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哪些津貼
『壹』 新加坡移民福利制度
新加坡之所以成為一個主流的移民國家,除了新加坡穩定的社會生活環境以及發達的經濟之外,更表現在新加坡是一個社會福利制度完善的國家。在成功移民新加坡之後,新移民可以享受新加坡的多種福利政策。下面請看出國移民網為大家整理的相關信息。
公積金
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始於1955年,是新加坡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經過多年發展,這一制度已經成為集養老、保健、住房、家庭保障等多種功能為一身的綜合性社會保障體系。目前的繳交額為工資的30%至36%,其中20%為雇員繳納,僱主繳交10%到16%。在新加坡經濟較好的時候,公積金的繳存率曾高達40%到50%。此制度面向所有受雇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因此新加坡移民福利也包含此項。
中央公積金是一個全面的社會保障與儲蓄計劃,可協助會員應付他們在退休生活、醫葯保健、購置住房、家庭保障和資產增值等方面的需求。當你退休而停止工作後,公積金可協助你經濟獨立。如果你拿工資,那麼你的僱主和你每月須繳交一筆公積金,當你55歲時,只需保留最低存款,支付住院費、購買住房、購買保險和投資。當你55歲時,在退休戶頭里保留8萬元的最低存款後,就可以領取其餘的存款。
醫療保險
新加坡全國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自付的比例佔60%以上。新加坡政府主張“保健儲蓄”。“保健儲蓄”就是為住院,為未來,為老年,為疾病風險積累資金。儲蓄賬戶只限支付住院費用和少數昂貴的門診費用,可一家三代(父母,子女,夫妻)共同使用,住院費用由國家補宴消貼、個人醫療賬戶和個人三者承擔,而不是全額由個人賬戶支付。
養老金制度
在新加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養老金賬戶,每個人繳至55周歲,如果達到政府規定的最低限額,就可以不繳了。政府2005年7月1日規定最低限額為9萬新幣喊局,2013年將升至12萬新幣。新加坡永久居民和公民自62周歲起就可每月獲得政府養老金。如果死亡,公積金賬戶中的余額將轉給其受益人。
有薪假期
在新加坡,雇員服務的第一年,享有最少7天,最多21天的年假,多數雇員享晌滲知有2至3星期年假,以及有薪病假。新加坡每年有11天法定假日。如果法定假日剛好遇上雇員休假日(例如星期天),則緊接的下一個工作日自動成為有薪假期,不過,一些公司或行業則有不同安排。僱傭法令規定的其他有薪假期,包括:病假:服務滿6個月的雇員,可享有每年14天的病假。申請病假須出示由公司醫生或政府醫生發出的病假單。特別事假:不少僱主允許雇員在直系親屬去世時,有3天特別事假。婚假:多數新加坡公司設有婚假,一般是3天。產期:受聘至少180天的女性雇員,生產後享有8個星期產假。有些公司也讓剛當上父親的男性雇員享有3天的“父假”,這也是新加坡移民福利中比較特殊的一項。
工作時間
多數公司實行5天半工作制,星期六工作半天,星期日休息。不過近年來,5天工作制也越來越普遍。一般來說,每日工作8小時,中間有1小時午餐時間。每周工作時間以44小時為限。
家庭團聚簽證
很多留學生在新加坡大學畢業後,可以申請到新加坡永久居民。他們的父母、結婚後的岳父母一般正常情況下都可以申請來新加坡長期居留。這個簽證的有效期,跟隨孩子的永久居民證的有效期,一般為5年或者10年,可以多次往返。持有這個簽證,父母可以在新加坡與孩子聯名開公司、做生意等。這也是新加坡移民福利中最吸人移民的一點。
其他福利
新加坡公司為雇員提供的福利很周全,很多公司都提供包括門診及專科醫生治療等主要福利,約半數公司也為雇員的直屬親人提供醫葯福利。僱主一般會為雇員提供人壽、個人以外及住院保險。其他主要獎賞,包括工作相關訓練及享用休閑設施。外籍職員津貼配套下受雇的員工,或許能領取額外福利,如交通/汽車及娛樂津貼。為帶來員工提供的其他工作以外的福利,包括住房津貼、育兒津貼及支付孩子的學費。
『貳』 新加坡留學大學獎學金項目有哪些
新加坡教育同時吸收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潛能。新加坡教育是公認的亞洲素質教育。再加上安全良好的環境和多元文化的優勢陸派老,很多家庭從小就選擇送孩子去新加坡學習。下面我帶大家看看新加坡留學大學獎學金項目有哪些。
一、新加坡留學大學獎學金項目
新加坡國立大學
·研究獎學金
申請資格:
1.已獲得本科學位,至少獲得二等榮譽或同等學歷;
2.已被新加坡國立大學錄取/或已被錄取為全日制研究生研究課程;和
3.必須有資格獲得教育部補貼。
獎金額度:
每月津貼:新加坡公民2800新幣,新加坡永久居民2000新幣,國際學生1900新幣
·學費津貼
申請資格:
1.已獲得本科學位,至少獲得二等榮譽(上級)/榮譽(優異)或同等學歷;
2.已通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被錄取/或已經錄取為全日制高等教育學位;以及,
3.必須有資格獲得教育部補貼。
獎金內容:大學期間的學費(碩士候選人最長獲獎期限為2年)
·學院獎學金
可申請學院:
工學院、理學院、計算機學院、楊盧林醫學院、杜克醫學院
南洋理工大學
·研究生獎學金
申請資格:
1.候選人沒有國籍限制,但優先考慮新加坡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
2.必須擁有學士學位的榮譽(榮譽)或同等學歷;
3.尚未完成本科學位課程,則需要提供您所在大學的文件。
獎金包含:
1.每月津貼:新加坡公民3600新幣,新加坡永久居民3400新幣,國際學生3100新幣
2.會議津貼:每個財政年度4000新幣(前一年4月至本年3月)
3.書籍津貼:每年500美元
4.信息技術津貼:一次性1500美元
5.論文津貼:一次性600美元(最後一年的獎學金續簽期間支付)
另外,國際學生必須履行教學/實驗室監督職責,以滿足研究生助學金計劃(GAP)的要求;該獎項還包括年度學費,獲資助的校園住宿將獲優先考慮。
·研究獎學金
申請資格:
1.本地或國際學生,攻讀全日制研究生研究課程,則有資格獲得此獎學金;
2.必須擁有最低限度的榮譽(榮譽)或同等學歷。
獎金額度:
新加坡公民2800新幣,新加坡永久居民2000新幣,國際學生早升1900新幣
另外,國際學生必須履行教學/實驗室監督職責,以滿足研究生助學金計劃(GAP)的要求,新加坡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可由學校自行決定執行GAP。
·新加坡國際研究生羨鏈獎
申請資格:
1.開放給所有對研究有熱情、學術成績優秀的國際畢業生申請;
2.良好的英語書寫和口語能力
3.學術推薦人的良好報告
另外,上述資格標准並不詳盡,會根據現行的獎學金政策加入額外的選擇標准。
獎金包含:
1.學費
2.每月津貼2000新幣,通過資格考試後將增加至2500新幣
3.一次性機票補助高達1500新幣
4.一次性安家津貼1000新幣
另外,獎學金適用於生物醫學科學、物理科學和工程。
·普拉達普·科獎學金
申請資格:
1.國家教育學院的碩士課程(通過研究);
2.研究領域對新加坡的教育學或教育政策有直接影響;
3.應優先考慮新加坡人或新加坡永久居民。
另外,獎學金應授予候選人最長為兩年的學習,候選人在獲得獎學金時,必須全日制學習。
獎金額度:
新加坡公民2500新幣,新加坡永久居民1500新幣,國際學生1500新幣。
另外,獎學金還將涵蓋最多兩年學習的研究費和計算機費,在新加坡不附帶任何服務保證金。
·LBKM獎學金
申請資格:
良好的榮譽學位;全日制學習;社區服務記錄。
獎金額度:
15000新幣的獎學金,根據學習課程、研究課題和研究主管進行選擇。
另外,申請人將被選中參加董事會面試,除獎學金外,LBKM還提供研究經費和助學金。
·亞太經合組織獎學金
申請資格:
1.向除新加坡以外的APEC成員經濟體的國民開放,以在南洋理工大學攻讀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
2.良好的學士學位,至少兩年的全職管理或專業經驗,精通英語;
3.研究生管理入學考試[GMAT]中可接受的分數;
4.在規定的獎勵期限內,不能從事有償工作或同時持有任何其他獎助學金或津貼。
獎金包含:
1.全額學費
2.每月津貼1350新幣
3.圖書津貼500新幣
4.學費、健康保險、考試費和其他經批準的費用津貼
5.在獎學金的可行期限內進行一次海外商業考察團(僅限MBA候選人)的費用
6.從本國到新加坡的行程費,以及在獎學金的可行期限內成功完成碩士學位從新加坡到本國的行程費
另外,每個獎學金僅支持3個學期(≈12個月)
·理學碩士財務補助金
NTC-MScTIP創業研究獎:全日制畢業生課程:30000新幣
NTC-MSCTIP優異獎:5000新幣
新加坡管理大學
按照所公布的情況,新管理大學基本沒有master可以申請的獎學金。
·助學金
申請資格:
1.目前面臨突發性經濟狀況(例如,將要接受治療/手術的家庭成員的嚴重疾病,養家糊口者喪失能力,減員養家等);
2.申請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得超過1,500新元。
助學金額度:
2000新幣(取決於財務困難程度)
另外,該補助金不承擔還款義務,但當財務狀況改善時,接受者需要「提前償還」,可以通過向SMU彈性基金捐款來實現。
最後,以上三所學校獎助學金項目,均需在學校填表申請,並且即使具有資格也不一定能競爭到,評選原則是優中選優。
二、為什麼選擇新加坡留學?
1、社會治安良好
安全是留學生和家長關注的首要問題。新加坡國民素質高,並且政府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法條,為學生提供了維權的憑證和途徑,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社會安全指數在全球一直排在前列。讓廣大留學生在讀書期間沒有後顧之憂。
2、教育質量高
新加坡的教育質量居於亞洲前列。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在財政預算中,教育經費支出居於第二位,僅次於國防開支。教育文憑含金量高,獲得國際認可,可申請到英美澳加等國升學和就業。新加坡小學就要進行小學升初中的畢業考試,而中學階段更是有O水準和A水準的綜合測試。國立大學,尤其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一直都是亞洲最頂尖的大學之流。
3、黃金跳板
去新加坡讀書的學生,大部分不是將這里作為最後的目的地,據統計,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中國學生會以新加坡留學作為跳板,以便將來有機會能到第三國深造或發展,所以新加坡又被稱為黃金跳板!
4、費用低
留學費用一直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新加坡公立中學每年學費加生活費一般在10-16萬人民幣之間,高等教育階段每年的學費加生活費用一般15-23萬人民幣之間。相對其提供的高質量教育,成本算是比較低的,性價比高。另外,新加坡銀行也為獲得入學的海外留學生提供高額的學費免息貸款,貸款額度是新加坡本地學生學費的90%。而且各界也為在讀學生提供豐富的獎學金。
5、距離近,無時差
新加坡和中國的距離近,一般是4個小時左右的航程,睡一覺就到了,周末就可以來回。而且和中國大陸沒有時差,便於學生盡快適應留學生活以及父母探訪。
6、就業環境好
目前新加坡正朝向知識型經濟轉型。在醫療保健業、教育業、旅遊業、新興技術產業、創造性產業、生物醫葯科技產業等領域發展,為新加坡留學的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就會。
『叄』 移民新加坡享受哪些福利
1、養老金保障
新加坡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公積金計劃。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CentralProvidentFund,CPF)最開始是由英國殖民政府創立的,雖然英國本身有一套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因為新加坡非常特殊,所以在殖民地採取了一種不同的替代政策,即僱主和雇員都需要交費。
隨著保障功能的擴展和工資水平的提高,公積金的繳費率也不斷提高。1955年,繳費率只有雇員工資的10%,其中雇員和僱主各出5%;後來曾經一度高達40%,雇員和僱主各出20%,現在的繳費率又降到了33%,僱主出13%,雇員出20%,每月的最高繳費基數有封頂線。由於這個制度是完全積累制的,所以僱主和雇員的繳費必須按月上交。雇員的繳費要由僱主從其每月的工資當中預扣,而僱主如果沒有按時繳費的話,則必須向中央公積金局提出正當的理由。
雖然CPF最初只是一個養老計劃,後來它的作用也延伸到允許提取存款用於其他目的。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還是購買房子(擁有一個家)。後來,公積金存款也被允許用於高等教育,醫療以及健康保險。現在還能在股票投資市場上進行投資。此外,購買房屋也被很多新加坡人看作是老年時期的一種有效的收入保護手段。因此,在新加坡的社會政策當中,住房和社會保障就不可避免的被連在了一起。其他國家類似的積累基金一般只用於提供退休收入,新加坡的CPF推動了一個龐大的住房計劃,從而推動了新加坡物質和社會上的變革。
退休養老是中央公積金制度設立的最先動因,也是這一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早在1955年7月,中央公積金局便推出了養老儲蓄計劃。新加坡的養老保險採取全部繳納的制度,即僱主和雇員分別按一定比例為雇員存儲退休金。當公積金會員年齡達到55歲並且退休賬戶達到最低存款額這兩個要求後,可一次性提取公積金。若最低存款未達到規定數額,可選擇推遲退休以繼續增加公積金賬戶積累,或用現金填補差額,或由其配偶、子女從各自的公積金賬戶中轉撥填補。政府鼓勵已達退休年齡但身體健康的會員繼續工作,以使他們積蓄更多的公積金存款。
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看到公積金賬戶是一個綜合賬戶,覆蓋居民很多方面,政府其實是在幫助居民進行一種類似於金融理財的工作。隨著中央公積金使用范圍的逐步放寬,為避免公積金過多用於住房、醫療、教育等其他項目支付而影響養老金的積累,確保會員有足夠的存款保障晚年生活,1987年中央公積金局推出"最低存款計劃"。規定公積金會員在年滿55歲提取公積金存款時,必須在其退休賬戶中保留一筆存款作為最低存款。此外,新加坡政府還利用東方人孝文化的傳統道德,在養老保險上注重家庭養老保險。1987年中央公積金局同時推出了"最低存款填補計劃",規定公積金會員可在父母年齡超過55歲而公積金存款少於最低存款額的情況下自願填補父母的退休戶頭,填補金額是最低存款額和他的父母年齡達55歲時退休賬戶結存額之差。從1995年7月起,會員也可以為配偶填補以保障其晚年生活。
2、醫療保障政策
在新加坡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醫療保障制度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公積金局制定了多項醫療保健計劃,主要包括"保健儲蓄計劃"(Medisave)、"健保雙全計劃"(Medisheild)和"保健基金計劃"(Medifund),簡稱為"3M"計劃。
(1)"保健儲蓄計劃"。1984年4月,公積金局推出"保健儲蓄計劃"。在該計劃下,公積金會員每月須把部分公積金存進保健儲蓄賬戶。繳費比例因投保年齡不同而不同,年齡越大,相應繳費比例越高。公積金會員可以動用保健儲蓄賬戶的存款,為本人或是任何一個直系親屬如配偶、子女、父母和祖父母支付在當地的醫療費用,主要支付公立醫院和獲准私人醫院的住院費和某些門診費。1992年7月,公積金局還推出自僱人士保健儲蓄計劃,以保障自僱人士在急需時有能力支付其醫療費用。
(2)"健保雙全計劃"。"保健儲蓄計劃"對發生一般醫療費用的居民來說已經能保障,但對因患重病和慢性病等花費多的國民來說,賬戶資金可能不夠。為此從1990年7月開始,公積金局又實施了"健保雙全計劃"。這是一項大病醫療保險計劃。它允許會員以公積金保健儲蓄賬戶的存款投保,確保會員有能力支付重病治療和長期住院而保健儲蓄不足的費用。自1990年開始,所有75歲以下的保健儲蓄儲戶除非選擇不參加這項醫療保險,否則都被自動納入該保險計劃內。
1994年7月,公積金局又推出了"增值健保雙全"計劃。與"健保雙全計劃"相比,"增值健保雙全計劃"須繳付的保費稍高,相應的支付待遇也較高。
(3)"保健基金計劃"。盡管"保健儲蓄計劃"和"健保雙全計劃"覆蓋了絕大多數新加坡人口,但仍有少部分貧困國民無力支付醫療費。為此1991年新加坡提出了由政府撥款建立專項基金的設想。1992年1月《醫療基金法案》獲議會批准。1993年4月醫療保健基金正式設立以援助在"保健儲蓄計劃"和"健保雙全計劃"外仍無法支付醫葯費用的貧病者,實際上是對他們實施醫療救濟。
上述三重醫療保障安全網確保了新加坡國民獲得基本的醫療保障。
3、住房保障計劃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國土面積狹小而人口密度很大。1959年自治時面臨著嚴重的"屋荒",當時200萬人口中有40%的人居住在貧民窟和窩棚內,惡劣的住房條件導致公共衛生狀況惡化和一系列社會問題,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為解決居住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發展局。1964年又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組屋計劃。
首先,新加坡政府主導組屋的開發與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土地和資金保障。新加坡是市場經濟國家,但住房的建設與分配並不完全通過市場來實現,而是由政府主導。新加坡政府十分明確自身在解決住房問題上的責任,制定了符合其國情特點的住房政策和分階段建房計劃,採取了一系列行政、法律、金融和財政手段,大規模興建公共住房。
土地是國家財富之源,也是組屋建設的基礎和命脈所在。1966年新加坡政府頒布了《土地徵用法令》,規定政府有權徵用私人土地用於國家建設,可在任何地方徵用土地建造公共組屋;政府有權調整被徵用土地的價格。根據該項法令,新加坡政府協助建屋發展局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獲得土地開發權。
在資金方面,新加坡政府以提供低息貸款的形式給予建屋發展局資金支持,支付大筆財政預算以維持組屋順暢運作。此外,為保障普通老百姓能夠買得起組屋,其售價是由政府根據中低收入階層的承受能力來確定,而不是靠成本來定價的,因此遠遠低於市場價格,並造成建屋發展局的收支虧損。這部分損失政府核准後每年都從財政預算中給予補貼。據統計從政府開始撥款計算,累積的政府補助金總額已達159億新元。政府財政支撐是新加坡組屋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
(2)實行"公共住屋計劃"。為解決低收入者無力購房的難題,1968年9月中央公積金局推出了"公共住屋計劃"。在這一計劃下低收入會員可以動用其公積金普通賬戶的存款作為首期付款之用,不足之數由每月交納的公積金分期支付。如果普通賬戶的存款不足支付,可向建屋發展局貸款,用將來的公積金來償還。
(3)以家庭收入水平為依據,實行公有住宅的合理配售政策。自1968年新加坡大力推行政府組屋出售政策以來,購房者日益增多,如何搞好公房合理配售,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合法權益,為此,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縝密而嚴格的法律法規,對購房人條件、購買程序、住宅補貼等均作出嚴格規定,按照公平原則進行合理分配。政府制定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購屋准入政策,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調整收入上限。比如在20世紀70年代,規定只有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者才可申請購買組屋;80年代提高到2500新元,隨後到3500新元,目前放寬至8000新元,以接納更多人購買。這樣基本保證了80%以上中等收入的家庭能夠購買到廉價的組屋。
出台法律嚴格限制炒賣組屋,確保組屋政策順利實施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格限制炒賣組屋的行為。建屋發展局的政策定位是"以自住為主",限制居民購買組屋的次數。規定新的組屋在購買五年之內不得轉售,也不能用於商業性經營。如果確實需要在五年內出售,必須到政府機構登記,不得自行在市場上出售。一個家庭同時只能擁有一套組屋,如果要再購買新組屋,舊組屋必須退出來,以防投機多佔,更不允許以投資為目的買房等等。由於嚴格執行了上述一系列措施,新加坡政府有效地抑制了"炒房"行為,確保了組屋建設健康、有序地進行。
據建屋發展局的最新統計自1960年以來,建屋發展局共興建組屋990320套,目前約有82%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政府組屋中,組屋政策真正成為"普惠性的政策"。
4、教育福利
1989年6月,中央公積金局推出教育計劃。會員可動用其公積金戶頭里的存款,為自己或子女支付全日制大學學位或專業文憑課程的學費。可動用的款項是扣除最低存款額之後總公積金存款的80%。學習畢業後一年需還本付息,分期付款的最長年限為十年。這項計劃使公積金功能擴大到教育保障,有利於國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新加坡教育事業的發展。
我們總結新加坡法定福利,可以概括出以下幾點:
首先,新加坡的制度很適合也只能適合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政府所謂的保障更多的是幫助公民進行金融理財,所以彈性特別大,細節特別多,差異性和個性化也很強。
其次,新加坡的意識形態還是偏向於自由主義,國民社會保障水平取決於個人的工作收入而非社會的再分配,也就是在以政府責任為主的傳統社會保障中強調更多的個人責任,新加坡政府主張"人民的事由人民自己掏錢",從保障資金的來源上強調個人對自己的福利保障承擔足夠的責任。這一點與西方國家盛行的福利型社會保障,即政府每年要提供大量補貼和撥款相比截然不同。
另外,新加坡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按照"效率優先,機會平等"的價值理念而設計的,在以關注公平為主的傳統社會保障模式中加入更多的效率機制。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協調社會發展的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系。李光耀強調指出:"如果從工作和進步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利益,沒有公平地讓全體人民分享,我們就不會得到他們全心全意的合作和參與。""不能聽任自由競爭造成社會不公引致局勢緊張",但同時又謹記效率是社會發展的根本,"重新分配不能過頭,以致造成浪費和濫用,卓越者不再奮發圖強"。正是抱著這一理念,新加坡政府雖然主張通過國家的力量給予低收入階層一些照顧,扶弱濟困,以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但卻反對實行歐洲福利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以避免"泛福利"現象的發生。
這一價值理念在新加坡的醫療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中得到了鮮明的印證和體現。醫療保障制度通過實施"3M"計劃,不論公務員或私人企業雇員,不論富有者還是貧困者都有能力負擔自己和家庭的醫療保健費用,從而得到最基本的醫療保障,保證了社會公平。同時劃入個人醫療保健儲蓄賬戶的資金以會員的工資為基數,這使得醫療保健儲蓄與個人工作收入緊密相聯,會員越是努力工作,醫療保健儲蓄存款就越多,他所享受的醫療服務就更好,這又體現了效率原則。而住房保障制度在對社會較脆弱階層給予補貼、滿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同時,也不是人人享受同樣的福利、買到同樣的房子,而是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購買大小、檔次、舒適程度不同因而造價也不同的住房。
最後我們要說,新加坡的制度特別強調家庭本位--強調家庭互助共濟,具有濃厚的儒家文化色彩,由於歷史原因,新加坡深受傳統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儒家文化中的"孝悌"觀念在這里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因此新加坡十分注重發揮家的社會功能,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維護社會穩定,要求國民充分履行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義務,鼓勵家庭成員互助共濟。這一理念充分反映在中央公積金制度中。多數公積金計劃都涉及到一家三代人,鼓勵全家人守望相助、互相支持。其中,"保健儲蓄計劃"是指會員儲蓄以保障個人、配偶、子女以及父母的醫療費用。會員不但可以保障自己,,而且惠及配偶、父母和子女,盡到孝道與責任。"最低存款填補計劃"和"家庭保障計劃"、"家屬保障計劃"的推行強化了家庭保障功能,使家庭成員之間的社會障利益相聯,增強了子女對父母、國民對家庭及社會的責任意識,從而密切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增強了家庭凝聚力,提高了社會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