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做到中英雙語的
❶ 去新加坡英語不好怎麼辦啊
英文水平低是正常的。就算你是中國初中英文第一第二名,到新加坡後人家很可能還是覺得你只有小學三年級英文水平。在中國的英文水平差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新加坡怎麼在語言環境中學。
到新加坡後可以先上2到3個月的英文培訓班,然後看一些課本之類的,之後上課的英語應該沒問題,尤其如果你讀理科的話。當然如果要提高英文學科的成績,還得接著努力。
生活上一開始英文不好也並不需要擔心,如果不會說英文可以說中文,新加坡大多數服務業都要求能說雙語。
❷ 新加坡語言政策
新加坡語言教育政策之轉變
李懿芳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在眾多亞洲國家中,新加坡為少數以英語作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國家,然而就
一個由多種種族組合而成的國家而言,這樣的決定並非一蹴可成,為顧及各種族
的利益,其間經歷許多溝通與協調,均反應在一連串的語言教育政策上面。正由
於新加坡具有多種種族的特徵,為了避免引起種族間的沖突,教育一向被政府列
為敏感的話題,因此我國國內有關新加坡語言教育政策的資料,也相形鮮少,僅
片面了解其實施雙語政策,並有顯著的英語教育成果。我國的語言教育政策自光
復以來多有變化,國語與母語之間的關系從對立演變至共存、第一外國語(英語
)教育在八十六學年度起,開始延伸至小學階段……,這些種種的變革值得我們
加以深思與關注。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新加坡在語言教育上的努力與經驗
,值得我們進一步的了解。本文擬先從新加坡語文環境著手,探討其種族、文化
、歷史等社會背景與語言政策發展的關系,再探究自一九六○年代以來,新加坡
所實施主要的語言教育政策內容,以期了解新加坡整體語言教育政策發展與轉變
,做為我國未來語言教育政策發展的參考資料。
新加坡的語言環境
新加坡為一蕞爾小國,位於東南亞中心,總面積約為633平方公里。分析新
加坡的地理要素,其中影響語言發展者主要有二:第一、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的
航運要道上,又有天然良港的條件,成為水路交通的重要樞紐,由於鄰近各地的
人種往來頻繁,使其形成一多種種族、多種語言的社群;第二、在地形上與馬來
半島連成一體,二者之間密不可分,舉凡政治、文化、語言、生活、歷史發展等
方面,均深受其影響。
新加坡的歷史尚短,原為一人口稀少的漁村。一八一九年元月二十九日,英
人萊佛士登陸新加坡,把新加坡開辟為一自由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新加坡歷
史的起源。新加坡成為一貿易自由港之後,吸引外地勞工前來,主要以中國、印
尼、印度三地居多。其中印尼與馬來人本屬同種,因此新加坡居民以華人、馬來
人、及印度人為主,號稱三大民族。根據一九九七年統計,新加坡人口中以華人
比例最大,佔77.4%,馬來人次之佔14.2%,印度人佔7.2%,其他種族佔1.2%
。
新加坡多種種族的背景,是構成語言多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新加坡的
人口以華、巫、印三族為主,但是各族內又存在許多小族群,根據一九五七年人
口普查,新加坡華、巫、印內部大大小小的種族共有二十五個之多,而且無論種
族的大小,都有自己的語言,其間語言之復雜由此可見。
由於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的考量,英語在新加坡社會越形重要。就內在因素
而言:一、新加坡種族多、語言雜,三大族群中,沒有一種語言有近半數的他族
人懂得,選擇任一族語言做為主要語言,均會引起他族的不滿。英語雖本為殖民
地的語言,但有過半數的各族人懂得,較易為各族人所接受;二、新加坡政治權
力與英語關系密切,統治階級的語言、法律的規定系以英語為主,也奠定了英語
不可動搖的社會地位。就外在因素而言:第一、英語為商業及國際貿易用語,此
為新加坡的經濟命脈;第二、英語也是現代科技的主要用語,對追求最新科技不
遺餘力的新加坡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能力。
新加坡的語言教育政策
根據學者W.Stewart的分析,多元民族的社會在建國過程中,對語言計劃所
採取的政策,可歸納為兩大類:第一、獨尊一種語言:利用教育及法律等手段消
除其他語言,而獨尊一語作為國語;第二、多種語言並存,而擇一或若干種做為
官方語言,及不同族群間溝通的語言(郭振羽,1995:57)。新加坡的語言教育
政府基本上是採取第二種策略。以下即自新加坡獨立以前為起點,探討一九九七
年以前重要的語言政策,以期獲得整體的概念。
一、一九五六年「各黨派教育報告書」強調平等對待所有語言
一九五○年代,基於社會文化及政治因素的導向,新加坡眾多語言已經發展
成為四個主流-英語、華語、馬來語及淡米爾語。根據一九五○年各種語言源流
學校學生注冊人數統計,當時華語學校為72,951人、英語學校為49,690人、馬來
語學校為8,579人、淡米爾語學校為1,205人(Dudley, 1980:204)。在教育系
統中,華語使用比例雖高居第一,然而若以就業機會來計算,英語則位居首位,
使得越來越多華語學校的畢業生面臨就業困難,尤其在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六年間
更形嚴重。因此「各黨派委員會」(All Party Committee)於一九五五年開始
著手調查華語學校的情況,其報告書為新加坡第一個國家語言教育計劃,主導新
加坡日後語言政策發展的方向。
「各黨派教育報告書」最重要的建議之一:不論各學校所使用的語言為何,
一律平等對待。為確保本土語言面臨英語的沖擊不致消失,並增加對本國語學校
的經費補助。雖然各黨派報告書對華語學校情況進行深入調查,但其主要目標是
在打破英語被其他本國語言學校排擠的障礙,並建立一個能對新加坡忠誠、且具
有馬來亞意識的教育制度。委員會認為新加坡的發展,必然走向與馬來西亞聯邦
合並的結果。對日後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在語言與教育方面
的宣示,產生極大的影響,如平等對待英語、華語、馬來語及淡米爾語,尊重各
種語言源流學校並存發展的形態,指定上述四種語言為官方語言,並規定馬來語
為國語等措施。
二、因政治考量,採取以馬來語為主的多語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非各地紛紛興起了獨立自主的運動,新加坡於一
九五○年代開始,在人民行動黨的領導之下,爭取獨立。當時由於政治策略上的
考量,領導階層以謀求與馬來亞聯邦合並為最終目標,在語言政策上也採取相對
應的措施-即以馬來語為主的多語政策。
新加坡政府於一九五九年成為一自由邦,人民行動黨在普選後得到多數支持
,成為執政黨。同年,自治邦憲法宣布馬來語為「國語」,政府並繼續以各種措
施,推廣及提高馬來語的地位,為「合並」做准備。其中較為重要的措施如下(
郭振羽,1995:60):
1.成立「馬來語語言及文化協會」。
2.教育部成立「馬來語教育諮詢委員會」。
3.規定在政府學校任教的教師,須具有第一級馬來語程度:公務員程度則須
有第二級馬來語程度。
4.開辦中學程度馬來語課程,並成立馬來文中學。
一九六三年新加坡如願地加入新成立的「馬來西亞聯邦」,更加積極推廣國
語(馬來語),例如成立國語行動理事會、推行「國語月」和「國語周」運動、
增加媒體播放馬來語的時間、政府公告及公文,開始使用馬來文等。
雖然積極地加強馬來語的教育,但事實上新加坡政府在教育上仍然堅持四種
語文源流學校平等並重的多語政策。所以盡管在政策上新加坡力求與馬來西亞聯
邦一致,但在基本語言政策上,二者之間仍存在無法彌補的鴻溝。由於馬來西亞
只承認一個國語(馬來語),因此星馬之間語言和教育政策的分歧,以及二者在
文化和民族政策上的差異,造成了一九六五年新加坡被迫脫離馬來西亞聯邦而完
全獨立。
三、星馬分離,語言政策再次調整
表面上,脫離馬來西亞聯邦對新加坡語言政策沒有很大的影響,依舊維持雙
語政策、國語仍為馬來語,並和英語、華語及淡米爾語共列為官方語言。然而,
當新加坡確定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時,語言政策也產生了些許改變。
首先,一九六六年起,馬來語不再被視為國家學制中主要的教學語言,也失
去做為主要工作語言的功能;其次,媒體轉移焦點到其他語言上。例如:一九七
七年二份主要的英語日報定期刊載學習華語的方法、發行量最大的二份中文報,
在每日的雙語版中刊載華語及英語的教學內容、廣播媒體也經常性的播出英語課
程等,這些種種措施與一九六○年代早期倡導馬來語為國語時有明顯的不同。這
時,馬來語的國語地位只是象徵性的地位。
此時期有二方面的改變值得注意:英語成為主要工作語言,以及對母語保存
的重視。由於英語在新加坡為一中立語言,沒有偏袒任何一個族群,並對新加坡
成為國際商業中心、地區金融中心等角色提供相當大的助力,因此漸漸成為當地
主要的工作語言。另一方面,新加坡人意識到母語的保存,不但能發展文化的根
源、提供次國家層次的統整,並能培養「情感上的歸屬感」。
四、雙語政策的評鑒與改革
一九七○年代影響新加坡語言教育政策最主要的文獻,即為「一九七八年教
育部報告書」(the Report on the Ministry of Ecation 1978)。一九七八
年八月,新加坡副總理Goh Keng Swee博士領導的教育研究小組針對新加坡的教
育制度及語言政策進行檢討與評鑒。研究小組提出了「一九七八年教育部報告」
,對新加坡有關教育方面的語言政策,提出詳細及權威的評論。其中重要的發現
如下:
1.讀寫能力低:至少有25%的小學六年級學生未能達到最低的讀寫能力標准
。
2.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七年間,參加小學離校考試的學生,62%未能通過第一
或第二語言考試。
3.學校於各種測量能力表現的途徑-測驗、報紙及書本閱讀中,表現不佳。
4.幾項提升語言程度的策略,經評估後成效不佳。
簡而言之,這份報告發現由於對語言能力要求過高,使得雙語政策未能普遍
有效的實施。新加坡政府認為有必要為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及學習興趣的學
生,安排不同學習課程,因此著手實施學制的改革,亦即於小學及中學階段實施
分流制度。
依照新教育制度,小學前三年的課程主要以語言學習為主,使學生在此階段
能為將來學好數學、科學和其他課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小學三年級結束後,
學生依分流考試成績及雙語能力分配至「正常雙語課程」(normal)、「擴大雙
語課程」(extended)、「單語課程」(monolingual)。中學階段則依小學離
校考試,將學生分流進入「特別」(special)、「快捷」(express)及「普通
」(normal)課程,特別及快捷課程學生學習兩種語言,四年級結束時參加GCE
'O' level考試,通過者可進入大學預備學校學習;能力較差的普通課程學生,
四年級末接受GCE 'N' level考試,通過考試者可以再學習一年後參加'O' level
考試,未通過者則參加職業訓練或就業。
五、語言標准化問題-語言本文的轉變
學者Kloss將語言計劃分為兩類:一是「語言本文計劃」(language corpus
planning),指針對語言的設計和處理,包括新字匯和術語的釐定、字典的編撰
、新拼音方式或書寫方式的設計等;一是「語言地位計劃」(language status
planning),針對語言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功能,做適當的處理和調整,以達到某
些既定的目標(郭振羽,1995:67-68)。
語言本文計劃涉及語言標准化的問題,由於新加坡早期系由外來移民所組成
,使用的語言均為「外來語」,這些語言經過長期使用自然與他種語言相互「干
擾」及「借用」,出現與原來語言有異的本土化特色,因此乃有「新加坡華語」
、「新加坡英語」的出現(郭振羽,1995:68)。由於新加坡是一個開放的國際
都市,若堅持以本地特色的語言做為標准,會造成語言上與外界隔絕的情形,因
此語言標准必須遵循外來(原來)的規范,亦即不涉及主動設計或文字的改革,
而只是在政策上決定採用何種外來規范,或外來的文字改革,以做為本地的標准
。以下分別介紹四種官方語言所涉及的語言標准問題。
華語所涉及的「本文計劃」引起的問題最多,影響也最大,其中特別值得注
意的是「簡體字」的使用及「漢語拼音」的推行。新加坡一九六○年代開始使用
簡體字,為符應政策實施雙語政策的一項改革。由於華語最困難的就是書寫能力
的學習,簡體字可節省書寫及學習的時間,因此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可簡化華
語的學習(Dudley, 1980:217-218)。
在拼音方面,早年新加坡華語教學系以「注意符號」為准,自一九七○年代
中期開始,隨著中國「漢語拼音」辦法的公布實施,新加坡教育當局也決定全盤
採用,規定華族學生必須用華語姓名的漢語拼音,做為學校使用的英文姓名,以
減少方言的影響。但此措施帶來極大的反彈,對於不少華人而言,華語姓名慣以
方言發音,因此不論姓Tan(陳)或姓Teo(張),他們的姓氏已成為身份認同的
一部分。由Tan改為漢語拼音的Chen,或由Teo改為Zhang,雖然都是華文「陳」
或「張」,但對他們而言乃是強制改變世代沿用的姓氏,侵犯其基本人權。然而
盡管面臨輿論的反對,新加坡政府仍堅持於一九八○年開始在小學實施,並擴及
全國中小學(郭振羽,1995:70)。
馬來語本文的轉變主要依循馬來西亞及印尼二國。印馬兩國均使用馬來語為
國語,並各有其語言策劃機構,負責馬來語標准化和現代化的工作,在印尼的機
構稱為「語言與文學機構」(Institut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在馬
來西亞的機構稱為「國立語言發展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為協調雙方關於馬來語的語言計劃,印馬政府組織一個「馬印
語言理事會」(Majlis Bahasa Malaysia/ Indonesia),負責協調兩國語言發
展的決策。新加坡原則上全盤接受語言理事會的決定,將其實施於學校、大眾傳
播及政府相關公告文書等。
淡米爾語由於使用人口少,政治及經濟效益低,在新加坡一直未受到政府的
重視。印度馬德拉斯(Madras)為淡米爾語的中心,對語言計劃議題有很大影響
,例如過去直接借用英語的情況相當頻繁,未來將逐漸以翻譯的方式取代。在馬
德拉斯開展的文字改革,經由期刊、雜志等影響新加坡的淡米爾語;本地的淡米
爾報紙在傳播上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英語涉及的語言標准問題,主要是英語方言-「新加坡英語」。政府當局主
張必須推行國際標準的英語,亦即以英國廣播公司所代表的BBC English為准,
文法和拼音也以英國本土的標准及規范。然而一些語言學家Tongue(1974)、
Platt(1975)等的研究,發現新馬地區的英語雖非標准,但有其特色及社會功
能,不必完全否定本土英語的地位,甚至可適當承認其存在。盡管如此新加坡政
府仍積極推動標准化英語,如招募講道地英語者任職中小學及訓練本地教師、經
常性的舉辦在職課程及座談會提升英語水準、教育部也透過語言計劃中心提供學
校教師有關提升英語使用的課程等。
六、全國性學制的公告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登記華語源流學校的小學新生,自一九五九年的46%降
至一九八四年的0.7%。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教育部提出,由於少於1%的小學新生
登記華語源流學校,而且已經沒有學生登記就讀馬來語及淡米爾語學校,因此公
告所有學生在一九八七年將以英語做為第一語言,為全國性學制的實施。此措施
引起相當程度的爭論,其中主要是來自受華語教育者的抨擊,認為華語程度將為
此下降。政府則聲稱若有足夠的家長要求學童進入華語源流學校,則會重新開辦
以華語為第一語言、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校;並增加以華語及英語為第一語言的
小學。
七、改進小學教育報告書
一九九一年三月,教育部發表「改進小學教育報告書」(Improving
Primary School Ecation Report)對中小學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根據調查
當時的教育制度存在幾項缺失,急待改進:1.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需要更多時間
學習雙語;2.小學生轉到不同分流課程的比率持續偏高,有延緩一年分流的必要
;3.進入職業暨工業訓練局的單語分流學生未具充份准備,且中輟者多。有鑒於
此,改進小學教育報告書主要建議如下:
1.提供三階段、七年的小學教育(包括一年學前教育,小一至小四基礎階段
,小五至小六定向階段)。
2.重新修訂小一至小四課程分配時間:英語佔33%、母語及道德教育佔27%
、數學及其他課程各佔20%。
3.調整小學離校考試,以「安置性測驗」取代「失敗-通過性測驗」。
4.小三分流延至小四結束時舉行,並在小五及小六時提供三種語言分流課程
,分別為EM1(英語和母語均為第一語言程度)、EM2(母語為第二語言程度)、
EMO(母語以口語型式學習)。
結語
由上述可知,新加坡語言教育計劃受政治、族群、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深
遠。綜合分析,今日新加坡的語言政策,系以下列幾點為主軸:1.華語、英語、
馬來語及淡米爾語四種官方語言並存;2.堅持雙語政策,英語為各民族學生必須
學習的共同語言;3.英語為工作語言,並具有國語的實際地位(de facto
national language);4.各族學生均需學習母語,做為保留傳統文化的媒介。
新加坡經歷三十多年的變革,突破種族間的藩籬,在語言政策上找到了一個平衡
點,雖然無法滿足所有種族的需求,但多數均能接受這樣的安排。新加坡多年來
處理語言政策的經驗,值得做為我國思考這類問題的參考。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雲惟利(1995)。語言環境。載於雲惟利編:新加坡社會和語言。新加坡:中華
語言文化中心。
郭振羽(1995)。語言政策和語言計劃。載於雲惟利編:新加坡社會和語言。新
加坡:中華語言文化中心。
英文部分
Dudley De souza (1980).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Language planning in
singapore. In Evangelous A. (E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
(pp.203-232).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Gopinathan S. (1994). Language policy changes 1979-1992: Politics and
pedagogy. In Gopinathan S. (Ed), Langauge, society and ecation in
Singapore: Issues and Trends. Singapore: South East.
Singapore Legislative Assembly Debates (1956-58). Official Report,
(Vol. 2,) 1st Series, p.71.
❸ 新加坡的雙語是指哪兩種語言
我國(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制度,循應與配合我國多元社會現實環境,以英語為主流,母語(我國族群語言 - 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為副體,我國社會普遍通曉兩種語言,甚至多種語言。
❹ 新加坡人講什麼語言
問題一:新加坡人主要講的是什麼語言? 新加坡以前被英國人佔領,故其主官方語言為英語。
新加坡華人佔70%以上,華文是其最普遍的語言。(註:我這駭用的是「華文」,是一種帶有新加坡口音和其獨特俗語的中國話)
其餘官方認可的語言有:馬來語(新加坡以前就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和Tamil(印度語言的一種。)
問題二:新加坡人多數說什麼語言 新加坡主要是英語和中文。大多數新加坡人能用中文和人溝通。而英語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文件都是用英語來制定的。所以英語一定要好,而普通話一定要標准哦。
問題三:新加坡人日常說話用什麼語言 作為多元社會的新加坡,本土新加坡都能通曉雙語,英語為主,母語為副,母語為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一般本土新加坡人通常以英語為社會各族群溝通的語言,間中參雜方言,通稱singlish或mandalish。
問題四:新加坡人主要講的是什麼語言?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多語言、多人種組成的復性社會國家。其中華人佔76%,馬來人15%,印度人佔6.5%,歐亞混血人和其他人種佔2.5%。新加坡的國語為馬來語,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為官方語言。在教學、商業、出版、公務等方面使用各民族語言文字都是合法的。英語列為行政語言,成為各民族共通的語言,並且被認為是一種時髦。英語也是商業上的官方語言,而大部分新加坡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均能用流利的英語交談。此外,新加坡人大多通曉本民族的母語。從1984年起, *** 規定所有學校都要逐步過渡到以英語為第一教學語言,各民族語言作為第二教學語言,以加強各族的融合,提高社會事務效率。由於新加坡華人佔多數,對於香港遊客和福建、廣東遊客來說可能只須用閩南語和粵語就能游遍新加坡。70年代初, *** 提倡中國血統的人講普通話,採取料幾項措施:在學校、電台、商店、和公交BUS中推廣:(1) *** 官員在公開場合對華人講話必須用普通話;(2)華人小學生要起中文名字;(3)新建築物除了英文名外必須由中文名稱;(4)採用中國的簡體字。在新加坡的超級市場、攤販(巴剎)、購物中心、BUS車身上或一些 *** 機構里隨處可見一份份的標語牌,上面用中英文寫著:「講華語,是福氣,別失去!」這是新加坡文化部門的宣傳手段,它標志著新加坡 *** 推廣華語的決心。新加坡 *** 還有一個專門規范華語標準的華語委員會,把一些詞彙規范化,刊登在華文報章上,並且使用漢語拼音來為漢字注音。准備留學新加坡的你,理所當然的應該准備你必備的英語,因為新加坡主要的大、中小學均為英語為第一授課語言。近年來我國國際和經濟地位步步提高,在新加坡現在的很多私立學校及公立學校也開設了和正在籌備以華文授課的中高級課程和專業文憑例如新加坡管理學院的企業管理(business in management)和國立南澳大學的中英雙語授課的MBA課程等。當然,在你踏出國門的那一刻,英語是會隨時陪伴你左右的,即使是在新加坡,這個以華人為主導的社會,為了自身優勢的保持,她在重視華語的同時,英語仍然不可否認的是一門世界語言。留學海外學習好英語的同時,千萬不要拋棄了你自己的華語。「講英語,是工具,講華語,是福氣。」
問題五:新加坡人都說什麼語言 新加坡主要是英語和中文。大多數新加坡人都能用中文和人溝通。而英語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文件都是用英語來制定的。所以英語一定要好,而普通話一定要標准哦。 新加坡有77%的人口是華人,也就意味著漢語應該是新加坡的第一大語言,雖然漢語和英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一同被列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事實上,在新加坡以漢語為母語的家庭越來越少,有一次,新加坡某商團來中國訪問,看到的都是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的中國人,甚至名字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名字,但張嘴都是流利的英語,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校不重視母語教育。 *** 和各大企業都以使用英語為主。人們為了謀出路,當然重英語,輕母語了。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新加坡的國歌只有一個版本,那就是「國語」――馬來語版本。 馬來語,英語,華語(漢語普通話)和泰米爾語被一同列為官方語言。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國家對「國語」和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國民的母語漢語都不重視,而採取種種手段和措施實行英語教育,使英語一家獨大。 在新加坡,只懂漢語的人只能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流,無法進入上層社會,而只會「國語」馬來語的人則連在這個以馬來語為國語的國家中連日常生活交流恐怕都會很成問題了(因為戰新加坡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新加坡華人基本不懂新加坡的「國語」馬來語)。
問題六:新加坡人說什麼語言?主要吃什麼食物?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是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當地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
新加坡美食是最有代表性的亞洲美食之一,在世界上越來越為人稱道。在新加坡,不但有中國、馬來、印度三大民族各自的代表風味,還兼具日本、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其他各國美食佳餚,可說是美食者的樂園。
新加坡有它純粹土生土長的菜,這就是由長住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華僑,融合中國菜與馬來菜所發展出來的家常菜,主要是中國菜與東南亞菜式風味的混合體,也稱為娘惹。現在,娘惹更是成為了一種代表新加坡的飲食文化,因此在馬來西亞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比如由香蕉葉、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
問題七:新加坡人說什麼語言 新加坡官方語言
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
問題八:新加坡人說什麼語言 新加坡人以英語為主要通用用語, 是多元民族溝通語言。歷史背景和教育體制, 新加坡人普遍通曉兩種語言, 英語和族群語言。
問題九:新加坡人說什麼語言 新加坡官方語言為英語、漢語、馬來 語和泰米爾語。華語是華族社群中常用的語言,此外還有閩南話、潮州話、廣東話、客家話、海南話等方言。馬來族說馬來語。印度族人說淡米爾語、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旁遮普語、印地語和孟加拉語。英語是新加坡廣泛使用的語言,也是行政與商業用語。新加坡積極推行華語,大力提倡說普通話, *** 規定高級公務員在公共場合第一次談話時,一定要用華語。由於新加坡華人為主體,約占總人口的80%左右,所以日常生活中華語完全可以應對。很多馬來人,印度人也會說華語。在正式場合與華人交流用華語或者英文,與其他民族用英文
問題十:新加坡講什麼語言最多? 新加坡作為多元社會,且深受英國殖民背景和教育體制影響,英語且是多元族群溝通的語言,是新加坡社會普遍的共同用語,一般土生新加坡人,都能通曉兩種語言,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或少數方言,都能運用。
❺ 新加坡留學 中小學基本都是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
新加坡的中小學基本都是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而且整個國襲高逗家也是普遍使用英語和漢語,所以孩子即便是很小就去,也不會遺忘母語;再者,由於新加坡離我們國家較近,與中國的文化差異不大,對於低齡留學生來說,到那裡留學不需要太長時間的適應期,所以很多家長都願意從小就把孩子送去新加坡留學。新加坡約有200多所政府建立的小學,每年開課日期為一月二日。新加坡小孩入學年齡為6周歲。新加坡政府小學為六年,分為四年的基礎階段(1-4年級)及兩年的定向階段(5-6年級)。
在基礎階段,學校的主要科目有英文、母語和數學念顫,其他輔助科目包括音樂、美術和手工藝、體育和公民教育。小學三年級的學拍賣生開始學習科學。為了能讓學生們充 分發揮潛能,學校將根據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在小學四年級時採取分流教育制度。在新加坡,一個小學生必須在六年級時通過畢業會考(PSLE)才算完成小學教育而升入初中。
入讀新加坡政府小學分為2種情況:
一、 滿7周歲的學生可直接申請小一,無需任何考試。新加坡政府小學每年開課時間為1月份,學生最遲可在當年3月份之前申請,申請成功之後可以插班就讀。 3月份之後申請的學生將在下一年的1月份入學。
二、 申請小學2-5年級的學生,需要先在新加坡當地就讀3-6個月的小學預備班課程,然後參加新加坡的小學入學考試(AEIS或者QT與PACT),成績合格後政府會安排進入相應的學校與年級。
❻ 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
可以
新加坡官方語言為英語、馬來語、華語、伏毀皮泰米爾語,且大力推行雙語教學政策,其中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說英語和華文,就中英雙語的融合度而言,新加坡當之無愧地成為最容易融入的亞洲國家之一。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佔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
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
擴展資余培料: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53.5萬,其中337.5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2.7萬個「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缺差,有約163萬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
其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目前總人口561萬(2017年6月),公民和永久居民396萬。
❼ 新加坡中英文資料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集東西文化之所長,以培養適應現代社會與市場經濟的骨幹人材為主要目標。新加坡政府工作語言均為英語,加上77%以中文為母語的華人,形成特殊的雙語環境,為中國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其容易適應的語言環境,所以教育成就為環球所矚目。新加坡培養的學生,以競爭能力強和拓展能力高而活躍在世界各國的各種專業領域中。
新加坡是近年來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國家,在短短的30年裡,成為亞洲的四小龍之一。最近幾年,更在轉口貿易、貨運業、製造業、金融服務等等原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資訊科技產業,以作為今後經濟發展和科技競爭的動力。
由於新加坡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為青年人的就業提供大量的機會。新加坡當地的企業對專業人材的需求一直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根據最近一則報導,新加坡今後每年將缺少幾千名大學畢業生,估計到2010年,單在資訊科技方面,就需要大約250,000名工作人員。加上改革開放以來,新加坡的資金大量進入發展中的中國,以「蘇州工業園」為代表的大批企業,對於具有新加坡和中國兩種教育背景的人士也有大量的需求。
新加坡沒有任何的天然資源,要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有賴於人力資源的開發,所以特別重視教育質量,同時鼓勵留學生畢業後留新工作;和其它留學國家相比,新加坡失業率最低,就業機會高,發展空間廣闊。由於新加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一方面,新加坡是亞洲通往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歐美各國的重要橋梁,而另一方面,新加坡又由於和中國的歷史文化傳承關系,使所有在新加坡學習的中國學生,產生出一種「在家」的感覺。
新加坡環境優美、治安穩定、交通便利、77%的華人,華人文化與生活習慣,將使中國留學生倍感親切。 到新加坡讀書,只要付較少的學費,就可以獲得在歐美各國相同的教育。
中國學生在新加坡完成學業,或者在新加坡取得大專學歷之後,經過一段時間過渡,再赴西方國家完成本科課程,對西方國家的語文環境、生活方式、教育制度、以及學習方法,較為容易適應,以後學成回國,將能夠以更強的競爭力走向社會。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去新加坡留學,已經成為許多有遠見的中國學生和中國家長的選擇。
∮新加坡教育制度
--------------------------------------------------------------------------------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有利於每個學生循序漸進地發展自己獨特的天賦和興趣。新加坡的教育同時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因此它的教育非常成功,自成一體。
(一)小學教育
小學頭四年一律課程統一,四年後實行分流,分流是以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分為三種不同課程。分流為的是讓學生能以自己的進度學習,使其潛質獲得充份發揮。
小一到小四是奠基階段,宗旨是給學童在英文,母語和數學三方面打好穩固的基楚。主要修讀科目有英文,母語和數學。平均來說,在四年裡有33%的時間用於英文的學習、27%用於學習母語、另20%用來學習數學,其餘是美術、手工、音樂和體育等科目。小五和小六是定向階段,學童將被分配入三種主要語文源流中的一種。每一種源流的課程將使學童能配合中學教育的課程,學童在修完小六後參加小六離校考試。
(二)中學教育
學生通過小學離校會考者可以升上中一,中學又分特別班,快捷班和普通班三種課程。前兩種課程學生可在中學第四年參加普通教育文憑「普通」水準會考。普通班學生成績好的可在中學第五年參加這項考試。
特別班以第一語文水準教授英文和母語,只收小學離校會考成績優異者,每年約有百分之五的小學畢業生選讀特別班。
小學畢業生有一半以上(佔百分之五十六)升入快捷班,百分之三十八升上入普通班。兩班學生讀的母語只是第二語文水準而已,約有百分之七十五普通班的學生參加普通教育文憑「N」水準會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而升上中五。
(三)大學教育
合格中學畢業生憑成績及興趣選擇初級學院、高級中學及理工學院(大專學府)繼續升學,或進入社會工作。初級學院的大學先修課程為兩年制,高級中學則為期三年制。
新加坡有三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五所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淡瑪錫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
新加坡也有許多私立學校,這些學校或學院也設有一些很受歡迎的課程,如語言、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公共關系、酒店旅遊業、美容及電腦等。這些課程很多與英美等國家的著名學府聯辦,當你完成了該校在新加坡的課程和通過了這些國家對其專業的考試可獲得文憑。之後,可以到英美等國的母校繼續深造。
新加坡政府對私立學校的收費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此各個學校的收費不完全一樣。語言學校的收費通常在每月300到800新元,而工商管理類則收費稍微高一點。通常一年左右即可拿到英制國家都承認的大專文憑。
∮新加坡教育體制
--------------------------------------------------------------------------------
∮新加坡留學優勢
--------------------------------------------------------------------------------
為什麼近年來新加坡得到眾多學生的青睞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新加坡是—個移民國家。人口約280萬、華人佔了78%,馬來人佔14%,印度人佔7%、還有少數其他人種。所以新加坡基本上是—個華人國家,中國文化的精髓左右著這個社會的生活形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無論生活習慣,還是思維方式,都非常容易適應這個社會。
2、雙語環境—新加坡是個雙語國家,絕大部分學校都用英文作為教學語言,學生的母語作為第二語言,本國學生即可達到流利使用英文的目的,又不用擔心初期因為語言不通而不能交流。
3、政治穩定—新加坡社會治安良好,人的素質也高,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所以家長讓孩子到新加坡去都很放心。且新加坡離中國也近,從香港起飛只需3個小時就能抵達新加坡,家長要去探望孩子也方便。
4、簽證成功率高—一般返簽二至六周即可拿到簽證。如面簽則需要2—3個月。新加坡政府本身就歡迎中國學生前往新加坡學習,並願意留下高素質人才,所以簽證的審批程序比其它國家都要簡單、快捷。
5、留新就業、定居—由於新加坡自然資源極少,所以對人才資源的開發特別重視,優秀的外國留學生只要具備—定學歷,畢業後便可申請留新就業、定居。
6、「黃金跳板」—新加坡有著留學的「黃金跳板」的美稱。30%的中國學生在新加坡完成一年至兩年的學業後,會在英文及專業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隨後他們會選擇轉入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聯邦國家繼續深造。這樣既省時又省費,充分體現了其留學中轉站的作用。
❽ 新加坡是個亞洲國家可為什麼又講英語 又講漢語呢
來到新加坡,不能不提她有趣的語言現象。雖然華人佔新加坡人口約76%,由於歷史上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的關系,新加坡政府過去曾一直把馬來語定為新加坡國語,而在公共場合,都可以看到或聽到英語、中文、馬來語和泰米爾語等多語種的標識和廣播。近年來,為更好融入全球化經濟中並適應新的發展態勢,新加坡政府把英語作為通用商業用語(business language) 的同時, 還鼓勵各族裔都學習自己的本族語(native language)。由於新加坡是 曾是 英國殖民地,英語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加坡獨立後,英語仍作為各族裔交流的通用語言,而新加坡的大中小學教育都是用英語教學的,因此,在新加坡,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不過,大部分新加坡人講的並非世人所熟悉的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而是非常獨特的新加坡式英語 (Singlish)。如果你用英文跟新加坡人交談,就會感受到新加坡式的英語 (Singlish)特有的語言現象:某些輔音尾音的省略,某些母音和輔音發音的改變,重音以及語調的變位,動詞人稱與時態的『中文化』,混合著中文(主要是閩南話和廣東話)和馬來語的語法思維的表達。例如新加坡英語里常聽到的:
No good lah.
Steady lah.
See first.
Aiyah!
You want beer or not?
Can!
I go yesterday.
不少在標准英語裡面作為語法錯誤的個案,在新加坡式英語裡面卻經常使用(例如忽略動詞人稱和時態的變化等);不少在標准英語裡面作為不太禮貌或者不太恰當的表達方式(例如在詢問別人意見的時候在句末加上 or not?),在 新加坡式英語裡面也是屢見不鮮。不過從更廣義的角度來講,作為國際性語言的英語,早已超越了英美加澳等國所使用的母語--英語的范疇,當今的英語也結合各地的語言和文化而衍生出各種不同的變體(例如印度式英語、馬來英語、南非英語等),而新加坡式英語就是其中的一種。
與此同時,在同新加坡華人用中文交談中,同樣會發覺,他們的中文表達也同樣少不了英語的思維,並且經常都會夾雜著一整段的新加坡式英語。如果與香港比較會發現非常有趣的現象。新加坡和香港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語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兩者都是以華人為社會的主體,都是英語教學,兩地的人都能說流利的英語。相比之下,大部分香港人日常生活交流大多都用中文(廣東話),雖然也夾帶不少英語,但大多都限於單個詞,而香港中英文相互之間的影響與痕跡沒有新加坡的深;而很多新加坡人的日常交流已經是用英語,其中不少新一代的華裔已經只說英文了,而新加坡華人用中文交過程中夾雜的英語表達已不限於單個詞彙了,而是一整段話。'中文英說'在某種程度上可是算得上是形象的描述了。
無怪乎很多報導都說新加坡華人中英文都說,不過中英文都說得不好。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新加坡都不算是一個理想之地。畢竟無論是夾雜英語思維的中文還是新加坡式的英文,都不是中英文學習者的目標。其實語言本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和載體,只要雙方都能相互領會,誰是標准,誰是權威已不再重要。只是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學習大部分人都能聽懂或者都很容易聽懂的『標准英語』或『標准中文』就顯得很有意義了。不過,從語言現象研究和鍛煉或提高語言聽力的角度來講,新加坡倒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很多人都不難發覺,在新加坡與人交談、辦事或者接受服務,在很多情況下使用英語所受到的『待遇』,要比使用中文的好一些。如果你能說標準的或者比較地道的英語,那麼所獲得的『尊重』也會更多。
由此想起一位長期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士對當下新加坡新一代華人的的描述與分析:『剪不斷,理還亂』。
一方面,新加坡是一個奇跡。新加坡人把一個沒有腹地和自然資源匱乏的小島用幾十年時間建成了一個具有高效行政體制的法治社會和經濟奇跡,繼承並發展了英國的文官制度與精英政治,建立起重商主義和實用主義的社會主要價值觀。的確,新一代新加坡人具有足以引以為豪甚至傲視群雄的資本,而表現出自己與其他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與眾不同,甚至『脫亞入歐』。另一方面,面對經濟全球化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中國)的飛速發展而自身優勢的逐漸喪失而感到憂慮。『在津津樂道於享受豐裕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又不得不面對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尷尬。豐裕的物質生活的背後是工作的艱辛,多元文化的生活卻不能帶來更多的好的藝術作品。面對同屬華語世界的香港、台灣乃至中國內地,新加坡人文蘊底的薄弱更是顯而易見。』
早期從中國漂洋過海到新加坡『討生計』的祖輩們,作為『過番客』還有『落葉歸根』的強烈願望,到後來新加坡獨立後建設國家的父輩們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轉變,再到現在新一代新加坡華人中國色彩的完全消除以及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和優越感,對於他們來講,中國已是一個屬於他們祖輩故鄉的遙遠國度。的確,這本來無可厚非,再也正常不過了。雖然文化上講屬於同根同源,但事實上的差異與缺乏真正認同還是很明顯的。當以一口流利的新加坡式英語應對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同時,又要為『搭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順風車』而重新努力尋找華語文化傳統上的淵源,從而避免在新一輪經濟大潮中自身優勢的喪失及被邊緣化。個中的現象與原因,真的很值得人去深思。
❾ 新加坡是推崇英語和華文的雙語國家
新加坡是推崇英語和華文的雙語國家,將中西方文化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新加坡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備受中國學子的歡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們將“就業”作為留學的終極目標,令其成為近年來莘莘學子出國留學的首選之處。
新加坡留學費用低、文化同源、入學語言要求較低、畢業後有利就業及移民的種種優勢,使留學新加坡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近年來,新加坡的就業需求明顯增加,再加上中國和新加坡之間貿易以及文顫陪化的往來頻繁,因此選擇新加坡留學更理性。
另外,申請新加坡留學的途徑簡便,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並且新加坡企業在華投資發展迅猛,所以就業機會增多。新加坡政府以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為前提設立眾多專業,每年理工學院畢業的學生都成為社會緊缺人才,就業率達到85%以上,有逐年上漲的趨勢,發展空間廣闊。
新加坡的學校有很多,學生的選擇范圍非常廣泛。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更注重一些專業實力,在選取學校時,可以參考一些專業的排名,選擇那些在你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比較強的學院或大學。很多學校綜合排名並不很好,但是它的某個專業確實很有實力,無論認證還磨段是就業,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留學,還有將來的就業方向和發展趨勢。像酒店管理、會計金融、大眾傳媒等熱門專業,一直收到許多學生的追捧。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日益突出,在新加坡對於酒店與旅遊管理等專業在國內就業市場的需求潛力很大,涉及的工作種類也非常廣泛。因此,對於留學生來說在新加坡讀一些熱門專業是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
專家建議,如果你想得到一瞎洞譽個理想學校的理想專業,就要摒棄“拍腦門”的作風,靜下心來,認真研習新加坡學校的基本情況,在對不同學校和專業進行比對,根據個人的真實情況,兼顧學生本人的興趣、愛好、能力加以考慮,再進行選擇,或許才是比較合適的。理智的評估自我是否有能力面對未來職場上可預見的各種問題,選擇學校和專業時對以後就業前景要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