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為什麼移民新加坡
1. 李光耀為什麼說新加坡回歸祖國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李光耀之所以認為回歸是一個幻想是因國他看的比較透徹,新加坡的位置和周邊環境決定了根本無法回歸。
首先,新加坡地處戰略要地,兵家必爭
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全球的聯系愈發緊密。占據全球表面積70%以上的海洋,成為了各大陸連接的必經之地。然而,海洋卻並不是平坦廣闊,有海島和半島的存在,它們共同組成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航道。
而從後來的發展來看,新加坡選擇始終緊跟世界霸主的腳步,有了美國的支持,才一直發展到現在。也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進入了高收入國家行列。
綜上所述,李光耀的說法非常貼合實際,是經過認真思考自身的情況後,做出的判斷。
2. 如何評價李光耀這個人
正面評價
李光耀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擔任新加坡總理的數十年間,他排擠政敵,對西方的批評置之不理,牢牢掌握政權,領導新加坡實現了政治獨立和經濟繁榮,把一個缺乏生機的城市國家變成了一個全球貿易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已經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富國。
2000年12月7日,香港中文大學為新加坡內
李光耀授證儀式
閣資政李光耀頒發了榮譽博士學位,稱其是近百年內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並形容他「以廉反貪」、「以法去亂」、「注重和平而避免沖突」、「協調種族而拘除仇視」、「帶領新加坡走向富強之路」等。
2005年5月17日,復旦大學授予82歲的李光耀名譽博士的學位,感謝他他對促進中新兩國關系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由於李光耀祖輩均為客家人,故其本人亦被視作為客家族裔的傑出代表之一,被特別聘請為新加坡最大的客屬團體(組織)——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的永遠榮譽主席一職。[19]
負面評價
李光耀在執政初期推行雙語教學,著重於死記硬背,是錯誤的方法,導致幾代人對華文失去興趣,斷送了華文教育在新加坡的發展。[20]
1980年,基於「英語至上」和「政治利益」,李光耀政府將大中華地區以外唯一的中文大學南洋大學關閉,華文教育的生存從此斷送。[21]
回顧歷史,新加坡原本可以成為東南亞華人的文化,經濟與政治中心,奈何李光耀政權只體會到西方資本世界能為新加坡帶來的好處,沒有意識到東南亞華商以及世界華商能為新加坡帶來的更大商機,華文教育的消逝不僅是新加坡華人的損失,亦是整個東南亞華人社會的損失。
3. 李光耀一生有怎樣的經歷
李光耀,被譽為新加坡的設計師。1959年上台執政,是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總理。在位31年,是世界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
李光耀的祖籍是中國廣東大埔縣,曾祖父李沐文為了謀生,背井離鄉來到新加坡。李光耀天生有一種不服輸的性格,上學時成績優異。1941年,他畢業於萊佛士學院(新加坡大學前身)。
1946年前往英國,先後在倫敦經濟學院、劍橋大學深造,獲法學兩項最優等成績,並獲得結業成績第一名。由於學業出類拔萃,還獲劍橋大學頒發的優異星獎。1950年,李光耀在倫敦中殿法學協會獲得律師資格。1959年任國家總理。
李光耀特別注意抓住各種時機。1967年10月,他在參觀英國;一家大造船廠時驚訝地發現,英國輪船的推進裝置,竟用了瑞士的專利產品。李光耀極為感慨:一個四周被陸地包圍的山地國家,不遺餘力地發掘人們的聰明才智,從而打入世界各個角落。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因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比瑞士要好得多,它扼印度洋、太平洋之間的交通要道,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港口,轉口貿易極其興旺。20世紀70年代末,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達9.4%。
以後,由於石油危機的爆發,李光耀又發動了新加坡第二次工業革命,實行了以勞動密集型到資產密集型、從低科技到高科技工業的戰略重點轉移,大力培養尖端人才,重點扶持電子、電腦、精密儀器、石油機械等產業,使新加坡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今日的新加坡,已不單純是一個商港,它成了電子業製造中心,亞洲美元的金融中心,亞洲第一流的醫學中心。
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是讓「世界上的主要強國知道它的存在——如果沒有興趣來幫助我們——至少不要把我們搞得更壞」。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新加坡還建立起規模不大,但足以表明不屈意志的國防。
李光耀對貪污腐化者深惡痛絕。為保證政府官員的廉潔,政府採取了不少措施。如設立貪污調查局。這個機構不僅負責15萬名公務員的廉潔問題。還要偵破部長級的貪污事件。在治理肅貪方面也很有成效,原因並不是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調查局僅有34名探員),也不是採用了特別的先進技術,而主要是李光耀認定,不管是什麼人貪污,都要照辦,絕無特權和僥幸。20世紀70年代就有幾個部長級人物因此被關進監牢。
另外,新加坡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如對於饋贈的禮物,規定政府官員要交給有關部門負責禮品的人,受禮人如想得到禮物,就要由專人進行估價,然後照價收費。公務員每人都要填表申報自己及家屬的財產,包括證券、房屋、銀行存款、債務等。如果負債額超過了三個月的工資,就會受到上級的詢問。
李光耀政府採取寬容、和諧、多元的民族政策,不搞華人至上。他提倡保留各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提倡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以期產生一種新的文化——新加坡文化。
李光耀每次講話,總是先用英、華、馬宋三種語言分別致詞,然後才用通用的英語演講。他每時每刻都在塑造新加坡人的形象。現在。新加坡的各個民族的移民們。已經開始習慣於把自己看做新加坡人了。
李光耀經常在國內視察,發現有好的經驗,立刻倡導推行。1981年的一天,他出巡組屋區,吃驚地看到很多家庭都有音響設備、彩色電視、水磨地磚,卻很少有書櫃和書架。只有一家有書和畫。於是。李光耀提出要培養「有教養的新加坡人」。一次,在新春之際,李光耀到宏橋地區巡視。發現這一衛星鎮竟有兩座安老院(類似我國養老院),他感到震驚。在這年新春獻詞中,他促請:「為人子女者,負起奉養父母的責任,克盡孝道,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單位——家庭。」
新加坡人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對此,1990年2月李光耀在美國哥倫比業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中曾說:「若模仿美國的生活方式。新加坡將全毀滅。」所以,新加坡的形象是自己逐漸建立起來的。
1990年新加坡歡度了自己的75歲生日,李光耀也步入花甲之年。以第一副總理吳作棟為首的第二代領導集團已發展成熟,部長們大都是年富力強、學歷很高的中年人。李光耀生動地比喻國家的現狀:我來當守門員,前鋒、中鋒由他們去踢。這意味著他不再「全場跑動」了。但如果門前小現「險情」,李光耀的作用仍舉足輕重。
李光耀雖已辭去總理職務,但他的行動、治國哲學將深深地影響著新一代的領導人。
4. 李光耀是第幾代華僑
他自己有一個回憶,談及他的曾祖父李沐文(Lee Bok Boon,客家敏如人)早於1862年從廣橋核啟東大埔移氏塵居到海峽殖民地的經歷,造就了其作為第四代華裔新加坡人的移民背景之一。按這個說法,是第四代
5. 李光耀為什麼攻擊中國
李光耀新加坡國父,新加坡中國以外唯一一個華人建立的國家。按理說,它應該和中國關系非常好才對。可他卻一直向美國示好,拉攏周邊國家,惡毒攻擊中國。它還是東盟最後一個和中國建交的國家。 不少中國網民抱怨「把他們當華人,他們卻不把中國人當自己人」。也有網民說:「李光耀說出西方發達國家既得利益者們的心裡話,唯恐中國崛起對他們的既有利益造成損害。」 而我認為,這是新加坡的一種生存手段,並不是李光耀這個廣東梅州人不愛中國, 新加坡的華人不認同中國。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前新加坡是因為意識形態仇視中國政府,那現在還這樣就沒理由。 個人認為原因是 新加坡作為馬六甲海峽入口的一個彈丸小國,淡水都靠馬來西亞供應,周邊都是仇視中國大謹辯 仇視華人的國家晌雹,而中國在那裡又沒有影響力。如果新加坡高調的向中國示好,會遭到群起攻之,而中國又無力保護它。所以它只滾缺有故作姿態,甚至比其他國家還要高調的攻擊中國,以得到它們的認同。但這並不是它的本意,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沒辦法的事。
6. 新加坡的華人這么多,為什麼李光耀卻還要講英語作為官言
首先在他的《李光耀觀天下》書中,他提到了漢語不被視為官方語言的原因:“我們通過語言與世界其他地方保持聯系。幸運的是,英國過去統治新加坡,但它留下了英語。如果新加坡像越南一樣被法國統治,我們必須忘記法語,學習英語來與世界接軌。這一定是一個非常痛苦和困難的變化。”
所以這就是李光耀為什麼要把英語作為官言的原因。
7. 東南亞島國新加坡,為何總被人們戲稱為是李家坡
因為新加坡歷史上第一位總理就是李光耀先生,並且他長期任職,第二任總理雖然不是姓李,但第三任總理是李顯龍,也就是李光耀的兒子,可以說新加坡李家掌握了很多的財富跟話語權。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移民國家,華人最多。李光耀上台後,對新加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在新加坡獨立後。因為新加坡面積並不大,很多方面壓根無法自給自足,必須要做出改變才能讓當時的新加坡人民活下來。他的政治風格也很明顯,一方面強調民主、法治,另外一方面則顯示鐵腕,深受“家長式統治”影響。李光耀於1990年卸任總理,粗略計算他當了31年總理,在新加坡政壇地位可謂是根深蒂固,他帶領的PAP一直在新加坡議會里佔有大多議席,而他是實際掌權者。新加坡人最長住的政府組屋,也是他們家族控制,而且新加坡最神秘的也是由政府控股的國資企業淡馬錫,它的執行董事兼總裁則是04年擔任新加坡總理也是李光耀兒子——李顯龍的太太何晶,綜上幾項被很多人詬病,覺得新加坡都被李家控制,被稱為李家坡也不奇怪了。
8. 傳說李俊一夥人等去了現在的新加坡.說不定李光耀可能就是李俊的後代.有其血緣關系!
你想多了,李光耀祖碼枝上就是廣東福建那邊人移民的後代,是有證明的他也是承認的。問題在於人家骨子裡就不願意搭理洞雀中國,明白遲顫敏?只能說你太幼稚,那些移民一代們都不可信,居然還奢望這些華裔們心繫中華,他們比你眼中的鬼子還惡心。
9.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逆襲史和神預言
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8分鍾
文/晏凌羊
01
李光耀管的地盤——新加坡——面積真的好小、人口也好少。
我們去新加坡 旅遊 的時候,感覺這個國家還沒有廣州一個市大,想想都覺得「很好管理」。
在中國的話,李光耀就是一個市委書記,但因為新加坡是獨立國家,所以,李光耀成為了新加坡的「國父」。
李光耀的逆襲史,讀來挺傳奇的。他祖籍廣東梅州,早些時候曾祖父下南洋,定居在了新加坡。
李光耀的爺爺李雲龍,在新加坡奮力打拚,經營船務公司、做橡膠生意,成為當地一個大家族。
李光耀的爹李進坤是家族裡的大兒子,卻也是個紈絝子弟,沾染賭博等惡習。
李光耀從小崇拜爺爺、鄙視老爹,好在他媽比較強韌,爺爺也比較給力,所以,哪怕家道中落,他也接受了很好的西式教育,16歲就考上了劍橋大學。
李光耀是第四代移民,家裡人講的是英語和馬來語,不會說漢語。當時新加坡還是殖民地,所以,他還曾經因為自己不會說話語而在當地華人圈受過歧視。
二戰爆發,李光耀學業中斷,只能回家。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大舉入侵東南亞,也佔領了新加坡,李光耀作為抗日積極分子也被追蹤。但他很聰明,借這機會精進日語,並憑借著流利的日語和英語,成了一家報社的日文翻譯員,既能養家糊口,又能了解世界局勢。
日本宣布投降後,李光耀為了再考劍橋大學回到學校讀書,並在這里認識了妻子柯玉芝。
兩人雙雙考上劍橋,並於1947年在英國登記結婚。
李光耀在劍橋學的是法律,學成回國以後就在新加坡開了律所。當時,新加坡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援用的是英國的法律,他也通過幫人打官司聲名鵲起,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聲望。
1954年,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動黨,並任秘書長。次年,他參加立法議會選舉,卻因為他不會讀寫中文,被認為他沒資格代表華人選民。
李光耀氣得要死,制定了瘋狂的學中文計劃,把中文學得賊溜,後來還是當上了立法議員。
當時,英國殖民統治已經衰弱,新加坡抓住機會於1959年宣布獨立,年僅35歲的李光耀當選成了新加坡第一屆自治政府的內閣總理。
獨立之初的新加坡,哪方面都不行,他一直希望能與馬來亞合並成立「馬來西亞」。
經過多方努力,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亞合並成為馬來西亞聯邦。但合並後,因為馬來西亞的種族沙文主義導致新加坡人廣受排擠,所以,1965年新加坡脫離聯邦,宣告獨立。
新加坡當時能獨立,完全是由於馬來西亞當局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和中國干涉別國內政的憂慮,而強行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的。
當年的李光耀和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為了留在馬來西亞曾經多次請願,新加坡真的獨立以後,李光耀曾嚎啕大哭。
獨立的時候新加坡就是個彈丸之地,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工業,傳統的港口貿易日趨式微,內部有民族沖突和暴亂的威脅,而旁邊還有隨時可以切斷新加坡供水的馬來西亞和虎視眈眈的印尼。
這么小的地盤,想要成為獨立國家,在強國如林的地球上怎麼博生存嘛。窮則思變,李光耀開始想辦法,發誓要把新加坡建設好。
新加坡太小,如果再發生戰爭,幾分鍾就被打下來,所以,李光耀先是尋求國際 社會 的承認,加入聯合國——這樣,別的國家若是皮癢了來打你,就是侵略,道義上就站不住。
緊接著,他抱上英國大腿,成為英聯邦成員國。雖然英聯邦是個鬆散的組織,但哪個國家想要打新加坡,也得給老英國幾分面子吧?
他還向侵略過這塊土地的日本學習管理。
新加坡雖然也被日本侵略過,但他們對日本的感情和我們中國人不一樣,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移民,那裡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地盤,而且日本侵略時間不長、烈度較小,所以,他們比較容易原諒日本
與此同時,李光耀向以色列學習全民兵役,組建了武裝部隊。
在外交方面,他向瑞士學習,在外交上搞中立,在國際 社會 上不惹事、不樹敵,一門心思發展經濟。
幾套組合拳打下來,李光耀覺得被大國侵略的可能性變小,於是,他著手發展經濟。
那時候,中國忙著搞十年浩劫呢,李光耀覺得向西方學習和靠攏才是新加坡實現逆襲的路徑,於是,他強令學校進行英語教育,取消傳統華語教學,開始發展輕工業、外貿、金融、港口經濟。
在執政中,他注重打擊腐敗,賞罰嚴明,新加坡一時政治很清明,像違法之後「下不為例」的這種事情絕不可能在新加坡發生,因為犯法的人一被抓到就要罰,罰到你怕。
到底是小國,人口又少,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新加坡慢慢變得繁榮了起來。當然了,亞洲四小龍之所以能迅速繁榮強大起來,主要還是因為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契機,而且當時的中國還沒有搞改開。
中國一搞改開,李光耀又敏銳地察覺到東方大國即將崛起,馬上在全國推行講華語運動。
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里,新加坡不僅解決了一系列內憂外患,在經濟上完成了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轉變,更是獲得了極大的國際地位(新加坡人民去全球170多個國家免簽)。
新加坡的法制健全程度、 社會 能見度和公平度、城市宜居度、民眾的富庶程度也令人嘆服,至少我個人還是蠻喜歡這個國家的。
李光耀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很牛逼的創業者,只不過,別人把一個企業搞起來了,而他搞的是一個國家。
新加坡之所以能創造這些了不起的奇跡,當然不能只歸功於李光耀一個人。
一個彈丸之地能創造這么了不起的奇跡,當然得靠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的成全。
天時的話,戰後五十年本就是各個國家飛速發展的五十年。
地利方面,新加坡擁有兩項別的國家不具備的優越條件,想不富裕都難。
一個是馬六甲海峽每年的海峽通過費用以及港口貿易,給新加坡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還有一個原因是新加坡周圍都是穆斯林國家,在伊斯蘭教義裡面,存款借款收取利息都是不允許的,因此,這些國家的資金,總要找一個能給年利息的來往又方便的安全度高的地方,恰巧新加坡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人和方面,李光耀的政治思維非常西方化,他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加之新加坡華人佔多數,這些華人本就素質相對比較高又很團結勤奮,決策者和民眾一起努力建設這個人口比不多的國家,發展起來非常容易。
02
2005年,李光耀讓自己的兒子李顯龍成為了新任總理 (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實際上是聽李光耀話的,只是一個中間的權力過渡人) 。
這個兒子,相比老爹,政治格局就比較一般般。
本來,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在國際關繫上不站隊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結果呢,在中國南海和TPP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美日搞出來圍剿中國的,後來特朗普把它廢了) 問題上,他公開選擇與美日站隊,跟中國關系不大好。
2013年,李光耀出版了著作《李光耀觀天下》。在書中,他預言了幾點:
第一、未來歐元區將解體;
第二、美國不再強大;
第三、日本會慢慢走向平庸,
第四、印度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第五、中國強大才是常態;
第六、不確定新加坡是否還會存在。
現在我們感覺他的預言好像慢慢成為現實——新加坡也許還會存在,但不一定會以「李家的新加坡」的形式存在。
2015年,李光耀去世,享年91歲。
2016年,中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正式開航,後來又與馬來西亞在馬六甲共建港口,新加坡以前依託馬六甲的港口優勢「涼涼」了一大半。
而且,風水輪流轉,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勢頭出現頹勢,而中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崛起。
2017年,李顯龍也跟自己的弟弟、妹妹鬧起了遺產糾紛,李家在新加坡的政治聲譽進一步下降。至於這場內斗能否將李家的政途掐斷,咱們未來再看。
反正,在我看來,每一個某家王朝,都是一個家族公司。
有個強有力的大人物制訂好規矩且大家都願意遵守,家族公司就興旺發達。若不是,就很容易翻車。
家族公司也好,非家族企業也罷,世界是屬於「聰明人」的,而不是「集體中的人」。
話說李光耀在新加坡被稱為國父,但馬來西亞華人是非常反感李光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馬來人心理不平衡。
馬來西亞上一輩華人認為,李光耀拋棄了吉隆坡、檳城等地的華人自己搞了獨立,而且後來讓新加坡華人過得那麼好,而馬來西亞華人雖然有錢但不得不跟馬來人、印度人生活在稍差一點的馬來西亞國。
馬來西亞、印尼的傳統華人,大多以自己的中國文化自豪感,對在傳統文化上已經很蒼白的新加坡人,也是持鄙視態度的。
當然了,新加坡人輕視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傳統華人們,主要是因為他們過得不如他們好。
新加坡人對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的態度也很矛盾,一方面奇怪中國人怎麼變有錢了,一方面又不大看得起中國人。其實,往上數三代,新加坡人也只是「洗腳上田」的傳統華人而已。
事實上,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也有所忌憚,因為自己本國土地太少,糧食果蔬甚至水源都需要馬來西亞供給。
也許也是因為這種危機感,讓新加坡自己開始建壩攔截新加坡河的河水,以便將來用作飲用水源。
為了遏制新加坡港口貿易,中國和馬來西亞達成協議在馬六甲海峽聯合建港口,新加坡對此比較反感,而馬來西亞人則感到歡喜鼓舞。
馬來華人希望中國能越來越強大,自己的國家也越來越強大,好讓新加坡人別再那麼拽。
以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END--
PS:圖片全部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