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可以在新加坡放風箏
『壹』 去新加坡買什麼紀念品好
在新加坡可以買到絲織的馬來沙籠、尼泊爾的珠寶、象牙項鏈、印度綢、泰國絲。新加坡自己生產的手藝品也十分精巧,錫蠟用具、玉鑲的風景畫、鍍金的蘭花,都是觀光客喜歡買來作紀念品的。
1蠟染 是一種蠟染的印花布,有新加坡產品、馬來西亞產品、印尼產品,各具特色,其中以新加坡產的最便宜最時髦,它由機器印染,花色相同的較多。馬來產品以花和蝴蝶圖案居多,色彩艷麗,價格適當,為饋贈佳品。如果自用的話,可買印尼蠟染,它的別名「紗麗」更為世人所知,設計相互多用條紋及黑、黃色調,手繪製品更是出色。
2鱷魚皮和爬蟲類的皮革製品 由於從養殖鱷魚到加工皮革都在新加坡國內進行,所以價格便宜,具有吸引力,也確立了其在新加坡的特產地位。其中鱷魚皮的皮包、鞋子、小裝飾品等等,種類也很豐富。
3豬肉乾 新加坡特產,非常薄,大約兩三毫米,四方型10cmx10cm。味道有點象廣東甜臘腸。
4魚尾獅紀念品 魚尾獅是新加坡的代表物之一,有各種魚尾獅紀念品如鑰匙扣、擺設、杯等。
5鍍金胡姬花 胡姬花(蘭花)是新加坡國花,胡姬花經處理後鍍上一層18K金,可製成各種首飾,價格不貴,當然要看鍍金的厚度,從十幾新幣到幾百新幣。由於胡姬花是天然生長的原材料,每一朵花不可能完全一樣,因此,每一個鍍金胡姬花首飾就不一樣。
5鉛錫製品 嚴格來說,鉛錫是馬來西亞特產。鉛錫製品的特徵是其獨有的灰銀色,最受歡迎的鉛錫製品有花瓶、水壺、碗碟,當然全都是用作擺設。如果要小的物件,不妨買一個小小鉛錫魚尾獅像。注意:錫是有色金屬,價格會相當貴。
6電腦電器 價格一般上和香港接近,有些型號比較便宜。
7香水化妝品 在珍珠巴剎可以買到超值的香水化妝品,有人說是假的,有人說是平行進口。所謂平行進口就是通過其他渠道進口的真品以免總經銷商的定價規定。
8服裝 論新潮,可能比不上香港,但論質量和價格,新加坡就占優勢。對十年不變的男士上衣西褲,質量和價格就顯得重要些。
9西葯、健康食品 新加坡人最講究健康,因此形成了西葯和健康食品的市場。
馬來西亞特產:
1.巴迪布:馬來西亞的巴迪布,以絹布或以棉布染上各種色彩圖案,如有大膽的花卉、蝴蝶、幾何圖案等,目前更以時髦、新潮的花樣設計來迎合消費者。用巴迪布描繪民族畫的室內裝飾品,朴實和充滿民族文化。巴迪布可以製成服裝、桌布、窗簾、手提袋、圖畫或帽子,是極佳的紀念品。
2.雕刻畫 :馬來西亞有以漁民、農村生活為題材、利用銅或鋁版雕刻的雕金畫,以及土著民族所雕刻的木雕手工藝品,具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價值,是別處難得的旅遊紀念。
3.風箏:馬來西亞的風箏歷史悠久,早在馬六甲王朝時,就已經有放風箏的習俗。馬來西亞風箏造型奇特,五彩繽紛,巧奪天工,令人愛不釋手。馬來西亞航空的標志,也是採用風箏圖案。有的遊客購買馬來西亞風箏,作為室內裝飾物,可謂別具一格。
4.紅毛丹:紅毛丹是原產於馬來西亞的水果。外表為紅色,長著毛茸茸的軟刺。7—8月間成熟,果肉豐富,半透明,果肉與種核不分。
5.蝴蝶飾物:馬來西亞可以說是一個大自然的寶庫,尤其是蝴蝶,種類多達幾千種,吸引著大批遊客和昆蟲學者。本地人將絢爛多彩的蝴蝶製成栩栩如生的標本和裝飾物出售,成為馬來西亞一大特產。
6.木雕:叢林先民——奧蘭亞人所雕的手工藝品,富有相當的想像力,富原始撲自然趣味,作品奇特,令人愛不釋手。阿玻里精木雕以麻栗樹為原料,形象古怪,但巧奪天工。大多精緻巧妙的木雕品是來自吉蘭丹,有鏡框及燈架等。
7.手工織品:手工織品是一種以華麗精緻的方法,刺綉在貴重天鵝絨布上的古老手藝。手工織品可做成家裡的裝飾品之用,諸如牆上吊飾、坐墊,甚至卧室的托鞋。
8.陶器:馬來西亞各州都有不同類型的陶器製造方法,但霹靂州的黑陶藝瓶尤為珍奇,此設計源自於砂撈越州的特殊幾何圖形設計。主要出產地是在霹靂州的村落Sayong。
9.銅器:丁加奴州是銅製品的起源地,受到大眾熱愛的製品有瓶飾、盤子及燭台。
10.錫製品:錫製品是具有相當價值的紀念物,而且,馬來西亞的錫品質相當好。錫製品是由97%的錫與銻、銅混合而成。錫製品有:高腳杯、瓶飾、徽章、小雕像、咖啡盤及煙灰缸。雪蘭莪州和檳榔嶼州都出產質地精良的錫器,有銀器一樣的光采,而且耐熱性能極高,平常的保養也容易。
11.香水:馬來西亞盛產蘭花,當地產的「蘭」系列香水,品質甚佳,不下於法國香水,但價格比法國香水便宜得多。
12織錦:織錦是一種以金或銀絲線紡織而成的布料。早期,這種布料只供皇室使用,現在,則是隆重場合及慶典的服飾。
『貳』 清明節各地祭拜祖先的方式
回答者: 街角的誓言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4-5 10:54
韓國:掃墓不燒紙錢
韓國人掃墓,主要是在墓前擺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後行禮祭拜,從來沒有點火燒紙給陰間送錢的概念
清明節在韓國不是公共假期,當然,在韓國為父母修墓是大事,哪怕像三星那樣以管理苛刻聞名的大公司,也不會拒絕員工為修墓而遞上去的假條。
日本:懷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節時請靈送靈以外,平時去寺廟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御盆節時的東京很冷清,幾乎不堵車,有點像春節時的北京城。因為許多人都會回到老家去祭祖。」老家在神奈川縣橫濱、工作在崎玉縣的堀榮一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日本也有和中國的清明節相似的節日,叫盂蘭盆節(簡稱御盆節)。日本各地習俗不同,御盆節時間也不同。東京地區大多是每年7月15日舉行,也有的地方是在8月15日。據他介紹,雖然不是法定節日,但是絕大部分公司在每年制定假期時,都會考慮到回鄉祭祖的因素,給大家放假。短的3天,長的有10天。
既懷念祖先也孝敬老人
新加坡:祭祖傳統不敢丟
東南亞地區華人擁有獨特的宗鄉會館文化,它的形成與華人的清明節祭祖傳統密切相關,可以說南來華人都是這么凝聚起來的
山西:
明節,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節日,習慣稱為「鬼節」。
山西舊有「清明細雨催人哀,漠漠(土番)頭野花開,手端祭品肩扛鍬,都為先墳上土來」的民謠,生動地概括了時人的心情與掃墓的特點。
春天,民間多修補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聯想到死人,田間墳頭經過風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時節上墳,最大的特點就是鏟除墳頭雜草,用新土將墳堆加高加固,習慣稱為整修陰宅,表現了兒孫對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區,人家不論貴賤貧富,上墳時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後代都在懷念祖先。北部地區上墳多是男子的事情,婦女一般不到墳瑩。大同、平遙等地,是日傍晚,舊俗婦女們要在大門外放聲大哭,「闔村哀聲連一片,傳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裡。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餚,祭畢祖先,便在墳地里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癢癢。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面餅,形如盤蛇。回家後將面餅放在院里,吹曬干以後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於寒食禁火的緣故。
晉南地區上墳後,回家時要拔些麥苗,並在門上插松枝柏葉或柳條以辟邪。晉北地區多插柳條。還有的地方,在墳上也插一些柳條。
清明節,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驅蠍。晉東南地區,人人頭上插柳枝枯葉。婦女要用描金彩勝(頭飾)貼在兩鬢。 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講究用黍米磨面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後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
清明節,全省盛行「打鞦韆」。時間講究前三天、後四天。太陽出山後開始,姑娘、媳婦們都要一展風姿。太陽落山後,必須停止活動。傳說清明前後,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間出來玩鞦韆,人是不敢與鬼爭的。雖然荒唐,卻也反映了對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親人能夠與生者同樂的傳統心理。
清明節,全省還盛行放風箏。田間街頭,到處可以看到歡樂的孩童,手牽長線奔跑競比。
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哀與樂並存、敬與畏同在,是清明節民俗活動的最大特點。
清明節前後,還要過「三月三」。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亦稱為「三巳」。三國魏以後,把節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襲至今。
《 後漢書·禮儀志上 》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後來則變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邊遊玩飲宴的習俗。山西舊有「三月三日天氣新,汾河兩岸皆麗人」的說法。
三月三日,民間多進行踏青活動。晉南地區婦女用柳條鞭打卧室牆壁,稱為「摔蠍子」。打完後,再貼一張「觀音楊柳符」,用以禁蠍。晉北地區禁蠍,習慣在穀雨節。家家牆上都要貼「穀雨禁蠍貼」,灶神位貼公雞吃蠍子的畫,名為「穀雨雞」。貼與畫上還配以禁蠍諺語(亦稱咒):「我是天上神,下界保萬民,每逢穀雨日,定拿蠍子精。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三月三日,民間也演變成祀神活動。北部地區有祀「真武神」與「西王母」兩種,祀王母稱作「蟠桃會」。南部地區大多為祭祀「華佗」。襄汾習俗到華佗廟焚香,每人要敬獻一隻雄雞,並用針刺雞冠淌血以祭祀,俗稱「千雞會」。
三月三日,晉東南地區婦女習慣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稱為斬百病。晉西北地區則在穀雨節前後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餌,蒸面成塊,稱為「榆錢傀儡」。吃起來軟美可口。
三月三日,晉北地區民間習慣做醋。
台灣: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歷三月初三。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台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准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過去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後因台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於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舟山:
掃墓 舟山人俗稱上墳,到墳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時,出於對先人的尊重懷念之情,人們皆先剪除雜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墳,所以稱之為掃墓。繼而,點香燒燭,擺螺螄、青餅、條子糕、菜餚等供品,老式的家長率全家老小下跪磕頭,新式的行鞠躬禮。祭禮畢,墳頂插竹幡,焚燒紙錢及冥錢,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糍錢」(麻糍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冷盤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節的習俗雖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歷久不衰。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這些資料。
回答者: wjy870105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4-5 13:04
韓國:掃墓不燒紙錢
韓國人掃墓,主要是在墓前擺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後行禮祭拜,從來沒有點火燒紙給陰間送錢的概念
日本:懷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節時請靈送靈以外,平時去寺廟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回答者: 街角的誓言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4-5 10:54
韓國:掃墓不燒紙錢
韓國人掃墓,主要是在墓前擺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後行禮祭拜,從來沒有點火燒紙給陰間送錢的概念
清明節在韓國不是公共假期,當然,在韓國為父母修墓是大事,哪怕像三星那樣以管理苛刻聞名的大公司,也不會拒絕員工為修墓而遞上去的假條。
日本:懷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節時請靈送靈以外,平時去寺廟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御盆節時的東京很冷清,幾乎不堵車,有點像春節時的北京城。因為許多人都會回到老家去祭祖。」老家在神奈川縣橫濱、工作在崎玉縣的堀榮一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日本也有和中國的清明節相似的節日,叫盂蘭盆節(簡稱御盆節)。日本各地習俗不同,御盆節時間也不同。東京地區大多是每年7月15日舉行,也有的地方是在8月15日。據他介紹,雖然不是法定節日,但是絕大部分公司在每年制定假期時,都會考慮到回鄉祭祖的因素,給大家放假。短的3天,長的有10天。
既懷念祖先也孝敬老人
新加坡:祭祖傳統不敢丟
東南亞地區華人擁有獨特的宗鄉會館文化,它的形成與華人的清明節祭祖傳統密切相關,可以說南來華人都是這么凝聚起來的
山西:
明節,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節日,習慣稱為「鬼節」。
山西舊有「清明細雨催人哀,漠漠(土番)頭野花開,手端祭品肩扛鍬,都為先墳上土來」的民謠,生動地概括了時人的心情與掃墓的特點。
春天,民間多修補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聯想到死人,田間墳頭經過風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時節上墳,最大的特點就是鏟除墳頭雜草,用新土將墳堆加高加固,習慣稱為整修陰宅,表現了兒孫對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區,人家不論貴賤貧富,上墳時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後代都在懷念祖先。北部地區上墳多是男子的事情,婦女一般不到墳瑩。大同、平遙等地,是日傍晚,舊俗婦女們要在大門外放聲大哭,「闔村哀聲連一片,傳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裡。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餚,祭畢祖先,便在墳地里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癢癢。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面餅,形如盤蛇。回家後將面餅放在院里,吹曬干以後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於寒食禁火的緣故。
晉南地區上墳後,回家時要拔些麥苗,並在門上插松枝柏葉或柳條以辟邪。晉北地區多插柳條。還有的地方,在墳上也插一些柳條。
清明節,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驅蠍。晉東南地區,人人頭上插柳枝枯葉。婦女要用描金彩勝(頭飾)貼在兩鬢。 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講究用黍米磨面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後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
清明節,全省盛行「打鞦韆」。時間講究前三天、後四天。太陽出山後開始,姑娘、媳婦們都要一展風姿。太陽落山後,必須停止活動。傳說清明前後,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間出來玩鞦韆,人是不敢與鬼爭的。雖然荒唐,卻也反映了對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親人能夠與生者同樂的傳統心理。
清明節,全省還盛行放風箏。田間街頭,到處可以看到歡樂的孩童,手牽長線奔跑競比。
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哀與樂並存、敬與畏同在,是清明節民俗活動的最大特點。
清明節前後,還要過「三月三」。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亦稱為「三巳」。三國魏以後,把節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襲至今。
《 後漢書·禮儀志上 》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後來則變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邊遊玩飲宴的習俗。山西舊有「三月三日天氣新,汾河兩岸皆麗人」的說法。
三月三日,民間多進行踏青活動。晉南地區婦女用柳條鞭打卧室牆壁,稱為「摔蠍子」。打完後,再貼一張「觀音楊柳符」,用以禁蠍。晉北地區禁蠍,習慣在穀雨節。家家牆上都要貼「穀雨禁蠍貼」,灶神位貼公雞吃蠍子的畫,名為「穀雨雞」。貼與畫上還配以禁蠍諺語(亦稱咒):「我是天上神,下界保萬民,每逢穀雨日,定拿蠍子精。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三月三日,民間也演變成祀神活動。北部地區有祀「真武神」與「西王母」兩種,祀王母稱作「蟠桃會」。南部地區大多為祭祀「華佗」。襄汾習俗到華佗廟焚香,每人要敬獻一隻雄雞,並用針刺雞冠淌血以祭祀,俗稱「千雞會」。
三月三日,晉東南地區婦女習慣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稱為斬百病。晉西北地區則在穀雨節前後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餌,蒸面成塊,稱為「榆錢傀儡」。吃起來軟美可口。
三月三日,晉北地區民間習慣做醋。
台灣: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歷三月初三。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台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准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過去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後因台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於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舟山:
掃墓 舟山人俗稱上墳,到墳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時,出於對先人的尊重懷念之情,人們皆先剪除雜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墳,所以稱之為掃墓。繼而,點香燒燭,擺螺螄、青餅、條子糕、菜餚等供品,老式的家長率全家老小下跪磕頭,新式的行鞠躬禮。祭禮畢,墳頂插竹幡,焚燒紙錢及冥錢,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糍錢」(麻糍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冷盤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節的習俗雖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歷久不衰。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這些資料。
回答者: wjy870105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4-5 13:04
韓國:掃墓不燒紙錢
韓國人掃墓,主要是在墓前擺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後行禮祭拜,從來沒有點火燒紙給陰間送錢的概念
日本:懷念不只在清明 回答者: 街角的誓言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4-5 10:54
韓國:掃墓不燒紙錢
韓國人掃墓,主要是在墓前擺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後行禮祭拜,從來沒有點火燒紙給陰間送錢的概念
清明節在韓國不是公共假期,當然,在韓國為父母修墓是大事,哪怕像三星那樣以管理苛刻聞名的大公司,也不會拒絕員工為修墓而遞上去的假條。
日本:懷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節時請靈送靈以外,平時去寺廟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御盆節時的東京很冷清,幾乎不堵車,有點像春節時的北京城。因為許多人都會回到老家去祭祖。」老家在神奈川縣橫濱、工作在崎玉縣的堀榮一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日本也有和中國的清明節相似的節日,叫盂蘭盆節(簡稱御盆節)。日本各地習俗不同,御盆節時間也不同。東京地區大多是每年7月15日舉行,也有的地方是在8月15日。據他介紹,雖然不是法定節日,但是絕大部分公司在每年制定假期時,都會考慮到回鄉祭祖的因素,給大家放假。短的3天,長的有10天。
既懷念祖先也孝敬老人
新加坡:祭祖傳統不敢丟
東南亞地區華人擁有獨特的宗鄉會館文化,它的形成與華人的清明節祭祖傳統密切相關,可以說南來華人都是這么凝聚起來的
山西:
明節,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節日,習慣稱為「鬼節」。
山西舊有「清明細雨催人哀,漠漠(土番)頭野花開,手端祭品肩扛鍬,都為先墳上土來」的民謠,生動地概括了時人的心情與掃墓的特點。
春天,民間多修補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聯想到死人,田間墳頭經過風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時節上墳,最大的特點就是鏟除墳頭雜草,用新土將墳堆加高加固,習慣稱為整修陰宅,表現了兒孫對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區,人家不論貴賤貧富,上墳時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後代都在懷念祖先。北部地區上墳多是男子的事情,婦女一般不到墳瑩。大同、平遙等地,是日傍晚,舊俗婦女們要在大門外放聲大哭,「闔村哀聲連一片,傳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裡。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餚,祭畢祖先,便在墳地里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癢癢。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面餅,形如盤蛇。回家後將面餅放在院里,吹曬干以後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於寒食禁火的緣故。
晉南地區上墳後,回家時要拔些麥苗,並在門上插松枝柏葉或柳條以辟邪。晉北地區多插柳條。還有的地方,在墳上也插一些柳條。
清明節,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驅蠍。晉東南地區,人人頭上插柳枝枯葉。婦女要用描金彩勝(頭飾)貼在兩鬢。 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講究用黍米磨面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後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
清明節,全省盛行「打鞦韆」。時間講究前三天、後四天。太陽出山後開始,姑娘、媳婦們都要一展風姿。太陽落山後,必須停止活動。傳說清明前後,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間出來玩鞦韆,人是不敢與鬼爭的。雖然荒唐,卻也反映了對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親人能夠與生者同樂的傳統心理。
清明節,全省還盛行放風箏。田間街頭,到處可以看到歡樂的孩童,手牽長線奔跑競比。
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哀與樂並存、敬與畏同在,是清明節民俗活動的最大特點。
清明節前後,還要過「三月三」。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上巳」,亦稱為「三巳」。三國魏以後,把節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襲至今。
《 後漢書·禮儀志上 》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後來則變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邊遊玩飲宴的習俗。山西舊有「三月三日天氣新,汾河兩岸皆麗人」的說法。
三月三日,民間多進行踏青活動。晉南地區婦女用柳條鞭打卧室牆壁,稱為「摔蠍子」。打完後,再貼一張「觀音楊柳符」,用以禁蠍。晉北地區禁蠍,習慣在穀雨節。家家牆上都要貼「穀雨禁蠍貼」,灶神位貼公雞吃蠍子的畫,名為「穀雨雞」。貼與畫上還配以禁蠍諺語(亦稱咒):「我是天上神,下界保萬民,每逢穀雨日,定拿蠍子精。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三月三日,民間也演變成祀神活動。北部地區有祀「真武神」與「西王母」兩種,祀王母稱作「蟠桃會」。南部地區大多為祭祀「華佗」。襄汾習俗到華佗廟焚香,每人要敬獻一隻雄雞,並用針刺雞冠淌血以祭祀,俗稱「千雞會」。
三月三日,晉東南地區婦女習慣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稱為斬百病。晉西北地區則在穀雨節前後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餌,蒸面成塊,稱為「榆錢傀儡」。吃起來軟美可口。
三月三日,晉北地區民間習慣做醋。
台灣: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歷三月初三。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台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准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過去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後因台灣墓地減少而實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於人們觀念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舟山:
掃墓 舟山人俗稱上墳,到墳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時,出於對先人的尊重懷念之情,人們皆先剪除雜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墳,所以稱之為掃墓。繼而,點香燒燭,擺螺螄、青餅、條子糕、菜餚等供品,老式的家長率全家老小下跪磕頭,新式的行鞠躬禮。祭禮畢,墳頂插竹幡,焚燒紙錢及冥錢,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糍錢」(麻糍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冷盤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節的習俗雖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歷久不衰。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這些資料。
回答者: wjy870105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4-5 13:04
韓國:掃墓不燒紙錢
韓國人掃墓,主要是在墓前擺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後行禮祭拜,從來沒有點火燒紙給陰間送錢的概念
日本:懷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節時請靈送靈以外,平時去寺廟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除了在御盆節時請靈送靈以外,平時去寺廟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叄』 法律的目的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轉,世界上有哪些奇葩的法律
法律的目的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轉,世界上有哪些奇葩的法律?
法律法規是維系社會發展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現如今,世界各地的法律法規大同小異,可是有一些法律法規卻是某些國家或地區特有的,令人看後驚呼:「這是真的嗎?」。
1.每天不遛狗違法
在芬蘭,計程車駕駛員在車里播放歌曲是必須支付著作權稅的,是因為正當程序覺得計程車駕駛員要在駕車贏利的情況下播放視頻的音樂,音樂創作者理當從這當中分一杯羹。
12.禁止肥胖
為了能解決群眾肥胖難題,2008年日本根據法律,規定除相撲運動張員外,40歲至74歲中國公民應按時接納醫師精確測量臀圍。臀圍超出要求標值就能被規定接納相對應具體指導和參與瘦身計劃。實際上這一法令在實際應用中並沒徹底嚴格遵守。
13.禁止攜帶和使用電子煙
泰國不僅禁止使用電子煙,也不可以隨身帶電子煙和電子煙油。假如被查獲,最大會遭遇十年囚禁。泰國禁止使用電子煙的原因是覺得電子煙非常容易誘發青少年兒童沾染煙癮來。已經有遊客因不清楚該政策法規攜帶電子煙入關而被逮捕。
14.禁止放風箏
在埃及,少年兒童一般是在房頂放風箏,出現了許多安全事故。根據安全性考慮到,埃及從2020年7月逐漸禁止放風箏,違背政策法規最大可被罰60美金。巴基斯坦和印度以前也是相近的政策法規。
15.禁止靜音拍照
用手機拍照按下快門的時候會有「咔」的聲效,在大多數地域這類聲效能夠關掉的。為了避免偷拍照片,韓國和日本政府部門根據法律禁止將手機相機聲效關掉。全部在這里兩個國家銷售的手機都必須遵循這一條法令即可銷售。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大家還知道哪些奇葩的法律法規?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