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皇帝叫什麼
① 新加坡李顯農祖上是中國什麼民族的人
李興基本上都是漢族,自唐朝之唐朝之旗,就算是漢族汗,唐朝之前的話,那就算了,別問了
② 清朝順治初年的時候,那時候南洋、西亞、中亞、大洋洲各個國家的名稱叫什麼皇帝(或實際控政人)叫什麼
泰國:暹羅 。16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先後入侵。
新加坡:到公元14世紀末,梵文名稱「新加坡拉」(「Singa Pura」)或獅子城(「Lion City」)成為通用的名字。就在那時候,新加坡捲入暹羅(現在的泰國)和爪哇滿者伯夷王國爭奪馬來半島控制權等戰爭。後來,新加坡一直是馬六甲王國的重要部分。
馬六甲:滿剌加。
印度尼西亞:滿者伯夷王朝(Majapahit)等。13世紀末14世紀初爪哇出現強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國。15世紀先後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入侵,1602年荷蘭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職能的「東印度公司」,開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
越南:安南。16世紀末,安南(黎朝)分裂成南北對立的兩個政權,北部為鄭氏,南部為阮氏。17世紀中葉,南部為賢王阮福瀕(1648—1687)。
緬甸:東吁王朝(1531—1752)。
柬埔寨:高棉王朝。
寮國:南掌國。蘇里亞旺薩王(1637—1694)。
澳大利亞:「新荷蘭」。第一個到達澳大利亞的是荷蘭人威廉·據茨,1605年他抵達奔塔利亞灣西海岸。17世紀中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和人員多次到達澳大利亞的西部海岸。他們把西部海岸命名為「新荷蘭」。
紐西蘭:「新澤西」。17世紀以前,紐西蘭的居民是毛利人(Maori)。毛利人把這片土地稱為「奧蒂羅」(Aoteara),意為「白雲連綿的土地」(land of the long white)。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島國。他認為這個地方與荷蘭的澤蘭省(Zeeland)十分相似,便把它稱為「新澤西」,意為「新的海中陸地」。後來,大批的英國移民涌到這兒。漸漸地,「新澤西」就成為「紐西蘭」了。
汶萊:汶萊蘇丹國。中國古籍多稱其為「渤泥」。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這個國家。17世紀初,第五世蘇丹博爾基亞。
菲律賓: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1565年西班牙侵佔菲律賓,自此統治菲三百多年。
馬來西亞: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
伊朗:波斯薩法維王朝(1502年至1722年)。1612年阿巴斯國王。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1640年起第十八任素丹。
③ 全世界的歷代皇帝
只討論皇帝,不討論天子。那麼先說大概
中國稱帝的有
秦 西漢 新 更始 東漢 成(袁術) 三國
(前後)秦 成漢 漢趙 後趙 冉魏 (前後西南北)燕 代
宋齊梁陳 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 五代十國所有
兩宋 金 元明清 這些國家君主是帝
然後國外比較少
羅馬屋大維之後到拜占庭末代君主
查理曼之後
神聖羅馬帝國所有皇帝
沙皇俄國
拿破崙帝國幾個
日本天皇
中國的看2樓吧
然搏氏後
網路有病,不知道其它一堆哪個外國皇帝名字是不和諧的發不上來了,只有這些
羅馬的如下
奧古斯都 - 提比略 - 卡利古拉 - 克勞狄一世 - 尼祿 - 伽爾巴 - 奧托- 維特里烏斯 - 韋帕薌 - 提圖斯 - 圖密善 - 涅爾瓦 - 圖拉真 - 哈德良 - 安東尼·庇護 - 馬庫斯·奧勒留 - 維魯斯 - 康茂德 - 佩爾提納克斯 - 尤利安努斯 - 塞維魯 - 卡拉卡拉 - 馬克里努斯 - 迪亞杜門尼安 - 埃拉伽巴路斯 - 亞歷山大·塞維魯
利奧五世 (813年 - 820年) 弗里吉亞王朝 米凱爾二世「結巴者」 (820年 - 829年) 狄奧菲魯斯 (829年 - 842年) 米凱爾三世「メスィソス」 (842年 - 867年) 馬其頓王朝 巴西里烏斯一世 (867年 - 886年) 利奧六世「智者」 (886年 - 912年) 亞歷山大二世 (912年 - 913年) 君士坦丁七世「生於帝王之啟畝家者」 (913年 - 954年) 羅馬努斯一世 Lecapenus (954年 - 959年) 羅馬努斯二世 (959年 - 963年) 尼塞福魯斯二世·福克斯 (963年 - 969年) 約翰一世·齊米西茲 (969年 - 976年) 巴西里烏斯二世 「保加爾人屠夫」 (976年 - 1025年) 君士坦丁八世 (1025年 - 1028年) 羅馬努斯三世 Argyros (1028年 - 1034年) 米凱爾四世 Paphlago (1034年 - 1041年) 米凱爾五世 Calaphates (1041年 - 1042年) 君士坦丁九世 Monomachos (1042年 - 1055年) 塞奧多拉 (1055年 - 1056年)-女皇 米凱爾六世·帕夫拉貢尼亞 (1056年 - 1057年) 伊薩克一世·科穆寧 (1057年 - 1059年) 杜卡斯王朝 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 (1059年 - 1067年) 尤多西婭 (1067年 - 1068年)-女皇 羅馬努斯四世·第歐根尼斯 (1068年 - 1071年) 米凱爾七世 (1071年 - 1078年) 尼塞福魯斯三世 (1078年 - 1081年) 科穆寧王朝 阿歷克西烏斯一世·科穆寧 (Alexius I Comnenus 1081年 - 1118年) 約翰二世·科穆寧 (Ioannes I Comnenus 1118年 - 1143年) 曼努埃爾一世·科穆寧 (1143年 - 1180年) 阿歷克西烏斯二世·科穆寧 (Alexius II Comnenus 1180年 - 1183年) 安德羅尼庫斯一世·科穆寧 (Andronicus I Comnenus 1183年 - 1185年) 安格魯斯王朝 伊薩克二世·安格魯斯 (1185年 - 1195年) 阿歷克西烏斯三世·安格魯斯 (1195年 - 1203年) 伊薩克二世·安格魯斯 (1203年) (復位) 阿歷克西烏斯四世·安格魯斯 (1203年 - 1204年) 阿歷克西烏斯五世·杜卡斯 (1204年) 尼西亞流亡政府(拉斯卡利斯王朝) 狄奧多里烏斯一世·拉斯卡利斯 (1204年 - 1222年) 約翰三世·瓦塔挈斯 (1222年 - 1254年) 狄奧多里烏斯二世·拉斯卡利斯 (1254年 - 1258年) 約翰四悄銀森世·拉斯卡利斯 (1258年 - 1261年) 帕列奧列格王朝(拜占廷帝國復辟) 米凱爾八世·帕列奧列格 (1261年 - 1282年)-1258年為帝國共治皇帝 安德羅尼庫斯二世·帕列奧列格 (1282年 - 1328年) 米凱爾九世·帕列奧列格 (1294年 - 1320年)-共治皇帝 安德羅尼庫斯三世·帕列奧列格 (1328年 - 1341年) 約翰五世·帕列奧列格 (1341年 - 1376年) 約翰六世·帕列奧列格 (1347年 - 1354年) 安德羅尼庫斯四世·帕列奧列格 (1376年 - 1379年) 約翰五世·帕列奧列格(復位) (1379年 - 1391年) 約翰七世·帕列奧列格 (1390年) 曼努埃爾二世·帕列奧列格 (1391年 - 1425年) 約翰八世·帕列奧列格 (1425年 - 1448年) 君士坦丁十一世·帕列奧列格 (1448年 - 1453年)
其它不轉了。
把我剛才說的國家輸入到知道裡面基本上就有了
④ 古代新加坡歷代國君簡訊
新加坡本身在古代是隸屬馬六甲王朝,之後隸屬柔佛蘇丹王,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來福士將新加坡從柔佛蘇丹手中分割出來成為英國殖民地直到1965年獨立,沒有國君。
⑤ 新加坡的開國皇帝是誰
修正回答網友錯誤信息,我國(新加坡)李光耀是我國建國元老,也是開國總理,不是總統,第一任我國總統是已故尤素夫。
⑥ 世界上被華人統治過的國家有
南亞 有的 好多 泰國的第三王朝的開國皇帝 是華裔 叫鄭信
也是唯一 一個譽鏈在海外當了皇帝的 華人
菲律賓 總統 阿基諾 也具有華人血統 外高祖父是華人
母親為菲律賓第四代華裔 而且還是望族
新加坡 就更不要說了 李光耀
華人(Ethnic Chinese)是「華夏人」的簡稱,是對屬於中華民族的人的泛沖虛肆稱,亦稱唐人。「華人」是一個文化族群概念,包括中國本土本地人和已經取得所在國國籍的祖籍中國的外國公民,以及華人後代。
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族人,稱為華人、華族、夏人、夏族,通稱為諸華、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夷」與「裔」作為四方。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華人」一詞最初指漢族,但隨著華夏文明擴展到全國各散轎地,「華人」的概念漸由當初單指華夏族(漢朝以後該族又稱為漢族),擴展到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周邊少數民族身上。並成為了全體中華民族之人的代稱,其下包括了「中國人」以及海外「華僑」。
從民族上講,漢族都是華人,其他認同中華文化並世居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也是華人。
通俗地說:華人= 通俗地說:華人=13億中國大陸人口+2300萬中國台灣同胞+700萬中國香港同胞+50多萬中國澳門同胞+5000萬海外華人同胞。
⑦ 李光耀到底做出了什麼貢獻為什麼國際上這么多人都尊敬他!
1、李光耀執政及繼續發揮影響力期間,新加坡人均GDP從1960年的400多美元,到1991年超過1.4萬美元,再到2013年的5.5萬美元,創造了在一代人時間里「變身」發達國家的奇跡。
2、新加坡: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脆弱走向穩定,從腐敗走向廉潔,從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從缺乏歸屬感的移民聚散地變成族群和諧共處、身份認同感強烈的國家。李光耀功不可沒!
3、最重要的,我認為是他在國際關系(東西方關系)中的貢獻,在中國走向世界和世界逐步了解中國的這幾十年時間里,他起到了銜接的作用。西方把他作為認識中國的「領路人」。
隨著中國崛起為全球大國,在地緣政治中的作用日益顯要,世界多數國家都想了解中國領導人的想法和政策、中國的走向,此時李光耀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就顯示了出來。天時指的是新中之間的密切合作,地利指的是新加坡距離中國不遠,又都是華人社會,了解中國人的思維,人和指的是李光耀和中國大陸三 代 領 導人都有很好關系,和台 灣的蔣 經 國關系也相當不錯,世界領袖中具有這三點者,唯李光耀一人耳。
⑧ 鄭和下西洋期間東南亞及印度、非洲沿岸的國家的情況,王朝名稱、國王、名人等,越詳細越好。
編輯本段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風南下,到達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爪哇古名闍婆,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為南洋要沖,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商業發達。 鄭和下西洋
當時,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的軍隊佔領。鄭和船隊的人員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佔領軍誤認為是來援助東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誤殺,計一百七十人。鄭和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說將士的血不能白流,急於向麻喏八歇國進行宣戰,給以報復。 「爪哇事件」發生後,西王十分懼怕,派使者謝罪,要賠償六萬兩黃金以贖罪。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師不利,而且又無辜損失了一百七十名將士,按常情必然會引發一場大規模戰斗。然而,鄭和身負永樂皇帝的秘密使命,怕一旦大開殺戒,沿路西洋各國恐懼明朝前來侵略,之後又得知這是一場誤殺,鑒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於是稟明皇朝,化干戈為玉帛,和平處理這一事件。明王朝決定放棄對麻喏八歇國的賠償要求,槐物拆西王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感動,兩國從此和睦相處。 爪哇島三寶壟紀念鄭和六百周年活動組委會成員向記者談及此事,都十分敬佩,說鄭和對各國不論強弱親疏,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即時兩國發生沖突,仍能保持極大的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表現出對鄰國的和平共處,睦鄰友好,使中國和印尼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我們定居在這里也感到臉上有光,我們以鄭和為驕傲。 印尼的學者認為,鄭和艦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特混艦隊。而鄭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戰爭僅有錫蘭(今斯里蘭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的防衛性作戰。鄭和在處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動用武力,而且不要賠償,充分體現了鄭和是傳播和平的使者,他傳播的是「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及「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
編輯本段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鄭和回國後,立即進行第二次遠航准備,主要是送外國使 鄭和下西洋地圖
節回國。這次出訪所到國家有占城、渤尼(今汶萊)、暹羅(今泰國)、真臘(今柬埔寨)、爪哇、滿刺加、錫蘭、柯枝、古里等。到錫蘭時鄭和船隊向有關佛寺布施了金、銀、絲絹、香油等。永樂七年二月初一(1409年2月15日),鄭和、王景弘立《布施錫蘭山佛寺碑》,記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現存科倫坡博物館。鄭和船隊於永樂七年(1409年)夏回國。 第二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000多人。
編輯本段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啟航,11月到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同年12月從福建五虎門出洋,順風經過十晝夜到達占城。鄭和船隊離開占城又到真臘,然後順風到了爪哇、淡馬錫(今新加坡、滿刺加)。鄭和在滿刺加建造倉庫,下西洋所需的錢糧貨物,都存放在鉛棗這些倉庫里,以備使用。鄭和船隊去各國的船隻,返航時都在這里聚集,裝點貨物,等候南風螞卜開航回國。鄭和船隊從滿刺加開航,經阿魯、蘇門答刺、南巫里到錫蘭。在錫蘭,鄭和又另派出一支船隊到加異勒(今印度半島南端東岸)、阿拔巴丹和甘巴里。鄭和親率船隊去小葛蘭、柯枝,最後抵古里,於永樂九年六月十六日(1411年7月6日)回到了祖國。
編輯本段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年十一月十五日(1412年12月18日)朝廷令鄭和進行規模更大的一次遠航。永樂十一年(1413年)冬開航。首先到達占城,後率大船隊駛往爪哇、舊港、滿刺加、阿魯、蘇門答臘。從這里鄭和又派分船隊到溜山——今馬爾地夫群島。而大船隊從蘇門答臘駛向錫蘭。在錫蘭鄭和再次派分船隊到加異勒,而大船隊駛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魯謨斯(今伊朗波斯灣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島。這里是東西方之間進行商業往來的重要都會。鄭和船隊由此啟航回國,,途經溜山國。後來鄭和船隊把溜山國作為橫渡印度洋前往東非的中途停靠點。鄭和船隊於永樂十三年七月八日(1415年8月12日)回國。這次航行鄭和船隊跨越印度洋到達了波斯灣。第四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670多人。
編輯本段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朝廷命鄭和送「十九國」使臣回國。鄭和船隊於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冬遠航,首先到達占城,然後到爪哇、彭亨、舊港、滿刺加、蘇門答刺、南巫里、錫蘭、沙里灣尼(今印度半島南端東海岸)、柯枝、古里。船隊到達錫蘭時鄭和派一支船隊駛向溜山,然後由溜山西行到達非洲東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馬里摩加迪沙)、不刺哇(今索馬里境內)、麻林(今肯亞馬林迪)。大船隊到古里後又分成兩支,一支船隊駛向阿拉伯半島的祖法兒、阿丹和刺撒(今葉門民主共和國境內),一支船隊直達忽魯謨斯。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日(1419年8月8日)鄭和船隊回國。
編輯本段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鄭和送十六國使臣回國。為趕東北季風,鄭和率船隊很快出發,到達國家及地區有占城、暹羅、忽魯謨斯、阿丹、祖法兒、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異勒、錫蘭山、溜山、南巫里、蘇門答刺、阿魯、滿刺加、甘巴里、幔八薩(今肯亞的蒙巴薩)。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鄭和船隊回國,隨船來訪的有暹羅、蘇門答刺和阿丹等國使節。
編輯本段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鄭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閏十二月初六,船隊從龍灣(今南京下關)啟航,2月3日集結於劉家港。在劉家港,鄭和等立《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績碑》。船隊到達福建長樂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天妃靈應之記》石碑。兩碑都記下了他們六次出航的歷程。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隊從五虎門出洋。這次遠航經占城、爪哇的蘇魯馬益、蘇門答刺、古里、竹步,再向南到達非洲南端接近莫三比克海峽,然後返航。當船隊航行到古里附近時,鄭和因勞累過度一病不起,於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鄭和 鄭和下西洋地圖
船隊由正使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經蘇門答刺、滿刺加等地,回到太倉劉家港。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鄭和船隊到達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據載有27550人。
⑨ 老版電視劇趙匡胤(港台 新加坡)
情劍山河
中文名稱:情劍山河
資源類型:RMVB
版本:國語
發行時間:1996年
導演:浦騰晉
主要演員:秦風 飾 李煜 關詠荷 飾 趙京娘吳興國 飾 趙匡胤黎燕珊 飾 小周後何晴 飾 大周後
地區:大陸,香港,台灣語言:普通話劇情簡介:悲情歷史劇《情劍山河》一代帝皇宋太祖,少有大志 南唐後主李煜,文采風流 亂世紛爭,群雄逐鹿,時勢造英雄 江山、美人、孰輕孰重? 君王、囚寇、孰取孰留? 曾經的結拜兄弟,一起出生入死,最後卻反目為仇 過去的親密愛人,彼此心心相印,最終卻形同陌路 一個盪氣回腸的英雄故事, 一曲纏綿悱惻的愛情悲歌!
或者
絕代雙雄
片名:絕代雙雄
劇情:這是一部描述五代十國末期,南唐李後主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之間的恩怨故事,劇中俊男美女不多,可是拍得有型有款,李煜的溫文儒雅,趙匡義的狠絕,國滅家亡別離宗廟的凄涼慘痛,表現得都恰到好處. 此劇與台灣劇《情劍山河》及新劇《李後主與趙匡胤》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劇中插曲支支動聽,不可不欣賞!
集數:40
趙匡胤 —— 林明哲 飾 趙光義 —— 陳天文 飾 李 煜 —— 李文海 飾 周嘉敏 —— 白 雪 飾 賀皇後 —— 胡淑珍 飾 黃保儀 —— 劉秋蓮 飾 鳳 兒 —— 廖麗麗 飾 鄭 恩 —— 葉世晶 飾
回首塵緣(絕代雙雄)演唱:蕭驪珠風雷動變化瞬息間英雄淚如何說從頭前塵灰飛煙沒嘆回首月明中往事如煙似夢轉眼歲月匆匆誰為誰等候誰為誰蹉跎到此刻依然模糊在其中人間悲歡緣分不同你擁有你的來時去時路我若同行命運如何聚散離合誰能預測別追問今夕可有舊時夢煙雨中心迷朦
⑩ 新加坡總統叫什麼名字
新加坡現任總統是陳慶炎,新加坡現任總理是李顯龍。
一、關於新加坡總統
新加坡實行內閣制,總統名義上是國家元首,但無太多實權,自1993年以來通過選舉產生,掌握國家儲備的第二把鑰匙,也對一些重要人事任命有否決權。
新加坡總統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任期6年。總統一職須由無黨派人士參選,當選後須持無黨派立場,不涉足政治派別矛盾。
新加坡總統是象徵性國家元首,但擁有國家儲備使用的監督權,並對一些重要人事任命有否決權。新加坡總統自1993年起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但有意競選的人士需要符合一系列嚴格的要求,如曾擔任高級公共職務或領導一家繳足資本額連續3年在1億新元以上的企業,才能獲得選舉委員會頒發的資格證書,成為正式候選人。
總統的職責有:保管國家儲備金的第二把鑰匙;委任獲多數國會議員支持的議員為總理;拒絕解散國會;否決有關調整公積金投資等法案;否決法定機構和政府公司的預算;赦免死囚等罪犯,但須聽取內閣的建議。
總統可行使憲法賦予的五個否決權:可以拒絕讓政府動用歷屆政府所積累的儲備金;否決政府提名某些人出任公共部門要職的決定,也可以否決政府免除某要職職務的決定。這些要職包括大法官、國會議長、總檢察長、審計總長、會計總長、三軍總長、警察總監、貪污調查局局長等。根據內部安全法成立的顧問委員會建議釋放某名政治犯,而政府不同意,總統可以下令釋放這名政治犯。如果總理拒絕批准貪污調查局局長繼續對某人進行調查,總統可以推翻總理的決定,允許調查局繼續調查工作。
新加坡現任總統陳慶炎:
陳慶炎(Tony Tan Keng Yan)1940年2月7日生於新加坡。1965年至1967年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攻讀應用數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新加坡大學數學系講師。1969年起歷任新加坡華僑銀行副經理、總經理,銀行學會新加坡區主席,銀行金融學會副主席和東盟銀行理事會主席等職。
2011年8月27日,陳慶炎當選為第七位總統。他於9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6年。
二、關於新加坡總理
新加坡總理是新加坡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首長(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以後)。在此之前新加坡的最高行政首長是新加坡州首席部長(從1963年9月16日-1965年8月9日)。
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
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前總理李光耀之子。1952年生於新加坡,祖 籍廣東大埔縣。1971年入伍,後獲獎學金赴英國深造,1974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數學一等榮譽學位和計算機優等文憑。1978年在美國堪薩斯州參加陸軍指揮和參謀培訓。1979年獲哈佛大學肯尼迪行政學院公共行政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任武裝部隊參謀長兼聯合行動與策劃司長,1984年6月升准將軍銜。同年12月當選國會議員。歷任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貿工部代部長、貿工部長和副總理,先後兼任貿工部政務部長、國防部第二部長和金融管理局主席,2001年11月至2011年5月兼任財政部長。2004年8月任總理。2006年5月和2011年5月兩度連任。
三、關於新加坡總統和總理的關系
對於新加坡總統和總理的關系來說,與德國的情況是很相似的。新加坡總統雖然是國家的老大,但是他擔當的是國家的形象,就好像是一個人的面子擔當。在新加坡,總統的人選一般都是沒有什麼黨派的人選,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日後總統在政治上造成矛盾。
新加坡總統的權利主要有這些:任命總理;不贊同解散國會;否定一些法案等等。
而新加坡總理則是國家政府部門的最高領導人,他才是真正的掌權人。但總理的權利也不是絕對的,在某些方面也是受到總統以及國會的牽制。
概括地來說,新加坡總統和總理之間的關系,形象點來說是面子和里子的關系。他們的權利是相互制約的,防止出現一人獨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