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早市哪裡最好

新加坡早市哪裡最好

發布時間: 2023-07-14 21:25:24

A. 這些年,我去過的世界各地菜市場

當我們還是文藝青年,周末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講座、音樂live、咖啡館、酒吧、朋友聚會中遊走,卻很少很少去菜市場。

曾經看過有人說,「接地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買菜,你一進菜市場,就能感受到人間煙火撲面而來……看著一堆人在為生活努力,你有再多的矯情和裝逼都會掉在地上。然後,好好生活。」

後來覺得,菜市場是一種「熱愛生活」。有個傍晚,我和朋友在三里屯的路燈下走著,她去過不同的世界各個小眾城市,她說,「我每到一個地方,最喜歡的就是去那個城市的菜市場看一看,因為那才是生活啊。」我聽完,就一下記住了。

今天這篇,來自美食作家大菜。這是一篇我約過的超級喜歡的稿子。擁有菜市場情結的她,去過世界各國的菜市場,並且真正用心和喜愛。看完只覺得相比地標建築,菜市場擁有更多的生機和鮮活。

「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對當地的菜市場興趣大過景區,如果時間行程允許的話,一定要去看看,看了就免不了會買回一大堆土特產,總覺得回家能把當地的美食復制一遍一樣,當然也的確復制過一些,以招待朋友炫耀旅行成果為主,其餘大部分的土特產卻在時間流逝中變了質,但這並不妨礙我面對蓬勃菜市場的那種抑制不住的興奮,現在出門已經很少購物,但菜市場中那些生機和豐富,看看也讓人滿足。」——大菜

菜市場不僅是個賣菜的地方,更是我的童年記憶和一種生活方式,讓我成年遠離故鄉後依然懷念,也讓我對故鄉以外的菜市場興致勃勃,旅行時每當我到一個地方,總是會想去到當地的菜市場看看,

一是因為菜市場最能體現當地的民風民情,二是菜市場里一定能找到好吃不貴的地道當地美食。

這些年去過的菜市場有路過的也有專門去的,有的讓人驚喜有的讓人失望。有一天 我忽然想起來整理去過的菜市場, 像集郵者把郵票小心放進集郵薄,然後從頭翻看,滿心歡喜。

包括:

香港灣仔菜市場

馬來西亞蘭卡威夜市

新加坡小印度市場

泰國水上市場和鐵路市場

澳大利亞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市場

加拿大湖邊小鎮集市

智利聖地亞哥中央市場

日本京都錦市場

韓國木浦市魚市

西班牙巴薩羅那波蓋利亞市場

比利時根特早市

法國圖盧茲周末跳蚤市場等

今天你想吃掉哪座城市?

香港是美食之都 , 擁有無數的食肆和繁榮的菜市場,每次到香港我都會抽空逛逛菜市場,就算不買看看,也讓人感受到 市井民生的勃勃生機和即將成為美味的新鮮 。

肉店裡揮刀剁骨的銀發老者,

總讓我想起那些大隱於市的武功高人。

血淋淋的新鮮

同行的地主說:

「對於他來說,通往天堂的入口一定有個燒臘鋪」。

來菜市場買菜的很多是老街坊,

少不了要寒暄拉拉家常。

在馬來西亞蘭卡威度假的時候,聽說附近有個夜市,於是興致勃勃地租車前往,因為不確定具體位置還費了不少周折才找到,這是一個 服務當地居民的夜市 ,除了水果蔬菜還有各種便宜的百貨,最吸引我們的還是 當地特色水果和小吃 。

菠蘿蜜

榴槤是馬來西亞特產,

當地出產最頂級的貓山王榴槤。

現場製作的青木瓜沙拉

當地特色小吃

新加坡「小印度」是印度人的聚居區,其實也參雜著華人、馬來人、阿拉伯人文化, 五顏六色、擁擠斑駁、雜亂生動 。

各種顏色艷麗的鮮花串

新加坡是一個多文化融合的地方,

飲食也是各地方美食的匯聚。

融合了各種建築風格的街邊店鋪

泰國水上市場Amphawa相比名氣更大的水上市場Damnern Saak原生態很多,船上售賣各種當地美食, 食物放在吊籃中傳到岸上 ,食客們坐在岸上邊看邊吃,岸邊還有密密匝匝的各種小店。這個市場只在周末才有,多是本地年輕人來度周末的,附近還有美功(Mae Klong)鐵道市場。

水上市場

Mae Klong 美功鐵道市場是個有意思的地方,美功火車站深陷在一個巨大的自由市場中, 鐵道上擺滿蔬菜瓜果 , 每當火車通過,鐵道上的商販會不急不慢地移開,等火車慢慢通過後再回復原狀,據說這是當時修鐵道時無法和市場協調造就了這樣的 共生狀態, 這樣的情況在泰國很常見。

鐵路市場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是墨爾本 市內規模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的跳蚤市場,周一和周三休息(我們就曾白跑了一趟,所以去之前查詢官網 看好開放時間很有必要 ),但有夜市,雖然很多人覺得維媽市場徒有虛名,但對於愛逛菜市場的我來說是 不能錯過的。

夜市以食品攤和露天表演為主,氣氛愜意。

夜市內有很多美食檔口,有西班牙、義大利、阿拉伯等各地的美食,看我背個相機很多攤主都熱情擺姿勢給我照相,這家kingchips在入口處,烤蝦很好吃。

kingchips

加拿大的尼亞加拉湖邊小鎮是個富有風情的地方,因為英國保守政治家曾長踞於此所以小鎮頗有英倫風情,我們在湖邊小鎮偶遇了露天集市,以 當地的藝術家和設計師 售賣他們的作品為主。

露天集市

這個攤兒售賣攤主自己設計製作的各種餐具廚具和飾品,每樣都只有一件,很喜歡那些獨特的餐具。

我和攤主磨了半天嘴皮子,也沒能把價錢講下來,最後買了一個魚形的案板,水果叉和黃油刀之類。案板80加幣,小叉小刀12加幣一個,不便宜,但實在喜歡。

中央市場位於聖地亞哥市內,是《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志評選出全球十佳美食市場之一,但說實話這個市場 沒有我想像的那麼有趣 , 雖然海鮮新鮮豐富,但市場內的餐廳卻不夠美味,特產的水果也不夠豐富。

中央市場的建築很有特色, 建於19世紀的下半期,挑高的穹頂和通透的玻璃窗使大廳內顯得寬敞明亮。

非常愛演的賣魚師傅

品種豐富的各種海鮮

智利特色水果

京都的錦市場號稱「京都的廚房」,是很多人到京都 必去的景點, 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311年就開設了第一家專賣店(魚店),到了江戶時代,成為繁榮一時的魚市場。後來逐漸發展成京都人采購各類食材的最為傳統的大市場,不到400米的狹長街道上分布著近130家商店和鋪位,從京野菜、醬菜、佃煮、雞蛋卷、京果子到海鮮、肉類、烤物、章魚燒,無所不包, 一路走還可以一路試吃。

錦市場有著多家著名的醬菜(漬物)名店,

醬菜的種類也是異常豐富。

錦市場內很多餐廳都歷史悠久名氣很大。

漂亮的手絹

韓國木浦市靠海,盛產海鮮, 斑鰩是當地的特色 , 連海鮮市場門口的車都是用斑鰩做裝飾。

魚市內景

魚市內有很多家專賣斑鰩肉的,生的斑鰩肉經過腌制略微發酵,肉質細嫩口感獨特,有人覺得有略微臭味,我嘗過以後倒不覺得。所有斑鰩肉現切現賣。除了本地產的斑鰩還有各國進口的。

一家店鋪門口正在切斑鰩魚片的大姐。

展示的各國產的斑鰩肉,並非實物,只是盒子上印的畫,產地不同價錢也不同,自然是韓國本地產的最貴。

波蓋利亞 La Boqueria市場是巴塞羅那 最古老、最地道 的食品市場,市場內熙熙攘攘,擠滿了挎著相機的遊客,但這里也是當地美食家的天堂,市場內的 大排檔出品 的美食好吃不貴,可以體會到西班牙美食的魅力。

波蓋利亞市場內永遠都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西班牙火腿自然不能錯過。

市場內的這家大排檔生意特別好,熱鬧非凡、座無虛席,伴隨著大聲的吆喝和鐵板的刺啦聲,一盤盤看著就有食慾的菜被送到吧台上。

在比利時根特旅行時,聽說教堂周圍有早市,大家特意起了個大早,步行去逛早市,9月清晨的比利時陽光刺眼卻寒意襲人,石塊路的街巷裡非常安靜,偶有自行車騎過,到了市場卻很熱鬧,鮮花、水果和咖啡讓清晨鮮活起來,有耐心的話還能淘到 有意思的舊貨 。

比利時根特的早市不僅有食品,還有古董,是農貿市場和跳蚤市場的結合。

在法國圖盧茲旅行時恰逢周末,小夥伴們都是市場愛好者,於是相約早起逛市場,圖盧茲跳蚤市場規模很大, 以舊的服裝鞋帽、工藝品為主 , 也有很多自製農產品,可以淘到很多的寶貝。

我收獲1歐的青花瓷盒、5歐的連衣裙和2歐的襯衫。

謝謝大菜帶回來了那麼多世界各地菜市場的風情。下次旅行時,我也會去當地的菜市場轉一轉。或從家附近的菜場開始發現,買菜做飯熬粥。

周末啦,你會選擇去菜市場買一些菜,下廚犒勞下辛苦了一周的自己,還是給家人做頓晚餐?

B. 早市上賣點什麼好

下了樓,家屬院門外就是早市。
這個早市,最早是在一個叫「西大坑」的地方,因為擾民被攆,後改在一條支線道路上,因為佔道,再次遷移,在前幾年,終於遷到我家後邊的一個廢棄的倉庫院內,再後來,人家要開發房地產,又沒有地方去了。可又不能不讓這些攤販擺攤,也不能不讓附近的老百姓沒有地方去買東西,這就把早市從里邊遷出,到了路邊的人行道上。誰知能在這兒呆多久呢。
早上,天還黑著呢,就聽見拖拉機,農用車「突,突,突」地響了,想接著睡也不行了,起來扒窗子一看,是賣菜的小販佔地方來了,晚了,車也就開不進來了。等天蒙蒙亮,各路小販基本到齊,各就各位,只等顧客來了。
早市挺熱鬧,賣什麼的都有,菜,肉,糧,魚蝦螃蟹,日雜百貨,應有盡有。早市的邊緣則是賣早點的,現做現賣,有就地坐在小桌上吃的,也有拿走的。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擠來擠去,水泄不通,人們拎著塑料袋,護緊了錢包,有的還牽著孩子,還有不少是推著自行車,騎著小三輪的,甚至還有半大老頭用小車推著老媽看熱鬧的。
逛早市的感覺真好啊!聽著那些吆喝聲,與經常逛早市的老友,與賣菜的老兄,與賣粉皮,賣豆腐的小伙,與賣蒜賣姜的老弟,打個招呼,聽著叫著老哥,叫著大叔,叫著大爺的,心裡邊也是挺受用的。這就是和氣生財吧。買韭菜,出門就買,說是「給你留著呢!」,買兩個粉皮,給你挑了又挑,買塊切糕,不用過秤,準是有多不少。
畢竟是佔了人行道,所以,到八點多,市場管理人員就開始催了,「不賣貨了,該收攤了!」一遍遍地叫著,小販們嘻皮笑臉地與他們鬥嘴,開著玩笑,又不慌不忙地照樣賣貨,膽小的,老實點的,就開始慢條斯理地一點點的收攤,遇到想買東西的,也是能賣點就賣點。不到九點,就散的差不多了,開始有環衛的人來打掃垃圾。要是雙休或是節日期間,那就可以適當延長一點時間。要是有上級檢查,或是有大官要路過此地,那早早就會通知,「明天(或是這幾天)不要出攤了,有檢查的啊!」。就說在奧運會期間吧,因為這條路是各國運動員必經之路,馬路邊的早市不讓擺了,勉強找了一個小旮旯,只能放下不多的幾家小販,擠得不行,多數的小販乾脆就歇業了好多時日。也是的,總不能給咱中國的臉上摸黑吧,臟亂差是要不得的嘛!奧運會一結束,早市又回到這窄窄的人行道上來,馬路市場又開張了。

C. 去旅遊怎麼找當地美食美食攻略怎麼做

在旅遊的過程中一定要去體驗的,肯定是當地的美食了。但是當地的美食在哪裡?應該怎麼樣選,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畢竟現在很多網紅餐廳味道都不怎麼樣,當地地道的美食很多人可能也找不到。

刷APP和網站

一說到找餐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大眾點評吧,看點評的時候除了好評以外,一般也會看一下中差評,畢竟好評可以刷,差評除了惡意詆毀的其他還是相對客觀的,自己判斷一下基本可以避雷。

不得不說國內的餐廳大眾點評上的評價都還比較有參考價值,而出了國就不一定了。

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APP是Instagram,之前去高雄,有不少好吃的就是在ins上搜帶美食的tag找到的。

一般的歐美大城市,比較推薦用TripAdvisor,也就是貓途鷹,排名靠前的餐廳都還不錯。還有一點,老外拍美食一般不愛用濾鏡,照片都很真實。

亞洲地區更推薦本土的美食APP,第一個是OpenRice,一般去馬來西亞、新加坡或者港澳地區用這個,點評基本都是中文,對華人也很友好。

在這個APP里,每一位用戶都是「食家」,「食家」一共分6個等級,可以重點關注那些「資深食家」點贊的餐廳,基本都很值得嘗試。

如果去台灣的話用愛食記了,之前問台灣朋友有什麼美食APP,她推薦了這個,說是本地人都會用它來找吃的,在台北試過幾次也確實很靠譜。

韓國本地美食點評網站里最推薦Mango
Plate,這個網站不以廣告盈利,也不向用戶和商戶收費,保證平台上的所有點評都是來自用戶的真實體驗,所以非常客觀。它有移動端APP,還可以切換成英文,不會韓語也沒關系。

再來說說日本,說起日本本土的美食攻略網站,那必須是Tabelog了。Tabelog專注在美食領域,沒有刷分系統,全靠日本普通百姓一口一口吃出來,權威性和參考性不用多說。

既然講到APP了,那也順帶提兩個城市指南APP吧,分別是LV城市指南和LUXE,裡面的美食推薦也可以follow。

LV城市指南嬉遊君之前還專門寫文講過,含金量很高。

除了餐廳,這兩個APP裡面的酒店和景點推薦都比較靠譜,還會有書店、美術館、博物館等生活方式類的目的地推薦,適合文藝青年。

找當地人

城市最地道的美食,本地人自然是最有發言權的,大部分美食攻略都是向當地朋友討教來的,而且一推薦一個准。

現在網路世界這么發達,微博、知乎、豆瓣...隨便哪個都能成為你認識新朋友的平台。自來熟的朋友出門旅行,不如找坐在路邊曬太陽的老人,水果攤的老闆,或者飛機上鄰座的當地人聊聊。

比起計程車司機和酒店前台,他們更有可能成為你的本地美食指路人。講真計程車司機、酒店前台並沒太多耐心和時間陪你閑聊,所以總不免帶有敷衍成分,並不推薦。

不喜歡和陌生人聊天的怎麼辦,推薦你兩個比較實用的辦法,一是去知乎上提問並且邀請當地美食家回答。另一個就是在豆瓣找當地人寫的美食攻略,親測效果都還不錯。

還有一個渠道,平時比較喜歡看vlog,可以關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youtuber,其實他們也可以是你的美食指路人啊。

比如韓國有名的美妝生活博主KINDA
COOL,她的視頻雖然以美妝和穿搭為主,偶爾也會有逛街和旅行主題的視頻,在看她視頻的同時,也會經常種察兆雀草一些餐廳,記在小本本上,那下次出門的時候就可以安排上了。

去對地方

首先明確一點,在景區基本找不到什麼會給你驚喜的美食。比如王府井大街、寬窄巷子、河坊街的地方找美食,概率太小。其次,那些裝修很好,特別適合拍照的網紅店也猜衫不一定好吃,很多都是做的一次性生意。

在旅途中經常會偶遇一些意想不到的美味,挑一天完全不安排任何行程,純粹瞎溜達或者坐公交車隨便轉轉,試著像當地人一樣生活,而不是把自己當成遊客,碰到好吃的幾率也特別高。

尋找美食店的過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觀察力也很重要,這些店雖然沒有高檔的裝修,卻往往味道一流。最好在飯點過去,看哪家人最多,進去准沒錯。

最推薦吃貨們去的是城中老舊居民區周邊,這些地方做的基本是回頭客生意,價格不貴而且口味有保障,非常推薦,成都敗早的蒼蠅館子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還有一個就是學校附近,不知道你們有沒發現,不少大學門口都是美食林立,畢竟學生不像遊客,店家肯定更傾向於做長期生意。

另外非常推薦大家去逛逛當地的特色市場,比如延吉的早市、台灣的夜市、新加坡的熟食中心以及歐洲的周末市集,也都是美食的聚集地。

看榜單

相比高大上的米其林,其實必比登榜單更有參考性,它的評選目的是旨在表彰那些「美味且物有所值」的餐廳。

必比登的評選標準是在一個固定相對大眾的價格範圍內(比如歐洲是36歐元,美國是40美金,香港是300港幣,上海是200人民幣,東京是5000日元),如果能保證高品質的餐點就可以得到推薦,所以必比登榜上的餐廳性價比都超級高。

上面提到的一些APP上,除了日常的美食點評,也會定期發布餐廳的榜單。比如我們熟悉的大眾點評黑珍珠榜單,上榜的餐廳都是相對比較有競爭力的。

日本的Tabelog每年也會發布TheTabelogAward和Tabelog百名店,相較於百名店,TheTabelog
Award的含金量和影響力會更高,它相當於日本美食界的奧斯卡。

還有韓國的Mango
Plate上,建議大家多看看網站編輯整理推薦的「TopList」榜單,西餐廳、烤肉店這些都有精選合集,隨便挑一家都不會踩雷。

紀錄片+綜藝節目

如果你覺得自己做美食攻略太麻煩的話,美食綜藝節目和紀錄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些節目的拍攝團隊等於提前幫你做好攻略了,它們選擇的餐廳也多有講究,你完全可以跟著打卡。

近年來,國內美食紀錄片是越拍越好了,比如《舌尖》系列、《尋味順德》、《新疆味道》、《風味人間》、《風味原產地》和《人生一串》質量都不錯,之前跟著《尋味順德》去順德吃了一趟,也沒怎麼踩雷。

海外的推薦《舌尖上的英國》、《BBC:地中海飲食之旅》以及《貪嘴義大利》,除了看看誘人的美食,從中還能了解不少國外的飲食文化。

綜藝方面,例如專做街頭美食的《食尚玩家》,跟著它幾乎「吃」遍了全台灣。另外《康熙來了》和《大學生了沒》也有幾期關於台灣美食的,可以找來看看。

日本的就更不用說了,強推《孤獨的美食家》,看五郎叔吃飯都好治癒。推薦一個網站:www.abachibi.com/kodoku,裡面綜合了《孤獨的美食家》每一集主角吃過的餐廳,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

還有一個比較古早的節目叫《小夢幫倒忙》,有好幾期去的都是日本比較小眾的目的地,主持人小夢算是吃播界的鼻祖了,吃起飯來超香。

白老師的另一個綜藝——《街頭美食鬥士》,現在已經拍到第二季了,每集專講一個目的地的美食。選的城市都很棒,像檳城、曼谷、東京還有福岡,還有咱們中國的成都、香港、哈爾濱、西安和武漢等等。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3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