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什麼殺人案
『壹』 新加坡殺人犯被粉絲要求放過長得好看就應該為所欲為嗎
從甚麼時候首先,美醜成了評判一個人的代價和好壞的標准了?長得悅目便隨心所欲?長的其貌不揚就要吞聲忍氣的埋頭?美醜真的不是評判一個人的標准,任何人都不行憑借粗淺的面貌高出於法律與道德之上!
這樣的做法對死去的印度裔男子非常不公正,斷案考究的是證據,已經是有證據表現,蕭玉珍介入了殺人,按照新加坡的法律,就應該嚴懲不貸,判處死刑。新加坡的法官不應該因為輿論的壓力而改判,世人也不行因為蕭玉珍長得漂亮就憐憫蕭玉珍,蕭玉珍是殺人犯,介入了殺人,毆打了印度裔男子,就是犯罪,犯罪就要受到處罰,殺人就得償命,長得漂亮不是逃走法律制裁的理由,只要介入殺人就有罪。
『貳』 為給女兒報仇,新加坡七十歲富豪刺殺女婿,稱不怕坐牢別救他,咋回事
70歲富豪也就是陳南成,他的女婿斯賓塞對陳清清的卑鄙行為,引起了陳家的一致憤慨。漸漸地,一個可怕的念頭在七十歲的老者腦海中閃過,也就是說,如果不擺脫這個傢伙,他遲早會殺了自己和他的三個女兒。
一切好像都有前因後果,斯賓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陳南成也為自己的行為承擔了責任。
『叄』 回顧「百萬金庄」少東家被殺案:屍體藏在花叢,兇手至今潛逃,後來怎樣
很多香港警匪片都是以八十年代為背景,原因很簡單,就是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還沒有回歸中國,香港社會動盪不安,甚至有很多黑白勾結的案件,各種犯罪團伙橫行霸道,人命如草,謀殺案件司空見慣。在資本主義國家統治的地區,政治和法律體系常常失敗,金錢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許多財閥家族常常因為經濟糾紛而喪命,這背後的情節比小說和電影中的情節更復雜。這個案子里的兩個受害者是一對兄弟。他們是謝順發,32歲,新加坡百萬富翁企業家謝美星的長子,謝順成,28歲,三兒子,據說謝順發1984年3月1日來香港收債並被綁架。謝順成是他父親派來付贖金的。
這個案子從來沒有徹底解決過。兩位死者早已過世,而兇手仍然逍遙法外,這讓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感到悲傷,因為現代社會的法律更健全。無論是因為迷信兩兄弟死了,還是因為金錢等原因,沒有人可以忽視生命,每個人都應該活下去,熱愛生命,
生命太珍貴了,怎樣用心去浪費它。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遲到。壞人就是壞人,即使他們不能在當時的混亂社會中被繩之以法,他們也會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受到懲罰。
『肆』 新加坡女子涉殺人案因太美被網友求情免死,這是對法律的褻瀆嗎
這種行為的確是對法律的褻瀆,不管外表再怎麼美麗,只要觸犯了法律,那就必須受到法律的懲罰。在這個靠臉吃飯的年代,甚至有因為自己的美貌而被人求情免於法律的處罰,這是發生在新加坡的一件事情,女子參與圍毆並且對男子割喉,被警方逮捕後原本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這名女子的外貌非常驚艷,所以很多網友都替她求情,希望可以免於處罰。
法律在任何時候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律代表著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道德規范,如果法律可以通過外貌等方式被改變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將再無真理,再也沒有規則可言。這樣一來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的混亂。
『伍』 新加坡大屠殺的事件紀念
日軍在新加坡的「大檢證」
以下是黃添右老先生的敘述。「日本軍隊在佔領新加坡後,在人們還沒來得及清理遍地瓦礫的廢墟、掩埋被日軍炸死者的屍骸的情況下,1942年2月中旬至3月初,侵略軍就將新加坡劃分為四個「檢證區」。我所在被「檢」的區域叫做水檢證中心,是由日本皇軍警備團和憲兵隊負責「檢」的區域。日本兵到各家各戶驅趕12~60歲之間的男性居民,每人限帶五天的糧食到其指定的區域內集中。「檢證」中心在海山街。周邊六條街道被用帶刺的鐵絲網圍起來,周圍有坦克車和日本兵監視。」
「我的姐夫葉秋濤帶著剛滿15歲的我,懷著憤怒和恐懼的心情進入了「檢證」區域。天氣炎熱,環境嘈雜,人山人海,個個都汗流浹背,洗澡和大小便都極困難。一清早,人們就等待被「檢」,日本兵不許排隊的人站著,只准他們蹲在地上,擁擠中不免秩序混亂,有人爭先恐後時,日本兵就用棍子毆打,打得他們頭破血流。我們屬於瘦弱之輩,當然不敢貿然參與到擁擠的人群中。」
「當我進入「檢」室之前,姐夫囑咐我要鎮定,萬不得已時,就只好跟日本兵拼了。有了這種心理准備,我倒是鎮定多了,當我們站在小桌前接受日本軍審視時,毫不緊張,日本軍在一張紙條上蓋了印章,手一揮,我們就拿著紙條從另一個門走出去。那張蓋著章子的紙條印著以下的字樣:昭和十七年,「檢」,大日本皇軍司令官山下奉文中將。」
「人們拿著這張紙條走出門口時,門房除站著一名日本兵崗哨之外,還坐著另一個日本軍頭目,他手一揮將人們放行,指示走一條街道回家;或另一隻手一揮,命令人們爬上停在街口的大貨車。那些上了貨車的,都是些身體壯實的人,他們被運送到新加坡樟宜或榜鵝的海邊集體槍殺。人口不到百萬的新加坡就這樣被殺了5萬人。」
「我住的那條街,有三個青年人被「檢」上了貨車,其中一個沒死,偷跑了回來,長期藏匿,直到日本人投降後,才敢出來露面。那兩個被殺的人,其中一個已婚,遺下了老母親和新婚已懷孕的妻子,老母親哭瞎了眼,含恨死去,妻子生了個遺腹子,母子倆過著凄慘的日子。另一個被殺者,留下了未婚妻,終日以淚洗面。日本人又去印度尼西亞抓爪哇青年到新加坡做苦工,病了又將其趕出集中營,以致他們餓死街頭巷尾。這就是日本侵略者的所謂「解放」和「德政」。」
以下是另一位倖存者自述
「那年我21歲,未婚,住在膠園(現福建義冢附近),靠割膠為生。3月26日當天清晨6點多,大隊日軍闖入小鎮,著令全鎮二三百成年男人全部集中到學校對面的籃球場,站著等候「檢證」(甄別)。被令集中者,還包括興華學校校長殷春初,教務主任朱績夫和老師黃火生。鬼子命令男子脫掉上衣和短褲,只穿內褲一排排的蹲在球場上。從早上曬太陽到下午四五點。鬼子包圍著球場,有的持槍監視,有的配長劍來回踱步。五六個兵負責檢查男人的身體。據說,鬼子是檢查男子身體有沒有刺青圖紋,特別是在手部拇指與食指間虎口處。鬼子認為,有刺青者,就是私會黨,而私會黨是抗日的。」
「當鬼子來到他身邊正檢查其隔壁的男人時,突然就把那男子帶走。他心跳得很,心想這次沒命了。他說,檢查到他時,他手拿著的衣服,剛好衣角遮到之前曾擦爛過的,已不明顯的黑色五花點刺青。鬼子沒注意到而走到隔壁去。我逃過了鬼門關,但並沒有被釋放,而是又被拉進學校。過後,又一個一個排隊出來問話。我不敢先出,待到最後剩下二三十人時才出。很幸運的,我順利過關。到晚上才終於被釋放回家。我馬上走入山芭逃難。」
「肅清結果,共有15人被扣押,包括三名師長。他們被關在學校。第二天校長就押去太平憲兵部折磨。剩下14人在第三天凌晨,被押出村子,到不遠的沙叻北火車站附近三和礦場與和合興礦場旁(現今高壓電塔邊),日本兵用刺刀瘋狂刺殺14人。凄慘號叫聲響徹雲霄,連村子也聽到。」
「怎料到在刺殺過程中,竟有一人可能綁不緊,掙脫繩索突然拔腿飛跑,沖到礦湖邊縱身一跳,在黑夜的掩護下逃出生天。他就是40歲左右會游泳的教務主任朱績夫。」
「13具屍體第二天就由印度人就地埋葬。直到大戰結束後,親人們才到亂葬崗撿拾屍骨。由於無法區分,就全部合葬在現今墓址。而被折磨至死的校長,屍骨不知何去向,村民也將其名刻在碑上。他親戚王卡也是殉難者之一。」「我全家搬到馬來甘榜住了三年多,到和平後才搬回沙叻北來。」 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在新加坡市區的美芝路(Beach Road)有一座規模不大但意義重大的公園——戰爭紀念公園。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就坐落在這座公園里。顧名思義,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1942-1945年,日本佔領新加坡的三年零六個月苦難的日子裡,被迫害致死的新加坡各族人民,其中大多是華僑。
建立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的構想始於1962年。在這一年,在新加坡多個地方相繼發現日本佔領時期被屠殺者的遺骸。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不忍讓這些骸骨散棄在荒郊野嶺,於是在2月28日成立了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遺骸善後委員會,負責探查、發掘和安葬等工作。紀念碑於1967年2月15日,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主持下宣布落成揭幕。
李光耀在致詞說,這座紀念碑標志著一種經驗和教訓,它時刻提醒人們,當他們對未來的事物與發展毫無准備之時,什麼可怕的禍患都可能降臨。「只有我們痛定思痛,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明智而勇敢的鞏固我們的未來,我們許多死難的同胞才不至於白白地犧牲」。此後,每一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在這里舉行悼念活動。
遠處就能夠看到紀念碑那高達70米的碑身高聳入雲。四支錐形的白色石柱,組成一座巨大的錐形石塔,插入藍天,象徵新加坡的華裔、馬來人、印度裔和歐亞裔所共同擔負的苦難和精神。紀念碑四周環繞著碧水,方形基座的南北兩面由石階分成四個面,分別由四種文字寫著「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1942-1945」。沿石階而行,穿過水池,來到紀念碑的中心。在四支石柱上,各自有一面銘文,記錄著紀念碑建立的始末。而在整個建築的中央,有一尊半人高的方形石台,四面都有不同文字的銘文,中文部分這樣寫道:
「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日軍佔領新嘉坡,我平民無辜被殺者,其數不可勝計。越二十餘年始得收斂遺骨,重葬於此,並樹豐碑永志悲痛。」
紀念碑下埋葬的,正是上世紀60年代初在新加坡市郊山谷內發現的被日軍殺害的數千具屍骨,他們在此處得到了安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新馬一帶發起了眾多抗日運動和賑災活動。當中兩名積極參與抗日的義士——梅啟康、梁後宙(又名梁宙),前者不幸在肅清中喪命,後者組織鄉民支援中國抗戰,他一家35人被日軍殺害,自己逃過一劫。今年是二戰70周年,記者特地采訪了梅啟康與梁後宙的後人,一起來追憶這段已沉寂多時的往事,讓後人看到前人的光輝,記住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
訪梅啟康、梁後宙後人 追憶抗日義士事跡
歲月悠悠,轉瞬70年過去了,多少人還記得在那烽火連天的年代,多少人為了正義、民族、國家和家園走上抗日道路?多少人慘死在日軍的炮火或屠刀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新馬形成的眾多抗戰救亡文藝運動中,最具號召力的是戲劇活動。各方言群都熱烈響應,包括廣東幫與商界代表梅啟康,他粉墨登場,親自參與戲劇演出,以實際行動籌款賑災。在檢證中,梅啟康因不願招供而遭處決。梅啟康的生平事跡鮮少被人提起,直到最近其家人在本報刊登了一則追思啟事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遭遇不幸的也包括梁後宙。梁後宙這位對開發林厝港貢獻很大的先驅人物,一家35人被日軍殺害,僅他和另外五名家人逃過一劫。若不是不久前新加坡歷史博物館接收梁後宙後人捐贈的一批頗有歷史價值的遺物,相信這起慘絕人寰的事件,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
1942年3月6日,梅啟康被朋友帶去日軍憲兵部。他當天回家時神情沮喪,隔日一早再到憲兵部報到,從此一去不返。新加坡淪陷後,日軍便展開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以肅清抗日分子。當年位於史丹福路的英國人青年會總部被改為日本憲兵部,日本憲兵就在這里以酷刑對付抗日分子。據《新馬華人抗日史料》的記載,梅啟康是被檢查及指名被逮捕的人之一。梅啟康的長子梅保堅說,當時父親拋下一句「不要害人」的話後,便匆匆忙忙上車離開。事後他從朋友口中得知,父親是不願招供而被折磨至死的。
不會唱不會演也要上台講兩句
1896年出生於廣東台山的梅啟康,9歲隨父親南來,抗戰時期是曇花鏡影慈善劇社的名譽會長及海天游藝會社員。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東南亞各地華人社區紛紛成立籌賑祖國難民的籌賑會,全情投入抗日活動中。本地華社也不落人後,幾乎每一種娛樂形式都動用了,業余劇社的社員也紛紛參加抗日籌賑,包括先後於1913年和1920年成立的海天游藝會和曇花鏡影慈善劇社,這兩個社團多以演劇的方式進行抗日籌賑。
梅保堅(89歲)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父親曾說過中國難民很苦,他們因戰爭流離失所。父親不會唱,也不會演,但也上台講兩句,為籌賑出一分力。」一次,海天游藝會演出粵劇《呂布與貂蟬》為中國難民籌款,梅啟康還飾演董卓一角。現在,這張劇照就展示在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二戰史料展廳里。梅啟康也是星華籌賑會的廣幫代表之一。本報曾報道,在一份《星華籌賑會主辦救濟英國戰時婦孺游藝大會第一次會議議案錄》中,清楚記錄梅啟康是出席會議的數十名來自各分區及各方言群代表之一。梅保堅說,其父是星華籌賑會的廣幫總務。
熱心公益和教育事業
抗日戰爭年間,梅保堅已是一名少年。在他的記憶中,父親很少跟家人提起他在外的活動,但記得父親跟吳鐵城有聯絡,詳情則不得而知。吳鐵城是當年中國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1939年曾奉命赴南洋各國聯絡和爭取華僑捐款資助抗戰。梅啟康走時,留下妻小九人,在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的梅保堅才16歲。在梅保堅的心目中,父親是個堅貞不屈的義士,為人慷慨仗義,除積極參與抗日活動,也非常熱心公益和教育事業。
有關梅啟康的資料零散且有限。較完整的資料只能在新加坡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的二戰史料展廳和國家檔案館梅保堅的口述歷史中找到,而且不多。至於梅啟康的其他貢獻記錄,則幾乎是零。多虧梅保堅,他雖年事已高,但說話條理分明,思路清晰。記者根據他的憶述,找到一些線索,終於從梅汝南堂的《本堂宗親記錄部》《廣惠肇留醫院八十周年特刊》《精武體育會50周年紀念特刊》《精武體育會七十周年紀念專輯》《百年樹人》和《新加坡全國社團大觀》刊物中翻查到一些相關資料,並拼湊起來,才對梅啟康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摘自聯合早報) ■ 克蘭芝烈士紀念碑
■ 伊麗莎白公園烈士紀念碑
■ 陸軍少將林謀盛之墓
■ 舊福特汽車工廠
■ 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 樟宜監獄博物館
■ 亞歷山大醫院
『陸』 新加坡保姆殘忍殺害一對老夫婦,近年來保姆傷人致死案件頻發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