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大士地區有哪些工業

新加坡大士地區有哪些工業

發布時間: 2022-03-05 10:29:43

『壹』 新加坡的主要產業部門有哪些

一、新加坡的電子產業

新加坡電子產業以32%的比重遙遙領先於化工、交通、生物醫葯等其他產業。尤其是全球電子行業排名前50的著名企業都將研發中心或亞太總部遷移至新加坡。

二、新加坡的精密工程產業

新加坡的精密工程行業發展始於上世紀70年代,現如今,精密工程業行業已發展成為擁有大約2700家精密工程公司,其中有中小型企業(SME),也有大型跨國公司(MNC),因此,新加坡也成為了很多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及重要的研發中心。

精密製造工程是製造業的十分重要的支柱,特別是精密工程業成為航空航天、石油與天然氣、醫療設備和電子產品等很多產業的重要支柱產業。

三、新加坡的醫療服務業

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前發布「世界健康報告」《World Health Report》,並對各國的醫療體系進行了比較,對預期壽命進行了排名。排名考量主要有:醫療水平、接受醫療服務的難度、醫葯費負擔公平性等方面、經過了綜合對比,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列第三。

四、新加坡的化工產業

新加坡裕廊島工業區是僅次於美國休斯敦和荷蘭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新加坡還是世界石油貿易樞紐和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鑽井平台製造國,獨佔全世界70%市場份額。

(1)新加坡大士地區有哪些工業擴展閱讀

1961年,新加坡政府為加快工業化過程、促進經濟發展,創建了裕廊工業區。該區的面積為70平方公里,包含了來自各地的跨國公司和本地的高技術製造業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將新加坡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污染工業區;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島和毛廣島等劃為港口和重工業區。

中部地區為輕工業和一般工業區。新加坡的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2012年產值為1085.5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1%。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電子、化學與化工、生物醫葯、精密機械、交通設備、石油產品、煉油等產品。迄今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以及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農業園區位於林厝港以及雙溪登加,擁有可耕地面積六百多公頃,產值占國民經濟不到0.1%。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蘭花、熱帶觀賞魚批發養殖、雞蛋奶牛生產、蔬菜種植,還有養魚場。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有50個蔬菜農場、三個雞蛋農場,以及126個陸地及沿海養魚場。蔬菜產量大約占總消耗的12%,雞蛋和魚類產量,各占本地消耗的26%和8%。

『貳』 新加坡都有哪些地區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國家,而城邦國家城邦是指一個獨立、自主、單獨的城鎮為中心的國家,又譯為「城市國家」,因此只有新加坡市一個城市。

不過新加坡有很多選區,分別為:

1、單選區:後港、先驅、裕華、豐加北、蒙巴登、盛港西、榜鵝東、武吉班讓、波東巴西、拉丁馬士、鳳山、武吉巴督、麥波申。

2、集選區:義順、裕廊、三巴旺、蔡厝港、東海岸、西海岸、阿裕尼、宏茂橋、淡濱尼、馬林百列、丹戎巴葛、碧山-大巴窯、荷蘭-武吉知馬、白沙-榜鵝、摩棉-加冷、馬西嶺-油池。

(2)新加坡大士地區有哪些工業擴展閱讀:

新加坡也叫星洲、星島和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段,毗鄰馬六 甲海峽南口,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新加坡歷史並不算悠久,是於近代才變得越來越重要。

1819年,任職於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萊佛士與柔佛蘇丹簽訂條約,獲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蘇丹是在伊斯蘭教歷史上一個類似總督的官職,一般都對外號稱擁有獨立主權或完全主權。

新加坡也叫星洲、星島和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段,毗鄰馬六 甲海峽南口,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新加坡歷史並不算悠久,是於近代才變得越來越重要。

1819年,任職於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萊佛士與柔佛蘇丹簽訂條約,獲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蘇丹是在伊斯蘭教歷史上一個類似總督的官職,一般都對外號稱擁有獨立主權或完全主權。

自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開始逐步擺脫了僅僅依靠轉口貿易維持生計的局面,逐漸發展成為新興的發達國家,並因此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作為全球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

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100多年來,從亞洲、歐洲等地區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主要種族為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而新加坡華人基本源自中國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其中4成是閩南人,主要宗教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公元14世紀,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的王子乘船前往小島環游,看見岸邊有一頭異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他認為這是一個吉兆,於是決定建設這個地方。

早期的居民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新加坡正是梵語「獅城」之諧音,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

『叄』 新加坡大士灣路51號在哪座城市

新加坡作為城市型島國,沒有特定城市行政區域劃分,網友所提的地址位於西部,是Tuas工業區鎮。

『肆』 新加坡主要經濟地區以及經濟活動

新加坡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運輸中心和國際貿易中轉站,也是世界電子產品重要的製造中心和第三大煉油中心。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1959年以前,新加坡國民收入的75%來自轉口貿易活動。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另外,以製造業和服務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不斷提高產業結構,尤為重視信息產業,已投資在全島建立「新加坡綜合網」。為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近年來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新加坡政府從改革單一的轉口貿易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入手,鼓勵發展工業,逐步走上工業化和建立多元經濟結構的道路。到20世紀80年代初,以石油提煉、電子電器、船舶修造為主體的新興工業發展起來,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航運中心、煉油中心,以及亞洲的金融中心,並且出色地解決了居民住房和就業問題。到1981年底,71%的居民住進了政府修建的設備齊全、價格低廉的公共住宅,人均住房面積為15平方米,居亞洲首位。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新加坡經濟已步入了穩健增長時期,經濟發展漸趨成熟,國際競爭力增強。自1994年以來的世界各國國際競爭力綜合排名中,新加坡連續5年位居第二。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新加坡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發展到如今的「亞洲四小龍」之首,從不發達國家跨入 「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成為近年來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國家。近年來,新加坡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對美、日、歐和周邊市場依賴性很大。據新加坡貿工部的研究顯示,美國的經濟增長對新加坡經濟的影響最大,美國經濟每增長1%,新加坡經濟就會增長0.96%。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後,新加坡憑借健全的金融體制和著眼長遠的發展戰略,自身所受沖擊較小。金融危機爆發時,新加坡主要行業的增長情況是:製造業4.3%,建築業13.3%,商業5.8%,運輸與通訊業9.2%,金融與服務11%。但由於新加坡經濟總量小,嚴重依賴對外貿易,區域經濟形勢惡化使其1998年的經濟增長大幅下降。1999年,新加坡經濟好轉,2000年經濟實現加速增長,GDP為1398.4億新元,比上年增長9.9%,主要原因是外來需求旺盛以及地區經濟復甦。在此以前的10年裡,新加坡GDP 年均增長達到7.7%,2000年經濟增長率達9.9%。2001年,遭遇世界經濟下滑和美國「9?11」事件影響,新加坡經濟出現衰退,GDP同比下降2.0%;對外貿易也出現顯著下降,其中對外出口1225.4億美元,同比下降11.8%,進口1096.8億美元,同比下降13.9%。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新加坡經濟似出現典型的「W」型波動。面對經濟衰退,新加坡為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提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思路,歸納起來可稱為「高科技戰略」「中國戰略」和「擴大腹地戰略」,目的在於提升產業結構,積極尋求海外市場,拓展對外經貿活動的空間。從中長期看,新加坡經濟增長速度將放緩,可能難以再現金融危機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與此同時,新加坡經濟增長波動將增大。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波動的同步性增強,它將直接影響到新加坡經濟增長的穩定性。美、日等發達國家「高科技泡沫」破裂後,世界的電子工業迅速衰退,國際市場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急劇萎縮。尤其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生產周期日益縮短,目前一個周期平均只能維持兩年半的時間,這就使以電子業生產與出口為主導的新加坡經濟增長周期也將縮短,從而導致國內經濟增長波動起伏加大。在投資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吸引外國投資,積極從管理審批制度、產業政策、稅收優惠等方面提供便利,包括:通常給予外資以國民待遇,除了與國防有關的某些行業外,對外資在新加坡的運作沒有任何限制;完全開放商業、外貿、租賃、直銷廣告、電信市場,推進資本市場發展;對先驅公司(即涉及巨額資本開支或復雜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企業)和某些金融企業給予稅收優惠等。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也採取財務、融資便利等措施協助本地企業向海外發展,包括:一般財務支持,即通過經濟發展局、貿易發展局、生產力與標准局等機構為本國企業的經營提供商務開發計劃、品牌開發援助計劃等各種財務支持計劃;貿易21計劃。為了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迎接21世紀的挑戰,新加坡在1991年制定了名為《新加坡:新的起點》的跨世紀發展戰略。這一戰略在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20世紀最後10年的同時,著眼於新世紀前30年的發展,制定了分階段的目標和任務,規劃了跨世紀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荷蘭的水平;到203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美國的水平,成為一個充分發達的國家。總而言之,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加坡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經濟運行比較穩定,國民經濟穩健增長。2、製造業和服務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帶動製造業增長的是高科投資訊工業,而服務業則主要是由金融服務業帶動的。在金融服務業里,新加坡已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亞洲排名第三,列東京、香港之後;外匯交易量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紐約、倫敦和東京。3、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出口擴張。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經濟的增長主要還是靠國外需求推動。4、在全球的激烈競爭中保持了強勁的經濟競爭力。新加坡在1989-1993年間,一直是最有競爭力的發展中國家。1994-1995年間,新加坡被列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最有競爭力的國家。5、經濟區域化成效顯著。新加坡海外發展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緬甸8個亞洲國家。至1997年4月,新加坡對外投資就達100億美元,比1995年增加了59%。6、人均國民收入迅速增加。新加坡的人均國民收入從1990年的23537新元增加到1996年的44020新元;以美元計算,1996年已達28000美元,人均收入居世界第十一位。已達到瑞士在1984年的水平。世界經合組織則在1995年底宣布,從1996年開始,新加坡已跨入「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行列。

『伍』 新加坡主要的港口有哪些

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位於新加坡是亞太地區第二大的港口,世界沿海港口行業比較知名 ,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該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紀開始便是國際貿易港口,已發展成為國際著名的轉口港。

新加坡港也是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的中心。主要工業以電子電器,煉油及船舶修造為三大支柱部門。該港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電腦磁碟和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國,還有煉油業,它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

新加坡港的重要地位

新加坡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有全球最大的集裝箱中轉碼頭。由小型貨輪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運來的商品,在新加坡港口被重新包裝組合後,再由大型集裝箱貨輪運往中東和歐洲各地。

同樣,從非洲、中東等地運來的貨物也在這里打包,然後分銷到亞洲各地。在全球物流中,新加坡港口無疑扮演了一個重要樞紐的角色。

雖然新加坡港作為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口的地位在2010年被上海港取代,但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作為全球物流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從上海港發往歐洲以及東南亞各地的主要集裝箱仍然會到新加坡港口進行處理。因此,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對於新加坡港口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帶動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探訪新加坡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加坡港

『陸』 新加坡哪些地理條件對工業發展不利

新加坡裕廊島的經驗:在沒有水的環境里怎樣發展工業(三)

設計高質量水廠的起點是工業用水水質。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公用事業署(PUB)經營裕廊工業水網已長達20年,並積累了豐富的工業用水水質數據。

然而,就像其他許多下水道陳舊、地下水位高的海岸城市一樣,海水倒灌現象導致工業用水組分隨著潮位而急劇變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觀察到工業用水(IW)的電導率從低達800mS /cm可波動到高達1800mS/cm,有時甚至高達2000mS/cm。因此,為謹慎起見,應該提供安全設計度。在設計反滲透系統時,原水規范採用相當於 TDS1300毫克/升的最大電導率。另外,考慮到反滲透膜的逐漸污堵和鹽通量隨時間的增加,我們也提供了很高的安全設計余度。

建設三萬立方米的工業用水深度處理廠的項目在1997年初舉行招標,有10多家國際著名的水公司參與組織的投標。評標則基於每份標書的實際凈值進行(結合資金和長期運行成本的影響),同時考慮採用當時最可靠的先進技術。

提交的各種標書大概可以歸類成三種基本不同的工藝:

―――填充式電滲析技術

―――用微濾膜作預處理的反滲透技術

―――用傳統雙介質過濾作預處理的反滲透技術

令新加坡公共事務局感到欣慰的是,位於印馬德拉斯的肥料有限公司,成功地將傳統雙介質過濾和標准陶氏反滲透膜結合使用多年,日產一萬兩千立方米產品水。因此,用傳統雙介質過濾(DMF)作預處理的反滲透(RO)方案被確定下來。

系統回收率及項目經濟性

由於公用事業署對新加坡使用的每噸工業用水徵收水費0.43新元,所以廢水回收廠只有採用最高的可行的回收率,方能使該項目經濟上可行。同時,消費者也盼望有一個具有競爭性的水價。因此,篩選剩下的標書必須採用介質過濾作為反滲透的預處理,而且反滲透裝置的回收率高達86%,結合預處理部分99%的回收率,最後整個系統的回收率達到85%。

新生水的里程碑意義
吳作棟總理日前為新生水主持推介儀式,新生水供應晶圓盤製造廠作為工業用途以及注入蓄水池作為間接食水供應,象徵新生水正式成為我國水供來源之一,更是我國在水供追求自給自足的努力寫下了新的一頁。

新生水是新加坡突破國家生存困境的活水泉源,特別是馬來西亞反復以水供合約要挾勒索的不穩定時局下,更具有安定民心和揚眉吐氣的積極作用。新生水為新加坡人開了一條不必後顧的新路。新加坡地小人稠,先天條件不足,難以在水供上獨立生存,在新生水計劃落實生產之前,即使我們不喜歡也得依賴馬來西亞的水供,否則也勢必要付出其他代價看其他國家的臉色。雖然有白紙黑字的合約保障,但馬國領導人處理雙邊課題反復無常的態度和高傲姿態,讓新加坡人總是有一種被掐住咽喉的難受。

此刻新生水計劃不但朝提供穩定水供的方向邁進,適時應付國人食水的基本生存需求,更在工業用水方面注入莫大信心。新加坡的工業用水佔用水量的幾乎一半,對水質尤其挑剔的晶圓廠能接受新生水,是新加坡爭取高科技工業投資的定心丸。

在我們驗收新生水成績單的同時,新馬關系也有望因去除了敏感的水供課題而可能有積極發展,正如吳作棟總理指出:「兩國就能把焦點放在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繫上。」新馬兩國的確應該同心協力面對其他經濟體的競爭和其他方面的挑戰。當然,對馬來西亞這些年來以及接下來履行合約供水,新加坡人是心存感激的,新加坡人飲水思源,也會同舟共濟。

然而,新生水的意義不單是從新加坡的利益角度思考。新生水計劃的成功除了漂亮地讓新加坡擺脫馬來西亞的羈絆與糾纏,更重要的是,為這個水資源嚴重不平衡分布也總是缺乏的地球,提供一個與水共生的新方向,特別是對先天地理條件不足的國家和都市而言,新生水證明了人定勝天的積極意義。

回頭看新生水在本地成功的經驗,我們發現,如果單靠技術,無法讓新生水成為提供生存的保障。新生水成功生產背後是新加坡過去處理污水(以排放入大海)的過程高度自律,遠超過國際標准,我們才得以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縮短污水和凈水之間的轉化距離,也才得以在成本相對低的條件下,把「比水更干凈的水」投入工業生產,也注入蓄水池。新加坡對環境的負責態度和不欺騙大自然的立場促成新生水的水到渠成。

誠然,水資源的寶貴不會因獲得的方便和科學的進步而有任何改變,新加坡人珍惜用水的觀念應該始終如一,更應該在體驗了水得來不易後,提高省水、惜水的意識。在水資源永遠匱乏的現實中求存,新加坡人還是必須節省用水,永遠謹記水的寶貴,即使是在我們不斷開拓具成本效益的新水源之際,節省用水始終必須是新加坡人的生活態度。

我們以創造力克服了生存的挑戰,新生水是新加坡生存的里程碑,對我國未來水供的影響深遠而意義重大。它是科技和人的意志戰勝環境的難得經驗,是自給自足的戰略概念,更是新加坡人學習逆境求存的寶貴的一堂課。

新加坡裕廊工業區的經驗啟示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潔凈國家,也是經濟發展極為迅速的國家之一,從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一躍而成為世界發達國家,確實是一個奇跡。而在新加坡崛起的過程中,其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創辦的裕廊工業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裕廊工業區的基本情況

裕廊位於新加坡島西南部的海濱地帶,距市區約10多公里,面積為60平方公里。此地區原本為荒蕪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澤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設現代化工業區的良好自然地理條件:有水深近12米的天然良港;臨近新加坡至馬來西亞的鐵、公路干線;新加坡西南部最大的河流——裕廊河橫貫區內,可以提供工業用水,基礎設施及工業原料齊備。

以原財政部長韓瑞生為代表的新加坡工業的奠基者們清醒的認識到,要使島國走上富裕之路,擺在面前的唯一辦法,只有進行大型工業化。他們選擇裕廊這個水網沼澤地帶作工業園出於三點考慮:第一,這個地帶位於新加坡的西南面,瀕臨大海,可建深水碼頭,以便運進工業原料,運出工業製成品;第二,這里土地荒涼,沒有居民遷移問題。土地國有,徵用費低廉;第三,這一帶多山丘,可添平沼澤,添海造地,平整土地容易進行。出於這種考慮,政府在裕廊劃定6480公頃土地發展工業園區,並撥出1億新元進行基礎建設。

裕廊工業區的發展建設分為前後兩階段。以1961開始大規模拓荒動工至1968階段,共開闢土地14.5平方公里,興建一批標准廠房,同時重點建設港口、碼頭、鐵路、公路、電力、供水等各種基礎設施。為吸引國內外資本到裕廊工業區投資,新加坡政府對投資廠商提供貸款及享受統一稅收的優惠政策等。但由於新加坡此一時期實行進口替代策略,再加上60年代初期政治方面的不穩定,因此到裕廊工業區投資的企業僅150多家,而且絕大多數是本國資本,外資所佔比例很小,這一階段實際上是裕廊工業區起步和摸索階段。

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鎮管理局,專門負責經營管理裕廊工業區和全國其它各工業區。此時,裕廊工業區的發展進入另一新階段,建設速度大大加快。到70年代中期,裕廊工業區的發展面積已達50平方公里,而到80年代上半期,整體發展建設已幾近完成。隨著宏觀策略的轉變和投資環境的日趨完善,外商紛紛來裕廊工業區投資設廠,許多國際知名的廠商都選擇此地作為其海外生產基地。經濟總量逐步上升,企業數量由1990年的2000多家上升到2003年的7000多家,平均每年完成GDP2000多億元,有力地拉動了新加坡整體經濟的發展。

裕廊工業區的成功經驗

1.合理的制度安排。裕廊工業區的制度安排有兩個重要的特色。首先,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一的單一層次體制。園區是一項地方性工作。速度在很大意義上決定了交易的成本。一站式服務與其說是一種實際的服務方式,不如說是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支持商業的一種表示。裕廊工業區的真正優勢在於,與政府相關的交易成本很低,其中包括投資許可、營業執照、城市規劃與建設設計許可、勞動力、稅收、進出口報關服務和其他監管活動。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工業領域的政府投資、集群政策、人力資本政策、資本合作和勞動力合作等,機構之間的協作變得簡易。信息流動被極大地簡化了,交易速度快於包括香港在內的幾乎世界上所有地區。縱觀國際上的主要城市,公共管制結構都要比新加坡更為復雜。東南亞聯盟國家的全國、省級和市級政府的結構模式就不能享受這種優勢。因此為工業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2.工業區管理機構自主許可權較大。裕廊工業區的管理機構是1968年6月1日成立的裕廊管理局,該局成立後,接管了新加坡所有工業地區的規劃、建設、租賃和管理工作,當然也包括裕廊工業區在內。新加坡裕廊鎮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權,只要符合新加坡政府的工業政策,就有權吸引各種類型的投資者,盡管裕廊鎮管理局從本質上看只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但是園區管理委員會有批准項目,批准城市規劃以及園區規劃的權力,同時能發放居民暫住證,管理貿易和市場,征稅,發放商業許可證等。它不僅是園區的開發者,同時也是工業區招商引資的推廣者。委員會同時還提供警察、稅收、海關、社會保障、教育、計劃生育、全民體育運動,以及社區發展、勞工等多項公共服務。同時,裕廊鎮管理局還控制著工業用地、科技園區和商業園區設施的供給。裕廊工業區的制度安排保證了較好的規模經濟,提供了較好的經濟發展空間,帶來了租金的下降,縮減了一些公用設施的成本,提供了免費的公共服務、有效率的推廣戰略和品牌、持續性和諸如創新的便利設施,更好的基礎設施等良好的供給前景。

3.綜合發展、合理規劃。新加坡政府從一開始就將裕廊定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工業區,合理妥善地規劃。根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將靠近市區的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污染工業區,重點發展電子、電器及技術密集型產業;沿海的西南部劃為港口和重工業區;中部地區為輕工業和一般工業區;沿裕廊河兩岸則規劃住宅區和各種生活設施。為充分發揮裕廊工業區的綜合功能,新加坡政府於1969年9月在裕廊碼頭內設立自由貿易區,使裕廊工業區既是工業生產基地,同時也是轉口貿易的活動場所。在整體發展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問題也同時兼顧到,從一開始就有計劃地保留10%的用地用作建設公園和風景區。現已建成10多個公園,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飛禽公園、中國式公園、森林公園等,使裕廊成為風光別致的工業區兼旅遊區,被稱為「花園工業鎮」。

4.完善基礎設施,同步發展生產生活。國際上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先招商建廠,根據生產的需要和擴展情況逐步解決交通、供水等問題。此種模式的優點是針對實際需要建設,切合性強,投入成本和風險小;缺點是基礎設施往往分散零亂,效率不高,阻礙生產的發展。另一種模式是從整個工業區發展全面出發,按照總體建設規劃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一完整的基礎設施,為工業區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計劃性較好,效率高,並可迅速改善投資環境,但投入成本和風險也較大。裕廊工業區是採取後一種模式,從一開始就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的重點,投入大量資金,形成基礎設施系統,對裕廊工業區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各種社會服務設施也同步發展,興建了學校、科學館、商場、體育館等,使裕廊工業區成為生產和生活綜合體。生產和生活相得益彰,對工業區的人才儲備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5.積極引進跨國公司投資。新加坡原來長期依賴轉口貿易,工業基礎尚未建立,且國內市場狹小。針對這些不利條件,新加坡政府採取大力引進國外資本的策略,並明顯以跨國公司的投資為重點。裕廊工業區的迅速發展,就是能夠抓住機遇,大力引進跨國公司的投資,自20世紀60年代起陸續引進跨國公司設廠,如殼牌、美孚等跨國石油公司;荷蘭菲利浦公司;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美國列明士頓公司等世界著名大造船廠商;迄今新加坡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煤油中心、東南亞最大修造船中心及世界第二大海上石油平台生產圈,由此可見引進策略的成功。

對我國開發區發展的啟示

裕廊工業區的發展歷程以及其成功的經驗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我們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吸收和借鑒優秀的經驗,為我所用,推動我國園區經濟的發展。

1.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明確園區的設立目的和建設目標。新加坡60年代初期設立和發展裕廊工業區的主要目的是以此為龍頭,吸引外資以促進新加坡整體經濟的發展和整體工業化的實現,而不僅僅是為了發展裕廊這一地區,以後也一直是根據這一目的來規劃和管理裕廊工業區。裕廊工業區也一直發揮著帶動和促進全國經濟發展的作用,這一地位反過來又使它成為全國最佳的投資地區。因此,把握好角度和目的,實質上就是為整個工業園區的發展和管理奠定基礎,這是裕廊工業區成功發展的重要原因。我國目前有各種各樣的經濟技術開發區4600多家,發展處於十分不均衡的狀態,因此必須要明確自身的發展目的,以自身為龍頭,帶動區域整體經濟的發展,最終也是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國家競爭力的提高。

2.逐步完善管理體制,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裕廊工業區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完善的體制及自主管理的模式。我國目前的開發區管理大多還是處於政府直接管制之下,相對於依靠市場主體進行管理來說,其積極性以及辦事效率都要大打折扣,新加坡裕廊鎮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權,只要符合新加坡政府的工業政策,就有權吸引各種類型的投資者,盡管裕廊鎮管理局從本質上看只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但是園區管理委員會有批准項目,批准城市規劃以及園區規劃的權力,同時能發放居民暫住證,管理貿易和市場,征稅,發放商業許可證等。它不僅是園區的開發者,同時也是工業區招商引資的推廣者。而在我國,目前還無法做到這一點,政府更多的履行著開發區管理者的職責,行使著管理的權力,開發區的管理主體本身就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與市場接軌,這對開發區的招商引資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有必要進行改進。使得政府不作為工業區的開發主體,不直接參與具體管理,而是間接管理和調控;行政管理與發展管理分開,開發管理機構採取經營化方式。

3.明確自身優勢,促進產業升級和開發區主導發展方向。裕廊工業區在發展初期即選擇傳統加工區,但市場前景好,特別是適合發揮自己區位優勢的煤油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以後逐步推進升級,發展電子、通訊等高科技產業。所以,建立新工業園區前應先根據區位特點、國際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機遇,仔細研究,以實際出發,建立產業結構和主導方向。反過來看我國的開發區,很多並沒有明確符合自身發展的產業模式到底是什麼,自身到底具有哪些優勢,盲目的引進外來資本,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對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得不償失。因此我們必須注意這一點的重要性,因地制宜,明確自身的主導發展方向到底是什麼,然後進行下一步的運作與開發。同時需要我們轉換觀念,跳出現有的僵化的發展模式,促進優勢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最終實現規模經濟。

4.加強開發區軟體建設,完善開發區的發展規劃。新加坡政府始終認為,硬體建設只是辦好工業園區的基礎,軟體建設則是保證工業園區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的關鍵,裕廊工業區的成功在於有一套完整而實際可行的發展規劃。我國本身的國土面積很大,資源也非常豐富,發展開發區經濟應該是有非常大的優勢的,但是至今沒有形成規模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軟體建設的滯後,過度關注於硬體建設和開發區的形象問題而忽視了人力資本、智力因素、先進的思維方式等軟體方面的建設,這對於一個還不成熟的開發區而言是很不利的,而對於一個已經較為成熟的開發區而言,其副作用很可能是毀滅性的,因此,我國的廣大開發區必須要注重軟體的建設,包括開發區的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同時,在開發區的整體規劃方面同樣需要慎重,其運行機制和操作規程也需要認真制定。一般而言,制訂運行機制和操作規程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採取各種特殊政策,刻意創造出一個與宏觀經濟環境不同的小區域,另一種是在統一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強調發揮區位優勢和營建產業集聚優勢。裕廊工業區選擇的是後一種的思路,而我國是一個宏觀調控手段使用較多的國家,因此同樣可以借鑒後一種思路,發展區域經濟和優勢產業經濟。

『柒』 新加坡分哪幾個區

分五個區,分別是:中區、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

新加坡土地面積僅七百餘平方公里,而是以符合都市規劃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由相應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簡稱(社理會)管理,其首長原為新加坡國會議員兼任之主席。


拓展資料:

-中部--

又名CBD,凝聚了新加坡的精華

--東北部--

前景廣闊(現在很窮)的新區潛力股

城市規劃非常漂亮,十年前人煙稀少

但是現在已經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北部--

可謂是全島最清麗脫俗沒有人工痕跡的區域

馬來人偏愛在這里買房

不僅回家方便(過橋就行),還能隨時下海抓螃蟹釣魚。

--東部--

島民休閑娛樂的大本營

土豪坐擁海景房,隨時享受面朝大海的酷爽

一般人玩單車騎行,或者各種水上活動

--西部--

西部其實還包括了大士和裕廊島

是新加坡唯一的重工業區,地廣人稀污染嚴重

『捌』 從哪些方面說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勢 新加坡的哪些地理條件對工業

1、交通:
地處馬來半島南端,擁有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它是著名的國際大洋航線的樞紐,是東南亞的航運中心,還連接著太平洋和印度洋,起著溝通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作用,交通便利!
2、物產
位於熱帶地區,熱帶水果等物產豐富
3、產業
溝通三大洲,連接兩大洋,港口資源豐富,有利於引進科技,發展知識(電子)產業、旅遊產業、深加工產業!

『玖』 新加坡的大士分為幾個地方

Tuas是我國(新加坡)位於西部最大的工業地段,分有tuas和tuas south兩區。早期為漁村鄉村地段,70年代,發展公共建屋地區,80年代重新規劃發展鄰近地段為工業區,且擴充填土,90年代發展成tuas south。

『拾』 華能收購的新加坡大士公司在新加坡什麼位置 公司體制如何 招聘條件怎樣 有官網地址更好!謝謝!

大士是一個地名,在新加坡西部的西部---邊境上。那邊地廣人稀都是工業區,新加坡的能源中心。這兩年很好了,地都不夠用了 填海也在進行中。大士公司應該和吉寶公司一樣是新加坡的政府控股公司。效益很好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