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被稱為東方十字路口
1. 新加坡地理位置是什麼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約是北緯2度,東經104度所在處。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領土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在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同印度尼西亞相望,海峽長105千米,寬1.7千米,扼守著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航行要道。
概述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國土面積比香港還要小。然而,在如此「袖珍」的國度中卻孕育著最豐富的異國文化。牛車水(唐人街)的中華風情、小印度的色彩斑斕、甘榜格南的中東特色、荷蘭村的歐美風尚,無一不展現著這個移民國家多元的文化精粹。
素有「花園城市」的新加坡將自然之美與現代化都市完美結合,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一改人們對都市「鋼鐵泥牆」的印象。可以踏上歡樂聖地聖淘沙島玩遍數不盡數的游樂項目,也可以奔向擁有百餘家商場的烏節路血拚購物。
2. 新加坡被譽為了什麼具體在哪裡特點是神馬
新加坡馬來語是「獅子城」之意,所以也叫「獅城」。華僑稱其為星洲。
新加坡由於地處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帶,扼守太平洋與印度洋通航要道,素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是國際海運交通中心之一。
要說是特點么,我認為最集中的只有2條,一條是「小」,小到什麼程度?其面積僅相當於上海市的徐匯區那麼大!另一條是:特別會算計!新加坡的美麗和經濟建設成就都是調查、研究、規劃、總結提高等「算計」出來的,以至於新加坡的高等教育裡面,與「算計」相關的學科都很發達,例如:設計、規劃、金融、物流、管理等等等等!
參考文件:
新加坡是一個美麗的島國,一個繁榮的大都會。因為市容美麗清潔,被人們譽為「花園城市」。新加坡位於馬來西亞半島南端,與馬來西亞僅一水之隔,東西分別毗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地理位置處於東南亞的交匯處。新加坡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
十四世紀,新加坡是強大的斯里佛室帝國的領土,被稱為「淡馬錫」或海城。據說,有一位斯里佛室帝國的王子在島上看到一隻野獸,他誤認為是獅子,因此就把「淡馬錫」改名為「新加坡拉」,意即「獅城」。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爵士來到新加坡,他發現這是一個具有良好停泊環境的天然港口,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確是發展貿易的理想口岸。於是,他在此地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從此新加坡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隨後的幾十年裡,大量移民從中國、印尼、馬來西亞和印度湧入,使新加坡更加興旺。1965年,新加坡正式成為獨立國家。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奮斗,新加坡已成為亞洲發達的新興工業化國家之一。
新加坡政府廉潔、精英治國、勤奮高效、法制健全、政治穩定、種族和諧、人民安居樂業。政府推行自由貿易,不斷引進人才,積極發展科技、教育和經濟,加上新加坡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新加坡在短短數十年裡迅速崛起。新加坡不但擁有優良的深水港口和現代化的國際機場,也有先進的通訊設施和健全的金融制度;新加坡有如詩如畫的旅遊景點,也有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新加坡有美侖美奐的購物場所,也有設施完善的組屋區;新加坡還有四通八達的交通服務和各種各樣的美食、娛樂。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時代的來臨,新加坡也力求走在世界高科技的前端。
新加坡古時候被稱為「海城」,相傳13世紀的時候,蘇門答臘島巴鄰旁的王子到「海城」游歷時,看見一頭怪獸,隨從們大叫「獅子」(獅子的馬來語言為「Singa」),於是王子將此島改名為「Singapore」(「pore」是「都市」的意思)。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這個小島正發生這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東南亞的商業明珠、並成為了亞洲主要的金融,電子,旅遊,貿易,航空及海事貨運中心。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是進出東南亞的主要門戶,並連續十餘年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
人文地理
盡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卻是其成功的支柱。這個國家缺乏自然資源,但她勤勞、樂觀、開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榮。
新加坡人口400萬,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
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樞紐,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尋覓更好的生活,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移民紛紛到來。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語 言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氣候環境
新加坡地處熱帶,相對來說,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氣候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 23和 31攝氏度之間,溫差很小。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那些討厭炎熱陽光的人也不會因此受罪,因為新加坡所有的商店、旅館、辦公樓以及飯館都裝有空調設備。 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氣溫:攝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熱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對濕度:84.3%
每日平均濕度:60%到90%
3. 評價新加坡發展的地理條件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領土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在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同印度尼西亞相望,海峽長105千米,寬1.7千米,扼守著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
新加坡地狹人稠,資源貧乏,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國際航運、航空和貿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億噸以上,居世界前列,國際航空客運周轉量僅次於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為基礎,從鄰國大量進口各類初級產品,匯總、分級、包裝後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轉口貿易和航運業為主體的獨特經濟類型。
2、工業和技術服務中心新加坡四面環海,以煉油和造船為核心的工業部門具有世界意義。全國建有五大煉油廠,年加工能力達4290萬噸,成品油出口額僅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造船業為傳統的優勢部門,不僅能修造繁多的各項船舶,還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鑽井平台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工業以製造業為中心轉向技木密集型部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電視傳真設備、按鈕式電話、光纖光纜、電腦化列車控制系統等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近年來,發展重點又轉向新科技園地的建設上,大力培養科技人才,發展尖端技術,以適應改革工業結構的需求。
3、投資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訊,政局的穩定,國民素質較高等特點,使外國資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經濟的騰飛。同時,各國銀行雲集新加坡,銀行總數僅次於倫敦、紐約和香港,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 就自然和歷史文化條件而言,新加坡並不具備發展旅遊業的突出優勢,但利用其適中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美化城市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簡化出入境手續,開展各種旅遊「外交」活功,從而吸引大量外國遊客旅遊及大批國際會議在新加坡召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新加坡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總之,新加坡利用本國特殊的地理條件,揚長避短,引進和運用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生產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一成功道路不僅為類似新加坡這樣的島國提供了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當然,由於新加坡在許多方面對外國依賴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
4. 新加坡被譽為什麼的路口
獅城新加坡的別稱。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有以下版本的傳說:
新加坡的標志是一種魚尾獅,傳說當年以為馬來的王子在高山上打獵時發現新加坡這座小島,次日便出海到這個小島上。旅途中遇上風暴,王子把自己的王冠投入海中,風暴得以平息。
到達小島後,一隻雄獅要來襲擊他們,而當他和王子的目光交匯時卻又安靜了。
王子開始發展新加坡。
後人為了紀念王子,就把師資和大海聯系起來形成魚尾獅,新加坡也被稱為獅城。
地理: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東經 103° 38′至東經 104°6′,北緯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
人口:新加坡有400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里。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民族: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宗教: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譽稱:獅城、購物天堂、花園城市
國花:胡姬花
貨幣:新加坡元
國慶日:8月9日
國旗:自上而下由紅、白兩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組成。
國徽:圖案由盾徽,新月、五顆星、一隻獅子和一隻老虎等圖案組成。
時差:與北京同一時區
語言: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5. 新加坡為何具有東方十字路之稱
新加坡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處東南亞的中央部位,北面與馬來半島僅隔1.2公里寬的柔佛海峽,兩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南面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望。扼南海、爪哇海與馬六甲海峽之間交通的咽喉,是太平洋、印度洋兩洋航道要沖,東南亞國家之間、東西方之間、亞洲和大洋洲之間的海空交通樞紐。新加坡港水深港闊,地處低緯,風暴罕見,潮差很小,又無泥沙淤積,是世界第一流的天然良港,歷史上這里就發展為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及東西方過境商船的轉運站和貨物集散中心。建國後,新加坡充分利用其處於東方十字路口的有利地理位置和優良的港口條件,在原有的基礎上積極改善和擴建港口,大力發展與港口有緊密聯系並為之服務的港口倉庫業務、金融保險事業等,使這個自由港得到更大發展。新加坡提倡「以商立國」,其貿易地區遍及全世界,過去它以轉口貿易為主,現在則以本地產品的出口為主,外貿收入成為國家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現在新加坡港已是東方第一大港,進港船舶注冊噸數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荷蘭的鹿特丹港。在繼續實行自由貿易和擴大港口業務的同時,新加坡近二十餘年來又大力發展製造業。為配合航運業的發展,該國因地制宜地、有選擇地發展了加工工業。由於輪船、飛機需要的燃料油數量和品種的增多,以及日本和東南亞對石油的消費日益多樣化的需要,新加坡利用其位於西亞原油產地和東方石油消費區之間的位置,發展了煉油工業和石油化學工業,現已有七家大型煉油廠,日加工原油能力相當於東南亞地區煉油總量的40%。煉油工業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五分之二以上,新加坡已成為世界重要的煉油中心之一。與此同時,本國還積極發展造船、修船以及海上鑽井平台等海事工業,現在全國有船廠50餘家,是東南亞的修、造船中心,也是世界海上鑽井平台生產中心之一。七十年代末,新加坡經濟發展遇到某些困難,如勞動力缺乏,以及建立在勞動密集型工業基礎上的出口產品競爭力削弱等。該國政府及時開辟了發展經濟的新途徑,從1979年起致力於實行「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資本密集、技術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其中以電子工業的發展最為迅速,現在該部門在製造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佔第二位,僅次於石油工業,主要生產集成電路、電腦及其零部件。電腦已進入國民經濟的一切領域,其產品已大量出口,打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新加坡已成為東南亞的「矽谷。」新加坡並無名山大川和著名的歷史古跡,但它充分利用熱帶島國風光和東南亞航運中心的有利條件,在國內開辟旅遊區、美化和建設旅遊設施,注意城市衛生,整頓市容,廣種花草樹木,建設「花園城市」,並以第一流的服務水準吸引著各國遊客,使之成為東南亞的國際旅遊中轉站,世界著名的旅遊中心之一。近年來,每年接待外國遊客達二、三百萬,旅遊業收入每年可達6億多美元,成為其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由於新加坡在東南亞地區的地位以及繁榮的經濟等原因,使它成為東南亞的美元市場,許多國際性的大銀行在這里設立分支機構。就銀行數目及其資產總額計,新加坡已同倫敦、香港、紐約一起成為世界四大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