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加坡周邊島嶼不能替代
A. 新加坡的環境介紹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0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運輸、通訊、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136.8公里,東經103°36´至東經104°25´,北緯1°09´至1°29´之間。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7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B. 新加坡獨立之後,為何面積越來越大
新加坡又叫獅城,它給予人們的印象其實只有兩個字,小,擠,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東口,受洋流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量泥沙沉積到新加坡以及周邊島嶼附近,新加坡進行泥沙挖掘作業,泥沙的沉積,對航道造成了影響,但對新加坡來說卻是一件好事,受泥沙沉積影響,新加坡獨立五十年間,陸地面積增長了數平方公里,雖然微乎其微,但畢竟有所擴大。
為了擴大領土,新加坡獨立後,從馬來西亞進口最多的兩種物資,就是水和海沙。水是新加坡人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新加坡的領土增長了40平方公里,隨著新加坡經濟的發展,填海造陸的規模又上了一個新台階,新加坡領土又實現了近百平方公里的增長。如今新加坡填海造陸面積,已達總面積的23%,未來隨著新加坡人口的增長還將不斷提高。
C. 新加坡缺乏戰略縱深,土地資源匱乏,為何不買地
因為現在沒有哪個國家敢做出賣國土的事情了。
新加坡缺乏戰略縱深,土地資源匱乏,為何不買地?
新加坡雖然有錢,但是和馬來西亞關系不好,和印尼關系一般,買地完全不現實。近年來,沒有幾個國家領導人敢出售他們的土地。這將被送上歷史的審判台,他們將永遠臭名昭著,沒有人敢做這件事。如果他們敢做,那肯定是不想在領導的崗位上幹了。至於向美國學習,遠不是在美國買地,大部分是被吞並獲得的,或者是法國人和俄國人主動放棄的。不過,那是100多年前的事了,一戰前的世界格局,當時的國際環境是赤裸裸的弱肉強食,你本事大了就能多佔點地,幾個歐洲國家可以瓜分整個非洲,美國直接吞並了整個夏威夷和半個墨西哥。但是,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D. 新加坡面積這么小,沒有戰略縱深,為什麼不學美國那樣向馬來西亞買地
雖然現在新加坡在東南亞的存在感很強,但是土地在東南亞地區就特別不顯眼了。
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國家不安全這里我們先不談,就連新加坡的國民生存使用也是十分有限的——畢竟現在新加坡的國民總數達到了580萬,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8000個人居住,如此的人口密度在國際上都是相當罕見的。
——在歐洲人到達北美洲之前,此地一直是屬於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生活地區,後來歐洲發現北美洲有大量的銀礦之後,便瘋狂地來到這里圈地,而美國最早是英國圈的一塊殖民地,後來從英國獲得了獨立。
獨立後的美國實力不斷的發展壯大,它開始對土地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貪欲。而當時交通也不發達,通信也不是很方便,所以歐洲各國對於北美殖民地的遠程式控制制非常的困難。
當時世界各國之間的信用值並不比現在高,而且國際形勢也缺乏一定的平衡性,如果各殖民國不將這些土地賣給美國的話,美國很可能會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將這些土地拿到。
——再比如說拿破崙將路易斯安那地區賣給美國之前,美國就已經表現出要准備軍事侵略路易斯安那了。當時的法國已經陷入與英國和俄羅斯的戰爭之中,根本無暇顧及這個隔海相望的殖民土地。所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拿破崙才會將路易斯安納於1500萬元的價格賤賣給了美國。
在此之後拿破崙也曾明確表示這1500萬甚至不夠他在北美洲一周的軍費。說白了拿破崙是為了找到一個台階下,畢竟這塊地他在當時也完全顧忌不來,是遲早要丟的。
這與俄羅斯當時的想法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而與之相對比的是,新加坡雖然富裕也擁有一定的軍事化裝備,但是新加坡根本沒有能力威脅到馬來西亞。
從古至今的國家之間的土地交易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強買強賣的感覺,新加坡根本沒有這樣的一個實力去強買周邊的任何一個海島。更何況這些海島又都在馬來西亞的門口,馬來西亞管控起來也特別的方便,就算新加坡想要通過一些流氓方法去佔領,也是不現實的。
說到最後,再來做一個精簡的總結。
——國際環境不一樣了,領土在如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國際上土地用錢來衡量價格應該是越來越難了。美國當時雖然實力強大,但也是藉助了特殊的國際環境才能夠趁火打劫,謀取利益;顯然,新加坡不僅沒那個實力,而且也沒有當時那個混亂的國際環境與秩序作為依託。
E. 馬六甲海峽那麼長,為何只有新加坡繁榮起來了
因為新加坡是國際中轉站。
海峽的英國殖民首都最初位於檳城,但後來移居新加坡。英國人已經證明,新加坡是國際轉運點,比檳城要好。至於馬六甲港口,它不是一個島嶼,而是陸地,在各個方面都遜於新加坡。在殖民時代,南洋的華人中有許多人來到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而新加坡是華人定居點。由孫中山領導的聯盟及其南洋分公司位於新加坡。
F.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不把首都遷到新加坡對面的蘇門答臘島
印度尼西亞之所以不把首都遷到新加坡對面的蘇門答臘島,是因為蘇門答臘島太擁擠了。雖然遷都到蘇門答臘島可以更靠近新加坡,但是想要佔據新加坡的市場是很難的。因為新加坡發展起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就算靠近新加坡也不一定就能夠有絕對的優勢。
我們選擇首都的時候,需要根據天時地利人和要根據首都的必備因素來選擇,不是單單只看地理環境對吧?蘇門答臘島的地理位置是無可挑剔。但是他沒有滿足天時人和這兩個條件。所以地理位置再好也是白搭。一個國家的首都位置太重要了,不是隨隨便便就確定的。我相信印度尼西亞會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來安放自己的首都,進而發展他的市場經濟。
G. 新加坡那麼一個小國,占據著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區位優勢有目共睹,為什麼周邊的國家不去侵佔她騷擾她
其實新加坡是無奈才獨立的,由於非常好的地理位置,能給英國帶來巨額的利潤,1867年成為獨立的英國海峽殖民地,就是這個殖民地歸倫敦直轄,不由馬來西亞殖民地管轄。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還是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直到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沙巴)聯合起來組成聯邦。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贊成票。在1963年,新加坡連同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以及沙巴共組成立馬來西亞聯邦脫離英國的統治。
合並到馬來西亞聯邦後由於政治上的沖突,加上印尼的影響,1965年8月9日,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憲,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小島無奈被迫獨立。
獨立後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獨立後有了聯合國和英聯邦的照顧,所以一直以來風平浪靜,安穩無事。
H. 新加坡獨立之後,為何面積越來越大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第一歸功於馬六甲海峽,第二就是人為的了。馬六甲海峽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起到了陸地面積增加的效果。第二種人為的就是填海造陸,可以更快的實現領土的增長。當然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即使在努力的填海,新加坡也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大國家。
第一,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東口,受洋流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量泥沙沉積到新加坡以及周邊島嶼附近。有時為了保持馬六甲海峽的暢通,新加坡還要進行泥沙挖掘作業。這些泥沙的沉積,雖然對航道造成了影響,但對新加坡來說卻是一件好事。受泥沙沉積影響,新加坡獨立五十年間,陸地面積增長了數平方公里,雖然微乎其微,但畢竟有所擴大。
第二種方式,就是填海造陸。相對於第一種方式,人為的填海,可以更快的實現領土的增長。為了擴大領土,新加坡獨立後,從馬來西亞進口最多的兩種物資,就是水和海沙。水是新加坡人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那麼海沙呢?自然是填海造陸。據統計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新加坡的領土增長了40平方公里。八十年代之後,隨著新加坡經濟的發展,填海造陸的規模又上了一個新台階,至21世紀初,新加坡領土又實現了近百平方公里的增長。如今新加坡填海造陸面積,已達總面積的23%,未來隨著新加坡人口的增長,這一數字還將不斷提高。不過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即使再努力的填海,新加坡也註定無法成為大國。
I. 新加坡寸土寸金,卻有一大片土地寧願荒著也不開發,這是為什麼
或許是意識到大自然生活的重要,或許想造就一個旅遊景點,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對於烏敏島一直保持著不開放且保護的狀態。要知道新加坡經濟繁榮,每一寸土地都是商機,因此這獨特的烏敏島則讓平凡的新加坡添上了不平凡,成為了新加坡獨特的景色。
或許是意識到大自然生活的重要,或許想造就一個旅遊景點,烏敏島一直沒有被開發,甚至是很好地保護了。
J. 南沙填海建島能否建設新加坡那樣的城市
你的設想不是沒有道理。
但目前首先要解決南沙主權屬於中國的問題,建設方面是以後再考慮的事情。
中國在南沙填海建島,主要是解決戰略核潛艇的前進基地,為我海空軍設立前進堡壘。
一、南海的戰略價值
南海海域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航道資源和油氣資源,是世界四大油氣資源聚集中心之一,它的石油地質儲量大概在230億~300億噸之問,單是可開發價值就超過20億人民幣,約佔中國總資源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南海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尤其是從軍事戰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島礁。就意味著直接或間接的控制了從馬六甲海峽到日本、從新加坡到香港、從我國廣東到菲律賓馬尼拉,甚至從東亞到西亞、非洲和歐洲的多數海上通道。
二、中國空軍的窘境
一個先天的劣勢,就是遠。即使從海南起飛,也需近1000公里,以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裝備的殲10、殲11等飛機的作戰半徑還不到2000公里,無法飛赴南沙作戰。即使飛到了也因為航程的問題無法有效巡邏和戰斗。
三、南沙群島軍事現狀
自1988年赤瓜礁海戰結束以後,越軍、菲軍、馬軍加強了對佔領核心島礁的維修和建設。比如:馬軍對彈丸礁機場跑道進行了翻修,新建停機坪和棧橋式小型碼頭,並對部分島礁的雷達、通信設施進行了維修。越、菲、馬繼續頻繁出動艦機赴南沙活動,加緊進行海區測量,並重點監視無人礁灘,以防止他方占據。這些國家還經常舉行以南沙為背景的演習。越南軍隊每年都進行以支援南沙作戰為背景的演練。
四、中國在南海的利益
1、南海事關中國主權完整。如果南海解決不好最終可能帶來的結果就是相當程度的示範效應。
2、南海石油蘊藏量非常大,品位和地質條件均屬上乘。可成為我石油戰略的重要立足之一。
3、南沙群島有著一定的戰略價值。雖然南沙諸島面積狹小,不足以作為強有力的戰役支點,但是建設前沿觀測和預警設施還是有可能的。經過多年苦心經營,西沙群島一線已經有了成體系的海空前進基地,如永興島機場。而最近南海島嶼填海更意味著爭取了難得的接觸陣地和南海不沉的航母。
五、美日的介入,讓南海問題更為復雜
南海是美亞太地區戰略調整中的重點,美、日拉攏東盟。東盟實際上也是實行「以大制大」的平衡政策,在南海問題上頻打「美國牌」和「日本牌」。
六、南海未來怎麼辦?
解決南海問題,無非是採取穩妥的和平方式或是激進的非和平方式。
1、急不得。中國海空軍有進步,但實力還不夠,目前還無法實現長期有效控制,如果出現島嶼反復易手的情況,對中國的國家威望將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2、周邊也在整軍備戰,特別是越南,距離南沙很近,最近又向俄羅斯購買了6艘「基洛潛艇和12架Su-30MK2戰斗轟炸機,再配以岸基超音速反艦導彈,憑借其良好的地理優勢,即使中國的瓦良格號航母編隊開到南沙已不一定可以輕取越南海空軍。
目前東南亞,沒有任何一國,敢單挑中國,從而迫使他們依附美、日等。菲律賓積極邀請美軍重返蘇比克灣,而越南也有意向美國開放金蘭灣作為海軍補給地,美國也將藉此大大強化自身在東南亞地區的「特殊」地位。
七、南沙填島,絕對是高招!能改變我國大戰略態勢。
東門礁和赤瓜礁都很小,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礁盤扼守三亞戰略核潛艇基地到南海的出海通道,向南就是一條深不見底的大海槽,是未來我軍戰略核潛艇二次核反擊的預備發射陣地,所以加強赤瓜礁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而這個填海造島工程,規劃設計都出自海軍工程設計研究院。殲11如果從該島起飛,可以將整個南海納入作戰范圍,戰略意義巨大,南沙填海造地,工程浩大,造價昂貴,顯現中國捍衛南海主權的強悍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