED舞龍隊,都是新的亮點。一年一度的妝藝大遊行,往年都在烏節路等鬧市區舉行,今年移至新加坡河進行水上大遊行,載歌載舞如同揚州古運河花船表演,不知哪個更加出色。

聞名遐邇的新加坡風景區聖淘沙,新春花會已經開幕,100萬株花卉竟相綻放,奼紫嫣紅,爭奇斗艷,美不勝收,這可算是熱帶雨林的南洋島國春節展示的一大特色。

Ⅹ 中秋節初三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秋節初三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初三作文1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空前,寒梅著花未?」——王維的《雜詩》每次我讀它,

最讓我難忘的是遠在新加坡的大姨,特別是今年這個中秋節。

媽媽拿回一盒月餅,她知道我最愛吃的是蛋黃餅,就打開盒子,拿一塊給我吃,當我捧起這塊月餅,

不禁陷入沉思,想起雅珊大姨,那是我還在讀幼兒園大班時,她來到我家,住了兩年,她常常帶我出去玩,

送我去學舞蹈,教我畫畫、唱歌,兩年的中秋節都是她帶我去買蛋黃餅回來吃,可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

她為了理想和前程,離開親人,遠度重洋去了新加坡,半工半讀,我們就這樣難分又難舍,望著手中月餅,我不禁熱淚盈眶……

「開飯嘍!「媽媽大呼小叫,端上一盤月餅,放在飯桌上。

「一個,兩個,三個……九個,十個……」我一邊吃一邊數,我問爸爸:「能不能寄兩個月餅給大姨!」

爸爸說:「路途太遠了,這樣吧,等你吃完了飯,去qq上下載一盆中秋月餅,給大姨發送過去,以表你的祝福和思念。

晚飯後,我上網搜索到一塊十分精緻的月餅,寫上祝詞,通過qq單擊一下,我樂滋滋地想著,

大姨見到月餅開心的表情,「嘀嘀」三秒鍾不到,大姨發了一張笑臉和一塊十分可口的蛋黃月餅給我,

我感到無比的甜蜜,高科技信息時代真好哇!能讓人即瞬間實現美好的願望,拉近親人與親人之間的思念距離。

這一夜,我睡得很甜,夢見親人團聚舉杯歡慶的場面,我不盡思念,陶醉在甜蜜的遐想中……

中秋節初三作文2

我們學校為了保持歷年來的中考優異的升學率,一直延續了一條老傳統:初三的學生中秋節只放一個晚自習的假。雖然我們有些不同意,但是面對那些少得可憐的假期,一個晚自習就使我們很滿足了。

下午放學,被克制了很久的心情立即被釋放,猶如咆哮的長江一般湧出教室,有的去了網吧,有的停在了籃球場,有的回到家,呆在了電視機旁……

我和我的死黨,青蛙,小二湊了點錢,來到了學校旁邊的餐館,要了幾個菜和幾大瓶可樂,很大的那種,又象徵性地要了幾個質量很低劣的月餅,避免老闆以為我們是無業遊民。

青租碼蛙抓起一瓶可樂瘋狂地搖了一陣,迅速地打開蓋子,泡沫噴涌而出,流在手上,流在桌子上,流在地上,很白的泡沫,真的,很白的那種!

旁邊的人用很詫異的眼光看著他,認為他病了。他其實真的病了,在「腦袋」。

我們端起新鮮的可樂,碰了一下,清脆的響聲「啪」真好聽。拿起月餅,品了一口,抬起頭,看了一眼久違的月亮。我有些吃驚:在我的記憶中,月亮是沒有這樣圓?

在我回家的路上,就是那條既熟悉有陌生的路上,就是每天都走的那一條。我竟然發現了新建的居民樓和新開的商店。

對了,英語老師說:「居民樓是builing,商店野枯是store。」

中秋節初三作文3

「中秋節快樂」我們一家共同舉杯祝賀,大人們品著小酒,我們這頌型洞些孩子們卻暢飲著飲料。「趕緊的,快吃啊,菜都涼了!」這句話可勾起了大夥的饞蟲,幾雙筷子齊刷刷的下落。一家人一邊吃得滿嘴流油,一邊比劃著說笑,讓我看到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和諧團圓的景象。

今年,月亮最圓時刻為今晚七點十三分,我和好友劉坤寧相約在樓下一同賞月。因為天氣的緣故吧,雲生月隱,渾黃的月亮在天上掛著,神秘而又迷離。我倆望著朦朧中淡雅的月色,有些掃興。「嘿,想什麼呢?」「你說,嫦娥在凄涼的廣寒宮看我們一家家團圓,會不會倍感孤獨呢?」「應該會吧!她一定很後悔自己犯下的錯誤,致使自己形單影只,現在望著人間的溫暖和熱鬧很羨慕吧!」「啊!咱們可得珍惜此刻的朋友相聚相守,我們來許個願吧。」「好主意。」於是我倆雙手合十放在胸前,虔誠的許下願望。剛許完願,「噼里啪啦」的禮炮聲打破了天空的寂靜,我們對視一笑:「哈!月亮收到我們的願望了,它呀,正在祝賀我們美夢成真呢!」

淘氣的月,躲躲藏藏;迷人的月,婀娜多姿;可愛的月,喜怒無常。若隱若現的它,帶給我們幻想的色彩,編織著跌宕離奇的故事情節。

月亮始終不肯明亮,便在樓下走動。此時,各家吵吵鬧鬧,小聲,碰杯聲傳得很遠很遠,那些寂寞孤獨的老人家也熱鬧著,一家老小有的打麻將,有的玩撲克,也有的下棋幾桌人坐在客廳里邊玩邊嘮,酔懨懨的話語,含糊不清的說笑,不亦樂乎。

天上圓圓的月,地上團圓的家,這個中秋節令人難忘!

中秋節初三作文4

一年一度的中秋將至,我期待著,幻想著吃月餅,賞月亮,除了品嘗月餅外,還感到有一絲詩意,王維的《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許多詩人不就是在月光下吟詩作對的嗎? 其實,幻想場景往往與現實不符,在中秋節那天沒有月亮,所以就談不上吟詩作對了,我整晚上都在看電視,後來媽媽叫我吃月餅,我勉強吃了一塊,意思意思,因為沒有月亮,所以嘗著月餅也淡然無味了。當然,也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因為今年我們吃的第一個月餅是朋友送給我的。那天天氣很炎熱,我無聊地走在街上,忽然遇見了一個我要好的朋友,她正要上街買一些東西,我又閑著沒事,便陪她買去,她買了一套床上用品,後來我們路過糕點店,她定了一些麵包,而我看到這里有月餅賣,便很驚呀地說:「哇!開始有月餅賣了!」她就說:「嘗一個吧!看上去很好吃的。」我正想嘗嘗今年的月餅味道,於是,她就買了兩個月餅,送了一個給我。我好高興。

今晚,我吃著月餅,不但覺得很好吃,而且覺得心裡很甜,往年吃月餅都是和家人一起吃,並且也從來沒有人送過我月餅,即使一個月餅不值多少錢,可是禮輕情意重,月餅里包含的那份真摯的友誼讓我甜到心裡,我情不自禁地唱著「人海中難得有幾個真心的朋友,這份情請你不要在乎」。歌詞寫得真好!

今晚雖是沒有圓月,可今年的中秋節使我難忘。

中秋節初三作文5

夜晚,一輪明月升上天空。那輪明月別如往日,它不似一艘船,一把鐮刀,勝似一個又大又圓的圓盤掛在空中,散發著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整座房屋,整棵樹,整個世界。

我愛中秋節,我愛這花好月圓的時刻;我愛中秋節,我愛這闔家團圓的時刻。伴隨著中秋節的到來,我的心情比往日翻倍的升。八月十五的夜色很美,總讓人心曠神怡。今年的中秋,爸爸沒有回家,是我和媽媽過的。

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觀明月。雖然我不是遊子,但我依然喜歡觀明月。我喜歡吃過晚飯,一個人坐在門前,觀賞月亮。我常常瞪大眼睛找嫦娥,找玉兔。明媚無比的月亮觸起了我對月亮的嚮往與感想: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今天的月亮了,當然就不知道今天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知道今天的月亮曾經照過古人,並從今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今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著這個曾經照過古人的月亮,看著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為民族的驕傲……當多少年後,我們成為古人,後人會在月亮上看到我們嗎?那時的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陣陣幻想,觸動了我的思親……不知道爸爸此時此刻是否也在觀察著月亮呢?這幾年爸爸辛苦了,我卻沒有好好的給他過過節日,今晚,就讓風替我轉告爸爸,用我最真誠的祝福,祝他中秋快樂吧!

珍惜去年的中秋,喜歡今年的中秋,渴望明年的中秋。不知明年的中秋又將帶給我怎樣感想呢?

中秋節初三作文6

十月六日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洪湖公園玩。公園里有運動場、游樂場、大草坪、游泳池、大湖、九曲橋。我們看到那些荷花都是殘枝敗葉的,因為荷花過了盛開的季節。在大草坪上有的人在放風箏、有的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在吃東西。我們去游樂場玩碰碰車,我樂極生悲了,差點把門牙給撞掉了!我的牙流血了!可是我很勇敢沒有哭。我覺得這個中秋節我過得很開心、很快樂、很難忘!

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今年的中秋節正好在國慶假期里。往年爸爸在外面出差,今天,我們大家在一起過中秋佳節。我們全家人在酒店吃飯。酒店裡高朋滿座,大家喝著酒,吃著菜,品著月餅,大家說著祝福的話。我和弟弟,哥哥在一起玩游戲。半夜時分,夜幕降臨,圓圓的月亮掛在天邊,我和爸爸媽媽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真是熱鬧極了。路上的彩燈五彩繽紛,有的彩燈象蝴蝶,有的象花,有的象草,還有的象樹葉。

十月六日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洪湖公園玩。公園里有運動場、游樂場、大草坪、游泳池、大湖、九曲橋。我們看到那些荷花都是殘枝敗葉的,因為荷花過了盛開的季節。在大草坪上有的人在放風箏、有的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在吃東西。我們去游樂場玩碰碰車,我樂極生悲了,差點把門牙給撞掉了!我的牙流血了!可是我很勇敢沒有哭。我覺得這個中秋節我過得很開心、很快樂、很難忘!

中秋節初三作文7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十五的夜晚人們仰望朗朗明月,想念親人,

所以中秋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團圓節」,人們除了賞月,還要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今年的中秋節,我來到了美麗的鹽都程實村,這里的黃昏非常美麗,彩霞像一個個紅燒雞翅膀,真讓人垂涎欲滴;

還有一些白雲像一隻只綿羊,真讓人想上前去摸一摸啊;就是這里的河水太臟了,沒有保護好。今天是中秋佳節,同時也是表弟舅舅的結婚日。

天色暗了下來,客人們陸陸續續都來了,結婚宴會開始了,舅舅和舅媽來給客人們敬酒了,來到我們這桌時,

大家都一起站了起來,我也跟著站起來,並把杯子放在二位新人的杯子下面輕輕的撞了一下說「祝舅舅和舅媽早點生寶寶,

給羅程當弟弟!」接著,更驚彩的宴會節目來了,只見表弟外公的臉被別人畫得一塊黑,一塊綠,一塊紅,一塊白,

又穿上火紅火紅的長袍,真像一位搞笑的濟公;後面還有幾個小外公也被人換了裝,有紅色的、綠色的,

其中一位司儀先生在說新人賀詞,祝賀聲,笑聲,喝酒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婚宴結束了,我和媽媽帶著月餅登上了屋頂賞月,啊!多美的月亮皎潔如玉,漂亮的星星像鑲嵌在雲海中的幾顆鑽石,

閃閃發光。我輕輕地咬了一口月餅,它是那麼的酥,那麼的甜,一股濃郁的清香沁入我的心田。此時,

我想起遠在武漢的奶奶、大伯、三叔和哥哥們是否也在吃著月餅賞月呢?我真想念你們啊!

中秋節初三作文8

在九月二十六日,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國慶小長假。

這個假期可以說是雙喜臨門,因為中秋節的假期也包含在了裡面。中秋,是大團圓的日子,當然也是吃貨的口福日嘍!小時候,中秋節無疑是吃月餅、賞月、還有和家人聚在一起玩兒的日子。可是你們知道在八月十五為什麼月亮會圓,還有為什麼就「中秋節」以及中秋節的四大典故嗎?月亮在八月十五會圓的原因是,當月亮與太陽的精度相差一百八十度時,從地球上看,月亮與太陽正好相對位置的時刻,(如同兩個人正好臉對臉哦!)才能看到圓月。

中秋節的由來是來自《周禮》一書中,早先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學人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中秋節四大典故之一是嫦娥奔月,另外還有「祝捷餅」月餅雛名、楊貴妃為「月餅」起名、月餅。這些典故是不是引起了你的興趣呢?一輪明凈如水的月,流淌著溫婉的遐思,潑灑著淺淡的水墨,向世人徐徐舒展了一軸包含盛情的畫卷,給人以美好的回憶與嚮往。

不知何時中秋月色滲透進了窗明幾凈寒欞,落在書案上浸染那一卷詩句和杯盞里的佳釀,墨硯映著嬋娟,也變得幾分清涼:一束柔毫描月圓,增添愁緒,臨窗飄溢著酣暢淋漓的墨香;又將一簾幽夢,拋向了枝頭,隔著朱樓小榭,高唱滿月的獨奏,演繹人間的美好祝福。設上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一邊賞著明月,一別品嘗著這些東西,也會別有一番風味,心情也會變得愉悅起來。

這幾天的小長假,還真是漲姿勢呢!

中秋節初三作文9

中秋節是團圓節,月圓,人圓,月餅也圓。

我喜歡過中秋節,喜歡一家人坐在一起賞月時的情景。

中秋的`月亮又大又圓,月光照在我和我的親人身上,我感覺暖暖的,心裡似乎被什麼東西填滿,雖然沉甸甸的,但是甘之如飴。

我們有說有笑的坐在一起,父母親很少回家一次,但是中秋節他們會回來,所以每次到中秋節,我都會高興好久好久,從中秋節前幾天開始一直持續到中秋節結束,這之間,我都是蹦蹦跳跳的。所以一句話,我喜歡中秋節。

過中秋節,少不了月餅,同樣的形狀,各種不同口味的月餅就成為了我管不住自己嘴巴的對象,在眾多月餅中,我最喜歡的是蛋黃月餅,月餅甜膩膩的口感配上蛋黃的淺淺腥味,混合著入口,甜而不膩,膩而不腥,味道棒極了。

中秋節里家裡的月餅是最多的,爸媽回來會帶上好幾盒月餅,家裡的親戚串門又會帶上月餅,不過,與我這個喜歡月餅的小吃貨來說,家裡人正好相反,他們都不喜歡吃月餅,要吃,整個中秋節頂多就只吃一個月餅,所以我的口福就大了,家裡的月餅最後幾乎都會歸入我腹,逃不掉的。

不過,月餅吃多了,甜膩膩的感覺就重了,好在,媽媽給我支了一個招,就是在我吃月餅的時候,倒上一杯茶,感覺膩了的時候,就喝上一口茶,瞬間就會好多了。

過中秋節,我還喜歡的一件事情就是指月亮,誰叫當天的月亮又大又圓的,讓我看著總是忍不住就想指它,但是,家裡人不管是誰,就算是最疼愛我的奶奶,一見到我指月亮就會呵斥我,原因就是,月亮不能指,到時候爛耳朵了就有的我哭了。雖然我每次嘴上都說著不指了,不指了,但是心裡還是一個勁的在叫囂著,我才不信呢。

我每一次過中秋節,都是歡歡喜喜的。

中秋節初三作文10

中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樣的圓。人們總是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圓。星星也是那樣的多,那無數的星星圍繞著圓月。有些星星喜歡獨處,但是當它們看見那圓圓的月亮時,也想往那邊靠攏,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這一天,它們從不同的方向趕來與月亮團圓。

許多人由於工作忙無法與家人團圓。當他們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時,可能會想起李白的「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思鄉、思親,對月亮總有說不完的話,那是因為月亮里同樣塞滿了對親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樣的圓。月餅也象徵著團圓。每當人們吃月餅時,不僅只是在品嘗月餅那香甜的味道,更多的是對親人的思念。同時更享受到親人給的愛是那樣的溫暖。

小時侯,媽媽總給我講嫦娥的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於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總嚮往著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長大再看,就不是那麼奇妙了。如果回到過去,就會教育那時的自己「去天上並不那麼容易,天上也根本沒什麼嫦娥,月球上沒有水,溫差很大,根本無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兒時的自己也是挺可愛的。我還是給自己留住那想像的空間吧!

在這圓月之夜,我們送給每一個人愛的祝福。正是這愛讓月亮變得更圓、人變得更親。

中秋節初三作文11

嫦娥應悔偸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雖得長生不老,卻獨坐廣寒宮,她應把她對後羿的思念化作了圓圓的月。

丙辰中秋,詩人蘇軾也在思念弟弟。思念是圓的,圓的月,圓的餅。

月圓之夜,有多少人在思念親人?望著明月,不覺中淚是濕潤眼眶。

還是幾年前,歡樂的在外婆懷里吃著月餅,聽外婆講著一個個靈異的故事,幾年前的那些中秋夜,月兒哪有今年這樣圓?今年,外婆在天上。如果仔細聽,她一定還在給我講故事呢!不知外婆化作了天上的哪顆星在看著我,亦或是變作了月亮的一絲光照耀著我。

我對外婆的思念是圓的。

雖聽不到外婆親口講述故事,雖感受不到外婆懷里的溫暖,雖再不能對外婆大吼大叫,我還是很思念她。

望著明月,彷彿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圓月高高掛在深色的天空上,靜靜也望著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薄薄的雲繞在她身邊,宛如仙女翩翩起舞,皎潔的月光給大地又披上了銀灰色的紗裙。調皮的孩子在四處亂跑,身後跟著的是她年邁的外婆。外婆親昵的呼喚著她的乳名,喊道:「別跑了!」那孩子還是不肯現身,大搖大擺的到處亂晃。撲騰一聲,她磕到了石頭上,開始了嚎啕大哭,外婆著急的四處尋找,急的滿頭大汗。終於找到她了,外婆二話不說,抱起她往回趕。

外婆說過,她會在天上祝福我們。

外婆還說過,不要思念她,

淚眼中,外婆的模糊的臉出現在眼前,想記住她的樣子,害怕有一天會忘記。

於是向月亮好好的描述了一番我的外婆。

我對外婆的思念是圓的。

中秋節初三作文12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月餅的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中秋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節初三作文13

樹葉像一隻只蝴蝶飄落下來,帶著秋的清冷,飄向遠方。彷彿在告訴我們——家鄉的中秋到了。

家鄉中秋的楓葉是美麗的。

鳳凰廣場那像火把一樣紅的楓葉,把廣場襯托的紅盈盈的。放眼望去,一片火紅的海洋。一陣秋風吹過,平靜的「火海」也翻滾起來,甚是壯觀。一顆綠樹嵌在一片火紅中,顯得格外耀眼。漫步在樹林下,飄落的紅葉在腳下發出咯吱的響聲,為那寂寞的樹林伴奏。秋天的霧也格外大!一大片霧迷迷濛蒙,環繞在城市中間,朦朦朧朧的,彷彿像一位羞澀的少女在跳舞。要是幸運,還可遇見一條清澈得宛如一條明亮的帶子回盪在城市中間。平靜的水面偶爾有一條頑皮的小魚游過,使平靜的水面盪漾起一圈圈漣漪,像打破了一面鏡子。

家鄉中秋的田野是美麗的。

這時,滿山遍野是金燦燦的稻子,微風吹過,稻海里盪起金色的波浪。家鄉中秋的花,是美麗的。

中秋時節,校園里,婀娜多姿的菊花,香飄萬里的桂花,絢麗多彩的月季花等相繼開放。在中秋的花卉會上,總能看見許多美麗的花兒競相開放。一陣陣香氣迎面撲來。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人心曠神怡。花開季節,人們都去觀賞。秋天的花兒沒有春天的艷麗奪目。也沒有夏天的繁瑣,更沒有冬天的冰冷。秋天的花兒是恰當好處的。

家鄉中秋的果實,是美麗的。

金色的陽光灑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映紅了那棗樹上的「瑪瑙」。那一串串的大紅棗給中秋節帶來了喜悅。

果園里,果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黃橙橙的梨,紫瑩瑩的葡萄,果園里到處充滿著瓜果飄香的氣息。

家鄉的中秋節,總是那麼迷人,那麼美!

中秋節初三作文14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節初三作文15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晚上九時左右,我們把一盒月餅以及楊桃、螺、風栗等的應節食品放在陽台的一張桌子上。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月餅盒,裡面裝了9個精美的小盒子。我打開其中一個小盒子,啊,裡面竟然出現了我期待已久的一個小型訂書機,原來是媽媽為我准備的中秋小禮物。我打開另一個小盒子,裡面裝著一個大月餅,上面印著「中秋快樂」四個字,我把月餅分成四塊,一邊品嘗,一邊賞月,中秋佳節當然少不了燈籠,我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進燈籠里,然後掛在窗戶上,燈籠里發出了漂亮的燈光,上面的人物徐徐轉動,讓人開得眼花繚亂。

那皎潔的月亮又大又圓,高高地懸掛空中,在月亮旁邊的那些「調皮」的小星星一閃一閃的為夜空增添了幾分美麗的色彩。忽然,月亮不見了。過了一會兒,皎潔的月亮又出來了,好像在與我們玩捉迷藏似的。爸爸告訴我,傳說中月亮上住著嫦娥、玉兔與吳剛。我抬起頭望著天上那皎潔的月亮,彷彿看見了嫦娥因不能與家人團聚而傷感、吳剛在賣力砍桂樹。

我們正一邊吃東西,一邊賞月時,我們家的「淘氣鬼」——小狗灰灰可能是因為嗅到了月餅的香味,興高采烈地跑過來,跳上椅子,又趴在桌子上。我看著灰灰嘴饞的樣子,把一小塊月餅放到了灰灰的盤子里,看著灰灰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我們被逗得哈哈大笑。我們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賞月,度過了一個快樂又難忘的中秋節。

像這樣快樂的中秋之夜,有誰能把它忘了呢?我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每天都這樣快樂!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8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