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拐點什麼時候出來
㈠ 人口拐點的人口拐點正是轉型契機
作為人口學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我國21世紀人口老齡化和經濟社會對策研究」的首席專家,左先生的數據均來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聯合國的最新人口展望,他有一句話讓人警醒:「未來中國面臨的將不再是勞動力過剩,而是勞動力不足。」我想,一個在過去30年收獲了巨大人口紅利的國家,當人口紅利開始消退,將意味著什麼?
人口問題不單純是一個數據問題,它包含有更為廣泛的社會經濟、文化的意義。按左學金的說法,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很快會在2015年出現下降。拐點到來的時候,真的會出現用工緊缺,年輕人找工作不愁,並且能拿到一份比前輩更高的工資嗎?這些問題我們還得拭目以待。左學金認為拐點正是轉滾滲型的契機,現在我們更需要一種思維的拐點,那就是加快經濟轉型,建設創新型國家。
今年的經濟表明,傳統的增長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為繼,以低工資、高強度、低保障的勞工代價換取人口紅利的時代正在逐漸遠去,依靠高儲蓄率、高投資推動的投資型經濟也面臨挑戰。而城市超低的生育率,加速的老齡化,人們家庭中老少人口結構已經發生逆轉,這種變化也將影響社會結構的轉變,給社會管理帶來新的問題。
如何盡快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人力資源結構的提升、戶籍制度及養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以應對人口結構性變化顫返可能帶來的沖擊,以改革紅利替代人口紅利,回到一切從「人」出發,以「人」為本,這是改革必須面對的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們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人民生活都取得很大的成績,但如果展望未來30多年,我們國家的發展模式,面臨的挑戰都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中央強調科學發展,強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什麼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什麼特別要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很多的客觀原因。
我研究比較多的是關於人口的問題,從人口變動趨勢來說我們一個比較優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人口的增長正在放慢,勞動年齡人口在三年之內可能會出現下降,我們勞動年齡人口對老齡人口的支持比在下降,然後勞動密集製造業的比較優勢也會下降。未來中國面臨的將不再是勞動力過剩,而是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會變得比較貴。
由於人口的變化我們的儲蓄率也會下降,國內投資的錢是從儲蓄來的,所以儲蓄率下降後投資率也會下降。我們現在主要出口是勞動力和製造業的產品,出口的勞動密集製造業競爭能力也會下降。因為很多發展中國家,比如印度、孟加拉國、越南、南非的勞動力可以更便宜,可以製造更便宜的出口商品。
很多學者認為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會在未來20年、30年逐步下降,會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速甚至低速的增長,過去30多年我們平均增長率在9%以上,這一個五年規劃國家把經濟增長目標調整在7%,這兩年我們的增長率還是高於7%,但未來的增長率會從目前8%左右下降到7%左右,甚至會下降到6%以下,這都是很大的變化。
這就是我們國家資源稟賦的變化。什麼叫資源稟賦?就是我們勞動力豐富,資金豐富。這些因素變化會倒逼我國經濟增長,倒逼我們國家經濟的轉型,所以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但是我們的主觀願望,也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客觀需要。如果我們不能有效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去競爭技術,我們又不能和發展茄備飢中國家去競爭廉價勞動力,那麼我們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0年我國進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查數據再一次確認了我國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增長率不斷下降的趨勢,但人口增長率下降的速度和變化的趨勢比我們原來預料的要快一些。我們現在有很多研究,包括聯合國關於世界人口前景的展望,預測我國人口總量峰值大概是14億,原來我們說16億,低於我們原來的預測,而且峰值到來的時間會提前到2025年左右。
聯合國對中國大陸人口預測分為中方案、低方案和高方案。高方案脫離我們的現實。根據中方案,大陸人口總量在2026年達到接近14億的峰值以後開始進入負增長,在本世紀末會下降到9.41億。根據低方案預測,大陸人口總量將在2017年達到13.58億峰值以後進入負增長,並且在本世紀末下降到5.06億,低於1949年的水平。根據聯合國的預測,無論中方案還是低方案,印度都會在2021年取代中國成為世界頭號人口大國。
有個指標叫總和生育率,指一個國家婦女平均生孩子的數量。聯合國中方案預測我國總和生育率2010年到2015年是1.56,不到1.6個孩子,然後下降到2020年的1.51,以後逐步回升,在本世紀末達到2.01。低方案是從2010年到2015年的1.31,下降到2025年的1.03,到本世紀末回升到1.51。國內很多學者認為我國現在的總和生育率在1.4~1.5之間。按人口理論,總和生育率2.1才能達到世代更替水平,維持既有人口數量不變。低於2.1被稱為低生育率。
未來中國人口到底怎麼變化,取決於今後年輕人生多少孩子。孔夫子強調多子多育,但未來是不是這樣?可以看看和中國文化接近的東亞地區。2010年日本的總和生育率是1.39,韓國1.23。全球最低的四個地區是中國的台灣地區1.16,中國香港1.09,中國澳門0.92,另外新加坡1.02。盡管他們有多項鼓勵生育的政策,但生育率還是最低。因為華人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很多錢花在小孩身上,大家可能不願意生很多孩子。綜合各方面情況,我個人判斷我國未來人口變化可能在中方案和低方案之間。
我國人口總量變化,勞動人口也會變化。按15歲到64歲這個定義來算勞動年齡人口,我國勞動人口會從2010年9.77億增加到2015年9.96億,然後開始逐步下降,在本世紀末中國勞動人口會降到5.26億,就是說大約相當於2015年峰值時的一半多一點,在2075年後我們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略高於55%,現在是高於72%。就是說到那時總人口裡老齡人多了,拿養老金的人佔比大幅提高。
還要說明一下,我們的就業人口實際上是少於勞動年齡人口的,比如,現在很多人在讀大學讀研究生,所以真正從事勞動的人口比勞動年齡人口要少得多,這樣對經濟是有影響的,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如果沒有勞動力數量增加以及勞動力從生產率較低的農業部門向製造業、服務業轉移,根據研究我國經濟增長率將放慢1/3以上。這里還沒有考慮因為人口變化對投資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
所以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要更多依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所以中央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
中央早就提出要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政府職能的轉變,今後的政府可能要「三重」:第一是重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沒有回報,企業不大願意做,但是基礎研究對整個社會有好處,應該政府來做。第二抓基礎設施,包括教育設施、通訊設施、能源設施。第三重環境,商務環境、法制環境,知識產權的保護,信息的透明,執法公平公正,這些東西對創新都非常重要。
另外三個減少。第一要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第二減少政府的行政審批,第三減少過度規劃和不斷變化的規劃。我們現在無論是產業還是城建都有很多規劃,但是有的規劃過度了,而且經常變化。
㈡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出現拐點
自武漢新新冠狀病毒肺炎出現至今已經有近兩個月的時間了,自武漢封城以後,全國各地更是有著不少的病例在不斷的增加。對此許多的市民都覺得惶恐不已。根據最新消息,全國疫情將在正月十五這個關鍵的日子出現拐點,這也是見證此次疫情是否成功得到控制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
疫情拐點將出現
1月29日,武漢、重慶、四川、山東、貴州、上海和安徽等地患者相繼治癒出院。
同日,央視播出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的戚基專訪。張伯禮表示:「根據武漢近期疫情變化的數據,我們期盼的拐點可能將要出現。新增的病例開始減少,出院的病例增多,死亡的病例還要下降。出院的病例超過了死亡的病例,這一點顯示了非常好的前景,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表示:「武漢輸出病例降到最低,甚至降至零,這對國內國際意義重大。因為國際上的確診病例都屬於武漢輸出病例,現在國際上也還有病例在增加,原因在於潛伏期還沒有到。武漢封城前出去的人,有部分出去時在潛伏期內,還沒有症狀,過一段時間才表現出來。因此,從1月23日推算,大概到正月十五,應該看到明顯的成效。」
武漢人民的奉獻
我相信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的措施是很堅決的,是全方位的。它是為了使全國各地不再有輸入病例。14天最長潛伏期,現在,6天就有所變化了,過後幾天還要有變化,這個變化對全國的槐改影響是很大的。這個拐點的出現,就是武漢人的貢獻。
全國戰場第一位
現在我們疫情防控的戰場分兩部分,一個是武漢以外,一個是武漢。我們要把全國戰場放在第一位。
為什麼呢?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片森林著火,火燒到了其他樹林,你說先救哪個?我說兩個都要救,但更重要的是先救那些剛著火的。因為剛著起來的控制難度相對比較低。如果全部著火了,損失會大得很。
正月十五應該看到明顯成效
疾病有潛伏期,從1月23號推算的話,大概到正月十五,應該能看到明顯的成效。現在是一個時機,第一步一定要把武漢之外的病例迅速控制。我們有決心也有能力加以控制了。
防感染為首要
我們現在不是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能有些病人不到肺炎的程度,但是他是傳染源。所以現在診斷標准出了4版,是因為病毒變化快,我們在適應,跟它賽跑。
無需恐慌
我們的人口太大了,這么多人坐火車、飛機、輪船特別是長途客車,這些都是密封空間,會給疾病傳播造成一定的機會。但我要強調,公共衛生工作也要兼顧到社會正常運轉,只要我們做最大程度上的防範,是可以在動態中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在理想的靜態中解決問題,那是不現實的。
將重心放到社區
武漢現在在調整,把工作重心下到社區去,我覺得這個做法是對的。不要都到三甲醫院去,門診進不去人山人海的,大家怨聲載道。
溫馨提示
目前隨著病毒檢測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所以病例的確診也是逐漸的增快和增多,當疫情增加到達高峰點以後,按照目前的防護措施,便能夠出現拐點和回落的情況,所以希望大家也可能耐心的進行等待鉛仔判,在家中做好防護措施和隔離。
㈢ 拐點是誰第一個提出來的
你說的是高脊顫數裡面的拐點還是經濟學里櫻返敗面的拐點?
高等數學裡面的拐點指的是二階導數為零的,由牛頓和萊布尼茨提出的。
拐點論是萬科老闆王石提出的。之前都有相似的經濟論斷,但是明確提出拐點論的,就是那個號稱高素質精英人才的王世輪石!
㈣ 為什麼新加坡被評為幸福指數最低的國家
美國學者麥耶斯在分析了1991年世界人均國民收入與幸福感的關系發現,當人均國民收入超過8000美元時,國家財富與國民幸福感的相關系數就消失了。也就是說,個人的財富與其幸福感之間存在著一個拐點,1991年的拐點是 8000美元。收入8000美元以下的人,錢掙得越多,人就越感開心, 收入8000美元以上的人,錢掙得越多,人未必越感開心。201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是3600美元,我們的經濟發展存在這個拐點嗎?
按照中國社科院的調查,2005年,中國城鄉居民的幸福感比上一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根據中青報社會調查中心 2006年的調查顯示,有85.3%的人感覺自己的收入雖然增加了,但生活負擔卻比10年前更重了。零點調查公司的調查也表明,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十年中是先升後降,與經濟發展的曲線並不同步。
㈤ 疫情拐點無法預測,峰值應在2月中下旬出現,峰值和拐點的區別在哪
區別很簡單,它倆長得不一樣,意義不一樣,用法不一樣,峰值雖然是代表到達了頂峰,但是並不能代表沒有比它更高的峰值了。而拐點不一樣,都拐彎了,就說明這件事有了不一樣的結局,除非再拐回來!
01.從它倆的名字上就能看出來,二者表達的意思不一樣。
峰值在數學上,指的是在一定的時間內,那個最大值就叫做峰值,但是呢,就像是在一個函數圖里,峰值不一定是最大值,它只是在你抽取的那個片段里,還有很多跟它一樣的小片段,也可能會出現比它大的數值。
拐點代表一個凹凸的分界線,就像小土坡一樣,前面是上坡路,到了拐點之後肯定就是下坡路,它跟峰值不一樣,它說話算話,說拐就拐,說回家就回家,完全不帶一絲留戀的。
也可以簡單地說,峰值代表著疫情爆發達到最近一段時間的最大值,未來可能還會增加,但是短時間內上升的那條線是走平的,而拐點呢,代表著疫情得到了好轉,不用成天擔心這哪哪兒又多了多少人,只要在家乖乖等著,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