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到詩巫怎麼走

新加坡到詩巫怎麼走

發布時間: 2023-05-07 19:25:17

❶ 關於楊姓的歷史和現狀的調查報告 [歷史 ]

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楊,聽爸爸媽媽說,姓氏是一種很深奧的文化。於是,我對楊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 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了解楊氏的起源。
2. 閱讀相關的報刊、教科書,搜集有關楊氏名人的資料。
3. 上網瀏覽有關楊氏人口數量的資料,記錄下來。
4. 查閱書籍和相關資料,了解楊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 上網瀏覽有關於楊姓族譜的資料。
6. 上網查閱資料,了解楊姓遷徙史。
7. 上網瀏覽,了解楊姓的地位。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楊姓的起源
一、出自姬姓 二、賜姓轉姓 三、少數民族楊姓 四、出自姞姓 五、出自揚姓 報刊、教科書
歷史上的楊姓名人
楊纂、楊堅、楊延昭、楊士奇、楊延和、楊慎、楊震、楊振宇、楊利偉……
上網
楊姓人口
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約有400萬。 書籍資料
百家姓排名
楊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
上網
楊姓宗譜
《弘農楊氏重修房譜》、《墨楊氏家乘》、《武林楊氏宗譜》、《楊氏譜書》、《楊氏族譜》、《楊氏譜系》、《楊氏家譜史》……
上網
楊姓遷徙史
台南佳里楊氏 台北半線楊氏 台中楊氏 台中沙鹿鎮楊氏 香港楊氏 海外楊姓 馬來西亞沙巴州楊氏孟加拉楊氏 緬甸仰光楊氏 菲律賓楊氏 新加坡楊氏 泰國楊氏 印度尼西亞楊氏 歐美澳洲楊氏
上網
地位
是現時中國第六大姓氏,也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四、結論
1.我國楊姓源遠流長,楊姓的發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縣一帶,後來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內,成為後世楊姓發展的主流。
2.在歷史長河中楊姓人才輩出。有北宋名將楊震,唐玄宗

❷ 求知:「楊」這個姓的來歷,歷史上姓楊的名人事跡

楊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的直系後裔,因此,楊姓的起源,要從黃帝說起。

1世,黃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為諸侯(有熊國君)。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24個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於有熊,故號為有熊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納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囂、龍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節,生休及清;三妃彤魚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惡而德充,生蒼林、萬陽。其眾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橋山,年110歲,傳子玄囂。

2世,玄囂:名摯,黃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清江水,邑於窮桑,故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壽100歲,葬於雲陽,故後世又曰雲陽氏。生子曰嬌極。傳位於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3世,嬌極:玄囂子,未繼位。生子麥嗣位,是為帝嚳。

4世,帝嚳:嬌極子,名(俊-亻)。生而祥靈,年15,佐顓頊帝受封於辛。年30,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於帝,故號高辛氏,都於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與帝禮祀上帝而生稷;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14月,而生堯於丹陵;有娥氏女曰簡狄,祈於高襟,有飛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儀,生子摯。帝嚳在位70年崩,年105歲,葬於頓丘。子摯嗣立。

5世,後稷:名棄,母有邵氏女,曰姜螈,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而不踐;徙置平林,適會山林

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螈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因初欲棄之未果,因名為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則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邵,號曰後稷,別姓姬氏。後稷卒,子檠璽立。

6世,檠璽:後稷子,襲父職,務稼穡。

7世,叔望:檠璽子,襲父職,務稼穡。

8世,不窟:叔望子,當夏太康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西北戎狄間。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劉。

10世,公劉:鞠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後稷之業。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於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子慶節立。

11世,慶節:公劉子,國於豳。慶節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慶節子,嗣位豳國。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國。

14世,毀喻:弗差子,嗣位豳國。

15世,公非:毀喻子,嗣位豳國。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國。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國。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國。

19世,亞圉:侯侔子,嗣位豳國。

20世,雲都:亞圉子,嗣位豳國。

21世,太公:雲都子,嗣位豳國。

22世,組紺:太公子,嗣位豳國。

23世,諸益:組紺子,嗣位豳國。

24世,公叔祖:諸(幸攵皿)子,嗣位豳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復修後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擾,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幼,盡歸古公於歧下。及其傍國,聞古公賢,亦多歸之。古公有長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二人乃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王季。

26世,季歷:古公三子,修古公遺道,篤於仁義,諸侯順之。王季卒,葬鄂縣之南山,壽98歲。子昌立,是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歷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誠一端莊,維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聖瑞。及長,受殷紂命,為諸侯領袖,得專征伐,稱西伯。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古公、王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以此士多歸之,諸侯響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羨里,後6年自歧下,遷都於豐邑,7年而崩,壽97歲,謚為文王。葬雍州萬年縣西南28里畢原上(今陝西省咸陽西北18里處,有周文王陵)。太子發立,是為武王。

28世,武王發:文王太子。商紂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發繼位,以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爽、畢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緒業。時紂王無道,武王以姜尚為師,遂率戎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5000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孟津,諸侯咸會,陳師牧野。商紂聞武王來,亦發兵70萬人拒武王。武王使帥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太公卒,馳於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心。武王亟人,紂師皆倒兵,不戰以歸,武王馳之,紂兵皆岸畔。紂走,登鹿台自焚而死。於是諸侯尊武王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後崩,壽93歲。葬雍州萬年縣西南28里畢原上。太子誦立,是為成王。

源於西周唐叔虞次子楊杼

周滅唐(其地約在今山西翼城西)後,周成王把唐地封給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並賞給他懷姓九宗。唐叔的兒子燮繼位後,改唐國為晉國,這樣唐叔就成周代晉國的始祖。晉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為:

1世,楊杼(姬杼):周武王姬發之孫,唐叔虞之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海南《楊氏宗譜》稱其又名平杼,並尊其為楊姓開派之始祖,生於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時 (均為夏歷,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楊侯,食采於楊國,始以楊為姓。卒於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時,壽85歲,謚忠廉。葬於弘農西門外金龜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於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時,(卒年不詳)誥封貞靜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楊伯沃:生於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時,襲楊侯。卒於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壽92歲,謚勤簡。葬山東武昌府東門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於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時,壽89歲,誥封專肅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楊庚:生於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時,卒於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時,壽68歲,謚閔惠。葬山東城南門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賁氏,生於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時,卒於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時,壽76歲。葬同夫山。生子三:文、宜、亭。直,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發、重邑、應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統伯(阮伯)、耀高(叔蒿)、謂明。

4世,楊文:生於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時,襲楊侯,卒於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時,壽86歲,謚清勤。葬山東城南門外虎形,同父處。

配山氏,生於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時,卒於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時,壽69歲,謚端莊夫人。葬山東武昌府東門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楊昭成:生於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時,襲楊侯,卒於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時,壽73歲,謚密察。葬山東武昌府東門外同母處。

配宣氏,生於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時,卒於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時,壽85歲,謚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載(栽)、騫、顏;京,配萬氏,生子二:羨明、羨光;襄,官太傅,配華氏,誥封紫閣夫人,生子四:豐、禮、鰲、魯。

6世,楊康:生於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時,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於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時,壽64歲,謚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於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時,,卒於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時,壽 73歲,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紹甲。

源於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說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數傳至宣王時,已是西周末年,國力已經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兒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時未能獲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時才被封於楊,為侯爵,所以史書也稱他為楊侯,建立楊國,後為晉國兼並,原楊國侯族子孫從封邑命姓為楊氏。

源於春秋晉太傅楊(月八十)說

伯僑生文,文生突,食邑於羊舌,為羊舌大夫,這就成為後世的羊舌氏。羊舌轄有銅(革是)、楊氏、平陽三邑。突生職,職生赤,(月八十)、鮒、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稱叔(月八十),是晉平公時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職,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今山西洪洞東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為氏,稱楊氏。

公元前514年,晉滅強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於華山仙谷,遂居華陰(今屬陝西),稱為楊氏。其後開基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史稱楊氏正宗。是為山西楊氏。又據《廣韻》、 《通志·氏族略》所載,周宣王少子尚父封於楊(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一帶),號曰楊侯,後並於晉,因為氏。

二、賜姓轉姓

1.因功賜姓

因為建樹功勛而被統治者賜予大姓,以使其門庭生輝,光宗耀祖,是賜姓中最基本的類型。

隋代楊義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尉遲氏屬西部鮮卑,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義臣之父尉遲崇,北周時為定州總管,隋初隨行軍總管達奚長儒與突厥交戰,力戰而死。當時義臣年幼,養於宮中,數年後奉詔宿衛宮掖。由於常在隋文帝楊堅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於是下詔:「義臣可賜姓楊氏,賜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孫。」不僅賜予皇室姓氏,還確定了義臣在皇族的輩份,這在受賜姓者中,可謂極受恩遇。

2.從其養主

最普遍的現象,是他姓之人因為養父或主人姓楊而轉從其姓。

西晉時候,活躍在武都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一帶的氏族首領百頃氐王楊飛龍,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為飛龍養子,遂從其養主轉姓楊氏。後來楊茂搜繼飛龍為氐族首領,被晉愍帝封為驃騎將軍。

從其養主現象最頻繁的時期,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亂」後,方鎮勢力不斷膨脹,一些方鎮逐漸成為與中央相抗衡的獨立王國。或出於政治野心,或為了自保其土,藩帥紛紛招兵買馬,一些兇悍勇猛之徒,成為藩帥的義兒假子,轉從養主之姓。宮中宦官為擴展自己的勢力,也紛紛養他人為己子。從其養主而轉姓的風氣,一時大盛。

唐代楊思(日助),本姓蘇,因為楊家養子,遂從養父姓楊。楊思(日助)是唐玄宗時期人,從史籍看,那時這種轉姓現象尚不很多。以後情況就大不同了。楊復光,本姓喬,少時養於內侍楊玄價家,遂轉姓楊。唐僖宗時,楊復光因鎮壓王仙芝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弘農

郡公,而弘農(治今河南靈寶北)正是楊姓最顯赫的郡望。楊守亮,本姓訾名亮,楊復光平定江西黃巢起義軍時,得訾亮,養為假子,轉姓楊,改名守亮。楊復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楊玄翼養子,遂轉姓楊。楊復恭在唐僖宗時任左神策軍中尉,後來定策立唐昭宗,權傾一時。

3.改姓

在中國革命史上,屢有這樣的情形,革命者為了工作需要,轉改姓名,以後原姓不再起用,所轉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黨員楊靖遠,滿族人,原姓趙。1938年,任冀魯邊區抗日武裝部隊副司令員。次年元月,被偽保安司令孫仲文殺害。

中共黨員楊林,朝鮮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勛。1936年任紅15軍團75師參謀長,在率先鋒營強渡黃河的戰斗中負重傷犧牲。

抗日名將楊靖宇將軍,原姓馬名尚德。

4.回歸舊姓

有的楊姓成員因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後來又改回楊姓。如楊老令公——楊業身上。楊業本名崇貴,後避北漢世祖劉崇名諱,改名重貴。楊重貴少年時投身劉崇,劉崇賜其姓劉,改名繼業。劉崇之子劉承鈞有養子劉繼恩、劉繼元、劉繼忠,楊重貴賜姓名為劉繼業,可能是因為劉崇長子劉(斌貝)早死無後,遂以楊重貴為劉繼業而為其後嗣。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統兵攻北漢,圍太原,北漢主劉繼元降宋,而劉繼業猶據城苦戰。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劉繼元招降繼業。於是繼業歸宋,復姓楊氏,只名業。」楊業歸宋復姓。

貴州台江巫腳鄉的苗族楊姓。過去,有一戶姓楊的遷到翁慕溝居住,由於那裡是歐姓聚居區,這位楊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歐,以便同歐姓村民親密相處。後來他的兄弟又恢復楊姓。解放後,他的兒子也改姓楊。

三、少數民族楊姓

白族楊氏 楊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楊氏曾成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楊干貞,五代十國時大義寧國君主,白族,雲南賓州人.先世為南詔權貴,大長和國時為劍川節度使,後為大天興國權臣,1927年滅大天興國,自立為主,改國號為大義寧國.因為暴虐,被殺,在位8年。元代以後,楊氏仍為白族大姓。楊鼐,白族,雲南大理太和縣(今雲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舉人,任黃州府(治在今湖北黃岡縣)通判,退休後居家四十餘年,閉門讀書,鄉人都稱他為長者。今天的雲南喜洲地區是楊氏的聚居地。

滿族楊氏 滿族楊氏的祖先多為漢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楊氏,祖先就居住在雲南貴州,後遷居山東登州。康熙年間遷居吉林,耕種官田,因為能提前交納5年的額糧,被批准入漢軍鑲黃旗,成為滿人。這支楊氏自始祖楊榮至今已傳十四世。

納西族楊氏 楊昌,清代納西族散文家,雲南麗江大研里人。喜慶十二年(1807年)舉人,任湖北天門等縣知縣,疏導江流和修築大堤很有政績。他的散文非常出眾,著有《四下可齋》集。他還寫有許多游記、雜記等,內容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等,深得士林嘆服。他有大約三十篇文章被收入雲南叢書《滇文叢錄》《麗郡文征》等集中。楊元之,清代納西族詩人,雲南麗江大研里人。祖父楊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順天鄉試舉人,任刑部主事。楊元之以善寫漢、納兩讀的詩出名。

苗族楊氏 楊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約於元皇慶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書院,對傳播漢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過重大作用。楊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將領。父親楊(王景),楊洪初從明成祖北征,機警敏捷,以勇著稱。正統三年(1438年)任都指揮同知,正統九年,擊敗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總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鎮朔大將軍。

回族楊氏 楊應奎,明代詩人、書法家,回族,山東益都人,正德年間進士。此外在侗族、朝鮮族、蒙古族中也有楊氏。

介紹文件
楊姓遷徙史
楊姓遷徙史

楊姓的發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內,後為晉所滅,其子孫因避亂,遠在春秋戰國(前770—前221年)時期就有個別楊姓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省境內,散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

至秦漢之際,有的遷居河內,有的遷居馮翊 (今陝西大荔)。楊姓為晉所滅後,便向西發展繁衍,其先遷入陝西,後遷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漢時楊姓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楊姓入川也於此時,多由湖北、陝西遷去。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氏族人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再向東南遷至江西。與此同時,又有楊氏族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散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

晉、唐這一時期,是楊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時期,由於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和唐玄宗時的「安史之亂」,及宋代的「靖康之亂」,中原社會動盪,許多楊姓子孫為了避亂,大舉南遷,其中以福建為遷播中心。隋唐後便逐步向今河北、山東、內蒙、安徽、湖南、浙東、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發展。

至宋代起,楊姓已廣布江南廣大地區。南宋初有大商人楊垢,隨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寶山白沙,「潛心經商,誠一無偽,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楊榮從上虞遷至上海;另支楊氏,與鍾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賢濱海地區;元代,渤海濱州人楊乘、嘉靖進士楊道亨的先人,相繼自杭州和河南遷入青浦;元末,錢塘楊璃遷南匯下沙;著名詩人諸暨楊維楨避亂華亭天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們稱之為「洪武落業」。據志書記載,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戰爭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別是長沙、岳陽、常德、益陽、湘潭等地區成為一片廢墟。朱元璋建國後,為了復甦湖南,採取了「江西填湖廣」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楊姓宗族,遷往湖廣地區。

總之,楊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於今河南、陝西、山西三省外,還有以甘肅天水為中心的一線,以湖南、江西為中心的一線,直至遍及全國各地。

台灣楊氏

台灣台南佳里楊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灣省西南部的歷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間為台灣政治、經濟中心。市裡有鄭成功祠,為著名古跡。隨鄭成功人台的楊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為望族。其後有楊文魁,字子偉,號逸齊,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僉事調任台灣鎮總兵,到任即分布營訊,講求軍務,又立義塾,延聘內地名儒為師,設置學田資膏火,因之大陸去台灣者甚多,對開發台灣起了極大的作用。有一次藍理入朝,康熙問台灣總兵如何?藍理對曰:「練兵馬,興學校,潔己奉公,兵民相安無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萊。」第二天康熙對薦舉文魁的巴泰說:「楊文魁身為封疆大臣,惟食腐萊,可謂廉矣!」當時藍理奏言台灣實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為不可,謂台灣之田皆為民業,若奪為兵田萬不可以,況兵皆由內地調來,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誰肯舉家渡海以事屯田乎?康熙從其言,兵民皆喜。及舉軍政,被劾者皆無怨言,而所拔將弁,多至鎮帥,皆有聲。故兵民念其德,繪像立祠以祀之。

台灣台北半線楊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楊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為拓建學宮,其父墓另擇穴於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約2.3畝,邑人說此地為「金盤搖珠」。墓畢後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義,子孫必昌,但您當遠徙,十年之後可致巨富。」正是那個時候,半線初啟,草萊未墾,志申遂往之,居於柴坑子庄,貨番田而耕之,督率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盡力農耕,數年家漸富,闢田亦愈廣。遂鑿二八圳,引貓羅之水灌溉,潤田數百甲,歲人谷萬石。又鑿福馬及深圳,因之線東西兩堡之田,皆為楊氏所有。又以餘力開墾淡水、佳臘埔及金包里,歲亦人谷數千石,家畜亦多,佃農數千人,鋤耕並進,半線景象是以日興。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縣治,志申移居東門街。他好行慈善事業,睦宗族,恤鄉里,治橋梁,捐學田,邑人莫不稱頌之。塋墓於彰化,後循眾議,祀台邑孝悌祠。以長子振文,追封為中憲大夫。楊振文能識大體,人郡庠,捐資為知府銜,賞戴花翎。孫楊應選,亦有盛名。

台灣台中楊氏

台中縣楊氏的開基祖為楊璉,字至器,號華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金門金沙鎮官澳村下八巷。兄弟兩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楊鴻畔之嫡出。自幼抱有大志,嘉慶年間渡台。初時,身中僅有18銅錢,人地生疏,舉目無親,不得已挑水度日,後改作廚司。每日克勤克儉,兼作生理,漸有積蓄,即開辦船頭行,即現時所稱貿易商。他與內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號楊合順。其從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對貧民甚多援助,對政府亦多貢獻,數十年間置田園數千甲,發大財。當時娶一妻兩妾,育8個兒子,即現時8祧房親,享年63歲。其次子潤卿,進秀才及廩生;三子連卿,進秀才及廩生,至考中恩科進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學正堂;五子瑤卿,日人時代為參事。其餘各房子孫,皆勤儉,繼續購有田園數百甲,亦皆昌盛。

台灣台中沙鹿鎮楊氏

沙鹿鎮人楊清欽,生於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訓,受父親經商影響。長大後,和昆仲合開味精廠,由小而大,逐漸擴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團,員工近5000人,工廠動力達3萬匹馬力,關系企業計20餘家。

香港八閩弘農楊氏

孫中山先生的兩名親密戰友民主革命先驅楊衢雲和「四寇堂主人」楊鶴齡 (「四寇」指孫中山、陳少白、尤列和楊鶴齡)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勝利回歸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楊氏為主體自願結合而成的民間群眾團體——香港八閩弘農楊氏宗親聯合會成立了,並推選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現任會長楊金溪,副會長楊友誼、楊慈意,理事長楊丕漢, 秘書長楊思敬。聯合會的主要宗旨為:弘揚中華文化,光大楊氏正誼明道、廉潔奉公、清白傳家等倫理道德規范;並肩負聯絡宗誼,增強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濟,加強經濟合作,促進閩港文化經貿交流,以及扶危濟困,舉辦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等任務。建會初期,就有會員500多名,包含個人會員與團體會員兩種。

移居海外

楊姓向海外比較大范圍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後,尤其是在明代鄭和下西洋以後,這是中國南部特別是福建、浙江、廣東等省的楊姓人向海外遷移的發軔時期。主要是為了避免天災人禍而向海外謀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區是在今天東南亞一帶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孟加拉、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國家。

在鴉片戰爭以後直到 20世紀初葉,或因政治避難,或為追求西方科技,或為尋找革命真理,楊姓人遷居的主要地區則面向西方歐美一帶,這也是楊姓人飄洋過海的第二個重要時期。

馬來西亞沙巴州楊氏

這是楊姓人足跡踏遍東南亞的第一步。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的浙江紹興人楊雲川,曾隨軍渡海去北婆羅洲,即今馬來西亞沙巴州。雲川在此長期羈留,而與當地魯順族酋長女兒相愛而結婚。公主後因雲川遇難而為夫跳海殉節,留下了「寡婦山」這一游覽勝地。而後有原籍福建漳州長泰人楊原抄(1858—1925年),於1877年隻身南渡,抵達新加坡,寄宿同鄉宗親會館中,後又移居今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經過艱苦努力,創建立古晉市,成為當地著名的實業家和華僑領袖。目前這里已建立了沙撈越古晉董楊宗親會。如今馬

來西亞楊氏最活躍的要數沙撈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楊宗親會,他們的總顧問是拿督阿瑪楊國斯。這個宗親會成立於1971年,包括沙撈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詩巫等5個地區的楊姓,其次還有美里楊氏公會和雪龍楊氏公會。

孟加拉楊氏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間(1780—1783年),楊姓人楊阿秋去印度經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來,並吸引、接納中國的僑民,在當時的印度加爾各答建立了「中國城」,從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緬甸仰光楊氏

始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他們為謀團結、敦親誼,於清光緒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總堂」。嗣後,1922年旅緬僑領楊昭固,又倡議新建植德堂於仰光海濱街三若開恆頭,門牌 75—76號第三、四樓,1925年冬落成。當時「四知總堂」的會址系租賃,歲時蒞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幾位正副理事長倡議籌建會所,推舉楊唐豪為建委會主任,著手勸募基金,幸得諸族親熱烈支持,踴躍捐獻,數月之間,巨款立就。1958年購地於仰光海域街門牌400號,第二年己亥冬興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內部雕刻布置,歷時經歲,至1962年12月舉行落成慶典。目前已在全緬各重鎮、市區籌設分堂,宗旨是聯系宗親、加強團結,盡力推行族親福利,並協助貧窮子弟就學或介紹職業。

菲律賓楊氏

楊姓人已散布在菲律賓全國各地區。宗親總會成立於 1950年3月19日,會址設在馬尼拉市,下面還有禮智三描分會(禮智市)、宿務分會(宿務市)、三寶顏分會(三寶顏市)、納卯分會(納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會(怡郎市)和美骨區分會及五寶楊氏家族會等。這里的楊姓人大都來自中國福建的泉州市、廈門市及其附近的晉江、金門、同安、安溪等縣。

新加坡楊氏

新加坡有70%以上的華僑,其中楊姓人佔了較大的比重。他們最初去新加坡的具體時間雖然難以考證,但據記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這里就成立了檳城楊氏植德堂公司。嗣後又在這里建立了新加坡楊氏總會及新加坡潮安仙樂楊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楊氏公會、檳城楊氏公會和新加坡潮州弘農楊氏公會等宗親會組織。

泰國楊氏

居住在泰國的楊姓人也不少,他們在這里建立了泰國楊氏宗親總會。

❸ 福建話怎麼說

福建話事實上指福州話,閩南人以前偷渡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這些超小彈丸的國家,北美洲比星馬大幾百萬倍,大象和螞蟻比,北美洲叫福州話為福建話。

福州話,又稱福州語,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是閩東地區的代表方言,也是福州民系所使用的母語,屬於漢語族的閩語分支。此外,福州疍民也以福州話為母語。福州話在漢語各大語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福州人把這門語言稱作平話(Bàng-uâ),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

福州話通行於福建東部的福州府十邑(范圍包括今福州6區7縣市以及現今屬於寧德市的屏南、古田兩縣)、寧德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區、三明尤溪縣、台灣當局所轄連江縣馬祖列島。在東南亞的印尼、泰國、汶萊、馬來西亞的東馬(沙撈越州詩巫省有新福州之稱)及西馬的實兆遠(有小福州之稱)福州話也相當通行。

新加坡也有大量來自福州十邑的移民講福州方言。美國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區的福建人社區,所指的福建話通常指福州話。此外,在阿根廷、日本、歐洲和澳洲的許多華人社區也是以使用福州話為主。

通行區域

福州話主要通行於中國福建省的閩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和古田溪流域)至入海口一帶,涵蓋11個縣市,古屬福州府,分別是福州市區、閩侯、長樂、連江、永泰、閩清、羅源、福清、平潭、屏南和古田(海外福州華僑組織稱之為福州十邑),覆蓋面占福建省面積五分之一。

台灣所轄的「連江縣」(馬祖)也使用福州話。



新加坡怎麼去民都魯

搭虎航的班亂仔機到Bintulu 。民都魯最近發展太快了,開采近海石油真緩陪爛發財,現在擾漏城市大發展,都超過了Sibu(詩巫)的規模了。

❺ 神學院怎麼才可以去上呢

信主、受洗、高中畢業、向教會報考神學院、經由教會推薦、市基督教兩會同意、參加神學院的入學考試,合格者可以可以上神學院

❻ 閩清的一些景點

白雲山

位於戴雲山脈前段,海拔1300米,山頂終年白雲如紗,山中古木參天,松柏森森。千年古剎白雲寺建於宋仁宋年代,寺內建有大雄寶殿、齋堂、觀音閣,素有"八閩第一禪林"之稱,朝拜者絡繹不絕,鳳凰湖位於白雲山最高點的腹桂山坳里,高峽出平湖,湖中常年雲霧飄渺,置身於其中,使人如臨仙境,飄然欲仙。神奇的棋盤古石、仙人洞妙不可言,美不勝收。

白雲寺遠觀日出

明工部侍郎董應舉《上白雲般若庵》詩曰:"海上盡處雲存寺,般若東頭日上天。說有扶桑知遠近,欲從夜半取虞淵。"這個"寺"就是白雲寺,在琅岐島最東邊海嶼鄉的白雲山上。白雲山下是煙波浩淼的大海,所以說白雲山為大海的"盡頭"。最為奇特的是清晨上白雲寺觀看東海日出的壯闊場面。《三山志》說:"登其巔可觀日出。"《閩縣鄉土志》說:"琅山十景,觀日為最。"觀日,便是"白雲觀日",為琅岐第一景。本土人多以"白雲觀日"的壯麗炫耀於世人。如明光祿丞董叔允有《白雲觀日歌》寄給洪塘鄉的朋友曹學佺。詩曰:"我家海上白雲山,東溟萬頃皆狂瀾。朝曦半沒悄夜已出海,相與袱被來相看。天雞喔喔波光赭,飛熛煥液扶桑下。東方半壁天欲燃,欲出不出波喧闐。須臾銀濤變成雪,復有如朱赤線相。波中閃爍朱輪走,鯤鵬入燒鯨鯢吼......"把東海日出寫得活靈活現,令人怦然心動。還有一個琅岐人董文駒,清廣東四會縣知縣,其《白雲觀日》詩寫道:"白雲古寺白雲巔,東望微茫水接天。紅日扶桑翻浪出,雷轟赤水火輪懸。"在琅岐人的宣傳和鼓動下,各地的文人墨客,紛紛從福州買舟東下到琅岐島,登白雲山,宿白雲寺,夜半即起,翹首東望,果然不枉此生也!明戶部尚書黃周星,明亡不仕,到琅岐訪友,賦詩說:"薊北江東好論文,十年鸞鶴嘆離群。忽來滄海看紅日,恰有青山號白雲。"就說的是這一件事。此外,明輔宰葉向高等人也都有吟詠白雲觀日出肆察鄭的佳句。解放後在白雲寺附近新建觀日台,有關部門組織過幾次觀日詩會,得律詩、絕詩和折枝詩一百多首,如有劉通的《登白雲遙望青芝》雲:"舉頭東望水無涯,疑向雲山采紫芝。遙見仙人搖櫓去,茫茫滄海欲何之?"傳為一時盛事。

俗話說:名山藏古剎。白雲山上的白雲寺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初名白雲般若庵,又名白雲庵,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三進構架,四面風火牆。一進"土埕",兩邊迴廊有十八羅漢神像;二進為大雄寶殿,寬敞高大;三進藏經閣。後面左邊廚房裡有"龍頭井","龍泉"從岩縫涓涓流出,甘甜清洌,沁人心脾,雖大旱而不竭。此外庵前有放生池;庵後原有奎光閣,為祀奉孔聖人和文人讀書的地方。明代的洪塘狀元翁正春就是在奎光閣里讀書的。翁正春的父親與海嶼鄉翁對江認宗為兄弟,因此翁正春早年寄讀在海嶼鄉白雲寺里,寫有《游白雲庵記》說:"七閩故以山勝,然遠者隔省會,邇者混市囂,勝與地難乎其兩哉!兩之者其惟白雲之山乎?"又說,"茲山也,勝可步武夷,然邇省會;麗可當三山,然而僻市囂,地與山其造設也奇矣!"並題寫大門的楹聯曰:"白石嶙峋有仙骨,雲峰聳拔無俗塵。"藏頭"白"、"雲"二字。以後翁正春狀元及山其造設也奇矣!"並題寫大門的楹聯曰:"白石嶙峋有仙骨,雲峰聳拔無俗塵。"藏頭"白"、"雲"二字。以後翁正春狀元及第,官至禮部尚書,有一年翁對江誕辰,翁正春無暇回福州,特寄回一軸肖像以為祝賀。至今還為海嶼翁氏家族所珍藏。

清代白雲庵改為白雲寺,民國期間又改為白雲庵,為比丘尼修行的場所。1941年琅岐島淪陷,日軍佔領白雲寺為制高點,凌辱和槍殺無辜的琅岐人民。白雲庵里有七位修行的"菜姑"不堪侮辱,集體懸梁自殺,表示強烈的反抗,表現了中裂頌華兒女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可歌可泣。抗戰勝利後,琅岐群眾集資在白雲庵旁新建"超風庵",四時典禮,香火不絕。解放後白雲庵再改為白雲寺,重新修繕,廣植林木,開拓公路,環境愈見清幽,風光愈加秀美,1984年經福州郊區人民政府審定為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寺廟。附近的芙蓉峰有"八仙岩"、"彌勒腹"等勝跡,成為旅遊勝地,吸引了遊人前來觀光。

白岩山

福州白岩山旅遊風景區屹立在海拔一千二百三十七點七米福建省閩清縣西南邊境。白岩山的石帽山群盡皆是懸崖峭壁、層巒迭嶂、雄峻秀拔、絕壁千仞、怪石嶙峋、巉秀聳撥。山群之壯、石林之奇、自然景觀之多確屬罕見有"百景岩"之稱,難怪古人稱之為"閩山第一"。白岩山的風光景色早己聞名於世,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碑刻。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游覽白岩山後譽之為"八閩岳祖" 。

白岩山是融自然、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山上的一百零八景景景都象一幅幅優美的圖畫。順著山間通幽的南宋古徑,如悠忽一線羊腸,緊緊盤著石崖,融進了一片深黛和墨綠之中,使人感到一種古老、莊重之美。行至山腰,來到了距今己有千年歷史的唐代山林古寺--白岩寺,白岩寺飄飄逸逸地鑲在一塊形似蓮花的山岩之中,向前眺望,群山重疊,象一幅絕妙的山水畫,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寺廟背後五老峰的自然景觀綺麗多姿,游目聘懷,流連忘返。寺內有副對聯極為有趣:"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齋齋齋齋齋戒齋齋齋戒"。駱駝峰就象一匹馱著沉重貨物,昂首闊步的活駱駝。"白玉泉"為宋代詩人白玉蟾游岩時得泉而名,洞中水質純潔,流水潺潺,終年不息。龍洞是白岩山的重要景點,觀龍洞要經過驚險的懸崖峭壁。拾級而上是僅容一人側身可進的洞門,洞內龍泉清甜,寒氣襲人,進了洞可登上有七層之多的洞穴,別有洞天。"風動石"如累卵之危,險象環生;"一家仙"殿建於清光緒年間,供香客祈夢,稱之為"神仙第一家"。白岩山的植物有珍稀的紅豆杉、罕見的四方竹。

"達摩殿"是十九世紀中國九大禪林方丈之一古月禪師的紀念遺殿。南蛇出洞趕青蛙,是白岩山所獨有的自然景觀,南蛇想吃洞口的蛙,而機靈的青蛙,騰空跳下懸崖數里多遠的田間躲起來,其形態非常神似。瞥見如屏似鏡的絕壁"美人鏡"就象仙人把一面鏡子嵌在峭璧的岩巔。你若不畏艱險,可以登上白岩山的頂峰,讓你感覺身在雲端,飄飄欲仙;俯瞰腳下,百里山川景物盡收眼底。閩水索帶,群山糾紛,峰巒蒼翠,如綠波粼粼,如龍走蛇行。玳瑁山頂是白岩山的最高峰,山高路險,是觀日出的好地方。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霞光萬道,陽光下,群山層巒疊嶂,氣勢之雄,那壯觀的奇景,會讓你終生難忘。白岩山景,清麗雋秀而又不乏磅礴之氣;古老厚重而又不乏勃勃生機。攀登之後細細品味,它有一種超凡脫俗之美。

黃楮林自然保護區

地處福州市閩清縣西北部、華東最大的水電站--水口電廠大壩上游,區內黃楮林分布均勻,集中成片,是當今世界稀有、中國最大的特有植物黃楮林保護區。黃楮林溫泉有3個露天泉眼,匯成了日出水量800噸的泉源,開辟出大小18個純天然露天溫泉浴池。這些浴池分布在山坳兩側,在「中國溫泉第一溪」百米溪流的上端,以棧橋、石級為「脈絡」,四處通達。它們中有的呈梯田,或梅花狀散落在半山坡上;有的以天然的石窟為浴池,藏於濃陰之中;有的池子則別出心裁建在乾涸的瀑布之下。黃楮林溫泉富含碳酸氫鈉,被譽為「美人湯」,水溫52℃,出水量大,具有美容、潤膚、軟化角質等功效。

大明谷溫泉村

大明谷溫泉村坐落於福州市閩清縣桔林鄉湯兜村,緊挨水口庫區,有著寬闊的水面與閩江相連,湖光山色、碧波盪漾,風光旖旎。溫泉村內的溫泉屬於硫化氫泉,水質好,日出水量大,酸鹼值為7.15,溫度最高為65℃。

大明谷溫泉村千畝規模,集葯浴、精油浴、花瓣浴、牛奶浴、茶浴、醋浴、酒浴、高溫池、純湯池等大型健康水療場所;還提供餐飲、燒烤、釣魚、沙灘排球、登山道、水上樂園、兒童游樂園、滑草場、商務會議等服務配套區域設備,是旅遊觀光,休閑養生的首選勝地。

大明谷溫泉景區設施

2005年5月由香港義能國際集團投資3000萬元開發建設,投資期限40年。整個景區將以溫泉為核心,依勢而建,規劃建成七大功能區:停車區、溫泉洗浴區、住宿餐飲區、生態休閑區、游樂活動區、水上游樂區、度假別墅區等。景區佔地面積約200畝,景區的景點規劃利用天然地勢、自然資源而進行,最大化展現建築、景觀、設施與自然的共融共生。景區將主要圍繞溫泉而展開,打造溫泉旅遊品牌。充分利用原生態山體資源,形成十幾個溫泉組,六七十個溫泉池,建成「生態、養生、休閑、娛樂、美食」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景區的開發建設將成為閩清縣又一處亮麗的旅遊風景線。

坂東宏琳厝

座落在閩清坂東鎮,始建於清乾隆乙卯六十年 (1795),一座飽經三朝滄桑的古宅,以它人文興盛,二百年長久不衰的歷史而享譽八閩大地,這幢古老的廣宅深院,有著別具一格的建築風采,特別是厝內廊迴路轉,縱橫有序而著稱,厝內35個大小廳堂、30個天井、15個花圃、666間居室,知其結構者方能進出自如,整個建築結構精巧,對稱翼檐卷仰,雕梁畫棟,工藝精湛,堪稱民間建築藝術的魄寶,遊客慕名紛至沓來。

坂東岐廬

岐廬(又稱品亨寨),位於閩清縣坂東鎮,動工於清咸豐三年(1853),完工咸豐八年(1858)距今140多年,系清代道光乙未科進士張公鳴岐所建,張公鳴岐曾任江西、武寧、德安、豐城、建昌、九江等知縣、知府,為官一生,兩袖清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與林則徐,沈葆禎結拜兄弟,稱岐為二兄,林則徐曾贈聯一幅"朗月照人如鏡臨水,時雨潤物自葉流根。" 該寨佔地面積10畝(6666平方米),建築佔地4448.6平方米,寨寬75.4米,深59米,寨牆基礎取巨石壘砌,高5.5米,厚3.6米,上築里外兩重土牆,每重厚0.7米,高2米,設三扇寨門,門為三重,外門寬2.65米,中門1.91米,里門1.7米,三重門厚各10公分,重200餘斤的硬木厚板門,寨門建十扇九間火牆厝,正廳寬7.2米,一、二、三官房寬均3.9米,兩邊書院各三間,寬3.5米。厝內雕梁畫棟,木刻花鳥人物栩栩如生,正廳左右官房兩邊書院木屏風上刻有《三國演義》故事人物60幅,每回一幅敘述一個主要故事,雕刻人物,花草鳥獸神態逼真,呼之欲出。該寨平時適合農家居住,過去遇有戰況和匪患時還可用於防禦自衛,寨內有水井一口,井水清潔,常年不斷。有齊備的糧食加工工具。集吃、住、玩於一體,是休閑遊玩的好去處。

黃乃裳紀念館

黃乃裳(1849-1924),名九美,字紱丞,號慕華,閩清縣坂東湖頭村人。乃裳出身貧寒,童年即經常協助父母勞作,後半農半讀於私塾和教會學校。由於不熱衷於科舉,光緒三年中秀才後,光緒二十年才中舉人。乃裳思想進步,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對腐敗的清政府和封建制度極為不滿,力主變革。

早在光緒元年(1875),就與人合寫關於革除纏足等論文。1895年上京應考,參加了康有為發起的著名的"公車上書",反對清政府簽訂的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896年,在福州創辦福建第一張報紙--《福報》,積極宣揚維新思想。1898年又赴京應考,在京8個月,與康有為等人來往甚密,並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等福建舉子7次上書,請求廢除科舉及改革文字等,積極配合維新派的政治活動。1898年9月21日,"戊戌變法"失敗,乃裳維新思想和行動也告結束。"戊戌變法"失敗後,黃乃裳寄望清廷施行新政、振興中華的幻想完全破滅。此後,他開始把精力用在解決鄉親的溫飽問題上,並開創了中國大批移民越洋墾荒的先河。1899年秋,為"遠女主之淫威與夫專制之虐毒",並為"桑梓窮無聊賴之同胞辟一生活路徑",乃裳舉家來到新加坡。1900年3月,到砂羅越,沿拉讓江上行200里,考察13天,決定在詩巫移民墾荒。6月,與砂王正式簽訂墾約。7月,回國到閩清、閩侯、古田、永泰、屏南、福清等地,招募墾農1118人,分3批到達詩巫。在詩巫墾區,乃裳和墾農們"食與共席、睡與同榻,凡平生所未嘗之苦楚,無弗盡嘗"。他帶領墾農們戰勝了流行的瘟疫、惡劣的氣候、兇猛的野獸蟲蛇。並與性情乖戾的土著居民友好相處,在亘古蠻荒中辟出了田地,種上了蔬菜、稻穀和樹膠,逐步紮下了根基。1904年,乃裳因不準在墾區販賣鴉片和開設賭場,違抗英國殖民當局的旨意,被驅逐回國。

但"新福州"墾區仍然繼承黃乃裳艱苦刨業的精神,進一步發展壯大起來,並從中國吸引去一批又一批的新僑民。90年前的蠻荒之地--詩巫以及後來開辟的墾區,今天都成了現代化的城市。黃乃裳越洋墾荒的偉大創舉和業績,給家鄉和僑居地帶來了巨大的福蔭。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開拓海外樂園的先驅。

黃乃裳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堅強鬥士,他為民主革命嘔心瀝血,貢獻了畢生精力。黃乃裳在戊戌變法後不久就開始追隨孫中山。1900年7月,他在新加坡第一次見到孫中山,孫中山對他開發南洋的壯舉極表支持,並向他作了意味深長的贈言。在孫中山的指引下,黃乃裳認識到"非革命不足以救亡拯斃"。1904年,黃乃裳在新加坡將鄒容的《革命軍》重印一萬冊,帶回廣東、福建散發;1905年,他在廈門辦《福建日日新聞》報,開展革命工作;1906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會,1907年黃岡起義,自己因胃病未能參加。但他的許多學生都參加了這次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後,為推翻清政府在福建的統治,他發動福州英華、福音、培元三書院的學生30多人,組成學生炸彈隊,配合福州的武裝斗爭;福建軍政府成立初期,他一度任交通司長,為支持光復初期的福建軍政府,他以私人名義通電南洋華僑募捐70萬元,向富商籌款百餘萬元。1914年,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在福建的爪牙汪聲玲,以"慫恿種鴉片"的莫須有罪名判黃乃裳無期徒刑,後在南洋華僑嚴正交涉下才得以出獄。他獲釋後,革命意志益堅。1916年,又創辦《伸報》,繼續宣傳民主共和。1920年,72歲的黃乃裳不顧年邁體弱,應孫中山之邀請,赴廣州就任大元帥府高等顧問。次年因病重辭職回鄉休養。1924年9月逝世。�

為了紀念著名的維新志士、僑領和革命先人黃乃裳先生的光輝事跡,閩清縣委、縣政府通過發動華僑捐資等渠道,閩清縣城關台山建設了一座"黃乃裳紀念館"。黃乃裳紀念館坐落於閩清風景秀麗的台山南麓,北倚台山公園,南鄰雙安別墅,東濱閩江,簇擁於山巔林木之中,與水光山色交相輝映。�

黃乃裳紀念館始建於1994年12月。1995年12月紀念館落成,歷時一年余,總投資350萬元,其中海外鄉親捐資260多萬元。1996年10月舉行了開館剪綵儀式。黃乃裳紀念館館區佔地總面積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200平方米,整個建築具有古建築風格;館區空地綠化面積佔98%,樹木花草種類達50餘種,兼具園林特色。紀念館大前門門匾上有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彪炳千秋"的題詞,從大前門向主樓仰望,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通往主樓的台階有125級。

主樓前場面積360平方米,四周有名貴花卉,中央矗立黃乃裳全身石像。主樓共三層,主樓正面上有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盧嘉錫題詞的館名。一層是黃乃裳生平事跡展廳,面積180平方米,廳中央安放黃乃裳半身石像,廳內陳列黃乃裳生平主要事跡圖片、文字史料。廳內還有原國家領導人彭沖、葉飛等,以及省市各級領導的題詞。主樓右面側廳是海外傑出鄉親業績展廳,分五個室,分別展掛黃雙安、張曉卿、劉會干、黃順開、劉增欽五位先生的業績圖片。二層是閩清--詩巫圖片展廳,面積150平方米,圖片分別展示了閩清、詩巫兩地的風土人情、文化經濟發展面貌。三層是會客廳,風格整潔、高雅。黃乃裳紀念館先後被福州市、福建省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隨著紀念館的不斷完善發展,現已成為一個融紀念、教育、觀光為一體的名勝景點。

陳暘墓

在閩清縣十五都普賢寺山後外、後江橋亭頭。清嘉慶年間(1796—1820),有人強占破壞此墓,縣令方亨衢,親往踏勘處理,墓得以重修,方知縣又刻一碑,自撰《暘公墓道碑文》。1987年陳暘裔孫陳學香等又重修此墓,墓平面呈鍾形,墓碑書「宋先賢陳暘公之墓」;陳暘系宋神宗、高宗時人,為著名理學家、音樂家。所著《樂書》200卷,為現存我國最早的音樂網路全書。

禾山

位於白塔鄉七步自然村,山上有奇石怪洞24處,散落山中,其中"道人祝凡"、"玉盤映月""孤舟引渡"、"蟠桃慶壽"、"老翁窺斗"、"片瓦寒宮"、"藍鯨揚波"、"銀 壺仙液"等景點, 形神俱肖,栩栩如生,是領略大自然神韻的佳境。

水口水電站

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水電站,位於閩江幹流中段的閩清縣境內,氣勢恢宏的攔河大壩,蔚為壯觀的發電廠房、船閘、升船機等,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庫區兩岸青山疊嶂,山水相擁的湖面,湖水碧凈波粼,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還。

❼ 會說福州話的能幫我翻譯一下嗎這位市民太有才了。我很想知道是什麼內容。

福州話(Hók-ciŭ-uâ)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是閩東語的代表方言,也是福州民系所使用的母語。屬於漢語族的閩語分支。此外,福州疍民也以福州話為母語。在漢語各大語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福州人把這門語言稱作平話(Bàng-uâ),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
通行於福建東部的福州十邑,寧德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區,三明尤溪縣,台灣地區的馬祖列島(仍屬中華咐慶人民共和國福州市連江縣政府控制),隨著福州人移民海外,在東南亞的印尼、泰國、汶萊、馬來西亞的東馬(沙撈越州詩巫省有新福州之稱,通行福州話)及西馬的實兆遠(有小福州之稱),此外新加坡也有大量來自福州十邑的移民講福州方言;美國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區的福建人社區,所指的福建話通常指福州話。此外,在阿根廷、日本、歐洲和澳洲的許多華人社區也是以使用福州話為主。
福州話有十七個聲母。
閩縣型以及福清型的母語者一些中青年的使用者無法區別[n]聲母和[l]聲母。例如「老」和「鬧」都可以讀作[nau],也可以讀作[lau]。多數人是將[l]並入[n],也有人二者皆可。
作為一門古老的語言,福州話不存在諸如[f]或[v]這樣的唇齒音。
聲母類化是福州話非常典型的性質之一。當雙字或雙字以上組合成詞時,首字聲母從不變化,而其他字的聲母往往會發生濁化或鼻音化以匹配前一個字的韻尾。
下表是福州話的母音音素,其中的六個圓唇母音被添加了黑體。上表的母音音素連同鼻音韻尾和入聲韻尾,組合成福州話的韻母系統。
上文提到過,福州話理論上存在兩套入聲韻尾[-k]和[-ʔ]。但對於大多數使用者而言,這兩套韻尾只有在連讀變調和聲母類化中才可以區分開。因此,大多數語言學者認為[-k]韻尾已經從福州話中消失。
在上表中,所有的韻母都是以松緊配套的形式出現的:左邊的韻母叫做緊韻,右邊的聲母叫做松韻。松緊韻和聲調聯系緊密。陰平、上聲、陽平和陽入字為緊韻字,而陰去、陰入和陽去字為松韻字。在連讀變韻時,松韻字會伴隨著變調而把它們的松韻轉變為其相對應的緊韻。
例如,「福」是個陰入字,讀作[houʔ],「州」是個陰平字,讀作[tsiu]。當兩個字組合成詞語「福州」時,「福」的調值從「24」變為「21」,同時它的韻母也從[-ouʔ]變為[-uʔ],所以這個詞讀作[huʔtsiu]。而在「中國」一詞中,「中」是個陰平字,因此盡管存在從「55」到「53」的變調,它的緊韻卻不會再發生變化。
注意,福州話中的松緊變韻只是韻母母音音值上的變化,並非鬆喉母音與緊喉母音的交替。在正常語言環境中,福州話中所有的母音都是鬆喉母音。
松緊變韻是福州話獨特的現象。這個性質使得福州話古奧難懂,甚至無法同其他閩語彼此交流。
同其他漢語方肢簡塌言相比,福州話的連讀變調規則非常復雜。閩縣型變調較為簡單,後字不能變調(此點與漳泉話類似,但是規則較之復雜許多),當兩個歷圓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詞語時,最後一個字永遠不變調,而其他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要變調。譬如,「獨」、「立」、「日」這三個字都是陽入字,調值都為「5」,分別讀作[tuk5]、[lik5]和[nik5]。當它們組合成詞語「獨立日」後,「獨」變調為「21」,「立」變調為「33」,因此整個詞讀作[21 li33 nik5]。餘下的類型不但前字能變調,後字也能變調,例如福清閩清上聲調值都是33,但是上聲做後字時可以變作53或42,例如米粉,單字調都是33。
在我國方言中,福州話不僅以其歷史悠久而聞名,而且以語詞豐富、語體多樣、語流音變復雜而著稱,使許多研究古漢語的專家為之神往。歷史上由於中原文化數度入閩,因此福州方言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與當時方產融為一體的過程中,既保存著上古漢語語音、詞彙、語法方面的許多舊痕跡,又保存有不少中古漢語的一些特色,是保存中古音(或稱唐音)最多的方言之一,許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基本詞彙一直為福州方言繼續沿用至今。如「筷子」叫「箸」,「兒子」叫「囝」,「鍋」叫「鼎」,「你」叫「汝「,「風箏」叫「紙鷂」等等。「其」作為量詞,在秦以後的古漢語中已不多見,但卻保留在福州話里,而且至今使用還十分廣泛,如稱「十個」為「十其」,稱「十個八個人」為「十其八」。福州話說「下雨」為「桐雨」(或寫成「遏雨」),「桐」字源於「掉」,掉從卓,卓福州話念「tok」,轉成陽聲韻則念成「tong」,俗寫成「桐」。丟失福州話說「拍桐」,丟失的丟就是掉,「丟三落四」實是「掉三拉四」。迷路福州話說「趴攏落」,與廣州話說「桐失路」是同一類的音理。
日語多用我國中古唐音,如「修理」一詞,日語同福州話一樣,都念成「銹里」。一會兒,福州話說「仂久」,福清、平潭說「一刻古」。「仂」實是躡,眼睛一眨的意思。「一刻古」的「古」是閩南話的「久」,而「刻」不是指古代漏壺的一刻,不是計時的詞,人死了合上眼了,叫「瞌目去」。「一刻古」也就是「一合眼之久」。一會兒的「會」又是什麼意思呢?繁寫「會」字底下是鍋中間是蒸籠,上面是蓋子,是指整套的炊具,會、合同意,故一會兒,也就是「一合眼之久」的意思。「才」福州話念「假」,福清、平潭說「災」。才寫成川字中心加一畫,顯出水道壅塞以成火災的意思,既不像《說文》說的「草木之初」形狀,也不似《甲骨金文字典》猜的是器具形狀。上古的「才」與「在」、「災」同源,可作傷害或災害解釋。如《屯南》甲骨文有「辛丑貞王甚狩無才」,這里的「才」就作傷害解釋。
註:「」內為福州話,()內為翻譯,(直接翻譯/意思翻譯) 。
附加成份的運用詞尾拖個「囝」,其是對比較小級別或者迷你型的物體加以修飾,如「椅囝」(椅仔/凳子)、「兒囝」(小孩)、「厝囝」(小房子),大致相當於普通話的(子)或(兒)的虛詞作用。 所以就不對父母長輩等名詞後加「囝」。
名詞所有格 「其」(通常類化為li),如「汝其錢洽茲」(你的錢在這),一般形容詞「XX其」(XX的)。
及其常用的程度副詞「雅/野」(很),如經典的一句「汝生雅俊」(你長得很漂亮)。
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完成時態的在福州話中常見如:「我有收著汝其批」(我收到了你的信),
普通話「主語+謂語+賓語」的句式在福州方言中常加上一個介詞「共」,例如「我共汝商量」(我和你商量),「我共汝真好哦」(我和你真好/我跟你關系好)。
動詞「去」字在福州方言中常用補語,表示動作行為已成為結果。如「病好去了」(病已痊癒),「走去了」(溜走了)。
現在進行時 用「禮lē/餒」(正)加在動詞前表示,如:「依媽洽門口 禮/餒 綻衣裳」(媽媽在門口正縫衣服)、「依爹著禮做什乇」原句是「」(爸爸在(那兒)正做什麼)
賓語提前的現象比較常見,如蝦皮買兩斤即買兩斤蝦皮,「碗買蜀副」就是買一副碗。
表示猜測疑問詞後置,如「汝應該故未食暝 啊」 (你還沒吃晚飯,可能吧/你可能還沒吃晚飯)。就相當於語氣詞「吧」,即(你還沒吃晚飯吧)。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❽ 鄭州快遞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河南DHL敦豪速遞

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速遞00000000---------【0086-ОЗ7I-5З776464】

亞羅士打(Alor Star 或 Alor Setar)
安邦再也(Ampang Jaya)
亞依淡(Ayer Itam,又譯:阿依淡)
峇眼拿督(Bagan Datok)
馬口(Bahau)
華都牙也(Batu Gajah)
峇株巴轄(Batu Pahat,又譯:巴株巴轄、峇都巴峽、旁加蘭港)
石隆門(Bau)
保佛(Beaufort)
美拉牙(Belaga)
玻淡(Bertam)
民都魯(Bintulu)
武吉甘密(Bukit Gambir)
大山腳(Bukit Mertajam)
北海(Butterworth)
樟侖(Changloon 或 Changlun)
焦賴(Cheras)
朱蓋(Chukai)
龍運(Dungun 或 Kuala Dungun,又譯:瓜拉龍運)
興樓(Endau 或 Padang Endau)
牛汝莪(Gelugor)
金馬士(Gemas)
喬治市(George Town)
宜力(Gerik)
話望生(Gua Musang)
怡保(Ipoh)
新山(Johor Bahru)
加影(Kajang)
金寶(Kampar,又譯:金保)
甘榜拉惹(Kampung Raja)
加央(Kangar)
加拿逸(Kanowit,又譯:卡諾維特)
加帛(Kapit)
居鑾(Keluang)
根地咬(Keningau)
愛極樂(Ayer Keroh)
格碟(Kerteh)
巴生(Klang)
居巒(Kluang)
哥打巴魯(Kota Bahru 或 Kota Baharu)
古打毛律(Kota Belud)
亞庇(Kota Kinabalu,又譯:哥打基納巴盧、哥打京那峇魯)
馬六甲市(Malacca City)
哥打丁宜(Kota Tinggi)
瓜鎮(Kuah)
江沙(Kuala Kangsar)
瓜拉吉賴(Kuala Krai 或 Kuala Kerai)
新古毛(Kuala Kubu Baharu)
吉隆坡(Kuala Lumpur)
哥打拉弄(Kuala Nerang,又譯:瓜拉尼隆)
瓜拉庇勞(Kuala Pilah)
瓜拉瓏賓(Kuala Rompin 或 Rompin,又譯:雲冰)
瓜拉登嘉樓(Kuala Terengganu,又譯:瓜拉丁加奴)
關丹(Kuantan)
古晉(Kuching)
古達(Kudat)
古來(Kulai)
居林(Kulim)
拉美士(Labis)
拿篤(Lahad Datu)
老越(Lawas)
林夢(Limbong 或 Limbang)
龍牙(Lingga)
魯勃安都(Lubok Antu)
紅土坎(Lumut)
魯東(Lutong)
馬江(Marang)
馬魯迪(Marudi)
馬都(Matu)
米拉拉(Melalap)
文德甲(Mentakab)
美拉坡(Merapoh 或 Merpoh,又譯:墨臘柏)
豐盛港(Mersing)
美里(Miri)
麻坡(Muar 或 Bandar Maharani,又譯:馬哈拉尼市、香妃城)
木膠(Mukah)
尼亞(Niah 或 Kampung Kuala Niah,又譯:甘榜瓜拉尼亞)
烏驛(Oya,又譯:烏也)
北加(Paka)
巴吧(Papar)
巴里文打(Parit Buntar)
巴西古當(Pasir Gudang)
巴西馬士(Pasir Mas)
巴西富地(Pasir Puteh)
北根(Pekan,又譯:北干)
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
波德申(Port Dickson)
布城(Putrajaya,又譯:太子城、布特拉再也、布特拉加亞)
蘭腦(Ranau,又譯:拉瑙)
勞勿(Raub)
萬饒(Rawang)
沙白安南(Sabak Bernam)
山打根(Sandakan)
砂拉卓(Saratok,又譯:薩拉托)
泗里奎(Sarikei)
實巫瑤(Sebuyau 或 Kampong Sebuyau)
昔加末(Segamat)
司南馬(Selama)
士拉央巴魯(Selayang Baru)
三馬丹(Semantan)
仙本那(Semporna)
芙蓉(Seremban)
西連(Serian)
莎阿南(Shah Alam,又譯:沙亞南、莎阿蘭)
詩巫(Sibu,又譯:西布、泗務)
成邦江(Simanggang)
士古來(Skudai)
四加亭(Sri Gading)
梳邦再也(Subang Jaya)
新港(Sungai Ara)
雙溪大年(Sungai Petani)
太平(Taiping)
Greenwood花園(Taman Greenwood)
擔布南(Tambunan,又譯:淡汶安)
淡邊(Tampin)
丹那美拉(Tanah Merah,又譯:淡門眼)
東甲(Tangkak)
打巴(Tapah)
達道(Tatau,又譯:達島)
斗湖(Tawau)
打馬庚(Tebakang)
打里卜(Telipok)
安順(Telok Anson)
丁明歌(Temengor,又譯:地孟莪、特孟莪)
丹南(Tenom)
杜魯山(Trusan,又譯:特魯桑)
道北(Tumpat)

❾ 馬來西亞詩巫(Sibu)奎籠(Kelong)游記

永遠都忙,每個人都忙。如果你不去抽時間,永遠沒有時間。

結果上個周末終於跡冊抽出時間了,周四做了決定去找個馬來西亞的奎籠看看,這個想法有很長時間了,上次看見朋友奎籠看海的照片,就更想去了。結果到了周五半夜才開始到網上找資料,沒有選離新加坡近的Kukup(龜咯漁村),選擇了靠近Sibu Island(詩巫島)的奎籠。都深更半夜了,奎籠也沒法聯系。第一計劃是去奎籠,如果計劃破產(沒有旅館或是趕不上船了),就直接去詩巫島了。

原來以為我是個有錢人🤭,結果周六早上從家裡只翻出了150馬幣,既然已經決定了,不管任何情況,按計劃執行(其實沒有計劃),有什麼問題到時候再解決,一直就喜歡亂游的。這么多年了,也越來越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了。

周六早上9點才從家裡出發,大約花了快1個小時才過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海關,然後先往kota tinggi的方向開,過了kota tinggi就朝馬來西亞柔佛州的東海岸方向開,GPS上的指示硬是找不到詩巫島,就按照GSP上的大概方向,一直殺到了蘇里里(Sedili Besar)和小蘇里里(Sedili Kecil),也是馬來西亞的海岸,但應該是開發的不是很好的地方,沒敢久留,匆忙地問了路,繼續北上向詩巫島方向前進。路過蘇里里河入海口,非常美。

蘇里里河入海口

沿途也就是在這里駐足了一下,又繼續上路了。GPS基本只能當定位儀了,不能指示方向。沿途問了畝州譽一個警察和一個修路工人,他們都友善地幫我指路,按照他們的指引加猜測,又跑了大約60公里來到了詩巫島渡口迅段。車就可以停在渡口,有個挺安全的停車場,停車過夜8令吉。

在停車場看見幾個新加坡的車牌子,算是讓人感到放心些。見到幾個新加坡來的,都是背著漁具,拉著保溫箱,看不出是真正的高手,還是只是器材控,反正看樣子是准備大幹一場,和我們的打扮反差明顯,我倒像個記者,背個相機,拉著行李包。

我們到了碼頭,才給奎籠打電話聯系訂到了床位。奎籠155令吉每人每天,含來回的船票,早中晚三餐+夜宵(BBQ)。我們剛好趕上2點的末班船,30分鍾的雨中航行,在大雨中到達了奎籠,一切算是順利。

盡管滿世界都在刮風,馬來西亞的很多海島都在12月封島了,但這里是風平浪靜。

奎籠就像個孤立在海中的大集體宿舍,雖然有點思想准備,但看到真實的奎籠,還是有點吃驚,雙層的大通鋪。人多倒是熱鬧,外面正下著大雨,奎籠里的氣氛顯得很悠閑,有人坐在床邊發呆,有人在躺椅上看雨喝茶,還有人在打麻將。

雨過天晴後的天空,一片湛藍,和著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剛才那些悠閑的人突然都從奎籠里消失了,都跑到外面釣魚樂了。

很多人到這里來釣魚都是有任務的,第二天走的時候,有幾個人都是滿載而歸,不像我是出來照相的。

奎籠完全是用竹子和木頭在海里搭建起來的

看到大家樂此不疲的狀態,原本打算先袖手旁觀一個下午,也忍不住租了一副魚竿加入大家的行列。我可是個徹頭徹尾的魚盲,第一次用這樣帶軸輪的魚竿,選什麼樣的魚鉤,什麼魚餌,可以釣到什麼樣魚,我完全沒有概念,好在大家都很熱心,看我是菜鳥,大家都不停地提醒,還有人把他釣到的魚扔到我的桶里。

我也是看到哪裡魚多,就去那裡湊熱鬧,一會居然也釣到三條魚,但是感覺怪怪的,後來才發現,這3條魚都不是從魚嘴釣上來的,它們都很倒霉,魚鉤都鉤在魚背或者魚尾上️。我用的是帶6個鉤的專門用來釣大眼魚的阿波羅鉤,傷及無辜了。

大家都說晚上會有很多大眼魚,耐心等。那個架勢真是在等一波大魚群的樣子。晚上他們真的來了,我跟著大家學習甩竿,開始還是蠻危險的,甩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特技,往前甩,結果魚鉤和鉛墜穿過身後的救生圈,甩進奎籠內的魚塘,還打過自己的胸口。不過經過一番練習,都運用的得心應手了,開始可以釣到魚了,而且鉤是鉤在魚嘴上的,然後經常一桿釣到2條,最多的一桿又4條大眼魚。和大家釣到半夜,手都受不了了,大約釣了幾十條魚。第一次在海里釣魚,讓人覺得特別有信心了。

這個小姑娘最有耐心了,人年紀雖小,釣魚的成績倒是不錯,還釣上一隻奇怪的魚。

小小的年紀,儼然一個老漁民的風范

第二天早上,錯過了拍日出的好機會,別人都早早起來釣魚了(真是敬業的漁民),我做我的攝影記者。後來在去釣魚的時候,發現確實魚群走了,我又沒有耐心,就開始使詐,扔些麵包,等魚多的時候,用魚鉤下去,又鉤住了一條魚的背部,第二天的釣魚就草草收兵了。然後就拿瓶啤酒,吹海風,看別人釣魚。

去的時候帶了帶了150令吉,呆了一天,回到新加坡的時候只有大概100令吉了。不過另外花了些新元,在奎籠里是可以換錢。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還能多要求什麼呢?

短短的一天里很多的故事,不多寫了。下次再去的時候,我會以漁民的身份出場了。很美的海景,大家自己看照片吧,收獲的獵物,已經按google上教的方法,變成油煎大眼魚了。

詩巫島是個不錯的地方,在考慮是不是可以在春節的時候躲進去。

❿ 這個地址是馬來西亞的那裡哪位朋友可以翻譯成中文

這個是馬來西亞的東馬的地址,不是西馬
西馬就是旅遊的人會到的地方,就是吉隆坡,新加坡的所在地,馬來西亞半島
你的這個地址是東馬的,東馬是沙撈越和沙巴州的所在地。

你的地址中文意思是 沙撈越洲詩巫市巴克街20號2樓 96000這個是該地郵政編碼

你應該是往大學郵寄東西的吧?用郵政的EMS。90人民幣一公斤
希望幫的上你的忙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