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是什麼時候結束英國殖民地的

新加坡是什麼時候結束英國殖民地的

發布時間: 2023-04-13 03:00:21

㈠ 新加坡最早是誰的殖民地,在殖民之前是不是獨立的國家~!

新加坡最早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殖民之前是獨立的國家:馬六甲王朝。

1、馬六甲王朝是於1402年由拜里米蘇拉蘇丹所建立的王國,中國明代稱為滿剌加國,其王城即是如今的馬六甲市,全盛時期的國土范圍覆蓋泰國南部至蘇門答臘西南部。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對馬六甲王朝進行侵略,在馬六甲圍城戰中奪取了其都城,並在1528年殖民馬六甲。

2、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馬六甲王國蘇丹馬哈茂德·沙阿(?~1528)率領軍民,轉移至吧莪(麻坡屬下的一個小鎮)和柔佛等地,繼續抗擊葡萄牙的入侵。

1528年,阿拉烏德丁繼承王位,繼續在柔佛一帶抵抗葡萄牙人。1536年與葡萄牙人講和。不久阿拉烏德丁正式建立柔佛王國,選定舊柔佛為首都。

柔佛王國建立以後,一方面不斷地與蘇門答臘島上興起的亞齊王國交戰,另一方面又繼續與葡萄牙殖民者進行戰爭。這個戰爭歷史上稱為「三角交爭」,大約持續一個世紀。

3、1824年柔佛王國把新加坡割讓給英國。1885年英國與柔佛簽訂一項條約,承認摩哈拉惹為柔佛蘇丹,同意保護柔佛抵禦外來的攻擊。英國可以派遣代理官駐柔佛,控制其行政權。1910年,海峽殖民地總督派出一位代理官,總攬其行政。

1914年,英國與柔佛修改1885年條約,將派駐柔佛的代理官改為駐扎官。依據此約,英國的殖民地政府可以委任英人為司法及其他官員。至此,柔佛的行政、司法、財政之實權,均為英國殖民者所控制。

4、1819年,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1867年,新加坡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受英國直接統治。

(1)新加坡是什麼時候結束英國殖民地的擴展閱讀:

東南亞對傳統中國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明帝國三分之二的屬國都在這里。在朝貢貿易中,中國從這里得到礦產、木材、香料、黃金、珠寶和大米。尤其是從東南亞進口的錫礦石和大米對中國經濟意義重大,前者是製造銅錢的重要原料,後者是供給閩粵居民的糧食來源。

而通過向東南亞出口或轉口,中國的制瓷業,紡織業,制茶業和造船業盈利甚巨。更重要的是,明中國在東南亞海洋的活動,從而建立自己主導下的中國—東南亞體系,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的巨大的戰略緩沖區。

這種戰略緩沖區與海洋帝國的確立,得益於自宋元以來,中國人蓬勃的海洋開拓精神及對海洋權益的重視。雖鄭和的遠航體現著帝國最高統治者將東南亞納入自己宗藩體系的意味,但鄭和本人對海洋的認知,使得其近30年的海洋馳騁為中國迎來了一個海洋帝國。

然而,鄭和病死於故里,明朝廷的海洋政策急劇逆轉,從此將近在咫尺的制海權拱手。民族國家與海洋權益意識的缺失,造成了帝國對海外利益的自動放棄。

失去了馬六甲的中國,使帝國最南端的海上大門大開,從此無法阻擋西方殖民者的東來。台灣學者張存武曾說過,葡人之東來才是中國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

㈡ 新加坡被幾個國家統治過

新加坡被英國殖民統治過,也和馬來西亞短暫合並過。

㈢ 新加坡的歷史發展有哪些階段

1、早期文明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比淡馬錫(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早一千多年。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這或許指的是吉寶海港,1330年前後,一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到來,稱這個居留地為Pancur(意為龍頭),並說已經有中國人在此居住。 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或海城)的稱謂出現於1365年的《爪哇史頌》,新加坡島開始受到重視是在14世紀,室利佛逝王子拜里米蘇拉在該區域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後來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毀了河口的據點,此後兩個世紀內沒有關於新加坡的史料。
2、英屬時期(1819-1942) 新加坡現代歷史要追溯至19世紀初期,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易,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船隻停泊、維修的港口,以在與荷蘭人的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 1818年底,總督萊佛士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萊佛士於1819年1月29日在新加坡河口登陸之後,發覺新加坡具備發展為港口的優越條件,該水域寬敞很少風暴影響,鄰近的溪澗也有可靠和充裕的水源。 最初是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到了1820年,新加坡開始為大英帝國產生利潤。 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2個新的條約正式簽署,並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 1832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政府的所在地。 1867年4月1日,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 到了20世紀初,新加坡從沼澤遍布的荒地,躍升成為全世界第7大港口。 3、日據時期(1942-1945) 1941年底,英國完全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擊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一枚小寶石,新加坡扼守著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南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作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日本必須拿下新加坡才能徹底把英國人趕走。 新加坡華僑人口密集,這里是南洋華僑抗日運動中心,陳嘉庚領導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便發動東南亞八百萬華僑,為中國籌集了約合4億余元國幣的巨額外匯,此時落入虎口的新加坡華裔由於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國抗日,又組織義勇軍進行過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本的忌恨和瘋狂報復。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軍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峇魯登陸,戰爭開始僅兩個月,日軍就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與星洲。 1942年2月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宣布無條件投降,逾13萬名英國、澳洲、印度等守軍淪為階下囚,這是英國軍史最大浩劫(新加坡之戰),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後將她改名為昭南島,同年2月18日至25日,為報復星華義勇軍和先前支持中國抗日的華人,日軍開展了以「大檢證」為名的肅清行動,日軍當局在多個地方設立「檢證中心」,他們的計劃是甄別所有介於18至50歲的華裔男性,將所有的「反日分子」鏟除,最後日軍抓走約二萬多人,當中絕大多數被帶到郊區或偏遠的樟宜、榜鵝海邊予以集體槍殺,剩下則被送到泰國做苦工。 日軍還勒索南洋華僑,要華僑交出五千萬元俸納金,山下奉文當時給的理由是:「華僑支持重慶政府抗日,這筆俸納金,是你們向日軍贖罪的買命錢。」 經歷了3年多的苦難,隨著日本的投降,新加坡華人無不高興,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佔領超過3年的期間約有2萬至5萬名華人慘遭殺害(新加坡大屠殺),戰後,多個地方相繼發現被屠殺者的遺骸,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不忍讓這些骸骨散棄在荒郊野嶺,同年成立了善後委員會,負責探查、發掘和安葬等工作。 新加坡和平紀念碑於1967年2月15日落成揭幕,每年2月15日(淪陷日),這里都會舉行悼念死難的平民,新加坡抗日片《和平的代價》描述日軍佔領新加坡的艱苦日子,同時也敘述星華義勇軍的抗戰經歷,看了這部電視劇才對歷史人物比如陳嘉庚和林謀盛等人有更深刻的認識,也了解到南洋華人對抗日所做出的貢獻。
4、邁向自治(1945-1963) 1945年9月,英軍回到新加坡;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海峽殖民地就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戰後的新加坡已經與戰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發言權,總督的權力被分散,一個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組成的顧問組成立。 該體系於1947年7月變為兩個分開的行政及立法會議,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舉行了第一次選舉;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憲法,享有較大的自治權。 1955年,新加坡舉行選舉,馬紹爾成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長,由他所領導的勞工陣線,同巫統和馬華工會組成聯合政府,由於爭取完全自治談判破裂,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 1957年3月,林有福率領的談判代表團在倫敦談判中對新加坡新憲法的主要條文達致協議。 1959年新加坡進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聯邦,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5、新馬合並(1963-1965) 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中央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兩地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投訴中央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利益,反而對他們實行固打制。 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後升溫,當時馬來西亞財政部長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將關閉新加坡的中國銀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國銀行在資助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活動。 兩地在政治上也有沖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 1964年9月,由於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傷亡慘重,「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馬來人的政黨都公開表示反對「種族主義」 的信條。 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新加坡人在建國後集體危機感成經濟奇跡原動力,人民靠著勤奮的打拚學會在逆境中求得生存。
6、立國至今(1965-至今) 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新加坡也協立東盟,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它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失業率當時高達12%。 新加坡為了求存求活,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並在加冷、大巴窯等地建立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 雖然新加坡的國內政治上的自由空間逐漸被壓制,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此同時,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1990年11月28日,吳作棟接替從1959年開始執政的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第二位總理。 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民選總統選舉,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選總統,納丹於1999年9月1日,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選總統。

㈣ 新加坡概況

新加坡共和國為一城市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面,由新加坡島及其附近小島組成,地當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北與馬來半島隔1.2千米寬的柔佛海峽,有長堤相連,可通行汽車和火車,總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

居民中華人佔77%,馬來人14%,印度人7.6%,其他民族1.4%。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馬來語為國語,英語為行政用語。根據新加坡1995年的家庭人口普查,年齡10歲以上表明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居民占總人口的85.5%,主要信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印度教。

經濟以轉口貿易、金融、航運業為主,還有石油提煉、石油化學、建築、造船、紡織、橡膠、食品罐頭等工業。旅遊業也很發達。財政主要靠轉口貿易維持。轉口石油、橡膠、錫、紡織品、植物油等,進口糧食、食品及生活用品。

交通發達,行政中樞新加坡(市),是東南亞最大海港,附近國家所產的錫、橡膠、石油等大多經此轉運,也是聯系亞、歐、大洋洲的重要國際航空中心。有造船、橡膠、食品等工業。

重要節日:國慶日8月9日。斤蓋伊節,農歷年的歲末。

與我國建交日:1990年10月3日。

貨幣:新加坡元。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8 小時;與北京同一時區。

國花:蘭花(卓錦、萬代蘭)。

國徽格言:前進吧,新加坡。

國名釋義:馬來語意為「獅子城」。古稱單馬錫,意為「湖泊、海城」。

民俗: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多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禁食節、大寶森節等多種節日。

(4)新加坡是什麼時候結束英國殖民地的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這或許指的是吉寶海港。

1819年,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

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

1870年代前後,當地橡膠種植業發展蓬勃,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

1941年12月,英國完全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擊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一枚小寶石。作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日本必須拿下新加坡才能徹底把英國人趕走。

1945年9月,英軍回到了新加坡,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海峽殖民地就解散。

1955年,新加坡舉行選舉,馬紹爾成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長,由他所領導的勞工陣線,同巫統和馬華工會組成聯合政府。由於爭取完全自治談判破裂,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

新馬曾在1963年成功合並,但在兩年後分家。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

新馬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中央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兩地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

兩地在政治上也有沖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

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

吳作棟在1990年11月接替從1959年開始執政的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第二位總理。

㈤ 新加坡的獨立建國歷程

新加坡的獨立建國歷程

記載新加坡早期歷史的文字寥寥可數,稱謂也不一而足。公元三世紀,中國人稱新加坡為蒲羅中,意為「半島末端的島嶼」。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這或許指的是岌巴海港。1330年前後,一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到來,稱這個居留地為 Pancur (意為龍頭),並說已經有中國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或海城)的稱謂出現於1365年的《爪哇史頌》。

到公元14世紀末,梵文名稱「新加坡拉」(獅城)才成為通用的名字。 就在那時候,新加坡捲入暹羅(現在的泰國)和爪哇滿者伯夷王國爭奪馬來半島控制權等戰爭。後來,新加坡一直是馬六甲王國的重要部分。

現代新加坡之建立

英國人為了要在本區域找一個貿易港口。因此,在新加坡1819年1月29日,史丹福萊佛士在考察過附近其他島嶼後登陸新加坡。過後,他與柔佛的胡申蘇丹和天猛公簽訂正式條約,統治新加坡。1824年,兩項新條約使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屬土。

海峽殖民地

新加坡連同馬來半島的兩個英國殖民地--馬六甲和檳城,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受英屬印度的管轄。到了1832年,新加坡成為這三個地方的行政中心。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飛機轟炸這個在睡夢中的城市。1942年2月5日,新加坡被日軍佔領,改名昭南島,淪陷了三年半。

邁向自治

1945年9月,英軍重返新加坡。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海峽殖民地就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戰後的新加坡,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擁有發言權。在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舉行了第一次選舉。

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憲法,享有較大的自治權。 1955年,新加坡舉行選舉,馬紹爾成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長,由他所領導的勞工陣線,同巫統和馬華工會組成聯合政府。

由於爭取完全自治談判破裂,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1957年3月,林有福率領的談判代表團在倫敦談判中對新加坡新憲法的主要條文達致協議。

新加坡於1959年自治,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成立馬來西亞的建議

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聯合邦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建議:馬來亞聯合邦、新加坡、砂勞越、北婆羅州與汶萊合並,使彼此在政治與經濟合作方面更為密切。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馬來亞聯合邦、砂勞越和北婆羅州(現在的沙巴)成立馬來西亞,汶萊選擇不加入。

獨立

合並被證實是短暫的。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伊薩出任首任總統。

1990年11月28日,吳作棟接替從1959年開始執政的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第二位總理。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民選總統選舉,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選總統。納丹於1999年9月1日,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選總統。

(5)新加坡是什麼時候結束英國殖民地的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民丹島和巴淡島都有輪渡聯系。

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11],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

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准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地形地貌

新加坡地勢起伏和緩,其西部和中部地區由丘陵地構成,大多數被樹林覆蓋,東部以及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地理最高點為武吉知馬,高163米。

氣候特徵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

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水系分布

新加坡河流由於地形所限,都頗為短小,全島共有32條主要河流,河流有克蘭芝河、榜鵝河、實龍崗河等,最長的河道則是加冷河。大部分的河流都改造成蓄水池為居民提供飲用水源。

㈥ 請簡單介紹一下新加坡的地理歷史風土人情

新加坡的地理: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 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新加坡的歷史: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7] 比淡馬錫(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早一千多年。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這或許指的是吉寶海港。
1819年,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7] 1867年,新加坡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受英國直接統治。
1941年12月,英國完全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擊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一枚小寶石。 作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日本必須拿下新加坡才能徹底把英國人趕走。
1945年9月,英軍回到了新加坡, 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海峽殖民地就解散。 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戰後的新加坡已經與戰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發言權。 總督的權力被分散,一個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組成的顧問組成立。該體系於1947年7月變為兩個分開的行政及立法會議。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舉行了第一次選舉。 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憲法,享有較大的自治權。
1963-1965新馬曾在1963年成功合並,但在兩年後分家新馬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中央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
1965至今,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新加坡也協立東盟。
新加坡的風土人情:
1)娘惹文化
東南亞有個海峽華人族群,是數百年前中國移民和馬來女性所生的後代,主要在檳城、馬六甲、新加坡和爪哇一帶。男的稱為峇峇,女的叫娘惹。峇峇娘惹保存的中國傳統習俗來自歷史的某段時空,然後停格了,後來加入了馬來文化習俗的影響,所以不等同於中土文化。新傳媒8頻道在2008年推出《小娘惹》作為台慶大戲,內容是幾戶峇峇家族幾代人的恩怨情仇,特別著重介紹峇峇娘惹的文化習俗。《小娘惹》堪稱新加坡版《大長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加上色彩絢麗的民族服飾與娘惹美食的完美烘托,非常轟動。
2)佛教與道教
新加坡佛教是全國第一大宗教,約占人口的33%。新加坡境內寺廟林立,屬於北傳佛教的寺院超過一百五十所,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約有二十餘所,當中新加坡雙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叢林之一。

㈦ 新加坡在什麼時候被英國殖民的新加坡什麼時候建國的

新加坡被英屬殖民地時期是1819年~1942年,中間還有一段是時間的日治歷史。在1959年取得完全自治。

㈧ 新加坡的歷史沿革

主詞條:新加坡歷史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 比淡馬錫(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早一千多年。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這或許指的是吉寶海港。
1330年前後,一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到來,稱這個居留地為「龍頭」,並說已經有中國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或海城)的稱謂出現於1365年的《爪哇史頌》。 新加坡島開始受到重視是在14世紀,來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蘇拉在該區域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後來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毀了河口的據點。此後的兩個世紀內並沒有關於新加坡的史料。 1819-1942

1819年,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 1867年,新加坡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受英國直接統治。隨著蒸汽船的發展以及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成為航行於歐亞之間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後,當地橡膠種植業發展蓬勃,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
到19世紀末,新加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貿易增長了八倍。一戰結束後,英國也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還稱新加坡為「東方的直布羅陀」。可惜的是,這個海軍基地並沒有任何戰艦。英國的策略是將英國皇家海軍全部駐扎在歐洲,在新加坡有需要時才遣航過來。 1942-1945
1941年12月,英國完全低估了日軍的戰鬥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擊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國皇冠上的一枚小寶石。 作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日本必須拿下新加坡才能徹底把英國人趕走。新加坡華人人口密集,這里也是南洋華僑的抗日運動中心。陳嘉庚領導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便發動東南亞八百萬的華人,為中國籌集了約合4億余元國幣的巨額外匯。此時落入虎口的新加坡華裔由於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國抗日,又組織義勇軍進行過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本的忌恨和瘋狂報復。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軍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峇魯登陸,戰爭開始僅兩個月,日軍就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與星洲。1942年2月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宣布無條件投降,逾13萬名英國、澳洲、印度等守軍淪為階下囚,這是英國軍史最大浩劫(新加坡之戰)。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後改名為昭南島。 同年2月18日至25日,為報復星華義勇軍和先前支持中國抗日的華人,日軍開展了以「大檢證」為名的復仇行動。日軍當局在多個地方設立「檢證中心」,他們的計劃是甄別所有介於18至50歲的華裔男性,將所有的「反日分子」鏟除,最後日軍抓走約二萬多人,當中絕大多數被帶到郊區或偏遠的樟宜、榜鵝海邊予以集體槍殺,剩下則被送到泰國做苦工。日軍還勒索南洋的華人,要他們交出五千萬元俸納金。山下奉文當時給的理由是:「華僑支持重慶政府抗日,這筆俸納金,是你們向日軍贖罪的買命錢。」
經歷了3年多的苦難,隨著日本的投降,居住在新加坡的華人無不高興。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佔領超過3年的期間約有2萬至5萬名華人慘遭殺害(新加坡大屠殺)。戰後,多個地方相繼發現被屠殺者的遺骸。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不忍讓這些骸骨散棄在荒郊野嶺,同年成立了善後委員會,負責探查、發掘和安葬等工作。
新加坡和平紀念碑於1967年2月15日落成揭幕,每年2月15日(淪陷日),這里都會舉行悼念死難的平民。新加坡抗日片《和平的代價》描述日軍佔領新加坡的艱苦日子,同時也敘述星華義勇軍的抗戰經歷,看了這部電視劇才對歷史人物比如陳嘉庚和林謀盛等人有更深刻的認識,也了解到南洋華人對抗日所做出的貢獻。 1945-1963
1945年9月,英軍回到了新加坡, 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後,海峽殖民地就解散。 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戰後的新加坡已經與戰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發言權。 總督的權力被分散,一個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組成的顧問組成立。該體系於1947年7月變為兩個分開的行政及立法會議。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舉行了第一次選舉。 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憲法,享有較大的自治權。
1955年,新加坡舉行選舉,馬紹爾成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長,由他所領導的勞工陣線,同巫統和馬華工會組成聯合政府。 由於爭取完全自治談判破裂,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 1957年3月,林有福率領的談判代表團在倫敦談判中對新加坡新憲法的主要條文達致協議。 1959年新加坡進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聯邦。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了贊成票。於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1963-1965
新馬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中央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兩地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投訴中央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利益,反而對他們實行固打制。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後升溫。當時馬來西亞財政部長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將關閉新加坡的中國銀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國銀行在資助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活動。
兩地在政治上也有沖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1964年9月,由於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馬來人的政黨都公開表示反對「種族主義」 的信條。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建國以後,新加坡人民的集體危機感成經濟奇跡原動力,靠著勤奮的打拚在逆境中求得生存。 1965至今
新加坡在建國後尋求國際承認,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新加坡也協立東盟。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它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失業率當時高達12%。
新加坡為了求存求活,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正式成立,並在加冷、大巴窯等地建立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雖然新加坡的國內政治上的自由空間逐漸被壓制,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此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吳作棟在1990年11月接替從1959年開始執政的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第二位總理。 新加坡在1993年舉行第一次民選總統選舉,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選總統。納丹於1999年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選總統。2011年8月總統選舉成績揭曉,陳慶炎僅以0.34%(7269票)微差的優勢領先陳清木和另外兩位候選人,當選為第三任新加坡民選總統。

㈨ 關於新加坡獨立的主權問題

馬來西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沖鄭並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馬來西亞是英國為了對抗二戰後印尼勢力的擴展而拼湊起來的,有的電視劇說道二戰的時候就提到馬來西散跡亞,這是錯誤的。
新加坡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叢悶事基地。1942年被日軍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1946年英國將其劃為直轄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英國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頒布「緊急法令」等權力。1963年9月16日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這種聯合,本來就很鬆散,新加坡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遠勝於原來的馬來亞,當出現政治矛盾時,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自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獨立。

㈩ 請詳細介紹一下新加坡這個國家的歷史——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馬來語:Republik Singapura,泰米爾語:[音:Cingkappūr Kudiyarasu]),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

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彎虧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

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新加坡早期主要有馬來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源自公元3世紀的中國。

公元14世紀,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爪哇語:Temasek)。

1819年1月29日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福·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1867年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和檳城、馬六甲並列一個轄區,受英國直接統治。

1941年太平洋戰爭時期,新加坡被日本佔領達3年6個月,取「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改稱「昭南特別市」(其中「昭南」一詞亦可指作南方之光)。

1945年8月,英國重新管轄新加坡,並恢復其名為「Singapore」。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

1963年,新加坡連同當時的馬來亞埋吵神聯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碰笑羅洲(現沙巴)共組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從而完全脫離英國統治。

1965年8月9日, 李光耀 GCMG,CH(Lee Kuan Yew,1923年9月16日-),新加坡華人,為新加坡前任總理、前任國務資政、以及現任內閣資政,常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更多>>由於和當時馬來西亞聯邦 *** 在權力分配上意見不合,新加坡被馬來西亞逐出聯邦,被迫成為獨立的 *** 國家。

建國後,進入1970年代以後,雖然新加坡在政治上的自由空間逐漸被壓制,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與此同時,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1990年,在李光耀宣布卸任總理職位時,新加坡已經成為區內乃至整個亞洲經濟發展的楷模。

在其第二任總理吳作棟的帶領下,這個東南亞小國又平穩地度過了於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

但到21世紀初第三任總理李顯龍接任時,新加坡卻再度面臨如何面對區內其他經濟體崛起的新難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