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精神有哪些
❶ 希臘、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國分別有哪些主要優秀道德成果或精神
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❷ 新加坡精神是什麼
原文出處】浙江學刊
【 作 者 】朱春珠
【 年 份 】200203
【分 類 號】G2
【分 類 名】思想政治教育
【原刊地名】杭州
【原刊期號】200203
【原刊頁號】183~185
【作者簡介】朱春珠,女,1970年生,浙江財經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杭州 310012
【內容提要】分析和借鑒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關於德治與法治相結合,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相結合,主體性、獨立性和穩定性以及包容性、層次性、遞進性等特點,對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摘 要 題】海外縱覽
【 正 文 】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蕞爾島國。幾十年來,她不僅創造出了一個令世人驚羨的經濟奇跡,而且還創造出令世人起而效仿的「新加坡精神文明」。它的鮮明特色體現在:
一、德治與法治相結合
德治與法治相結合是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所奉行的一貫政策和主張。其中,德治是基礎。「德」治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德」育人,即通過對國民進行以儒家倫理為主的東方價值觀的教育,使廣大人民具有愛國、敬業的優良品格,使國家公職人員樹立起勤政廉能的優秀品質。概括地體現為「十六字」的新加坡精神,即敬業樂群、勤勞進取、廉潔奉公、講求效率。二是選「德」人治國,國家公職人員提倡應由有道德的精英人物擔任,這樣的政府才能成為廉能政府,才有感召力。
在德治的過程中,通常貫徹的是以「教育」為主的方針。但教育並不是萬能的,再加上人們的道德修養不可能一般齊,思想覺悟不可能一般高,通過教育不可能取得成效的情況下,必然要求實行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新加坡將思想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兩者緊密結合,運用法制手段對各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懲罰,以此來約束人們的社會規范和行為。
為此,新加坡建立了一整套健全和完備的法律。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個人的言談舉止,衣食住行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據不完全統計,新加坡現有各種法律和法規達383種。其中,罰款在新加坡最為著名,其名目之多,數額之大,執行之堅決,恐怕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以及過馬路闖紅燈,上廁所未沖水等等,都要受到數額不等的罰款,少則20新元(如過馬路闖紅燈),多則高達1000新元(如隨地吐痰、上廁所未沖水都要罰1000新元);使新加坡成為名副其實的「罰款國」,難怪有人驚呼:「新加坡是個不自由的國家!」
新加坡能有今日之清潔、干凈及花園城市之美譽,確實是以剝奪少數人的自由為代價,而換來的則是大多數人的舒適和幸福!
法律,也是促進一個國家發展的關鍵之一。「法治」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求社會要具有健全完備的法律;另一方面,要求制定出來的法律能夠得到徹底的執行。執行法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新加坡的法律之所以能得到很好的實行,一是公民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二是靠了一大批公正廉明、鐵面無私,素質好的政府官員。他們一改過去習以為常的「情、理、法」的行為邏輯而為「法、理、情」,從而維護了法律的尊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制化也成為新加坡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相結合
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相結合,使理論具有實際可操作性是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新加坡在關於國民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形成了以國家意識為主線,以儒家倫理為核心,以培養共同價值觀為目的的理論體系,脈絡十分清晰。在貫徹以學校為思想道德建設為主渠道的同時,又充分發揮家庭、社會的系統功能,並輔之以各種群眾性運動,來推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新加坡十分重視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學校看作是青少年思想建設的主戰場,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首先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稱他們是「道德精神和社會精神的支撐人」,他們應當受到社會的尊敬,並把知識與道德作為選擇教師的兩個最重要的條件。其次,新加坡貫徹「以德育人」,必須從小抓起,從小學一年級到中學四年級必須開設思想品德課。在教育部開設的《儒家倫理》課中,明確提出了開設《儒家倫理》課的目的:
1.培養學生具有儒家倫理的價值觀念,成為有理想而又有道德修養的人;
2.使學生認識華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和文化,認識自己的根源;
3.培養學生積極的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將來能過有意義的生活;
4.幫助學生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相應地,還編寫了《儒家倫理》教材,同時增進了一些中國古代著名的典故和道德故事,如「孔融讓梨」、「愚公移山」、《勸學》等等,把一些深奧、艱澀難懂的倫理道德化為通俗易懂的讀物,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向學生灌輸各種必要的道德價值和道德觀念。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1994年開始,《儒家倫理》被《好公民》課所取代,由此不斷充實和提高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在重視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與道德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在學校要求小學生參加每天的升旗儀式,並唱國歌;平時,要求學生自己打掃衛生,中學生必須負責清掃自己學校的廁所等等。另外,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開展的「忠誠周」、「禮貌月」、「敬老周」等的各項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在道德實踐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不僅如此,新加坡還十分強調加強全民的思想道德品質,實現道德教育與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並舉,通過開展各種群眾性的創建活動,進行社會總動員,在社會上形成自覺加強道德建設的良好的風氣,促進國民思想道德建設,增強社會凝聚力和責任感,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據新加坡國會交通與新聞委員會黃海博士的統計,新加坡每年開展的全國性運動約有20多個,最常見的有:禮貌運動、推廣華語運動、生產力運動、國民意識周、敬老周、勞動力周、華族文化月、馬來族文化月等等。在開展各種活動的過程中,李光耀及新加坡政府力戒嘩眾取寵,講求實際效果,注重形式與內容相結合,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國民的基本道德素質和文明禮貌程度。結果不僅提高了國民的整體素質,而且奠定了新加坡社會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投資環境,也促進新加坡經濟的穩定發展,使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共同向前發展。
三、主體性、獨立性、穩定性相結合
儒家倫理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理論形成的思想基礎,在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成為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
如果說李光耀及其政府從建國初就開始提倡「生存之本」——東方價值觀,在大力弘揚東方各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是以不自覺的形式傾向於對華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保持和弘揚的話,那麼從八十年代末開始的那場「文化再生運動」則真正是以主觀、自覺的形式,把儒家倫理推向整個新加坡社會,推向整個新加坡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使之能夠統攝人心,抵禦西方腐朽價值觀的侵蝕,使新加坡政府如願以償,度過了那場「西化」危機。九十年代,共同價值觀的確立,則表明儒家倫理在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主體性作用的同時,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設又進一步獨立、穩定地向前發展了。
這種相對獨立和穩定的特點,使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獨樹一幟。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交流、沖擊和碰撞的過程中,不被別人所同化,而是使國內各民族互相學習,互相融匯。這種同化,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同化。
總之,在這種富有激烈的競爭性,又間雜著進攻性或滲透性的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中,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保持了自身發展的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這不能不說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特色。
四、包容性、層次性、遞進性
吸收一切東西方文明的精華,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理論的精髓。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新加坡以寬闊的胸懷,接受、容納東西方各類文化,使東西方文明在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消化、吸收、取長補短,形成獨特的新加坡精神文明。
包容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徵,具體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西方現代科學技術與東方傳統文化、價值觀並行不悖。當今新加坡社會廣泛流行的東西方文化或價值觀有以下三種:(1)華人價值觀(即儒家價值觀)。這是新加坡社會佔主流的東方傳統文化或價值觀,佔新加坡人口77%的華人,他們所擁有的華族價值觀,一方面是自小在家庭由父母灌輸而形成的;另一方面是在60年代以後,在學校受華文教育熏陶的結果。(2)英國社會價值觀。新加坡受英國統治大約150年,承襲了英國政治制度和社會價值觀。(3)以美國人、歐洲人和日本人為主的外國投資者的工作作風和價值觀。這是1959年人民行動黨執政後,為迅速實現工業化而積極鼓勵並接受投資的結果。第二、宗教、種族之間互相寬容、和平共處。以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為主的東方人和西方人居住在一個密集的城市裡,長期生活在一個國家中,相安無事,各自保留有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誰也不吃掉誰,誰也不融化誰。第三、多元語言、多元文化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人們稱新加坡社會是一個「兼存東西方、匯合百家文、流傳萬國語、容納各宗教」的社會,這樣說確實不過分。在這種民族文化大薈萃的有利環境中,新加坡的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可以廣征博引,吸取各類文明的營養和精華,從而豐富和升華本民族的文明,使新加坡精神文明既顯民族性,又不失世界性。
層次性和遞進性的特點,則體現了新加坡精神文明發展的內在規律。從新加坡精神文明發展的歷程來看,不同階段、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各不相同:
20世紀五十年代,新加坡社會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政府的目標是要改變貧窮的政治面貌。六十年代,在克服失業和捉摸不定的情況下,目標是建立一個剛強勇猛的社會。七十年代,目標是要創造一個舒適的自然環境和一個清潔翠綠的城市。八十年代的目標是要創造一個新加坡人相互關心、彼此照顧的愉快社會。九十年代,要使新加坡成為一個「經濟發達而且又有文化素養」的卓越社會。
由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軌跡。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設僅僅局限於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而且還致力於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改造和建設。讓國民生活在一個清結優美的環境中,並以此作為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一個標志,這也是新加坡政府順乎民情,合乎民意的一個政策目標。可見,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始終與社會政治、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與社會的發展協調一致。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並非完美無缺,有待我們作進一步研究。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突出成就就在於她較為成功地運用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儒家倫理思想。從某種程度上說,正像許多學者所說的是「儒教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進行文化改良的一種形式和結果。新加坡吸取了儒家倫理中的一些合理內核,對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一些消極後果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再者,從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復興和發展的過程上來看,人們的認識也並非完全一致。另外,對於李光耀的治國之道,也並不是人人稱道的。有人批評他是個「孔子」式的統治人物,搞「家長式」的專制。「新加坡推崇和復興儒家思想的原因——實在於覺得儒家文化有利於『國家霸權』的家長式控制以至專制,以及反對和抑制人民的民主要求」等等。也有的人說,如果長此下去,新加坡就會變成一個僵化的國家。目前,新加坡的一些青年也強烈要求發揚民主,現任總理吳作棟表示要進一步開放民主。可見,新加坡在民主等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做得還是很不夠的。
總之,探討和研究新加坡精神文明的特點,吸取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成果,對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能夠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❸ 新加坡的傳統文化
1、節日
節慶活動:新加坡日歷上印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4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許多節日。在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人們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習俗演變。
主要節慶有新年、印度族豐收節、新加坡河木筏大賽、印度族大寶森節、伊斯蘭教齋月及開齋節、耶穌受難日、哈芝節、衛塞節、端午節、新加坡美食節、國慶節、中秋節、齊天大聖誕辰、中秋賞燈會、印度族屠妖節、印度族九宵節、九皇爺慶典、印度族盜火節、印度族萬燈節、聖誕節等。
2、宗教
新加坡華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注重倫理道德,保留著過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中華傳統節日的習慣。馬來族多信仰伊斯蘭教,作為宗教禁忌不吃豬肉,不喝含酒精飲料,待人接物多用右手。小孩的頭被視為神聖,除長輩和父母外,他人不可觸摸。
穆斯林婦女多帶頭巾。印度族多信仰印度教,許多人是素食者,生活簡朴,但對廟宇建築十分講究,大部分印度族家庭設有祭壇或禱告室。視牛為神的動物,不吃牛肉,不能贈送以牛皮革製成的禮品。
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底蘊,勤奮實乾的創業精神。他們與各族和平相處,積極融入、反饋於當地社會。
(3)新加坡精神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加坡禁忌事項
1、不能吃口香糖
因為口香糖特別難清理,新加坡禁售、禁食口香糖,甚至禁止攜帶口香糖,違者會被罰款,嚴重的可能會被逮捕。
2、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
有用黃色油漆劃分出來的特定的吸煙區,在禁煙區吸煙是會被罰款的,第一次被發現最高可罰1000。酒吧、舞廳、卡拉OK和夜間場所除外。
3、地鐵禁忌
嚴禁在地鐵站和車廂內喝水或吃東西,會被罰款。因為榴槤味道太重,所以嚴禁攜帶榴槤進入地鐵或者公交車。
4、禁止在機場付小費
新加坡不鼓勵小費,機場是完全禁止的,酒店和餐館的帳單會列出服務費(10%)。
5、不要當面拆禮物
這在新加坡,是不禮貌的行為。
❹ 新加坡有那些特點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國名來由: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獨立日:8月9日(1965年)
國旗: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象徵著新加坡人民的團結和互助的精神。
國徽:由盾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紅盾下方為金色的棕櫚枝葉,底部的藍色飾帶上用馬來文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國歌:《前進吧,新加坡》
國花:以一種名為卓錦·萬代蘭的胡姬花為國花。東南亞通稱蘭花為胡姬花。卓錦·萬代蘭是由卓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麗端莊、生命力特強,它象徵新加坡人的氣質和刻苦耐勞、果敢奮斗的精神。
國家政要:總統納丹(S.R. Nathan),1999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2004年8月宣誓就職,2006年5月再次當選,5月30日宣誓就職;內閣資政李光耀(Lee Kuan Yew)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11月辭去總理職務,改任內閣資政。
重要節日:華人新年:每年1月或2月的農歷新年;中秋節:農歷8月15;開齋節:回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泰米爾新年:4、5月間;大寶森節:泰米爾歷的1、2月間;蹈火節:10、11月間。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聖誕節:12月25日;復活節:3月21日月圓後的周日。
首都:新加坡市(Singapore City)
自然地理: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鑒2002),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新加坡島及附近63個小島組成,其中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人口: 約有400萬人口 ,其中華人佔76.7%;馬來人佔13.9%;印度人佔7.9%,其他種族1.5%。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國語為馬來語。英語為行政用語。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簡史:古稱淡馬錫。8世紀建國,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紀至19世紀初為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新,與柔佛蘇丹訂約設立貿易站。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軍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1946年英國將其劃為直轄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英國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頒布「緊急法令」等權力。1963年9月16日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政治: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元首,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6年。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有權否決政府財政預算和公共部門職位任命;可審查政府行使內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諧法令所賦予的權力以及調查貪污案件。總統顧問理事會受委向總統提供咨詢與建議。總統在行使某些職權,如主要公務員任命時,必須先徵求總統顧問理事會的意見。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議會稱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占國會議席多數的政黨組建政府。
新加坡金融區
經濟: 新加坡的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政府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多樣化經濟。八十年代初開始,加速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90年代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興建「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服務業為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包括零售與批發貿易、飯店旅遊、交通與電訊、金融服務、商業服務等。旅遊業是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之一,主要景點有聖淘沙島、植物園、夜間動物園等。貨幣名稱:新加坡元(簡稱新元)
新加坡獅頭魚尾像
新聞出版:英文報有《海峽時報》、《商業時報》、《新報》;華文報有《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馬來文報有《每日新聞》;此外還有泰米爾文報《泰米爾日報》。廣播電台於1936年開播,1959年1月起以馬來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廣播。新加坡廣播電台擁有並經營12個國內電台和3個國際電台。新加坡電視機構擁有並經營2個頻道,一個播送華文節目,另一個播送英文節目,每天播送24小時。12電視私人公司經營2個頻道,一個主要為馬來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務,另一個主要播送體育及文藝節目。1995年有線電視網開通,用戶可接收30多個頻道、10餘個國家的電視節目。1995年開通衛星電視。
著名商業購物區烏節路
外交:立足東盟,將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推動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國的合作關系;奉行「大國平衡」政策,積極開展經濟外交。
與中國關系:1980年6月14日,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關於互設商務代表處協議在北京簽字,次年9月兩國商務代表處正式開館。1990年10月3日,中新兩國建交。2005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對新加坡進行友好訪問。2005年10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
1,交通組成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由 MRT(一種高架輕軌列車和地下鐵路的混合)/巴士/計程車/為主,還有就是用於旅遊觀光的渡輪和纜車了.
2,公交概況
新加坡公共交通基本上覆蓋了全島, MRT串起了新加坡的所有的鎮,而每個鎮級的大站就會有一個大的BUS中轉站.
(1)新加坡的公共汽車
新加坡的BUS由兩家公司組成,但是其路線基本分為三種,跨鎮/鎮際/鎮間.也就是說是長途/中途和短途.有的長途車單程要運行1個半小時多. 車型大多為賓士和沃爾沃等,車速很快,有時在公車專用線上甚至超過了一般的小汽車. 車況基本上不錯,長途和中途的車都裝有空調,很冷的.
而開車的司機也相當的野蠻,因為我經常會看到司機車速太快,轉彎或剎車時把客人晃倒.(本人曾經寫信給過汽車公司和新加坡交通總局,可是得到過一個計算機列印的回信,就是說他們感謝我,然後會盡量避免,不過直到我離開那裡,該快還是快,客人還是一樣地倒,不過事故還真的不多,估計這是高節奏城市的特徵吧)
公車的站名設計得不是很好,(或者對於我這個外國人覺得不好) 都是用附近的房屋門牌號命名的,例如 BEDOK 322/ ENOUS411 等, 初來新加坡的旅客很難弄懂究竟要在哪兒下車. 不過每輛車上都有一些小冊子註明班車的站名和費用,可以配合著地圖看,在加上詢問司機,基本上過得去.
公車的付費系統是使用投幣和磁卡的, 一般起價在新加坡元60分.(現在可能漲了) 根據路線的長短最多可能2元左右. 上車後插入磁卡,然後按你要購買的票的金額,票會自動列印,票和卡會從下面出來,當然卡中會扣掉相應的金額.
車票是要留到下車後的,因為會有人來查票.盡管每輛車只有司機一個乘務人員,但司機是不查票的,查票的是公司專門的,穿制服的.票上已經列印了購票時間,站名,車號碼等,他會看你是不是已經過了站.如果票上的金額不夠,他也只是讓你去補票而已.(其實,每次我都會看到有人被查到逃票而去補票的)
車卡的金額要到新加坡的地鐵站才能去添加.有人工和自動的兩種.
新加坡「花園城市」建設的經驗
新加坡位於北緯1度,國土面積為646平方公里,人口為320萬, 相當於中國特大城市的人口規模,和中國許多熱帶城市有著相似的氣候條件。今年三月作者有幸參加由新加坡國家公園局主辦的「建設和管理一個花園城市」的技術培訓,目睹了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建設實踐,從新加坡的同仁那裡比較系統地了解到其花園城市建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新加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良好的綠化環境,這已成為其重要的旅遊吸引力之一。但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規劃的結果。其城市規劃中專門有一章「綠色和藍色規劃」,相當於我國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該規劃為確保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條件下,新加坡仍擁有綠色和清潔的環境,充分利用水體和綠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質量。在規劃和建設中特別注意到建設更多的公園和開放空間;將各主要公園用綠公廊道相連;重視保護自然環境;充分利用海岸線並使島內的水系適合休閑的需求。八十年代,新加坡的城市建設在規劃指導下飛速發展,政府部門在著眼於未來的同時,意識到保護好寶貴的歷史建築和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於是劃定了需要保護的建築和相關的區域,成立了國家保護局專門負責這方面工作。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城市是植物創造了涼爽遮蔭的環境,弱化了鋼筋混凝構架和玻璃幕牆僵硬的線條,增加了城市的色彩。新加坡城市建設的目標就是讓人們在走出辦公室,家或學校時,感到自己身處於一個花園式的城市之中。為此新加坡達到了如下指標:在公寓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建築用地應低於總用地的40%;在每個房屋開發局建設的鎮區中應有一個10公頃的公園;在每個房屋開發局建設的樓房居住區,500米范圍內應有一個1.5公頃的公園;在房地產項目中每千人應有0.4公頃的開放空間。
經濟:
新加坡的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政府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多樣化經濟。八十年代初開始,加速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90年代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興建「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機械設備、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部門。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進口。服務業為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包括零售與批發貿易、飯店旅遊、交通與電訊、金融服務、商業服務等。旅遊業是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之一,主要景點有聖淘沙島、植物園、夜間動物園等。貨幣名稱:新加坡元(簡稱新元)
❺ 關於新加坡!
朋友,我也是去過新加坡待了很N久,這個國家東西不想多說,隨便搜搜有的是,而且相信你也知道的很多,說點實際的吧:
1.你去新加坡是讀書嗎?
2.聽你口氣說去面試,是不是申請了這邊的公立大專,還是那兩所本科?可以說清楚好幫你看看,呵呵。
3.不過,如果是公立的學校,不管大專還是本科那都還好,起碼是很正規的。
4.如果是私立,那文章可就多了,老子是吃過虧的人,現在一樣照混了過來。
5.真是去留學的話,可以詳細聊聊 ,實在有很多可以分享的,玩樂也是,呵呵
最後,那邊的官方語言雖然是英語,但是完全不用擔心,講國語是可以通行全國的,你所說的英語面試,告訴你,別嚇著自己,越是正規的學校,口語面試越是人性化的,人家都是很牛的外教,才不會刻意刁難我們這些英語的菜鳥,你只要把自己基本情況准備好,求學動機,大概的學習方向之類的英語弄熟點,到時千萬不要緊張,慢慢說,人家都是說的很簡單很清晰的,你不要太卡就好了。
反正我所知道的身邊的人去參加公立大專面試,都是很容易的,沒你想的那麼恐怖,只是那個入學考試和以後全英教學,做作業之類的,那個英語就比較難,而且比較難過,一學期掛三科那就完蛋了,但是這里公立學校的獎學金是想但誘人的,如果你成績好,前30名,那既可以免去70%的學費還可以每月領到一大筆的獎學金,是政府補貼給你生活用的,一般5000-7000人民幣左右,不過要簽合同,你畢業後要留在那裡工作3到5年,期間可以申請綠卡,但是想畢業就回來那就得補回學費.......
再給你一個必須記住的論壇網站吧《http://bbs.sgchinese.com/》,這里都是自己人,是早年中國都留學學子弄得,你在新加坡遇到所有問題,前人們都知道,在這里都可以找人咨詢,在外靠朋友啊!
PS:在那裡不要隨意簽合同,一定要自己弄明白再簽,不然很吃虧的。
❻ 中國學生應該學習新加坡人什麼精神
中國學生應該學習新加坡人不為名利求學問
本報記者肖舒楠
「新加坡非常國際化,但那裡的人活得沒那麼辛苦。」華東政法大學學生郭婧婧,去年9月作為交換生,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國際商法專業研究生。近日,她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新加坡人生活壓力較小,很大程度上與整個社會效率極高有關。
中國青年報:繼鞏俐入籍後,前不久李連傑一家也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了新加坡籍。你怎麼看?
郭婧婧:這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但我覺得還是有原因的。比如新加坡74%的人是華人,漢語是第二官方語言,如果你只會漢語,在那裡完全可以生活下去。
新加坡是世界公認的最有秩序的國家之一,非常干凈,不許隨地吐痰,很多地方不準吃東西和喝水,不然就會罰款500到1000元新幣(1元新幣約兌換5元人民幣——編者注)。我至今沒看到有人被罰,因為大家都很自覺地遵守規定。
新加坡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整個社會效率極高。我剛到學校時遇到一些問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通過郵件將問題和意見反映到學院。令我驚訝的是,副院長當天就回復了,回復時間是晚上8點,內容一看就是查閱過資料的,很細致全面。我又將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幾分鍾後,他又回復了我,郵件一去一來好幾次,我的問題就解決了。在與周圍同學以及實習單位同事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們都按照規則做事兒,這就大大降低了「社會附加成本」,效率很高。
中國青年報:你所說的「社會附加成本」是指什麼?
郭婧婧:以前,我想辦個什麼事兒,也許首先會去想「我有什麼人脈關系」、「這個關系硬不硬」、「我是否需要說點什麼好話或者送點什麼東西」,因為不考慮這些問題,這個事兒很有可能就「黃」了,或者一直拖著不給解決,最後你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在新加坡幾乎沒有這種「成本」。
❼ 新加坡的象徵有哪些
國家象徵
魚尾獅像
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像就坐落於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該塑像高 8 米,重 40 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於 1972 年共同雕塑的。
獅頭魚身坐立在水波上的魚尾獅,其設計概念是將事實和傳說合二為一: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新加坡。魚尾象徵古城「淡馬錫」,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
2009年2月28日,魚尾獅在大雨中被雷電擊中,頭部和波浪狀底座受損。魚尾獅於2009年3月18日修復後再次對遊人開放。
據古書記載,古時新加坡叫做淡馬錫,在爪哇語中為海城之意。公園 14 世紀時,傳說有一個古印尼的王子發現了這座小島,他在這里看見一頭神奇的野獸,後來得知是頭獅子。就此,王子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Singapura 」——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獅子 (Singa) 城 (pura) 。
如今,每年有一百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專程造訪魚尾獅公園,與世界著名的魚尾獅拍照留念。
公園周圍地帶,聚集了新加坡著名的地標性建築:濱海藝術中心、政府大廈、高等法院、維多利亞劇院、萊佛士銅像等等,為遊客必到之處。
國旗
新加坡共和國國旗
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
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象徵著新加坡人民的團結和互助的精神。
國徽
由盾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紅盾下方為金色的棕櫚枝
新加坡國徽
葉,底部的藍色飾帶上用馬來文
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國歌
Majulah Singapore
前進吧,新加坡
國語
馬來西亞語(但英語使用較多)
國花
以一種名為卓錦·萬代蘭的胡姬花為國花。東南亞通稱蘭花為胡姬花。卓錦·萬代蘭是由卓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麗端莊、生命力特強,它象徵新加坡人的氣質和刻苦耐勞、果敢奮斗的精神。這種淺紫紅色的美麗蘭花有四個花瓣,象徵各民族及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4大語系。
首都
新加坡市 (Singapore City) 是新加坡共和國首都,位於新加坡島南端,南距赤道136.8公里,面積約98平方公里,約佔全島面積1/6。這里地勢和緩,最高點海拔為166米。
新加坡市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花園城市」之稱,是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和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❽ 介紹下新加坡
新 加 坡 概 況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國名來由: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獨立日:8月9日(1965年)
國旗: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象徵著新加坡人民的團結和互助的精神。
國徽:由盾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紅盾下方為金色的棕櫚枝葉,底部的藍色飾帶上用馬來文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國歌:《前進吧,新加坡》
國花:以一種名為卓錦·萬代蘭的胡姬花為國花。東南亞通稱蘭花為胡姬花。卓錦·萬代蘭是由卓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麗端莊、生命力特強,它象徵新加坡人的氣質和刻苦耐勞、果敢奮斗的精神。
國家政要:總統納丹(s.r. nathan),1999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總理吳作棟(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任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lee kuan yew)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11月辭去總理職務,改任內閣資政。
重要節日:華人新年:每年1月或2月的農歷新年;中秋節:農歷8月15;開齋節:回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泰米爾新年:4、5月間;大寶森節:泰米爾歷的1、2月間;蹈火節:10、11月間。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聖誕節:12月25日;復活節:3月21日月圓後的周日。
自然地理: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人口: 321.75萬(1999年6月),其中華人佔77.2%;馬來人佔14.1%;印度人佔7.4%,其餘為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人。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國語為馬來語。英語為行政用語。無國教。華人和斯里蘭卡人多信佛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簡史:古稱淡馬錫。8世紀建國,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公元18世紀至19世紀初為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新,與柔佛蘇丹訂約設立貿易站。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軍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屬殖民地。1946年英國將其劃為直轄殖民地。1959年6月新加坡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英國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頒布「緊急法令」等權力。1963年9月16日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同年9月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政治: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共和制。總統為國家元首,由全民選舉產生,任期6年。總統委任議會多數黨領袖為總理。總統有權否決政府財政預算和公共部門職位任命;可審查政府行使內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諧法令所賦予的權力以及調查貪污案件。總統顧問理事會受委向總統提供咨詢與建議。總統在行使某些職權,如主要公務員任命時,必須先徵求總統顧問理事會的意見。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議會稱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
經濟: 新加坡的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政府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多樣化經濟。八十年代初開始,加速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90年代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興建「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以煉油、石油化工、修造船為主,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飼養和水產業。糧食全部靠進口,蔬菜自產僅佔5%,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旅遊業是主要外匯收入來源之一。貨幣名稱:新加坡元(簡稱新元)
新聞出版:英文報有《海峽時報》、《商業時報》、《新報》;華文報有《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馬來文報有《每日新聞》;此外還有泰米爾文報《泰米爾日報》。廣播電台於1936年開播,1959年1月起以馬來語、英語、華語、泰米爾語廣播。新加坡廣播電台擁有並經營12個國內電台和3個國際電台。新加坡電視機構擁有並經營2個頻道,一個播送華文節目,另一個播送英文節目,每天播送24小時。12電視私人公司經營2個頻道,一個主要為馬來族和印度族人口服務,另一個主要播送體育及文藝節目。1995年有線電視網開通,用戶可接收30多個頻道、10餘個國家的電視節目。1995年開通衛星電視。
外交:立足東盟,將維護東盟團結與合作、推動東盟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地位;面向亞洲,注重發展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日、韓、印度等國的合作關系;奉行「大國平衡」政策,積極開展經濟外交。
與中國關系:1980年6月14日,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關於互設商務代表處協議在北京簽字,次年9月兩國商務代表處正式開館。1990年10月3日,中新兩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