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如何國運逆襲

新加坡如何國運逆襲

發布時間: 2023-07-30 21:50:41

『壹』 滴水沒有的新加坡,怎麼保障人民喝水

美麗的街道繁花簇錦,魚尾獅每天都會噴出水柱,很多人在享受新加坡音樂噴泉的同時,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缺水的國家。

都怪領土太小

馬六甲海峽附近被熱帶雨林氣候區支配,全年高溫多雨,年降水高達2350mm。

赤道就在旁邊,降水和高溫是永遠不缺的

但對於新加坡來說,這么多降水卻只是個過客。國土面積僅有697平方千米的新加坡,境內沒有主權完整的獨流大河,也缺乏體量足夠的湖泊,每年雨季從天而降的淡水只能變成積水白白流走,無法收集和利用。

新加坡與馬來以柔佛海峽為界

新加坡海峽以南的島嶼則屬於印度尼西亞

可以說是個非常小的無所謂腹地的島國

『貳』 轉口貿易具體操作

轉口貿易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物的買賣,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這種貿易對中轉國來說就是轉口貿易。交易的貨物可以由出口國運往第三國,在第三國不經過加工(改換包裝、分類、挑選、整理等不作為加工論)再銷往消費國;也可以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由生產國運往消費國,但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並不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中轉國分別同生產國和消費國發生交易。轉口貿易有貨物集散地、倉庫、堆棧之意,它屬於再出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中間接過境的一部分。

轉口貿易的發生,主要是有些國家(或地區)由於地理的、歷史的、政治的或經濟的因素,其所處的位置適合於作為貨物的銷售中心。這些國家(或地區)輸入大量貨物,除了部分供本國或本地區消費外,又再出口到鄰近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香港、倫敦、鹿特丹等,都是國際著名的中轉地,擁有數量很大的轉口貿易。它們通過轉口貿易除了可以得到可觀的轉口利潤和倉儲、運輸、裝卸、稅收等收入外,同時也推動了當地金融、交通、電訊等行業的發展。

轉口貿易產生的條件

轉口貿易(Entrepot Trade)是指兩國的進出口貿易是通過第三國的中間商把貨物轉手來完成的貿易方式。這咱貿易方式在生產國為間接出口,在消費國為間接進口,因而是一種間接貿易方式。而對第三國來說,它將進口的貨物再出口,所以是轉口,又稱再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已有數百年歷史,倫敦、鹿特丹、新加坡是著名的轉口貿易港。戰後轉口貿易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發展甚為迅速,並成為這些地區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轉口貿易對中間商所在國而言,一般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①自然條件,即中轉國的港口必須是深水港、吞葉能力強,地理位置優越,處於各國之間的交通要沖或國際主航線上;

②人為條件:要求中轉國對中轉地採取特殊的關稅優惠政策和貿易政策,如自由港、自由貿易區等,使中轉費用不致過高。同時,要求該地的基礎設施、交通、金融和信息等服務系統發達且完備,以利於轉口貿易的進行。

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Free Trade)是指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障礙,取消本國進出口商品各種優待和特權,對進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進出口,在國內市場上自由竟爭的貿易政策。它是「保護貿易」的對稱。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對進出口貿易的管理和關稅制度,而是根據外貿法規即有關貿易條約與協定,使國內外產品在市場上處於平等地位,展開自由竟爭與交易,在關稅制度上,只是不採用保護關稅,但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仍可徵收財政關稅。

自由貿易政策是西方國家自由竟爭時期的產物。英國實行此項政策達60年之久,對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推動作用。二戰以後,盡管聯合國憲章規定了自由貿易的原則,《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也明文規定降低關稅和消除非關稅壁壘,但世界大部分國家一直盛行貿易保護主義。

WTO在某中程度上說,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推進世界市場的自由貿易。相信我國加入WTO後,自由貿易程度會有很大的提高。

轉口貿易的方式

轉口貿易的形式多樣,根據貨物流通渠道的不同,可分為再出口貿易和單所處理貿易方式兩種:

①再出口貿易(Re-export Trade)方式,是指出口商通過中間商與進口商發生買賣關系。而後將貨物直接從出口國運往進口國的貿易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貨物並未在第三國通關進出口,而中間商亦僅涉及交易單據的處理。這種單據處理貿易方式實際上是貨物所有權的再出口。 再出口貿易方式在轉口貿易發展的初期較多發生。人們由於經驗、通訊設備等的缺管,轉口貿易就通過兩交貨物的進出口來完成。隨著轉口貿易的發展,單據處理貿易的方式逐漸發展起來,為種方式可以避免貨物在第三國通關進出口的每秒雜手續,節省運費、保險費和手續費等費用,減少風險,還可縮短交貨時間,有利於進口商抓信貨物銷售良機,從而實現較大的利潤。因而單據處理貿易方式逐漸取代再出口貿易方式,成為當今轉口貿易的主要方式。 轉口貿易根據貨物是否在中轉地加工,可分為純粹轉口貿易和加工轉口貿易兩種:
②純粹轉口貿易。所謂純粹轉口貿易系指中轉的第三國的中間商對進口的貨物未經加工再出口。當然,中間商可以將進口貨物在當地保稅倉庫進行分級、混裝、加包裝、貼標簽等。這些活動並未改變原進口貨物的形態、性質,結構或效用等,所以不屬於加工的范圍。
③加工轉口貿易,指貨物通關輸入到中轉國,紅加工增值後再輸往進口國的貿易方式。貨物經過某種程度的加工,使加工後的貨物與原來未經加工的貨物在形態、性質、結構或交用上發生某此變化,大氣層以這種貿易方式不僅可以獲得轉口利潤,還可獲加工利泣。加工轉口貿易要求中轉地有大量的勞動力,工資水平較低,基礎設施較好,並有保科倉庫或保稅區等,這樣才能使商品加工成本低,具有國際競爭力。加工轉口貿易可以對整批貨物進行加工、裝配等;也可以是從國處采購某些零部件,與原有的設備配套裝配成大型設備出口。

轉口貿易和過境貿易的區別?

過境貿易:別國出口貨物通過本國國境,未經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狀條件下運往另一國的貿易活動.包括直接過境貿易和間接過境貿易.比如內陸國與不相鄰的國家之間的商品交易,就必須通過第三國國境,對第三國海關來說,就會把這類貿易歸入過境貿易。不過如果這類貿易是通過航空運輸飛越第三國領空的話,第三國海關不會把它列入過境貿易。指別國貨物通過本國國境,未經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狀的條件下運往另一國的貿易活動。過境貿易有兩種類型,一種稱之為直接過境貿易,即外國貨物到達本國口岸後,在海關直接監管下,通過國內運輸線從其它口岸離境,有時直接過境甚至不需卸貨和轉換運輸工具,承辦過境的國家一般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另一種稱為間接過境貿易,即指外國貨物到達本國口岸後先存人海關保稅倉庫,未經加工改制,又從海關保稅倉庫提出,運出國境的活動。

轉口貿易和過境貿易的區別,在於商品的所有權在轉口貿易中先從生產國出口者那裡轉到第三國(或地區)商人手中,再轉到最終消費該商品的進口國商人手中。而在過境貿易中,商品所有權無需向第三國商人轉移。

轉口貿易和間接貿易的區別?

間接貿易(IndirectTrade) 間接貿易是「直接貿易」的對稱,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賣買商品的行為。其中,生產國是間接出口;消費國是間接進口;第三國是轉口。轉口貿易(EntrecoteTrade)是指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通過第三國所進行的貿易。即使商品直接從生產國運到消費國去,只要兩者之間並未直接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

轉口貿易對中轉國來說就是轉口貿易。交易的貨物可以由出口國運往第三國,在第三國不經過加工(改換包裝、分類、挑選、整理等不作為加工論)再銷往消費國;也可以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由生產國運往消費國,但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並不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中轉國分別同生產國和消費國發生交易。轉口貿易有貨物集散地、倉庫、堆棧之意,它屬於再出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中間接過境的一部分。

轉口貿易的發生,主要是有些國家(或地區)由於地理的、歷史的、政治的或經濟的因素,其所處的位置適合於作為貨物的銷售中心。這些國家(或地區)輸入大量貨物,除了部分供本國或本地區消費外,又再出口到鄰近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香港、倫敦、鹿特丹等,都是國際著名的中轉地,擁有數量很大的轉口貿易。它們通過轉口貿易除了可以得到可觀的轉口利潤和倉儲、運輸、裝卸、稅收等收入外,同時也推動了當地金融、交通、電訊等行業的發展。

『叄』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逆襲史和神預言

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本文大概需要8分鍾



文/晏凌羊


01


李光耀管的地盤——新加坡——面積真的好小、人口也好少。


我們去新加坡 旅遊 的時候,感覺這個國家還沒有廣州一個市大,想想都覺得「很好管理」。


在中國的話,李光耀就是一個市委書記,但因為新加坡是獨立國家,所以,李光耀成為了新加坡的「國父」。



李光耀的逆襲史,讀來挺傳奇的。他祖籍廣東梅州,早些時候曾祖父下南洋,定居在了新加坡。



李光耀的爺爺李雲龍,在新加坡奮力打拚,經營船務公司、做橡膠生意,成為當地一個大家族。


李光耀的爹李進坤是家族裡的大兒子,卻也是個紈絝子弟,沾染賭博等惡習。

李光耀從小崇拜爺爺、鄙視老爹,好在他媽比較強韌,爺爺也比較給力,所以,哪怕家道中落,他也接受了很好的西式教育,16歲就考上了劍橋大學。

李光耀是第四代移民,家裡人講的是英語和馬來語,不會說漢語。當時新加坡還是殖民地,所以,他還曾經因為自己不會說話語而在當地華人圈受過歧視。

二戰爆發,李光耀學業中斷,只能回家。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大舉入侵東南亞,也佔領了新加坡,李光耀作為抗日積極分子也被追蹤。但他很聰明,借這機會精進日語,並憑借著流利的日語和英語,成了一家報社的日文翻譯員,既能養家糊口,又能了解世界局勢。

日本宣布投降後,李光耀為了再考劍橋大學回到學校讀書,並在這里認識了妻子柯玉芝。



兩人雙雙考上劍橋,並於1947年在英國登記結婚。



李光耀在劍橋學的是法律,學成回國以後就在新加坡開了律所。當時,新加坡還是英國的殖民地,援用的是英國的法律,他也通過幫人打官司聲名鵲起,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聲望。




1954年,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動黨,並任秘書長。次年,他參加立法議會選舉,卻因為他不會讀寫中文,被認為他沒資格代表華人選民。

李光耀氣得要死,制定了瘋狂的學中文計劃,把中文學得賊溜,後來還是當上了立法議員。


當時,英國殖民統治已經衰弱,新加坡抓住機會於1959年宣布獨立,年僅35歲的李光耀當選成了新加坡第一屆自治政府的內閣總理。

獨立之初的新加坡,哪方面都不行,他一直希望能與馬來亞合並成立「馬來西亞」。

經過多方努力,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亞合並成為馬來西亞聯邦。但合並後,因為馬來西亞的種族沙文主義導致新加坡人廣受排擠,所以,1965年新加坡脫離聯邦,宣告獨立。

新加坡當時能獨立,完全是由於馬來西亞當局出於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和中國干涉別國內政的憂慮,而強行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的。

當年的李光耀和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為了留在馬來西亞曾經多次請願,新加坡真的獨立以後,李光耀曾嚎啕大哭。




獨立的時候新加坡就是個彈丸之地,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工業,傳統的港口貿易日趨式微,內部有民族沖突和暴亂的威脅,而旁邊還有隨時可以切斷新加坡供水的馬來西亞和虎視眈眈的印尼。


這么小的地盤,想要成為獨立國家,在強國如林的地球上怎麼博生存嘛。窮則思變,李光耀開始想辦法,發誓要把新加坡建設好。


新加坡太小,如果再發生戰爭,幾分鍾就被打下來,所以,李光耀先是尋求國際 社會 的承認,加入聯合國——這樣,別的國家若是皮癢了來打你,就是侵略,道義上就站不住。

緊接著,他抱上英國大腿,成為英聯邦成員國。雖然英聯邦是個鬆散的組織,但哪個國家想要打新加坡,也得給老英國幾分面子吧?

他還向侵略過這塊土地的日本學習管理。


新加坡雖然也被日本侵略過,但他們對日本的感情和我們中國人不一樣,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移民,那裡本來就不是他們的地盤,而且日本侵略時間不長、烈度較小,所以,他們比較容易原諒日本

與此同時,李光耀向以色列學習全民兵役,組建了武裝部隊。



在外交方面,他向瑞士學習,在外交上搞中立,在國際 社會 上不惹事、不樹敵,一門心思發展經濟。

幾套組合拳打下來,李光耀覺得被大國侵略的可能性變小,於是,他著手發展經濟。

那時候,中國忙著搞十年浩劫呢,李光耀覺得向西方學習和靠攏才是新加坡實現逆襲的路徑,於是,他強令學校進行英語教育,取消傳統華語教學,開始發展輕工業、外貿、金融、港口經濟。

在執政中,他注重打擊腐敗,賞罰嚴明,新加坡一時政治很清明,像違法之後「下不為例」的這種事情絕不可能在新加坡發生,因為犯法的人一被抓到就要罰,罰到你怕。

到底是小國,人口又少,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新加坡慢慢變得繁榮了起來。當然了,亞洲四小龍之所以能迅速繁榮強大起來,主要還是因為趕上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契機,而且當時的中國還沒有搞改開。

中國一搞改開,李光耀又敏銳地察覺到東方大國即將崛起,馬上在全國推行講華語運動。


在不到五十年的時間里,新加坡不僅解決了一系列內憂外患,在經濟上完成了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轉變,更是獲得了極大的國際地位(新加坡人民去全球170多個國家免簽)。

新加坡的法制健全程度、 社會 能見度和公平度、城市宜居度、民眾的富庶程度也令人嘆服,至少我個人還是蠻喜歡這個國家的。


李光耀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很牛逼的創業者,只不過,別人把一個企業搞起來了,而他搞的是一個國家。



新加坡之所以能創造這些了不起的奇跡,當然不能只歸功於李光耀一個人。

一個彈丸之地能創造這么了不起的奇跡,當然得靠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的成全。

天時的話,戰後五十年本就是各個國家飛速發展的五十年。

地利方面,新加坡擁有兩項別的國家不具備的優越條件,想不富裕都難。

一個是馬六甲海峽每年的海峽通過費用以及港口貿易,給新加坡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


還有一個原因是新加坡周圍都是穆斯林國家,在伊斯蘭教義裡面,存款借款收取利息都是不允許的,因此,這些國家的資金,總要找一個能給年利息的來往又方便的安全度高的地方,恰巧新加坡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人和方面,李光耀的政治思維非常西方化,他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加之新加坡華人佔多數,這些華人本就素質相對比較高又很團結勤奮,決策者和民眾一起努力建設這個人口比不多的國家,發展起來非常容易。


02



2005年,李光耀讓自己的兒子李顯龍成為了新任總理 (第二任總理吳作棟實際上是聽李光耀話的,只是一個中間的權力過渡人) 。


這個兒子,相比老爹,政治格局就比較一般般。


本來,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在國際關繫上不站隊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結果呢,在中國南海和TPP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美日搞出來圍剿中國的,後來特朗普把它廢了) 問題上,他公開選擇與美日站隊,跟中國關系不大好。

2013年,李光耀出版了著作《李光耀觀天下》。在書中,他預言了幾點:

第一、未來歐元區將解體;
第二、美國不再強大;
第三、日本會慢慢走向平庸,
第四、印度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第五、中國強大才是常態;
第六、不確定新加坡是否還會存在。

現在我們感覺他的預言好像慢慢成為現實——新加坡也許還會存在,但不一定會以「李家的新加坡」的形式存在。

2015年,李光耀去世,享年91歲。

2016年,中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正式開航,後來又與馬來西亞在馬六甲共建港口,新加坡以前依託馬六甲的港口優勢「涼涼」了一大半。




而且,風水輪流轉,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勢頭出現頹勢,而中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崛起。

2017年,李顯龍也跟自己的弟弟、妹妹鬧起了遺產糾紛,李家在新加坡的政治聲譽進一步下降。至於這場內斗能否將李家的政途掐斷,咱們未來再看。


反正,在我看來,每一個某家王朝,都是一個家族公司。

有個強有力的大人物制訂好規矩且大家都願意遵守,家族公司就興旺發達。若不是,就很容易翻車。

家族公司也好,非家族企業也罷,世界是屬於「聰明人」的,而不是「集體中的人」。


話說李光耀在新加坡被稱為國父,但馬來西亞華人是非常反感李光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馬來人心理不平衡。

馬來西亞上一輩華人認為,李光耀拋棄了吉隆坡、檳城等地的華人自己搞了獨立,而且後來讓新加坡華人過得那麼好,而馬來西亞華人雖然有錢但不得不跟馬來人、印度人生活在稍差一點的馬來西亞國。

馬來西亞、印尼的傳統華人,大多以自己的中國文化自豪感,對在傳統文化上已經很蒼白的新加坡人,也是持鄙視態度的。

當然了,新加坡人輕視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傳統華人們,主要是因為他們過得不如他們好。


新加坡人對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的態度也很矛盾,一方面奇怪中國人怎麼變有錢了,一方面又不大看得起中國人。其實,往上數三代,新加坡人也只是「洗腳上田」的傳統華人而已。


事實上,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也有所忌憚,因為自己本國土地太少,糧食果蔬甚至水源都需要馬來西亞供給。

也許也是因為這種危機感,讓新加坡自己開始建壩攔截新加坡河的河水,以便將來用作飲用水源。


為了遏制新加坡港口貿易,中國和馬來西亞達成協議在馬六甲海峽聯合建港口,新加坡對此比較反感,而馬來西亞人則感到歡喜鼓舞。


馬來華人希望中國能越來越強大,自己的國家也越來越強大,好讓新加坡人別再那麼拽。


以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END--

PS:圖片全部來源網路。

『肆』 韓國,新加坡,以色列什麼時候成為發達國家的

你哪裡聽到的小道消息 以色列是發達國家??以色列TM還在打仗
至於韓國,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二戰之後美國製造業轉移到日本,然後輻射到東南亞,此時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扶持製造業發達起來的。

『伍』 我國土特產經過新加坡商人之手轉賣到南美洲,是什麼貿易

轉口貿易

轉口貿易又稱中轉貿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輸出貿易(Re-Export Trade),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品的生意,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易手進行的買賣。這種貿易對中轉國來說即是轉口貿易。貿易的貨品能夠由出口國運往第三國,在第三國不通過加工(轉換包裝、分類、選擇、收拾等不作為加工論)再銷往消費國;也能夠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由生產國運往消費國,但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並不發生貿易聯系,而是由中轉國分別同生產國和消費國發生貿易。由於中國是世界上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所以這種貿易形式,也幾乎變成躲避貿易制裁的專用方式之一。

『陸』 香港科技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相比怎樣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兩所學校都位於亞洲地區,都代表亞洲地區高等教育最高水平,並且兩所學校都屬於偏工科的高校,相對更容易見高低。另外兩所學校所在地,其實也非常相似,並且管理模式也同英國多多少少有些聯系,屬於相似高校。新加坡國立大學起源於醫學院,醫學方面的實力非常強,當然他最擅長的還是化工、土木、電子、機械、材料等方面,畢竟這些都涉及新加坡的「國運」。新加坡沒有任何資源優勢,只有地理優勢,必須要再加工之後,賺得價差,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新加坡特別重視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新加坡對這類學校的投入也相當巨大,而新加坡國立大學又是新加坡最為重視的大學,所以更偏於工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香港科技大學建校時間並不長,但是成長速度非常快,這主要來自香港政府的重視。80年代之後香港經濟急需轉型,而培養高端製造和商業人才是香港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成立了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主要在計算機、電子、土木工程、機械製造、材料、數理化、統計、會計等方面實力較強。但是他的崛起與內地的配合是分不開的。香港絕對人口少,面積也不大,港科大要發展,必須要有充足的生源,而內地生源源不斷進入香港,保證了香港科技大學的優質生源絕對數量。

總體來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綜合實力要勝過香港科技大學一些。這主要是因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建校時間要比香港科技大學更早,從而教學和科研積累也要更為豐富。而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國際化和多元化方面,一直在創新,使得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優質生源更容易流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因此造就了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傳奇!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2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3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