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如何戰略升級

新加坡如何戰略升級

發布時間: 2022-03-31 10:05:54

Ⅰ 新加坡三軍戰力如何為何號稱東南亞的「以色列」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國家,也是世界上除中國外,唯一一個漢族人口佔主體的國家。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可是它的地理位置卻非常特殊,扼守太平洋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讓新加坡成為世界貿易體系裡的重要中轉站,並由此攫取了大量利益,從原本一貧如洗的小漁村,一躍而成為人均GDP高達6.4萬美元的發達國家。

所以說,除非馬印等國的領導人腦子抽了,否則斷不會做出進攻新加坡這種愚蠢的舉動。尤其是馬來西亞,考慮到國內佔比25%且控制了國民經濟命脈的華人,指不定還會上演一次「迎王師」的舉動呢,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馬來西亞可是要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Ⅱ 新加坡軍事實力如何

在如今的各國較量之間,最容易拿來比較的就是綜合國力,除此以外就是軍事實力。一個國家如果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那麼他就會隨時被其他的國家殲滅,或者面臨被別人蹂躪的地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各個國家開啟了自己軍事上的最大投入,努力的提升軍事實力。

通過新加坡的軍事力量配比和他們的軍事能力展現,我們能夠感受到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想要讓自己的國家更加安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的去發展自己國家的軍事,使得自己在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新加坡雖然國家面積小,但是他們的自我防備意識十分強大,所以使得新加坡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軍事也成為了能夠與經濟比肩的一個長處和優點。

Ⅲ 新加坡靠什麼實現「智慧國家2025」計劃

新加坡靠什麼實現「智慧國家2025」計劃
成立於1965年8月9日的新加坡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面積只有716.1平方公里。正是這個年輕的國家最先描繪出智慧國家戰略。

良好的產業基礎
新加坡在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方面一直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其所擁有的裕廊工業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
充足的人才儲備和專門的管理機構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科教事業最為發達的國家,它的經濟競爭力在世界上連續四年排名第一。但是,新加坡沒有滿足現狀,而是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據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相關官員介紹,作為政府首席信息官,IDA不僅負責政府資訊通信總體規劃,還在資訊通信項目管理和各種系統執行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為政府制定IT標准、政策、指導方針和實施流程的監督,並且對重要資訊通信基礎設施進行安全管理。
健全的法律體系
據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相關官員介紹,新加坡一向注重加強信息化建設來推動國民信息素質的提高和數字鴻溝的消除。從1997年開始,新加坡啟動「Singaporeone」,鼓勵市民和政府上網,並以90%的家庭擁有CableModem以及ADSL寬頻網路作為目標。在注重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新加坡政府也十分重視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先後出台了《濫用計算機法》和《電子交易法》及相關指南。《濫用計算機法》於1993年出台,1998年進行了修訂。制定該法的目的,據介紹,一是為了應付日益嚴重的計算機犯罪及其嚴重後果,對其加重處罰。二是予以補充以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與該法配套,政府制定了《信息安全指南》和《電子認證安全指南》。《電子交易法》為電子交易提供了一個法律構架,將得到各國承認和有效解決電子糾紛。

Ⅳ 為什麼新加坡能夠成功實現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

1985年,新加坡政府的重大思考與決策對該國的產業升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80年代初期之前,新加坡的工業仍然只是跨國公司總部經濟鏈條中的生產加工基地:產品在國外設計,生產線在新加坡,新加坡工廠的任務就是負責產品的生產。這種狀況與我們目前的情況非常相似。

1980年以後,面對中國改革開放、大量吸引外資的激烈競爭,新加坡展開了所謂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業運動,朝著研發、工程設計、電腦軟體服務業等一系列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邁進。為此,新加坡政府做出了重大的決策:將新加坡作為一個全面的商業中心推向國際市場,由經濟發展局開始積極吸引金融、教育、生活、醫葯、IT、軟體等領域的國際性服務公司。新加坡政府決定將製造業的比重保持在25%的水平,將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轉移到亞洲鄰國,而新加坡則集中發展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產業。

新加坡成功轉型總部經濟的三大經驗:

經驗之一:全球化網路中准確的定位。新加坡把自身的發展同亞洲的發展密切地關聯,以世界的眼光來謀篇布局,從而在聯結東西方的世界產業體系中准確定位。其策略是:首先鼓勵跨國公司在新加坡從事本國以外的生產與工作,推廣製造方面的服務,如采購與測試;其次再吸收獨立的服務項目,如物流管理等。1986年新加坡推出了總部計劃,到2006年,該國重量級的總部達到415家,2010年達到500家。

經驗之二:前瞻性的世界新興產業。不斷瞄準世界新興產業,通過引入新興產業和本地培育,使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

經驗之三:精英政府的人才戰略。新加坡政府用高薪政策吸引人才,希望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擔任高級領導人,包括醫生、律師、會計、大學教授、企業家、銀行家等有能力,並且誠實和品德優秀的傑出人物。在產業體繫上,為了滿足高科技產業所需的特定勞動力,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與日本、德國、法國政府共同建立了技術機構,使培訓過的新加坡人能夠勝任電子以及工程領域的專業工作。

Ⅳ 什麼是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模式,又稱為新加坡經驗,是指新加坡建國後幾十年裡建立起了一個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和諧、環境優美國度的治國方略和模式。是讓新加坡社會發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學習的樣板和追求的模式。

新加坡於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3年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被迫獨立建國,經過短短40年的發展,從貧窮落後發展到和諧繁榮,這一切都與其所走過的發展道路、採用的經濟模式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關。

(5)新加坡如何戰略升級擴展閱讀:

新加坡模式的好處

1、從純粹經濟方面來看,新加坡的發展依賴的是開放的市場和有力的人力資源戰略,秉承開放的原則建立資本市場的。一方面利用外部資金的流動彌補本國資金的短缺;另一方面其稅收為公共財政提供了稅源,也為製造業建立了融資平台。

2、在人力資源方面,新加坡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在國內實行義務教育為主導和職業技術教育為輔助的普通勞動者的培養體制;另一方面大量引進最優秀的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甚至不惜代價幫助年輕人進入新加坡接受教育。

3、建立了普惠的社會保障體制,使每一個公民享有盡可能高的社會保障。政治上的專制、家天下的管理模式與開放的經濟環境相結合,加上以儒家文化的價值理念為基礎,以吸引精英治理為手段,也許就構成了新加坡經濟增長之謎的謎底。

新加坡什麼時候開始從發展中國家升級稱為發達國家

進入1980年代的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政局穩定。失業率低至3%,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8%。這時的新加坡開始將目光轉移到晶元製造業以及其它高科技產物已和鄰國的廉價勞動力抗衡。樟宜機場於1981年開幕,新航也成為區域主要航空公司。旅遊業和服務業蓬勃發展。
嚴格來說,就是80年代開始成為發達國家的。

Ⅶ 新加坡"in2015"戰略的核心理念可以用什麼概括

2014年新加坡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的10年計劃。這份計劃是之前「智能城市2015」計劃的升級版。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中國區副司長劉本瑋告訴本報記者,「這是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藍圖,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個智慧國。」

Ⅷ 新加坡的哪些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加坡注重非建設空間的管制,處處體現對自然的保護和對人的關懷。為了保護島嶼的自然風光,將大約3000公頃的樹林,候鳥棲息地、沼澤地規劃為自然保護區,以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從武吉知馬熱帶雨林保護區到那些散布於公路旁的鳥類庇護所,所體現的是新加坡人尊重自然法則的思想。為了營造舒適愜意的人居環境,新加坡共建大小337個公園,包括組團之間建有大型公園和生態觀光帶,每個鎮區建有10公頃的公園,居民住宅每隔500米建有1.5公頃的公園。這種見縫插針,重視綠化的環保理念和人本精神引領當地社會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新加坡著手建立連接各大公園,自然保護區,居民區公園的廊道系統,使廣大市民能充分享用花園綠色休閑地,能有一種走出居家彷彿被大自然懷抱的感覺。而且新加坡凡是有山的建築都依山就勢,保持山景的完整,凡是臨水住宅,都擁有大片的休閑區和親水住宅 ,滿足了人們「近山近水」的需求,著名的南洋理工大學和東海岸公園的建設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Ⅸ 新加坡是怎麼開始發展的

新加坡不大,國土面積僅618平方公里,人口卻有217萬(1992年數據)。既無礦山又無農田;幾條小河最長的也不過15公里,而且無魚可捕,利用價值極小;飲水要靠馬來西亞提供。所以,當新加坡在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時,許多政治家和經濟學家都預言,沒有資源、沒有市場的新加坡將很難生存下去。然而,李光耀卻不氣餒。一上台便和他的同僚們分析新加坡的地理環境和當時的世界形勢。他們在仔細地研究了瑞士和以色列這兩個在人口和面積上與新加坡相似的小國經驗後,得出的結論卻相當樂觀:新加坡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又是天然的良港,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完全可以實現繁榮和強大。

當然,李光耀政府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加坡工業落後,僅限於對轉口產品的初級加工工業和為港口服務的機械、車船修理等小型工業,經過二次大戰日本侵略者的破壞,整個新加坡滿目瘡痍。

新加坡面臨幾乎沒有工業又缺乏發展條件而且人口密度高的困境,新成立的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解決就業問題。只有解決了就業,人民的收入才有保障,人民的生計才有著落;只有解決了人民生計,社會才能得以穩定,經濟發展才有保證。而要求得經濟的長足發展,則必須改變殖民的、畸形的經濟結構。由單一型經濟發展成多元化經濟結構。在這種認識下,李光耀政府推行以迅速實行工業化為主要內容,以多元化經濟為目標的經濟發展戰略。

1959—1967年為第一階段,經濟處於恢復階段。新加坡政府以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進口替代」工業為重點,以此來改變單純依賴於轉口貿易的畸形經濟結構,發展多元化的國民經濟,並藉以解決就業問題。

1968—1979年為第二階段,經濟處於擴張階段:新加坡由「進口替代」轉向發展出口工業化時期,也是新加坡經濟的起飛時期。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迫使新加坡政府在經濟發展戰略方向上作出新的選擇,實行「出口導向」方針,即利用外部經濟力量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以此帶動外貿、交通、通訊、金融等行業,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到1979年,李光耀執政已是第20個年頭。在工業化迅速發展的推動下,新加坡的國民經濟結構起了根本性變化。新加坡城市也從一個落後的殖民地都市變成了一個人均國民收入達8291新元,僅次於日本的聞名遐邇的新興工業國家。

1979—1986年是第三階段,經濟處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時期。7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處於滯脹狀態,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也競相走上工業化道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原有優勢逐漸喪失。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下,如果繼續以大量勞動密集型工業存在下去,勢必處於不利地位。審時度勢,新加坡必須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1979年7月,新加坡政府提出了為期10年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鼓勵發展技術集約型工業,採用先進技術以提高工業企業的技術層次,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對此,李光耀充滿信心,他認定:「新加坡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一定會成功。」

1980年是新加坡經濟發展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05億美元,人均收入達4600美元,這時新加坡經濟已被世界確認為戰後亞洲經濟奇跡之一。1981年新加坡政府根據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十年經濟發展計劃」,新加坡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雖然有石油危機的沖擊,新加坡經濟仍取得一定的進展,並且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出現經濟衰退時,新加坡的發展是首屈一指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