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綠卡可以去哪些國家
⑴ 新加坡的綠卡是全世界免簽的嗎
持有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中國人俗稱綠卡),原有國籍還是中國籍人,持有的是中國護照,唯有新加坡本土公民或入籍為新加坡公民,持有新加坡護照,才能享有156國家對新加坡護照的免簽證。
⑵ 新加坡護照免簽國有哪些國
新加坡護照免簽證國家:
1、美國、英國、加拿大、西班牙、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香港、義大利、日本、韓國、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
2、阿根廷、智利、巴拿馬、羅馬尼亞、汶萊、柬埔寨、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捷克、斐濟島、愛爾蘭、肯亞、澳門、馬來西亞、馬爾地夫、墨西哥、菲律賓、斯里蘭卡、越南等國家(進入中國可以享受15天免簽)。
中國公民新加坡護照免簽條件:
1、符合條件的中國公民持有的護照有效期不少於6個月;
2、須持有96小時內離境的續程機票或船票;
3、滿足在新加坡停留的經濟證明條件;
4、須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德國、瑞士8國中任一國簽發的簽證或可入境德國或瑞士的有效申根簽證,且在入境新加坡時,上述簽證有效期應為1個月以上;
5、國家單次有效簽證出行且簽證被使用,返程時亦可適用免簽過境政策,但須從簽證簽發國直接赴新,且轉機目的地須為中國。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新加坡明確中國公民有條件96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⑶ 移民新加坡享受哪些福利
1、養老金保障
新加坡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公積金計劃。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CentralProvidentFund,CPF)最開始是由英國殖民政府創立的,雖然英國本身有一套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因為新加坡非常特殊,所以在殖民地採取了一種不同的替代政策,即僱主和雇員都需要交費。
隨著保障功能的擴展和工資水平的提高,公積金的繳費率也不斷提高。1955年,繳費率只有雇員工資的10%,其中雇員和僱主各出5%;後來曾經一度高達40%,雇員和僱主各出20%,現在的繳費率又降到了33%,僱主出13%,雇員出20%,每月的最高繳費基數有封頂線。由於這個制度是完全積累制的,所以僱主和雇員的繳費必須按月上交。雇員的繳費要由僱主從其每月的工資當中預扣,而僱主如果沒有按時繳費的話,則必須向中央公積金局提出正當的理由。
雖然CPF最初只是一個養老計劃,後來它的作用也延伸到允許提取存款用於其他目的。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還是購買房子(擁有一個家)。後來,公積金存款也被允許用於高等教育,醫療以及健康保險。現在還能在股票投資市場上進行投資。此外,購買房屋也被很多新加坡人看作是老年時期的一種有效的收入保護手段。因此,在新加坡的社會政策當中,住房和社會保障就不可避免的被連在了一起。其他國家類似的積累基金一般只用於提供退休收入,新加坡的CPF推動了一個龐大的住房計劃,從而推動了新加坡物質和社會上的變革。
退休養老是中央公積金制度設立的最先動因,也是這一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早在1955年7月,中央公積金局便推出了養老儲蓄計劃。新加坡的養老保險採取全部繳納的制度,即僱主和雇員分別按一定比例為雇員存儲退休金。當公積金會員年齡達到55歲並且退休賬戶達到最低存款額這兩個要求後,可一次性提取公積金。若最低存款未達到規定數額,可選擇推遲退休以繼續增加公積金賬戶積累,或用現金填補差額,或由其配偶、子女從各自的公積金賬戶中轉撥填補。政府鼓勵已達退休年齡但身體健康的會員繼續工作,以使他們積蓄更多的公積金存款。
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看到公積金賬戶是一個綜合賬戶,覆蓋居民很多方面,政府其實是在幫助居民進行一種類似於金融理財的工作。隨著中央公積金使用范圍的逐步放寬,為避免公積金過多用於住房、醫療、教育等其他項目支付而影響養老金的積累,確保會員有足夠的存款保障晚年生活,1987年中央公積金局推出"最低存款計劃"。規定公積金會員在年滿55歲提取公積金存款時,必須在其退休賬戶中保留一筆存款作為最低存款。此外,新加坡政府還利用東方人孝文化的傳統道德,在養老保險上注重家庭養老保險。1987年中央公積金局同時推出了"最低存款填補計劃",規定公積金會員可在父母年齡超過55歲而公積金存款少於最低存款額的情況下自願填補父母的退休戶頭,填補金額是最低存款額和他的父母年齡達55歲時退休賬戶結存額之差。從1995年7月起,會員也可以為配偶填補以保障其晚年生活。
2、醫療保障政策
在新加坡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醫療保障制度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公積金局制定了多項醫療保健計劃,主要包括"保健儲蓄計劃"(Medisave)、"健保雙全計劃"(Medisheild)和"保健基金計劃"(Medifund),簡稱為"3M"計劃。
(1)"保健儲蓄計劃"。1984年4月,公積金局推出"保健儲蓄計劃"。在該計劃下,公積金會員每月須把部分公積金存進保健儲蓄賬戶。繳費比例因投保年齡不同而不同,年齡越大,相應繳費比例越高。公積金會員可以動用保健儲蓄賬戶的存款,為本人或是任何一個直系親屬如配偶、子女、父母和祖父母支付在當地的醫療費用,主要支付公立醫院和獲准私人醫院的住院費和某些門診費。1992年7月,公積金局還推出自僱人士保健儲蓄計劃,以保障自僱人士在急需時有能力支付其醫療費用。
(2)"健保雙全計劃"。"保健儲蓄計劃"對發生一般醫療費用的居民來說已經能保障,但對因患重病和慢性病等花費多的國民來說,賬戶資金可能不夠。為此從1990年7月開始,公積金局又實施了"健保雙全計劃"。這是一項大病醫療保險計劃。它允許會員以公積金保健儲蓄賬戶的存款投保,確保會員有能力支付重病治療和長期住院而保健儲蓄不足的費用。自1990年開始,所有75歲以下的保健儲蓄儲戶除非選擇不參加這項醫療保險,否則都被自動納入該保險計劃內。
1994年7月,公積金局又推出了"增值健保雙全"計劃。與"健保雙全計劃"相比,"增值健保雙全計劃"須繳付的保費稍高,相應的支付待遇也較高。
(3)"保健基金計劃"。盡管"保健儲蓄計劃"和"健保雙全計劃"覆蓋了絕大多數新加坡人口,但仍有少部分貧困國民無力支付醫療費。為此1991年新加坡提出了由政府撥款建立專項基金的設想。1992年1月《醫療基金法案》獲議會批准。1993年4月醫療保健基金正式設立以援助在"保健儲蓄計劃"和"健保雙全計劃"外仍無法支付醫葯費用的貧病者,實際上是對他們實施醫療救濟。
上述三重醫療保障安全網確保了新加坡國民獲得基本的醫療保障。
3、住房保障計劃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國土面積狹小而人口密度很大。1959年自治時面臨著嚴重的"屋荒",當時200萬人口中有40%的人居住在貧民窟和窩棚內,惡劣的住房條件導致公共衛生狀況惡化和一系列社會問題,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為解決居住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發展局。1964年又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組屋計劃。
首先,新加坡政府主導組屋的開發與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土地和資金保障。新加坡是市場經濟國家,但住房的建設與分配並不完全通過市場來實現,而是由政府主導。新加坡政府十分明確自身在解決住房問題上的責任,制定了符合其國情特點的住房政策和分階段建房計劃,採取了一系列行政、法律、金融和財政手段,大規模興建公共住房。
土地是國家財富之源,也是組屋建設的基礎和命脈所在。1966年新加坡政府頒布了《土地徵用法令》,規定政府有權徵用私人土地用於國家建設,可在任何地方徵用土地建造公共組屋;政府有權調整被徵用土地的價格。根據該項法令,新加坡政府協助建屋發展局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獲得土地開發權。
在資金方面,新加坡政府以提供低息貸款的形式給予建屋發展局資金支持,支付大筆財政預算以維持組屋順暢運作。此外,為保障普通老百姓能夠買得起組屋,其售價是由政府根據中低收入階層的承受能力來確定,而不是靠成本來定價的,因此遠遠低於市場價格,並造成建屋發展局的收支虧損。這部分損失政府核准後每年都從財政預算中給予補貼。據統計從政府開始撥款計算,累積的政府補助金總額已達159億新元。政府財政支撐是新加坡組屋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
(2)實行"公共住屋計劃"。為解決低收入者無力購房的難題,1968年9月中央公積金局推出了"公共住屋計劃"。在這一計劃下低收入會員可以動用其公積金普通賬戶的存款作為首期付款之用,不足之數由每月交納的公積金分期支付。如果普通賬戶的存款不足支付,可向建屋發展局貸款,用將來的公積金來償還。
(3)以家庭收入水平為依據,實行公有住宅的合理配售政策。自1968年新加坡大力推行政府組屋出售政策以來,購房者日益增多,如何搞好公房合理配售,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合法權益,為此,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縝密而嚴格的法律法規,對購房人條件、購買程序、住宅補貼等均作出嚴格規定,按照公平原則進行合理分配。政府制定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購屋准入政策,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調整收入上限。比如在20世紀70年代,規定只有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者才可申請購買組屋;80年代提高到2500新元,隨後到3500新元,目前放寬至8000新元,以接納更多人購買。這樣基本保證了80%以上中等收入的家庭能夠購買到廉價的組屋。
出台法律嚴格限制炒賣組屋,確保組屋政策順利實施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格限制炒賣組屋的行為。建屋發展局的政策定位是"以自住為主",限制居民購買組屋的次數。規定新的組屋在購買五年之內不得轉售,也不能用於商業性經營。如果確實需要在五年內出售,必須到政府機構登記,不得自行在市場上出售。一個家庭同時只能擁有一套組屋,如果要再購買新組屋,舊組屋必須退出來,以防投機多佔,更不允許以投資為目的買房等等。由於嚴格執行了上述一系列措施,新加坡政府有效地抑制了"炒房"行為,確保了組屋建設健康、有序地進行。
據建屋發展局的最新統計自1960年以來,建屋發展局共興建組屋990320套,目前約有82%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政府組屋中,組屋政策真正成為"普惠性的政策"。
4、教育福利
1989年6月,中央公積金局推出教育計劃。會員可動用其公積金戶頭里的存款,為自己或子女支付全日制大學學位或專業文憑課程的學費。可動用的款項是扣除最低存款額之後總公積金存款的80%。學習畢業後一年需還本付息,分期付款的最長年限為十年。這項計劃使公積金功能擴大到教育保障,有利於國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新加坡教育事業的發展。
我們總結新加坡法定福利,可以概括出以下幾點:
首先,新加坡的制度很適合也只能適合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政府所謂的保障更多的是幫助公民進行金融理財,所以彈性特別大,細節特別多,差異性和個性化也很強。
其次,新加坡的意識形態還是偏向於自由主義,國民社會保障水平取決於個人的工作收入而非社會的再分配,也就是在以政府責任為主的傳統社會保障中強調更多的個人責任,新加坡政府主張"人民的事由人民自己掏錢",從保障資金的來源上強調個人對自己的福利保障承擔足夠的責任。這一點與西方國家盛行的福利型社會保障,即政府每年要提供大量補貼和撥款相比截然不同。
另外,新加坡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按照"效率優先,機會平等"的價值理念而設計的,在以關注公平為主的傳統社會保障模式中加入更多的效率機制。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協調社會發展的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系。李光耀強調指出:"如果從工作和進步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利益,沒有公平地讓全體人民分享,我們就不會得到他們全心全意的合作和參與。""不能聽任自由競爭造成社會不公引致局勢緊張",但同時又謹記效率是社會發展的根本,"重新分配不能過頭,以致造成浪費和濫用,卓越者不再奮發圖強"。正是抱著這一理念,新加坡政府雖然主張通過國家的力量給予低收入階層一些照顧,扶弱濟困,以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但卻反對實行歐洲福利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以避免"泛福利"現象的發生。
這一價值理念在新加坡的醫療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中得到了鮮明的印證和體現。醫療保障制度通過實施"3M"計劃,不論公務員或私人企業雇員,不論富有者還是貧困者都有能力負擔自己和家庭的醫療保健費用,從而得到最基本的醫療保障,保證了社會公平。同時劃入個人醫療保健儲蓄賬戶的資金以會員的工資為基數,這使得醫療保健儲蓄與個人工作收入緊密相聯,會員越是努力工作,醫療保健儲蓄存款就越多,他所享受的醫療服務就更好,這又體現了效率原則。而住房保障制度在對社會較脆弱階層給予補貼、滿足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同時,也不是人人享受同樣的福利、買到同樣的房子,而是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購買大小、檔次、舒適程度不同因而造價也不同的住房。
最後我們要說,新加坡的制度特別強調家庭本位--強調家庭互助共濟,具有濃厚的儒家文化色彩,由於歷史原因,新加坡深受傳統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儒家文化中的"孝悌"觀念在這里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因此新加坡十分注重發揮家的社會功能,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維護社會穩定,要求國民充分履行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義務,鼓勵家庭成員互助共濟。這一理念充分反映在中央公積金制度中。多數公積金計劃都涉及到一家三代人,鼓勵全家人守望相助、互相支持。其中,"保健儲蓄計劃"是指會員儲蓄以保障個人、配偶、子女以及父母的醫療費用。會員不但可以保障自己,,而且惠及配偶、父母和子女,盡到孝道與責任。"最低存款填補計劃"和"家庭保障計劃"、"家屬保障計劃"的推行強化了家庭保障功能,使家庭成員之間的社會障利益相聯,增強了子女對父母、國民對家庭及社會的責任意識,從而密切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增強了家庭凝聚力,提高了社會穩定性。
⑷ 請問新加坡PR 可以免簽去哪些國家
新加坡PR只是永久居民而已,或者說是綠卡,並沒有新加坡的公民權.而新加坡護照(去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免簽)只有新加坡公民才可以申請,PR只可以拿本國的護照.PR往往可以比較方便地在駐新加坡的外國使館申請簽證,而不用返回到母國.
⑸ 拿新加坡綠卡可以在馬來西亞多久
永久。拿新加坡綠卡可以永久在馬來西亞,沒有棚蠢時間限制鏈唯陪。新山櫻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
⑹ 中國護照新加坡綠卡去美國需要簽證嗎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規定,持有中國護照和新加坡綠卡的旅客在前往美國之前需要申請簽證。這適用於幾乎所有的中國公民,無論他們是否持凳賣肆有其他國家的永久居留權或公民身份。因此,如果您持有中國護照和新加坡綠卡,並計劃前往美國旅行,您需要在前往美國之前申請簽證。建議您提前查詢美國配螞駐新棗轎加坡大使館或領事館的官方網站,了解申請簽證所需的具體材料和程序。
⑺ 中國人持新加坡學生簽證去哪個國家旅遊簽證比較方便
中國人去哪個國家旅遊簽證方便與持新加坡學生簽證無關。
1、中國人持新加坡學生簽證並不能增加拿到旅遊簽證許可的可能。
2、想拿到旅遊簽證許可必須符合目的地所在國家和地區的要求,滿足了這個要求,只要持有中國護照就能獲得許可,與是否持新加坡學生簽證無關。
3、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出國免簽的21個國家:歐洲:土耳其、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聖馬利諾、喬治亞、南斯拉夫、波黑;亞洲:孟加拉、朝鮮、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寮國、土庫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在幾個大的空港入境也可以落地簽;美洲:古巴、厄瓜多、蓋亞那、秘魯;非洲:貝南。
⑻ 拿到新加坡綠卡有什麼好處
申請新加坡移民的人越來越多,那麼拿到新加坡的綠卡有哪些好處呢?似乎是不少人關心的話題。和移民欄目一起陸余來看看拿到新加坡綠卡有什麼好處,歡迎閱讀。
拿到新加坡綠卡有什麼好處?
新加坡作為花園城市,亞洲避稅天堂,護照可以免簽約170國。大部分中國家庭移民新加坡,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教育,又不願離家太遠。也有部分企業家是出於稅務規劃考量,並計劃以新加坡為跳板擴展商業版圖。
子女教育
新加坡距離北京飛行時間6小時,距離上海飛行時間5小時,無時差。如果孩子在新加坡讀書,可以隨時看望;或者全家移居新加坡,也可以隨時回國探親。
新加坡實施雙語教育,讓孩子在掌握流利英語的同時不放棄母語,而且子女可就讀政府公立學校,享有國民教育及優質英語教育環境。劍橋體系的教育系統,使得孩子的成績受到世界的認可。可以輕松報讀美國,英國等知名高等學府。
新加坡人口組成中華人佔70%,很多地方都還保留著中國的傳統。在新加坡生活,溝通敬告無障亮悉明礙,完全沒有身在異鄉的感覺。
事業拓展
新加坡為區域性徵稅,且稅制低廉(公司所得稅17%;資本利得稅豁免),海外收入無需申報納稅。無遺產稅。新加坡是名符其實的亞洲貿易中轉站,與美國雙邊貿易自由往來,沒有關稅。在新加坡設立公司,可降低出口關稅成本,起到了絕佳的貿易跳板作用。
在資金安全方面,新加坡致力於打造第二個瑞士,保證個人資產安全。獲得新加坡護照後,可以免簽170多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中國、香港、日本及絕大部分歐洲國家。
⑼ 是不是拿到新加坡的綠卡就可以自由出入世界的很多國家
拿了美國綠卡,其實也還是算中國公民,因為你實際上還是持有的中國護照。實際上你只是拿到了美國的永久居留權。 拿到美國綠卡回國不用簽證,因為你還是中國公民,護照也還是中國護照,入中國國境的時候當然就不用簽證了。
但是,如果以後入了美國國籍,換了美國護照,變成美國公民以後,這樣會中國就需要簽證了。因為世界上只有3個國家進入中國可以免簽證停留2周時間,這3個國家分別是:日本,汶萊,以及新加坡。也就是說,其他國家進入中國都要簽證。
如果所簽的簽證為旅遊簽證,那麼可以停留的時間為3個月,3個月以後,出中國國境以後,又可以再簽證進入中國,這樣又可以再待3個月。 你這里所說的有了美國身份,其實應該是說的成為美國公民,拿著美國護照,這樣去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不用簽證,直接買好機票就能出發。
只有拿了綠卡達到5年以上,才有資格去申請入美國國籍,這樣才能把護照換成美國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美國公民。這個5年一般稱作「移民監」,在這5年以內,必需真正住在美國境內達三十個月以上才有資格申請入美國國籍。
如果離境超過一年以上者,這段期間應從回美國之日重新算起。 所以,也就是說可以回國,但是回國不能超過1年,一年以上的話,前面待的時間也不算了,必須從你再次入美國國境的那天算起,重新坐移民監。
而且,申請人在連續住滿五年的最後六個月,是住在遞交申請書的該州內,也就是說,在這5年的最後6個月,是必須住在你想要加入的那個州,比如說,你想要在紐約州遞交入籍申請,這樣5年裡面的最後6個月,你就必須待在紐約州。 所以,也就規定了你一定不能在這5年裡的最後6個月離開美國國境。一定要待在那裡才可以。
美國的綠卡正式稱謂是「Permanent Resident Card(永久居留卡)」,也叫I-551,上面記錄了持卡人的照片、指紋、姓名等資料,可以通過申請獲得,申請人通常需要在美國有固定工作或配偶子女在美國定居。申請成功將給申請人發放綠卡,持卡人需要按期更新卡片。
擁有美國綠卡後不需去美國大使館或領事館申請簽證,只需出示護照和綠卡就可自由出入美國國境,同時在美國國內享有除選舉權外、其他方面和本國公民一樣的福利和待遇。綠卡持卡人通常需要每年在美國居留一定時間,超過兩年未入境的持卡人可能會被取消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