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郊區怎麼建設

新加坡郊區怎麼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4-13 03:02:05

❶ 新加坡的問題

1\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東口,為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加坡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和海上航運,把新加坡港建成世界著名的大貿易港。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進口原料,發揮本國的技術優勢迅速發展了煉油、造船、電子、紡織、食品等工業。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新興工業國。
2、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全稱新加坡共和國,位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的南端。北有長堤和馬來西亞西部的柔佛州相連,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廖內群島相望,西南臨馬六甲海峽,扼東西水道要沖,凡從歐洲、西亞、地中海、南亞到遠東的航船,都要從這里經過。所以,盡管新加坡幅員窄小,境內東西最寬67公里,南北最長135公里,總面積641平方公里,是國際海運交通中心之一,素有"遠東十字路口"之稱。
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為東南亞的中央部位,是太平洋、印度洋以及亞、歐、非、澳四大洲海、空航線交匯的地方,因此,這為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新加坡島又擁有天然良港,水深6—20米,可以停泊任何類型的大海輪。
新加坡所在東南亞地區具有世界上最復雜的海陸交錯形勢,東南亞一共有2萬多個島嶼,島嶼圍繞著十幾個海域,海上交通是東南亞地區同世界各地聯系的重要手段。新加坡在亞洲大陸的最南端,扼守南海、爪哇海和馬六甲海峽之間的交通咽喉。東邊經南海和太平洋相連,西邊經馬六甲海峽可以通往印度洋,因此,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3、地形地貌:

新加坡全境由新加坡島與附近50多個小島嶼組成。新加坡島成菱形,為新加坡領土最主要部分,佔全國總面積的91%。新加坡島是馬來半島的延續,島上地勢起伏不大,除了西北地勢較高外,其餘呈平坦的小丘陵,有些地方為沼澤地帶,平均海拔17米。島的中部有一些小山峰,其中最高的武吉和馬山僅海拔170米,島上有格蘭芝、袷廊、寬籠岡、漳宜、榜鵝、新加坡河、加冷等河流。但最長的也不過6公里多。
新加坡島分市區和郊區兩部分。市區在該島的中南部靠新加坡海峽一側,包括花柏山東半島、新加坡河、梧糟河等。郊區分為個8部分,即:三巴旺、實里打、樟宜、蓄水池與自然保護區、林厝港、杜亞斯、花柏山、裕廊工業區。
新加坡島以外的50多個小島,按地理位置大體可分為北部島嶼和南部島嶼。北部的10多個小島,散布在柔佛海峽的東段,新加坡的北方,其中較大的有大德先、小德先、烏敏和吉膽王島。南部的約有40幾個小島,散布在新加坡海峽的西部,新加坡島的西南方。其中有布拉尼島、樟棋山、聖陶沙島、毛廣島等。如今的聖陶沙島和龜嶼已建成旅遊勝地。

4、氣候:

新加坡地外赤道附近,離赤道僅136.8公里。由於它置身於海洋中,受海洋的調節,所以氣候並不十分炎熱,年平均氣溫為24—27℃,屬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在夏季,上午10時到下午3時比較悶熱,氣溫在35℃左右。但由於四面臨海,清晨和晚間海風習習,涼爽宜人,氣溫降為20℃上下。
新加坡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為2400毫米,經常下暴雨。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3月多雨,4—9月雨量較小。雖說雨量豐富,島上有3個蓄水池,但蓄水量不大,仍需要用水管從馬來西亞的柔佛州引水供居民飲用。
由於新加坡的氣候溫暖濕潤,適宜各種植物繁殖和生長,因此,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的植物達2000外種,其中橡膠、椰子都是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著名的熱帶觀賞花卉胡姬花(蘭花)種植很普遍,品種也很多,四季盛開。新加坡國花卓綿萬代蘭便是蘭花的一種,花瓣呈淺紫紅色,中間部分為深紫色的斑點,花朵芬芳艷麗,花挺拔秀美。此花盛開時,嬌艷欲滴,清新淡雅。由於良好的氣候,使蘭花成為新加坡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大量銷售於美國、日本、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三、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

1、發展轉口貿易和航運業

2、發展工業和技術服務業

3、投資和金融中心

4、國際旅遊和會議中心

四、新加坡與海南的地理位置相對比

五、東方蜆殼石油公司在新加坡最大規模的單一投資。

[研究總結]通過這次的課題研究。我們學會了許多。首先我們加深了對新加坡的了解。新加坡利用本國特殊的地理條件,揚長避短,引進和運用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生產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的經濟發展道路。這一成功道路不僅為類似新加坡這樣的島國提供了發展模式,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當然,由於新加坡在許多方面對外國依賴較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我們要利用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優勢,發展經濟,我們應學習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有利方面並且尋找出不足的方面,從而推動各個地方的發展。所以,這是一次極其有意義的活動,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

❷ 新加坡有沒有郊區和農村

新加坡很小的,全國總面積都沒有北京的一個區大。
新加坡有郊區,在很多新加坡人眼裡除了烏節路、來福士這樣的中心商業區之外,其他地方都可以算是郊區。但是新加坡的所謂郊區也很繁華就是了
新加坡的農村叫「甘榜」,幾十年前曾經有很多。現在新加坡僅存的甘榜應該在烏敏島,但是這個所謂的農村也不是種地的農村,頂多養養雞罷了。

還有問題的話歡迎追問

❸ 新加坡分哪幾個區

分五個區,分別是:中區、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

新加坡土地面積僅七百餘平方公里,而是以符合都市規劃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由相應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簡稱(社理會)管理,其首長原為新加坡國會議員兼任之主席。


拓展資料:

-中部--

又名CBD,凝聚了新加坡的精華

--東北部--

前景廣闊(現在很窮)的新區潛力股

城市規劃非常漂亮,十年前人煙稀少

但是現在已經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北部--

可謂是全島最清麗脫俗沒有人工痕跡的區域

馬來人偏愛在這里買房

不僅回家方便(過橋就行),還能隨時下海抓螃蟹釣魚。

--東部--

島民休閑娛樂的大本營

土豪坐擁海景房,隨時享受面朝大海的酷爽

一般人玩單車騎行,或者各種水上活動

--西部--

西部其實還包括了大士和裕廊島

是新加坡唯一的重工業區,地廣人稀污染嚴重

❹ 新加坡房產投資優勢有哪些

1.經濟穩定、法律健全

新加坡以穩定安全的政治社會環境、嚴明健全的法律制度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社會與經濟穩定為各種方向的投資都能帶來極大的保障。同時,新加坡擁有健全的法律與制度,能夠讓投資者們在投資各項資產時省去不必要的麻煩步驟,輕輕鬆鬆享受收益。

2.房價合理,房產泡沫少

新加坡這些年的房產數據分析來看,新加坡的房價並非市場走弱,而是政府對房價的調控。政府的嚴格監督讓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更加平穩,減少了由於胡亂投資導致的房地產泡沫,房價合理,投資准入門檻低。

3.流通性高,租金回報率高

投資房地產不是看房子的價格,而是要看價值,房子能夠帶進的租金收益,就是它的價值。

新加坡房市非常活躍,二手房產流通性很高。同時,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很多要依賴國外人才的入駐,由於國外人才的入駐則導致了人口替換率高。很多國外人不會直接在當地購房,而是選擇租住當地的公寓。越來越多的人才入駐便增加了公寓出租的需求量。所以新加坡房產的出租率很高,能夠拿到期望的出租回報率。

4.房價穩定,呈上升趨勢

新加坡近年房市火爆,投行紛紛看好~這可不是小希信口胡說,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國際領先房地產顧問高力國際等都在預測報告中指出新加坡房市將出現上漲趨勢!

5.全球宜居城市,位列前茅

新加坡在近些年曾多次被評為全球宜居城市。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都開始將投資、養老的目光轉移至新加坡,新加坡將生活中必要的優良自然條件以及城市建設的高度現代化相結合,讓新加坡成為居住的首選地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到新加坡居住。

❺ 新加坡的城市建設有什麼特點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新加坡是怎樣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來發展經濟

新加坡被稱為城市花園,環境極佳,是我們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所要借鑒的,貌似高中的某本區域地理書中有。

❻ 新加坡城市規劃成功的經驗的什麼

一.、突出城市設計,科學編制概念性規劃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城市發展規劃的編制。在它立國最初期,就聘請聯合國專家,歷時四年高起點、高質量,編制整個新加坡范圍概念性發展規劃,以此為總綱,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分區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為未來30-50年城市空間布局,交通網路,產業發展等提供戰略指導。

新加坡的概念性規劃確定以中心區為主體的星座結構,組團發展的科學空間布局,包括:綠色系統、山水系統和保護名勝古跡等城市規劃。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結構將全新加坡劃為55個小區進行建設,組團和小區中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兼有就業、交通、休閑、居住等功能,居民就近就業,消費,盡可能減少對城市中心交通的壓力,緩解上下班交通擁擠窘境。科學的空間布局造就了一流的人居環境,新加坡人的生活越來越舒適和便捷,2003年被國際機構評選為全球生活素質最好的城市。

❼ 新加坡建設成今天的花園城市國家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要我說呀公共交通,新加坡的公共交通非常便利呀,巴士和地鐵可以讓你到任何地方,一張易通卡簡直什麼都能幹,sbs和八達的公交服務基本上覆蓋了整個新加坡,即使沒有直達車轉車用意通卡在一定時間內也不用附上昂貴的價錢。
如果國內有任何城市能做到像新加坡一樣我肯定去那個城市

新加坡如何防治城市熱島效應

你好。參考資料:

1、從人類的聚落環境的演變來看:築巢而居――逐水草而居――定居――散居――聚居――鄉村――城市。
(1)聚落環境:人類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按其性質、功能和規模可分為院落環境、村落環境、城市環境等。
(2)院落環境: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築物和與其聯系在一起的場院組成的基本環境單元。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適應自己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因地制宜創造出來的。現在人們還在使用柴灶、煤爐、液化石油汽等資源型燃料。
(3)村落環境:是農村人口的主要聚居的地方。其規模不同,人口不多,周圍有廣闊的原野,大面積的天然的和人工植物有豐富的地表水,環境容量大,自凈能力強。
(4)城市環境:是人類利用和改造環境製造出來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環境。是隨著私有制及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非農業人口聚居的場所。現在城市的規模愈來愈大並不斷地並吞周圍地區,變郊區為城區,並逐漸相互連接,成為規模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帶。城市有現代化的工業,建築,交通,運輸,通訊聯系,文化娛樂設施及其它服務行業,為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也因為人口密集工廠林立,效能頻繁等等而使環境遭受嚴重的污染和破壞。
2、從城市化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來看。
(1)近年來,我市農村城鎮化使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轉換,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社會轉變,諸如:養殖、制磚、製鞋、服裝加工、木材加工等各類鄉鎮企業、專業村的掘起;城鎮化使城鄉人口分布結構發生轉換,我市的城市人口由5.36萬人發展到18萬人;越來越多的人口由分散的農村向城鎮集中,諸如:江口、西天尾、梧塘、黃石以及城區周邊的南門、筱塘、霞林、七步、國歡等等,城鎮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多;城鎮化使城鎮空間形態發生變化,城鎮建成區擴大,城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城鎮化速度進一步加快,諸如現在各鎮所在地都形成規模,接近於城市小區。
(2)城鎮化將廣大的鄉村變成城鎮,原有的農田、河流、森林等自然地面大部分變成了城鎮道路、廠房、住房和固化了的場地,使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目前我市現有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83年建市時的4.73平方公里擴展為34.5平方公里(含城廂18平方公里、涵江12平方公里、秀嶼4.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為35%(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著農村面積的縮小);大量城鎮的集合,使廣大的鄉村變成城鎮再變成了城市;城市的擴展加劇了環境的變化和惡化,狹窄的街道和愈來愈小的庭院、居室又使天地之間的熱量交換受阻,使地面降溫非常遲緩,使熱島效應生成。
四、熱島效應的成因
從城鎮化、城市化的演變與熱島效應關系中我們就可以找出熱島效應的成因:
1、城市下墊面(大氣底部與地表的接觸面)特性因素。城市內大量人工構築物如鋪裝地面、各種建築牆面等,改變了下墊面的熱屬性,這些人工構築物吸熱快而熱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陽輻射條件下,它們比自然下墊面(綠地、水面等)升溫快,因而其表面的溫度明顯高於自然下墊面。城市下墊面對陽光熱量的反射率比鄉村小(一般小10%~30%)。
2、人工熱源因素。日益增加的工廠、汽車、爐灶、空調、冰箱等人工排熱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時,就象無數個火爐在燃燒,在排放熱量,在不停地向外「傾瀉」著熱量,使城市的「體溫」一再升高。《大眾科技報》報道,城市中人為熱源的比例,據西方一些大城市的調查估計,來自工廠、家庭爐灶、空調、採暖等固定熱源的約佔3/4,而汽車、摩托車、電車等移動熱源約佔1/4。人體和家畜等新陳代謝熱量一般還不到1%。
3、城市裡的自然下墊面(城市綠地和水體)減少因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建築、廣場、道路等大量增加,綠地、水體等自然因素相應減少,放熱的多了,吸熱的少了,緩解熱島效應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4、城市大氣污染因素。城市中機動車輛、工業生產及人群活動產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煤灰和粉塵等,這些物質可以吸收環境中熱輻射的能量,產生「溫室效應」,從而引起大氣的進一步升溫。
五、緩解熱島效應的有效因素
1、自然因素
(1)風是熱島效應的「天敵」,當風颳起來的時候,熱島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通過大氣環流,熱島與周圍地區的空氣進行交換,以此降低自身的溫度。
(2)水面不僅構成了城市美麗的景觀,當溫度升高時,它的蒸發作用能冷卻空氣,使環境溫度降低。
(3)綠地是城市中最主要的自然因素,研究表明,城市綠化覆蓋率與熱島強度成反比,綠化覆蓋率越高,熱島強度越低,因此建立規模化的集中綠地是最能直接削弱城市熱島效應的做法。
2、人工因素
(1)在路邊、花園和屋頂栽種上花草樹木,也可使城市的環境溫度降下來。
(2)將城市建築物表面塗上白色或換上淺顏色的材料顏色由深變淺,以減少對太陽輻射的吸收。
(3)加強城市規劃,選擇合理的城市結構模式,統籌安排工廠區和居民區。
(4)使建築低層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內道路寬敞,從而暢通城市的「通風道」,並盡可能擴大城市水面。
(5)將城區分散的熱源集中控制,提高工業熱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減少熱量散失和釋放。
六、減少、減輕熱島效應的對策
1、從行政規章方面進行控制。
(1)城市規劃的行政規章中要增加氣候論證的條款。
(2)在行政規章中增加對自然環境(河流、濕地、森林等)進行保護的強制性條款。
(3)利用行政規章加強宣傳,將簡單、有效的防止熱島效應的手段介紹給全社會。
2、從城市規劃方面進行控制。
(1)嚴格控制城市的軸向(莆田市區傳統建築的朝向南偏西13度左右,可以從許多古代建築的朝向或者從莆田地圖上得到驗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自然風向(資料表明,莆田的常風向為N向,頻率為19%,特別是7月份的風向也是N向)、自然風能,利用山谷、河流、巷道、走廊的走向及建築高度進行合理規劃設計,確保夏季主導風向通暢,形成城市「穿堂風」,使之成為削減、消除城市熱島效應的天然的調節手段。2000年10月,日本環境廳提出的對策包括:今後在制定城市規劃時,要重新考慮道路、公園、森林和建築物的分布位置,積極採用德國內陸城市的「風道」方式,讓冷氣流穿越市區。
(2)控制建築物的間距。由於在城鎮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受經濟條件和經濟利益的驅使,城市建築物的間距沒有得到嚴格的控制,莆田的老城區近些年來的許多新建構築物連規劃法設定的最低間距要求也未達到,建築物過於密集從而形成城市蜂窩現象。而泥石材的熱容量(單位體積內容納的熱量)很小,在接受熱源輻射時加熱快,導致氣溫快速升高,城市建設的布局不能過於密集,應盡可能的鬆散。
(3)控制建築物的城市粗糙度(建築高低不平)。由於建築有高低導致城市散熱條件變差,散熱功能弱。福州市規劃設計院的陳碩介紹,2001年以前金山地區溫度還很低,但隨著金山的開發,近來這片地區的溫度急劇上升。可見建築密集也是導致熱島效應的重要因素。在我們的城市建設的初期,我們應該吸收其它城市建設的優點和長外,盡量避免重復人家的錯誤。
(4)嚴格控制天然濕地、河流、森林的面積,使之得到最大面積的保護。不能再重復像鳳凰山簏開發別墅群從而破壞省級風景名勝區那樣的低級錯誤,珍惜自然環境資源,同時還要避免修了梅園路而變北河道為暗渠的做法。保護好延壽溪、木蘭溪以及南、北洋河道以及市區內僅存的南湖、淺水灣等親水公園。福州市的內河面積比解放前減少了40%,內河對於調節城市氣溫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從遙感地圖上分析,晉安河的溫度低,而白馬河的溫度高,得出河流要達到一定流速才會對環境起調節作用。
(5)樹立城市生態學觀念,選擇合理的城市結構模式,統籌安排工廠區、居民區。莆田的城市建設存在嚴重的缺陷,目前沒有一條城市主、次幹道是超過4-5公里直線的,都是不規則的折線、弧線,進入市區猶如進入迷宮,不符合城市生態學觀念也缺乏現代感。城市結構顯得不合理,到處是混合區,要統一工業園區的布局和建設,工業園區盡量建在交通便捷的臨海地區,與居住區分開,避免再走先建設再搬遷的建設路子,盡量節約能源和資源。
3、從人為方面進行干預、控制。
(1)要加強綠化,通過植物吸收熱量來改善城市小氣候。目前,我們城區園林綠地面積僅在799公頃左右,城區的綠化面積遠遠達不到城市規劃的要求,目前中心城區的道路綠化能讓人記住的也只有學園路(街)中段,倉後路原來市政府門口那短短有百來米了,而其它的道路只寄希望於以後的城市綠化了。北京園林科研所研究:一棵胸徑為20厘米的大樹,一天蒸騰吸熱量相當於3台1000瓦的空調,綠化覆蓋好的地方要比裸露土地的溫度低3℃~5℃。四川省氣象局衛星遙感中心高級工程師但尚銘認為:立體綠化對城市的生態效益明顯,如地毯式的屋頂或爬滿常春藤和爬山虎的牆壁在盛夏可使室內溫度下降2℃~4℃,節約空調耗電量20%~40%。經計算,屋頂綠化相當於地面綠化效益的60%。」
(2)採用改變城市建築物表面的方法,在建築物表面塗上白色或換上淺顏色的材料,以減少吸收太陽輻射。
(3)改善市區道路的保水性性能。目前,隨著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城市化建設進程,建設者往往只簡單地將道路進行了硬化,從而忽略了市區道路的保水性性能。2000年10月,日本建設省也制定了「透水性公路鋪設計劃」,即用透水性強的新型柏油鋪設公路,以儲存雨水,降低路面溫度。對於路面,應該有意識地多普及蜂窩狀的結構,因為使用蜂窩狀的地面,可以有效地改變地表的熱量平衡,自然打通地面上下的水分和熱量的流通,在地面水分蒸發中,使地表溫度減低3~4℃。
(4)提高建築物隔熱材料的質量。目前建築材料大量採用的還是傳統的秦磚漢瓦,以及現代的人工石材料,隔熱性能差,大量新型建築材料未得到採用。
(5)通過宣傳,讓人們自覺將空調的溫度調高,以減少空調器啟動帶來的負面效應。南京東南大學製冷研究組的杜教授介紹:1.7P、750瓦的空調啟動後,但空調排氣口處的溫度平均增加10~15℃。
(6)盡量減少對城區內河流的基底的固化,讓河水自然滲透,以達到增加土壤溫度降低地表溫度的目的;讓市內蓋板河露天,用以增加水域面積,緩解熱島效應。目前在我們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大量採用的是填平河道的工程行為,這種做法不盡改變了自然環境,而且破壞了自然循環,加劇了城市下墊面的破壞,使吸熱物質增多。
(7)拆去實體圍牆、建成柵欄式,以提高地面通風效果。韓國科研人員研究了3個不同規模城市的城鄉溫差和風速的關系,得出了風速能明顯減小城鄉溫差的結果。如果把城鄉溫差小於0.5℃作為熱島效應消失的指標,那麼840萬人口的漢城在風速11.1米/秒時才開始消失,13~15萬人口的廣陽在風速4~5米/秒時消失,人口6萬的薪島在風速3.9米/秒時熱島效應已經不存在了。我們的城市可以借鑒這個結論,營造出風速4~5米/秒的環境,來預防和緩解熱島效應的產生

❾ 獅城——新加坡的資料

新加坡於1990年全面開放

地理: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東經 103° 38′至東經 104°6′,北緯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

人口:新加坡有400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里。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民族: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宗教: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譽稱:獅城、購物天堂、花園城市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3