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龍崗環境怎麼樣
1. 新加坡住在實龍崗的人多嗎
多。宏茂橋、實龍崗、後港這些地方,是新加坡很集中的居民區。政府在這一區域內興建了大量的組屋,因此實龍崗可謂是新加坡新興住宅區域,人口多、密度大。
2. 新加坡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民丹島和巴淡島都有輪渡聯系。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9] ,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准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新加坡建有17個蓄水池為市民儲存淡水。其中,中央集水區自然保護區位於新加坡的地理中心,佔地約三千公頃。該保護區擁有麥里芝蓄水池、實里達蓄水池上段、貝雅士蓄水池上段和下段等水庫。其土地除了用來收集雨水,並發揮著重要的城市「綠肺」功能。為減少對外來水源的依賴,新加坡通過大型蓄水計劃,以及海水淡化和循環再利用等技術,使得水源供應更加多元化,逐步邁向水供自給自足的目標。隨著最大的大泉海水淡化廠的落成[10] ,當前可提供超過60%的用水需求。
新加坡約有23%的國土屬於森林或自然保護區,而都市化限縮了雨林面積,森林主要分布於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以及3個保護區,西部地段和離岸島嶼。
3. 實龍崗是新加坡富人區嗎
實龍崗是新加坡富人區。實龍崗,歷史悠久首宏旁,周圍是新加坡者橡洋房別墅富人區,因此這里集結了新加坡最有特色的美食,而且價廉物美,聲名遠播,所以實絕銀龍崗是新加坡富人區。
4. 實龍崗是新加坡富人區嗎
不是爛氏念。實龍崗是新加坡核消的一個住宅區,位於東部地區。盡管實龍崗有一些高檔住宅區和私人住宅物業,但它並不被認為是新加坡的富人區之一。在新加坡,像武吉知馬、裕飢困廊東、聖淘沙等地區更常被視為富人區。
5. 新加坡移民之住宅區特色介紹
移民新加坡之前,必須在出國移民網看看新加坡移民生活之新住宅區特色介紹。新加坡環境優美,很多人嚮往在新加坡定居,它的各個住宅區都有著獨自的風格特色,讓人停留在這里就不想移步。攜盯
比達達利(Bidadari)——花園里的社區
比達達利蘊含豐富歷史文化,具有獨特的地形特徵,由巴特禮路、實龍崗路上段、波東巴西信立新村和翡瓏山路圍繞,由東北線兀里站與環線巴特禮站連接。建屋局在規劃時,盡可能保留其原有的綠色景觀,打造成設施齊全且交通便利的「花園里的社區」(A Community in the Garden),一個供居民憩息、休閑和聯絡感情的寧靜都市綠洲。
小資料
總面積:約93公頃
可建住宅單位:1萬1000個(91%組屋,9%私宅)
首批組屋推出日期:2015年
寧靜的都市綠洲
上世紀20年代,比達達利有一個著名的阿爾卡福湖公園(Alkaff Lake Gardens),由一位阿拉伯富商建造,1929年對外開放後,迅速成為該區景點。當局在規劃中考談隱攜慮了這一文化遺產因素,將在新鎮的中央地帶開辟佔地約10公頃的比達達利公園,並在公園內開鑿新的阿爾卡福湖,讓居民繼續享有綠意盎然的環境。
保留文化遺產
阿裕尼路上段有許多富有文化遺產價值的茂盛樹木,當局將把這路段改為歷史文化人行道,人們能沿著這條人行道上設立的「故事板」,重溫比達達利豐富的過去。原有路段的南邊將開辟一條新路替代。
此外,比達達利在10多年前清墳後,國家文物局將其中含伏20個名人的墓碑和一座古老鐵門遷移到附近的翡瓏山,並在那裡設立追思園,這座追思園將整合到比達達利公園內。靈柩停放處翡瓏山聖所則將保留現址,但規模可能縮小。
綠色出行更便利
一條寬20米的綠色長廊(Greenway)將橫貫整個新鎮,連接巴特禮路與實龍崗路上段,把綠意帶到新鎮各角落。鎮內也會有完善的腳踏車和步行網路。
促進商業與社區互動的市集廣場
兀里(Woodleigh)地鐵站旁將設有多用途的「市集廣場」(Market Square),作為新鎮的商業活動集中地,為居民提供各種促進交流的設施如涼亭等。市集廣場將開發一個結合巴士轉換站、社區設施與公共住屋的項目,以及另一個結合商業與住宅的綜合發展項目。
淡濱尼北(Tampines North)——正在綻放的淡濱尼:在綠色網路中萌芽的社區
淡濱尼北是淡濱尼鎮的自然延伸,淡濱尼的名稱源於早期在當地常見的淡濱尼樹(Tempinis Tree),它的地理形狀就像一片葉子,而淡濱尼北就位於葉尖部分。建屋局因此根據「綠葉概念」(Leaf Concept)來規劃淡濱尼北。
在「綠葉概念」的指導下,當局將建造一個長形的林蔭公園,它將形成淡濱尼北的「綠色脊椎」,類似葉子的主脈,銜接淡濱尼鎮,也貫穿淡濱尼北,沿途將建有更多公共設施,並延伸出四通八達的步行與腳踏車網路。淡濱尼北也將建造商業和交通樞紐,形成獨特的新地標。
小資料
總面積:約240公頃
可建住宅單位:2萬1000個(80%組屋,20%私宅)
首批組屋推出日期:2014年下半年
兩個各具特色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