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自己生產這么多東西
『壹』 介紹新加坡第三產業特點及原因
新加坡的經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1、從增長速度看,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已進入成熟成長階段。 回顧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歷史大致可以看出,1965-1986 年,新加坡經濟處於 「自然成長期」,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其中 1960-1984 年間的 GDP 年均增速 為 9%,成為亞洲經濟的"四小龍"之一;1987-1997 年,新加坡經濟進入「穩定成 長期」;受亞洲金融風波的影響,新加坡經濟自 1997 年開始轉入「成長波動 期」,GDP 的增速或高或低,1997 年為 8.5%、1998 年為-0.1%、1999 年為 6.9%、 2000 年為 10.3%、2001 年為-2%、2002 年為 2.2%、2003 年為 1.1%、2004 年為 5.2%、2005 年為 6.4%,經濟總體上處於緩慢增長。 2、從國民經濟的三次產業看,新加坡的經濟結構是三次產業極不平衡。 新加坡受自然稟賦的限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三農」(農業、農村、 農民)問題;為彌補先天不足,通過設立開發區,吸引外國投資者,大規模地推 進工業化運動;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發展第三產業。據測算,在 2005 年的新加 坡經濟總量中,第一產業占 0.1%,第二產業占 32%,第三產業占 67.9%。 3、從經濟成分看,新加坡的經濟主要由政府企業和跨國公司「兩條腿」支 撐。 新加坡雖然在建國之初就開始實行市場經濟,但是,其政府基於自然壟斷、 市場失靈、經濟發展與經濟結構升級、國家宏觀調控、社會穩定和國民收入分配 等方面的考慮,採取全額投資、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和直接經營、派政府官員管 理等形式, 積極建立和大力發展政府企業。
『貳』 新加坡面積這么小,沒有耕地,為什麼這么發達
彈丸小國,負擔極少,地理位置優越,無污染、氣候宜人,地處海上交通要道,貨輪都得在那停靠,所以只要不是腦子有問題,想貧窮都難。
『叄』 我不明白新加坡沒有多少礦產資源,為何這么富裕
新加坡在建國之初,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不僅自然資源貧瘠,而且建設資金匱乏。但是僅用了幾十年時間,新加坡就成功實現了工業化,在世界最容易經商、國際最佳外貿與投資、國際最開放市場、亞洲最具競爭力市場等評級中均名列第一,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新加坡奇跡」。
連日來,代表團一路考察、一路學習,同時也在一路思考:「新加坡崛起靠什麼?」
在裕廊集團,企業高管簡短而有針對性的介紹,讓大家深受啟發:「工業園是新加坡工業化的主要途徑和有效載體。」
裕廊集團,正是新加坡工業化的主要推手之一。作為新加坡最大的高級工業園和商業園區的規劃、發展和管理商,裕廊集團建設了7000公頃的工業園區和超過400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掌管著39個工業園和專業園區的建設,總共為近7000家本地公司及外國公司提供了辦公場所。集團通過打造產業空間載體——工業園區,實現了土地集約化應用,建設了世界級工業基礎設施,完善了產業發展政策,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條,推動了新加坡產業一次又一次的升級。
如今,裕廊集團已從新加坡邁向世界。目前與廣西合作有兩個項目,即北部灣北海鐵山港工業區和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的規劃設計。
當得知在裕廊集團的規劃設計下,鐵山港工業區的岸線資源將比原來增加3倍,而對海岸環境的影響不大;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將會打造成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走向印尼的模範產業基地時,郭聲琨十分高興,給予高度評價。
裕廊化工島是新加坡重要的石化產業生產基地。廣西也在抓緊建設石化產業基地,把石化產業打造成我區七大超千億元產業之一。新加坡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引起代表團的濃厚興趣,大家專程來到裕廊化工島學習考察。
「新加坡不產油,但是年煉油量卻達到6500萬噸。新加坡寸土寸金,我們便設法往海底發展、往空中發展、往地下發展。目前,我們正在建設海底儲油庫一期工程。離裕廊化工島不遠處的毛廣島也是一個專業化的石化產業基地,不到1平方公里的廠區面積,卻能產生每年2000萬噸的煉油量。」裕廊集團的高管人員一一道來。
「你們是善於『無中生有』,而且搞得有聲有色啊!」郭聲琨贊嘆說,「新加坡用最少的資源創造了最大的財富,把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到最高水平,讓我們深受啟發。」
「新加坡港口注重科學管理與先進技術的應用,用最低的成本換來了最高的效率,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科技與管理,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這一點,在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PSA)表現得淋漓盡致。
給個滿意回答吧!!!
『肆』 新加坡對外貿易為什麼這么高
因為新加坡是一個:
1. 靠出口的國家,主要出口為電子和石油產品。
2. 新加坡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進口的。
3. 新加坡也是東南亞周邊的國家轉口貿易的集散中心。
『伍』 國土面積狹小的新加坡,到底靠什麼能承載500多萬人口
一般來說,只有國家領土足夠遼闊才能夠承載人口數量龐大的問題。但是這個世界的疆土也就那麼多,各個國家也不是平均來分這些疆土的,不然不會從古至今為了爭奪領土而引發了各種戰爭。有些國家佔有的領土非常遼闊但是人口卻很少,像俄羅斯跟加拿大。有些國家領土不多,但人口卻非常多,就像新加坡。那麼新加坡又是靠著以下幾點來很好地解決了領土不夠、人口數量又多的問題。
三、水資源的再次利用。
人口多了那麼水資源也必須要跟得上。水資源一直都是我們人類必不可少的資源,但是總有一天這個資源枯竭,新加坡就想出了利用海水淡化跟循環利用這一方法很好地解決了人們對水資源的供應問題。
以上三點新加坡都能夠很好地解決了,那麼哪怕這個國家領土再小,人口數量再多,也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
『陸』 新加坡為什麼能
新加坡能崛起的原因:
一是高度發達的運輸與信息產業。新加坡之所以集聚了全球7000多家跨國公司和4000多家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原因在於它的港務集團經營著全球最繁忙的中轉集裝箱碼頭,處理著全球1/4的轉運量,能為客戶提供通往130個國家700個港口的200多條航線;從樟宜國際機場起飛的客、貨航班往返於50個國家的140個城市,每周定期航班3250次;此外,新加坡絕大多數人口擁有寬頻網路接收功能,目前已取得每秒21兆兆位的國際聯系寬頻。
二是優越的企業總部發展環境。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有利於營造總部經濟所追求的高水準、高效率、低成本運營管理之目標。仍以新加坡為例,它有超過500家的本地和外國金融機構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本地的證券和貸款市場以及亞洲的美元市場都可以為經商者提供所需的資金,使之成就為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中心,並正在塑造亞太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三是高效務實的政府形象。跨國公司總部青睞新加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廉潔、清明、務實。政府堅持任人唯賢、人盡其才,每年計劃引進全球一流博士500名,國立大學每年有2000名研究生畢業受聘。每年對公務員和員工的工作績效和潛能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與報酬、晉升、調動掛鉤。但新加坡公私分明,部長一級均不準公車私用,其反腐工作從機制入手,形成公務員「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的制度環境。
四是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本存量。新加坡政府投入的教育經費達到財政支出的20%以上,全國不論是公務員,還是企業員工每年都有12.5天的培訓時間,實施終身教育
『柒』 新加坡為什麼這么發達
新加坡發達是因為新加坡全球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憑借著地理優勢,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經濟發達的新加坡也因為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獨特經驗被譽為花園城市。
新加坡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719.1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64萬的彈丸小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彈丸小國的經濟總量卻達到了3610億美元,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4位,人均GDP約為6.4萬美元,排名全球第6位。
新加坡的工業
1961年,新加坡政府為加快工業化過程、促進經濟發展,創建了裕廊工業區。該區的面積為70平方公里,包含了來自各地的跨國公司和本地的高技術製造業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將新加坡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污染工業區。
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島和毛廣島等劃為港口和重工業區、中部地區為輕工業和一般工業區。新加坡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2012年產值為1085.5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1%。
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化學與化工、生物醫葯、精密機械、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產品。迄今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以及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捌』 為什麼新加坡能夠成功實現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
1985年,新加坡政府的重大思考與決策對該國的產業升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80年代初期之前,新加坡的工業仍然只是跨國公司總部經濟鏈條中的生產加工基地:產品在國外設計,生產線在新加坡,新加坡工廠的任務就是負責產品的生產。這種狀況與我們目前的情況非常相似。
1980年以後,面對中國改革開放、大量吸引外資的激烈競爭,新加坡展開了所謂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業運動,朝著研發、工程設計、電腦軟體服務業等一系列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邁進。為此,新加坡政府做出了重大的決策:將新加坡作為一個全面的商業中心推向國際市場,由經濟發展局開始積極吸引金融、教育、生活、醫葯、IT、軟體等領域的國際性服務公司。新加坡政府決定將製造業的比重保持在25%的水平,將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轉移到亞洲鄰國,而新加坡則集中發展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產業。
新加坡成功轉型總部經濟的三大經驗:
經驗之一:全球化網路中准確的定位。新加坡把自身的發展同亞洲的發展密切地關聯,以世界的眼光來謀篇布局,從而在聯結東西方的世界產業體系中准確定位。其策略是:首先鼓勵跨國公司在新加坡從事本國以外的生產與工作,推廣製造方面的服務,如采購與測試;其次再吸收獨立的服務項目,如物流管理等。1986年新加坡推出了總部計劃,到2006年,該國重量級的總部達到415家,2010年達到500家。
經驗之二:前瞻性的世界新興產業。不斷瞄準世界新興產業,通過引入新興產業和本地培育,使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
經驗之三:精英政府的人才戰略。新加坡政府用高薪政策吸引人才,希望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擔任高級領導人,包括醫生、律師、會計、大學教授、企業家、銀行家等有能力,並且誠實和品德優秀的傑出人物。在產業體繫上,為了滿足高科技產業所需的特定勞動力,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與日本、德國、法國政府共同建立了技術機構,使培訓過的新加坡人能夠勝任電子以及工程領域的專業工作。
『玖』 新加坡為什麼能成為水平較高的新興工業化國家
我不是歷史和經濟學家,我只能就我知道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地理位置,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南端。馬六甲海峽想大家並不陌生了吧,那是西太平洋(東亞和東南亞大部)與印度洋聯系的必經之路啊。我國早在漢代就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從我國東部沿海出發,經東南亞和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抵達印度和中東地區。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同時,也間接了促進馬六甲海峽地區生產力的發展。
當然這不是最主要,主要的是近代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殖民統治,間接的開發了當地經濟。
我們知道,殖民者的統治是很貪婪很血腥很無恥,但是他另一方面間接的瓦解了當地落後的部落文化和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帶去了資本主義的經濟,比如種植園經濟,以及後的機械生產等。新加坡雖然國小,但是也在殖民統治的時期接受西方經濟思想的影響。尤其是英國,將其戰略位置看得很重,苦心經營多年,二戰時期日本進攻東南亞時,英國還稱新加坡為要塞,打算決戰的。
當時殖民者在東南亞開發的有橡膠、香料、森林等,後期還有石油和各種礦產資源,這些資源不並不是在東南消費,而是運往歐美,這些就間接的促進了交通的發展。往歐洲則必然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大量船隻的補給便成為了問題,也成為了商業契機。而且這種契機一直延續到現在,比如我們國家從中東購買的石油,則必然從馬六甲海峽過路。
新加坡抓住了機會,大力發展港口經濟,實行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包括出口加工等經濟。簡單的說,過路費和服務費就讓他賺翻了。
新加坡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
當然新加坡的崛起還有一個歷史機會,也就是差不多在新加坡獨立的同一時期,世界經濟發生了變革,由於現代通信技術、信息技術和交通運輸的發展,發達國開始在全球重新配置生產力要素,簡單的以製鞋業舉個例子,製鞋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即勞動投入越多產量越大,但是歐洲的人力成本越來越貴,而東南亞則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所以歐洲人到東南亞建廠,以期降低成本,然後再把鞋運回歐洲銷售(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初期也是這樣的),當然還有很多產業。亞洲四小龍抓住了這一機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獲得較大的成功。當然,過分依賴外資和外國市場,給後來東南亞經濟危機埋下了伏筆。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崛起還原因就是,高效的嚴格的管理制度,比如誰往地上吐口水,就給予重罰。還有重視綠色經濟,發展環保,新加坡被世界公認為花園城市。文化上推行中國儒家文化,社會較為穩定,這些都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先寫這么多了,一個國家的崛起因素,要綜合看,歷史、政治、經濟等等,真正要了解,光資料就夠你收集的,寫論文都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