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有哪些儒家文化

新加坡有哪些儒家文化

發布時間: 2023-06-14 22:59:20

㈠ 新加坡也同樣學習孔子的儒家學說嗎還有中國與新加坡的關系怎樣

新加坡人蠻重視漢語學習的呢!語言的學習肯定會涉及文化,所以,儒家文化在中國文化長河中璀璨奪目,不會不學習的~至於關系,新加坡人中很多都是祖籍福建,但是由於兩國國民收入的差距與生活水平的不同,對於中國大陸來的人,多少肯定是有一些歧視的,也很正常。不過時間長了,融入新加坡文化後,其實也就沒什麼了~

新加坡如何用儒家思想治國

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理財之道,一貫提倡「節用」、「惠而不費」、量入為出。新加坡政府多年來一直保持經常性的財政平衡和財政盈餘,維持物價的穩定和低通貨膨脹水平,完全不受在西方各國一度流行的「赤字財政」理論的影響。對於民眾的消費方式也注意適當引導。當「舉債消費」的奢糜之風在社會上愈刮愈烈時,當局及時採取措施緊縮銀行和金融機構對個人消費的貸款條件,以避免重演泡沫經濟的悲劇。
發展全民教育事業是儒家所鼓吹的「仁政」理念的重要基石。新加坡繼承了孔夫子「有教無類」的全民教育思想,十分重視各項教育事業,並將教育作為整個經濟戰略的組成部分來開發規劃,教育開支將近政府預算的百分之二十。同時,注重教育資源的有效使用,實行分流教育、精英主義,可以說是對孔夫子「因材施教」論的進一步實踐。
以「孝道」為核心的家庭價值觀是儒家傳統的重要內容。「治國」,必須以人們的「修身」和「齊家」為基礎。新加坡小心注意避免西方福利國家的陷阱,防止由於不恰當的社會福利政策和錯誤的倫理觀念流行所造成的普遍性家庭危機。為此,除了宣揚東方傳統的家庭道德觀以外,政府發展了一整套以公積金制度為基礎、以家庭為核心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著重幫助低收入家庭自我提升素質、根除窮根,避免治標不治本的純粹救濟。並以政府「一元對一元贊助」的方式鼓勵民間自發的慈善事業和族群自助組織,還在稅收回扣、公共住屋的配售等方面優惠完整的核心家庭和贍養老年父母的夫妻。
儒家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論,主張社會分配的公平,避免貧富懸殊。新加坡政府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相當重視財富分配的均等程度。每年,由政府組織的全國工資理事會集合工商界、勞工界、學術界的代表協商指導性的工資增加幅度,供企業參考執行,以確保經濟發展的成果能夠公平地分配給工薪階層,同時保持本地勞工的競爭力。新加坡獨立以來,當局還大力推動公共住屋的興建,使九成以上的新加坡人居住在自己擁有的住房裡,連收入最低的階層也能擁有體面的居住條件,成功地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藍圖,做到了連眾多發達國家的名城都會都做不到的事情。另外,政府對低收入民眾的醫療保健提供補助,在將財政盈餘回歸於民時實行有利於低收入家庭的政策傾斜。
儒家治國理念強調和諧的社會秩序:君臣父子,天人和一,四海之內皆兄弟。為此,為政者必須遵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協調照顧各方利益。新加坡政府不僅注意協調勞資雙方的利益,也大力維護民族和諧,提倡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並存共榮。盡管華人占總人口將近八成,政府仍十分注意維護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從不在公共政策上給予華人不應有的優待。當局對於有損社會族群和諧的極端思想和言論總是小心堅決的阻止流傳,防止禍起蕭檣。這些政策對於維護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小國家的繁榮穩定,是十分明智的。
新加坡的公共政策所體現的儒家治國之道,是中華古代文明精華在現代社會的發揚光大。其成功之處,是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參考借鑒的。

㈢ 新加坡今天之成就,不是靠什麼儒家文化,而是英國殖民者帶來的現代文明

一名中國學者形象的描繪李光耀:『儒家經典描狀的「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聖賢風貌,中華先人推崇的「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的君子風度,正是眼前這位老人的儀容氣象』。如此的歌頌,對能夠看懂這幾個中文字的部分新加坡華人而言會特別的刺耳。新加坡華文知識分子即便是李光耀的信徒,在見證了 華校滅亡的歷史過程是應該會有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其次,新近出版的人民行動黨歷史故事書的出版者前言對新加坡大時代背景的一個歷史論述就是一個典型的失真例子;新加坡人口雖然是以華人為主,但並不是以受華文教育者為主。這兩者似是而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㈣ 儒學對新加坡現代化影響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在新加坡的現代化進程中,儒家文化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儒學對新加坡現代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儒家文化對新加坡政治文化的影響。以華人移民為主的初期新加坡社會,在民間傳承了其「人道主義」思想。鑒於儒家思想終極關懷是「人」,兩千年以來儒家思想的立國、立人、處事的價值觀已深入人心,深入到新加坡社會生活的不同角度成為人們行動指南。新加坡實行精英政府、威權政府的同時,積極開展民本思想的政治實踐,都體現了儒家思想的熟練運用。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和碰撞,新加坡領導人堅持和繼承了儒家文化中久經考驗和洗禮的核心價值觀,並把它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和「國家意識」之一,從而將東方文明的優秀積淀與其他文明的積極成果,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突發性成就。
二、儒家文化對新加坡經濟騰飛的影響。新加坡是一個有著濃厚儒家文化氛圍的國家。在獨立後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新加坡從一個動亂頻繁、經濟落後、疾病肆虐、乞丐遍布的窮鄉僻壤,一躍而進入新興工業國行列,成為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現代化典範,究其原因,儒家文化是造成新加坡和其他「新月地帶」國家和地區現代化道路獨異特質的重要文化因素,也是以新加坡為首的亞洲「四小龍」實現經濟騰飛的不竭動力。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堅強不屈、謙和通達、自力更生的精神,促成了上下合作,體現出現代國家治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先進性。
三、儒家文化對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影響。在新加坡現代化過程中,新加坡政府努力以儒家思想融入德育和德治的領域中,推崇修己愛人,使儒家美德體現在新加坡現代社會,達到民間化的「修己安人」的目標。 經過改造和創新的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現代化進程中,對於維系民族團結、促進多元文化和諧、調和勞資關系、維持家庭和睦、保持社會安定、推動教育發展、塑造國民品性,有著積極作用。

㈤ 新加坡精神是什麼

原文出處】浙江學刊
【 作 者 】朱春珠
【 年 份 】200203
【分 類 號】G2
【分 類 名】思想政治教育
【原刊地名】杭州
【原刊期號】200203
【原刊頁號】183~185
【作者簡介】朱春珠,女,1970年生,浙江財經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杭州 310012
【內容提要】分析和借鑒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關於德治與法治相結合,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相結合,主體性、獨立性和穩定性以及包容性、層次性、遞進性等特點,對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摘 要 題】海外縱覽
【 正 文 】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蕞爾島國。幾十年來,她不僅創造出了一個令世人驚羨的經濟奇跡,而且還創造出令世人起而效仿的「新加坡精神文明」。它的鮮明特色體現在:

一、德治與法治相結合

德治與法治相結合是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所奉行的一貫政策和主張。其中,德治是基礎。「德」治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德」育人,即通過對國民進行以儒家倫理為主的東方價值觀的教育,使廣大人民具有愛國、敬業的優良品格,使國家公職人員樹立起勤政廉能的優秀品質。概括地體現為「十六字」的新加坡精神,即敬業樂群、勤勞進取、廉潔奉公、講求效率。二是選「德」人治國,國家公職人員提倡應由有道德的精英人物擔任,這樣的政府才能成為廉能政府,才有感召力。

在德治的過程中,通常貫徹的是以「教育」為主的方針。但教育並不是萬能的,再加上人們的道德修養不可能一般齊,思想覺悟不可能一般高,通過教育不可能取得成效的情況下,必然要求實行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新加坡將思想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兩者緊密結合,運用法制手段對各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懲罰,以此來約束人們的社會規范和行為。

為此,新加坡建立了一整套健全和完備的法律。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個人的言談舉止,衣食住行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據不完全統計,新加坡現有各種法律和法規達383種。其中,罰款在新加坡最為著名,其名目之多,數額之大,執行之堅決,恐怕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以及過馬路闖紅燈,上廁所未沖水等等,都要受到數額不等的罰款,少則20新元(如過馬路闖紅燈),多則高達1000新元(如隨地吐痰、上廁所未沖水都要罰1000新元);使新加坡成為名副其實的「罰款國」,難怪有人驚呼:「新加坡是個不自由的國家!」

新加坡能有今日之清潔、干凈及花園城市之美譽,確實是以剝奪少數人的自由為代價,而換來的則是大多數人的舒適和幸福!

法律,也是促進一個國家發展的關鍵之一。「法治」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求社會要具有健全完備的法律;另一方面,要求制定出來的法律能夠得到徹底的執行。執行法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新加坡的法律之所以能得到很好的實行,一是公民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二是靠了一大批公正廉明、鐵面無私,素質好的政府官員。他們一改過去習以為常的「情、理、法」的行為邏輯而為「法、理、情」,從而維護了法律的尊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制化也成為新加坡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相結合

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相結合,使理論具有實際可操作性是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新加坡在關於國民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形成了以國家意識為主線,以儒家倫理為核心,以培養共同價值觀為目的的理論體系,脈絡十分清晰。在貫徹以學校為思想道德建設為主渠道的同時,又充分發揮家庭、社會的系統功能,並輔之以各種群眾性運動,來推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新加坡十分重視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學校看作是青少年思想建設的主戰場,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首先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稱他們是「道德精神和社會精神的支撐人」,他們應當受到社會的尊敬,並把知識與道德作為選擇教師的兩個最重要的條件。其次,新加坡貫徹「以德育人」,必須從小抓起,從小學一年級到中學四年級必須開設思想品德課。在教育部開設的《儒家倫理》課中,明確提出了開設《儒家倫理》課的目的:

1.培養學生具有儒家倫理的價值觀念,成為有理想而又有道德修養的人;

2.使學生認識華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和文化,認識自己的根源;

3.培養學生積極的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將來能過有意義的生活;

4.幫助學生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相應地,還編寫了《儒家倫理》教材,同時增進了一些中國古代著名的典故和道德故事,如「孔融讓梨」、「愚公移山」、《勸學》等等,把一些深奧、艱澀難懂的倫理道德化為通俗易懂的讀物,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向學生灌輸各種必要的道德價值和道德觀念。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1994年開始,《儒家倫理》被《好公民》課所取代,由此不斷充實和提高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在重視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與道德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在學校要求小學生參加每天的升旗儀式,並唱國歌;平時,要求學生自己打掃衛生,中學生必須負責清掃自己學校的廁所等等。另外,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開展的「忠誠周」、「禮貌月」、「敬老周」等的各項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在道德實踐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不僅如此,新加坡還十分強調加強全民的思想道德品質,實現道德教育與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並舉,通過開展各種群眾性的創建活動,進行社會總動員,在社會上形成自覺加強道德建設的良好的風氣,促進國民思想道德建設,增強社會凝聚力和責任感,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據新加坡國會交通與新聞委員會黃海博士的統計,新加坡每年開展的全國性運動約有20多個,最常見的有:禮貌運動、推廣華語運動、生產力運動、國民意識周、敬老周、勞動力周、華族文化月、馬來族文化月等等。在開展各種活動的過程中,李光耀及新加坡政府力戒嘩眾取寵,講求實際效果,注重形式與內容相結合,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國民的基本道德素質和文明禮貌程度。結果不僅提高了國民的整體素質,而且奠定了新加坡社會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投資環境,也促進新加坡經濟的穩定發展,使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共同向前發展。

三、主體性、獨立性、穩定性相結合

儒家倫理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理論形成的思想基礎,在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成為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

如果說李光耀及其政府從建國初就開始提倡「生存之本」——東方價值觀,在大力弘揚東方各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是以不自覺的形式傾向於對華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保持和弘揚的話,那麼從八十年代末開始的那場「文化再生運動」則真正是以主觀、自覺的形式,把儒家倫理推向整個新加坡社會,推向整個新加坡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使之能夠統攝人心,抵禦西方腐朽價值觀的侵蝕,使新加坡政府如願以償,度過了那場「西化」危機。九十年代,共同價值觀的確立,則表明儒家倫理在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主體性作用的同時,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設又進一步獨立、穩定地向前發展了。

這種相對獨立和穩定的特點,使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獨樹一幟。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交流、沖擊和碰撞的過程中,不被別人所同化,而是使國內各民族互相學習,互相融匯。這種同化,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同化。

總之,在這種富有激烈的競爭性,又間雜著進攻性或滲透性的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中,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保持了自身發展的相對獨立性和穩定性。這不能不說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特色。

四、包容性、層次性、遞進性

吸收一切東西方文明的精華,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理論的精髓。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新加坡以寬闊的胸懷,接受、容納東西方各類文化,使東西方文明在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消化、吸收、取長補短,形成獨特的新加坡精神文明。

包容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徵,具體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西方現代科學技術與東方傳統文化、價值觀並行不悖。當今新加坡社會廣泛流行的東西方文化或價值觀有以下三種:(1)華人價值觀(即儒家價值觀)。這是新加坡社會佔主流的東方傳統文化或價值觀,佔新加坡人口77%的華人,他們所擁有的華族價值觀,一方面是自小在家庭由父母灌輸而形成的;另一方面是在60年代以後,在學校受華文教育熏陶的結果。(2)英國社會價值觀。新加坡受英國統治大約150年,承襲了英國政治制度和社會價值觀。(3)以美國人、歐洲人和日本人為主的外國投資者的工作作風和價值觀。這是1959年人民行動黨執政後,為迅速實現工業化而積極鼓勵並接受投資的結果。第二、宗教、種族之間互相寬容、和平共處。以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為主的東方人和西方人居住在一個密集的城市裡,長期生活在一個國家中,相安無事,各自保留有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誰也不吃掉誰,誰也不融化誰。第三、多元語言、多元文化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人們稱新加坡社會是一個「兼存東西方、匯合百家文、流傳萬國語、容納各宗教」的社會,這樣說確實不過分。在這種民族文化大薈萃的有利環境中,新加坡的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可以廣征博引,吸取各類文明的營養和精華,從而豐富和升華本民族的文明,使新加坡精神文明既顯民族性,又不失世界性。

層次性和遞進性的特點,則體現了新加坡精神文明發展的內在規律。從新加坡精神文明發展的歷程來看,不同階段、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各不相同:

20世紀五十年代,新加坡社會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政府的目標是要改變貧窮的政治面貌。六十年代,在克服失業和捉摸不定的情況下,目標是建立一個剛強勇猛的社會。七十年代,目標是要創造一個舒適的自然環境和一個清潔翠綠的城市。八十年代的目標是要創造一個新加坡人相互關心、彼此照顧的愉快社會。九十年代,要使新加坡成為一個「經濟發達而且又有文化素養」的卓越社會。

由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軌跡。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設僅僅局限於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而且還致力於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改造和建設。讓國民生活在一個清結優美的環境中,並以此作為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一個標志,這也是新加坡政府順乎民情,合乎民意的一個政策目標。可見,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始終與社會政治、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與社會的發展協調一致。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並非完美無缺,有待我們作進一步研究。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突出成就就在於她較為成功地運用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儒家倫理思想。從某種程度上說,正像許多學者所說的是「儒教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進行文化改良的一種形式和結果。新加坡吸取了儒家倫理中的一些合理內核,對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一些消極後果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再者,從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復興和發展的過程上來看,人們的認識也並非完全一致。另外,對於李光耀的治國之道,也並不是人人稱道的。有人批評他是個「孔子」式的統治人物,搞「家長式」的專制。「新加坡推崇和復興儒家思想的原因——實在於覺得儒家文化有利於『國家霸權』的家長式控制以至專制,以及反對和抑制人民的民主要求」等等。也有的人說,如果長此下去,新加坡就會變成一個僵化的國家。目前,新加坡的一些青年也強烈要求發揚民主,現任總理吳作棟表示要進一步開放民主。可見,新加坡在民主等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做得還是很不夠的。

總之,探討和研究新加坡精神文明的特點,吸取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成果,對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能夠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㈥ 新加坡是提倡儒家文化的國家嗎

(一)儒家文化對在廉政建設中具有規范性意義的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影響.
孔子說:「藏富於民.」而孟子更直接地指出要「置民之產」,「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中國古代儒家文化認為讓人民錢物富足,生活穩定,民心就易平定,就不會謀求利用不正當的渠道去獲取不義之財,這樣社會就易安定.新加坡政府正是吸取了這種思想,建立了有其特色的中央公積金制度.

(二)儒家文化對在廉政建設中具有相對主動性的以俸養廉工薪制度的影響.
如果說中央公積金制度是經濟制度上較為被動的防範性措施,那麼,以俸養廉的工薪制度則可以說是相對較為主動的一種手段.
(三)儒家文化對與廉政建設相配合的「精英主義」人事政策的影響.
以俸養廉說明新加坡並不是單純地用高薪來制止貪污腐敗.它還有一套人事約束機制相配合,即「精英主義」的人事政策.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