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島如何形成的

新加坡島如何形成的

發布時間: 2022-03-06 06:21:37

⑴ 新加坡人是怎樣構成的

語言國語:馬來語 漢語 英語官方語言:英語、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行政用語:英語國家歷史新加坡早期的歷史記載並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古時新加坡的馬來語名為Negeri Selat,意為海峽之國。公元3世紀,中國將新加坡叫作「蒲羅中」,即馬來語的「半島末端的島嶼」。《新唐書》稱「薩廬都」,《宋史》稱「柴歷亭」,而後來有華人稱新加坡為石叻,這些名字都是「Selat」(海峽),的對音。史料記載,1320年,元朝派人到「龍牙門」尋找大象,1325年龍牙門派使臣到中國。「龍牙門」就是新加坡南岸的海峽,古稱Selat Panikam,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1330年,中國元代航海家汪大淵首次來到新加坡島,在所著《島夷志略》一書中將之稱為「單馬錫」,據他記載當時已經有華人居住。在該書中還記載「近年」速古台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單馬錫,一月不下。繪制於明代宣德五年(1430年)的《鄭和航海圖》稱新加坡為「淡馬錫」,1365年的《爪哇史頌》也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Tamusik,海城)的。類似的名字還出現在同一時期的一份越南文獻上。單馬錫、淡馬錫都是馬來文Temasek的對音,來自梵文tamarasa(黃金)。一直到14世紀末,梵文名字Singapura(意為「獅城」)才首次出現。暹羅(即今天的泰國)以及位於爪哇島的滿者伯夷(Majapahit Empire)曾爭奪著新加坡的控制權。根據馬來文獻《馬來紀年》(Sejarah Melayu)的記載,新加坡在一次與滿者伯夷的戰爭中失敗。但是後來一名巨港(Palembang)的三佛齊王子,殺了當地的暹羅攝政王,並自己宣布成為新加坡的新統治者。五年後,他因暹羅的威脅而逃亡馬來半島上的麻坡(Muar),然後到了馬六甲,建立了馬六甲蘇丹國。新加坡成為該蘇丹國中重要的一部分。==============詳細介紹: http://ke..com/view/3593.htm貼不了那麼多了。自己看吧

⑵ 新加坡是怎麼獨立的

新加坡,東南亞地區的袖珍島國,因扼守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而擁有與其身量極不相符的影響力,1819年起為英屬殖民地。隨著航運業的繁榮和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往返歐亞間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1942-1945年為日據時期。1942.2.15駐新加坡英軍總司令白思華簽署投降書,大英帝國皇冠上的這枚小寶石僅1周時間就被摘取啦。二戰後新加坡所經歷的脈絡是:自治——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被踢出聯邦群聊。過程頗有意味,下面簡略敘述。

當時擁有百萬華人的新加坡加入聯邦,打破了馬來亞地區原本脆弱的種族平衡,華人比例自37%上升至42%。而1964年新加坡華人政黨宣布參加3月份的馬來西亞大選不啻是一枚頗具威力的高爆炸彈,可以稱得上是新馬最終分道揚鑣的導火索。

除此之外,經濟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馬來西亞聯邦的建立原本可消除各地的貿易壁壘以實現取長補短和互通有無。但似乎聯邦政府只知索取,即使新加坡上繳中央的稅收比例已達40%,仍不願向新加坡開放沙巴和沙撈越市場,也就是說馬來西亞聯邦竟沒有形成共同市場。按照當時的理論,共同市場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結果是,新加坡的工業發展要以犧牲馬來西亞其他部分的利益為代價,這是聯邦所不能接受的。彼此間的齟齬早已取代初時的歡愉,彌深的裂痕終使曾經的夥伴分家單干。

⑶ 新加坡島的介紹

新加坡島(英語:Singapore Island)是東南亞島國新加坡共和國的主島,面積約628.35平方公里,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約佔全國面積的88.5%。新加坡島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廖內群島相望,北有柔佛海峽與馬來半島相隔,並以兩條長堤相連於新馬之間。

⑷ 新加坡是如何發展歷程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梵文意為獅子城,又因國土小如星斗,故稱星洲、星島。新加坡國土總面積618平方千米,人口約有270萬,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這4369人。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1965年獨立後,立足本國實際,因地制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究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發揮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這個有利因素,成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典型國家。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領土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稱「東方十字路口」。北面與馬來半島隔著寬僅1.2千米的柔佛海峽,西邊有長堤相連,交通便利;在南面隔著新加坡海峽同印度尼西亞相望,海峽長105千米,寬1.7千米,扼守著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航行要道。 二、利用地理位置發展經濟 新加坡地狹人稠,資源貧乏,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國際航運、航空和貿易中心 新加坡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億噸以上,居世界前列,國際航空客運周轉量僅次於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以此為基礎,從鄰國大量進口各類初級產品,匯總、分級、包裝後再行出口,形成了以轉口貿易和航運業為主體的獨特經濟類型。 2、工業和技術服務中心 新加坡四面環海,以煉油和造船為核心的工業部門具有世界意義。全國建有五大煉油廠,年加工能力達4290萬噸,成品油出口額僅次於荷蘭居世界第二位。造船業為傳統的優勢部門,不僅能修造繁多的各項船舶,還是世界上海洋石油鑽井平台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工業以製造業為中心轉向技木密集型部門,大力發展電子工業,電視傳真設備、按鈕式電話、光纖光纜、電腦化列車控制系統等均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近年來,發展重點又轉向新科技園地的建設上,大力培養科技人才,發展尖端技術,以適應改革工業結構的需求。 3、投資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由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訊,政局的穩定,國民素質較高等特點,使外國資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經濟的騰飛。同時,各國銀行雲集新加坡,銀行總數僅次於倫敦、紐約和香港,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4、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 就自然和歷史文化條件而言,新加坡並不具備發展旅遊業的突出優勢,但利用其適中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基礎設施,美化城市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簡化出入境手續,開展各種旅遊「外交」活功,從而吸引大量外國遊客旅遊及大批國際會議在新加坡召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新加坡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總之,新加坡利用本國特殊的地理條件,揚長避短,引進和運用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生產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一成功道路不僅為類似新加坡這樣的島國提供了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當然,由於新加坡在許多方面對外國依賴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

⑸ 新加坡是怎麼誕生的

在歷史上,獅城新加坡的誕生可謂一波三折,但是透過波譎雲詭的時空迷霧,我們仍能看到一條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主線,甚至可以說,正是由於華人與英國人的默契合作,這個馬六角海峽旁的小島才能一躍變成世界交通樞紐之一。

新加坡的萊佛士雕像

以歷史的宏觀視角看,新加坡可以說十分幸運,在亞洲布局最早的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沒有成為這個小島的殖民宗主,而這兩個海上帝國,最終都黯然失敗,反倒是“趕了晚集”的英國人攫取了新加坡的控制權,實事求是地說,英國人在殖民歷史上的角色並不光彩,對於他們的批評遠多於贊美,但至少在新加坡,他們將一個海島建設成了國際港口。

當然,英國人的成就離不開華人的配合,英國人的治理經驗加上華人聰慧勤勞的特質,聯手把新加坡變成了一個充滿商業熱情的模板城市。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新加坡的誕生,是華人和英國人合作的結果,堪稱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案例。

參考文獻:

《新加坡史》康斯坦絲·藤布爾

《馬來西亞史》安達婭

《最新世界殖民史》大鹽龜雄

⑹ 新加坡是怎麼形成的和中國的關系是怎樣的

從地理角度講:中國處於東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處於東南亞.位於中國的南邊,熱帶雨林的島國(馬來半島之上,加里曼丹島上)新加坡更處於一個黃金海峽*馬六甲*旁邊.馬來西亞面積比較大,經濟一般(反正比中國好).新加坡是獅子國,面積很小,靠轉口貿易發展成了一個相當發達的過家.

民族的形成要沖歷史來說,清朝後期,20世紀初.馬來亞相繼在被荷蘭,葡萄牙殖民後,被英國殖民,從中國販賣華人到兩國做勞工.從此有很多華人在兩國定居.1946年英國當局分而治之的政策把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60年代的世界國家獨立浪潮中獨立了.三大民族是1:當地土著馬來人,2:華人,3印度人..
語言方面:
新加坡的國語為馬來語,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為官方語言..

這三個國家所佔的華人相當於一個台灣省,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印度尼西亞。而他們也是中華民族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群人,三個國家的華人同屬一塊地方,同屬一種環境,絕大部分是源自中國的漢人,其次是一些滿族人或者中國的其它民族,最早來的華人可追溯到漢朝,其次是鄭和艦隊的七下西洋,而最近來的這批則是清末以及戰火紛飛的二戰時期,大躍進時期也來了不少,逐漸形成了這些國家的少數民族,但他們卻過著不同的生活,有著不同的命運。他們都被伊斯蘭世界包圍著,但是號稱正統回教國家,被馬來民族鐵碗統治的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卻對西方文化愛不惜手,真不能想像回教國家也會過聖誕節(基督教節),再做一下聖誕子夜彌撒簡直就是錦上添花,基回一家親!而馬來族的文字也是歐洲人留給他們的重要遺產,而不是中東的阿拉伯文字,所以很多中國人到這些國家旅遊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看不懂的「英文」。
一九六五年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的新加坡共和國,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得到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富裕,國家定立的各種系統也步入了正軌,每個人都在這個鋪好的軌道里行走。新加坡領導人好比一個快速運轉的馬達,而新加坡人就像掛在馬達的皮帶,形象一點的說就是抽新加坡人一鞭他才動一下,雖然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統治的國家,但國土小,小的只是中國一個小城市裡的一個區的面積。然而新加坡人因為某些原因選擇了英語作為自己的語言,老一輩的華人幾乎不懂的說漢語,更不懂的寫,年青一代有一小部份人曉得說,但不懂的寫。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讓新加坡的精英階層大跌眼鏡。另外,新加坡領導人靈敏的嗅覺意識到了學習漢語的重要性以及緊迫性(但不知道有沒有民族情意結),為了讓新加坡盡快踏上懸磁浮中國列車的經濟艙,現在新國政府鼓勵國人積極學習漢語,奠定了沉睡已久的漢語種子在新加坡的重新萌芽,但是有一部份新加坡的「英文原教旨保守派」在作英勇頑強的最後抵抗,只可惜如此浩大的浪潮誰人可擋。

新加坡人總是跟我說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沒有辦法不以英語交流,我也很理解新加坡,但是華族與華族之間用華語交流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難不成英國人與英國人之間用刀叉進食還要感到害羞?以前我記得新加坡有位叫陽陽好好(在這里稱您為陽先生)的網友跟我說過,因為父親在中國家鄉的時候是個獨子所以常常受人欺負,你本人也是獨子所以也被人欺負,既而陽先生對中國家鄉沒有多大好感,那麼我想請問陽先生,假設你在新加坡遭受搶劫,您是否會疼恨新加坡?你在人權美國遭受白人的調戲是否會敵視美國?然而您還跟我說過,父親告訴您即使在新加坡被馬來西亞停水的時候中國也會運水來新加坡,其實中國連印尼這樣的國家遭遇災難的時候,中國主席以及總理都用自己的專用飛機搭載救濟品送給當地的災民,更何況是兩國長期友好的新加坡。另外,中國很明白與新加坡的關系,新加坡有小偷中國不可能派公安去抓,這已不是純粹的干涉內政,而是等同把新加坡納入了中國的統治,希望你能明白!

英語是目前的世界性語言,不單止要學,更要把它學好,但是在掌握英語的同時更因該要保護好母語,胸懷母語才去放眼世界,母語乃民族之靈魂也,人與動物的分水嶺就是語言,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構成也是語言還加個文化加點五官。

相信新加坡政府現在最頭疼的問題是怎樣有效的推廣漢語,我的意見有以下幾點:

1、政府主導,全民配合,從娃娃抓起

以前怎樣把國人推向英語的聖殿,今天也以同樣的方法把國人拉到漢語的天堂,而且要添更多的油加更多的醋,娃娃是新加坡未來的棟 梁,從小就給娃娃灌輸漢語的知識,語文課必須以漢語教學,如果有需要,連其他種族也拉進來學習漢語。

2、積極宣傳中國先進的一面,從媒體做起

像新加坡的徵兵廣告那樣,向國人宣傳中國最cool的一面,即使沒這么cool也作到這么cool為止,特別是引進或者自創中華文化的卡通片,比如《三國志、花木蘭》之類的,讓小孩子在娛樂中於教學,增設豐富多採的華語節目,面向成年人,不管用什麼招式,即使是帶有一點色情成分的A節目也可以。

3、在家裡講漢語,從父母做起

華人的家庭就沒必要講英語了,偶爾夾兩句沒什麼所謂,影響孩子最深的莫過於自己的父母,父母都不講漢語叫孩子怎麼講。

4、多跟中港台等地展開文化節目

比如什麼大型歌唱會啊、選美啊、華語歌曲頒獎、邀請中國太空人以及返回艙訪問新國啊之類的,記得一定要多舉行。

新加坡年青人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已經進入了肌膚乃至骨髓,優越感表現出色,自然的產生了嚴重的歧視觀,歧視之風達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但經過受害人的各種批評後,現在有了長足的進步,希望好的能夠繼續發揚,缺點積極改造,我們期待新加坡能夠成為亞洲乃至世界一顆真正的璀璨明珠!中國人也因該加強對自身素質的修養,在這么美麗、干凈的地方,你的舉止怎能這么粗野,怎能忍心扔下果皮紙屑,怎能大聲喧哇,怎能不遵守秩序,你喉嚨癢就不懂的帶包紙巾出街,你沒地方扔垃圾就不懂的放在口袋裡捏在手心裡,你坐公交車或買東西時就不懂的排隊,你丫的...你趕著去投胎嗎!你們以為自己的行為只是個人行為嗎?你們拿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出去你們就是中國,現在批評中國人素質差的聲音充滿全球有人類的地方,從歐羅巴橫跨拉丁美,從北冰洋縱貫南極島,你們在外面丟人現眼,做出如此多的惡劣行徑難道就不感到一絲絲的慚愧,難道從來就不會忍受良心的拷問和譴責,你們讓中國雪上加霜再加冰再加鹽,即使在被別人看到惡劣行徑的情況下就不懂的說一句sa yo la la嘛 。

⑺ 新加坡是怎麼形成的

新加坡早期的歷史記載並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3世紀,中國將新加坡叫作「蒲羅中」,即「半島末端的島嶼」。史料記載,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龍牙門」或許就是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1330年,一個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首次來到此地,將其命名為Pancur(泉水),當時已經有華人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海城)的,是1365年的《爪哇史頌》。類似的名字還出現在同一時期的一份越南文獻上。一直到14世紀末,梵文名字Singapura(意為「獅城」)才首次出現。

當時,暹羅(即今天的泰國)以及位於爪哇島的馬加帕希帝國(Majapahit Empire)爭奪著新加坡的控制權。根據馬來文獻的記載(Sejarah Melayu),新加坡在一次與馬加帕希帝國的戰爭中失敗。但是一名巨港(Palembang)的王子,Iskandar Shah,之後殺死了當地的領袖,並自己宣布成為新加坡的新統治者。此後不久,他就被趕走,目前並不清楚到底趕走他的是暹羅人還是爪哇人。之後他逃亡北方馬來半島的麻坡(Muar),並在那裡建立了馬六甲蘇丹國,而新加坡則是蘇丹國中重要的一部分。

現代新加坡的建立
18世紀中葉,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易。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船隻停泊、維修的港口,以在與荷蘭人的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他們在檳城(1786年)和新加坡(1819年)建立了貿易港,並從荷蘭人那裡搶得了馬六甲(1795年)。

1818年末,印度總督哈斯丁勛爵(Lord Hastings),決定授權明古連(Bencoolen)總督斯坦福·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nford Raffles)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1819年1月29日,萊福士在考察了附近島嶼後登陸新加坡。第二天,他就與Temenggong Ab'r Rahman簽訂了初步的協定,在當地建立一個貿易港。雖然Temenggong是實際的統治者,新加坡是柔佛-廖內-龍牙(Johor-Riau-Lingga Sultanate)馬來蘇丹國的一部分。柔佛蘇丹Abl Rahman在前一年已經和荷蘭人簽訂了條約,他的王國其實已經處於荷蘭的統治之下。顯然萊福士面臨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萊福士的塑像今天豎立在他當年登陸的地方但是,萊福士知道柔佛內部對這位新蘇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分歧。Abl Rahman蘇丹是前一位蘇丹的小兒子。萊福士成功地將被流放的長子Tengku Hussein偷渡回新加坡。1819年2月6日,萊福士宣布Tengku Hussein成為受大英帝國所承認的柔佛蘇丹。一份新的正式條約簽署,授權英國在新加坡合法地設立工廠。該舉動遭到荷蘭的馬六甲以及爪哇總督的強烈抗議。

英國政府在1819年8月之前並不知道萊福士與荷蘭人的沖突。而當他們知曉時,新加坡已經成為英國重要的一塊殖民地。更何況,英國曾經在拿破崙戰爭中對荷蘭有恩惠。到1820年時,新加坡開始為英帝國產生利潤,三年後,新加坡的貿易額已經超過檳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地得到確立,2個新的條約正式簽署。

第一個是1824年3月的《英荷條約》(Anglo-Dutch Treaty)。根據此條約,荷蘭撤銷所有對英國佔領馬來亞、新加坡的反對意見,並將他們在馬來半島和印度的所有基地讓給英國人。作為回報,英國同意將其在蘇門答臘的基地讓給荷蘭。在馬六甲海峽中劃出一條分界線,兩國各自取其南北兩端。該條約也有效地削減了柔佛蘇丹國的影響力,它的國土被分成三份:位於馬來半島的柔佛以及新加坡(已經正式屬於英國),和廖內群島(由荷蘭控制,今天是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
新加坡共和國建立後,華人經濟隨著新加坡國民經濟的發展不斷壯大。華人資本按照新加坡政府經濟戰略的調整,由傳統行業迅速轉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新興科技工業。1968年,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被確立後,華人金融服務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旅遊業是新加坡多元化經濟的又一重要支柱也是華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吃、住、行、游、購、娛各業,絕大部分都由華人經營

⑻ 新加坡島的歷史沿革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該島已有馬來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指半島南端的島國。」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比淡馬錫(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爪哇語:Temasek)早一千多年。該島開始受到重視是14世紀,室利佛逝王子拜里米蘇拉建立馬六甲蘇丹王朝並將其建設成港口,比較可惜的是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毀了河口的據點。此後兩個世紀內沒有關於新加坡的史料。
新加坡島現代歷史要追溯至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把該島建設成港口,在英國治下該地茁壯為重要的轉口港,負責印度支那以及東南亞間之貿易,進使該地成為主要的海港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加坡島在1942年到1945年被大日本帝國所佔領,日本將淪陷的小島改名為「昭南島」,行政上稱作「昭南特別市」。當戰爭接近尾聲之際新加坡重新為英國統治也開始讓新加坡自治,新加坡渴望加入馬來亞聯合邦並在1963年和該國一起建立馬來西亞聯邦,然而社會內部的矛盾與激化,促使人民行動黨和掌握馬來西亞政權的巫統產生歧見,最後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島在1965年8月9日成為獨立的共和國。
在面臨失業率高以及住屋不足的壓力下,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現代化過程,建立起輕工業、發展大型國宅以及重金投資在公共教育上,從獨立後新加坡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以上,在1990年代該地成為世界最為繁榮的國家之列,伴隨而來的是高度經濟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國際貿易,以及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國民平均所得。

⑼ 新加坡這個國家是怎麼形成的它有多少年歷史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華人(一定要完整回答)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國名來由: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新加坡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新加坡使一個多種族的國家。所謂的當地人,都是最近200年到新加坡的。其中有70%是華人,他們一個多世紀來南渡新加坡謀生後邊在那裡定居,生育後代。其餘的主要是馬來人和淡米爾人。因此不存在華人比當地人多的說法。
我在新加坡留學。

人口: 321.75萬(1999年6月),其中華人佔77.2%;馬來人佔14.1%;印度人佔7.4%,其餘為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人。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國語為馬來語。英語為行政用語。無國教。華人和斯里蘭卡人多信佛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