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怎麼看新加坡電視台
Ⅰ 新加坡人怎麼評價中國人
在這里差不多有7年了,總體來說,新加坡的體制屬於極度的保護自己國家的人民,對於國外來的移民相當的苛刻。。。(從他們的移民制度就看的出來)
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人對我們這種來自中國的移民來說,大多都存在著鄙視,憤怒。。
--鄙視,其原因是因為當這里的人從中國跑出來的時候是大概100年前,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中國的印象就是,我門很窮,吃不飽,穿不暖。。很多人根本不會去尊重中國人,雖然他們的先輩是中國人,但時光的飛逝,這些海外的華人已經沒有了,對自己是中國人的,或先輩是中國人的認同感。。他們會問你,你是哪裡來的:「中國???聽說中國現在還沒有電視機吧~!~!他們很多沒有再回去過中國~!~!
--憤怒,由於中國人的到來,給相當一部分的本地人來說,,構成了一定得威脅,報紙的犯罪負面報道,低廉的薪金,較長時間的工作時間,忍氣吞聲的態度,讓他們會有一中很容易欺負的感覺。。。而且本地人的工作機會也被國外來的搶去了。。(前十年是馬來西亞人,現在多數在含沙射影說中國人)所以他們是憤怒的!~!~
總的來說,來國外混是要有點度量的,特別是中國人的處境,,人在屋檐下,焉能不低頭~!~!不過還是希望祖國可以越來越強大,讓我們這些海外的遊子也可以抬起頭來對他們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Ⅱ 新加坡那麼多中國人,他們是怎麼去的
「截至2007年6月為止,新加坡人口總共有468.06萬名,比前一年增加了4.4%;其中,約370萬名是公民和永久居民,其餘約100萬名是非居民。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人口增加1.8%,而非居民則增加了14.9%。華人佔75.2%,馬來人佔13.6%,印度人佔8.8%,其他種族佔2.4%,包括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的泰米爾族人和西方人。每平方公里達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移民過去的。
Ⅲ 去新加坡旅遊,普通話可以在當地交流嗎
多說人可以聽懂,新加坡語言組成比較復雜,但是華人較多,普通話講得通。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是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當地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因為新加坡種族多、語言雜,四大族群中,沒有一種語言有近半數的他族人懂得,選擇任何一族語言做為主要語言,均會引起他族的不滿。英語雖本為殖民地的語言,但有過半數的各族人懂得,較易為各族人所接受。
新加坡華裔的籍貫相當繁雜也趨於多樣化,華人民間也通行各種漢語方言,基本上35歲以上的新加坡華人都通曉幾種方言,包括閩南語(福建話)、潮州話、廣府話、客家語、福州話、莆田話和海南話等。為了扭轉不同籍貫的華人使用方言的習慣,政府在1979年推廣「講華語運動」,這個運動推行了30多年,當前很多的華人能說普通話。雖然新加坡多年來努力不懈地推展講華語運動,但政府仍保留方言新聞這一塊,聽眾至今仍可從城市頻道,收聽到6種方言新聞播報,讓聽不懂普通話的年長者,能掌握國家大事或時事新聞,不至於脫節。
Ⅳ 中國人眼中的新加坡人
驕傲、自以為是。 總是以為新加坡人自己多聰明多聰明,還看不起中國人。也不想想自己還沒中國人聰明呢,那個說我們是土包子的那個。你來過新加坡么?我在這邊上學,他們總是以為他們自己多好多聰明,最後全年級考得最好的,甚至是全新加坡考得最好的,還不都是中國人!像我們學校,某老師都說了,要不是我們學校每年從中國招收一些尖子生,我們學校的排名就不會這么高。
Ⅳ 新加坡的人說什麼語言在新加坡中國人最多的是哪個地方
新加坡人主要說英語, 廣東話和華語(就是我們的普通話); 其他的還有潮閩語(分別是潮州話和閩南話), 還有客家話; 其他的種族的會說印地語, 馬來語和泰米爾語.
新加坡有百分之75都是華人, 原則上到處都會看到.
Ⅵ 中國人和新加坡人有什麼區別啊,為什麼中國人去新加坡玩說中文新加坡人還聽的懂啊
所謂新加坡人,並不單指華族新加坡人,而是涵蓋有其他族群,馬來族,印度族,和少數族群的多元社會土生土長新加坡人。
以華族新加坡人而言,雖然和中國人是同文同種,但因生長環境與體制背景不同,因而在價值觀,人生觀,思維態度,都有所區別。
華族新加坡人因歷史傳統和教育體制影響,語言主要以英語為主,多數仍然通曉華文,少數通曉華族方言(福建為多數,其次為廣東,潮州,海南,客家等)。
對有網友批評新加坡語音難聽,不能苟同,相信以中國大國家而言,同樣有許多地方發音不同,曾經有中國朋友批評自己國家某地鄉音很難聽,又做何解。
Ⅶ 新加坡的華語到底是以粵語為主還是以閩南話為主
1979年前以閩南話為主,1979年後以講漢語普通話為主。
新加坡華語主要是以北京官話作為基準,但由於受到當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環境等的影響,跟普通話仍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基於1979年講華語運動之後,新加坡華語才在新加坡華人圈中廣泛的使用開來。
一般而言,新加坡華語是繼英語之後在新加坡第二廣泛使用的語言。於2000年,有百分之82的新加坡華人能夠講華語。
由於華語在新加坡使用甚廣,新加坡華語已成為新加坡華人之間的共同語。
根據2015年官方所作的住戶調查,新加坡在家說英語的家庭比率,首次超越在家說華語的家庭。
華語家庭減至34.9%,英語家庭增至36.9%,主要以方言溝通的家庭則減少至12.2%。因為英語已成為新加坡人的主要用語,其他語文都只能扮演次要的角色。
相信未來華語在新加坡的社會功能和實用價值,只會越來越微小。
(7)中國人怎麼看新加坡電視台擴展閱讀
新加坡華語
大致上,新加坡華人會根據自己所屬的漢語方言、語言文化組、籍貫或祖籍來做歸類。
新加坡華人的籍貫相當繁雜,也趨於多樣化,通常可以由自己所講的方言來做辨認。
但是廣府人是在保留自己方言方面做得最成功,36%的廣府人在家中講粵語,在家中講華語(即漢語普通話,以下相同)或英語的廣府人的比率分別只佔32%和28%。
相反,多數的福建人和潮州人都在家中講華語。雖然籍貫或祖籍的觀念在年輕族群當中稍有淡化,但一般新加坡華人仍會對自己的籍貫或方言組產生認同,甚至會相當重視或保留自己的方言。
Ⅷ 新加坡對中國為什麼不友好
我每年都去新加坡哦~
其實排斥是有點啦~比如有些人問你是哪裡人,一聽你是中國人就一副嗤之以鼻的樣子~但不是所有人~
第一,新加坡華人 特別是在新加坡土生土長的華人其實已算脫離中國人這一圈,只有外表還是而已,他們有些甚至不會說華語只說英語,(雖然近幾年新加坡教育越來越重視華語。)就如樓上說的,每個國家總有排斥外來人的現象,很平常。
第二,新加坡雖小,但是文化程度很高,他們注重禮貌。不小心撞到人或不知道是誰對錯碰了下什麼的對會主動說SORRY,但是有些中國人過去就顯得不是很禮貌,有可能雙方都有錯或沒錯,只是碰巧撞了下或者怎麼樣,只是看人家一眼,什麼也不說,新加坡人眼裡就顯得十分不禮貌,再聽聽他說話的口氣語調,知道不是本地人,哦~原來是中國人。這也許是個別現象,但是在新加坡人心裡想的不會是這個人沒禮貌,而想的是中國人這個群體都是那麼沒禮貌,沒修養,對中國人的影響也就會差很多了。
第三,新加坡被稱為「花園城市」,向來愛干凈慣了,也很注重禮儀,有些連去超市買菜購物的中年婦女也會噴些香水,至少是不會有難聞的味道。他們雖然有時穿的隨便,可也不會讓人覺得邋遢。其實前幾年新加坡人對中國人還沒那麼排斥,因為去新加坡的人大多不是學生,就是新加坡急需要推動國家發展而高薪聘請的人才,只是近幾年來不少打工仔選擇去新加坡打工掙錢,(於是。。工地施工,修電路什麼的需要體力的工作不是印度人,少許馬來人,基本上也就是中國人了,新加坡當地的華人從不做這樣的苦力工作。)有些打工仔會蓬頭垢面,穿著拖鞋(不是人字拖,是家裡穿的那種)或者很臟的鞋子,穿著在工地上工作的很臟的衣服去乘車乘地鐵 ,當然很突兀,新加坡人看不慣也很正常,他們對於中國打工仔能如此邋遢的出門而感到十分詫異,而後就轉變成鄙夷排斥了。我在新加坡地鐵上就遇見過幾個打工仔新年去CHINATOWN,但是我經過他們身邊時,很臭= =,像有幾天沒洗澡一樣,說話聲音也很大很粗。如果這種人多了,愛干凈的新加坡人對於中國人的印象會好嗎?
第四,他們電視台有時會放一些關於中國物價,房價和政治方面的專題節目或報道。我作為中國人看這些節目是深有體會,共鳴啊,心裡哀號我們是苦逼啊!什麼中國十年間工資漲了多少,房價翻了幾倍,物價怎樣,采訪中國老百姓,聽聽他們的感想,新加坡傳媒所做節目的評論、報道比中國本地的報道更加犀利,我覺得是一種抨擊、比較。播出節目給全新加坡民眾看,我認為就是為了讓他們比較比較自己國家的優勢在哪,中國其實不是很好,他們的政體、經濟、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沒新加坡好。其實看新加坡的華語新聞就可以感受出 他們很多說中國的新聞大多隻是采訪台灣香港,最多廣州福建了,比較少說到大陸內地的其他地方。
第五,新加坡人都會說英語,而且可以說是他們的母語了,他們用英語交談,學習,工作,特別重視外來人的英語水平,如果你不是很會說英語,他們會很看不起你的。。
第六,新加坡人也會去中國遊玩啊,但是中國人不文明的行為舉止可是讓所有外國人看在眼裡的,記在心裡的。也許這也是一點吧。
恩。。。我目前想來就這些吧。。。我說的僅僅是因為我是想的,沒有別的意思。。。其實我也很愛國的。恩~是這樣的。
小的如有得罪請多多包涵。。。。。
Ⅸ 新加坡70%是中國人嗎那個國家和中國什麼關系
新 加 坡 概 況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國名來由: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獨立日:8月9日(1965年)
國旗: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象徵著新加坡人民的團結和互助的精神。
國徽:由盾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紅盾下方為金色的棕櫚枝葉,底部的藍色飾帶上用馬來文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國歌:《前進吧,新加坡》
國花:以一種名為卓錦·萬代蘭的胡姬花為國花。東南亞通稱蘭花為胡姬花。卓錦·萬代蘭是由卓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麗端莊、生命力特強,它象徵新加坡人的氣質和刻苦耐勞、果敢奮斗的精神。
國家政要:總統納丹(s.r. nathan),1999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總理吳作棟(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任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lee kuan yew)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11月辭去總理職務,改任內閣資政。
重要節日:華人新年:每年1月或2月的農歷新年;中秋節:農歷8月15;開齋節:回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泰米爾新年:4、5月間;大寶森節:泰米爾歷的1、2月間;蹈火節:10、11月間。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聖誕節:12月25日;復活節:3月21日月圓後的周日。
自然地理: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人口: 321.75萬(1999年6月),其中華人佔77.2%;馬來人佔14.1%;印度人佔7.4%,其餘為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人。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國語為馬來語。英語為行政用語。無國教。華人和斯里蘭卡人多信佛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簡史:古稱淡馬錫。8世紀建國,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紀至19世紀初為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新,與柔佛蘇丹訂約設立貿易站。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軍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1946年英國將其劃為直轄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英國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頒布「緊急法令」等權力。1963年9月16日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政治: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元首,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6年。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有權否決政府財政預算和公共部門職位任命;可審查政府行使內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諧法令所賦予的權力以及調查貪污案件。總統顧問理事會受委向總統提供咨詢與建議。總統在行使某些職權,如主要公務員任命時,必須先徵求總統顧問理事會的意見。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議會稱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
經濟: 新加坡的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政府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多樣化經濟。八十年代初開始,加速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90年代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興建「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以煉油、石油化工、修造船為主,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旅遊業是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之一。貨幣名稱:新加坡元(簡稱新元)
新聞出版:英文報有《海峽時報》、《商業時報》、《新報》;華文報有《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馬來文報有《每日新聞》;此外還有泰米爾文報《泰米爾日報》。廣播電台於1936年開播,1959年1月起以馬來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廣播。新加坡廣播電台擁有並經營12個國內電台和3個國際電台。新加坡電視機構擁有並經營2個頻道,一個播送華文節目,另一個播送英文節目,每天播送24小時。12電視私人公司經營2個頻道,一個主要為馬來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務,另一個主要播送體育及文藝節目。1995年有線電視網開通,用戶可接收30多個頻道、10餘個國家的電視節目。1995年開通衛星電視。
外交:立足東盟,將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推動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國的合作關系;奉行「大國平衡」政策,積極開展經濟外交。
與中國關系:1980年6月14日,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關於互設商務代表處協議在北京簽字,次年9月兩國商務代表處正式開館。1990年10月3日,中新兩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