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隊新加坡在哪裡
A. 2012亞冠一共有多少只球隊,各個國家分別有哪幾支球隊
亞冠小組賽分為東西亞兩個大區進行,每區4組共32支隊伍,小組賽採用主客場循環制,小組賽前兩名進入1/8決賽,值得注意的是:1/8決賽為小組第一的球隊在主場迎戰其他小組第二,採取一場定勝負制。然後兩個大區再各決出四支球隊,組成八強後兩大區混抽進行1/4決賽,1/4決賽以及半決賽實行主客場淘汰制,而決賽實行單場淘汰制,並將定為在中立地舉行,衛冕冠軍將不能直接參加下一賽季亞冠聯賽。
2012賽季亞冠聯賽西亞賽區16強分組一覽
A組 B組 C組 D組
阿爾-萊揚(卡達) 伊蒂哈德(沙特) 塞帕汗(伊朗) 附加賽球隊1
阿爾-加吉拉(阿聯酋) 阿爾-阿拉比(卡達) 阿爾-阿赫利(沙特) 佩魯濟(伊朗)
納薩夫(烏茲別克) 巴尼亞斯(阿聯酋) 拉赫維亞(卡達) 阿爾-希拉爾(沙特)
附加賽球隊2 棉農(烏茲別克) 阿爾-納賽爾(阿聯酋) 阿爾-阿拉法(卡達
2012賽季亞冠聯賽東亞賽區16強分組一覽
E組 F組 G組 H組
大阪鋼巴(日本) 蔚山現代(韓國) 天津泰達(中國) 武里南(泰國)
阿德萊德(澳大利亞) 東京FC(日本) 城南一和(韓國) 廣州恆大(中國)
本尤德科(烏茲別克) 布里斯班怒吼(澳大利亞) 名古屋鯨魚(日本) 全北現代(韓國)
浦項制鐵(韓國) 北京國安(中國) 中央海岸水手(澳大利亞) 柏太陽神(日本)
在2012年亞冠聯賽參賽名額分配中,中超、韓國K聯賽以及沙特均被縮減為3個正賽加1個資格賽席位,伊朗則獲得2個正賽和2個資格賽席位。相比之下,卡達、泰國和澳大利亞則有所增加。
與以往不同的還有,烏茲別克除了保留在西亞區的2個正賽席位外,還在東亞區獲得1個正賽席位,另外,東亞區的5支資格賽(中國、韓國、澳大利亞、泰國、印尼各1隊)則將爭奪剩下的2個正賽名額。
謝謝採納!
B. 第5屆男子籃球亞州杯冠軍
2014年7月11日至19日,第五屆男籃亞洲杯將在武漢體育中心舉行。中國、伊朗、日本、菲律賓等十支隊伍將為冠軍展開激烈爭奪。
男籃亞洲杯與亞錦賽一樣,都是亞洲男子籃球的頂級賽事。目前已在中華台北、科威特、黎巴嫩和日本舉辦了四屆。前三屆的名稱都叫亞洲斯坦科維奇杯,與每年在中國舉辦的斯坦科維奇洲際冠軍杯不是同一項賽事,從第四屆開始升級為亞洲杯。
2014武漢亞洲杯作為仁川亞運會之前亞洲最高級別的籃球賽事,其意義更多的在於球隊的磨合與備戰,但同樣也代表了亞洲籃球的最高水平,將為江城球迷送上籃球大餐。如今距離開賽還有一個多月,本網率先帶你了解下本屆賽事的10支球隊。
東亞篇
青春風暴中國製造
2011年武漢男籃亞錦賽,中國隊在決賽中憑借易建聯的關鍵罰球一分險勝約旦。作為東道主,全主力出戰的中國男籃開始顯現出統治力的不足。果不其然,兩年後的菲律賓亞錦賽,中國隊不僅沒能衛冕,還首次負於台北隊,最終僅獲第五名。
隨著大郅的退去,移動長城時代正式宣告結束。作為曾經的亞洲籃壇霸主,如今的這支中國男籃已「舊貌換新顏」,宮魯鳴教練率領的全新男籃陣容將肩負著振興中國籃球的重任。
中國男籃目前世界排名第12位,高居亞洲第一,但這樣的排名顯然與中國隊目前的實力不太相符。本屆男籃亞洲杯,宮指導將派出怎樣的陣容尚且不明朗,但中國隊本著鍛煉隊伍、主打青春牌的目標毋庸置疑。目前,由於中國男籃被分成了國家隊和國奧隊,兩隊又多以年輕隊員為主,隊員的流動自然在情理之中。熱身賽上表現出色的年輕隊員周琦、李慕豪,國奧隊的趙泰隆、郭艾倫都極有可能出現在7月份開戰的武漢男籃亞洲杯。
今年是亞運年,如何取捨亞運男籃與亞洲杯男籃的陣容,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本屆武漢男籃亞洲杯中國隊將盡遣年輕球員出戰,復仇可能以二隊出戰的台北隊不是目的,更好的鍛煉年輕隊員,為2016年巴西奧運會做准備,為今後十年中國男籃積攢能量才是重中之重。
歸化外援再續神奇
一個多月以前,台北男籃公布了備戰仁川亞運會的18人大名單,林志傑、曾文鼎等球星赫然在列。為了更好地備戰亞運會,台北隊很可能會派出以歸化外援昆西-戴維斯為核心的二隊陣容出戰武漢亞洲杯,代表台北隊參加了2013年東亞運東會的劉錚屆時可能協同作戰,缺少了多名主力的台北隊實力雖大打折扣,但戴維斯的實力卻有目共睹,去年與中國隊一戰,正是依靠他的神勇發揮,才成就了台北隊歷史上首勝中國男籃。武漢亞洲杯,台北隊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期待他們為江城球迷帶來精彩的比賽。
日本籃球何時蘇醒?
現如今,提到足球,日本國家隊無疑可以在亞洲稱王稱霸。但換做籃球,日本隊便遜色得多。作為亞洲的傳統強隊,日本男籃曾先後在1965、1971年兩奪亞洲錦標賽桂冠。但近幾年,日本籃球卻表現平平。要說亮點,莫過於2012年男籃亞洲杯1/4決賽中戰勝中國國奧隊的比賽。日本隊目前世界排名32位,在亞洲屬二流球隊,本屆男籃亞洲杯,若想在伊朗、中國、菲律賓、約旦身上拿走一個四強名額,難度可想而知。
西亞篇
波斯鐵蹄勢不可擋
作為男籃亞洲杯的衛冕冠軍,伊朗男籃只有一個目標—全力衛冕。2012年男籃亞洲杯,伊朗男籃戰勝日本隊攜七連勝之勢勇奪冠軍,2013年男籃亞錦賽,伊朗隊連勝九場,在馬尼拉輕松捧杯。單論排名,伊朗男籃世界第34位。但真刀真槍的比拼實力,伊朗隊在亞洲絕無敵手。波斯鐵蹄所到之處,遍地失利的哀嚎。坐擁哈達迪、卡茲米,巴赫拉米三駕豪華馬車,輔之以卡姆拉尼、阿法赫等實力球員,近幾年,伊朗籃球如同日本足球一樣崛起。
由於伊朗男籃今年要參加世界盃、亞運會兩項大賽,本次比賽是否派主力陣容出戰成疑。即便以半數主力出戰,伊朗仍將是本屆賽事的頭號熱門,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以神之名」續寫傳奇
約旦是一支神奇的球隊,不僅僅因為他與飛人喬丹同姓「Jardon」,更因它曾奪得該項賽事的冠軍。2011年武漢亞錦賽,約旦男籃先是將奪冠熱門伊朗隊距之四強門外,更是在決賽中險些擊敗中國隊。
在不久前結束的西亞錦標賽上,約旦男籃末戰以74-57擊敗巴勒斯坦,最終以全勝戰績獲得冠軍。在此之前,約旦男籃先後以93-38大勝葉門、82-71擊敗敘利亞、69-57擊敗伊朗男籃(國青隊)、65-54擊敗伊拉克。5勝全勝奪得西亞錦標賽冠軍與道格拉斯、歸化球員拉希姆-懷特重返國家隊有很大關系。只要保持健康,約旦男籃仍將成為本屆亞洲杯冠軍的有力爭奪者。
南亞篇
印度籃球何時入流
印度男籃在亞洲籃壇從來不是主流,在印度,籃球的地位明顯不及板球和足球,正是因為普及度非常低,所以進入21世紀之後印度籃球的進步速度非常緩慢,他們一直在亞洲二三流水平之間徘徊。近幾年,印度男籃取得了一些進步,不過他們距離亞洲籃壇真正的勁旅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不過次印度男籃集結了許多年輕的新生力量,擁有「印度姚明」之稱的年輕中鋒辛格-巴哈馬爾近幾年進步很大,球隊整體實力在不斷所提高。想在亞洲取得好成績,印度籃球尚需努力。
東南亞篇
看一個布拉奇撬動亞洲男籃格局
菲律賓男籃在亞洲籃壇上可謂獨樹一幟,小快準是其一貫打法。但由於近年來菲律賓男籃瘋狂的歸化外籍球員,使得球隊的實力猛增。幾年前,菲律賓歸化來外籍中鋒多希特,現如今,隨著更大牌布拉奇的加盟,球隊實力再上一層樓。菲律賓男籃對於亞洲其他強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一個布拉奇來了,千千萬萬個布拉奇還遠么?
實力不濟獅城難有作為
新加坡男籃目前正在印度尼西亞峇淡島參加東南亞杯賽,球隊近年來最好的戰績就是去年東運會獲得的季軍,這也是34年來新加坡男籃獲得的首枚獎牌。由於服兵役問題,原本不算強大的陣容再打折扣。老將黃偉龍將率領一干年輕隊員征戰本屆男籃亞洲杯,「陪太子讀書」在所難免。
若是羽球該有多好
作為東南亞籃壇一支勁旅,印度尼西亞男籃目前世界排名第86位,他們的整體實力不及同區老大菲律賓男籃。印度尼西亞男籃在亞洲籃壇絕對稱不上是一支強隊。但在近幾年,印度尼西亞籃球進步相當神速,但面對伊朗、菲律賓、中國等亞洲強隊,印尼隊仍是軟柿子一枚。
中亞篇
中亞籃球難有作為
作為本屆亞洲杯中亞的唯一代表,烏茲別克隊的前景不容樂觀。作為前蘇聯籃球的一部分,烏茲別克曾在前蘇聯聯賽中戰績顯赫,但在蘇聯解體後,該隊球員雖身體素質好,但受限於身高、技戰術等多方面原因,烏茲別克男籃在亞洲大賽上戰績不甚理想。2012年男籃亞洲杯,烏茲別克雖晉級八強,卻也在小組賽最後一輪狂輸中國國奧隊60分之多,如此魚腩的表現,相信這屆亞洲杯也很難走的更遠。
在過去五屆男籃亞洲杯中,沒有哪支隊伍能成功衛冕,本屆比賽,是衛冕冠軍伊朗隊打破魔咒再度登頂,還是中國、菲律賓等強隊染指冠軍?一場視覺盛宴即將上演。
C. 求亞洲男籃前十排名
歷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排名
第一屆1960年1月16日——28日 菲律賓馬尼拉
名次(1——7名由前往後):
1菲律賓(PHI),2中國台北(TPE),3日本(JPN),4韓國(KOR),5香港(HKG—CHN),6印度尼西亞(INA),7馬來西亞(MAS)
第二屆1963年11月20日——12月3日 中國台灣省台北市
1菲律賓(PHI),2中國台北(TPE),3韓國(KOR),4泰國(THA),5馬來西亞(MAS),6香港(HKG—CHN),7新加坡(SIN),8越南(VIE)
第三屆1965年11月28日——12月11日
馬來西亞古隆坡
1日本(JPN),2菲律賓(PHl),3韓國(KOR),4泰國(THA),5中國台北(TPE),6馬來西亞(MAS),7印度(IND),8香港(HKG—CHN),9新加坡(SIN),10越南(VIE)
第四屆1967任9月21日——10月1日 韓國漢城
1菲律賓(PNI),2韓國(KOR),3日本(JPN),4印度尼西亞(INA),5中國台北(TPE),6印度(IND),7泰國(THA),8馬來西亞(MAS),9香港(HKG—CHN),10新加坡(SIN)
第五屆1969年11月18日——29日 泰國曼谷
1韓國(KOR),2日本(JPN),3菲律賓(PHI),4中國台北(TPE),5印度(IND),6泰國(THA),7馬來西亞(MAS),8巴基斯坦(PAK),9香港(HKG—CHN)
第六屆1971年10月30日——11月10日 日本東京
1日本(JPN),2菲律賓(PHI),3韓國(KOR),4中國台北(TPE),5馬來西亞(MAS),6印度(IND),7泰國(THA),8新加坡(SIN),9香港(HKG—CHN)
第七屆1973年12月1日——12月14日 菲律賓馬尼拉
1菲律賓(PHI),2韓國(KOR),3中國台北(TPE),4日本(JPN),5伊朗(IRI),6印度(IND),7泰國(THA),8印度尼西亞(INA),9馬來西亞(MAS),10新加坡(SIN),11香港(HKG—CHN),12巴基斯坦(PAK)
第八屆1975年11月15日——26日 泰國曼谷
1中國(CHN),2日本(JPN),3韓國(KOR),4印度(IND),5菲律賓(PHl),6泰國(THA),6印度尼西亞(INA),7新加坡(SIN),8馬來西亞(MAS),9香港(HKG—CHN),10印度尼西亞(INA),11巴基斯坦(PAK),12科威特(KUW),13斯里蘭卡(SRl)
第九屆1977年11月28日——12月10日 馬來西亞吉隆坡
1中國(CHN),2韓國(KOR),3日本(JPN),4馬來西亞(MAS),5菲律賓(PHI),6
伊拉克(IRQ),7印度(IND),8泰國(THA),9巴基斯坦(PAK),10香港(HKG—CHN),11新加坡(SIN),12巴林(BRN),13印度尼西亞(INA),14斯里蘭卡(SRI)
第十屆1979年11月30日——12月12日 日本名古屋
1中國(CHN),2日本(JPN),3韓國(KOR),4菲律賓(PHl),5印度(IND),6巴基斯坦(PAK),7馬來西亞(MAS),8伊拉克(IRQ),9泰國(THA),10新加坡(SIN),11香港(HKG—CHN),12巴林(BRN),13孟加拉國(BAN)
第十一屆1981年11月10日——20日 印度卡拉奇
1中國(CHN),2韓國(KOR),3日本(JPN),4菲律賓(PHI),5印度(IND),6馬來西亞(MAS),7泰國(THA),8伊朗(IRI),9巴基斯坦(PAK),10香港(HKG—CHN),11新加坡(SIN),12斯里蘭卡(SRI)
第十二屆1983年11月20日——29日 香港
1中國(CHN),2日本(JPN),3韓國(KOR),4科威特(KUW),5伊朗(IRI),6印度(IND),7香港(HKG-CHN),8約旦(JOR),9菲律賓(PHI),10泰國(THA),11馬來西亞(MAS),12印度尼西亞(INA),13巴基斯坦(PAK),14新加坡(SIN),15澳門(MAC)
第十三屆1986年12月28日——1月5日 馬來西亞吉隆坡
1菲律賓(PHI),2韓國(KOR),3中國(CHN),4馬來西亞(MAS),5日本(JPN),6中國台北(TPE),7泰國(THA),8伊朗(IRI),9約旦(JOR),10印度(IND),11印度尼西亞(INA),12新加坡(SIN),13香港(HKG—CHN),14巴基斯坦(PAK),15斯里蘭卡(SRI)
第十四屆1987年11月14日——27日 泰國曼谷
1中國(CHN),2韓國(KOR),3日本(JPN),4菲律賓(PHI),5中國台北(TPE),6印度(IND),7馬來西亞(MAS),8泰國(THA),9伊拉克(IRQ),10約旦(JOR),11新加坡(SIN),12印度尼西亞(INA),13巴林(BRN)
第十五屆1989年9月15日——24日 中國北京
1中國(CHN),2韓國(KOR),3中國台北(TPE),4日本(JPN),5伊朗(IRI),6印度(IND),7沙烏地阿拉伯(KSA),8菲律賓(PHI),9馬來西亞(MAS),10巴基斯坦(PAK),11新加坡(SIN),12泰國(THA),13香港(HKG—CHN),14印度尼西亞(INA),15孟加拉國(BAN)
第十六屆1991年8月22日—9月1日 日本
1中國(CHN),2韓國(KOR),3日本(JPN),4中國台北(TPE),5朝鮮(PRK),6伊朗(IRI),7菲律賓(PHl),8約旦(JOR),9沙烏地阿拉伯(KSA),10新加坡(SIN),11香港(HKG—CHN),12科威特(Kuw),13印度(IND)
第十七屆1993年11月12日——21日 印度尼西亞
1中國(CHN),2朝鮮(PRK),3韓國(KOR),4伊朗(IRI),5中國台北(TPE),6沙烏地阿拉伯(KSA),7日本(JPN),8阿聯酋(UAE),9科威特(KUW),10約旦(JOR),11菲律賓(PHI),12印度尼西亞(INA),13香港(HKG—CHN),14馬來西亞(MAS),15泰國(THA),16新加坡(SIN),17巴基斯坦(PAK),18巴林(BRN)
第十八屆1995年6月17日——26日 韓國漢城
1中國(CHN),2韓國(KOR),3日本(JPN),4中國台北(TPE),5哈薩克(KAZ),6沙烏地阿拉伯(KSA),7烏茲別克(UBZ),8古爾吉斯坦(KGZ),9阿聯酋(UAE),10伊朗(IRI),11科威特(KUW),12菲律賓(PHI),13印度(IND),14馬來西亞(MAS),15香港(HKG—CHN),16泰國(THA),17約且(JOR),18印度尼西亞(INA),19巴林(BRN)
第十九屆1997年9月11日——19日 沙烏地阿拉伯
1韓國(KOR),2日本(JPN),3中國(CHN),4沙烏地阿拉伯(KSA),5阿聯酋(UAE),6中國台北(TPE),7約旦(JOR),8伊朗(IRI),9菲律賓(PHI),10巴林(BRN),11印度(IND),12印度尼西亞(INA),13哈薩克(KAZ),14香港(HKG-CHN),15孟加拉國(BAN)』
第二十屆1999年8月28日——9月5日 日本福岡
1中國(CHN),2韓國(KOR),3沙烏地阿拉伯(KSA),4中華台北(TPE),5日本(JPN),6科威特(KUW),7黎巴嫩(LIB),8敘利亞(SYR),9烏茲別克(UBZ),10阿聯酋(UAE),11菲律賓(PHI),12巴林(BRN),13香港(HKG—CHN),14泰國(THA),15馬來西亞(MAS)
第二十一屆2001年7月20日——28日 中國上海
1中國(CHN),2黎巴嫩(LIB),3韓國(KOR),4敘利亞(SYR),5—傳塔爾(QAT),6日本(JPN),7中國台北(TPE),8印度(IND),9烏茲別克(UBZ),10阿聯奠(UAE),11香港(HKG—CHN),12科威特(KUW),13泰國(THA),14新加坡(SIN)
第二十二屆2003年9月23日——10月2日中國哈爾濱
1 中國 2 韓國 3 卡達 4 黎巴嫩 5 伊朗 6 日本 7 哈薩克 8 印度 9 敘利亞 10約旦
11中國台北 12科威特 13中國香港 14烏茲別克 15菲律賓 16馬來西亞
第二十三屆2005年9月8日——9月17日卡達多哈
1 中國 2 黎巴嫩 3 卡達 4 韓國 5 日本 6 伊朗 7 沙特 8 約旦 9 中國台北 10哈薩克
11烏茲別克 12印度 13科威特 14印度 15中國香港 16馬來西亞
第二十四屆 日本德島 2007年7月28日——8月2日
1 伊朗 2 黎巴嫩 3 韓國 4 哈薩克 5 約旦 6 中國台北 7 卡達 8 日本 9 菲律賓 10 中國 11 敘利亞 12 印度尼西亞 13 中國香港 14 科威特 15 印度 16 阿聯酋
亞洲排名遙遙領先
在此次男籃排名中一共包含了74個國家和地區,參照標准以最近兩屆奧運會為起始點,期間包含世錦賽,奧運會,U19和U21的世青賽以及各大洲各自的錦標賽。在北京奧運會後中國隊的積分是262.7分,那時男籃排名世界第10位,位於澳大利亞之後。而一年以後當國際籃聯根據U19世青賽的結果調整了各隊的排名時,中國隊由於積分下降比較少而超過了澳大利亞,最終取得了第9位。中國隊在亞洲的主要對手的排名則相對較低,其中伊朗隊排名第23位,黎巴嫩第24位,韓國第26位,日本第33位。這一排名也直觀地反映出中國男籃在亞洲的霸主地位不可動搖。由於連續殺進奧運會八強,中國男籃如今也逐漸成為世界籃壇的二流強隊。
D. 歷屆亞洲杯舉辦城市都哪些
1956年第一屆:中國香港
1960年第二屆:韓國
1964年第三屆:以色列
1968年第四屆:伊朗
1972年第五屆:泰國
1976年第六屆:伊朗
1980年第七屆:科威特
1984年第八屆:新加坡
1988年第九屆:卡達
1992年第十屆:日本
1996年第十一屆:阿聯酋
2000年第十二屆:黎巴嫩
2004年第十三屆:中國
2007年第十四屆: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4國聯合申辦)
2011年第十五屆:卡達
2015年第十六屆:澳大利亞
2019年第十七屆: 阿聯酋
(4)烏茲別克隊新加坡在哪裡擴展閱讀
2004,中國首次擔任「東道主」
第十三屆亞洲杯足球賽於2004年在中國舉行,亞洲足球首次回到了它的發源地。
本次亞洲杯賽決賽階段的比賽首次「擴軍」,參賽球隊數量將從過去的12支擴大到16支。這16支球隊分成4個小組在中國的北京、成都、重慶、濟南4個城市進行小組賽。
預選賽共分為兩個階段進行。亞足聯根據國際足聯的最新排名,除東道主中國和上屆冠軍日本隊外的41支報名參賽球隊被分到各個組別,先將41支隊伍分成四檔,關島、孟加拉國等20支「弱隊」,被先安排到7個小組首先進行第一階段的預選賽,每個小組的第一名獲得參加第二階段的資格賽。
韓國、伊朗、沙特、卡達、伊拉克、烏茲別克、阿聯酋7支強隊,以種子隊身份直接進入到第二階段資格賽的7個小組中。然後再將泰國、巴林、葉門、阿曼等第二檔次的7支球隊再抽到各組中。
最終,中國、日本、伊拉克、泰國、科威特、伊朗、韓國、印度尼西亞、約旦、沙特、卡達、烏茲別克、阿曼、土庫曼、阿聯酋、巴林等16支球隊獲得參加第十三屆亞洲杯正賽的資格,其中土庫曼隊得益於擴軍,首次參加亞洲杯決賽階段比賽。
中國隊憑借東道主優勢,在比賽中高歌猛進,一路殺入決賽,可惜最後遺憾的1:3不敵日本隊,最後繼1984年後再次屈居亞軍。
日本隊則首次蟬聯冠軍,也將冠軍數增加到了3次,成為奪冠次數最多的球隊之一。
E. 請問一下這些國家的地址格式都是些什麼
AD 安道爾共和國 Andorra
AE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nited Arab Emirates
AF 阿富汗 Afghanistan
AG 安地卡及巴布達 Antigua and Barbuda
AI 安圭拉島 Anguilla
AL 阿爾巴尼亞 Albania
AM 亞美尼亞 Armenia
AO 安哥拉 Angola
AR 阿根廷 Argentina
AT 奧地利 Austria
AU 澳大利亞 Australia
AZ 亞塞拜然 Azerjan
BB 巴貝多 Barbados
BD 孟加拉國 Bangladesh
BE 比利時 Belgium
BF 布吉納法索 Burkina-faso
BG 保加利亞 Bulgaria
BH 巴林 Bahrain
BI 蒲隆地 Burundi
BJ 貝南 Benin
BL 巴勒斯坦 Palestine
BM 百慕大群島 Bermuda Is.
BN 汶萊 Brunei
BO 玻利維亞 Bolivia
BR 巴西 Brazil
BS 巴哈馬 Bahamas
BW 波札那 Botswana
BY 白俄羅斯 Belarus
BZ 貝里斯 Belize
CA 加拿大 Canada
CF 中非共和國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CG 剛果 Congo
CH 瑞士 Switzerland
CK 庫克群島 Cook Is.
CL 智利 Chile
CM 喀麥隆 Cameroon
CN 中國 China
CO 哥倫比亞 Colombia
CR 哥斯大黎加 Costa Rica
CS 捷克 Czech
CU 古巴 Cuba
CY 塞普勒斯 Cyprus
CZ 捷克 Czech Republic
DE 德國 Germany
DJ 吉布地 Djibouti
DK 丹麥 Denmark
DO 多明尼加 Dominica Rep.
DZ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EC 厄瓜多 Ecuador
EE 愛沙尼亞 Estonia
EG 埃及 Egypt
ES 西班牙 Spain
ET 衣索比亞 Ethiopia
FI 芬蘭 Finland
FJ 斐濟 Fiji
FR 法國 France
GA 加彭 Gabon
GB 英國 United Kiongdom
GD 格瑞那達 Grenada
GE 喬治亞 Georgia
GF 法屬蓋亞那 French Guiana
GH 迦納 Ghana
GI 直布羅陀 Gibraltar
GM 甘比亞 Gambia
GN 幾內亞 Guinea
GR 希臘 Greece
GT 瓜地馬拉 Guatemala
GU 關島 Guam
GY 蓋亞那 Guyana
HK 香港特別行政區 Hongkong
HN 宏都拉斯 Honras
HT 海地 Haiti
HU 匈牙利 Hungary
ID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IE 愛爾蘭 Ireland
IL 以色列 Israel
IN 印度 India
IQ 伊拉克 Iraq
IR 伊朗 Iran
IS 冰島 Iceland
IT 義大利 Italy
JM 牙買加 Jamaica
JO 約旦 Jordan
JP 日本 Japan
KE 肯亞 Kenya
KG 吉爾吉斯坦 Kyrgyzstan
KH 柬埔寨 Kampuchea (Cambodia )
KP 朝鮮 North Korea
KR 韓國 Korea
KT 象牙海岸共和國 Republic of Ivory Coast
KW 科威特 Kuwait
KZ 哈薩克 Kazakstan
LA 寮國 Laos
LB 黎巴嫩 Lebanon
LC 聖露西亞 St.Lucia
LI 列支敦斯登 Liechtenstein
LK 斯里蘭卡 Sri Lanka
LR 賴比瑞亞 Liberia
LS 賴索托 Lesotho
LT 立陶宛 Lithuania
LU 盧森堡 Luxembourg
LV 拉脫維亞 Latvia
LY 利比亞 Libya
MA 摩洛哥 Morocco
MC 摩納哥 Monaco
MD 摩爾多瓦 Moldova, Republic of
MG 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
ML 馬里 Mali
MM 緬甸 Burma
MN 蒙古 Mongolia
MO 澳門 Macao
MS 蒙特塞拉特島 Montserrat Is
MT 馬爾他 Malta
MU 模里西斯 Mauritius
MV 馬爾地夫 Maldives
MW 馬拉維 Malawi
MX 墨西哥 Mexico
MY 馬來西亞 Malaysia
MZ 莫三比克 Mozambique
NA 納米比亞 Namibia
NE 尼日 Niger
NG 奈及利亞 Nigeria
NI 尼加拉瓜 Nicaragua
NL 荷蘭 Netherlands
NO 挪威 Norway
NP 尼泊爾 Nepal
NR 諾魯 Nauru
NZ 紐西蘭 New Zealand
OM 阿曼 Oman
PA 巴拿馬 Panama
PE 秘魯 Peru
PF 法屬玻利尼西亞 French Polynesia
PG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Cuinea
PH 菲律賓 Philippines
PK 巴基斯坦 Pakistan
PL 波蘭 Poland
PR 波多黎各 Puerto Rico
PT 葡萄牙 Portugal
PY 巴拉圭 Paraguay
QA 卡達 Qatar
RO 羅馬尼亞 Romania
RU 俄羅斯 Russia
SA 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
SB 索羅門群島 Solomon Is
SC 塞席爾 Seychelles
SD 蘇丹 Sudan
SE 瑞典 Sweden
SG 新加坡 Singapore
SI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SK 斯洛伐克 Slovakia
SL 獅子山 Sierra Leone
SM 聖馬利諾 San Marino
SN 塞內加爾 Senegal
SO 索馬里 Somali
SR 蘇利南 Suriname
ST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Sao Tome and Principe
SV 薩爾瓦多 EI Salvador
SY 敘利亞 Syria
SZ 史瓦濟蘭 Swaziland
TD 查德 Chad
TG 多哥 Togo
TH 泰國 Thailand
TJ 塔吉克 Tajikstan
TM 土庫曼 Turkmenistan
TN 突尼西亞 Tunisia
TO 湯加 Tonga
TR 土耳其 Turkey
TT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Trinidad and Tobago
TW TW屏蔽省 Taiwan
TZ 坦尚尼亞 Tanzania
UA 烏克蘭 Ukraine
UG 烏干達 Uganda
US 美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Y 烏拉圭 Uruguay
UZ 烏茲別克 Uzbekistan
VC 聖文森特島 Saint Vincent
VE 委內瑞拉 Venezuela
VN 越南 Vietnam
YE 葉門 Yemen
YU 南斯拉夫 Yugoslavia
ZA 南非 South Africa
ZM 尚比亞 Zambia
ZR 扎伊爾 Zaire
ZW 辛巴威 Zimbab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