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如何保持東盟金融中心

新加坡如何保持東盟金融中心

發布時間: 2023-03-21 13:47:50

1. 二戰後新加波如何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經濟的.

二戰之後新加坡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這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
1945年~1962年 新加坡事實上是馬來亞聯邦(馬來西亞)的一個自治領,不是獨立國家。再加上當時馬來西亞國內政局混亂,共產黨人武裝活動頻繁,尤其是對新加坡的威脅很大,由此,新加坡從1948年,為了防範共產黨人的威脅,進入了長達12年的緊急狀態。這些政局的動盪,使得新加坡在這個時期經濟並沒有發展起來,雖然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真正的發展是得益於獨立後。1963年,新加坡的獨立後,為了應對周邊國家的潛在威脅,大力發展經濟,這其中,地理位置是新加坡的巨大優勢。
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最東端,扼守海峽要道。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因而新加坡就利用商船往來的優勢,大力發展國際貿易,以海運,金融,國際貿易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經濟。
60年代,70年代時候,歐美發達國也正在向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新加坡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其便利,成為了西方國家競先投資的主要對象,新加坡抓住機會,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取得飛速發展。
此外我還想多說點和地理位置關系不大的:新加坡非常注重人們的素質的提高,政府重視教育和培養人才,注重提高人民素質,這也就提升了國家的競爭力。
純手打的,給個最佳吧,謝謝。

2. 東盟和新加坡的經濟對比

新加坡的經濟
一、重要之經濟指針(2000年)

(一)國民生產總值:983億美元
(二)經濟成長率:9.9%
(三)每人平均國民生產毛額:24,486美元
(四)失業率:3.1%
(五)生產力:5.6%
(六)消費者物價指數:1.3%
(七)出口值:1,379億美元
(八)進口值:1,346億美元
(九)工業生產指數:15.2%
(十)外匯存底:803億美元
(十一)美元兌星元年平均匯率:(星元/美元)

二、具體之經濟措施

(一)經濟政策:

經濟發展政策方向為〔三化〕及〔一中心〕,所謂〔三化〕就是經濟國際化、自由化及高科技化;〔一中心〕即指將新加坡發展成環球城市中心。因而採取之經濟措施包括持續爭取外來投資、協助本地企業成為跨國企業、發展服務業以及加強人力資源之投資等。

1990年後期鑒於計算機信息產業迅速升起,電子商業一日千里,新加坡乃於98年大力發展所謂知識型經濟(Knowledge-Based-Economy, KBE),鼓勵人民學習最新科技知識,勇於創業,盼使新加坡經濟早日轉型,掌握另一波產業革命的契機。新加坡政府認為服務業及製造業為帶動新加坡經濟成長之雙引擎(twin engines),故目前其經貿政策重點在提高服務業競爭力及發展高科技產業,以使該國早日轉型為知識型經濟。

吸引並獎勵高科技、低污染、資本密集工業之外來投資。電子與石化為當前主導性之製造業。

(二)2000年之重要經貿措施:

(1)新加坡政府宣布提前在2000年4月1日全面開放新加坡的電信市場

新加坡政府1月份宣布提前在2000年4月1日全面開放該國電信市場,此舉使新加坡原訂於2002年4月1日起全面開放電信市場的目標提早了兩年。該國也同時宣布即日起取消外國公司只能直接或間接持有本地電信公司49%股權的上限。

(2)星元短期內不會國際化,但長期則無法避免此一趨勢

副總理李顯龍於1月份指出,星元國際化是無法避免的,但它不會在短期內發生,讓星元國際化不是黑白分明的問題,而是放寬管制的程度的問題。他重申,新加坡政府不讓星元國際化的政策的要點在於,阻止非居民借貸星元進行跟新加坡經濟無關的活動,這類活動可導致有大筆星元在海外,進而影響該國匯率管理機制的有效運作。

(3)新加坡公布「信息通信科技廿一」總藍圖的簡略大綱

新加坡信息通信發展管理局於2000年1月11日公布「信息通信科技廿一」總藍圖的簡略大綱。該總藍圖的目標是將星國信息通信科技業發展成為促進經濟的主要平台,以及使新加坡與世界主要商業、金融和信息通信科技樞紐聯系,並且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信息通信科技樞紐。根據該大綱,星國將從九大方面,發展信息通信科技作為另一個主要的成長領域,同時協助各領域的企業在網際網路經濟提升競爭力,以及培養一個信息通信科技普及的社會方式。

(4)新加坡政府公布「中小型企業廿一」10年發展計畫

新加坡政府近日公布「中小型企業廿一」10年發展計畫,以確保該國十多萬家中小型企業能更具活力和經得起知識經濟的考驗。此一由新加坡生產力與標准局、政府機構及私人企業等共同擬定的10年發展計畫希望能達到三大目標:

培養一批高成長的創新中小企業,以便到時年營業額超過一千萬星元的本地中小型企業數目從二千家增加到六千家。

發展具有高生產力的中小企業,通過重組、復興及提升來加強本地服務行業的中小型企業的生產力,使零售業的中小企業的生產力能夠提高一倍,每名工人所能帶來的增值可以從2萬8千星元提高到5萬6千星元。

創造一個具有知識基礎、親商的環境,以在10年內使到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交易的中小型企業數目從8千家增加到3萬2千家。

(5)新加坡發表2000年新財政年度預算草案

新加坡財政部長胡賜道於2月25日發表新財政年度預算案,其有關財經方面的預算政策要點包括:

星國自2001估稅年起,將公司稅由26%調降至25.5%,以保持具競爭力的稅制。隨著經濟明顯復甦,1999年為協助商家而給予10%的公司稅回扣措施將取消。

在房地產市場仍舊疲弱情況下,房地產稅回扣延長至2001年6月30日,惟繳稅扣稅額由現行的55%下調至25%。
印花稅優惠范圍將配合企業重組與合並而擴大適用。
修改稅務優惠,任何在新加坡進行的製造業或非製造業領域的發明或創新,其專利收費均可享有90%的稅務優待。
計畫於今年6月30日撤銷股票交易印花稅,以增進新加坡股票交易所的競爭能力。

(6)新加坡政府發出66張電信新執照以配合開放市場政策

新加坡交通及信息科技部於3月29日發出66張電信新執照以配合開放市場政策。在獲頒發經營執照的新公司中,有5家系獲頒設施經營者執照,將在星國建立設施以提供服務;有24家獲頒服務經營者(個別)執照,需要租用國際電信網路以提供服務;有29家獲頒服務經營者(組別)執照,需要租用公共電話網路以提供服務。另外,現有的業者當中也有8家公司申請擴大業務范圍。

(7)貿易發展局將出資協助後勤業推行電子商務

新加坡貿易發展局與信息通信管理局等多個政府機構合作推行「信息科技行動計畫」(IT Action Plan),將在未來3年裡出資2千萬星元,協助新加坡後勤業推行電子商務。「信息科技行動計畫」是特別為本地從事後勤業務的公司所設計,它將是一個跨行業的電子商務平台,在綜合公司的內部管理和聯系的同時,也能與國際網路掛鉤。

(8)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全面開放保險業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3月17日宣布自即日起全面開放保險業,同時撤消外國投資者在本地保險公司不能持有超過49%股權的限制,並鼓勵該國保險公司相互合並或與其它金融機構結盟。此外,金融管理局計劃推出一系列措施,提升保險公司的企業監管和營業行為水準,以保障保戶的利益。金融管理局指出,開放保險業的目的在於促進市場的現代化和效率,為新加坡人提供更多種類、更有價值的保險產品與服務,並且加強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9)電力經銷市場15個月內開放

貿工部長楊榮文3月份宣布,為讓新加坡的能源業有正確的競爭結構,星政府將在電力經銷市場全面引進競爭。為了製造公平競爭的經銷市場,新加坡政府將從2000年4月1日開始,讓新加坡能源公司把它旗下經營電力業務的能源供應公司移交給淡馬錫控股公司,此舉可將具有自然壟斷市場能力的電力輸送業務與電力經銷業務分開。星政府也將在15個月內落實電力市場大改革,除了發電廠之外,也將全面開放電力經銷市場,使用戶能有多家電力供貨商可以選擇,直接降低電費,以協助維持新加坡的成本競爭力。

(10)新加坡本地銀行3年內須脫售非金融業務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於6月21日宣布本地銀行集團應在未來3年內重組,分隔金融業務與非金融業務,並解除兩者之間的交叉持股情形。這意味本地銀行必須在這期限內將所有的金融活動集中到銀行名下,或另設一家金融控股公司管理金融業務,並脫售旗下的非金融業務及資產,包括房地產和在非金融機構所持的股權。此政策的目的旨在降低銀行受非金融業務影響的風險,加強市場紀律及透明度,並確保銀行管理層全神貫注在核心的銀行業務,提高國際上競爭力。

(11)星國政府宣布發展成為全球電子商務中樞的6個戰略

交通及信息科技部8月1日宣布該國已著手在6個戰略方向努力,以發展成為一個電子商務普及、互聯網人才濟濟的新經濟體及全球電子商務中樞。該6項戰略包括:

全面開放電信業,為電子商務奠定活力強勁的基礎。
協助企業界投入電子商務活動,未來將在貿易與交易業、製造與物流業、金融與銀行業等幾個領域發展電子社區。
促進消費者的需求,星國政府將從消費者對上網購物的信心著手,一方面教育消費者,一方面教育商家,同時檢討個人隱私和保安政策。

發展新加坡成為環球聯網之都,該國將協助新加坡公司到本區域發展電子業務。
同時繼續吸引世界級的電子商務公司在星國設立網路中樞。 吸引頂尖人才。
提倡電子生活方式。

(12)新加坡將管制網際網路上的證券業活動

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於9月份宣布,該國政府將就網際網路上的證券業活動發布指導原則,在網際網路上提供投資意見都必須獲得金融管理局的執照,外國網站也不例外。網頁如果純粹只是轉載投資機構的研究報告,或只是與其它網站連接,則無須領取執照,不過,這些連接的網站本身必須領有執照。基本上,金管局將研究網頁的內容及性質,決定是否需要管制。

(13)星政府再撥70億星元作為未來5年發展科技費用

新加坡貿工部10月份宣布,該國將撥款70億星元作為未來5年(2001~2005年)國家科技計劃的發展費用,這使該國對這項科技計劃的撥款總額達到130億星元。這次的撥款比上兩個5年計劃的20億星元(1991~1995年)及40億星元(1996~2000年)增加許多,顯示了星政府對發展科技的堅定承諾。

三、風險評估及競爭力排名

依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usiness Environment Risk Intelligence,
簡稱BERI)於2000年3月出版之各國「投資利潤機會評估」報告中指出,在全球50個列入評等國家中新加坡列為第2名。屬於低風險區。

BERI之各國投資利潤機會評比之評分標的,系依據列入評等國家之營運風險指針(Operation Risk Index, ORI)、政治風險指針(Political Risk Index, PRI)及外匯支付能力指針(Remittance and Repatriation Factor, R Factor)三項副指針各別評分,加權評分後,另計算出投資利潤機會評比。

根據瑞士洛桑(Lausanne)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stitute, 簡稱IMD)於2000年4月「世界經濟競爭力報告」(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Report)中指出,新加坡經濟競爭力連續5年世界排名第2。

IMD評估標的系以國內經濟實力、國際化程度、政府效能、金融績效、基礎建設、企業管理、科技實力第八大項目(總共包括220項細指針,其中統計指針136項,調查指針84項)作為評估各國經濟競爭力依據。

依據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於2000年9月出版之「世界經濟競爭力」(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0)年度報告中指出,在全球53個列入評等國家中,新加坡名列第二。

WEF對經濟競爭力之定義為一國達到永續高經濟成長率之能力,以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作為評估之代表指針。該報告系以經濟開放程度、政府效能、金融實力、基礎建設、科技實力、企業管理、人力素質、政經社會制度等八大指針,作為評估各國競爭力之依據。

東盟經濟

剛剛過去的2006年是東盟經濟增長較快的一年。據亞洲銀行估計,2006年東盟GDP增長速度為5.4%,略低於上年的5.5%。增長主要得益於全球IT及其他高科技產品需求的增加、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和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那麼,2007年東盟經濟的表現將會如何?綜合影響東盟經濟的內外因素,筆者認為2007年東盟經濟仍將保持2006年的增長勢頭,但增長速度可能略微減緩。

首先,從影響東盟經濟的外部因素來看:

2007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可能有所減緩,但衰退的可能性很小;美國經濟可能實現軟著陸;國際貿易雖然受多哈談判終止等因素影響,增速可能減緩,但仍可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國際金融市場雖然面臨不可預測的變數,尤其是全球經濟失衡狀態下的潛在風險,但是爆發嚴重金融危機的幾率不大;石油價格巨幅上升的可能性也不大,雖然不排除突發事件引起油價暴漲的可能;同時,東亞經濟可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中國經濟可能會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長。

因此,綜合來看,盡管存在美國經濟硬著陸、全球宏觀經濟不平衡加劇、油價高位震盪、中國經濟硬著陸等風險,2007年外部因素對東盟經濟的發展還是偏向有利的一面。

其次,從東盟內部因素來看:

需求方面,2007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減速可能會使支撐東盟經濟增長的出口需求有所下降,但一些東盟國家出現了內需復甦的跡象;投資方面,東盟有些國家投資環境在逐步改善,有些國家政局動盪的影響逐步減退,2007年私人投資可能會有所復甦。

更重要的是,目前東盟國家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尚有刺激內需和投資的政策空間。

東盟地區自2004年中以來一直奉行偏緊的貨幣政策,鑒於目前通脹壓力穩定並有下降的趨勢,該地區的央行可以保持利率穩定並有下調的空間。如果石油價格保持穩中有降,東盟石油進口國的財政壓力減輕,政府財政政策也將有更大的作為餘地。

再次,從東盟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內部情況來看:

2006年,印尼政府陸續頒布了基礎設施一攬子政策、投資環境一攬子政策以及金融部門改革一攬子政策,這些政策的逐步到位將進一步改善印尼的投資環境,刺激國內私人投資。

同時,2007年公共部門投資預計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亞行預計2007年印尼的GDP增長速度為6.0%,高於2006年的5.4%。

菲律賓2006年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如果這一趨勢得以延續,將有助於2007年投資信心的恢復。消費方面,佔GDP 11%~12%的海外匯款將繼續支撐著菲律賓的私人消費。預計2007年菲律賓經濟增長和上年持平。

2006年,泰國經濟受到政治動盪、高油價、高利率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由於2007財年預算案的通過被耽擱,政府一些大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被擱置,2007年的政府支出和投資會受到一定影響。過渡政府成立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減少,私人投資可能有所反彈。

馬來西亞則受到美國經濟增長減速和全球電子產品需求減少的影響較大。美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出口市場,電子產品的出口佔到馬來西亞出口的50%以上,因此2007年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相應下降。由於目前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較小,政府可以增加投資刺激經濟。

東盟國家中新加坡經濟開放程度最高,也最容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美國經濟軟著陸和IT市場需求的下降會對新加坡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盡管從內部來看,實際工資的增長以及資產價格的上漲都有利於內需的擴大,新加坡經濟2007年還是難以達到2006年的水平。

東盟經濟與中國具有較高的相關性。2006年,東盟是中國第四位進口來源地,同時東盟還是中國第五大出口目的地。隨著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中國對東盟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相比之下,東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相對要小些。

按照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2007年中國和東盟貨物貿易的平均關稅將下降到6.6%,這將有力地促進雙邊貿易的增長。受到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減緩的影響,中國-東盟雙邊貿易在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增幅可能會有所回落。但近年來,中國與東盟間的服務貿易發展迅速。2007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框架下的《服務貿易協定》即將簽署,這對雙邊服務貿易的增長是很大的推動。

3. 新加坡為何成為金融中心

金融服務業是新加坡經濟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附加值最高的服務產業、國家稅收的最大來源,其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已從70年代的6%增至2001年的13%。目前,新加坡擁有600多家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業對新加坡經濟和確立亞洲金融中心地位貢獻很大。然而就全球而言,僅在外匯交易(交易量居全球第4位)、跨國界貸款(第10位)、櫃面市場衍生交易(第13位)等三項排名較為靠前;隨著行業技術含量不斷增加,新加坡在上述領域的地位也正遭遇嚴峻挑戰。此外,亞太區域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摩根士丹利全球國際資本指數中的亞洲份額大為降低,亦使得新加坡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活動較為被動。

就地區而言,雖然新加坡的安全港地位已促進培育了理財產業的成長,但由於國內市場狹窄、企業文化衰落、區域經濟和金融產業前景黯淡等多種因素,使資金市場受到阻礙;同時,來自其他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時日已久,悉尼在押匯業務和電子化領域正形成自身獨特的小生境,而上海依託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逐漸獲得認可。
一、金融服務業面臨的挑戰-傳統板塊衰落區域內南北分隔 產業抓手匱乏
曾經驅使新加坡成為金融中心的傳統產業均已走向成熟,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的金融業早已翻天覆地,目前工作組提出不應再追求以增強國內競爭力的方式重整金融業,而應把目光放長放遠,尋求更多外部合作機遇。

1、傳統金融產業衰落
外匯交易和資本市場活動等傳統金融服務板塊在數量和地位上均呈下跌趨勢。根據國際結算銀行每三年一次的調查結果顯示,2001年4月傳統外匯交易市場的日周轉量與1998年4月相比,已下跌了19%。歐元誕生、銀行業整合、電子經紀人功能不斷增強、國內市場過於狹小等多種因素導致了這種大幅下跌。由此可見,新加坡有必要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外翼,力爭在朝陽板塊中重新開發特色競爭項目。

2、區域內南北分隔
亞洲金融危機後,由於投資者較為中意,商業發展機遇充裕,北亞地區已逐漸崛起。隨著大中華市場的成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韓國企業重整浪潮的到來,進一步確立了投資者對該地區的信心。本地區原有的金融中心—香港、東京,以及未來可能的金融中心—上海,都將從北亞地區不斷增長的商業活動中獲益。相對而言,東南亞一直受到大批問題資產和壞帳等造成的後金融危機的困擾,近期的反恐戰爭進一步延遲了經濟復甦,這又對投資者投資北亞地區形成一定障礙。

新加坡金融業應利用北亞和東南亞兩地區出現的不同發展機遇,而各金融機構可在國外商業機構對大中華區域投資、對中國企業斥資,以及管理中國企業離岸資金等領域提供相關服務,還可為印度企業提供法律、技術和金融等領域的高效率基礎設施,協助其進行資金籌措和海外擴張。

3、挖掘獨具特色的產業抓手和小生境
面對上述挑戰,新加坡更需開拓新穎的產業抓手,減弱其地理依賴性,轉向依託技術和知識型經濟。長遠來看,正如瑞士業已成形的理財板塊和盧森堡的零售資金管理板塊,新加坡的新型產業抓手應能推動本地形成金融行業內地區或全球的小生境。新加坡國內的狹小市場也促進了以外部環境為主要目標的小生境政策,這應是一項更為妥當的長期戰略。由於金融服務業是信息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新加坡在IT和市場基礎設施上的強勢條件增強了產業競爭力,可促進新加坡在金融服務領域在新興經濟板塊內的競爭,提升知識為本的價值鏈。
二、金融服務業的遠景規劃-成為亞洲地區/全球小生境集結的卓越金融中心
在亞洲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大背景下,加上新加坡作為商業和金融樞紐的競爭優勢,金融服務產業工作組為新加坡制定了下一階段的金融中心發展規劃:將新加坡定位於亞洲地區/全球小生境集結的卓越金融中心,具體目標為:開發金融服務產業,並形成地區和全球小生境,加大挖深其在金融產業活動中的產業深度和國際市場佔有份額;成為金融和輔助專才的學習、研究、工作和生活中心。
三、四大戰略驅動力
1、戰略驅動力之一:成為區域理財中心

理財服務是新加坡金融板塊保持良好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為了促使本地長期葆有作為個人理財中心的競爭力,必須在政治強勢、經濟穩定和產業管理規劃上開足馬力。同時,具前瞻性的立法和規章制度、反饋速度較快的政策框架、完備的輔助服務、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和投資專家等對新加坡建設理財中心均十分重要。

建議1、鞏固政府在發展資產管理產業進程中的功能
建議2、增強新加坡作為知名資產管理中心的競爭力
建議3、重點關注資產集群的發展
建議4、發展輔助服務

2、戰略驅動力之二:成為區域/全球押匯處理中心

目前,全球范圍內尚未出現金融產業的押匯處理中心,但由於金融機構面臨削減成本和重返核心產業活動的與日俱增壓力,為此,他們盼望把押匯業務集中到商務成本低的地方,或外發委託。這將導致未來1-2年內新加坡流失大量後台工作崗位。雖然新加坡生產成本較高,但作為押匯業務中心,它仍擁有許多堅實的優勢,諸如世界級的電信與硬體基礎設施、眾多全球銀行的地區總部、穩定的政治環境、良好而又不斷優化的法規框架、堅實的高效押匯業務文化、受過良好英語教育的勞動力,以及蓬勃發展的IT產業等一系列因素可協助本地成為押匯處理樞紐。考慮到上述條件,新加坡應保留與追求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押匯業務,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建議5、成立區域/全球綜合押匯業務中心

3、戰略驅動力之三:成為亞太區風險管理中心

傳統保險業市場中,在解決突發風險和專業風險上仍十分欠缺,傳統的應急手段並不能對某些恐怖主義相關的風險事故做出積極應對。過去十年中,貸款交易、證券投資及其他風險轉移延伸產品帶來的新技術和新市場的額外風險接踵而至。新加坡應主要依託於資本市場日益成熟和國際金融機構集結的良好條件,將自身定位於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風險管理中心。
建議6、創設亞太區風險管理制度

4、 戰略驅動力之四:營造倍具吸引力的商業環境

建議7、強化政府部門和民間領域之間的合作往來
建議8、增強新加坡金融板塊中的國際份額
建議9、關注並提升教育培訓的驅動政策
建議10、增加新加坡本地教育培訓環境中的國際含量
建議11、進一步鞏固新加坡的稅收環境
建議12、為金融板塊提供一流置業環境

4. 亞洲金融危機中新加坡如何免於受難

有以下幾點原因:
1.新加坡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他有大量的金融資源,抵禦沖擊的能力是其他東南亞國家不能比擬的.
2.新加坡是一個外匯儲備大國.他擁有的外匯儲備,可以用來抵禦沖擊.
3.新加坡企業在外國擁有大頌隱量產業,這些新資產業經過在外國幾十年的經營,擁有極大的實力,可以調集資金回救本國.
4.新加坡在國際上,通過美新自由貿易協定等經濟同盟,可以爭取到外援.
5.新加坡作為金融中心,要比東南亞其他金融市亞洲重要場成熟的多了,抵禦風險能力要比其他國家強.

最重要的是,新加坡的實體經濟強,他的繁榮不是"虛"的,不像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由泡沫頃拿堆積成的.

我這樣回答你滿意嗎?我是學金融的.

小女生我雀櫻搭一個字一個字的打,別忘了給我分啊,謝謝!

5. 新加坡如此小的國家,她的國防實力怎麼樣她不怕別國侵略嗎

新加坡是美國在亞洲東盟的盟友之一!而且它和中國的關系比較好!
國防的話,新加坡買了德國退役的豹2有差不多不到100輛,自己地皮小,沒有地方開,放在澳洲,包括訓練都是到澳洲訓練,空軍用的是美軍主力F15和F16,以後還要買F35!
我看只有馬來西亞有可能會侵略新加坡,但是你放心美國不會同意的,新加坡作為東盟唯一一個發達國家,而且是東盟的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地理位置極其關鍵,美國人會保護它,並且與之合作,加上新加坡是民主國家,而且母語又是英語,所以新美雙方的溝通沒有障礙!

6. 亞洲金融危機中新加坡如何免於受難

新加坡作為亞洲新興的工業化強國,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即使在全球金融風暴襲擊的大背景下,其經濟發展仍保持驕人的業績,成為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之一。

在金融危中中,新加坡實施了一些措施∶

  1. 堅守三個原則,確保金融穩定。金融服務業是新加坡經濟的重要支柱,約占改過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12,並為新加坡貢獻了百分之5的就業人數,確保金融穩定對於新加坡應對金融危機具有重要意義。

  2. 確保守影響的投資者獲得公平對待。對由於金融機構失誤造成投資者損失的,要求其承擔責任並進行賠償。同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對銀行存款提供全面擔保避免新加坡的存款外流,穩定了市場和忍心。

  3. 放寬貨幣政策,奴魯避免新元升值,減緩出口壓力。

  4. 修改憲法,增加政府可動用的儲備金凈投資收益額度,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達成300億美元的換匯協議,以舒緩外匯流動性不足,穩定外匯市場。

  5. 出台總之高達205億新元的巨額振興配套計劃,旨在實現五個目標。

  6. 股市動盪之時,新加坡交易所宣布將保留禁止賣空條例,以維持市場誠信。

  7. 努力抵禦危機對本國就業市場的沖擊。新加坡人力部,全國僱主聯合會及全國職工總會及時行動,聯合推出修改後的過剩人力資源管理指導原則,幫助企業削減成本和進行重組。

  8. 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條件。新加坡貿易公布宣布政府將推出23億新元的財政刺激計算,為新加坡本地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持。

  9. 新加坡國家領導人及政府負責人帶頭減薪為社會作出表率。

7. 新加坡公司注冊的優勢

1、打造國際品牌,提高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優勢:
逐漸建立和打造企業的國際品牌和國際商標,保護知識產權,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生命力。
2、享受新加坡低稅率(新加坡0%-17%),同時可實現國際合法規劃稅務(用於操作國外業務);
A、在新加坡當地運營業務,享受0%-17%的所得稅。
B、用新加坡公司操作國外業務(如新加坡以外的國家或地區開展業務,在新加坡可享受免交所得稅),從而實現國際合法規劃稅務。
C、因此新加坡公司既可用於新加坡本地業務運營,也可可用於操作國外業務。
3、實現資產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和增值:
新加坡並購國內企業,或在中國設立中外資合資、合作或獨資企業,或設立代表處,實現資產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和增值。
4、企業業務轉型,內貿變外貿,來料加工變生產出口與貿易一體,獲更多關稅利益:
輕松實現出口退稅和進口加工保稅,使企業利益最大化。
5、更易獲國際資本支持機會,融資投資更便利:
新加坡政府支持新加坡企業「走出去」並在財政和稅收上給予支持,此外,新加坡的金融或投資機構也積極支持企業,新加坡公司更易獲得國際融資、擔保等便利。
6、企業家獲移民定居機會,獲個人和家庭增值:
新加坡本地有實際業務運營和納稅,企業家還可獲家庭移居新加坡機會,進而獲得綠卡成功移民,實現企業、個人和家庭增值。

8. 新加坡是個什麼有多發達

新加坡位於東南亞,是馬來西亞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99.4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海岸線長193公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濕度84.3%。
人口概況截至2008年6月為止,新加坡人口總共有484萬名,比前一年增加了1.03%;其中,新加坡公民為316萬,永久居民為48萬,非居民為120萬。新加坡公民以主要種族區分:華族為272萬,佔74.7%;馬來族為49萬,佔13.6%;印度族為32萬,佔8.9%;余者為其他種族。每平方公里達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的經濟傳統上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是東南亞最大的海港、重要商業城市和轉口貿易中心,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獨立後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引人矚目,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旅遊業是新加坡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三大經濟支柱產業:國際貿易,加工業,旅遊業)
新加坡立足東盟,致力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推動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重要國家的合作關系;奉行「大國平衡」,主張在亞太建立美、中、日、俄戰略平衡格局;突出經濟外交,積極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已與紐西蘭、日本、歐洲自由貿易協會、澳大利亞、美國、約旦、韓國、印度和巴拿馬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與紐西蘭、智利、汶萊簽署了首個地跨三個大洲的自貿協定,並與巴林、埃及、科威特和阿聯酋就商簽雙邊自貿協定達成共識。倡議成立了亞歐會議、東亞——拉美論壇等跨洲合作機制。2004年提出建立「亞洲——中東合作對話」構想,首屆會議於2005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積極推動《亞洲地區政府間反海盜合作協定(RECAAP)》的簽署,根據協定設立的信息共享中心於2006年11月正式在新成立。共與17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9. 新加坡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

新加坡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轉型階段:1998年至今。新加坡金融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帶動了該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金融服務業的產值、容納的勞動力及其增幅成為新加坡經濟騰空而起的主要動力。新加坡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取得的發展成果,促使東南亞其他國家推出更加優惠的政策,競相向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努力。然而結果卻由於過度借貸和非居民投機本國市場,引發了席捲東南亞的金融危機。由於新加坡把境外金融市場與國內金融市場嚴格加以區分,因此,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並未對新加坡經濟金融帶來致命打擊。然而,在克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紛紛選擇了更為開放、更為自由的金融改革政策,從而影響到新加坡離岸金融的進一步拓展。為應對上述挑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制定了詳盡的政策規劃,1999年5月17日,公布了10多年來最徹底的銀行業改革計劃:取消外資在本地銀行不可擁有40%以上股權的上限,銀行股雙軌制被廢除;放寬符合資格離岸銀行的新元貸款額上限,由原來的3億新元,提高到l0億新元,使掉期交易的資金流動性大大提高,從而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2000年1月起,外資機構為新加坡投資者處理的最低交易額從原先的500萬新元下調至50萬新元;從2000年1月起,逐步放鬆對交易傭金的管制,各證券經營機構可自行決定傭金水平;鼓勵外國證券進入新加坡,積極吸引外國公司到新加坡發行股票、債券及其他證券,並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同時,積極開發和發展新的金融衍生產品,提高新加坡資本市場對東南亞及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度。這些改革措施使新加坡金融體系從一個強調管制、注重風險防範的市場,演變成以信息披露為本、鼓勵金融創新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的離岸金融市場也從分離型市場向一體型市場過渡轉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