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家長如何引導學習
『壹』 新加坡的教育模式
半日制教學
在新加坡,學校實行半日制教學,中午兩點放學,放學後可以參加CCA課程(課外輔助活動),比如設計與工藝、美術與勞作、公民及道德教育、體育與音樂等,幾乎每所學校的課外活動都有幾十種。
課程輔助活動在我們學生的整體發展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孩子的特長和喜歡的課外活動項目都有展示的舞台和機會。很好地組織而且實現課程輔助活動,能培養學生個體對某一項活動的興趣,如對體育或音樂的追求,並使之成為學生一生的愛好。
全面化發展
除了豐富的CCA課程,學生還有著豐富的課外活動和社區活動,赤手攀岩、劃獨木舟、戶外露營這是在新加坡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全方位培養學生素質,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服務社會的意識。
多語言學習
雙語教學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新加坡的官方用語是英語,在整個小學到中學的課程當中,學校的全部課程用英語授課,華文作為第二外語教學。
雙語教育有助於培養高素質的雙語人才,新加坡的雙語畢業生受到國際企業的好評,促進了國家對外交流與合作。
分流教育
所謂的分流教育是指通過考試和考核,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再分別進行不同要求的教育。
新加坡小學為六年制,小學四年級有一次校級統考,作為次分流,即語言流。 第二次分流時間為六年級離校考試,即課程流。小六會考是一個定位考試,意義在於幫助學生和家長決定哪所中學最適合學生今後的學習。此次分流把學生編入不同課程班:特選課程班、快捷課程班和普通課程班;在初中畢業時進行第三次分流。
『貳』 新加坡用的是那種教育方法
學前教育
新加坡三年制的學前教育,通過有趣的游戲,啟迪孩子心智。他們在學習語言、數學和科學的基礎知識之餘,也能培養社交禮議、發揮創意,並鑒賞音樂和藝術等。學前教育的課程以雙語教學,以英文作為第一語言,以華語、馬來語或淡米爾語(在當地稱作母語)作為第二語言。為我們留學生進入小學的正式學習培養好好的習慣和語言基礎。
小學教育
六年制教育;小學一年級入學年齡為7歲;半日授課新加坡的小學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譽,學生在國際數學和科學競賽中獨占鰲頭。新加坡小學反對應試教學,注重挖掘學生的潛力並培養他們課外學習的興趣。小學教育制度包括四年的基礎階段和兩年的定向階段學生在這兩個階段學習英語、母語與數學。此外,他們還將學習一些輔助科目,如:手工藝、道德教育、體育以及科學。三年級開始自然科學。小學六年級學生必須參加小這離校考試(PSLE)。
中學教育
中學教育為期四—五年(四年快捷課程與普通(工藝)課程,五年普通(學術)課程;中學的一般入學年齡為13歲;採用單學時課制;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如:體育、藝術、小組活動、商務以及工程學(某些學校開設該類課程)。愛好藝術、音樂與語言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選修課程。他們還可以選擇高級選修應用課程模塊,如:信息技術、商務以及工程學(某些學校開設該類課程)。 新加坡中小學一般採用半天制,和中國制度相比,課堂課沒有那麼繁忙。初級學院、大專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制。
大學教育
合格中學畢業生憑成績及興趣選擇初級學院、高級中學及理工學院(大專學府)繼續升學,或進入社會工作。初級學院的大學先修課程為兩年制,高級中學則為期三年制。新加坡有三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五所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淡馬錫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新加坡也有許多私立學校,這些學校或學院也設有一些很受歡迎的課程,如語言、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公共關系、酒店旅遊業、美容及電腦等。這些課程很多與英美等國家的著名學府聯辦,當你完成了該校在新加坡教育的課程和通過了這些國家對其專業的考試可獲得文憑。之後,可以到英美等國的母校繼續深造。
『叄』 新加坡的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有利於每個學生循序漸進地發展自己獨特的天賦和興趣。新加坡的教育同時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因此它的教育非常成功,自成一體。
小學教育
小學頭四年一律課程統一,四年後實行分流,分流是以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分為三種不同課程。分流為的是讓學生能以自己的進度學習,使其潛質獲得充份發揮。
小一到小四是奠基階段,宗旨是給學童在英文,母語和數學三方面打好穩固的基礎。主要修讀科目有英文,母語和數學。平均來說,在四年裡有33%的時間用於英文的學習、27%用於學習母語、另20%用來學習數學,其餘是美術、手工、音樂和體育等科目。小五和小六是定向階段,學童將被分配入三種主要語文源流中的一種。每一種源流的課程將使學童能配合中學教育的課程,學童在修完小六後參加小六離校考試。
中學教育
學生通過小學離校會考者可以升上中一,中學又分特別班,快捷班和普通班三種課程。前兩種課程學生可在中學第四年參加普通教育文憑「普通」水準會考。普通班學生成績好的可在中學第五年參加這項考試。
特別班以第一語文水準教授英文和母語,只收小學離校會考成績優異者,每年約有百分之五的小學畢業生選讀特別班。
小學畢業生有一半以上(佔百分之五十六)升入快捷班,百分之三十八升上入普通班。兩班學生讀的母語只是第二語文水準而已,約有百分之七十五普通班的學生參加普通教育文憑「N」水準會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而升上中五。
中學課程分為四種:
特別課程:4年制課程,學生可以修讀高級母語,高級母語和英語兩者之一可以為第一語文。快捷課程:4年制課程,學生只能修讀快捷母語課程,其他課程與特別課程相同,英語為第一語文。普通學術課程:5年制課程,學生在第四年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通過後可以修讀第五年的課程,然後與特殊/快捷課程學生一起參加劍橋普通文憑考試。普通技術課程:4/5年制課程,學生有2門主課,英語和數學,第四年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大多數學生在N水準考試後不再修讀第五年課程,而直接進入技術學院。
新加坡中小學一般採用半天制,和中國教育制度相比,課堂課沒有那麼繁忙。初級學院、大專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制。
新加坡教育制度以嚴格著稱。新加坡的中小學至今允許校長或訓導主任在家長同意的情況下使用鞭刑處罰學生,有些時候鞭刑是公開實施的,雖然很少施行,但仍對其他學生起到威懾作用。
大學教育
合格中學畢業生憑成績及興趣選擇初級學院、高級中學及理工學院(大專學府)繼續升學,或進入社會工作。初級學院的大學先修課程為兩年制,高級中學則為期三年制。新加坡有四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五所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淡瑪錫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
新加坡也有許多私立學校,這些學校或學院也設有一些很受歡迎的課程,如語言、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公共關系、酒店旅遊業、美容及電腦等。這些課程很多與英美等國家的著名學府聯辦,當你完成了該校在新加坡的課程和通過了這些國家對其專業的考試可獲得文憑。之後,可以到英美等國的母校繼續深造。
新加坡政府對私立學校的收費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此各個學校的收費不完全一樣。語言學校的收費通常在每月300到800新元,而工商管理類則收費稍微高一點。通常一年左右即可拿到英制國家都承認的大專文憑。
『肆』 新加坡留學陪讀政策是什麼父母可以陪讀嗎新加坡小學申請條件是什麼
新加坡留學陪讀政策是,在新加坡留學的父母陪讀是可以的,但是新加坡的陪讀政策是允許母親、奶奶或者外婆陪讀新加坡的,我父親那邊的長輩不能陪讀。首先,陪讀學生需要被新加坡的政府學校錄取,孩子需要6-16歲。這個階段一般在中小學,申請需要參加新加坡的aeis考試。
在新加坡留學的父母陪讀。
新加坡初中申請條件
新加坡初中申請要求,需要參加新加坡aeis考試,憑借考試成績可以申請進入新加坡公立初中一至三年級。外國學生不能申請新加坡公立初中四年級和五年級。如果留學生未能順利通過當年的新加坡aeis考試,也可以報名參加次年2月的新加坡S-aeis考試。通過後,第二年6月即可入學。
新加坡留學的優勢
1.注意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陪伴學生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提醒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鼓勵孩子的好習慣,指出孩子的缺點,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2.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要逐步培養孩子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中高年級的孩子在沒有人「看」的情況下,應該能夠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3.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要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只關注作業的質量。比如給孩子講解解題思路,引導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4.家長發現孩子在指導作業時有困惑或與自己的想法有沖突時,要及時與老師溝通。根據溝通結果,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方法,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
『伍』 新加坡人怎麼樣 - 2009 新加坡人怎樣教育孩子一
號稱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一座被碧藍色海水環抱著的綠色小島,一個高樓林立、森林茂盛的現代化理想城市。一個年輕富庶的國家,沒有乞丐,沒有腐敗,犯罪率極低,受教育率極高,小小的國土上呈現出無限的生機。華人佔了整個新加坡人口的76%,因此,和我們一樣受儒家文化教育的深厚浸染,望子成龍的心願,望女成鳳的期盼匯聚成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怎樣才能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優秀人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新加坡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和我們也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在許多具體問題的處理上卻頗具特色,很值得中國的家長朋友們思考、借鑒與體味。
新加坡之所以被稱為獅城是因為新加坡島的形狀像一頭雄獅,另外,還有關於新加坡的由來,則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十一世紀以前,新加坡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只有遍的沼澤和莽莽的叢林,一些路過的中國的和阿拉伯的商船廠偶爾會在此靠岸停泊。大約在公元1160年,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我國稱三佛齊王國)的王子,拜里未蘇拉為了尋找建立新城市的理想地點,跟隨父親乘船離開了蘇門答臘巨港。王子最後選擇了賓丹島,並愛上了島上一位美麗端莊的公主,兩情相悅。做了賓丹島王的王子一天帶著嬌妻外出狩獵,來到了荒無人煙的單馬錫島(新加坡島的古稱)。在潔白的沙灘上,一隻怪獸向王子致意後疾馳而去。這野獸比羊還大,黑頭,白胸,紅身,雄健敏捷,王子非常喜歡卻從未見過,他驚奇地問隨從:這是什麼動物?隨從信口答道:獅子。王子信以為真,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塊吉祥的土地,便決定建都於此。獅子之城,是一個梵語singe(獅子)與Pura(城堡)構成的復合詞,後來在歷史的長河中才逐漸演變成為馬來語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這個魚尾獅身的標志是隨處可見的,許多建築物上都有這樣的栩栩如生的雕像和圖案。許多到新加坡旅遊的人們都要購買有魚尾獅像的工藝品,我每次到新加坡也要買各種各樣的魚尾獅圖案的小工藝品以及巧克力、鑰匙鏈等回來送朋友。
據新加坡人自己認為,魚尾獅像其實體現著它們所追求的一種精神:既要像雄獅那樣英姿勃發,力爭上游,又要像魚那樣進退自如,柔韌瀟灑。從這個意義上說,魚尾獅像確實是新加坡的象徵。
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移民國家,語言文字也必然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新加坡政府把馬來亞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規定為官方語言。馬來亞語為國語,英語是行政語言。在這種特殊的語言環境中,新加坡人大多掌握兩種或更多的語言。英語作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居於首要地位。與之相應,國家實行的是強調英語的教育政策。新加坡的華人,要數祖籍中國廣東、福建兩省的最多,所以廣東話、潮州話、客家話,就成了新加坡華人使用的主要語言。最近幾十年來,由於新加坡政府大力提倡並推廣普通話,因此普通話已成為新加坡華人的主要社交語言。除了以上幾種主要語言之外,新加坡的多元語言家族中,還包括印度移民使用的馬拉亞語和旁遮普語等其它語言。在新加坡看華文電視、聽華語廣播、讀華文報紙,就跟在國內一樣方便。書店裡、圖書館里華文書籍數不勝數。我在新加坡期間,每天必看華語電視主要是看新聞,坐在朋友的車上則收聽華語廣播,也是了解新聞,每天都要買一份聯合早報,就跟看華商報一樣。
語言,文字的多元化,一方面使新加坡人能夠更加便利、快捷地吸收西方的知識和信息,學習和掌握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在引進大量技術和人員的同時,西方國家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也大量湧入新加坡,在新加坡這個東方國度里,西方的價值觀念和它原本固有的傳統價值觀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撞。兩種價值觀念的沖突,必然影響到當代新加坡人的行為和處事態度。當今新加坡的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應當使用西方的新技術、新方法來加速本國工業化進程,但是面對西方價值觀念應當予以抵制。新加坡政俯於80年代後期,在中學推行新的德育教材,以便對青年人加以正確引導,使傳統價值觀念在他們的思想中生根發芽。
新加坡人十分重視家庭品德教育,積極努力地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1)培養仁愛之心,在新加坡女作家康珮珊的作品的從多人物中,有一位生活在某個小鎮的黑發女孩,她以幼小孱弱的身軀承擔起獨立照料兩位貧病交加的養父母的重擔。這篇名作《黑頭發》在新加坡獲得極大的好評,因為從這位十來歲的小女孩身上,人們可以看到仁愛精神給人帶來的巨大力量和無窮智慧。
曾擔任過新加坡教育署長的陳新儀女士認為,家長不僅要以滿腔的愛心愛孩子,還要教會孩子愛別人。要教育孩子愛父母、愛長輩、愛老師、愛同學、愛自己的學校等等。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隻積壓接受別人的愛心,而從不知道要以同樣的愛心對待別人,那他長大以後只會成為感情上的白痴和魔鬼,或者只會麻木地接受別人的愛心,根本談不上去愛別人。這樣的孩子將來只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幸,他自己最終也會被家庭和社會厭棄。陳女士還現身說法,說明家長要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使孩子明白如何表達情感。比如有一回,她的兩個小兒子在玩飛人游戲,他們興奮地在每個房間竄來竄去,在沙發上跳上跳下,大聲尖叫大聲歡呼,直到深夜也不肯上床休息。陳新儀女士沒有照通常父母的做法上前呵斥孩子,然後一手拽一個,命令他們立即上床睡覺。她悄悄地關掉電視,關掉房間的大燈,躡手躡腳地開始收拾凌亂的玩具,並沖孩子們豎起中指噓了一聲,小聲地說:爸爸工作好辛苦,今晚要早點休息,我們可不可以暫進停止玩游戲,讓爸爸好好睡一覺,明天上班才會很有干勁。兩個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顯然得正在興頭上,對身邊的游戲玩具都戀戀不舍。於是陳女士允諾不急著將玩具收拾起來,而是先擱在一個大盒子里,等明天再玩。並且還極力表揚他們體貼父母、有孝心。孩子們於是都愉快地去對爸爸說晚安,並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卧室去了。陳女士對家長的忠告是:家長要培養孩子愛父母和其他人的情感,要給孩子表達這種情感的機會。譬如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工作很忙很緊,自己在家裡玩耍時不能影響父母的休息;要關心父母的健康,尊敬年邁的爺爺奶奶,並為他們做些力所以有及的事;和同伴一起游戲時能和睦相片,互助友愛;願意為鄰居、同伴做好事,等等。
(2)培養孩子有紀律、守秩序。中國有句俗話: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也是新加坡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准則之一。新加坡的父母家長常常憑借日常生活的小事情或各種形式的游戲培養孩子的規范意識,從而讓孩子知道這些規范,並自覺地按照這些規范去行動。新加坡國立大學著名教授、商業管理學院院長陳心剛先生在回憶他的童年生活時,深有感觸地說:那時我和哥哥都很小,不太懂事。可我們的父母試圖讓我們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規。在家裡,媽媽要求我們知道家裡的各種用品、物件都在固定的擺放位置,每次使用要物歸原處。她每天都要我們按時就寢和起床,按時進餐,按時做各種練習與作業。那時我和哥哥都很聽話,倒不是因為擔心不聽話會挨打,而是擔心不聽話,媽媽會把我們的表現告訴老師,那麼同學們也會知道的,這可是件沒面子的事。他還有聲色地描繪了小時候父親和自己對弈的情形。有一次父子倆下棋,好勝心極強的陳心剛一心想勝過爸爸。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思考著每步棋的走法,手裡的棋子被滲出的汗沾濕了。好不容易的、想出攻勢凌厲的一招,他得意地往前走了一步,孰料就在落子的一剎那,他突然發現自己計算錯誤,這一招不啻於是主動送入虎口。他連忙嚷著要悔棋。這時候,平日一貫慈祥溫和的人父親卻變得嚴肅起來,他不準小心剛悔棋,雖然這只不過是場非正式的棋賽。幼小的心剛暗暗不滿於父親的不通情理,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認為爸爸小心眼兒。多年以後,他才領悟到當年這落子無悔的小曲中飽含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任何游戲都是有規則的,規則是順利進行游戲,達到游戲目的的保證。對孩子而言,游戲規則是對自己行為的必要約束。至於和孩子一起游戲時,父親督促孩子嚴格遵守規則,正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自製力,訓練他的紀律性,並為他將來成為守法公民打下牢固的基礎。
(3)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新加坡人十分注重文明禮貌,認為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提倡文明禮貌無疑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的友好關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教養的程度。在這方面,新加坡人與中國人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
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就是要求孩子學會和氣,文雅、謙遜地說話、行事。
當妨礙了別人或給人帶來不便時,要主動說對不起、麻煩您了而不能不表示你的歉意,更不能說活該;
當別人向你賠禮道歉時,要回答沒關系或不要緊,而不能得理不讓人,更不能不依不饒,無理取鬧;
在街頭巷尾碰到同伴、長者,要說您好,而不能低頭側身裝沒看見;
與人分別時,一定要說再見,而不能自顧走開,毫無表示;
文雅的談吐必須與得休的舉止相匹配。因此,家長在教會孩子使用禮貌用語的同時,還應不懈地培養他得體優雅的舉止;
需要讓孩子知道並遵守的行為規范有:站立時挺胸收腹梗頸,雙肩平放不搖晃,兩臂下垂不揣兜,腿部不顫動;
進入別人(包括家長)的房間,要先輕輕敲門,得到充許後方可進去,不能隨便推門而入;
拜訪人家要預先通知,並注意時間,一般不在吃飯和午睡時間去,盡量避免妨礙人家的正常生活;
任何季節都不能身穿內衣褲或睡衣去訪問人家,或在家接待來訪客人;
客人來訪時要主動讓座,倒茶時要雙手奉上,會客時坐姿端正,不要左靠右歪,雙腳不要叉太大或蹺二郎腿,也不能搖擺晃動。
與人談話時,不挖鼻孔、摳耳朵、剔牙齒、搔癢癢、脫鞋襪、摳腳趾;
就餐時,不在客人和長輩之先動筷,不在菜盤中翻撿,餐具要輕拿輕放,減少碰撞,吃東西時不發出咀嚼聲;
在公共專場合,咳嗽、打噴嚏、吐痰均需用手絹掩住口鼻,不能沖著別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言談舉止上,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作個富有教養的好榜樣。起碼在上述這些方面能給孩子以正確示範。
此外,新加坡人的父母之道還包括教育孩子勤勞儉朴,從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說真話,不說假話等等。在新加坡的幼兒德育教材中有這么一則小故事:小麗心十分喜愛畫畫,多次要求媽媽給她買盒彩色筆,可是媽媽沒把此事放在心上,一直沒給買。麗心為了得到這盼望已久的彩筆,開始騙媽媽:我們幼兒園老師說,明天每人要帶一盒彩筆去幼兒園畫畫。媽媽不敢違抗老師要求,趕緊去買了盒彩筆,麗心終於以說謊達到了目的。類似這樣的說謊情況在許多孩子身上時有發生,事實上家長只要加以適當注意,就可以完全避免,不少新加坡家長也已認識到自己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盡量滿足。如一時無法滿足,也必須向孩子說明理由。倘若對孩子的願望與要求不分青紅皂白地不予理睬,或一味拒絕,就很容易使孩子說謊或背著家長干壞事。
愛因斯坦在悼念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時說: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作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可見,天才人物取得的傑出成就與高尚品質是密切相關的。 作為父母,倘若您希望孩子能成為有所作為的人才,就一定要注意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值得借鑒的是,新加坡人不僅注重家庭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視社會公德教育。人們綠化國土,自覺主動地愛護周圍環境。在新加坡,平均每4個人就有一棵樹。新加坡人熱愛他們生息繁衍的土地,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裝點著這個美麗的花園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